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7篇

时间:2022-11-19 13:40:03  来源:网友投稿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7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7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7篇

篇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监管不到位,个别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现就我镇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去年开始,我镇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容的村级财务规化管理工作。运行一年来,村级财务规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为了保证财务公开的准确性、与时性,一是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二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村的年终考核容,加强专项整治,规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与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

  1/4

  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的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台账登记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的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

  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与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法,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

  4、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程序、不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

  2/4

  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1、进一步统一各村对管理好“三资”思想认识。“三资”

  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容,克服个别村不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

  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方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镇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一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级资金主体部分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

  3/4

  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理财小组的作用,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推选,每年一次。

  5、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政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

  6、建立村干部岗位补助财政直达个人账户的方法,解决村干部岗位补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化管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于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健全决策、管理、监督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4/4

  

  

篇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袁卫华来源:《财会学习》2018年第22期

  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也随着日益增长,同时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因此给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所以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本人管理板块的实际,现谈谈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建议如下: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资金监管不严、管理不到位

  一是实行集体资金与财政资金分账管理和使用,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村级集体资金管理存在明显薄弱环节,如为他人承兑汇票贴现情况较为普遍,存在较大廉政风险。二是资金核算不完整,主要涉及非生产性开支如餐费、日用品、副食品等无明细清单,开支费用未注明用途,零星费用发票为经办人个人抬头等不合规现象较为突出。三是债权清收不及时。部分村对几十年的债权不进行催讨,一届一届往下挪,均未在任期内制定还款计划,及时催讨等工作。导致存在坏帐的可能,使集体资产流失。

  (二)资产管理少规范

  村级集体“三资”管理主体责任弱化,资产管理台帐不健全,特别是对部分租赁资产发包、合同签订、租金收缴等存在不规范现象。由于近年来新的商业业态形成导致租赁资产性质发生转变,村对续租资产的价格未调整到位,因此形成目前执行的续租价格偏低市价,同时很多资产也存在部分二次转租行为。

  (三)资源管理不健全、不明晰

  对于农村村级资源性资产情况登记不够规范,造成“三资”家底不清,管理存在混乱现象,有的改变土地用,有的合同到期未续签,存在结合使用现象,损害了集体利益。

  (四)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

  部分村存在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跑,只强调村级财务公开,不注重村级“三资”管理公开,村级资产续租现严重。

  (五)村级账户核算不清晰

  核算制度不合理,账实不符,家底不清。有些房屋建筑物已经产生租赁收入,但由于资产购建时手续不全,导致使用多年仍未入账。根据现行的村级会计制度,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在报废前不计折旧,均以原始价格反映,但大量的基础设施、设备等在使用中老化破损已不能使用,仍未办理报废手续,资产的账面价值存在虚高情况。对于赠送的未及时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致使村级资产家底不清,造成账实不符,同时不利于对村级资产进行监管。

  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建议对村级集体资产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清理村级集体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使用情况,明晰产权,做好确权登记工作,分清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明确非经营性资产和各级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以及形成的资产,捐赠资产由村自治组织统一管理,经营性资产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等。对清产核资中发现的资产权属等问题,通过现场多方核实等方法进行核对,防止产生矛盾纠纷;对账物不符的需进行汇总,提交上级部门集体讨论决定。

  (一)健全“三资”管理的制度,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用制度法规来规范行为。

  (二)规范农村集体资产流转交易

  按照“交易范围全覆盖,市场交易全流程、社会监督全方位”的要求,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购置,处置和流转等交易行为,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产业项目招商等必须经民主决策程序通过后全部进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来公开招标、招租等运作方式,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坚决杜绝场外交易和暗箱操作。

  (三)加大农村会计业务能力,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职能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保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应对村级集体财务实行公开招标选聘第三方代理机构,并由其派驻主办会计、出纳会计,实现村集体资金财务管理权与所有权、使用权的分开和传统管理向现代信息管理转变,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迈上新阶。原村主办会计应履行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经济合同管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统计等职责。

  (四)推进实行村级集体资金非现金结算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深化农村经济改革,提高村级支出透明度,应全面推行村级集体资金支付银行联动监管的非现金结算管理。积极探索小额支付公务卡制度,除少量必须或无法通过银行转账就使用公务卡,逐步实现村级结算“非现金化”,力争实现村集体现金“零库存”,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资金支付的监督。

  (五)强化村务公开、财务透明,建立以村级微信公众号

  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应建立村级微信公众号,以“互联网+”为手段。向手机推送模式向村民实行村级财务资产信息公开,真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村务更阳光。村微信公众号,应以农户个人信息查询,实现村级党务、政务、财务及各项重要事项的公开。全面地向村民公开村级各项财务情况,村级收支决算公开表、债权债务公开表、资产公开表等,使集体财务信息和资产状况随时接受村民监督。财务资产管理更加透明阳光,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增强村民民主监督意识,推动村级廉政建设。

  (六)构建“三资”管理监管系统,部门联动并加大惩治力度

  切实加强纪委监察部门、财政、审计机关的监督工作,确保审计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对村级财务收支、收益分配定期开展审计,同时应当把“三资”管理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并严格按照“三资”管理的有关法规来执行,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纪检监察部门也应当加强对村干部及“三资”管理责任人员违纪行为的查处。财

