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1年党代会报告标题【5篇】

时间:2021-11-07 22:44:22  来源:网友投稿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在已发布的党、人大、政府、司法、军队机关的公文处理规范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年党代会报告标题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2021年党代会报告标题5篇

【篇一】2021年党代会报告标题

党代会报告解读一

党代会报告解读一

三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二届枫溪区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开拓进取,牢牢把握了区域发展的主动权,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齐头并进,谱写了又快又好发展的新篇章。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201X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3亿元,工业总产值93.43亿元压滤机滤布厂家,分别比201X年增长65%、8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亿元,工商税收总收入3.24亿元,外贸出口总额4.83亿美元,分别比201X年翻了一番。品牌建设大放异彩,新增中国名牌产品9项,国家免检、免验产品4项,省名牌产品8项,省著名商标13件;枫溪成为省创建区域国际品牌的三个试点单位之一。今年1-10月,全区实现规模上工业总产值48.38亿元、外贸出口总额4.36亿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亿元、除尘滤布工商税收总收入3.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4亿元,分别增长15.1%、11.5%、29.46%、31.45%和18.65%。

二、城市建设成绩斐然,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旧城改造的力度和强度空前加大,累计拆迁面积超10万平方米;拓宽改造了瓷兴路、长德路,新辟了凤新西路,“两横一纵”的道路框架已经形成。池湖片区新建成住宅楼50多幢,面积20多万平方米,成为全市档次最高、配套最好的商住区。工业园区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保洁水平稳步提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三、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市场开拓步伐加快 财税收入持续高速增长,财政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成效卓著,三年多来共减轻农民负担1824万元。外贸出口总额实现了三年翻一番,遥遥领先于国内其它陶瓷产区。全球500强企业——泰国正大集团的易初莲花大型超市项目落户枫溪。三年多来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633万美元。 四、市场繁荣商贸活跃,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201X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1亿元,是201X年的2.4倍。201X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70元,分别是201X年的1.65倍和1.2倍,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946元。 五、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新增省一级学校2所、市一级学校2所,今年来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共获得奖项91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66项,并且连续多年在全市基础教育考评中名列第一。文化事业取得新突破,枫溪喜获“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瓷塑之乡”称号。社保扩面工作成效显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8.8%。

六、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全面推进 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结构得到优化。“百干挂百企”和“千支部扶千户”活动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加大,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初步建立,治理商业贿赂等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党代会报告解读一》

附送:

党代会报告解读二

党代会报告解读二

的国家级、省级品牌,实现由贴牌生产向创建自主品牌转变,由枫溪制造向枫溪创造转变。要同步开拓两个市场,巩固欧美日、东南亚等传统市场,开辟大洋洲等新兴市场;要抓住北京201X奥运会的巨大商机,加紧研创国礼瓷和高档日用瓷、礼品瓷,逐步占领国内陶瓷产品的中高端市场。 彰显新兴城区魅力 必须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加快形成现代城区的新格局。加快绿榕南路的拆迁改造和长德路枫二路段的建设,打通绿榕西路、外马路至新风路路段,推进东方威尼斯二期、翠景居二期、南国明珠高级大型住宅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城管执法力度,维护城市秩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方针,以工业化为龙头,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重点,努力建设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发展经济新亮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实现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电通信和生态建设等城乡一体化。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村文明水平。健全民主管理机制,提高农村民主自治水平。 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配送、汽车展销、旅游、法律服务、金融保险、信息、中介服务、客货运输以及酒店饮食等现代服务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除尘滤布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市政服务、社区服务和文化体育产业,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扶持服装、制鞋、塑料、羽绒等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产业群体,形成产业规模。 建立公共财政框架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深化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将财政资金集中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来,保障教育、农村、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和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等的财政投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加强就业和再就业的工作,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培训,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压滤机滤布厂家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全面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认真做好农村救灾和特困户救助工作。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和残疾人工作。 繁荣社会各项事业 深入开展现代公民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区。要积极推动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乡村文化发展,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要加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制订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着力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强政法工作规范化建设,促进司法公正。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扫除各种社会的丑恶现象。完善调处矛盾纠纷经常性机制,进一步提高调处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尤其是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加大信访工作力度,确保在任何条件下群众的合法诉求有人应、有人管、有结果、有反馈。 组织保障:

加快和谐枫溪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聚精会神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代会报告解读二》

【篇二】2021年党代会报告标题

2019年的乡镇党代会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XX镇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以审议。请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XX镇党委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摘帽”快跑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从严管理落实年活动,大力实施“生态立镇、农旅兴镇、崇德安镇”三大战略,负重前行,积极适应新常态,拼搏进取,奋力谋取新作为,较好完成镇第十四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顺利收官,各项事业继续向前向好发展。

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工业经济难中求进。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全力做好“鼓劲、挖潜、增效”文章,各类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9.52万元,同比增长9.38%,连续第二年突破千万元大关;引进内资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200%和190.47%。新发展电子商务企业7家,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3个。市重点工程XX风电场一期如期实现并网发电,二期完成施工前期准备工作。金台铁路已开工建设,土地征用工作有序开展。来料加工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发放来料加工费1470万元。农林经济稳中有升。大力推进以贝母、铁皮石斛、高山玉竹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和中药材合作社发展,油茶、铁皮石斛、经济林、中药材产业价值不断延伸,芍药、三叶青、铁皮石斛等新基地争相涌现,完成1300余亩林业基地抚育和硫磺熏蒸中药材整治任务。粮食功能区、生产路、三面光渠道等农田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旅游产业势头强劲。“红旅小镇”建设全面启动,完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公园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红挺一纵纪念馆主体建设及180米生态防洪堤、9间旧房改造等配套建设,启动石下、高坑、赤岩前等村民宿经济前期工作,推进百杖潭景区、方山大院提升改造,投资200多万元打造柳坡村沿路沿溪景观带,成功举办五四青年节“提精气神、走红军路”古道毅行活动、2019磐安青梅尖骑行观光节系列活动,XX旅游知名度得到大幅提高。

