工作总结

对于科技读后感

时间:2021-10-23 12:00:09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科技的读后感

  科技读后感篇一:科技史读后感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了自己的大半心血撰著的一本书,他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史料和证据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且这部著作对中国的科学思想史、各学科专业史的相关技术以及社会背景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论证和分析。它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内容之深都是令人惊讶和叹服的。

  读了《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书后,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对中国成就的关注自然使他受到当地人的赞许。其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这不仅推动了中国文明的发展,也对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的文献考古证据和图画见证,清楚地向我们显示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发明与发现。另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他的治学方法大概可以概述为兼收并蓄古文献、图片与考古史料,实地考察生产和生活传统,模拟实验与技术复原研究,中西比较研究,内史与外史研究相结合,国际大协作。同时,《中国科学技术史》是第一部以系统而且祥实的资料全面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宏篇巨著。

  此外,在这本书中,作者李约瑟还用了一些篇幅介绍了自己特殊的家庭气氛,自己的经历,自己对待每一个人的态度,对时间的态度以及自己与中国的情结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李约瑟博士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我们就更好地理解李博士,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更加容易地去读他的作品,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书。正是因为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以及其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另外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读完这本书,除了佩服李约瑟博士,更多是对我国科学技术史深切的自豪感。人的聪明智慧是不会停歇脚步的,终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依然会引领时代的潮流的。另外,别的国家的人可以花费人生大数的时间,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史进行研究。我们作为中国人,更应当对自己国家宝贵的财富有深刻的认识。

  科技读后感篇二:科技文章读后感

  作为一个对机械行业不是特别感兴趣的人来说,能让我动心的机械类文章着实不是很多,当然世间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的心境,本是带着练习听力的心情去看这段视频的,结果却被深深的打动了,不禁为人类的智慧所折服,为机械行业的神奇魅力而倾倒(虽然学习的兴趣仍然不太浓)。

  由于视频是英文的,我看了好几遍才弄清楚意思,原来说的是一种叫做差速器的,在看这个视频之前,我仅仅听说过差速器这个词,从来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总是把他和减速器混为一谈,然而仔细看完了视频之后发现,差速器的确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在近一个世纪以来,汽车已经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天天可以见到各种型号、各种品牌的车,但有没有想过,车上有很多地方仔细想想会觉得很别扭,比如车在转弯的时候就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在相同的角速度的前提下,靠近内圈方向的车轮应该转的比外圈的慢,然而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玩四驱车时),车的两个轮子套在一根轴上,轴随轮子转动,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使一个轮在转而另一个轮子不转的。这样两轮共用一个轴并不意味这不能转弯,而是在转弯的过程中内圈将受到更大的摩擦力,同时会产生轮轴的轴向力,大大降低零件使用寿命,给行车的安全带来隐患。如果考虑特殊情况,比如其中有一个轮子滑进了沙坑,就需要让另外一只轮子转动把车戴起来。以上这些问题都引发了科学家们的思考,如何实现两个轮子的“差速”呢?

  首先我们查资料了解一下什么事差速器:差速器就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的元件。这看似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在实际设计需要克服许多的麻烦。在差速器的视频中给出了差速器的发展历史,得以让我们感受工程师们的思路是如何一步一步改进差速器,使之日趋完美的。

 在看完了这段视频后,除了对差速器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外,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新的思考,在过去的很长时间,我并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学机械,同时机械行业在我脑海里的

  印象并不与我的梦想吻合,我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金融、教育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大学已经度过了近三个年头,对专业课的知识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逐渐颠覆了机械行业在我心中的印象,我开始相信机械制造业是人类永远不会降下的旗帜,它引领者人们走向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生活,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大自然的魅力、发挥人类智慧的体现。

  实话实说,未来我可能仍然没能留在我所敬仰的机械行业,但我将从此刻开始,持续关注机械行业的动态,了解人类的未来,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创造财富!

  科技读后感篇三:《科技与生活》读后感

  第四篇

  今天,我和同学去科技馆看了“话说低碳”的展览,感受颇深。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漫画,它直接写出了全球气温变暖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生态危机。近 100 年来,全球气温明显上升,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温室效应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所谓“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1981 年~1990 年全球平均气温比 100 年前上升了0.48℃,气候变得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继而改变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温室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平均约占大气体积的387ppm,其浓度于 2009 年增长了约二百万分之一,人类如果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轻则昏迷,重则死亡,如果二氧化碳的浓度与空气中的含量继续增高,预计到 21 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 1.5℃~4.5℃,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两极的冰块将全部融化,对野生动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数据超过了过去***万年的全部历史记录,而目前尚无减缓的现象,身为地球孩子的一员,对以上数据,你是否有所感触呢?

  对于我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能力,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低碳,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低碳,减小碳足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学们,从现在起,我们应该节约资源,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毫升汽油,从自身做起,如果做不到,那么,世界将只有夏季,看不到生机勃勃的春天,看不到硕果累累的秋天,看不到白雪皑皑的冬天,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将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善待地球,保护地球,爱护地球,让低碳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第五篇

  我参观了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的“飞向天空建国六十周年中国载人航天成就展(青岛站)大型爱国主义科普展览”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航天科技的魅力,并且学习到了相关知识,总之在参观航天展的过程中我们受益匪浅。

  当我们进入会展中心时几个火箭模型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在上面字母的说明下,我们了解到了这是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它们是我国的功臣,我国绝大多数的卫星以及飞船都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运载上天的。东方红 1 号科学试验卫星、第 1 颗返回式卫星、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第2颗返回式卫星、第3颗返回式卫星、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第4颗返回式卫星、第5颗返回式卫星、试验卫星、东方红2号试验通信卫星、风云1号气象卫星铱星(双星)、铱星(双星)、中卫--1 号通迅卫星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神舟五号试验飞船等等都是由它们运载上天的。

  当我们继续走进展厅时,一个个模型吸引了我,一个个的知识牌吸引了我,使我沉浸在引人入胜的知识的世界里。在这里我了解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从宇宙的起源再到火箭的起源到火箭与导弹的区别,一直延伸到近几年来的航天科技成就,丰富极了。

  在这次的航天展览当中,我看到了中国短却辉煌的航天史。在 1949 年中国成立以后,这个刚刚崛起的国家在没有任何的科技设备的情况下开始在 1956 年在钱学森的带领下开始了漫漫航天路,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偏偏在这种情况下在我们中国的科学家刻苦耐劳不断拼搏的精神的带领下,用算盘打出数据,用双手制作工具,最终在一九六零年研制了多种不同的火箭并且在十九七零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短短的几年就出现了如此大的成就,真是令我们民族所自豪。但是航天的发展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向前,如今我们的中国已经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并且已经跻身于世界航天领域的前列。在观看我国航天发展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发展航天科技的重要性。因为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坚强后盾,它也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加我国科技技术收入,并且增强我国公民的民族自豪感与成就感,让我国能够自豪的走出国门。大力发展航天技术也是多多益善呀!

推荐访问: 读后感 科技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