  

  

篇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精选多篇)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

  第一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二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三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四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五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与建议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沙洋县为例,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开始,沙洋县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几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开通“村级财务公开内容自动生成”系统,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二是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

  度。三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请你收藏好范文,请便下次访问)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如王港村对矿山、鱼塘、荒山、荒沙和机动地承包租赁合同没有存档保管。通过清理,该村承包租赁矿产资源等项目48个,其中签订正式合同34个,以收据代合同4个,未签正式合同10个。应收承包租赁费119.23万元,仅收98.22万元,下欠21.01万元无账面反映。沙洋镇洪岭村发包渔池134亩,4年来既未向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也未收取承包费,村里没有任何记录。少数

  村干部不明“家底”,也不想弄清“家底”,并因此以权谋私,送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如在清理中发现,洪岭村固定资产账面总额170.1万元,有效资产151.4万元,账实不符达19.5万元,大多数为管理不规范造成。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

  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二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级资金主体部分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等措施,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民主理财小组

  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民主推选,每年一次。5、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

  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政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联合制发“关于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

  6、建立村干部岗位补助财政直达个人帐户办法,解决村干部岗位补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二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个别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臵不当等问题,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现就我镇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去年开始,我镇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一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为了保证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一是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二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村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1

  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的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台账登记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的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

  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

  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法,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

  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统一各村对管理好“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个别村不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

  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臵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镇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一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级资金主体部分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

  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民主推选,每年一次。

  5、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政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

  6、建立村干部岗位补助财政直达个人账户的办法,解决村干部岗位补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于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三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农村集体资金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形势逐渐显现,对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目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焦点。村民为承包耕地和非家庭承包的旱地发生纠纷;村民为高速征地发生农户与农户、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纠纷;村民为承包山林纠纷发生群体事件,就是农村“三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笔者通过对京山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初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粗浅对策。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三资”登记的台帐管理不完善、不全面

  对村级集体的资金、资产的管理做到了帐、款、帐物相符管理也很严格,而对资源,尤其是土地、“四荒”等的管理一是登记不全、不细,从而造成资源底子不清、管理不规范。由于历史原因

  形成的集体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性资产权属界定不清,导致群众与村权属纠纷,甚至酿成群体事件。

  (二)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是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二是有的村报帐员对农户往来、应收应付帐款不过明细帐,造成农户查帐较难。

  (三)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有的村干部把机动承包收入直接冲抵抗旱排涝费,有的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有钱就用,用完为止。

  (四)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不规范。

  有的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时不按制度办事,民主程序、民主公开不到位,不搞招投标,只是凭个别人说了算,让个别人的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获得承包权和所有权。尤其是集城的中心村在收取占地征用费时不按政策规定办事,不召开村民议事会,不搞竞标,只是凭个别村领导表态,损害集体利益。有的为缓解一时资金所缺,将非家庭承包土地发包期限延长指标降低

  一次性收取资金,为下一任留下一个烂摊子。

  (五)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不够规范。

  虽然乡镇由镇纪委牵头,对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同时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但是在个别村,由于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公开不及时。

  (六)个别村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

  有的村级财务人员对开支条据不审核、不把关,违规条据也要报帐,有的财务会计人员报帐有意拖延报帐时间,无法正常结帐。

  三、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力量薄弱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乡镇财政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管理职能之一。但由于农村实行改革后将原来乡镇经管站与乡镇财政所合并,组建乡镇财政所(财政分局),由于人员大量调减,使其专门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人员越来越少,每个乡镇

  只有两、三人,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经管机构虚设及职能逐年弱化,从事经管工作人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也是导致对农村集体“三资”工作管理监督跟不上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不力

  一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有的村民只忙于

  在外打工,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给予个别不廉洁的村干部可乘之机。二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三是村委会财务队伍不稳定,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会计也跟着换,由于经费紧张,镇党委、镇政府对村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力度不够,基层财务人员业务难以提高。有些村干部自己对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熟悉,也不学习,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管理不规范。

  四、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也是一项

  政治工作,是党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更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实践证明,管好农村集体“三资”,有利于巩固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契机,加大对村级基层干部的培训管理力度。

  镇党委、政府每年定期对村支部书记、主任和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财经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增强法纪观念,同时把“三资”管理纳入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和廉政考核内容之一,从机制上建立一套“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的有效管理模式。对违反制度的村干部要严肃处理,对管理民主、严格执行制度要给予奖励。

  2、对通过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后的资金、资产、资源要建立台帐,明确界定产权。

  建立“三资”产权明晰动态管理档案,是保证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有效防止资产流失的首要前提。为此,乡镇必须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专门组织,由镇纪委牵头,乡镇财经所组织实施,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采取

  “台帐式”管理办法,每年底还应对集体“三资”进行一次清理核资,对因资产出售、征地拆迁、中心村规划建设、资产资源数量增减的情况,应及时记录归档,完善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3、健全制度,加强“三资”管理。

  (1)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级一年必须将工程建设、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纳入公开范畴,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季度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务公开要严格按照村务公开项目进行公开,实行微机打印张贴在村部公开栏,方便村民就近查询。