二、城乡统筹开创新局面。五水共治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8个行政村均已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累计完成24个村主管网和污水处理终端建设,17个村接户率达到80%,19个村完成了初验收。三改一拆深入推进。落实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两网化”管理体系,处置各类违法建筑面积96848㎡,改造旧住宅区面积28320㎡,分别完成县下达任务的387.39%和101.14%。出台实施办法对暂缓拆除违法建筑进行合理分类处置。城乡环境全面整治。全面推进“四边三化”专项整治行动,以限期交办销号制按时完成各整治点交办单,得到了县委领导的高度肯定。全域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落实公路沿线18个村垃圾集中机械化处理,完成平象和西产马岭垃圾减量化阳光房主体建设。巩固深化养殖场、砂场整治,关停养殖场4家,提升养殖场2家。高度重视农村废气粉尘治理,解决磐安县造漆厂、磐安县绿安助剂厂废气粉尘排放问题。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石下村投资100多万元顺利完成村庄提升项目及“百花村”建设。加快危旧房改造步伐,拆迁危旧房占地4436㎡,启动胡庄村新区地基安置工作。集镇区块老村改造有序铺开,杨宅旧村改造一期90%农户完成新房建设,黄余田村启动二期旧村改造。

三、社会事业得到新改善。“崇德安镇”战略深入实施。隆重表彰4位“孝顺媳妇”、8位“公益之星”、4位“小孝星”和5位“最美XX人”,崇德氛围日渐浓厚,主流思想深入人心。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开展。成功举办第七届农民文艺汇演暨红挺一纵挺进XX80周年纪念演出,13个村参与“春泥计划”创建,完成4个文明村创建,其中柳坡、赤岩前两村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村”,完成平象村文化礼堂建设。村级公益事业不断提升。建成黄余田生态公墓,滚涛、方山、柳坡、赤岩前等村安装改造路灯400余盏,黄余田晨光大桥、赤岩前和谐廊桥、方山大桥建成通车,完成泊公、杨宅、赤岩前、后鲁防洪堤建设,各村一事一议项目基本完成,对西产村陈氏宗祠和潘田村古建筑进行了加固修缮。基层保障水平得到提高。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全民参保登记,弱势困难群体关爱救济力度不断增强,全面消除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新增低保48户77人,完成潘田、流岸、平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民主法治建设持续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老龄委、计生协会、关工委等群众团体作用发挥明显,党管武装、民兵预备役建设持续加强,科普、普法教育成效显著。平安XX建设继续深化。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上级转办信访件和8890便民服务平台、县长信箱、省长信箱及磐安民声在线交办件办结率均达100%。“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认真有效落实,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大局持续保持和谐稳定。

四、党建工作有了新气象。扎实开展“从严管理落实年”和“摘帽快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扎实开展。组织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专题讨论学习和“金点子”征集活动,发动XX人人找问题、人人谈举措、人人谋思路、人人话发展,营造做大做强“一号产业”、全力建设“红旅小镇”的良好氛围。基层党建制度得到传承出新。在全县19个乡镇中率先出台落后党员管理办法及其考评细则,通过组织参加专题教育、进行集体劳动和实施量化考核,首批纳入集中管理的31名落后党员整改工作取得实质成效,极大带动和增强了全镇党员的规矩意识,探索出了一条新常态下全面从严管理农村党员务实管用方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先后有10多个兄弟乡镇到我镇学习取经。以“三严三实”教育为契机,深入开展乡镇干部“三全”、村干部“三强”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推行镇村干部工作晾晒制度,实行镇班子成员重点工作一月一公示、镇干部工作一周一公示、镇干部住夜情况一日一公示、村主职干部工作定期汇报制度,改进了工作作风,强化了干部管理,推进了工作落实。农村党建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完善农村主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对各村三改一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四边三化”、党员活动日、村级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考核,推行农村主职干部绩效季度考核制度,层层压紧压实党建责任。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对村主职干部因病或遇到急事给予组织温暖。从严抓好党员活动日管理,制定并印发600余份《XX镇党员活动日管理办法》分发给全镇党员学习。按照“高标准、重质量、促实事”的要求,完成“两新”党建示范点和柳坡、洋庄两个市级党建示范村建设。软弱涣散党组织取得实质整改。以解决新农村建设等实际问题为抓手,扎实推动下余、赤岩前等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改落到实处。选派“第一书记”到下余村任职,充实了下余村党组织力量,妥善解决了下余村违法建筑处置和“信访专业户”重信缠访难题。以培育村主职干部协作和推进村庄项目建设为抓手,凝聚赤岩前村人心力量,助推赤岩前村顺利完成村庄规划修编、50余亩土地政策处理、115盏路灯安装、和谐廊桥、生态防洪堤及粮食功能区建设,实现了从工作“落后村”到“先进村”的蜕变。党风廉政建设从严从实推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折不扣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有关规定精神,推进乡镇纪委回归主责主业。廉政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组织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集中学习。注重发挥群众民主监督作用,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加大村级财务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处违反党纪行为。今年共处理党员16人,其中开除党籍1人,劝退1人,党内严重警告3人,党内警告1人,诫勉谈话10人,严肃了党的纪律,纯洁了党的队伍。

同志们,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我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座各位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拼搏、克难攻坚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离退休老同志热情支持的结果,也是历届镇党委打下良好基础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党委,向所有为XX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支撑不强,后劲发展不足,优势特色不显,新农村建设相对滞后;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落后,精神状态不佳,政治意识、担当意识、廉洁意识和规矩意识有待加强,“四风”问题还需持续深入整治;影响XX社会发展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仍然较多,维稳压力依然较重。对以上问题,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指导思想和举措


各位代表,同志们, 2019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更加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深知人民的期盼很大,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XX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机遇和挑战并行,希望与困难同在。今后五年,要确保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大战略目标,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拉升标杆,全力以赴,甩开膀子大干,求真务实快干,奋力跑出XX“两富”“两美”建设“加速度”。

根据上述要求,2019年我镇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县全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打造“红旅小镇” 和“江南药镇”后花园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生态立镇、农旅兴镇、崇德安镇”三大战略,发展美丽经济,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美丽XX,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XX的生动实践,为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两富”“两美”新XX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目标要求,2019年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以民宿发展为引领,全力建设“红旅小镇”。以民宿经济为抓手聚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认真抓好高坑、石下民宿特色村建设,全面提升村庄环境,加快旧房改造步伐,提高村庄建设水准;做好赤岩前村赤岩山居项目招商对接工作,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出台政策,扶持柳坡、黄余田、杨宅等一批农家乐专业村新增经营户20户、床位300张。扩大沿路沿溪沿景风光带范围,建设平子坑至杨宅沿路沿溪景观风情带,打造洋庄、胡庄、石下景区沿线节点小景观。继续实施百杖潭景区提升改造和方山大院客房提升工程,完成1000平方米铁皮石斛休闲观光基地产品展示大厅建设,启动东山芍药园项目规划提升。以场馆建设为重点全力建设红色经典景区。制定红色旅游景区详规,完成红挺一纵纪念馆工程建设、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及布展设计工作,力争年底前实现纪念馆开馆。抓紧红挺一纵纪念公园道路框架、亲水平台、拦水坝、停车场等配套建设,做好周边民房改造和周边综合环境提升。以重大活动为载体倾力做大旅游宣传。最大化利用XX秀丽自然风光、厚重人文历史和户外体育资源,有效挖掘境内红色文化、崇德文化、廉政文化、相亲文化、体育文化内涵,打造更多“旅游+”活动,举办青梅尖一生一世相亲大会、东山“千亩”芍药花节、好溪嬉水节、骑行比赛等大型旅游活动,千方百计扩大叫响XX旅游名气。

