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30认识教案【10篇】(2023年)

时间:2022-12-17 13:20:03  来源:网友投稿

0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会读、写0。  2.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良好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0认识教案【10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0认识教案【10篇】(2023年)

0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会读、写0。

  2.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0的两种含义。

  教学难点: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1个小盒子、2个彩色小球、动物图片,数学卡片0~5、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装有2个小球的盒子,打开,出示给学生看。

  师:盒子里的小球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齐答。

  生:用数字2来表示。

  师:我们班的同学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学生!(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小球)

  师:现在盒子里的小球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齐答。

  生:用数字1来表示。(师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小球)

  师:现在盒子里有几个小球?

  生:没有了。

  师:没有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吗?(可能有同学说出用0表示,对此要进行肯定和表扬)

  二、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像这个盒子里一样,一个东西也没有,我们可以用0来表示。

  (板书:0)

  师: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什么都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竖起一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1),并跟着一起伸出手指头,师再竖起一根,让学生说是几(2)。

  师: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头都没竖起来,这时可以表示什么数字呢?(全体同学一起举起拳头,读0)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0像什么?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吃了5个,还剩0个。某某同学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

  学生讨论2分钟。然后指明3至4名同学说一说,由其他同学们来评价他说得好不好,说得好的可以奖励一朵小花。

  三、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电脑出示直尺画面直,学生进行观察。)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可以用0,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直尺上也有0。我们看看0在哪儿呢?在那个数字的前面?

  生:0在1的前面。

  师: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字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也就越远。

  (学生从前往后读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师: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直尺上的哪个数字,这个数字越大,表示这个东西的长度也就越大。(边说边有动画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0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电脑课件出示跑道图案。)

  生:0还可以表示跑道的起点。

  2、动物赛跑。

  师:现在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就要进行跑步比赛了。

  (先随意在黑板上画好的跑道上摆放小动物画像。)

  师:这些小动物们比赛跑步,象这样能决出谁跑得快谁跑得慢吗?

  生:不能。

  师:那怎样才能公正地决出谁跑得最快?

  (引导学生说出必须在同一个起点上,如果不能就由老师说出。)

  师:这个起点就可以用0表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0像什么?它是一笔写成的。

  (师示范写0并教儿歌。)

  师:数字0,像鸡蛋,长长圆圆,没有角;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师:大家将你们的手指伸出来,跟着老师在空中划几遍。

  (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

  学生在书上29页练习格描写0。

  请两位同学上小黑板描写,全班同学评价优点和缺点。

0的认识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纸盒若干。

  2、糖果、扑克牌等若干,0~5带粘贴数字卡片。

  3、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师幼问好,手指游戏”打枪”

  二、了解吗”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幅有趣的`图片。

  (PPT第3、4页)听小鸟在做什么呢?小鸟在树上愉快的唱着歌儿。忽然,”嘣”的一声,猎人开枪。小鸟都飞走了。

  (1)树上有几只小鸟在唱歌?用数字几表示?

  (2)树上没有小鸟用数字几表示呀?

  2、PPT第5、6页。

  (1)水果篮里有什么水果?一共几个呢?

  (2)你最爱吃什么水果呢?一个一个吃,直到吃完没有了。

  (3)水果没吃的时候共几个,用数字几表示?吃完没有了用数字几表示?

  教师小结:没有了,吃完了……我们用数字”0″表示。

  三、游戏 :猜一猜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盒子。

  教师展示三个大小不一样的盒子,里面分别装有3个棒棒糖,2张扑克牌和0个物品。

  请小朋友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盒子里面是否有东西,并选择正确的数字卡片贴在盒子上。

  请全班小朋友也照着样对桌面上的盒子也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提问部分小朋友。

  教师小结:盒子里有3个棒棒糖我们用数字3表示,2张扑克牌我们用2表示,盒子里没有东西我们用数字0表示。

  四、说说”0″的形状像什么?(PPT第8、9、10页)数字宝宝”0″像什么呢?引导幼儿说说像:鸡蛋、橄榄球、像椭圆形、像眼睛片......

  五、”0″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1、”0″可以表示起点。

  播放课件: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一把直尺)在直尺上找找”0″在哪个位置?(直尺的左端)0右边的第一个数是几?(是1)0在这里起的是起点的作用。

  2、”0″可以表示界限播放课件:温度计当温度为0摄氏度时,冰和水可以同时存在,并且这个时候水不会变成冰,冰不会变成水。

  当温度上升高于0摄氏度时,冰会融化成水,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还会升华成水蒸气。

  当温度下降低于0摄氏度时,水会凝结成冰。

  0在这里起的是”界限”的作用数字宝宝”0″随处可见,比如:手机、电话机、电话号码、门牌号、车牌号、等等。在不同地方存在着不同的意思。

  活动结束: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0″,”0″宝宝还有许多本领呢,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教学反思

  认识“0”是大班幼儿所需掌握的数学内容, 这次活动我首先通过游戏引出“0”,然后通过引导幼儿感知“0”的实际意义以及“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最后通过操作“0”等活动环节,让幼儿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 的探究兴趣。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主动状态。

0的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会读、写0。

  2.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0的两种含义。

  教学难点: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1个小盒子、2个彩色小球、动物图片,数学卡片0~5、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装有2个小球的盒子,打开,出示给学生看。

  师:盒子里的小球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齐答。

  生:用数字2来表示。

  师:我们班的同学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学生!(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小球)

  师:现在盒子里的小球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齐答。

  生:用数字1来表示。(师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小球)

  师:现在盒子里有几个小球?

  生:没有了。

  师:没有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吗?(可能有同学说出用0表示,对此要进行肯定和表扬)

  二、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像这个盒子里一样,一个东西也没有,我们可以用0来表示。

  (板书:0)

  师: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什么都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竖起一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1),并跟着一起伸出手指头,师再竖起一根,让学生说是几(2)。

  师: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头都没竖起来,这时可以表示什么数字呢?(全体同学一起举起拳头,读0)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0像什么?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吃了5个,还剩0个。某某同学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

  学生讨论2分钟。然后指明3至4名同学说一说,由其他同学们来评价他说得好不好,说得好的可以奖励一朵小花。

  三、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电脑出示直尺画面直,学生进行观察。)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可以用0,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直尺上也有0。我们看看0在哪儿呢?在那个数字的前面?

  生:0在1的前面。

  师: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字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也就越远。

  (学生从前往后读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师: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直尺上的哪个数字,这个数字越大,表示这个东西的长度也就越大。(边说边有动画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0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电脑课件出示跑道图案。)

  生:0还可以表示跑道的起点。

  2、动物赛跑。

  师:现在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就要进行跑步比赛了。

  (先随意在黑板上画好的跑道上摆放小动物画像。)

  师:这些小动物们比赛跑步,象这样能决出谁跑得快谁跑得慢吗?

  生:不能。

  师:那怎样才能公正地决出谁跑得最快?

  (引导学生说出必须在同一个起点上,如果不能就由老师说出。)

  师:这个起点就可以用0表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0像什么?它是一笔写成的。

  (师示范写0并教儿歌。)

  师:数字0,像鸡蛋,长长圆圆,没有角;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师:大家将你们的手指伸出来,跟着老师在空中划几遍。

  (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

  学生在书上29页练习格描写0。

  请两位同学上小黑板描写,全班同学评价优点和缺点。

0的认识教案4

  一、案例背景,《基本信息》

  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取了认数、写数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数学题材,努力创设浓厚、鲜明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例1从小白兔采蘑菇引入0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和3、2、1一样也是一个数;例2通过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明白“没有了”也用0表示;例3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认识直尺上的数“从0开始”,体会0可以表示起点,并认识已学过的数的排列顺序。接着教学0的写法。“想想做做”一方面巩固0的认识和5以内数的顺序,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0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四、学习者分析

  这虽是学生初入学的第三课,但在生活实践中他们对“0”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所以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对“0”的经验,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教师选择有趣的话题,让孩子们在动中完成学习。经历了观察—“眼”动,操作—“手动,讨论—”嘴“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小组动,在动中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

  六、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中完成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实物格尺等也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出示例1图)

  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3、2、1、0。教师在写0时,注意动作慢一点,让学生看清楚0是怎么写的。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教学例3

  讲述: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0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4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0能表示什么意思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摘桃”的故事)

  (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几表示

  (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请戴有0、1、2、3、4、5卡通形象头饰的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其余学生说说是怎样排的

  (2)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后,互相检查正确与否

  4“想想做做”第4题

  (1)想一想除了尺子上有0之外,你还在哪儿见到过0

  (2)看一看课本中第4题里画了些什么你能看懂吗

  四、全课总结

  1(出现0的卡通形象)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吗

  2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你们还能看到0。3(0、1、2、3、4、5以卡通形象在电脑上出现)小朋友们拍手齐唱数学歌

0的认识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

  2、能力目标: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探究交流的品质。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你们可真细心,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0的第一种含义(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2)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并用一个数字来表示。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0、1、2、3。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0的第二种含义(教学例3)。

  (1)学生观察尺,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从左到右读一读尺子上的数。说说0为什么排在第一个?

  指出:我们用尺子量东西的时候就是从0开始的,以后数越大,数越大,离0就越远,这个0在这里表示起点。

  (3)、试一试,用尺子量上一量,体会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4、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

  (1)教师出示温度计,问:“认识它吗?温度计上有0吗?”“如果

  让你给温度计上标数字,你会在0在上面写几呢?0在下面呢?”

  (2)课件出示,介绍北极的寒冷。

  (3)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介绍中得到什么启示?温度计上的0表示

  什么意思呢?

  (4) 系生活体会0表示水结冰温度的含义。

  三、教学测评(略)

  反思:

  1、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因此,我在新课引入时出示了一个0的卡通形象,同时播放事先录好的一段0的自我介绍:小朋友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学生都能说出是0)对了,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过我?学生都被这个可爱的、人物化了的0吸引了。精神高度集中,而且充满兴趣,都争着回答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以发展为本,把握学生的个人知识与直接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在课的开始,我们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先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0 的认识的教学。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0的认识。在让学生说自己对0的认识时,我们发现学生对于0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学生们说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过0,比如在电话机上,手机上,书本上,门牌上,电视里等等地方看到过0,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学生*时是很关注生活中的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也许学生就会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3、提供素材,让学生体会探索的乐趣。

  在“0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尺子,然后让他们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仅发现0在尺上表示起点,而且还发现了尺上各数之间的位置、顺序和大小关系。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0的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正确地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0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盒、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1.出示小猴正准备吃盘子里的2个桃子的投影片。

  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个盘子放了两个桃子。(板书:2)

  小猴正准备干什么?(小猴正准备吃桃子。)

  2.出示小猴吃了一个桃子的投影片。

  图上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板书:1)

  3.出示小猴吃桃的第三幅影片。

  小猴又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有的学生会说吃了0个桃子。)

  教师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这个数字读作“0”,“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了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您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讨论后,指明4~5人说说。

  二、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齐读:0~5,5~0。

  三、教学0的书写

  教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圆行。(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学生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四、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0是一个数,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小猴看见盘里有2个桃,他吃了一个,还剩几个?算式是:2-1

  吃2个呢?算式是:2-2=得几?为什么?

  看小鸟图列式计算。为什么?

  练习4-4=2-2=5-5=1-1=

  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2.一个数加0。

  出示青蛙图。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共有几只青蛙?你怎么知道的?

  算式是:4+0=得几?为什么?

  练习2+0=3+0=5+0=

  从以上算式你知道了什么?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想一想0+4、0+3、0+5等于几?

  从这几道题中可以看出什么?(0加上一个数,还得那个数。)

  想一想0+0等于几?

  (3)一个数减去0。

  想一想5-0等于几?(……)

  5-0就是从5个东西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所以还是5。

  板书:5-0=5

  4-0、3-0、2-0、l-0等于几?为什么?0-0等于几?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六、课后小记:0的书写是一个难点,教学是要示范指导,学生有的写得很生硬,有的象画圈。

0的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学生初步认识0的意义.

  (二)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三)学会0的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0的意义及有关0的加、减法.

  难点:0的写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3个放大的茶碗、茶盘图、气球图、蜡笔盒图、放大直尺.

  (二)学具: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0~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写数:

  2.填空:

  3.口算:

  4+1= 2-1= 3-2=

  1+2= 2+2= 5-1=

  3+2= 5-4= 3-1=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盘子里有两个杯子,用数字2来表示,盘子里有一个杯子,用数字1来表示.如果盘子里一个杯子也没有(出示)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时肯定会有同学说出用零来表示)对!用零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认识0.

  师说:盘子里一个杯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

  师说: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但它表示什么呢?(表示没有)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意义.

  师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回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议论,看谁说得最好.

  议论后,指名4~5人说.

  (2)拿出自己的小直尺.

  师说: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

  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3)出示直尺放大图.

  师说: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师问: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

  齐读:0~5,5~0.

  (4)指导0的书写.

  老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写成椭圆形.

  自己在课桌上练习写0,注意笔顺.

  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2.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学习同数相减等于0的减法.

  出示小朋友拿气球图:

  师问:

  ①第一幅图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几个气球?

  ②第二幅图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几个气球?

  ③把这两幅图连起来看,是什么意思?(小朋友手里原来有2个气球,飞起2个)

  ④原来有2个气球,飞起2个,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还剩几个?)

  ⑤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2-2=0.

  指名说:算式中的2,2和0各表示什么?

  ⑥2-2=0为什么用0表示?

  师说:2去掉2就没有了,所以用0表示.