  (2)建立民主管理与审计监督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村集体组织“三资”民主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完善村集体组织“三资”审计制度和监督渠道,组织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3)实行镇村招投标委托制度。各村招投标事务要全部委托“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办理,各村不得自行组织招投标活动,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在5万元以上、村集体资产转让金3万元以上的项目,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后,由“三资”委托

  代理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公开竞价招投标。

  (4)推行集体资产监管制度,“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采取“台帐式”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对村级资产资源登记造册,建立资产管理台帐。各村台帐一式两份,村委会和“三资”服务中心各执管一份,每年组织一次盘点,做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

  4、加强乡镇财政经管队伍建设。县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乡镇经管队伍建设。一是按照工作的职能配齐服务工作人员6人-8人,每个乡镇设“三资”管理办公室主任1人、副主任1人、资金会计1人、核算会计1人、土地流转调解员2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1人、档案管理员1人。二是人员工作经费要保障,彻底转变“三资”管理业务的职能部门肩负着“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三是多渠道招聘实用人才,对缺编的人员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吸收新鲜能力,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四是县局主管部门加大对“三资”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培训力

  度,一年培训1次,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达到依法依规管理农村“三资”。

  5、健全监督体系,推进权力公开,严肃纪律,查处农村“三资”违纪案件。

  民主决策是权力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源头防治贿赂的主要途径。进一步规范农村民主决策过程,对农村土地租赁承包、集体资产处置以及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建设承包等重大事项坚持按照“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决议公告,结果公示”的“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集体决策,形成以“制度治村,按程序办事”的民主决策,使农村两委的决策更加科学,权力运行更加规范。严肃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是查处以权谋私、私分、挪用、侵吞涉农的各项补贴的案件及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违纪案件。通过案件的查处,教育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自觉遵纪守法,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第四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

  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沙洋县为例,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开始,沙洋县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几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开通“村级财务公开内容自动生成”系统,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二是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三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如王港村对矿山、鱼塘、荒山、荒沙和机动地承包租赁合同没有

  存档保管。通过清理,该村承包租赁矿产资源等项目48个,其中签订正式合同34个,以收据代合同4个,未签正式合同10个。应收承包租赁费119.23万元,仅收98.22万元,下欠21.01万元无账面反映。沙洋镇洪岭村发包渔池134亩,4年来既未向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也未收取承包费,村里没有任何记录。少数村干部不明“家底”,也不想弄清“家底”,并因此以权谋私,送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如在清理中发现,洪岭村固定资产账面总额170.1万元,有效资产151.4万元,账实不符达19.5万元,大多数为管理不规范造成。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二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

  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第五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与建议龙源期刊网http://.cn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与建议

  作者:牛虎兆

  来源:《新农村》2020年第16期

  【摘要】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三资”管理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三资”管理,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健全制度,规范运作,民主管理,强化监督,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安全与保值增值。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监督

  农村“三资”是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的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加强“三资”管理,有利于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虽然各地对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进行了有益的规范和探索,但由于个别地方存在着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管理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等现象,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资产资源处置不当而流失等问题,使得农村“三资”管理成为当前农村的热点问题和不稳定重要因素之一。

  一、农村“三资”范畴

  农村“三资”是农村集体所拥有资金、资产、资源合称。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集体所拥有的货币资金,包括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以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助资金、“一事一议”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集体资产包括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村集体投资投劳兴建的水利、交通等农业基本设施,科教文卫公益设施,及材料物资、债权等其他资产,农村集体资源包括法律规定的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水面、荒地等自然资源。

  二、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足

  一是认为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减少,债务多,村级无资产可管,或管理制度健全,实行了村级四监管,干部无可乘之,收入多的村不愿接受管理;二是有的认为已经实行了村民自治,村问题村负责,不能管理;三是认为情况复杂,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的;既有固定的,又有可移动的;既有集体收入,既有国家支农资金,也有各项补助补偿款、筹资等,复杂多样,不好管理。

  (二)、资产产权不明,处置随意

  一是由于村集体资源有的归村集体所有,有的归小组所有,存在村组、组组之间产权不清的问题,界定比较困难,长期闲置浪费,有的村村干部更换频繁,新成员不是很了解村集体“三资”情况,部分资产资源被侵占挪用;二是在资产处置工作中,资源管理中不按程序招投标,暗箱操作,几个村干部一商量就定下来,随意性大,低价承包,私自变卖,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不签订书面合同,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备,造成集体资产资源的流失。

  (三)、“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不全

  会计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基础工作薄弱,账务不全,底子不清,台账不全,出现有帐无物,有物无帐现象,特别是对四荒、

  水面、土地等资源登记不全面,甚至没有登记,或故意不登记,为谋取个人利益创造条件,在资源管理上缺乏有效监督,个别村民私挖乱采,造成集体资源流失。

  (四)、集体资金使用不规范

  一是债权债务数量较大,形成时间长,成因复杂,有的应收账款长期不回收,集体资金长期被少数人占用;二是村资金未全额纳入监管,个别村干部或代表自行保管集体资金,坐收坐支,账务处理不及时,下账时一包单子,库存现金中白条顶库现象严重;三是非生产性支出过大,村级招待费难以控制,村干部存在以各种名目滥发补贴补助、奖金等现象。