二、以提质增效为要点,稳步推进经济发展。抓牢农业基础。注重精品化、特色化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以磐斛生态科技园、东山芍药基地、马岭猕猴桃基地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发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示范引领作用,精心推介葡萄、板栗、竹笋等农业采摘观光游,打响XX油茶品牌,做好农旅融合文章。深挖工业潜力。加大规上企业扶持力度,主动出击,定位招商,加强对接,立足实际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扩大来料加工覆盖面和受益面。建好重大项目。认真做好洋庄红木产业园建设各项工作,加快XX风电场二期道路施工建设,按时完成金台铁路潘田、泊公、黄余田、方山、杨宅等村土地和房屋政策处理,确保无障碍施工,做好流岸水库政策处理前期工作。

三、以惠民共享为核心,加快建设幸福XX。狠抓环境综合整治。以建设美丽XX为方向,统筹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垃圾分类处理、精品集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全面完成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实开展方山、杨宅、流岸等村防洪堤建设及水生态修复专项行动,打造更多“最美河段”。严控新增违法建筑,加强拆后土地利用,努力创建“无违建镇”。巩固深化垃圾分类处理已有成果,扩大村庄保洁范围和日均保洁次数,探索向社会购买服务,谋划集镇重点村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全面整治集镇脏乱差现象,稳步推进杨宅、黄余田旧村改造。开展部分村庄规划修编,加快胡庄、赤岩前等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保障事业。整合优化农村医保、养老、救助等各类资源,加大老、弱、病、残、灾等困难群体关爱救济力度,完善低收入农户帮扶救济制度,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运行质量,让更多困难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关心和帮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深化孝道教育,加强基层文体设施建设,支持XX婺剧促进会等文艺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举办第八届农民文艺汇演,推动文明示范村创建。提升法治建设水平。支持镇人大依法有效行使各项权力,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科协、老龄委、计生协会、关工委等群众团体作用,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深化平安XX建设。用好“平安通”平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落实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织密安全生产监管网,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把各类涉稳隐患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以从严治党为抓手,强化党员干部管理。将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到细处实处,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努力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落实“十三五”规划,确保XX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强化思想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切实加强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教育,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规矩挺起来、严起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力度,培养党员干部坚定的政治信仰、过硬的党性原则和良好的思想品行。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创业的思想境界,坚决破除一切妨碍XX发展的思想禁锢和陈旧观念,大力营造“说了定、定了干、干必行、行必优”的良好氛围。强化组织建设。围绕“整乡推进、整县提升”主线,全力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全面进步。落实基层党建责任清单,切实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和民情地图活动,认真抓好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五星争创、村级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改的落实工作。以扩大覆盖、发挥实效为重点,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实行“养源育苗”工程,吸纳更多优秀青年入党,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工作,优化农村党员结构。强化队伍建设。健全基层党员干部管理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落后党员、镇村干部工作晾晒、党员活动日、谈心谈话、提醒诫勉等制度,推进党员干部有进有出、能上能下,加大对不称职、不胜任、不作为干部的调整处置力度。以行政村撤并为契机,扎实开展新一轮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准备谋划,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以村主职干部为重点,大力开展为官不为陋习集中整治行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有计划、分批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增强干部开拓创新、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本领。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推动党员干部谋实事、创实业、重实干、抓实效。强化廉政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亮在明处。深入抓好《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贯彻和教育培训,进一步唤醒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大力支持纪委深化“三转”,回归主业。以岗位目标责任制为抓手,完善党内监督考评机制,加大公务支出、公务接待和农村“三资”管理监管力度。旗帜鲜明反对“四风”问题,对各类腐败现象实行“零容忍”,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全力打造一支“清白做人、清正干事、清廉成事”的党员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同志们,展望“十三五”,XX发展大有可为,前景广阔。“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同向前行,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加快建设“红旅小镇”新XX而努力奋斗!


【篇三】2021年党代会报告标题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11月15日)

杜家毫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启实现基本现代化新征程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着力建设经济强省、科教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开放强省,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而努力奋斗。

此时此刻,我们感慨万千。湖南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土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湘籍共产党人,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历届湖南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接力探索、接续奋斗,取得了湖南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第十一届省委任期至二〇二一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站在这个重要历史关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近在眼前,召唤我们满怀信心、奋力冲刺;实现基本现代化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指引我们开拓创新、砥砺前行。让我们接好历史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力开创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光辉未来,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丰硕成果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视察和参加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战略机遇,战胜各种挑战,大力推进“三量齐升”“四化两型”“五化同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篇四】2021年党代会报告标题