  摆一摆:

  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3根小棒,再拿走3根,还剩几根?

  算式怎么列?板书:3-3=0.

  齐读:2-2=0,3-3=0.

  师说:你们还能想出几减几等于0的题吗?

  学生说,老师板书:

  1-1=0 5-5=0

  4-4=0 0-0=0

  师说:这些都是同数相减得数是0的题.

  (2)学习一个数加0或减0.

  出示蜡笔盒图:

  师问:

  ①左边盒里有几支蜡笔?右边盒里有几支蜡笔?一共有几支蜡笔?

  ②求一共有几支蜡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0=4.

  指名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老师把两个盒子调换位置:

  师问:

  ①谁能看图再列一道算式?

  指名说,板书:0+4=4.

  ②4加0为什么还等于4?(因为4加0就是4加没有,还应该是原来的数.)

  ③那2+0,5+0,0+3呢?

  师说:这几道题都是一个数加零的加法.

  想一想:一个数减零应怎么算呢?

  板书:5-0=□.

  指名说:5-0=5.

  师问:为什么5减0还得5?(因为从5里去掉0个,就是一个也没去掉,所以还是5.)

  师问:4-0呢?6-0,7-0呢?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同数相减(指板书)等于0,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下面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2.看图列式计算:

  3.口算:

  4+0= 3-3= 2-0=

  0+3= 5-5= 1-0=

  2+0= 0-0= 5-0=

  0+0= 4-4= 3-0=

  4.做练习五第1,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习0的认识及有关0的加、减法.课堂设计是这样安排的:

  一、分三个层次进行新课.第一层,认识0;第二层,教学相同数相减等于0;第三层,教学一个数加0或减0.

  0的认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要通过直观演示、观察实物图、动手操作等方法使学生从感性上对0有初步认识.

  二、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讲完例题后启发学生动脑筋自己编题,自已计算.

  三、在讲完4+0=4这道题后,设计了把两个蜡笔盒调换位置,让学生列出0+4=4进一步加深理解对“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理解.

  四、在巩固练习环节,除完成练习五第1,4题的作业,还增加了看图列式计算和口算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0的加减含义.

0的认识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纸盒若干。

  2、糖果、扑克牌等若干,0~5带粘贴数字卡片。

  3、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师幼问好,手指游戏”打枪”

  二、了解吗”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幅有趣的图片。

  (PPT第3、4页)听小鸟在做什么呢?小鸟在树上愉快的唱着歌儿。忽然,”嘣”的一声,猎人开枪。小鸟都飞走了。

  (1)树上有几只小鸟在唱歌?用数字几表示?

  (2)树上没有小鸟用数字几表示呀?

  2、PPT第5、6页。

  (1)水果篮里有什么水果?一共几个呢?

  (2)你最爱吃什么水果呢?一个一个吃,直到吃完没有了。

  (3)水果没吃的时候共几个,用数字几表示?吃完没有了用数字几表示?

  教师小结:没有了,吃完了……我们用数字”0″表示。

  三、游戏 :猜一猜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盒子。

  教师展示三个大小不一样的盒子,里面分别装有3个棒棒糖,2张扑克牌和0个物品。

  请小朋友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盒子里面是否有东西,并选择正确的数字卡片贴在盒子上。

  请全班小朋友也照着样对桌面上的盒子也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提问部分小朋友。

  教师小结:盒子里有3个棒棒糖我们用数字3表示,2张扑克牌我们用2表示,盒子里没有东西我们用数字0表示。

  四、说说”0″的形状像什么?(PPT第8、9、10页)数字宝宝”0″像什么呢?引导幼儿说说像:鸡蛋、橄榄球、像椭圆形、像眼睛片......

  五、”0″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1、”0″可以表示起点。

  播放课件: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一把直尺)在直尺上找找”0″在哪个位置?(直尺的左端)0右边的第一个数是几?(是1)0在这里起的是起点的作用。

  2、”0″可以表示界限播放课件:温度计当温度为0摄氏度时,冰和水可以同时存在,并且这个时候水不会变成冰,冰不会变成水。

  当温度上升高于0摄氏度时,冰会融化成水,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还会升华成水蒸气。

  当温度下降低于0摄氏度时,水会凝结成冰。

  0在这里起的是”界限”的作用数字宝宝”0″随处可见,比如:手机、电话机、电话号码、门牌号、车牌号、等等。在不同地方存在着不同的意思。

  活动结束: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0″,”0″宝宝还有许多本领呢,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教学反思

  认识“0”是大班幼儿所需掌握的数学内容, 这次活动我首先通过游戏引出“0”,然后通过引导幼儿感知“0”的实际意义以及“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最后通过操作“0”等活动环节,让幼儿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 的探究兴趣。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主动状态。

0的认识教案9

  教材分析: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29的教学内容。

  数字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有关0的加减法也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本节课教学目标有: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

  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推理应用能力。

  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活动中认识0――关于0的含义和书写

  1.排排队——复习数的顺序

  师:这节课,数字王国有几位小客人要到咱们教室找朋友。他们来了。(敲门声)

  (师开门。)

  (几个头戴数字头饰的小朋友争先恐后地涌进教室。)

  师:小客人迫不及待地要找到自己的朋友。请你们作个自我介绍吧。

  生:我是数字3。

  生:我是数字2,我是数字5……

  师:欢迎你们来到一<2>班。

  (学生鼓掌。)

  师:谁来帮这几位小客人排排队?

  (请一位学生上前,帮五位数字朋友排队。)

  结果如下:5,4,3,2,1。

  师:为什么这样排队呢?

  生:我是按顺序排的,从大到小的顺序。

  师:你的小手举得真高。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还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1,2,3,4,5。

  师:真不错。

  (教师把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左往右贴在黑板上。)

  有不同想法就要这样勇敢地说出来。大家一起数。(顺数,倒数。)

  [评析:学生通过活动给数字排序,没有指令,但不失规则,自主而多样。熟悉而有趣的活动,活泼而真实的情境,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多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教师在复习中埋下伏笔,引导学生轻松自然地融入课堂学习,进入发展状态。]

  2.找朋友――认识0的含义之一:0表示没有

  (黑板上有以下几副图画:1只小猴,2只桃子,3只小鸟,4朵红花,5个气球。)

  师:他们的朋友在哪呢?谁愿意帮忙?

  (学生把数字小客人拉到的相对应的图片下,将数字卡片粘在图画下方。)

  生1:1只小猴就用数字1表示。

  生2:2只桃子就用数字2表示。

  生3:5个气球就用数字5表示。

  师:说得真好。有几个就用数字几表示。

  当1只小猴遇到2个桃子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猜猜看。

  学生自由发言:小猴会把桃子吃掉。

  师:是吗?请看――大屏幕。

  (CAI播放小猴吃桃子的动画:小猴从盘子里拿起一个吃掉,又吃掉一个。)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盘子里本来有2个桃子,小猴吃了1个,还有1个。它又吃了1个,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

  (CAI再次演示小猴吃桃的过程,每个环节配合学生叙述暂停。)

  师:一个桃子也没有,用哪个数字表示呢?1?2?3?4?5?

  生:用0表示。

  师:为什么?

  生:因为盘子里的桃子吃光了,一个也没有了,也就是0个。

  师:哦。明白了。0和1,2,3,4,5一样也是数字。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数字王国的新朋友——0。

  板书课题:0的认识。

  [评析:“找朋友”的游戏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迁移学习,理解0也是一个数,表示一个也没有。一句“猜猜看”,巧妙地处理“小猴吃桃”的教学素材,激发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0的产生自然而必然。不必教师的推动,学生在求知欲的刺激下主动发展探索,感受0的动态形成过程。]

  3.猜硬币——生动认识0表示没有。

  师:生活中有好多关于0的故事。现在请大家听一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装了几枚硬币?用哪个数字表示呢?注意听――

  (教师轻轻摇动装有硬币的盒子,发出声响。学生纷纷猜测――)

  生:2枚。

  生:1枚。

  生:1枚。

  师:盒子里到底有几枚硬币,用几来表示呢?我们――看一看。

  (教师倒出盒中的硬币,放在手心。)

  生:1枚!!!

  生:用1表示。

  师:现在呢?再猜猜看。

  (教师轻轻摇动盒子,听不到任何声音。学生私下猜测――)

  生:0。

  生:盒子一个硬币也没有。

  生:我认为用0来表示。

  师:(打开盒子,向外倒。)

  生:Yeah!0个。

  师:真的一个也没有,是0个。

  4.关于0的故事――说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师:还能说几个要用0表示的故事吗?

  生:树上本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树上1只小鸟也没有了,就是0只。

  生:森林里有一只老虎和一只兔子,老虎把兔子吃了,兔子就是0只了。

  生:我吹了4个泡泡,后来泡泡破了,一个泡泡也没有了,就用0表示。

  生:花园里有4朵花,小朋友摘了4朵,还有0朵。

  师:哦。花儿很美,不过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能随便摘花的。但是,老师这里的4朵大红花,可以全部送给大家。之后还剩几朵?

  生:一朵也没有。

  生:0朵。

  [评析:教师借助“猜硬币”活动,巧妙地创设关于0的情境,学生通过听、猜、看、说等多种方式,感受0,理解0,寻找0的生活原型。数字0因为学生的想象和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诠释变得丰满而生动起来。课堂中没有教师刻意的表扬和说教,却有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叹,有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有学生对自我的肯定,对他人的倾听和尊重。

0的认识教案10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有两种含义:

  (1)、表示没有,(2)、表示起点。

  2、掌握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画有三只小猴,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玻璃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直尺。

  2、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揭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投影片出示2个桃子图,问:用几表示?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小猴吃了1个桃,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现在有几个桃?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0”来表示。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0”表示起点

  投影仪出示直尺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直尺上有0、1、2、3、4、5、……)师: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小,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师:“0”象什么?(鸡蛋、鸭蛋……)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出优缺点。

  五: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我还学会了“0”的写法……)

  六、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分组

  活动,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0的认识教案10篇扩展阅读


0的认识教案10篇(扩展1)

——0的认识教案10篇

0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0”的意义,会写“0”;掌握0-10各数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2.在现实情境中经历“0”的符号化过程。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l教学思路

  1、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教学时,从摘苹果这一生活化的情景出发,让学生参与游戏,亲身体验,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隐藏的数学知识,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用1-10来表示物体个数,并说说1-10各数表示的意义,特别是注重让学生自己探索怎样用数表示“一个也没有”,给学生机会大胆尝试创造,最终抽象出“0”这一数的表示方法。这样就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在本课教学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摘苹果呈现,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睛”,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观察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学生了一个大胆创造、多向交流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l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0的意义

  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经历一个创造符号的过程,让学生感知0的含义,知道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l课前准备:

  苹果树挂图、课件。

  l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见过苹果树吗?你摘过苹果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棵特别的苹果树

  (出示苹果树图)谁来说说你看到什么了?

  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如共有10个苹果,每个苹果上面都标有一个数等

  你们想摘下这些苹果吗?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好不好?

  活动二:摘苹果,提出问题

  1、说明游戏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摘下来,告诉大家上面的数是几?表示什么意义?然后再把它贴到黑板上。

  2、指几名学生上前摘苹果。

  3、提问:苹果摘完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观察,小组交流提出: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能不能把这些苹果排排队?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等

0的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几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熟悉0-5的数序。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力、探究能力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几种含义,学会书写0。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0的几种含义。

  一、谈话——导入:

  (在这个新教室里,你发现了那些数学知识)

  小朋友们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今天,郭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见数字王国里的一位特殊宝宝。猜猜看,他会是谁呢?(书写0),认识他的小朋友请举手。和他打声招呼吧,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是他的老朋友了,那你觉得他像谁呀?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直接导入,引出0唤起学生对0的记忆,很自然的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二、引导——探究

  (一)0的写法

  观察的真仔细。那你知道0要怎么写吗?好,请上来写(强调:从右上角起笔,向左向下收笔和起笔相连写成椭圆型。)

  闭上小眼睛,想象一下0的样子,然后拿出手指在桌子上写一个“0”。究竟谁写的最漂亮呢,咱们把他写在低算本子上,比一比谁是咱们一(1)班的书法家,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闭眼想0到写0,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这个0的样子,会正确书写0)

  (二)0的含义:

  1、表示没有

  师:已经和0成老朋友了。那你能不能说说我们身边什么时候要用到0吗?(学生发言。)

  师:对,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关于0的故事,现在请小朋友们听一听。猜一猜,郭老师盒子里有几枚硬币?

  师:当一枚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用0表示,0也是一个数字。

  师:说一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师生互说-同桌说)

  ①黑板上有3个0,都檫了还有()个0。

  ②请两个小朋友上台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回去了现在讲台上还有几位小朋友?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说说做做动动猜猜,使学生从表象到抽象,深刻感知了0的一个含义——没有)

  2、表示起点

  师:当什么也没有时,用0表示。那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里?在谁的前面?这时0表示什么?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这长度越长,直尺就是应用这个原理量东西的,这时0就表示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100米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起点。(让两个小朋友表演)

  ①你能填尺子上的数吗?

  师:0在数字队伍里排哪里?为什么排在最前面?

  排队歌:6个数字来排队

  从小到大排一排:0、1、2、3、4、5

  从大到小排一排:5、4、3、2、1、0

  3、表示分界线

  师:0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一想你还在哪里见过他。

  出示温度计,也有0,越往上越(),越往下越()。

  说说对0度气温的感受

  师:0不但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和温度的分界线。

  0还有许多作用,等着我们小朋友们去研究和发现呢!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活动,通过学生的找、说、猜、做,利用身边的物让学生充分感知0的含义。)

  三、游戏——加深

  现在,你们和0是不是已经成为好朋友了?那么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是他的好朋友。愿意接受挑战吗?

