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圆周长教案范本合集【10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4-21 08:20:05  来源:网友投稿

圆的周长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的周长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圆的周长教案篇1  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周长教案范本合集【10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圆周长教案范本合集【10篇】(范文推荐)

圆的周长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的周长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的周长教案 篇1

  篇一:六年级圆的周长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 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 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 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 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 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二、探究新知

  (一) 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1、 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

  2、 (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 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知道了计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 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 测量验证

  1、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 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② 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3、 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秘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

  (三) 介绍圆周率

  1、 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 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 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史的巨大贡献,今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成为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两个数相除又可说成是两数的比,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 “∏”表示。这个比值是固定的,而我们现在得到的结果有差异主要是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造成的。那圆周率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强调∏≈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

  (四) 推导公式

  1、 到现在,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

  2、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d)就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 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周长是它半径的多少倍?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 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 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 钟面直径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 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5、 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

  这节课,同学们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进行科学的验证,发现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们正在走一条科学的研究之路,希望你们能坚持不懈的走下去。(作者:山东省临清市唐园镇中心小学 张延*)

  篇二: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圆的周长》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绕一绕、滚一滚,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什么是圆周率。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渗透转化思想,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出示图(投影)

  两名运动员分别沿着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和直径为100米的圆的路线骑车比赛。问:

  1.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实际就是沿着正方形的什么跑?正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

  2.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C=4a

  3.正方形的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

  4.沿着圆形的路线跑实际上是沿着圆的什么跑?

  质疑: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00米,圆的直径是100米,两名运动员同时、同速从一点出发,谁先回到原出发的一点呢?

  生:同时到。或跑圆形的先回来……

  这只是一种猜测,到底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新的知识。上完这节课后,我相信同学们都会解答这个问题了。(板书:圆的周长)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1)学生拿出学具中最大的圆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指一名到前面摸一摸。注意起点、终点。

  (2)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化曲为直,创设情景,引发求知欲。

  (1)我们想知道你课桌的周长怎么办?

  生:用直尺量出课桌的长和宽。

  (2)圆的周长用直尺测量方便吗?为什么?

  生:不方便,因为直尺是直的,而圆的周长是曲线围成的。

  (3)用什么办法化曲为直测量出圆的周长呢?学生讨论。谁来说一说?

  ①用围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围)

  问:要注意什么?

  ②用滚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滚)

  问:要注意什么?

  生:在圆上先作了记号,沿直尺滚动一周。

  师:你们棒极了。用围和滚的办法可以把圆的周长转化为直线来测量。是所有圆的周长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吗?

  (4)谁能用围的方法量一量黑板上圆的周长?

  两名学生量。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5)老师拿一条绳子,在绳的一端拴上一个小球,甩动绳子使小球转动起来。

  问:小球转动时走过的路线成什么图形?这个圆的周长能用围、滚的办法测量吗?这说明围、滚的办法不是什么样的圆都试用。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出一种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3.找关系,推导公式,探求新知(重点和难点)。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圆的周长与谁有关呢?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问:①哪个圆的直径长,哪个圆的直径短?拉开周长,你发现了什么?②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与直径有关。)

  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2)是不是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像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之间那样存在着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呢?同学们今天也当一次数学家,看看我们能不能发现规律,能发现什么规律。

  ①拿出你们的学具圆,汇报一下,直径分别是几厘米?(1厘米、3厘米、5厘米、10厘米。)

  ②同学们动手利用手中学具用围或滚的方法量一量圆的周长,并算一算,找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同桌合作测量,看哪一组量得准,算得快。结果填在表格中。

  生:直径不同,周长也不同,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③电脑或实物验证。

  问:是所有的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吗?

  电脑出示2个大小不等的圆,让学生边看边数一数。

  师:刚才是老师给你的圆,现在谁愿意自己在电脑上任选一个圆,大小由你决定。

  指名填到黑板上。

  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自己选出一个圆,看一看这个圆的周长是否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圆不论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为什么我们算的不一样呢?因为我们的测量有误差。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这个固定不变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补充板书:÷圆周率π固定

  师: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这个问题了。你知道最早发现圆周率的是谁吗?