在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卫留成

2008年4月6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海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在海南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确定这样的主题,符合党中央对海南工作的最新要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一、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全面实现,海南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省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措施,优化发展环境,顺利完成了省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开创了海南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五年来,全省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7%,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5.6%,经济实现了由恢复性增长向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转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4.3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21.1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势农产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工业支柱产业迅速崛起,一批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产品结构不断改善,境外游客加速增长,旅游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区域经济功能定位更加明晰,海口、三亚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洋浦和沿海两翼重点城市发展加快,中部地区生态环境优势凸现,特色经济发展初见成效。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批重要的交通、电力、水利项目建成使用。国资国企、农村农垦、行政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对内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航权开放实现突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大型国际性活动的连年举办增强了海南的影响力。执行文化得到大力倡导,各级政府工作效率和执行力明显提高,解决了一批重大历史遗留问题,投资软环境得到改善。积压房地产处置基本完成。金融环境大为改观。生态省建设持续推进,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新的变化。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取消农业特产税,比全国提前一年免征农业税,实施良种补贴、渔民购大船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民政策性增收明显增加。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县乡公路改造、通村公路建设、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民房改造以及农村改水改厕、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积极组织农业技术和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新的提升,外出打工农民逐年增多。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农业科技服务“110”基本覆盖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已形成品牌和特色,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事业较快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我们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高度关注民生,办成了一批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实事。在全国率先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对农村公办小学、初级中学和城镇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少数民族寄宿班学生补助生活费,全面完成了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建成了一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完成了乡镇卫生院“一无三配套”改造;建设省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重要文化设施;把贫困地区和财政困难市县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提高到省本级水平,提高了离退休人员和享受各种抚恤金人员的补助标准;全面推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户”全部实现地方财政供养;比国家要求提前两年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解决了农村80万人饮水难问题;取得了抗击非典、强台风和严重旱灾的重大胜利。五年来,全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5.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万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分别减少了5.2万人和2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了60.9%和42.5%。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快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更加稳固。按照中央要求,我们及时就加强新时期人大、政协和统一战线等工作做出部署,人大、政协作用得到较好发挥,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壮大。依法治省稳步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提高,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增强。信访工作力度加大,解决了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平安海南建设扎实推进,治安形势总体趋好。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国防动员建设取得新进展,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得到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了新的提高。理论武装工作成效明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并已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和政策措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工作政策进一步完善。积极选拔优秀党员干部充实基层,基层组织建设稳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经验得到中央肯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了党员干部的作风好转,解决了一批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党员的党性意识明显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

  这五年,是我省经济健康稳定较快发展的五年,是社会事业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我们思想越来越统一、凝聚力越来越强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省委工作基础上,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海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琼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海南建设事业的国内外投资者、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离党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海南仍然是欠发达省份,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仍然繁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环境与资源压力加大;城乡群众的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土地纠纷和就业难、看病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教育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特区意识不强,改革开放滞后,体制机制优势不明显;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事业心不强,实干精神不够,办事效率低下;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还比较严重;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总结过去五年来的实践,回顾建省办经济特区近20年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海南的各项工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紧密结合省情,把党的执政理念和中央的大政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扫除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必须明确战略定位,形成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思路;必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始终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必须高度关注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必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转到主要依靠自身努力上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当前,我国已步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海南的环境、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我省经济基础逐步夯实,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稳定,已经具备了在健康轨道上加快发展的思想和物质条件。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海南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明确具体的要求,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海南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又一次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今后五年,我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省、开放强省、产业富省、实干兴省,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海南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今后五年我们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初步形成,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提升。热带特色的现代农业水平明显提高,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海洋经济有较大发展,初步具备发展电子信息和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的基础。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一体的路网、水网、电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区域生产力布局更趋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较大提升。到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比“十五”末翻一番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省直管市县体制更加完善,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洋浦保税港区、重点开发园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旅游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旅游岛建设初见成效。农垦管理体制实现根本性变革。海南经济特区的投资吸引力、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森林覆盖率和大气、水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幅度提高,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断带海防林基本恢复,人居环境更加舒适优美。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

  ——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更大进步,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公民受教育程度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覆盖全省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惠及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达到全国中上水平;民主法制、和谐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在完成以上目标的基础上,争取在2020年之前,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全省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以上,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

  创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扮演着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的角色,发挥着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面开放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经济特区的使命远未完结。中央一再强调,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变;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中央鼓励经济特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海南未来的发展时,回想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创办海南经济特区的初衷,重温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对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的殷切期望,认真领会中央领导对海南工作的最新要求,总结海南经济特区走过的风雨历程,对照我们与发达省份的差距,客观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会得出一个结论:我们需要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再创特区辉煌!

  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就是要在体制创新上有新的突破。特区的使命在改革,在于先行先试,当今特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体制创新上,特区的核心竞争力也首先体现在体制机制活力上。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正认清并敢于扫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当好改革先锋,向体制机制创新要活力,要速度,要质量。

  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就是要在对外开放上有新的举措。关起门来建设不了社会主义,闭关自守发展不了海南。特区的使命在开放,岛屿经济体的生命线是开放,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靠开放。我们要有开放的思想观念、开放的胸怀,要继续争取开放的政策,实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对于来自国内外的投资者和建设者,一定要有五湖四海的雅量,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对外开放的社会环境,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就是要在艰苦创业上有新的作为。特区的发展,不能指望天上掉“馅饼”,也不能指望“一夜暴富”。我们既要有发展的愿望和干事业的激情,更要有干实事、干成事的作为;既要有好的思路和正确的措施,更要有能落实这些思路和措施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光说不干,再好的思路也没用;干部的作风素质跟不上,再好的政策也用不好。必须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扑下身子抓工作,攻坚克难促发展。

  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就是要在抢抓机遇上有新的成效。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时不我待,机遇稍纵即逝。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兢兢业业做工作,实实在在干事业。

  总之,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就是要依托我们特殊的区位、环境和资源等各种优势,以体制创新、对外开放、艰苦创业和抢抓机遇的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努力开创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的新局面。

  三、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是比较优势,是竞争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就是要依托独特的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就是要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经济效益型产业;就是要发挥经济特区的优势,加大开放力度,加速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就是要从岛屿地理单元的实际出发,坚持全省统一规划、整体布局,逐步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陆海并举、城乡一体的经济结构。

  (一)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培育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符合海南实际。要在保持发展思路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着力在丰富、深化和提升上下功夫。

  发展热带特色的现代农业。第一产业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全省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发展热带特色的现代农业是富裕农民的基本途径,是海南长期的历史任务。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农产品出岛出口、直接进超市进宾馆为目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精致农业。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加强农村市场建设,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运销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服务“110”的作用,加快发展电子农务,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加强农业保障体系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

  发展一批工业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工业总量,提高增长质量。实践证明,工业是迅速提升全省经济总量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主导产业。要坚持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大公司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坚持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培育和壮大一批工业支柱产业。更加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延伸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园区产业集聚功能,提高单位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强化工业发展的扶持和保障措施,提高工业配套能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到2012年,使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左右。