  1、猜一猜:

  ①我是一个数,排队排第一,你说我是谁?

  ②我排3的后面又排5的前面,请你猜猜我是谁?

  ③今天,郭老师带了3个气球,可一不小心3个气球都飞走了,越飞越远、越飞越高,这时郭老师只剩下了我。你猜我是谁?

  2、你的桌上几本书,好,郭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桌上有0本书,做一做。

  4、做手势猜数字(师生做——同桌做)

  (设计意图:在活动游戏中巩固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评价——激励:

  今天,我们和数字宝宝0成了好朋友,当遇到什么情况时,他就会出现啊?

  把你今天发现的0的小秘密去告诉爸爸、妈妈,也让他们猜一猜、做一做,好吗?

  (设计意图:布置的亲子游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校学到的知识向家长说,还能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反思:从教学过程看,这节课的亮点: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基本上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品尝了数学的生活味。

  2、运用多种活动,动中学,学中动,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运用多种感官使学生从对0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不足:但是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距离。

  1、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对数学的语言还不够精炼,以至于在三次不同的问题中,学生却重复着相同的问题:

  ①那你能不能说说我们身边什么时候要用到0吗?

  ②说一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③我们和数字宝宝0成了好朋友,当遇到什么情况时,他就会出现啊?我想表达不同的意思,但是表述出来的却是相同的意思。给人感觉在重复着上相同的内容。

  2、在教学活动着我没能很好的与学生的思维融合在一起,对学生的一些精彩回答没有给予积极的评价。

  3、课堂环节的处置上还不够和谐。

  4、没有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的接受能力上课过程语速太快。

0的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

  "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包含第29─ 31页的内容。

  教学背景分析

  数0的含义比较宽,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就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所以教材采取了认数、写数相结合的编排方式把数0的教学单独安排成这一段。并注重通过多种素材,创设为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数学题材,经历从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在教学0的加法时,我创造的使用教材,将课间休息的小游戏成为贯穿加法教学中的阶梯。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在探索研究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有关0的计算方法。

  课程资源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首要的是课程资源的挖掘和运用。《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活用教材,努力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开发课程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艺术资源等,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分析、观察、体验、收集、处理各种信息,用灵活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体验数学过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努力实现过程性教学目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所以,根据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占优势阶段的特点,为了发挥直观教学效率,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物品和符合教学实际的板画教学,通过这些资源的合理运用使学生感受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更会加强获得新知的密度和效度。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1、动起手来乐趣多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2、在矛盾中"我"要探索

  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把知识和能力溶为一体,激发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教学流程

0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认识0,了解其含义,会写0

  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观察实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识0,体会0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都学过哪几个数字宝宝呢?还记得吗?现在大家一起来说出他们的名字。

  生:1,2,3,4,5

  师:那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的了一串珠子,现在请一组同学,一位扮演小老师,一位扮演学生。

  小老师出示卡片,然后学生用拨珠子的方式来表示。(学生动手开始实际操作)

  师:同学们配合的真默契。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将刚才出示的数字卡片排排序

  (贴卡片的时候按顺序来)

  二、探索新知

  师:这位同学做的真棒啊!秋天到了,果实都成熟了。大家看这棵树上结了几个苹果呢?

  生:5个

  师:今天老师要把这五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同学。哎,这位同学从一上课就专心听课,老师奖励你一个苹果。同学们观察现在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生:4个

  师:瞧,这位同学今天发言真积极,老师要把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你。现在还剩几个苹果?

  生:3个

  师:同学说的非常棒。现在老师要把这三个苹果都摘下来放在这儿,看接下来谁表现的好,老师就奖励给谁。

  大家现在观察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生:一个也没有。

  师:那一个也没有应该怎么表示呢?

  生:0

  师:没错,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师:一个也没有的我们用0表示。其实0与1,2,3,4,5一样都表示一个数,但都比1,2,3,4,5小。

  (贴卡片0)

  师:小眼睛,看黑板。大家观察图上画了什么?

  生: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两个气球。

  师:说的真好!哎,突然小男孩手一松,大家看气球怎么样了?你来说。

  生:飞走了

  师:大家说现在还剩几个气球?

  生:一个也没有了

  师: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0

  师:你知道的真多!老师把这个苹果奖励给你。接着看,大家观察树上的小木屋里有几只小鸟?

  生:3只

  师:注意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生:小鸟都飞走了。

  师:那现在小木屋里还剩几只小鸟?

  生:0只

  师:那0表示什么呢?

  生:0表示什么也没有。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0,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写0。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写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点要与终点相连,要写圆滑。注意:0是写在田字格的左半边。上边顶着上边得线,

  生:左边靠着左边的线,下面顶着下面的线,右面靠着中间的线。

  好,小手指伸出来,我们一起写数字。(带领示范)

  现在同学们翻开书第9页,先照着虚线描下来,然后在后面管饭的写2个。

  待会儿咱们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的最工整,字写得最美观!

  (巡视)

  师:这位同学带着你的书上来,展示一下你书写的。大家说这位同学写的怎么样?

  生:写的不好。

  师:哪里不好呢?

  生:......

  (订正)

  师:大家看现在对不对?

  生:对

  师:这位同学你上来展示一下你书写的。大家看这位同学书写的怎么样?

  生:好

  师:这位同学写得即规范,又整洁,美观。老师也奖励你一个苹果。还剩一个苹果了,大家可要好好表现,争取机会呦。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0,那同学们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0呢?

  生:......

  师:大家看大屏幕上展示的都是生活中的图片。那你看看哪些地方有0呢?

  生:计分牌上有0,门牌号上有0,

  师:来读一读。还有呢?如果从左边数,门牌号上的0排第几呢?

  生:尺子。排第2.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呀,在我们的直尺上也有0,它还表示起点。这等到以后的学习中就知道了。

  三、小试牛刀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0,现在我们就来检测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准。

  大家看大屏幕,小试牛刀第一题,第一题怎么做呢?

  生:就是在田字格里填上苹果的个数

  师:真聪明!好,开始做。做完的同学用你的坐姿来告诉老师。

  (巡视)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填的对不对。

  第一题都填对的同学举手老师看看,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和数字宝宝们很熟了。给几分钟

  的时间更正。(巡视指导)

  师:现在来看第二题,谁能告诉老师第二题是什么意思?

  生:在田字格里填上鱼的条数。

  师:看谁做的又准又快!

  (展示)

  (同上)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准备了几张数字卡片,请一位同学来给排排序,好让他们快点站好队回家。大家说这位同学给数字宝宝排的队正确吗?

  生:你完成的好极了!

  师:同学们,回顾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呢?

  生:数字宝宝0.还知道了0都要比1、2、3、4、5小。

  《0的认识》

0的认识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

  2、能力目标: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探究交流的品质。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你们可真细心,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0的第一种含义(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2)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并用一个数字来表示。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0、1、2、3。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0的第二种含义(教学例3)。

  (1)学生观察尺,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从左到右读一读尺子上的数。说说0为什么排在第一个?

  指出:我们用尺子量东西的时候就是从0开始的,以后数越大,数越大,离0就越远,这个0在这里表示起点。

  (3)、试一试,用尺子量上一量,体会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4、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

  (1)教师出示温度计,问:“认识它吗?温度计上有0吗?”“如果

  让你给温度计上标数字,你会在0在上面写几呢?0在下面呢?”

  (2)课件出示,介绍北极的寒冷。

  (3)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介绍中得到什么启示?温度计上的0表示

  什么意思呢?

  (4) 系生活体会0表示水结冰温度的含义。

  三、教学测评(略)

  反思:

  1、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因此,我在新课引入时出示了一个0的卡通形象,同时播放事先录好的一段0的自我介绍:小朋友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学生都能说出是0)对了,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过我?学生都被这个可爱的、人物化了的0吸引了。精神高度集中,而且充满兴趣,都争着回答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以发展为本,把握学生的个人知识与直接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在课的开始,我们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先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0 的认识的教学。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0的认识。在让学生说自己对0的认识时,我们发现学生对于0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学生们说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过0,比如在电话机上,手机上,书本上,门牌上,电视里等等地方看到过0,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学生*时是很关注生活中的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也许学生就会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3、提供素材,让学生体会探索的乐趣。

  在“0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尺子,然后让他们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仅发现0在尺上表示起点,而且还发现了尺上各数之间的位置、顺序和大小关系。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0的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正确地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0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盒、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1.出示小猴正准备吃盘子里的2个桃子的投影片。

  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个盘子放了两个桃子。(板书:2)

  小猴正准备干什么?(小猴正准备吃桃子。)

  2.出示小猴吃了一个桃子的投影片。

  图上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板书:1)

  3.出示小猴吃桃的第三幅影片。

  小猴又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有的学生会说吃了0个桃子。)

  教师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这个数字读作“0”,“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了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您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讨论后,指明4~5人说说。

  二、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齐读:0~5,5~0。

  三、教学0的书写

  教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圆行。(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学生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四、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0是一个数,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小猴看见盘里有2个桃,他吃了一个,还剩几个?算式是:2-1

  吃2个呢?算式是:2-2=得几?为什么?

  看小鸟图列式计算。为什么?

  练习4-4=2-2=5-5=1-1=

  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2.一个数加0。

  出示青蛙图。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共有几只青蛙?你怎么知道的?

  算式是:4+0=得几?为什么?

  练习2+0=3+0=5+0=

  从以上算式你知道了什么?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想一想0+4、0+3、0+5等于几?

  从这几道题中可以看出什么?(0加上一个数,还得那个数。)

  想一想0+0等于几?

  (3)一个数减去0。

  想一想5-0等于几?(……)

  5-0就是从5个东西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所以还是5。

  板书:5-0=5

  4-0、3-0、2-0、l-0等于几?为什么?0-0等于几?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六、课后小记:0的书写是一个难点,教学是要示范指导,学生有的写得很生硬,有的象画圈。

0的认识教案7

  让孩子学数数,最好的方法就是边玩边学。选择数数的方式可以是吃的水果,可以是写字的铅笔,可以是自己的小手指,也可以是玩耍的小积木块。

  总之一切小物体,都可以用来当作孩子学数学的工具。本教案主要针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教他们认识0-4这几个数字。不但能嘴巴说出来,还能动手把相同数字的物品摆出来。

  活动过程:

  1、拍手游戏《你说我答》让幼儿复习2、3两数的关系。如:

  师:小朋友告诉我,比1多1就是几?

  生:比1多1就是2。

  (1)比2少1就是几?

  (2)比2多1就是几?

  (3)比3少1就是几?

  2、以情境《小主人》演示取苹果招待客人的过程,幼儿认真观察后,启发幼儿说一说:1个苹果是怎样变成2个苹果的?2个苹果又是怎样变成3个苹果的?

  3、请幼儿学当小主人,教师说出家里来了1个客人,幼儿从篮子里取出1个苹果招待客人,按次序取出3个苹果,通过操作知道1添上1变成2,2添上1变成3。

  4、启发幼儿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3个添上1个变成4个。教师提问:3个怎样变成4个?让幼儿边思考边操作。根据操作得出结论:3添上1是4。

  5、教师出示4个儿童卡片,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出来了几个小客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请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食品招待客人(4个糖果,4块饼干、4杯可乐……)。

  6、游戏《捉迷藏》巩固幼儿点数4以内的数量。幼儿到活动室寻找事先放置好的卡片,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小朋友,并把总数告诉教师。

  7、游戏《四人手拉手》,幼儿四散活动,边走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走呀走呀走呀走,快快变成四人手拉手。幼儿立即四人一组手拉手围成圈,并点数人数。

0的认识教案8

  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学生初步认识0的意义.

  (二)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三)学会0的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0的意义及有关0的加、减法.

  难点:0的写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3个放大的茶碗、茶盘图、气球图、蜡笔盒图、放大直尺.

  (二)学具: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0~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写数:

  2.填空:

  3.口算:

  4+1= 2-1= 3-2=

  1+2= 2+2= 5-1=

  3+2= 5-4= 3-1=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盘子里有两个杯子,用数字2来表示,盘子里有一个杯子,用数字1来表示.如果盘子里一个杯子也没有(出示)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时肯定会有同学说出用零来表示)对!用零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认识0.

  师说:盘子里一个杯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

  师说: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但它表示什么呢?(表示没有)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意义.

  师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回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议论,看谁说得最好.

  议论后,指名4~5人说.

  (2)拿出自己的小直尺.

  师说: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

  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3)出示直尺放大图.

  师说: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师问: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

  齐读:0~5,5~0.

  (4)指导0的书写.

  老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写成椭圆形.

  自己在课桌上练习写0,注意笔顺.

  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2.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学习同数相减等于0的减法.

  出示小朋友拿气球图:

  师问:

  ①第一幅图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几个气球?

  ②第二幅图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几个气球?

  ③把这两幅图连起来看,是什么意思?(小朋友手里原来有2个气球,飞起2个)

  ④原来有2个气球,飞起2个,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还剩几个?)

  ⑤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2-2=0.

  指名说:算式中的2,2和0各表示什么?

  ⑥2-2=0为什么用0表示?

  师说:2去掉2就没有了,所以用0表示.

  摆一摆:

  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3根小棒,再拿走3根,还剩几根?

  算式怎么列?板书:3-3=0.

  齐读:2-2=0,3-3=0.

  师说:你们还能想出几减几等于0的题吗?