  放录音:大约20xx年前,我国的古代数学着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

  大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就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果比国外数学家至少要早一千多年。生为*人,应为之自豪。

  板书:3.1415926~3.1415927之间

  后来人们发现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板书:无限不循环

  在计算时,只取它的近似值,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即π≈3.14。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已知圆的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C=πd

  已知半径怎么求圆的周长呢?

  板书:C=2πr

  问: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4.解决实际问题。

  例1 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读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指名列式。

  3.14×0.95

  板书:=2.983 (先写准确值)

  ≈2.98(米)

  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2.98米。

  练一练 第112页的“做一做”。学生做在本上,投影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计算复习准备中的骑车比赛一题。回答谁先返回原点。

  C圆 3.14×100=314(米)

  C正 100×4=400(米)

  因此沿圆周骑车的运动员先返回原点。

  不用计算也可知。因为圆的周长是直径(100)的π倍,而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100)的4倍。因此,绕圆周骑车的人先回到原点。

  2.老师用绳甩小球。算一算小球转动的圆的周长。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了?(绳长5分米)学生算一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13页第 1,2(1),3(1),4,5,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始至终让学生动手量、算;动脑发现规律;动口说出自己的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精心设计每个环节间的导语,用质疑的方法引入每部分内容,使老师的语言自然,流畅。通过质疑也可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们一步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注意电教手段的合理应用,这样既可画龙点睛,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一113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到看本质的辩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评析:教学目标的拟订,从知识到能力、到思想方法、到爱国教育,立体丰满,折射出设计者教育观念的现代、育人意识的高度自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

  星期天,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2.揭示课题。

  (1)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

  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2)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评析:学生熟悉的可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的课件播放,既创设了融融的教学情境场,演示了周长的概念,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又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既有承继,又有创新,难能可贵。]

  3.引出圆周长的概念。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一)测量圆的周长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教师演示),你觉得怎么样?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1.如果学生说: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的周长。

  然后各组分工同桌合作。请第一、二组的同学测量直径为2厘米圆片的周长,第三、四组的同学测量直径3厘米圆片的周长。并把结果记录在110页的表格中。

  追问:如果要知道那个圆形草坪的周长(指唐老鸭跑的路线),也可以让它在直尺上滚着来量吗?

  2.如果学生说: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同样,先请学生配合老师演示,然后分工合作,第一、二组的同学测量直径为4厘米圆片的周长,第三、四组的同学测量直径为5厘米圆片的周长,并将结果记录在第110页的表格中。

  3.教师甩动绳系小球,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一一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

  4.小结:看来,用滚动、绳绕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评析:用直尺量----------------------------------------------------------------------→ (小数点对齐……)

  (后来板书)教师小结。

  2、教师谈话:小数意义与整数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那么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①课件出示:用竖式计算

  2.85+1.08 2.7+1.85 21.09—4.89 13—8.87

  独立计算,班内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完成上面的板书)

  ②课件出示:先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然后独立计算,交流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12.25+36+7.75 13.05+12.38—4.05

  5.6—0.71—0.29 19.65—(3.98+6.65)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一) 填空

  1、由7个0.1、3个0.001和5个1组成的数是( ),读作( )。

  2、一个数缩小100倍是0.8,这个数是( )

  3、将下列各数按顺序排列。

  ①0.58 0.85 0.085 0.058 0.8 0.805

  ( )<( )<( ) <( )<( )<( )

  ②0.91米 1.0米 10.1米 87厘米 0.69米 9分米

  ( )>( )> ( ) >( )>( )>( )

  4、把一个4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后是5.690,这个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5、9*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再向右移动三位,结果是( )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1、4.60和4.6大小相等,精确度也相等。( )

  2、小数都比整数小。( )

  3、10个百分之一是一个千分之一。( )

  4、0.9595保留三位小数是0.960。( )

  5、把0.96的小数点去掉,原数就扩大了1000倍。( )

  (三)选一选。

  1、把48.5 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这个数缩小到它的( )

  ①1/10②1/100③1/1000

  2、下列各数中去掉“0”而大小不变的是( )

  ① 2430 ②2.043 ③2.430

  3、6.5时是6时( )分

  ① 5 ②50 ③30

  4、大于0.2而小于0.3的小数有( )

  ①只有0.29 ②没有 ③无数个

  5、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都是8, 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① 18.808 ②80.808 ③8.088

  (四)动脑思考。

  □0.□9,在□里填数,使其符合下列要求。

  ①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

  ②使这个数最小,这个数是( )

  ③使这个数最接近31,这个数是( )

  板书设计 :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整数: 0 69 101 384

  小数:7.523 6.8 1.25 0.001

  课后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结合实际操作,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2、在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读小数和写小数,并分清与整数读写的区别。

  3、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正方形纸片、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师:请大家用最响亮的声音告诉老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与哪个季节有关?