  推动旅游业升级转型,带动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旅游业是我省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是实现海南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建设旅游强省、打造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着力推进旅游业由以观光游为主向以休闲度假游为主转变。积极推进西线旅游和海上旅游,有序开发山区和森林旅游,形成东西并举、山海互补的旅游新格局。大力发展专业化、个性化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大国际促销力度,加快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步伐,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要以旅游业为龙头,促进房地产、商业零售、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带动金融保险、会展、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完善服务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提升产业的素质和效益。要加大产业开放力度,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招商引资、推进区域合作,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切实办好海峡两岸(海南)农业综合试验区。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吸引更多侨胞投资兴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幅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加强政策引导,搞好配套服务,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力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海洋经济,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我省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全省上下要进一步增强海洋意识,做足海洋文章,向海洋要资源、要效益,大幅度提高海洋经济产出。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支持渔民转场,加强渔业生产安全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壮大外海、远洋渔业生产。支持科技含量高、污染少的海水养殖业。发展水产加工、海洋生物制药和其他海洋资源加工业。发展海上旅游。用好岸线资源,加强港口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四方五港”格局,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港口体系,大力发展海上航运业,把海南建成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在海南建设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基地。

  (三)坚持全省统一规划,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布局。海南作为一个岛屿型的地理单元,地域面积小,生态环境脆弱。坚持全省统一规划,是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益、提高开发建设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开发建设中,既要突出市县特色,充分调动市县发展的积极性,又要切实把海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坚持城乡统一规划,注重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的有机衔接,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统一建设。坚持重要资源统一规划和配置。坚持产业布局统一规划。通过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形成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强化区域功能定位,实行产业集中布局。加快琼北综合经济区、琼南旅游圈、西部工业走廊、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生态经济区建设。落实“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思路,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增强海口、三亚两市对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东西两线加快培育几个中等骨干城市,推进东西两线发展;要把中部发展提到重要位置,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扶持政策,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提高教育水平,缩小中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设施配套功能。推动大隆水库按期竣工,建成大广坝二期工程,启动红岭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和供水安全、防洪安全体系,基本解决海南工程性缺水问题。推进东环铁路和海口、三亚绕城高速公路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基本建成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建成覆盖全省的大容量信息基础网络,使通信网络覆盖全岛和周边经济作业海域。加快琼州海峡海底电缆工程建设,实现与大陆电网并网。积极推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列入国家计划。

  四、努力保持和发挥好海南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决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坚持环境优先原则,继续推进生态省建设,确保主要环境条件持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走在全国前列。

  (一)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重要水源、重点海域的保护与管理。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中部生态经济区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制度和限期治理制度,防治工业污染,控制生活污染,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及时处置医疗与危险废物。加强物种和种质资源保护,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保证生态安全。加强天然林保护和海防林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环保投入,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到2010年,海口、三亚的垃圾和污水处理必须全部达标,半数以上县城要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推广各种新型能源,争取普及农村沼气。

  (二)发展生态经济。在招商引资、产业规划、项目审批、产业促进等各个环节,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意识,坚决摒弃粗放型增长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谋求经济最大限度的发展。依法加强土地、矿产等资源的管理和调控,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证矿产资源的科学开采。大力推广节水技术,节约利用水资源。制定实施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性企业和园区。制订发展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等产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和使用新型能源。鼓励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按国家指标逐步降低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三)建设生态文化。要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尊重和爱护自然。积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繁荣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文明生态集镇、文明生态社区和文明生态城市建设,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人居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

  五、努力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是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全国改革进入系统性、综合性改革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破解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树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新形象。

  (一)加大旅游开放,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旅游业是能够最大限度保持和发挥海南生态环境优势的特色产业。建设以旅游开放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既是再创海南特区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要以建立国际旅游岛为载体,全面提升旅游开发开放水平。

  积极推进旅游对外开放。在切实用好落地签证、21国免签证和航权开放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更加开放的出入境政策、航权政策和更加灵活的旅游项目审批政策,进一步开拓境外客源市场。争取开放西沙旅游。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的新形势,大力推进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旅游交通、旅游购物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并积极争取国家允许在重要旅游城市设立免税商店,在与旅游相关的外汇、外贸、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

  加快旅游管理体制及相关配套改革。整合行政资源,设立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负责推进全省旅游改革、发展和管理,协调旅游相关行业和部门。充分发挥好与旅游相关的各类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完善旅游业发展扶持政策,设立海南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适应国际化要求,改善旅游软硬环境和配套服务。

  (二)推动建立洋浦保税港区,使之成为海南对外开放新的制高点。洋浦经济开发区是特区中的特区,洋浦的发展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要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充分发挥洋浦的区位和港口资源优势,依托洋浦的产业基础,推动建立具有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政策功能的保税港区,与洋浦开发区实现区港联动,努力把洋浦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优势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商业储备基地、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成为面向东南亚、连接北部湾、背靠华南腹地的区域性物流和航运中心。

  理顺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开发区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合理划分洋浦经济开发区与儋州市的经济利益与社会管理职能,增强开发建设合力。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由省级领导担任管委会主任,协调政府相关厅局的工作,统筹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港和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用好、用活洋浦经济开发区现有的优惠政策,并充分发挥洋浦的品牌和集聚优势,以洋浦经济开发区和洋浦保税港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继续抓好其他开发区的建设。通过土地置换,实现海口保税区易地发展,形成琼北地区发展的新动力。完善澄迈老城开发区等重点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加强对园区的统筹协调和管理,整合园区资源,用足用好园区政策。进一步简政放权,适时提升重点园区的管理层级,赋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努力使现有开发园区成为我省新一轮开放开发的重要基地。

  (三)推动农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逐步实现全省资源的优化配置。农垦拥有全省四分之一的土地、八分之一的人口,农垦的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要在争取国家帮助解决部分历史遗留问题的前提下,理顺体制,争取国家批准农垦交由海南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管人管事管资产相脱节、改革发展稳定责任主体不统一的问题。在维护好农垦职工的根本利益、确保农垦稳定的基础上,优化全省资源配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继续推进农垦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改革。以土地使用权和橡胶长期承包为基本形式,全面推行统分结合的职工家庭承包经营,合理调整利益关系,将分配重心向广大职工群众倾斜。切实解决并场队和农垦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保持农垦社会稳定。逐步创造条件把农垦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公安等事务移交地方政府。待国家批准改革方案以后,把农垦发展纳入全省发展的总体布局,在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力争3到5年内,农垦的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为海南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四)以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建省之初,海南就是全国省级机构全面改革的试点地区,实行省直管市县的行政建制,率先进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试验,为减少行政层级、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深度总结近20年的实践,围绕科学配置权力、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