  学生说,老师板书:

  1-1=0 5-5=0

  4-4=0 0-0=0

  师说:这些都是同数相减得数是0的题.

  (2)学习一个数加0或减0.

  出示蜡笔盒图:

  师问:

  ①左边盒里有几支蜡笔?右边盒里有几支蜡笔?一共有几支蜡笔?

  ②求一共有几支蜡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0=4.

  指名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老师把两个盒子调换位置:

  师问:

  ①谁能看图再列一道算式?

  指名说,板书:0+4=4.

  ②4加0为什么还等于4?(因为4加0就是4加没有,还应该是原来的数.)

  ③那2+0,5+0,0+3呢?

  师说:这几道题都是一个数加零的加法.

  想一想:一个数减零应怎么算呢?

  板书:5-0=□.

  指名说:5-0=5.

  师问:为什么5减0还得5?(因为从5里去掉0个,就是一个也没去掉,所以还是5.)

  师问:4-0呢?6-0,7-0呢?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同数相减(指板书)等于0,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下面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2.看图列式计算:

  3.口算:

  4+0= 3-3= 2-0=

  0+3= 5-5= 1-0=

  2+0= 0-0= 5-0=

  0+0= 4-4= 3-0=

  4.做练习五第1,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习0的认识及有关0的加、减法.课堂设计是这样安排的:

  一、分三个层次进行新课.第一层,认识0;第二层,教学相同数相减等于0;第三层,教学一个数加0或减0.

  0的认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要通过直观演示、观察实物图、动手操作等方法使学生从感性上对0有初步认识.

  二、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讲完例题后启发学生动脑筋自己编题,自已计算.

  三、在讲完4+0=4这道题后,设计了把两个蜡笔盒调换位置,让学生列出0+4=4进一步加深理解对“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理解.

  四、在巩固练习环节,除完成练习五第1,4题的作业,还增加了看图列式计算和口算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0的加减含义.

0的认识教案9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10以内的数并且能够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幼儿能根据图形的标记变化进行数数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1到9的数字卡

  2.小兔子拼图照片一张

  活动过程

  教师引入故事

  1小朋友们,今天森林里要开一个动物联欢会,老师想请一些小动物来参加,你们说好吗?但是老师忘记了小猫的电话号码,你们愿意帮助我吗?小猫的电话号码前4个是2468,后面的数比前面按顺序都要大1。(24683579)这就是小猫的电话号码。我们来打电话,师:好像通了,真的通了,您好!是小猫吗?(是的)今天森林里要开一个动物联欢会,请您来参加好吗?(好的,一会就来)我们猜对了。

  2小狗原来的号码是94485521,可现在换了,黑色的数字要比原来的少1,红色的数要比原来的多1。(85396412)我们来打打看,好像通了,真的通了,您好!是小狗吗?(是的)今天森林里要开一个动物联欢会,请您来参加好吗?(好的,一会就来)我们又猜对了

  3、小猫的电话号码是在它的这照片里。

  第一个号码是胡子的根数:4根。第二个号码是眼睛的个数:2个。第三个号码是尾巴的个数:1根。第4个号码是棕色的花纹:5块。第5个号码是小猫身上的正方形的口袋: 。第6号码是椭圆形的个数:7个。第七个号码是三角形的口袋:8个。第八个号码是小猫耳朵上的三角形;6个。请小朋友把小猫的电话码说一次。拨电话。

  4、小狗的电话号码有这么多的数字:57298613。它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拨打电话。

  5、我们的客人都来了,联欢会开始了。听老师的口令:比3少1的数,幼儿两个手拉手一起跳舞。

  教案总结:活动结束后,老师请小朋友互相讨论,加深对10以内数字的理解。老师提出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身边的数字宝宝。

0的认识教案10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P29,《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学习0的认识,教材分二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通过观察小猴子吃桃图理解0一种含义--没有,再通过观察直尺图理解0的另一种含义--起点;第二次活动是观察教材上写0的虚线走向,学习0的写法,并练习描写0。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1-5各数,知道有几个实物就用数几来表示,在学前教育中也已经接触了0,但对于0的两种含义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理解0的含义,同时对于0的写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书写,需要加以指导。

  预设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0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

  2、使学生理解0的两种含义:没有和起点,能正确地使用0和写0,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引导学生感受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本节课,我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出发,遵循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起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景:(课件出示)

  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出示猴子),让它与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你们知道小猴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吗?(根据生回答在小猴前面的盘子里显示2只桃子),教案《《0的认识》教学设计》。

  2、猜一猜:小猴吃了几只桃子,还剩几只?能用算式表示吗?说了之后,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数。(通过活泼可爱的小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的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的引入,一方面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自然地引入新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交流探究

  1、引入:小猴的肚子很饿,把桃子都吃了,现在盘子里有几只桃子?用什么数来表示

  2、交流:你*时见过0吗?你在哪儿见过?(学生4人小组交流,再汇报,全班交流。)

  3、观察直尺:你有什么发现?你能在上面找到0吗?直尺上的0和刚才用来表示没有桃子的0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交流。)

  4:出示挂图:跳远比赛。小明参加跳远比赛,必须从哪里开始跳?在生活中,你还有没有见过0表示起点?

  5、你觉得0象什么?你会写0吗?(指名板演,讨论哪位同学写得好,写得对。)师示范在日字格内写0,讲清要点。学生书空,再在日字格内练习,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全班讲评。

  6、教学儿歌:一个都没有就是0,

  尺子的起点也是0,

  0象鸡蛋竖着站,

  从左往右写要记清。

  (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5的数的情况下,出现1个都没有使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产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进一步认识0,同时使它们体会到0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0的两种含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生常见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0表示起点,并体会到0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让学生先写0以发现学生写的错误,教师在学生易出错处加以纠正,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它们能正确书写0。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编写儿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加深儿童的印象,帮他们进一步掌握知识。)

  三、活动巩固

  1、比一比,看谁填得对:P30,1。

  2、帮它们排队。P30,2。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数字卡片,说出是怎样排P31,7。

  3、说一说,看谁说得多: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能用0表示。

  4、猜一猜,看谁猜得快:

  比2小的数是几?

  比1小的数是几?

  比3大的数是几?

  比2大,比5小的数是几?

  比3大,比5小的数是几?

  比3少3的数是几?

  5、P31,8。进一步理解0的含义。(进一步掌握数的顺序,由于没有具体要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学习体育方面的知识,进一步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理解0的含义的同时,体会数学的生活性。猜一猜的游戏,全面地练习了0--5,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渗透对应的思想。)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最开心的是什么?你觉得哪里学得没意思?(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表达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


0的认识教案10篇(扩展2)

——0的认识教案10篇

0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会读、写0。

  2.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0的两种含义。

  教学难点: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1个小盒子、2个彩色小球、动物图片,数学卡片0~5、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装有2个小球的盒子,打开,出示给学生看。

  师:盒子里的小球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齐答。

  生:用数字2来表示。

  师:我们班的同学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学生!(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小球)

  师:现在盒子里的小球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齐答。

  生:用数字1来表示。(师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小球)

  师:现在盒子里有几个小球?

  生:没有了。

  师:没有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吗?(可能有同学说出用0表示,对此要进行肯定和表扬)

  二、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像这个盒子里一样,一个东西也没有,我们可以用0来表示。

  (板书:0)

  师: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什么都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竖起一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1),并跟着一起伸出手指头,师再竖起一根,让学生说是几(2)。

  师: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头都没竖起来,这时可以表示什么数字呢?(全体同学一起举起拳头,读0)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0像什么?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吃了5个,还剩0个。某某同学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

  学生讨论2分钟。然后指明3至4名同学说一说,由其他同学们来评价他说得好不好,说得好的可以奖励一朵小花。

  三、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电脑出示直尺画面直,学生进行观察。)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可以用0,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直尺上也有0。我们看看0在哪儿呢?在那个数字的前面?

  生:0在1的前面。

  师: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字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也就越远。

  (学生从前往后读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师: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直尺上的哪个数字,这个数字越大,表示这个东西的长度也就越大。(边说边有动画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0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电脑课件出示跑道图案。)

  生:0还可以表示跑道的起点。

  2、动物赛跑。

  师:现在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就要进行跑步比赛了。

  (先随意在黑板上画好的跑道上摆放小动物画像。)

  师:这些小动物们比赛跑步,象这样能决出谁跑得快谁跑得慢吗?

  生:不能。

  师:那怎样才能公正地决出谁跑得最快?

  (引导学生说出必须在同一个起点上,如果不能就由老师说出。)

  师:这个起点就可以用0表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0像什么?它是一笔写成的。

  (师示范写0并教儿歌。)

  师:数字0,像鸡蛋,长长圆圆,没有角;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师:大家将你们的手指伸出来,跟着老师在空中划几遍。

  (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

  学生在书上29页练习格描写0。

  请两位同学上小黑板描写,全班同学评价优点和缺点。

0的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包含第29─ 31页的内容。

  教学背景分析

  数0的含义比较宽,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就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所以教材采取了认数、写数相结合的编排方式把数0的教学单独安排成这一段。并注重通过多种素材,创设为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数学题材,经历从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在教学0的加法时,我创造的使用教材,将课间休息的小游戏成为贯穿加法教学中的阶梯。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在探索研究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有关0的计算方法。

  课程资源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首要的是课程资源的挖掘和运用。《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活用教材,努力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开发课程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艺术资源等,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分析、观察、体验、收集、处理各种信息,用灵活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体验数学过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努力实现过程性教学目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所以,根据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占优势阶段的特点,为了发挥直观教学效率,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物品和符合教学实际的板画教学,通过这些资源的合理运用使学生感受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更会加强获得新知的密度和效度。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1、动起手来乐趣多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2、在矛盾中"我"要探索

  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把知识和能力溶为一体,激发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教学流程

0的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教具、学具准备:茶杯图,直尺图,学生准备0~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口算。

  2+3 5-1 4+1 4-2 5-3

  2+2 3-2 3+1 1+2 3+2

  5-4 1+4 4-3 5-2 1+3

  2.从1数到5。

  3.看图写数。在黑板上出示下一图。

  二、探索新知:

  1.认识0

  接着复习中的看图写数。

  提问:如果我把每个圈里的茶杯都拿走3个,想一想,每个圈里还剩几个茶杯?

  教师从左边的集合圈中拿走3个茶杯。

  提问:现在这个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集合留下面板书:2。

  教师从中间的集合圈中拿走一3个茶杯。提问:还剩几个茶杯?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集合圈下面板书:1。

  教师从右边的集合一圈中拿走3个茶杯。

  提问:现在这个圈里有几个茶杯?(没有了)用什么数表示呢?

  师:像这样一个也没有,我们就用零表示。在集合因下面板书:0。(注意写得慢一些。)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数字。带着学生念几遍。说明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表示。

  师: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个数字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回答可能会有许多种,教师肯定其中比较合适的,如:0像个鸡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数字0和上面的集合圈的形状一的关系_。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并渗透空集思想,可以形象地说。0就相当于把上面的圈竖起来。因为把茶杯都拿走了,所以圈是空的。

  2.认识直尺: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以前见过0吗?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教师出示直尺图。然后让学生先在直尺上找到0,再找到1,说明0到l是一段。用1表示;接着我2,说明0到2是两段,用2表示一段一段地数到5。说明0是开始,是起点。0在1的前面。带着学生从0到5数几遍。

  3.0的写法:

  教师先在放大的写字格里板书,来示范0的写法。边示范边讲清笔顺的要点;0是一笔写成的。起笔,在上线中间偏右一点,向左下写,在中线附近与左线接触,然后向下拐,与下线接触在中间偏左部位,再向右上拐,到中线附近与有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要特别提醒学生,0写得要圆滑,尤其在拐弯处不能有棱角。

  带着学生书空2~3遍。

  打开教科书第24页,看写0的笔顺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按书上的虚线字描写数字0。

  三、拓展应用:

  (1)做练习五的第1题,教师说明要求后,让学生自己填( )。做完后指名订正。

  对要填0的,问一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五的第2题。教师巡视,对书写不正确的要进行纠正。

  (3)做练习五的第3题,拿出0~5的数字卡片,把卡片的顺序弄乱,做游戏。

  师:把这些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队,看谁排得又对又快。

  订正后,再问一问0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把0排在第一个。

  (4)做练习五第9题。教师往意巡视,对笔顺写得不对的要及时纠正。

  课间活动。

  四、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

  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

  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

  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0的认识教案4

  一、案例背景,《基本信息》

  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取了认数、写数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数学题材,努力创设浓厚、鲜明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例1从小白兔采蘑菇引入0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和3、2、1一样也是一个数;例2通过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明白“没有了”也用0表示;例3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认识直尺上的数“从0开始”,体会0可以表示起点,并认识已学过的数的排列顺序。接着教学0的写法。“想想做做”一方面巩固0的认识和5以内数的顺序,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0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四、学习者分析

  这虽是学生初入学的第三课,但在生活实践中他们对“0”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所以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对“0”的经验,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教师选择有趣的话题,让孩子们在动中完成学习。经历了观察—“眼”动,操作—“手动,讨论—”嘴“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小组动,在动中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

  六、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中完成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实物格尺等也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出示例1图)

  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3、2、1、0。教师在写0时,注意动作慢一点,让学生看清楚0是怎么写的。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教学例3

  讲述: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0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4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0能表示什么意思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摘桃”的故事)

  (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几表示

  (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请戴有0、1、2、3、4、5卡通形象头饰的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其余学生说说是怎样排的

  (2)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后,互相检查正确与否

  4“想想做做”第4题

  (1)想一想除了尺子上有0之外,你还在哪儿见到过0

  (2)看一看课本中第4题里画了些什么你能看懂吗

  四、全课总结

  1(出现0的卡通形象)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吗

  2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你们还能看到0。3(0、1、2、3、4、5以卡通形象在电脑上出现)小朋友们拍手齐唱数学歌

0的认识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

  2、能力目标: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探究交流的品质。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你们可真细心,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0的第一种含义(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2)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并用一个数字来表示。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0、1、2、3。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0的第二种含义(教学例3)。

  (1)学生观察尺,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从左到右读一读尺子上的数。说说0为什么排在第一个?