  (五)、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监管乏力

  一是农村“三资”管理体系不健全,工作力量薄弱,乡镇经管职能弱化,经管人员边缘化,导致监管乏力;二是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民主理财、村民议事、村务监督名存实亡,村民对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与处置缺乏实际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决策权;三是村务公开内容不全面、不真实,公开事项不具体,存在假公开甚至不公开,有的群众对公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有关部门不监督不检查,使得个别村干部存有侥幸心理,造成“三

  资”流失。

  三、加强“三资”管理的建议

  (一)、摸清家底,全面登记

  根据三资管理的要求,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明确清理的事项、程序、范围、方法、责任等,组织经管、财政、农业、林业,村两委、理财小组、群众代表等组成的三资清理小组开展三资清查工作。查资金:是否存在弄虚作假,多支少收,借支挪用、白条抵库等现象,分清责任,分类处理;查资产:对村集体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利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核实、评估,做到账实、账款相符;查资源:将资源的位置、面积、发包情况查准核实,对各类经济合同进行清理登记,查合同:查清合同的承包金额、期限、履约情况,对有悖法律法规或显失公允的依照法定程序予以变更调整;查债权债务:根据总账、往来账和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核对核实,摸清村债权债务的实际状况,对债务,据偿还能力,分期归还,对债

  权,应收则收。对固定资产、资源、合同、债权债务等清查结果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建立管理台账,按照登记、核实、公示、上报的程序,经清理小组确认后上报经管部门。

  (二)、健全制度,规范运作

  要坚持“三资”清理与建章立制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财务收入管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财务预决算、票证管理、资产资源台账管理、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评估、承包租赁经营、招投标合同管理、定期清查、责任追究、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村务公开等制度。配齐配强镇村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对将村集体重大财务支出、土地承包租赁、公益事业建设、资产资源的处置等重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按照村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坚持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处置权、收益权不变和民主自愿基础上,全面推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实行统一记账、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公开、统一建档的委托记账管理模式,同时要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以防代理机构侵占、挪用集体资金,村组织私设“账外账”逃避监督。

  (三)、民主管理,强化监督

  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选出责任心强,办事公道、有财会、管理知识人员进入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赋予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事权,有权参与制定本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

  务管理制度,享有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的权利,使他们担负起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每项资金的支出、资产处置、资源发包都要实行联签、会审、公示,使群众广泛参与,全程跟踪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防范,事中制约,事后审查,对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决算、财务收支、收益分配、资产负债实行定期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重大集体资产资源的运行进行全程监督,对干部离任、土地补偿、村级补助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确保集体“三资”的安全。深化村务公开,公开时间要及时,内容要翔实,过程要规范,把“三资”管理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对资金的收支、资产资源的处置情况全过程公开,确保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

  (四)、严肃纪律,强化责任追究

  在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前提下,建立长效机制。把“三资”清查整改落实与管理作为村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与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严格考核,实施责任追究。纪检监察、农经审计、财政、政务公开等部门要加强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重点监督在农村“三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坐支挪用、贪污、买标串标、处置不当、分配

  不公等现象,对发现的问题,严肃查处,对违纪违法的,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以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村集体利益,确保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董继理:《如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中国监察》2020(2)[j]

  [2]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

  作者简介:牛虎兆,男,(1970.5-),汉族,山东省平邑县人,本科,1991年7月参加工作,平邑县武台镇经管站农经师

  我们向您推荐更多精彩内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流程图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意义

  某某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

  

  

篇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精选多篇)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沙洋县为例,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开始,沙洋县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几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开通“村级财务公开内容自动生成”系统,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二是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三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如王港村对矿山、鱼塘、荒山、荒沙和机动地承包租赁合同没有存档保管。通过清理,该村承包租赁矿产资源等项目48个,其中签订正式合同34个,以收据代合同4个,未签正式合同10个。应收承包租赁费119.23万元,仅收98.22万元,下欠21.01万元无账面反映。沙洋镇洪岭村发包渔池134亩,4年来既未向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也未收取承包费,村里没有任何记录。少数村干部不明“家底”,也不想弄清“家底”,并因此以权谋私,送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如在清理中发现,

  洪岭村固定资产账面总额170.1万元,有效资产151.4万元,账实不符达19.5万元,大多数为管理不规范造成。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二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级资金主体部分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等措施,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民主推选,每年一次。5、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政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联合制发“关于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6、建立村干部岗位补助财政直达个人帐户办法,解决村干部岗位补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个别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臵不当等问题,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现就我镇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去年开始,我镇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一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为了保证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一是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二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村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1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的管理难度较大。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台账登记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的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法,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统一各村对管理好“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个别村不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

  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臵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镇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一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级资金主体部分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

  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民主推选,每年一次。

  5、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政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

  6、建立村干部岗位补助财政直达个人账户的办法,解决村干部岗位补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于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分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农村集体资金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形势逐渐显现,对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目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焦点。村民为承包耕地和非家庭承包的旱地发生纠纷;村民为高速征地发生农户与农户、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纠纷;村民为承包山林纠纷发生群体事件,就是农村