  科学划分省、市县两级政府的职责。省政府集中力量抓好统一规划、政策指导和宏观调节,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重大的产业布局,重点区域和重要资源的开发、保护与管理,以及跨市县事务。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配置管理权限,切实解决好少数省直部门对具体事务管理过多过细的问题,逐步将地市一级的管理权限移交给市县。市县政府要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事权与财力相匹配原则,进一步理顺省与市县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探索建立激励型财政分配制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科学调整和设置省政府和市县政府组织结构,积极探索解决党政机构职能交叉重叠等问题。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稳步推进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益。认真总结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经验,尽快在全省推广县以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要在着力抓好以上重点改革的同时,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事业单位、文化体制、科技体制、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华侨农场管理体制等项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和供销合作社改革;在认真研究中央政策、学习外地经验和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大胆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加快推动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体制创新,增强全省发展活力。

  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坚决克服和防止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的倾向。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建立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强化改革责任,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六、努力构建和谐海南

  要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海南建设。

  (一)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好日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要夯实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把改善民生放在和谐海南建设的首位。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各类企业合理增加员工收入。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完善和落实“三集中”扶贫和联手扶贫措施,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各类就业培训工程,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着力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贫困家庭就业问题。力争经过五年的奋斗,使我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巩固基础教育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省部共建“211工程大学”。改造中小学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在继续加大教育硬件投入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来,下大气力培训教师,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好农村卫生院、所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医院管理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和药品流通秩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条件。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建立并逐步完善惠及全省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和城乡低保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适时提高各项保障水平和标准。加强对城乡特困户、灾民等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残疾人事业、慈善事业和老龄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

  (二)推进依法治省,维护和发展民主。用制度和法律保障公民民主权利、规范民主活动,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要按照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切实维护、保障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监督和决策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处理好党派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的关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人民政协发挥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完善各级领导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和反映民意制度,完善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重大事项听证制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社科联、文联、作协、残联、台联等群众团体和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进一步做好对台工作。提升厂务、村务公开水平,完善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以立法促和谐、保发展。在遵循法制统一的基本原则下,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授权立法的超前、试验和示范作用,着力加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对外开放、推动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方面的立法;加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方面的立法;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以及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增强法规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继续做好“法律六进”等普法活动。严格依法行政,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社会公众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司法廉洁公正。切实解决法院判决执行难的问题。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解决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

  (三)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切实保障民安。社会安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要着力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让全省人民安居乐业,让外地游客感到安全。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上。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和改善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采取综合措施,下大气力解决好城市交通、城镇规划、环境卫生、市场秩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要把解决好信访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妥善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整合信访资源,强化信访协调,严格信访责任追究,按照依法、合理的原则解决群众的诉求。建立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调解作用,着力提高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把责任分解到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下大力气解决好土地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采取各级领导干部包点、包案等形式,着力解决好城镇拆迁、企业重组破产、司法诉讼等方面的信访积案和典型案件。

  下决心抓好社会治安,扎实推进平安海南建设。要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务实高效地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农村警务战略,加强基层防控网络建设。有效防范、坚决打击敌对势力和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对初吸者一律强制戒毒,对复吸者一律强制劳教,坚定不移地推进“无毒岛”建设。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琼部队和武警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四)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广泛凝聚民心。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弘扬琼崖“23年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和新时期的特区精神,激发全省人民创业、创新、创优的巨大热情。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大学生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大力加强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市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和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历史文化和黎、苗等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加强正面宣传,更多地聚焦民生、关注基层、服务发展。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正面引导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和管理。

  七、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实现海南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围绕这次党代会制定的奋斗目标,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坚强的领导集体,造就一支能担当起新时期特区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是海南未来发展的根本要求。今后五年,我省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正确使用。

  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培训。要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努力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转化为谋划海南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海南发展的有力措施、领导海南发展的实际本领。要引导和督促党员干部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习什么的原则,下功夫学习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社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努力成为履行岗位职责的合格人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干部五年培训规划,并且把培训和选拔、使用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形成大规模、多层次、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格局。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进一步更新用人观念,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优秀人才放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要树立无功便是过的思想,对那些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工作长期没有起色的干部,坚决果断地予以调整;决不能让那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人吃亏,也决不能让那些热衷于跑关系、谋私利的人得利。抓紧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坚持干部任免程序,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力度,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关心照顾好老干部。要关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坚持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通过党的会议、党内程序和用好干部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适应党委班子配备改革的要求,积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

  (二)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要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的成功经验,改进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活动内容和工作机制,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把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海南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建立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创新工作方式,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继续加强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以及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的党建工作。加大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要认真抓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工作,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切实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

  (三)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也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发展质量和工作水平。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认真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当好人民公仆,带着感情和责任干事业,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大力倡导执行文化,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对确定的工作任务,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见成效决不罢休。对因执行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实行问责,确保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得到贯彻落实。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始终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要继续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扎实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前移反腐关口,防微杜渐,尽最大努力帮助和教育干部不犯错误、少犯错误。深化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继续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认真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抓住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建立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反腐败斗争的领导,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带头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同志们,面对新时期的发展重任,面对全省800万各族人民的重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奋发进取的精神、更加务实的工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为把海南建设成为一个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而努力奋斗!

【篇五】2021年党代会报告标题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

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11月12日)

鹿心社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而奋斗!

站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接近实现的历史关口,回望近代以来江西这块红土地的苦难辉煌,我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面向未来,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是我们的重大使命。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任务。

一、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工作方针,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生产总值由全国第21位前移至第18位,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翻番。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千亿产业由5个增加到11个,重点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创新型省份建设扎实推进,“硅衬底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三单一网”、商事制度、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教育文化、民主法制、社会治理、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体制等改革持续深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实际利用外资位居中部前列,外贸出口实现翻番。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发展平台实力增强。江西银行、江西航空公司、江西旅游集团设立运行,赣江新区和庐山市成功获批。

生态优势更加彰显。江西全境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净空、净水、净土”行动成效明显,设区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1%,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2.4%,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万元GDP能耗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实行全境流域生态补偿,全面实施“河长制”。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区域格局完善优化。昌九一体化深入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加快振兴发展,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赣西转型发展成效明显,“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城镇化率达51.6%,实现城镇人口超过农业人口的历史性跨越。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速公路县县通达,告别了江西没有高铁、地铁的历史,机场布局不断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一批大型能源、水利、信息重大工程建成。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通宽带。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脱贫攻坚深入推进,贫困人口从438万减至130万。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57万套(户),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86万户。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全国第22位、第14位前移至第15位、第12位。财政对教育投入翻番,教育公平和普及程度明显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民体育健身卓有成效。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海昏侯国遗址发掘惊艳世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纪念活动精彩纷呈,赣鄱文化影响力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涌现出龚全珍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平安江西、法治江西、诚信江西建设深入推进,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全国综治优秀省,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明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不断深化。牢固树立“党建+”理念,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坚决肃清苏荣腐败案件毒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