  指出:我们用尺子量东西的时候就是从0开始的,以后数越大,数越大,离0就越远,这个0在这里表示起点。

  (3)、试一试,用尺子量上一量,体会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4、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

  (1)教师出示温度计,问:“认识它吗?温度计上有0吗?”“如果

  让你给温度计上标数字,你会在0在上面写几呢?0在下面呢?”

  (2)课件出示,介绍北极的寒冷。

  (3)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介绍中得到什么启示?温度计上的0表示

  什么意思呢?

  (4) 系生活体会0表示水结冰温度的含义。

  三、教学测评(略)

  反思:

  1、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因此,我在新课引入时出示了一个0的卡通形象,同时播放事先录好的一段0的自我介绍:小朋友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学生都能说出是0)对了,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过我?学生都被这个可爱的、人物化了的0吸引了。精神高度集中,而且充满兴趣,都争着回答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以发展为本,把握学生的个人知识与直接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在课的开始,我们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先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0 的认识的教学。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0的认识。在让学生说自己对0的认识时,我们发现学生对于0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学生们说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过0,比如在电话机上,手机上,书本上,门牌上,电视里等等地方看到过0,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学生*时是很关注生活中的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也许学生就会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3、提供素材,让学生体会探索的乐趣。

  在“0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尺子,然后让他们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仅发现0在尺上表示起点,而且还发现了尺上各数之间的位置、顺序和大小关系。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0的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正确地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0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盒、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1.出示小猴正准备吃盘子里的2个桃子的投影片。

  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个盘子放了两个桃子。(板书:2)

  小猴正准备干什么?(小猴正准备吃桃子。)

  2.出示小猴吃了一个桃子的投影片。

  图上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板书:1)

  3.出示小猴吃桃的第三幅影片。

  小猴又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有的学生会说吃了0个桃子。)

  教师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这个数字读作“0”,“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了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您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讨论后,指明4~5人说说。

  二、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齐读:0~5,5~0。

  三、教学0的书写

  教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圆行。(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学生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四、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0是一个数,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小猴看见盘里有2个桃,他吃了一个,还剩几个?算式是:2-1

  吃2个呢?算式是:2-2=得几?为什么?

  看小鸟图列式计算。为什么?

  练习4-4=2-2=5-5=1-1=

  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2.一个数加0。

  出示青蛙图。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共有几只青蛙?你怎么知道的?

  算式是:4+0=得几?为什么?

  练习2+0=3+0=5+0=

  从以上算式你知道了什么?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想一想0+4、0+3、0+5等于几?

  从这几道题中可以看出什么?(0加上一个数,还得那个数。)

  想一想0+0等于几?

  (3)一个数减去0。

  想一想5-0等于几?(……)

  5-0就是从5个东西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所以还是5。

  板书:5-0=5

  4-0、3-0、2-0、l-0等于几?为什么?0-0等于几?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六、课后小记:0的书写是一个难点,教学是要示范指导,学生有的写得很生硬,有的象画圈。

0的认识教案7

  让孩子学数数,最好的方法就是边玩边学。选择数数的方式可以是吃的水果,可以是写字的铅笔,可以是自己的小手指,也可以是玩耍的小积木块。

  总之一切小物体,都可以用来当作孩子学数学的工具。本教案主要针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教他们认识0-4这几个数字。不但能嘴巴说出来,还能动手把相同数字的物品摆出来。

  活动过程:

  1、拍手游戏《你说我答》让幼儿复习2、3两数的关系。如:

  师:小朋友告诉我,比1多1就是几?

  生:比1多1就是2。

  (1)比2少1就是几?

  (2)比2多1就是几?

  (3)比3少1就是几?

  2、以情境《小主人》演示取苹果招待客人的过程,幼儿认真观察后,启发幼儿说一说:1个苹果是怎样变成2个苹果的?2个苹果又是怎样变成3个苹果的?

  3、请幼儿学当小主人,教师说出家里来了1个客人,幼儿从篮子里取出1个苹果招待客人,按次序取出3个苹果,通过操作知道1添上1变成2,2添上1变成3。

  4、启发幼儿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3个添上1个变成4个。教师提问:3个怎样变成4个?让幼儿边思考边操作。根据操作得出结论:3添上1是4。

  5、教师出示4个儿童卡片,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出来了几个小客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请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食品招待客人(4个糖果,4块饼干、4杯可乐……)。

  6、游戏《捉迷藏》巩固幼儿点数4以内的数量。幼儿到活动室寻找事先放置好的卡片,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小朋友,并把总数告诉教师。

  7、游戏《四人手拉手》,幼儿四散活动,边走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走呀走呀走呀走,快快变成四人手拉手。幼儿立即四人一组手拉手围成圈,并点数人数。

0的认识教案8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10以内的数并且能够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幼儿能根据图形的标记变化进行数数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1到9的数字卡

  2.小兔子拼图照片一张

  活动过程

  教师引入故事

  1小朋友们,今天森林里要开一个动物联欢会,老师想请一些小动物来参加,你们说好吗?但是老师忘记了小猫的电话号码,你们愿意帮助我吗?小猫的电话号码前4个是2468,后面的数比前面按顺序都要大1。(24683579)这就是小猫的电话号码。我们来打电话,师:好像通了,真的通了,您好!是小猫吗?(是的)今天森林里要开一个动物联欢会,请您来参加好吗?(好的,一会就来)我们猜对了。

  2小狗原来的号码是94485521,可现在换了,黑色的数字要比原来的少1,红色的数要比原来的多1。(85396412)我们来打打看,好像通了,真的通了,您好!是小狗吗?(是的)今天森林里要开一个动物联欢会,请您来参加好吗?(好的,一会就来)我们又猜对了

  3、小猫的电话号码是在它的这照片里。

  第一个号码是胡子的根数:4根。第二个号码是眼睛的个数:2个。第三个号码是尾巴的个数:1根。第4个号码是棕色的花纹:5块。第5个号码是小猫身上的正方形的口袋: 。第6号码是椭圆形的个数:7个。第七个号码是三角形的口袋:8个。第八个号码是小猫耳朵上的三角形;6个。请小朋友把小猫的电话码说一次。拨电话。

  4、小狗的电话号码有这么多的数字:57298613。它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拨打电话。

  5、我们的客人都来了,联欢会开始了。听老师的口令:比3少1的数,幼儿两个手拉手一起跳舞。

  教案总结:活动结束后,老师请小朋友互相讨论,加深对10以内数字的理解。老师提出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身边的数字宝宝。

0的认识教案9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像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系系相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0的认识”及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1.3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直尺割裂图。

  3.跳远起点条及终点位置标志条,一把长米尺。

  4.数字卡片,磁性黑板(用来完成练习四第2题)。

  5.鱼缸图投影片(用来完成练习四第1题)。

  6.1~5的数字卡片和一张空白卡片(为写“0”做准备)。

  教学设计

  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谁?看它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猜为什么有这引进变化?(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猴子形象,创设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学生描述三个猴子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行。

  揭谜底,教学第一种含义

  :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数数看。

  1.揭示第一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学生用2表示,举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学生用1表示,举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没有表示“没有的卡片,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有的学生领悟到什么,举起课前让准备的空白卡片。

  揭示课题:什么也没有用“0”表示。

  板书:0的认识。板书“0”并领读。

  2.发散思维,充分想象。

  老师竖起2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学生读“1”);再竖起1根手指,学生说是几(学生读“2”)。

  [教师为学生实践的机会与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学生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也没有竖起来,这时我指头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那么,你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他东西表示“0”吗?

  学生充分联想,利用藏起桌上的物品、书包里的书、口袋里东西等等方式来表示“0”。

  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0在1的前面。)

  师: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学生从前往后读

  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师: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大。

  让学生试比较三角板和黑板擦的长度,让学生看到两面三刀样东西的一端都对齐“0”起点,三角板的另一端对齐5,黑板擦的另一端对齐2,说明三角板的长边长,黑板擦的长边短。

  教师强调:量东西长度时,“0”就是起点。然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起点“0”。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起点。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用长米尺示范性地量,说出大概远近,注意强调:尺子的“0”起点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事先在教育前面地上贴上“0”起点纸条。)

  a.指名请学生到教室前面从老师设好的“0”起点起跳,比赛跳远。

  b.说说怎么比才公*。

  c.说说课后比赛跳远时,也要注意什么。

  (一听说比赛跳远,学生立即兴趣大境,而且主动当起了小裁判,从“0”起点起跳的规则也深入人心。)

  [将知识教学融于有趣的跳远比赛活动中,以动促思,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的情趣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数学的工具性。]

  教学书写“0”

  教师:学习了“0”的这么多作用,我们应该掌握好“0”,写好“0”。

  a.说说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

  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写“0”,注意什么。(注意0要封住口,要写得长长圆圆、要圆滑,没有棱角……)

  b.教师边边示范写“0”。

  学生跟教师书写。然后全班同学在书上第29页描写“0”,请两面三刀位同学上小黑板描写,全班同学公有缺点。(学生提出的优缺点比老师想的要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学生实际,教师要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的说法,但也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巩固练习

  1.练习四的第1题。

  a.学生依次数出每信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b.学生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整洁规范。

  2.练习四的第2题。

  a.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写有0~5的数字卡片。

  b.排好顺序的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

  c.有不同排列顺序的组都可以上台展示,鼓励不同的排法。

  全课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感受是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味浓;课结束,趣未尽。

  本节教学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以动促思。教师向学生多方面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2.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0的认识教案10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有两种含义:

  (1)、表示没有,(2)、表示起点。

  2、掌握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画有三只小猴,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玻璃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直尺。

  2、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揭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投影片出示2个桃子图,问:用几表示?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小猴吃了1个桃,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现在有几个桃?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0”来表示。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0”表示起点

  投影仪出示直尺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直尺上有0、1、2、3、4、5、……)师: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小,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师:“0”象什么?(鸡蛋、鸭蛋……)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出优缺点。

  五: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我还学会了“0”的写法……)

  六、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分组

  活动,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0的认识教案10篇(扩展3)

——认识“0”大班教案

认识“0”大班教案1

  1.向小伙伴们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结合学生回答板画小猴子)

  2.教师讲一个关于小猴子的故事:小猴的妈妈留下一个盘子,里面装着他最喜欢吃的水果做午餐。估计妈妈可能给它留下几个桃子?

  3.估计一下盘子子最后能剩下几个桃子?(1、2、0贴图片)

  4.哪个数字没学过?0它代表什么?

  板书课题:0的.认识和加减法


0的认识教案10篇(扩展4)

——《大数的认识》教案10篇

《大数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

  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关键:

  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数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

  一、填空。

  ⑴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

  ⑶1702030009是(10)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

  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

  ⑸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

  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8005?0000)。

  ⑺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

  ⑻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

  ⑼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后的`3表示(3个十)。

  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515151)。

  ⑾591000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

  二、判断对错

  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⑵4321>4320万

  ⑶9□000≈9万,□里最小填0。

  ⑷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

  ⑸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⑴13500000元=( )。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

  ⑵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

  A、1 B、2 C、3 D、4

  ⑶一个数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A、百万 B、十万 C、千万 D、亿

  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

  A、207375 B、2070375 C、2073750

  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 )。

  A、19998 B、20003 C、21000

  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一、在〇里填上“>”、“<”或“=”。

  567765〇576756 3560000〇356万

  二、按要求写数。

  90000000000吨=900亿吨 810000千克=81万千克

  三、求近似数。

  74380≈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

  1309998572≈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

  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

  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

  (500000000)+(2000000)+(700000)=502700000

  (3000000)+(800000)+(9)=3800009

  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70123),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32710)。

  三、用5、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

  ⑴只读一个零:50047,50074,40057,40075,70045,70054

  ⑵读两个零:50407,40507,70405,50704,40705,70504

  ⑶一个零也不读:54700,45700,75400,57400,47500,74500

  作业:认真复习,明天考试。

  课后追记。

《大数的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认识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由整理]

  教学重点:

  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明白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提出学习目标。

  (一)师:这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题目叫《青年的财富》,想听吗

  (生):想

  师:故事中也有数学信息哦,看谁的耳朵灵!

  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天,在他无意中遇到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老人见他愁容满面,于是问到:“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不开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年轻人说。

  老人由衷地说:“穷?你很富有啊!”

  年轻人问道:“富有?我怎样不明白?这从何说起?”

  假如去掉你一一只手,给你10000元,你愿意吗?”老人问道。

  “不愿意,”年轻人肯定地回答。

  “给你100万让你立刻变成80岁的老人,你愿意吗?”

  (师:小朋友们,你说年轻人愿意吗?)“不愿意”!