  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瞧,(课件展示)花儿绽放了,蝴蝶飞来了,人们也纷纷走到了户外。看,画面上的老太太在读报纸呢,一直蝴蝶从她的身边飞过,它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1千瓦时的电可以让电动车运行0.84千米。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1千瓦时的电可以让电动车运行0.84千米。

  师:0.84是个什么数?

  生:小数。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小数的读写

  师:你还会读其他的小数吗?

  课件出示一组小数。指名学生读。如果都读对了给自己适当的鼓励。

  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教案《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然后分组讨论:小数的读法和整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后回答汇报。

  教师小结:小数点前面的数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后面的按照数字出现的顺序去读。

  师:打搅会读小数了,那你会写小数吗?

  生:会。

  课件出示零点四七四点一三十二点四零五

  学生自由写--交流--集体订正。

  2、教学小数的意义

  师:大家既然都见到过小数,那想一想都是在哪里见到的:

  生举例生活中的小数(超市的货架上、小票上、课本上等等)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乐于发现的好孩子。那你知道0.1元是什么意思吗?

  生:1角。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

  师出示正方形的纸,然后让学生图出0.1元。

  生操作然后汇报。

  师生共同通过课件展示来理解1角=0.1元,然后拓展到2角。

  师操作让学生回答表示的是多少元。

  师:我还是把1元*均分成10份,你能表示出3角吗?涂一涂。

  生操作后汇报

  师:你知道0.01元是多少钱?

  生:1分。

  师:那1元里面有多少个1分呢?

  生:100个。

  师:也就是说(课件展示0.01元表示把1元*均分成份,取了其中的份,用分数表示。--学生自然而然的填写了答案。

  0.03元呢?0.36元呢。

  让学生用手中的正方形的纸片进行涂写、汇报。

  展示0.25的图片,让学生写小数和分数。

  借助课件讲解0.001与分数的关系。让学生写0.025与分数。进一步理解三位小数。

  师小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谈话,我们不难看出小数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0.1、0.01、0.001…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到这里,这节课我们主要就学习了出示课题"小数的读写及意义",学得怎么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测验一下。

  三、课题达标

  (课件)展示题目

  采用的方法是学生口答,并要学生说出原因。教师做适当的点评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3

  一、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揭示课题:小数的意义与读写 (板书:小数的意义与读写)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50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米?3份呢?

  2.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3.把1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多少?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4.思考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小数?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9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2.交流小数的意义。

  (1)这是把1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3)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4)师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投影出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交流小数的计数单位。

  四、达标训练

  1.填空。

  (1)0.1是( )分之一,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10个0.01是( )。

  (3) 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2.课本做一做。

  3.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

  (2)35克=0.35千克 ( )

  4.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 0.09 0.0359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堂清检测题。

  1.填空题。

  (1)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两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是小数的( )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它的( )部分。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计数单位是( )。

  (3)一个小数,它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

  (4)千分位在小数点( )边第(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

  (5)有一个数,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十位个位和十分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2.读出下面各数。

  0.78 5.7 0.307 8.005 6600.506 88.188

  3.写出下面各数。

  零点一二 七点七零七 二十点零零零九

  四千点六五 零点九一八 五十三点三五三

  (二)堂清反馈:

  布置作业

  教材P55页 1.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与读写

  十分之一---------------- 0.1

  百分之一----------------0.01

  千分之一----------------0.001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

  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

  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活动,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使学生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小明和好朋友小红一起到新星文具店购买文具,文具店里的东西可真多啊。(课件出示文具店的情境,图中标明四把三角尺或直尺的价格,分别是:2角、5角、8角、3角。)

  二、 联系实际,探究发现

  1. 教学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1) 提问:小明想买一把尺子,猜猜他可能买哪种价格的尺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角、5角、8角、3角。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尺子的价格,它们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如果用元作单位,怎样表示上面商品的价格呢?