人大、政协工作不断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

过去的五年,是科学发展成效显著的五年,是绿色崛起阔步前进的五年,是实干兴赣奋发有为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省委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中共江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赣部队,向中央驻赣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江西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奋斗历程,深刻启示我们: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中央精神作为确保江西工作正确方向的准绳,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解决江西所有问题的关键,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把解放思想作为开创江西新局面的法宝,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推进生态立省,把推动绿色发展作为加速江西崛起的路径,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造福江西人民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最大限度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成就江西各项事业的保证,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五年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把中央方针政策与省情实际结合起来,明确目标、找准路径,保持定力、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全面推进江西改革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主导产业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特色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制约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全面深化改革面临不少难啃的“硬骨头”;基本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民生事业还有短板;一些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作风还不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观念滞后、不敢担当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

新世纪以来,江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省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但是,发展不足仍然是江西的主要矛盾,欠发达仍然是江西的基本省情,相对落后仍然是江西的最大现实。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深刻把握这个省情特征,始终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实现人民新期待。

综观国内外发展大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有利于发挥毗邻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角区和拥有长江中游地利的区位优势,提升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有利于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有利于发挥生态大省和先行先试优势,率先走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同时,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我省面临着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的双重压力,面临着既要扩大总量又要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面临着既要勇于变革又要防范风险的双重挑战。总体判断,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扎实工作,奋勇前进。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发表重要讲话,对江西工作提出“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重要要求,为江西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努力把江西的事情办好,以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创业,发挥特色优势,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走出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而奋斗。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带领全省人民朝着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前进。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发展不足这个最大矛盾,把经济搞上去,实现富民强省;就是要发挥绿色生态这个最大优势,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加快绿色崛起;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共创和谐、共享文明。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向3万亿迈进,工业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入创新型省份行列,成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角区的重要战略腹地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撑。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领先全国,绿色经济率先发展,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成果,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领跑者。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提前摘帽,建设全国脱贫攻坚样板区。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善,人民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面从严治党水平显著提高。理论武装不断加强,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格更加规范,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显著增强,领导干部中坚骨干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全面加强。

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指针。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夺取胜利的强大力量。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用井冈山精神强决胜之志、扬奋进之帆。

──坚持解放思想。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要坚决打破一切阻碍发展的僵化思维,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陈规陋习,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以思想大解放开创发展新境界。

──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才能把握规律,立足现实才能超越现实。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干事创业热情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新业绩。

──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开放才有出路,创新创业才有未来。要以闯关夺隘的胆识、毅力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攻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双向开放水平,以改革创新的新突破增强发展的新动力。

──坚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要始终保持克勤克俭、不畏艰险、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的光荣传统,敢于面对新问题,勇于迎接新挑战,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坚持依靠群众。群众路线是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使各项决策和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我们有良好的基础。只要坚定信心,矢志奋斗,我们的任务就一定能完成,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一个富裕美丽幸福的江西就一定会崛起于祖国中部大地。

三、推进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

经济建设是强省之基、富民之要。必须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必须坚定不移加快转型,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江西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要扭住创新驱动“牛鼻子”,打好产业转型升级“主动仗”,建设长江中游地区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聚集地、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内陆双向开放合作新高地,增强对接融入“一带一路”、长珠闽经济板块的实力,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撑。

(一)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做大做强做优产业,是我省经济发展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协同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把特色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对接《中国制造2025》,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型光电、航空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纺织、轻工等优势传统产业。加强企业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和智能化改造,大力支持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形成更多百亿千亿企业。建设充满活力的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提高投资强度和精准度,推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形成产业层次高、协同效应好、公共服务优、特色优势强的产业集聚区。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培育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发展精深加工,完善物流配送,使农业生产供应更好适应市场需求。推进以“百县百园”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全面推进服务业发展升级。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型金融主体和金融业态,完善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向专业化、现代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中医养生、养老服务等大健康产业,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提升“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迈入全域旅游新时代。

(二)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持区域协同、城乡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在增强发展协调性中壮大整体实力,在加强薄弱环节中增强发展后劲。

提升“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格局。以赣江新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昌九、昌抚一体化,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构建南昌大都市区,深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把昌九地区建设成为率先发展的战略高地。以壮大赣东北、赣西城市群为抓手,加快转型升级、开放合作,打造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经济增长区域。以建设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引领,纵深推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打造江西南部重要增长板块。以沪昆高铁和京九高铁为两轴,培育发展高铁经济,形成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经济轴线。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有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做大中心城市,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功能完善、集约高效、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做强县域经济,推动县城提质扩容,发展一批工业经济强县、现代农业强县、旅游经济强县。做精特色小镇,打造一批有活力、有魅力、有实力的中心城镇。做美宜居乡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共建共享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生产要素、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均衡配置,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形成连通省内外的高速铁路网,提高公路网络化水平,加强航道、港口、码头建设,优化航空网络,完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发展清洁煤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加强特高压输电、天然气输送、成品油运输管网建设,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强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改造,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设高速光纤网络、新一代无线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提升信息江西建设水平。

(三)建设创新江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推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加快发展动力转换。

着力抓好重点产业创新。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主攻方向,加快组建一批科技协同创新体,提升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能力。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加快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军用民用技术双向转移,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扎实推进创新驱动“5511”工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宽政策、放活市场、放开空间,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及各类众创空间,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学普及。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让更多的人在创新创业的时代大潮中成就梦想。

加快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科技投入、科技管理、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发展一批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在创新实践中发现、培养、引进、凝聚人才,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四)深入推进改革攻坚。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向一切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破除各种利益固化藩篱,不断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切实化解过剩产能,分类处置“僵尸企业”。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聚焦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以“放管服”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造国有企业改革“江西样板”,增强国资国企活力和竞争力。持续优化环境,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明确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地方金融体系。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完善市场决定价格体系。深化农村土地等集体产权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凝聚改革合力。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及时推广改革成功经验。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加强协同配合,强化改革督察,推动各项改革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五)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协调互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高水平引进来。注重引资引智引技并举,主动对接长珠闽、港澳台和国际重点区域,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提高利用外资、人才、技术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外企入赣、央企入赣、民企入赣和赣商回乡创业工程,提升绿发会、赣港会、赣台会、瓷博会、药交会等品牌影响力。

多领域走出去。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施外贸优进优出行动计划,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推进外资、外贸、外经融合发展。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国际贸易、产业投资、资源能源和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