  “用1000万来换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吗?”“当然不!”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微笑着说。年轻人恍然大悟。

  亲爱的同学,如果此刻用1亿元换走你的爸爸妈妈,你们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是啊!看来我们的生命和父母是多么的珍贵啊,用再多的钱也是换不来的,我们必须要珍惜生命。

  师:故事讲完了,你听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80、1000、100万、1000万、1亿等

  (师适当表扬:真是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你听得真仔细!……)

  师:100万、1亿、1000万等都是大数(板书:大数)这样的数你还听到或是看到过吗?

  (预设)学生举例。

  生1:*的人口有13亿多、

  师:对,你了解得真多!

  生2:房价和车价等

  师:是的,你很会选取信息、

  师:看来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这天就来学习有关大数的知识、(揭示课题:认识大数)

  (二)想一想:你们想明白什么有关大数的数学知识?(提出学习目标)

  1、计数单位的认识,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学习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3、掌握数位顺序表

  二、交流互动,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自学例1、做一做。

  2、学习小组互相帮忙、质疑问难。(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引导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帮忙、相互探讨)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1)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A: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也是计数单位。

  B:我们明白了每相仿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因为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十个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十个百万是千万、十个千万是一亿)

  C: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D:一个数还能够分成个级、万级、亿级。

  E:我们认识了数位顺序表。

  F: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好处不一样。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冲突。

  A:你是怎样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

  师:大家已经明白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象你们在教室里有座位,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要买票买个座位(如果不安排座位会怎样?)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是它们的数位。

  B;从数位顺序表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知识?

  C;为什么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好处不一样?

  (4)学生自由提问质疑、激发冲突。

  三、检测学习成效。

  (一)决定题(用手势表示)

  1、从右边起,第九位是千万位。()

  2、万、十万、百万、千万是计数单位。()

  3、十万里有10个千。()

  (二)填空:(独立完成,再校对)

  1、千万位的右边一位是(),左边一位是()。

  2、10个十万是(),1亿里有10个()。

  3、2091837是一个()位数,最高位在()位,9在()位上,表示();2在()位上,表示()。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猜数

  (创设情境:前几天,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它的价钱是下面几个数中的一个,

  956800,965800,895600,958600,9586000,986500

  信息:是个六位数

  它的最高位上数字是9

  它的十万位上的数字是5

  它的千位上数字比百位上数字多2。

  你能根据给出的信息猜出它的价钱吗?先独立完成,再同桌商量商量,说说你的想法,比一比,谁猜得准!(反馈)

  2、师: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大数有了一些了解,在以后地学习中,我们会了解更多的有关大数的知识。那时,老师相信同学们不但会读大数、还能写,相信小朋友们在数的王国里能更加自由驰骋!你们会读下面各数吗?

  4576,45760,7800,78000,97540000,100000000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3、预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大数的认识》教案3

  1.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安排如下表:

  课 题 内 容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主题图 出现5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数,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1北京天坛图。呈现首都北京市人口数。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例2读含两级的数。

  亿以内数的写法

  例3写含两级的数。通过电视新闻呈现亿以内的数,让学生对照数位表写出相应的数。渗透环保教育。

  例4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例5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例6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数的产生

  介绍古时人们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介绍*数字,自然数。

  十进制计数法

  介绍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数位扩展到亿级数位;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上数的认识

  例1 读含三级的数。

  例2 写含三级的数。

  例3 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计算工具的认识

  介绍算盘、电子计算器。

  用计算器计算

  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3.教学重难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大数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2.在利用计算工具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体验转化思想方法。

  3.在探索知识过程中, 激发探索数学奥妙的情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

  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

  1.课件出示:

  2.师:这是计算器,还记得这些是什么键吗?说一说。

  (二)引入

  师:你会用计算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设计意图: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一)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1.用计算器的方法

  (1)课件出示: 386+179= 825-138= 26×39= 312÷8=

  (2)师:这道题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3)师:说说你是怎么用计算器计算这道题的。(学生边说边到前面演示)

  (4)课件出示:

  师:依次按数字键3、8、6,然后按“+”,再依次按数字键1、7、9,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出结果了。

  2.试一试

  (1)课件出示:825-138= 26×39= 312÷8=

  师:自己用计算器算出这几道题的结果。

  (2)订正答案。

  (3)学生质疑

  ①师: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有问题吗?(如:按错了怎么办?)

  ②师:对呀,万一按错一键怎么办?(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按退格键“←”,清除输错的数字,然后输入正确的。

  方法二:按“CE”键,清除然后再重新输入。

  【设计意图:对于计算器大部分学生并不陌生,甚至有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这节课之间就用过。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并采用学生间互问互答的学习方式,解决用计算器计算时会遇到的按错键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二)用“M+”“MR”进行四则计算

  1.尝试计算

  (1)课件出示:20xx-1368÷9

  师:你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了吗?那试试这道题。

  (2)师:这道题等于多少?(1882、74)

  师:哪个结果是对的?怎么做的。(先算1368÷9=152,再用20xx-152=1882)

  (3)师:实际上是这样的(课件出示:20xx-1368÷9=20xx-152=1882)。这道两步计算的题目,用一般的计算器计算,就必须先记住这个除法的结果,有没有好办法?

  2.用“M+”“MR”和“MC”键

  (1)师:一般的计算器上都有“M+”和“MR”这两个键,有的计算器上“MR”和“MC”合用一个键“MRC”。有了“M+”和“MR”这两个键我们就不用记住中间的结果了。怎么用呢?

  (2)师:先按“1368÷9=”,屏幕上会显示出计算结果1882,然后按下“M+”,计算器就会把“1882”这个结果存储下来,然后输入“20xx-”,再按“MR”或“MRC”,就把刚才存在计算器中的结果提取出来了,最后按“=”,就能显示出最终结果。

  (3)师:自己试一下。(学生用这种方法尝试)

  (4)练习:672÷(139-115) 37×12+46×9

  师:计算新题前,先按“MC”清除存储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使学生认识到即使是用计算器计算也要注意运算顺序。通过介绍“M+”和“MR”的用法,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计算。】

  (三)计算比赛,合理使用计算器

  1.课件出示:

  128+284 45×7728÷4 2345514-0

  师:大家会用计算器了吗?我们进行比赛,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课件)

  2.订正结果。

  3.师:有的同学还在按计算器呢,你就算完了,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后两道题不用按计算器,口算就可以了)

  师:大家同意吗?看来,不是我们学习用计算器,所有的题就都用计算器,而是要用到改用的时候。

  【设计意图:采用计算比赛的形式,并在题目中设计了两道口算就能得出结果的题目,使学生感悟什么时候用计算器计算,学会合理使用计算器。】

  三、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一)尝试计算

  1.课件出示:111111111×111111111

  师:算算这道题等于几?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计算器没有显示出完整的结果

  3.师:结果是多少?(1.234567898765432e+16,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出的会不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答案?(屏幕显示不下了)

  4.师:计算器帮我了我们了,只能靠我们自己了,怎么办?

  (二)化繁为简,探寻规律

  1.化繁为简

  (1)师:这道题中,两个因数位数太多了,数太大,怎么办?(把数变小)

  (2)师:真好,我们可以把数变小,算一算,找出规律,解决问题。可以从几开始?

  2.探寻规律

  (1)课件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师:可以从1×1开始,自己算一算

  (2)订正答案。1×1用计算器吗?(课件出示答案)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3)师:回头看一看,发现什么规律?(从1开始,因数有几位就写到几,再倒过来写到1)

  (4)师:这道题等于几?(12345678987654321)

  3.小结

  师:刚才我们用计算器算不出结果,为什么?(数太大了,位数太多)我们怎么解决的?(把数变小了,找规律)

  师:数太大,我们先把它变小,变容易了,发现规律,再用规律解决难题。

  4.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9999×1=99999999×2=9999×5=9999×3=9999×7=9999×4=9999×9=

  【设计意图:当计算的数目很大时,计算器也显示不出结果,此时,可以把大数转化成较小的数,找到规律,再用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方法。并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28页第3题

  3.做一做第2题

  4.教材第28页第4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各知识点和重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070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

  48000000000()

  5、求近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大小

  1650010○16500100

  350020○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1、2、3

  板书设计:

  大数的认识总复习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大数的认识》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对照顺序表,回答。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900009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1050000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23000000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2340050“234”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

  “5”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10200800这个数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六千三百二十二十三万五千一百零四万零二十

  要求:(1)先说一说写数的方法,步骤(你是怎么写的.)。

  (2)读一读,先明确含有几级的数。

  (3)对照数位顺序表写数。

  3、练习一中的第12题。

  要求:(1)先读一读

  (3)按题目要求连一连

  (4)想一想:如果不经过读数、写数,能不能通过推测、判断进行连接?说出你的策略。

  二、专项练习

  1、不对照数位顺序直接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五十万三千

  ①由学生独立完成

  ②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直接写数。

  明确有几级——分级画线——填上数字

  (2)一千零二十五万零六百

  步骤同上。

  (3)写一写

  一千零八万二百二十六万三千四百二百万零六十三

  2、练习一中的第14题

  要求:(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

  (2)同桌校对,互相交流、检验。

  (3)请学生说说体会,介绍自己写数的方法、步骤。

  3、练习一中的第9题。

  要求:(1)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题目特征。

  (2)引导练习。

  (3)学生之间相互校对,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中的第10、11、13、15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大数的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Part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2、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Part 1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读一读这些数:7、29、9000、136。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交流。

  (师生共同介绍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

  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1.数位顺序表。

  (1)猜一猜

  师问:“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会说从前面学过的万级、个级类推出来,这时师从学生所说的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1.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数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数级……( )级( )级( )级

  计数单位……

  (小组合作完成)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10个千万是多少?

  ②10个亿是多少?10个十亿是多少?10个百亿是多少?

  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

  2.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 (计数单位)

  直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三)练习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④(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 )是一百亿、10个亿是( )。

  ⑤4在十亿位,表示( )个( )。

  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大数的认识》教案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3、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4、多渠道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计数单位十万和亿。

  教学难点:

  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

  计数器(每个小组的学生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为了使同学们读到更多的书,这两年我们学校增进了很多的图书。在一些中学和大学校园里还建有规模更大的图书馆,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

  生:想。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约有图书十万册) (指一名学生)你的表情告诉大家,你有话想说。

  生:书真多啊。

  师:老师还带来一组咱们班同学从网上查找的资料,谁来读给大家听?(课件展示课本上所提供的一段资料) 中山大学图书馆累计藏书约4086000册。 山东省图书馆累计藏书约5094600册。 *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21600900册。 美国国会图书馆累计藏书约119000000册。 指一名学生试读,生面露难色,眉头紧皱。

  师:大家遇到困难了,生活中像这样的大数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生活中这样的大数。(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感知十万的数。

  (1)师:同学们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的书有很多,十万是多少呢?谁来说说看。 学生自由说。 用课件出示:1小盒订书钉有1000个。 师:我们一起数数看一大盒装了几小盒呢?(课件动态演示,学生数) 引导学生继续往下想:两大盒有多少个订书钉?3大盒呢?5大盒、8大盒、9大盒、10大盒呢? 学生跟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 课件动态演示十大盒订书钉叠在一起的情景。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十万是多少? 师生共同小结:十个一万是十万。

  (2)师课件出示人民大会堂图片。

  师:我国雄伟的的人民大会堂,它能容纳一万人,如果要容纳十万人,需要几个这样的人民大会堂?

  生:10个。

  师:也就是说,10个这样的人民大会堂才能容纳十万人。那你见过十万个人聚集在一起的情景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十万是多少。

  (3)师课件出示计数器。

  师引导学生在万位上一个一个地拨珠子。学生跟随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万时。 师引导生领悟:在万位的前一位,这一个珠子代表的是一个十万。并理解10个一万是十万;万和十万之间的进率是10。(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其过程) 师板书:10个一万是十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计数器自己探索一百万、一千万、一亿、十亿、一百亿、一千亿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师生总结: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感知万以上的数 结合资料引导学生想象。

  (1)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0个成年人的头发集合在一起大约有多少根?100个人呢?1000个人呢?(学生边想象边回答)1000个正常成年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

  (2)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用三年多的时间。让我们跟随秒针跳动的速度来数数看。

  三、 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认识计数单位,了解数位顺序表。

  介绍:像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叫计数单位。 讨论:细心的小朋友可能注意到了,亿后面为什么加,你怎么理解? 师:每个计数单位要占据一定的位置叫做数位。因此就有了数位顺序表。 学生独立完成数位顺序表,然后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研究数级的划分。

  师:为了使用的方便,我们能不能给这些数位划分一下小组,然后给每一个小组起一个你们认为比较合理的名称。

  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各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哪种分法更合理。 师:两种分法都有道理,但是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验证,第二种分法使用起来更合理、方便。 老师介绍数级的划分方法。

  3.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数位顺序表,你能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讨论:相邻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

  师:大家理解得都很好,我们一起了解一点相关知识。 生:就是挨着的两个计数单位。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不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读出这些大数来呢?课件出示: 中山大学图书馆累计藏书约4086000册。 山东省图书馆累计藏书约5094600册。 *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21600900册。 美国国会图书馆累计藏书约119000000册。 学生试试。(有的学生不会) 有关这部分知识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会使我们更熟练的认识大数。

  五、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第五页的第二题。

  让学生回忆今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场景,感受大数,并用大数进行表述通过练习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2.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其实像这样的大数生活中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走出教室,到生活中感受大数目的场景,把你的感受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大数的认识》教案9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3.结合练 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教学关键:

  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

  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

  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

  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

  3.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

  4.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讲评练习有关这方面的练习。

  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生: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

  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如:4005 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084 3005 20xx(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

  师: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

  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

  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

  如:789 0000 读作:七百八十九万

  45 0000 0000 读作:四十五亿

  师: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

  如:4005 2136 读作: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435 0871 0532 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

  师: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

  生: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

  师: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

  生:都只读一个零。

  4.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在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

  三、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生:第一步要判断最高位是那一位,从最高位写到最低位。

  七千万零五百(7000 0500)

  2.师: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谁举一个例子。

  生: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应该用零占位。如:五百二十一万(521 0000)

  3.师: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七千万零五十。(7000 0050)

  生:要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六百万八千(600 8000)

  4.请同学总结写法,个别请,这里比较简单,可以请中等的学生回答。

  四、比较大小

  师: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第一步?有几种情况?