  “三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笔者通过对京山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初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粗浅对策。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三资”登记的台帐管理不完善、不全面对村级集体的资金、资产的管理做到了帐、款、帐物相符管理也很严格,而对资源,尤其是土地、“四荒”等的管理一是登记不全、不细,从而造成资源底子不清、管理不规范。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集体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性资产权属界定不清,导致群众与村权属纠纷,甚至酿成群体事件。(二)财务管理不规范一是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二是有的村报帐员对农户往来、应收应付帐款不过明细帐,造成农户查帐较难。(三)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有的村干部把机动承包收入直接冲抵抗旱排涝费,有的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有钱就用,用完为止。(四)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不规范。有的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时不按制度办事,民主程序、民主公开不到位,不搞招投标,只是凭个别人说了算,让个别人的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获得承包权和所有权。尤其是集城的中心村在收取占地征用费时不按政策规定办事,不召开村民议事会,不搞竞标,只是凭个别村领导表态,损害集体利益。有的为缓解一时资金所缺,将非家庭承包土地发包期限延长指标降低一次性收取资金,为下一任留下一个烂摊子。(五)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不够规范。虽然乡镇由镇纪委牵头,对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同时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但是在个别村,由于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公开不及时。(六)个别村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有的村级财务人员对开支条据不审核、不把关,违规条据也要报帐,有的财务会计人员报帐有意拖延报帐时间,无法正常结帐。三、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力量薄弱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乡镇财政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管理职能之一。但由于农村实行改革后将原来乡镇经管站与乡镇财政所合并,组建乡镇财政所(财政分局),由于人员大量调减,使其专门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人员越来越少,

  每个乡镇只有两、三人,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经管机构虚设及职能逐年弱化,从事经管工作人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也是导致对农村集体“三资”工作管理监督跟不上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不力一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有的村民只忙于在外打工,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给予个别不廉洁的村干部可乘之机。二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三是村委会财务队伍不稳定,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会计也跟着换,由于经费紧张,镇党委、镇政府对村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力度不够,基层财务人员业务难以提高。有些村干部自己对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熟悉,也不学习,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管理不规范。四、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政治工作,是党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更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实践证明,管好农村集体“三资”,有利于巩固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1、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契机,加大对村级基层干部的培训管理力度。镇党委、政府每年定期对村支部书记、主任和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财经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增强法纪观念,同时把“三资”管理纳入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和廉政考核内容之一,从机制上建立一套“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的有效管理模式。对违反制度的村干部要严肃处理,对管理民主、严格执行制度要给予奖励。2、对通过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后的资金、资产、资源要建立台帐,明确界定产权。建立“三资”产权明晰动态管理档案,是保证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有效防止资产流失的首要前提。为此,乡镇必须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专门组织,由镇纪委牵头,乡镇财经所组织实施,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采取“台帐式”管理办法,每年底还应对集体“三资”进行一次清理核资,对因资产出售、征地拆迁、中心村规划建设、资产资源数量增减的情况,应及时记录归档,完善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3、健全制度,加强“三资”管理。(1)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级一年必须将工程建设、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纳入公开范畴,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季度公

  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务公开要严格按照村务公开项目进行公开,实行微机打印张贴在村部公开栏,方便村民就近查询。

  (2)建立民主管理与审计监督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村集体组织“三资”民主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完善村集体组织“三资”审计制度和监督渠道,组织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3)实行镇村招投标委托制度。各村招投标事务要全部委托“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办理,各村不得自行组织招投标活动,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在5万元以上、村集体资产转让金3万元以上的项目,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后,由“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公开竞价招投标。

  (4)推行集体资产监管制度,“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采取“台帐式”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对村级资产资源登记造册,建立资产管理台帐。各村台帐一式两份,村委会和“三资”服务中心各执管一份,每年组织一次盘点,做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

  4、加强乡镇财政经管队伍建设。县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乡镇经管队伍建设。一是按照工作的职能配齐服务工作人员6人-8人,每个乡镇设“三资”管理办公室主任1人、副主任1人、资金会计1人、核算会计1人、土地流转调解员2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1人、档案管理员1人。二是人员工作经费要保障,彻底转变“三资”管理业务的职能部门肩负着“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三是多渠道招聘实用人才,对缺编的人员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吸收新鲜能力,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四是县局主管部门加大对“三资”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培训力

  度,一年培训1次,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达到依法依规管理农村“三资”。

  5、健全监督体系,推进权力公开,严肃纪律,查处农村“三资”违纪案件。民主决策是权力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源头防治贿赂的主要途径。进一步规范农村民主决策过程,对农村土地租赁承包、集体资产处置以及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建设承包等重大事项坚持按照“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决议公告,结果公示”的“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集体决策,形成以“制度治村,按程序办事”的民主决策,使农村两委的决策更加科学,权力运行更加规范。严肃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是查处以权谋私、私分、挪用、侵吞涉农的各项补贴的案件及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违纪案件。通过案件的查处,教育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自觉遵纪守法,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沙洋县为例,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如王港村对矿山、鱼塘、荒山、荒沙和机动地承包租赁合同没有存档保管。通过清理,该村承包租赁矿产资源等项目48个,其中签订正式合同34个,以收据代合同4个,未签正式合同10个。应收承包租赁费119.23万元,仅收98.22万元,下欠21.01万元无账面反映。沙洋镇洪岭村发包渔池134亩,4年来既未向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也未收取承包费,村里没有任何记录。少数村干部不明“家底”,也不想弄清“家底”,并因此以权谋私,送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