全方位建机制。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主动对接自由贸易协定标准规则,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提升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引领江西开放升级。

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事关江西发展全局。我们要咬定目标、主动作为,加快发展、壮大实力,努力提高江西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必须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江西绿色发展的“金字招牌”。要牢牢把握这个历史性机遇,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一)保持生态质量全国领先。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保护优先、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更好发挥江西作为我国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

加强源头系统保护。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植树造林、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强“五河一湖”流域水系、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区的保护和建设,加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抓好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能源清洁使用,严格控制各类废气排放,加强城乡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新空气,在优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增加生态服务供给。实施生态产品提升行动,依托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资源,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产品,完善城市森林、城市湿地、郊野公园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城镇,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更多生态福祉。

(二)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经验。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要坚持节约优先,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水平。

加快构建高效节能体系。实行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重点行业能效提升和节能减排升级改造,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加快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健康出行。

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严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推广海绵城市经验,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农业高效节水和城市生活节水。鼓励一水多用、优水优用,增强全社会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习惯。

(三)推动绿色经济走在前列。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争做绿色经济发展排头兵。

完善绿色产业体系。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绿色农业、特色林业产业和绿色新兴服务业,打造国际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建设绿色产业园区,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强化绿色金融服务,引导技术和资金更多投向绿色产业。

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进工业废气、废水、废物的综合治理和回收再利用。推广多种形式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提高城乡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一体化处理水平。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倡导勤俭节约、低碳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建设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县、示范单位,使“绿色化”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自觉行动。

(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成果。制度创新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核心。要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健全完善生态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约束。加快构建全省空间规划体系,深入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健全完善“河长制”。完善天然林、湿地保护与修复制度。健全生物多样性维护机制。创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与监管制度,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推进区域环境联防联控,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司法力度。

健全完善生态利益公平分享制度体系。按照保护者受益者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推进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建立健全耕地、森林、湿地、矿产资源等重点领域生态补偿制度,探索生态保护地区与生态受益地区补偿办法,构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完善覆盖全省、统一规范的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健全完善生态建设考核评价制度体系。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推行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经常性审计制度。完善生态文明考评制度。实行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一岗双责”制,对造成重大生态环境损害的事件终身追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一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当好生态文明建设领跑者,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

五、增进人民福祉,创造和谐文明的幸福生活

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必须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幸福生活,不仅要物质富裕,而且要精神富有。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要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整合资源,分类指导,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大力推进发展脱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加快发展脱贫。实施产业扶持精准到户工程,采取金融扶贫、科技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模式,努力发展产业、增加就业、促进创业,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加大移民搬迁力度,有效解决搬迁群众生计问题,让生存条件恶劣、就地脱贫难度大的贫困群众挪出“穷窝”。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破除发展瓶颈制约,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大力推进保障脱贫。对劳动能力脆弱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兜底救助脱贫。加大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坚持应保尽保、动态调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和供养水平。对重度残疾人、孤儿和无人供养老人等严重困难群体,给予特别救助。加大教育救助力度,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切实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增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能力。

大力推进健康脱贫。对因病致贫的群众,通过筑牢医疗健康防线脱贫。实施贫困人口健康管理计划,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完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救助、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和商业补充保险等制度,提高医疗保障和救治水平,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更好防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二)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要坚持不懈实施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突出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

扎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帮助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合法权益,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人道、慈善事业。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让群众实现“安居梦”。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加快推进健康江西建设。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构建分级诊疗就医新秩序,促进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发掘利用中医药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省。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平安江西建设,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完善立体化防控体系,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深入开展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斗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妥善解决群众诉求。健全矛盾化解、风险处置等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行业内部,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公共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公共安全事故。健全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这是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创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加强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力度,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翁作用。

推进依法治省进程。加强经济、生态、社会等重点领域地方立法,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推进依法行政,深化综合行政执法,强化行政监督,扩大政务公开,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提升公正司法水平。加强普法教育,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联合信用惩戒机制,建设诚信江西。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弘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新风尚。

改进地方党委领导。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等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四)建设文化强省。赣鄱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定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用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文化是血脉根系。赣鄱大地人杰地灵、俊采星驰,产生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巨擘,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这是赣鄱儿女的独特精神标识。要加大对传统优秀文化保护、研究、普及力度,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繁荣文化事业。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推出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的优秀作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形象提升工程,讲好江西故事,提高江西知名度和美誉度。实施媒体融合工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实施意识形态引领工程,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发展文化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等融合发展,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新支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演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产业。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扩大海内外文化交流合作,提升江西文化影响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省上下积极行动起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同绘就赣鄱大地和谐文明的新画卷。

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做好江西的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根本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这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之所在。全省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有力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要强化理论武装,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锤炼道德品行,坚持为民务实清廉,践行“三严三实”,巩固提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强化担当精神,用新时期的“第一等工作”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起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坚持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坚持请示报告。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在党内建立起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标杆、作出表率。

(三)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宏伟的事业,需要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要坚决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让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大力选拔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干部,坚决不用信仰缺失、精神迷茫的干部;大力选拔为民服务、勤政务实的干部,坚决不用谋私钻营、作风漂浮的干部;大力选拔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坚决不用消极懈怠、腐化堕落的干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使干部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改进干部监督管理,让干部置于有效监督之下,真正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完善干部考评体系和奖惩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旗帜鲜明地为改革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要加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力度,重视选拔优秀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加强青年工作,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青春力量。

(四)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强化“党建+”理念,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更多资源投向基层,切实解决联系服务党员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加强教育、强化管理,使党员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关爱基层干部,关心困难党员。加大党建带群建力度,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五)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正风必须肃纪。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旗帜鲜明讲政治,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讲忠诚的知行合一者。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真正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抵制不正之风,带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见贤思齐,使优良作风成为江西党员干部的亮丽名片。

(六)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要以建设廉洁政治为目标,保持高压态势,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最坚决的态度减少存量,以最果断的措施遏制增量。重点审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谁搞腐败就要谁付出代价,决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推动反腐败斗争向标本兼治深化,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加强党风廉洁教育,培育良好家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完善巡视巡察和派驻监督制度,加强反腐败协调机制建设。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要认真落实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等党内监督制度,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实效。

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不抓党建是严重失职。我们要把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江西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同志们,江西是生机蓬勃、大有作为、充满希望的热土,江西人民是勤劳智慧、朴实坚毅、敢于创新的人民。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而奋斗,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力谱写中国梦的江西新篇章!

推荐访问: 党代会 标题 报告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