  生:第一步分级。

  师:如果数位相同和不同怎么办?

  看题目:20 8090>20 0809

  生:数位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较,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步一步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生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可以请同学补充。

  如:1900<2万

  师:如果碰到这样的数时,应该怎么办?

  生:可以先把2万化成*数字。

  师:然后在按照比较的方法。

  如:3458<123456

  生:数位不同,只要看数位多的数,那个数就大。

  五、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

  1.整亿整万的数。

  如:470 0000=470万 127 0000 0000=127亿

  师:这样的数要怎样省略?

  生: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亿后面的八个零,加一个亿字。

  2.求近似数

  如:1292 4800≈1292万 2 7200 0000≈3亿 35 0720 0000≈35亿

  师:求近似数要怎么求?

  生: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字。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

  在这里要重点强调整数和近似数是不同的,要注意符号。

  六、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回去好好复习。

《大数的认识》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1 3 8 1 9 0 0 0↑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的1题数数

  2、 “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0的认识教案10篇(扩展5)

——圆的认识教案10篇

圆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及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并掌握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和圆的大小的关系,掌握半径与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及其空间观念的建立。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请你说出下面各图形的名称。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面图形,它们都是由什么围成的?(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2.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出示投影片),如硬币的面、有些钟表的面及有些桌子的面都是什么形的?(圆形)(用抽拉复合投题片抽去实物图形,剩下圆形。)

  3.(电脑屏幕演示)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另一端拴一个小球,甩一周,小球留下的轨迹就是一个什么图形?(圆形)谁来指指屏幕上哪儿是圆形?

  教师介绍圆上、圆内、圆外。

  4.圆和学过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面图形;不同点: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谁能说一说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借助工具画圆,进一步认识圆是由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

  (1)用你准备的圆形物体画一个圆。

  (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沿着它的周边画一圈。)请你用剪子把这个圆剪下来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认识圆心。

  ①把你剪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可以发现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②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就叫做圆心。

  (2)认识半径及半径的特征。

  ①请学生在圆上找一点。学生动手:以圆心和圆上找的一点为端点画一条线段。

  师介绍: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r表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段?半径必须具备哪些特征?(半径是一条线段,两个端点分别在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

  ②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半径,看谁画得多。还能画吗?这说明了什么?(半径有无数条。)

  ③用尺子量一量这些半径,你发现了什么?(同圆或等圆半径相等。)

  (3)认识直径及其特征。

  ①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讨论讨论。(折痕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②我们就把这样的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用字母d表示。

  追问:直径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③想一想:直径有多少条?你是怎样发现的?让学生画出几条直径,并且量一量,你又发现了什么?(直径有无数条,同圆或等圆的直径相等。)

  (4)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①通过刚才的画一画,量一量。你除了发现半径、直径的特征外,还发现了什么?(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或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

  ②用字母表示上述关系:

  ③老师拿出一个直径是40厘米的圆,这个圆大不大?它的半径与你手中的那个圆的半径相等吗?它的半径是你手中那个圆的直径的一半吗?说明了什么?(圆的特征及直径、半径的关系必须在同一个圆或相等的圆中才存在。)

  (5)练习。

  (1)课本第108页的做一做:

  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说明理由。

  (2)课本第109页第3题:填表

  (3)课本第109页第5题:

  ①指出下边圆里的几条线段中哪一条是直径。

  ②量一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可以知道,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最( )的一条。

  ③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

  出示投影片。

  3.学会用圆规画圆。

  (1)教师拿出一个圆规,提问:谁认识这个工具?(圆规)你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

  (2)学生初步尝试画圆,请你用手中的圆规试着在纸上画一个圆,你是分几步画的?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

  (3)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老师按照你说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一边画,一边归纳画圆的三个步骤:

  ①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什么?(半径)

  ②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提问: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就是什么?(圆心)

  ③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提醒学生画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重心应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② 两脚间的距离不准变。

  (4)请你按照上面的步骤,在作业本上再画一个圆。

  (5)用圆规画出半径为3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6)看看你在纸上画的这几个圆有什么不同之处?(这几个圆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相同。)

  想一想:圆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圆的大小又与谁有关系?(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圆的大小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小结:画圆时应先确定圆心,然后按照指定的半径长度为半径来画圆。圆的大小取决于半径的长短,与圆心的位置无关。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许多多实际问题:

  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把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是为什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车轴应放在圆心的位置,这样,车轮滚动时,车轴才能保持与地面一样的距离,从而使车辆行驶*稳。)

  (四)布置作业

圆的认识教案2

《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1、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

圆的画法的掌握 。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学具准备: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剪刀、彩笔、直尺、圆规、圆形、纸片等

教学主要过程

一 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六(五)班同学一起来学习、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生举例 师强调指物品的表面)

师:看来大家*时非常留心观察。课前请同学们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把它们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画圆、剪圆的过程,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师一手拿一个圆)

(圆是没有棱角的,边是弯的;圆的边是一条曲线。)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圆的边是弯曲的,跟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面上的曲线图形。(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新知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1分钟)

2、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几分钟后分别从圆心、半径、直径各方面纷纷展示汇报。(5分钟)

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 。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8分钟)

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

那是什么原因呢?

你怎样发现的?

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预设板书:

圆的认识*面曲线图形

圆心(o) 圆中心一点 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 : 线段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 确定圆的大小 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d )线段 通过圆心 两端都在圆上 长度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d=2r r=d/2

4、学习画圆 (5分钟)

你是如何画圆的?

课件展示如何画圆。然后学生动手练习,并强调画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揭示圆大小 位置的确定

学校要修建一个直径是20米的花坛,你能帮学校画出这个圆吗?生演示操作

三 应用 拓展

1、基本练习(4分钟)

〈1〉投影出示 找出下列圆的半径 直径

〈2〉半径 直径的相关计算

〈3〉概念的判断和识别

2、应用练习。(10分钟)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结合课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

(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会围成一个圆形,为什么?

*静的湖面扔一小石子,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月饼为一般都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来认识它,解释它、运用它。

〈3〉同学们学到现在,已经很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迷语。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电脑配上画面)

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很多学生都说可以猜“样”)再学生猜两个字的水果名,学生在启发下猜出草莓(草没的谐音)

师:羊吃草的情况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吗?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最大范围有多大好吗?(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拴羊的绳子与这个圆有什么关系吗?(是这个圆的半径)钉在那儿的木桩是这个圆的什么呢?(是这个圆的圆心)如果要让这个羊吃草的范围更大一点可以怎么办?(把绳子放长一点,也就是把半径扩大)如果要让羊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吃草,可怎么办?(可以把木桩移动一个地方,也就是移动圆心的位置),这说明圆的半径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而圆的圆心可以决定圆的位置。)

四 总结全课(3分钟)

1、质疑 (篮球是圆形吗?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字母可以随意改变吗?)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不管怎么说,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学习表现是不错的,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伸出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句号是圆形的)

延伸:

1、用圆作画

2、谈谈我眼中的圆

圆的认识教案3

  【教材简析】

  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轮子。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轮子都是圆的,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自然而然的引出对画圆以及圆的特点的研究,明确怎样画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明白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圆的特征,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师:来,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从古到今的各种交通工具:看,古代的马车,推车、现在的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飞机,从古至今交通工具的外观和性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唯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

  (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生活,能从生活经验中得出结论,不过呀,老师要告诉大家:这看似简单的生活现象里面还藏着一些数学奥秘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研究圆,看谁能从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一)画圆:学生尝试画圆,从中发现问题

  1、师:今天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工具——圆规,请你在纸上用圆规画一个圆,注意不光要画出来,更重要的是把你画圆的方法在小组内分享一下。开始吧!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画法。】

  2、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1)交流展示

  师:咱们同学交流得挺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家的作品。【逐一展示】

  生1:我发现有大有小的,还有一半的。

  生2:我发现有的同学画得好,有的画得不好。

  生3:我发现那些线条有些粗的有些细的。

  师:咱们同学说的多好啊!第一次画圆,遇到问题很正常。

  师:【出示有问题的圆】这位同学,你能不能上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边画圆边讲述方法)

  3、初步感知圆心和半径

  (1)引出圆心

  师:谢谢大家的掌声!这可是用大家发现的方法画出来的这个圆,我还得感谢你们呢!

  【手指黑板上的圆的中心点】同学们,仔细观察,她刚才给我找到的这个点正好位于圆的中心,我们叫它圆心,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板书:圆心】

  师:咱们同学的知识面可真广!圆心在哪儿,圆就画在了哪儿,圆心就确定了圆的位置。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又想跃跃欲试了,现在你能不能用这个好方法再画一个圆?

  (学生再次画圆)

  (2)初步感知半径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画圆的诀窍?

  生1:我先选中一个位置点圆心,再调整半径的大小,再转一圈,就可以了。

  生2:还要用好力气,不能大也不能小。

  师总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板书)

  (二)折圆:自主研究半径、直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师: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手指黑板上的圆】其实啊,关于圆,还有一些重要的点和线,它们之间也藏着一些数学奥秘。你有没有兴趣把它们找出来?有信心吗?

  生:有!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圆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用这些方法看看你都有哪些新的发现!看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开始吧!

  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

  师:来,孩子们,刚才大家讨论的非常非常的热烈,现在,到了该展示我们智慧成果的时候了,哪个小组先来?【以小组为单位,拿着圆片展示】

  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在折圆过程中的精彩发现?

  生1:我发现折来折去只有一个角。

  师:还能再往下折吗?闭上眼想象一下,折下去就变成什么了?

  生:半径。

  生2:我折了两次折出了圆心。

  生3:我打开以后,发现了有无数个轴。

  师:我们以前学过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这节课,我们就把圆的对称轴所在的线段叫做直径。(板演直径)通过圆心,这是它的直径吗?

  生:不是。它没有到达圆上的另外一点。

  师:说出关键点了!直径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板书)。

  生4:我接着他的往下说,直径和半径都可以向任意方向延伸。

  生5:我折出了这条直径,发现直径时圆中最长的线段。

  师:只是直径的重要特征,是圆中最长的线段。

  生6:我发现直径。可以把圆*均分成两半。

  生7:我发现,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板书:d=2r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一)问圆

  1、师: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同学们探索出了圆的这么多奥秘,可喜可贺!现在你可以解释从古到今的轮子为什么都设计成圆形的吗?

  生1:如果做成方形的,就上下颠簸。

  生2:半径经过圆心,向任意方向伸展,距离都是一样的。

  师: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3:如果是椭圆,对称轴是不一样长的。

  师:如果半径不一样长,就上下颠簸。如果半径一样长,就*滑的旋转了。

  2、师:我国是最早开始研究圆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对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是这样给圆下定义的:圆,一中同长也。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1:一中,就是圆的圆心。同长,就是半径和直径一样长。

  生2:不满意,应该说,半径是一样长的,直径是一样长的。

  (二)寻宝游戏:

  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的是:宝物距离左脚三米。宝物可能在哪里?

  四、课堂评价,课后延伸

  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片。(播放课件)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问或者想说的吗?

圆的认识教案4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具演示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找出圆并感知圆,得出其是*面图形。

  (2)比较与其它*面图形的区别,知道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

  2、师生对话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教师课件演示,并注意与球的区别,设置车轮是圆形的悬念。

  (二)、探索新知。

  1、各部分名称介绍

  (1)师画圆,生注意观察

  (2)讲解圆心的定义,并让学生知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知道什么是半径、直径,明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4)新授中的巩固:在圆内找半径和直径。(根据课堂变化出示课件巩固圆的知识)

  2、画任意圆和固定圆

  (1)生画一个任意的圆。

  (2)继续画一个固定的圆,并剪下来。

  3、操作与发现

  (1)明确要求,分小组进行操作。

  (2)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方法,探索同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二者间的关系。

  (3)学生操作后交流,并将交流结果记录在发现纸上。

  (4)学生反馈交流信息,师生共同评价。

  (三)、新知巩固

  1、基本练习,巩固本节课圆的知识。

  2、发散性练习,提高学生对圆的认识。

  (四)、运用实际

  用本节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课始留下的车轮问题。

  (五)、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进行总结或延伸。

  四、课后反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导入中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如自我习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赏,享受成功的愉悦,可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如让学生剪、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探索的方法。如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师生*等相待,可*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等、开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这样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意境。

圆的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54页。

  教材简介

  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轮子。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轮子都是圆的,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自然而然的引出对画圆以及圆的特点的研究,明确怎样画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明白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圆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谈话:这些轮子都是圆形的。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圆的认识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教师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图形

  1.教师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2.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面上的直线图形。

  (二)教师演示

  一个小球,小球上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1.教师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2.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

  教师说明:圆是*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 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 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 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

  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习。

  填表。

  r(米)

  0.24 1.42 2.6

  d(米)

  0.86 1.04

  (四)圆的画法。

  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圆规来画圆。

  1.学生自学

  2.教师示范画圆。

  3.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4.学生练习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 .( )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

  8.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

  五、课后作业

  (一)按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圆。

  1.半径2厘米。

  2.半径2.5厘米。

  3.直径8厘米。

  (二)怎样测量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

圆的认识教案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

  师:我本想让大家做一个套圈游戏,但对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参与游戏更公*,老师一直没有想好,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课件出示三种游戏方式,触控笔画出同学与小旗标志之间的距离。)

  导入: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学生对于三种游戏方式进行评价,并说原因。

  二、互动探究认识圆

  1.欣赏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同时用触控笔“抽”出圆形)

  师: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学过的图形)

  (出示一个椭圆和一个凹凸不*的圆)问:这是圆吗?为什么?