  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

  碍,如“村民自治”;二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与建议作者:牛虎兆:《新农村》2014年第16期【摘要】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三资”管理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三资”管理,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健全制度,规范运作,民主管理,强化监督,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安全与保值增值。【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监督农村“三资”是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的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加强“三资”管理,有利于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虽然各地对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进行了有益的规范和探索,但由于个别地方存在着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管理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等现象,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资产资源处置不当而流失等问题,使得农村“三资”管理成为当前农村的热点问题和不稳定重要因素之一。一、农村“三资”范畴农村“三资”是农村集体所拥有资金、资产、资源合称。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集体所拥有的货币资金,包括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以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助资金、“一事一议”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集体资产包括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村集体投资投劳兴建的水利、交通等农业基本设施,科教文卫公益设施,及材料物资、债权等其他资产,农村集体资源包括法律规定的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水面、荒地等自然资源。二、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足一是认为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减少,债务多,村级无资产可管,或管理制度健全,实行了村级四监管,干部无可乘之,收入多的村不愿接受管理;二是有的认为已经实行了村民自治,村问题村负责,不能管理;三是认为情况复杂,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的;既有固定的,又有可移动的;既有集体收入,既有国家支农资金,也有各项补助补偿款、筹资等,复杂多样,不好管理。(二)、资产产权不明,处置随意一是由于村集体资源有的归村集体所有,有的归小组所有,存在村组、组组之

  间产权不清的问题,界定比较困难,长期闲置浪费,有的村村干部更换频繁,新成员不是很了解村集体“三资”情况,部分资产资源被侵占挪用;二是在资产处置工作中,资源管理中不按程序招投标,暗箱操作,几个村干部一商量就定下来,随意性大,低价承包,私自变卖,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不签订书面合同,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备,造成集体资产资源的流失。

  (三)、“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不全会计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基础工作薄弱,账务不全,底子不清,台账不全,出现有帐无物,有物无帐现象,特别是对四荒、水面、土地等资源登记不全面,甚至没有登记,或故意不登记,为谋取个人利益创造条件,在资源管理上缺乏有效监督,个别村民私挖乱采,造成集体资源流失。(四)、集体资金使用不规范一是债权债务数量较大,形成时间长,成因复杂,有的应收账款长期不回收,集体资金长期被少数人占用;二是村资金未全额纳入监管,个别村干部或代表自行保管集体资金,坐收坐支,账务处理不及时,下账时一包单子,库存现金中白条顶库现象严重;三是非生产性支出过大,村级招待费难以控制,村干部存在以各种名目滥发补贴补助、奖金等现象。(五)、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监管乏力一是农村“三资”管理体系不健全,工作力量薄弱,乡镇经管职能弱化,经管人员边缘化,导致监管乏力;二是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民主理财、村民议事、村务监督名存实亡,村民对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与处置缺乏实际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决策权;三是村务公开内容不全面、不真实,公开事项不具体,存在假公开甚至不公开,有的群众对公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有关部门不监督不检查,使得个别村干部存有侥幸心理,造成“三资”流失。三、加强“三资”管理的建议(一)、摸清家底,全面登记根据三资管理的要求,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明确清理的事项、程序、范围、方法、责任等,组织经管、财政、农业、林业,村两委、理财小组、群众代表等组成的三资清理小组开展三资清查工作。查资金:是否存在弄虚作假,多支少收,借支挪用、白条抵库等现象,分清责任,分类处理;查资产:对村集体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利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核实、评估,做到账实、账款相符;查资源:将资源的位置、面积、发包情况查准核实,对各类经济合同进行清理登记,查合同:查清合同的承包金额、期限、履约情况,对有悖法律法规或显失公允的依照法定程序予以变更调整;查债权债务:根据总账、往来账和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核对核实,摸清村债权债务的实际状况,对债务,据偿还能力,分期归还,对债权,应收则收。对固定资产、资源、合同、债权债务等清查结果登记造册,建

  档立卡,建立管理台账,按照登记、核实、公示、上报的程序,经清理小组确认后上报经管部门。

  (二)、健全制度,规范运作要坚持“三资”清理与建章立制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财务收入管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财务预决算、票证管理、资产资源台账管理、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评估、承包租赁经营、招投标合同管理、定期清查、责任追究、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村务公开等制度。配齐配强镇村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对将村集体重大财务支出、土地承包租赁、公益事业建设、资产资源的处置等重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按照村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坚持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处置权、收益权不变和民主自愿基础上,全面推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实行统一记账、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公开、统一建档的委托记账管理模式,同时要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以防代理机构侵占、挪用集体资金,村组织私设“账外账”逃避监督。(三)、民主管理,强化监督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选出责任心强,办事公道、有财会、管理知识人员进入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赋予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事权,有权参与制定本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享有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的权利,使他们担负起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每项资金的支出、资产处置、资源发包都要实行联签、会审、公示,使群众广泛参与,全程跟踪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防范,事中制约,事后审查,对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决算、财务收支、收益分配、资产负债实行定期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重大集体资产资源的运行进行全程监督,对干部离任、土地补偿、村级补助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确保集体“三资”的安全。深化村务公开,公开时间要及时,内容要翔实,过程要规范,把“三资”管理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对资金的收支、资产资源的处置情况全过程公开,确保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四)、严肃纪律,强化责任追究在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前提下,建立长效机制。把“三资”清查整改落实与管理作为村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与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严格考核,实施责任追究。纪检监察、农经审计、财政、政务公开等部门要加强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重点监督在农村“三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坐支挪用、贪污、买标串标、处置不当、分配不公等现象,对发现的问题,严肃查处,对违纪违法的,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以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村集体利益,确保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1]董继理:《如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中国监察》2014[j][2]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作者简介:牛虎兆,男,(1970.5-),汉族,山东省平邑县人,本科,1991年7月参加工作,平邑县武台镇经管站农经师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流程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意义某某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

  

  

篇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矛盾与信访事件频发,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基层党组织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通过乡镇经济责任及涉农专项资金审计、农村“三资”管理审计调查等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突出,亟需整治。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三资”监管机构履职尽责不到位,监管流于形式。

  1.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履职不尽责。各乡镇虽然均以文件形式成立“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但执行中存在部分单位未严格履行《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

  2.“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履职不到位、监管乏力。一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动态管理不及时,资产、资源台账登记信息失真,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二是农村集体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对农村财务监管流于形式,沦为村级财务记账员和会计凭证保管员,不能保证村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三是对村级资金使用情况监管不力。村级资金拨付使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通过村支书或会计个人银行卡进行结算;村级资金使用村支书既是审批人、经手人又是报账员,村级资金使用脱离监督。

  3.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履职不到位,机构形同虚设。一是乡镇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人员由财政所人员兼任,缺乏一定数量的专职、专业人员,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活动、建设项目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二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只有少部分通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发包,各乡镇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不按规定程序交易、发包,管理无序,资产资源收益流失现象严重。

  1.资产资源发包、处置不规范。一是未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由各村村支书自行发包、处置现象普遍。二是承包期限过长、承包价格明显偏低。三是超期不缴承包费、提前发包预收承包费、超过合同承包期限逾期发包等现象。

  2.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收益流失严重。一是部分村集体资源由于村民强占、权属不清或未按期足额缴纳承包费导致村集体收益损失。二是发包价格普遍低于市场承包价格,导致村集体资产资源收益流失严重。

  (三)农村集体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极不规范,违纪违规问题多发,乱象从生。具体表现为:违反《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建账、报账不及时;村集体收入不纳入“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代管专户统一管理,由村级自收自支;白条报账、借款列支、挪借集体资金、违规开支等问题突出;虚报工程支出套取村级建设资金;收入不上账、私设“小金库”现象屡禁不止;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村民权益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表现为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未通过招投标,或者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建设项目不通过乡镇产权交易平台违规自行发包;村支书本人或者亲属、无公司法人资质的社会个人违规承包项目工程;项目承包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项目违规转包分包;项目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工程质量较差;虚报工程量套取项目资金;工程项目支出票据不规范等。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以上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存在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村集体“两委”成员素质良莠不齐,法纪法规意识淡薄;三是乡镇农村“三资”监管机构履行职能不够,执行力薄弱;四是各级主管部门、执法机关对农村“三资”监督处于“碎片化”“应急式”状态,未实行常态化监管,也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三、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近些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农村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矛盾与信访事件频发,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基层党组织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乡镇党委、政府和各级监管部门应切实转变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其存在问题的危害性,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二)强化措施,加强管理。针对部分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法律意识、财经纪律意识淡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很多漏洞与薄弱环节的现状,各乡镇人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制与财经纪律教育力度,牢固树立对国家法律法规、财经法纪的敬畏之心,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措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三)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乡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等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构应增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改变目前“监管乏力”“流于形式”的工作现状,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配齐人员力量,切实履职尽责,提高执行力。

  (四)部门协同,增强监督合力。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域依然存在各种违法违纪问题的现状,各级监管执法部门应改变“碎片化”“应急式”监督管理模式,加大工作协同力度,形成监督合力。尤其是要强化执纪执法与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严格依法依规处理,绝不姑息。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事关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大局,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资金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资本收益隐形化的趋势明显,对加强“三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由于工作关系下乡驻村3年多时间,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了切身感受,“三资”管理也是目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一)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公款私款难分、不分,对于上级安排的专项性资金,由于检查严格,管理较为规范;但对农村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管理则非常松散,坐支或账外结算的问题突出,资金核算不完整,存在着公款私存、坐支现金的现象。(二)资产管理不规范。未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台账,特别是对集体投资建设的公益用房、倒闭后集体企业资产、社会捐赠资产等,未纳入会计核算账登记管理;有的资产购建时手续不全,使用多年仍在账外。有的房屋资产产权不明,管理乏力。有的办公设备等资产轻易购置、随意处置,账实不符。(三)资源管理不健全。经过多轮对外承包后,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资源,不愿或不进行资源清查,对于农村村级资源性资产的位置、类别、地籍类型、地力等级等情况登记不够规范,造成农村“三资”底数不清、底子不明,管理混乱,有的改变了性质,有的资源价值缩水,有的长期被私人占用,损害了集体利益。(四)资本收益不公开。有的村集体以三资形成的股权收益以其他费用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长期不报账;有的资本收益使用无计划,存在着“小金库”和“寅吃卯粮”的现象,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

  