  2.尝试画圆。

  (1)(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画出的失败作品和成功作品)师:猜一猜,为什么有些圆会“咧着嘴”呢?

  (2)(实物投影仪)老师示范画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在白板上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演示画圆、圆心、半径、直径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圆的特征。

  (1)画:在刚才自己画的较成功的一个圆中继续画3条半径、3条直径。

  想:a.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b.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怎么发现的?

  (2)画:a.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b.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5.首尾呼应

  师:在刚上课的套圈游戏中,小旗标志在圆的什么位置?每个同学站在圆的什么位置?小旗标志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是什么?能解释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队形比较公*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圆:(闯关练习)

  (第一关用白板遮盖的方式逐一呈现练习题,在学生回答出结果时,用触控笔及时给出结果。第二关演示圆形、正方形、椭圆滚动过程及中心点留下的痕迹。)

  四、史料再现升华圆

  (调用电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总结理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圆的历史。

  六、课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有什么方法吗?

  谈收获。

  板书设计:

  圆心 O 位置

  半径 r 圆的大小

  直径 d

圆的认识教案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自学教材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可以应用不同的工具画圆,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正确地画圆。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教学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圆规、尺子、剪刀、绳、钉子、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学过的*面图形有哪些?

  (1)学生回忆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圆……

  (2)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列举生活实例。

  教师:在生活中,圆形的物体随处可见。

  (1)展示教材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2)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圆吗?(学生列举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面图形有哪些”的谈话直接引出课题,简洁明了,同时无形中也巩固了“圆是*面图形”这一知识点;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主题图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二)利用素材,尝试画圆

  1.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教师:如果请你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你会怎样画?

  预设:

  (1)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

  (2)用线绕钉子旋转画圆;

  (3)用三角尺;

  (4)用圆规……

  2.运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课件出示圆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圆规。

  圆规的组成: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2)用圆规画圆。

  学生自己尝试画圆,边尝试边小结方法:定好两脚间的距离——把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把装有铅笔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教师:说说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预设:

  ①固定住针尖;

  ②两只脚之间的距离不随意改变。

  【设计意图】学习画圆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自主尝试的过程,从最初的利用实物外框、三角尺等工具画圆,让学生经历了从实物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运用圆规画圆,重点说说画圆时的注意事项,更是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

圆的认识教案9

  《圆的认识》教学案

  学习内容:新人教版课本第55——58页内容。

  学习目标: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掌握画圆的方法,学会用圆规画圆。

  学习重点:圆的特征及圆的画法。

  学习难点:圆的特征及圆的画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展示

  1 、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有( )、( )、( )、( )、( )等,它们都是由( )围成的。

  2 、想一想:

  圆这种*面图形,它是由( )围成的。

  3 、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或哪些物体上有圆形?请写下来。

  【阅读质疑 自主体验】

  学生预设活动(一):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

  1 、按课本56页例2操作圆形纸片,自学本页最后一段,完成下列题目: 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 ),用字母( )表示;连接( )和( )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 )表示;通过( )并且( )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 )表示。

  2 、在圆形纸片上描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 、量一量,比一比,做一做:(利用圆形纸片学习)

  ①在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半径,这些半径有什么特点?直径呢?

  ②在同一个圆内,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4 、我会填:

  ① r=3cm ②d=9dm ③r=2.4m ④d=3.6cm d=_____ r=_____ d=_____ r=_____ 5 、我是小裁判。

  ①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 )

  ②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③圆的半径增加3cm,它的直径也增加3cm。 ( )

  ④半径2cm的圆比直径3cm的圆小。 ( )

  学生预设活动(二):用圆规画圆

  1 、画一个半径2cm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 、想一想:

  圆的位置是由( )决定的,圆的大小是由( )决定的。 3 、画两个相同的圆,要具备什么条件?

  二合作探究小组展评

  小组讨论自学中存在的问题,组内互帮活动。(不能解决的用笔划出来。) 1 、班内交流展示。

  2、评价。

  三小组总结,教师点评

  圆的大小由圆的半径决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周长是围城圆一周的长度。画圆的时候圆规两脚间距离是圆的半径。

  四课堂展示,巩固练习

  1、基本题:

  (1)完成60页1—3题。

  (2)判断,并说为什么。

  a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

  b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

  c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d圆的半径都相等。 ( )

  e两端在圆上的线段是圆的直径。( )

  2、必做题:

  完成61页6、8题。

  3、选做题:60页第四题、61页第九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我的困惑————————。

  六课堂达标

  一.填空。

  1.在一个直径是8厘米的圆里,半径是( )厘米

  2.在同一圆内,所有的( )都相等,所有的( )也相等。( )的长度等于( )长度的2倍。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用字母( )表示。

  4.在一个圆里,有( )条半径、有( )条直径。

  5.( )确定圆的位置,( )确定圆的大小。

  6.圆中心的一点叫做( ),用字母( )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 )。。

  7.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

  8.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用字母( )表示。

  二.判断。

  1.在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 )

  2.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 ( )

  3.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 ( )

  4.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应*4厘米。 ( )

  三、选择题。

  1.圆是*面上的( )。

  ① 直线图形 ② 曲线图形 ③ 无法确定

  2.圆中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

  ① 一定是圆的半径 ② 一定是圆的直径 ③ 无法确定

  3.圆的直径有( )条。

  ① 1 ② 2 ③ 无数

  四.按要求画圆,并在图上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1.半径是12厘米。 2.直径是12厘米。

圆的认识教案10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2、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

  教学难点:准确认识、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学生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认识我吗?了解我吗?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吗?看来认识一个人、一件事物,都应通过观察接触研究归纳,才能达到真正认识!

  讨论套圈儿游戏的规则引出圆

  (宣布上课!)

  一.情景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的形状与圆有关。你能举个例子吗?

  古人最早是从日月的形状认识圆的,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喜欢用日月来形容一些圆的东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以及各种*面图案的设计中,由于用到了圆而格外漂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圆!

  课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数学的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圆到底是怎样一种图形,有什么特点,以至于生活中如此常见、数学家如此夸赞它呢?你们想了解它吗?

  首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圆已经有了哪些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确定教学起点)

  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基础上自主建构

  (一)动手动脑,体验和感悟

  大家知道怎样画圆吗?

  1.圆规画圆

  渗透画圆步骤和圆心、半径作用和定义,介绍字母表示方法。

  2.描轮廓画圆

  引出直径,通过如何确定圆心渗透直径定义及特点

  3.没圆规也找不到圆形物体,怎样画圆?

  ① 自制圆规:铅笔、细绳等;

  ② 电脑画圆1:几何画板演示渗透圆的定义,并再次渗透圆心作用;

  ③ 电脑画圆2:几何画板演示(用正多边形逼近圆)渗透极限思想,为后续学习设伏;

  ④ 画家画圆的方法、正方形包络的方法

  小结:看来,画圆有许多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选择!

  (二)合作交流,提升和建构

  1.请各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和其他材料(包括老师的电脑),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做一总结!并把你们总结的成果记录下来!

  2.汇报交流

  ①哪一组汇报你们对圆心的认识?

  ②汇报对半径的认识

  ③汇报对直径的认识

  3.小结:

  两千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给圆下了一个定义一中同长也。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介绍圆的数学符号:⊙

  三.巩固应用、拓展孕伏

  .基本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机动处理)


0的认识教案10篇(扩展6)

——《奇妙的0》教案3篇

《奇妙的0》教案1

  大班数学活动:《奇妙的0》

  设计思路:

  幼儿对生活中的“0”,已经有了广泛地接触,对“0”也具有了初步地认识。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为了使幼儿对“0”有个较全面的了解,我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奇妙的“0”》。依据《纲要》精神,此教学活动选择的内容极具生活化,提供丰富直观、形象的实物、课件、操作材料等,意在扩展幼儿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运用“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方式,促使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与材料有效的互动,使之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获得直接的数学的经验,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

  1.认识0,感知“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积累和拓展幼儿关于零的经验,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观察、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数卡0-10一套;金色珠1粒(1)、1串(10)、1片(100)、1块(100);

  神秘袋4个,里面分别装有不同的玩具(其中一个是空的);大直尺1把。

  2.幼儿操作学具:学具筐、小数卡0-10共16套,直尺16个,温度计16个。

  3.作业单,水彩笔。

  (1)碰0游戏

  (2)气球爆爆爆

  (3)有趣的运算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了解0的基本含义。

  1.教师用故事的情境导入,激起幼儿对0在生活中存在的关注。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发现的?

  (宽松的谈话氛围,拉近师幼的距离,将幼儿带入情境中,引起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2.出示春姑娘的礼物—“神秘箱”,请幼儿摸出礼物袋并统计报数,发现感知0的存在。

  3.出示数卡0,梳理幼儿对于0的已有经验。

  观察:0像什么?(鼓励幼儿用手势或者肢体动作模仿表现0,感知0的状态)

  拓展:你在哪里见过0?(鼓励幼儿大胆秦阿姨生活经验

  思考:0表示什么意思?(教师小结:0表示没有)

  二、探索0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0的重要性。

  1.游戏:“数字宝宝排队”

  提出问题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好吗?这里有许多数卡,请你玩一玩、排一排,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方法。

  幼儿操作或商讨讨论,自由按序排队。

  启发: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排的?那个数字宝宝最小?(最大?)0排在哪里合适?

  2.探索活动:寻找“0”。

  教师: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0”,“0”宝宝还有许多本领呢,你们知道吗,他们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去找一找,并玩一玩。

  (请幼儿自由在活动室内找0,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0在不同的地方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3.播放课件,小结0的特殊性。

  三、提供数学操作册,幼儿自选练习,加深对数字宝宝“0”的认识。

  1.教师介绍讲解,提出要求,幼儿自选作业单。

  2.同伴评价,整理。

  活动延伸:

  益智区:投放与“0”有关系的物品:如手机、尺子、电话机、门牌号、车牌号、电话号码、计算器、温度计、秒表、体重器、电风扇、小钩称、小袋子等,供幼儿操作。

《奇妙的0》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故事探索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数卡若干、直尺、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读儿歌《小猴荡秋千》引入

  2.“小猴子荡悠悠,荡秋千玩累了,肚子也饿了,心里想:妈妈为我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0”的含义

  ㈠认识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1.出示课件,小猴子吃桃子的图片。提问:

  ⑴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⑵小猴子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

  ⑶桃子太好吃了,小猴子把盘子里剩下的1个桃子也吃了,盘子里还有桃子吗?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⑷出示数卡“0”,引导幼儿说“0”像什么,感知“0”的形状。

  ⑸儿歌形象识记“0”:“数字零,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⑹师小结: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2.播放课件,进一步认识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

  ⑴树枝上的桃子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⑵2个气球都飞走了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0的减法。

  1.出图,师出示猴子吃桃,问:“盘子里有几颗桃子,吃了几颗,还剩几颗?”让幼儿列一个算式出来。

  2.出图,荷叶上有3只青蛙,跳下水3只,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

  3.树上有2只鸟,2只一起飞走了,树上还有几只鸟?

  4.小朋友想一想:7-7=?

  5.小结: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三)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

  1.寻找直尺中的“0”,并知道“0”在这里起的是什么作用?(是“起点“的作用。)

  2.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感知“0”在这里表示“起点”。

  3.观察温度计,了解“0”表示“界限”的含义。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了解“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0”?

  2.幼儿自由讲。

  3.播放课件,拓宽知识面。

  (五)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宝宝“0”,知道它可以表示“没有了”、“起点”、“界限”等意义。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小朋友只要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关于0的奥秘。

  三、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收拾好学具,随着音乐排队到室外游戏。

  活动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于“0”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些经验还比较零散、不完整。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0”的概念及在生活中的不同意义,本周安排了数学活动“0”,带领孩子一起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动分成三大块,分别是:认识“0”、0的减法和0在生活中的意义.在认识“0”的环节中,我通过“荡秋千”的互动游戏,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当孩子们看到都被鳄鱼吃掉时,整个教室哄堂大笑,不停喊道:哈哈,没有东西了,是“0”。就这样,活动自然的"引入主题。接下来,借助教学挂图及其启发性问题的创设,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 “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的意义,孩子们都能较好的借助生活经验来表达出他们对“0”的认识:盘子里原来有2个桃子,猴子把它吃完了,盘子里就没有了桃子,就是用“0”来表示……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0”也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的含义,我借助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引导孩子们按顺数、倒数排队,使得孩子们在切身体验进一步感受“0”的不同含义。最后在探索环节中,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找出与“0”有关系的物品,使得更好地感知、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反思活动,我发现:丰富的材料有利于孩子在直观形象材料中探索操作,去参与活动;游戏性的环节起到较好地教学效果,孩子们能自主的探究游戏玩法,从中学到知识;在探索环节中,可借助课前课件的制作进行“闯关”游戏互动环节,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提升作用。

推荐访问: 教案 0认识教案【10篇】 0的认识教案1 0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