篇六: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XX县为例,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开始,XX县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几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开通“村级财务公开内容自动生成”系统,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二是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三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

  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如王港村对矿山、鱼塘、荒山、荒沙和机动地承包租赁合同没有存档保管.通过清理,该村承包租赁矿产资源等项目48个,其中签订正式合同34个,以收据代合同4个,未签正式合同10个。应收承包租赁费119.23万元,仅收98。22万元,下欠21.01万元无账面反映。沙洋镇洪岭村发包渔池134亩,4年来既未向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也未收取承包费,村里没有任何记录.少数村干部不明“家底”,也不想弄清“家底",并因此以权谋私,送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如在清理中发现,洪岭村固定资产账面总额170。1万元,有效资产151.4万元,账实不符达19。5万元,大多数为管理不规范造成。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

  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二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级资金主体部分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等措施,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民主推选,每年一次。5、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政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联合制发“关于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6、建立村干部岗位补助财政直达个人帐户办法,解决村干部岗位补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三资”是指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的管理问题,是当前农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由于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三资”管理得到了规范与加强,保证了农村集体资金与资产的安全,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但“三资”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影响着农村的社会稳定。

  一、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农村的财务大都实行乡镇代理中心委托代理制度,这项工作开展几年来,己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资产、资源的采购、处置、小工程招投程序等逐步规范,这些工作的开展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干群关系,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复杂,会计水平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资金方面,上级专项资金由于程序严格,管理较为规范,而村集体资金相对来说管理松散。资产资源管理台帐登记不全,固定资产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账实不符现象。村会计由于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期限等原因导致工作能力不同,增加了开展工作的难度。第二,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仍不到位。有的村大额支出不经集体研究,全凭一个或几个村干部说了算;有的村无视财务管理,随意开支,挥霍浪费,胡乱花钱;有的村收款时不使用统一的收据,账务混乱。

  第三,村级集体收入管理仍不够规范。一些村干部法制意识淡泊,无视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收取的资金不及时上交资金收入专户,私设“小金库”,坐收坐支。有的村干部将审批回的专项资金不按审批用途使用,出现挪用现象。有的村收取款项后,由村干部保管,长时间不向代理中心报账。

  第四,一些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村务公开不规范。个别村抱着应付、走过场的想法,以至于财务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不够规范,对于一些群众敏感问题进行回避或公开内容过于笼统,群众看不明白。

  第五,合同管理和资产的采购、处置、小工程招投标程序不规范。一是合同的签订不规范,有些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等、不全面。二是村干部偷偷发包,暗地里操作,不按照民主程序公开招投标。三是少数村合同签订后不按照要求履行,合同变更随意性较大。有少数村至今还存在着口头合同。四是个别村在对集体资产处置时,违规发包集体资源,村干部擅自变更集体决定,私自延长合同租赁期或降低租赁费。

  二、解决村级“三资”管理问题的建议(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范围,强化组织领导要加大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政策,运用到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把“三资”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落实领导责任制。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将村级“三资”管理作为对基层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二)做好会计基础工作首先,要稳定村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村级会计的培训力度,要确保村级财务人员俱备相应的业务知识和

  能力,经考核合格后聘任上岗,如无违法违纪行为应尽量保持稳定,不随意变换。

  其次,村级财会人员必须在代理中心登记备案,以接受监督和考核。代理中心财会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学习,加强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实际操作中要严格流程,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最后,村集体的各项财务计划、收入支出、债权债务等内容要全面公开,特别对于上地征用补偿费等要逐项公开。财务公开的内容必须全面、真实。对于公开的内容,有条件的村庄可以拍照存档备查、上级监管部门要建立按时抽查制度,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并监督村庄纠正。对不按财务规定进行公开的村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加强小工程招投标、资产资源的购置管理,不断强化经济合同管理

  对于小工程的招投标实行限额招投标,金额少的由村庄自行招投标,招标金额应在当时的市场价格范围内。超出一定金额的由上级部门统一组织招投标,相关部门监督招投标过程。

  实行村级公共资产资源交易制度。对于集体采购的大额资产由上级部门统一组织招投标,自行购买的不能高于当时的市场价。集体资产、资源的租赁、处置等,应经过具有资质的评估单位,按程序进行评估,参照市场行情确定合理价格,实行公开竞价、招标投标,成交后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在签订合同时,村庄必须启动民主决策程序,对涉及金额较大的合同,要反复征求各方意见。经济合同签后在村庄归档保存的同时,报上级监管部门备案。村务监督委员会、上级监督管部门应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

  对于不按程序办理或私自办理小工程招投标、资产资源处置等事项的,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完善村务监督及民主理财机制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切实保证农民群众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监督权。民主理财成员要按照规定程序产生,能够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并具备一定的政治觉悟、业务水平和民主监督意识,按时开展民主理财活动,召开民主理财会议。(五)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状况的审计监督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在做好日常财务收支等定期审计的基础上,开展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及村级债权债务等专项审计,对集体上地征用补偿费、小工程等进行重点审计,对于审计出的问题要加大处理力度,确保审计处理结果的落实。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落实好工作经费,为顺利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就是要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做到管理规范,强化监督,真正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农村的稳定和谐。

  

  

推荐访问: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管理制度 机制 农村集体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