  学生回答的同时,对应着上面的价格板书:2/10元、5/10元、8/10元、3/10元。

  提问:你能分别说说2/10元、5/10元、8/10元、3/10元表示的意思吗?

  引导:像上面的2/10元、5/10元、8/10元、3/10元,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边讲解边板书)如:2/10元可以写成0.2元,0.2读作零点二(师生齐读)。也就是说,把1元*均分成10份,其中的2份既可以用2/10元来表示,也可以用0.2元表示。

  提问:你能说说0.2元表示什么意思吗?会写这个小数吗?

  再问:怎样用小数表示5/10元呢?

  追问:0.5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练习读、写0.5。

  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用小数表示8/10元、3/10元,并读、写0.8和0.3。

  谈话:小数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们再来看一些例子。

  (2) 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提问:图中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量得的结果是多少?

  再问:你能用米作单位分别表示课桌面的长和宽吗?(学生分别用5/10米、0.5米表示课桌面的长,用4/10米、0.4米表示课桌面的宽。)

  (3)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尺子图。

  提问:小明买了这样一把1米长的尺子。它被*均分成了几份?(指1分米的刻度)这里的1份是几分米?如果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呢?

  课件出示相应的填空,谈话:你能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吗?先想一想怎样填,再在书上第101页的第1题中填一填。

  学生练习后,指名汇报。

  (4)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指名口答。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分数,分母都是几?

  小结:十分之几用小数表示都是零点几。

  (5) 游戏:对口令。

  教师说一位小数,学生说表示几分之几,或教师说几分之几,学生说小数。同桌相互做游戏。

  2. 教学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1) 谈话:我们再到文具店去看一看吧,这里还有两件文具。(出示例2的情境图)圆珠笔多少钱1支?笔记本多少钱一本?

  提问:你能用小数表示圆珠笔的价钱吗?自己先试一试,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并读、写1.2元。(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再问:怎样用小数表示笔记本的价钱呢?

  小结:用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可以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的小数和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讲解: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像上面的0.5、0.4、1.2、3.5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相机板书:小数点、小数部分、整数部分)

  提问:你能写出两个小数吗?读给同座位同学听听,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指名汇报。

  三、 应用与拓展

  1.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先读出这些商品的价钱,再说一说是几元几角。

  3. 找朋友。(把分数和相应的小数用线连起来,题略)

  4.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 总结延伸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延伸:今天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位小数,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位数更多的小数,更全面地认识小数。如果感兴趣,同学们可以自己找一些资料看一看。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

  教学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

  教法学法:

  主动探究法、练习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的意义。

  2、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3、怎样进行小数加减的计算。

  二、展示交流。

  专题训练一:完成课本18页第一题、第二题。

  专题训练二:完成课本18页第三题

  专题训练三;完成课本18页第四题。

  专题训练四:完成课本18页第五题

  专题训练五:完成课本18页第六题。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五、单元测试

  (一)小小知识窗看谁本领高!(25分)

  1、0.78里面有( )个0.01,3.6里面有( )个0.1。

  2、4个百、5个十、3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3、0.050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58厘米=( )米

  540克=( )千克

  7元8角3分=( )元

  9吨40千克=( )吨

  5、小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6、10.1千克、1000克、1.1吨、1千克10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 )﹥( )﹥( )。

  7、在○里填上<、>、=。

  7.9○8.2

  0.09○0.12

  5.7○5.8

  3.61米○362厘米

  284克○0.284千克

  5.3米○532厘米

  8、0.8不改变大小,写成三位小数是( )。

  9、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位。

  10、□5.□5,使这个数最小是( ),使这个数最大是( )。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10分)

  1、0.3与0.300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 )

  2、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 )

  3、4.4时=4时40分。 ( )

  4、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 )

  5、2.7和2.9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

  (三)选择。 (10分)

  1、0.9比10少( )

  A、0.1

  B、9.1

  C、9

  2、由2、4、5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

  A、4.25

  B、2.54

  C、5.42

  3、大于4.35小于5.35的小数有( )个

  A、9

  B、10

  C、无数

  4、8080.80这个数( )位上的零可以去掉。

  A、百

  B、十

  C、百分

  5、小红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将减数3.8错看成38,得108,那么正确的结果是( )

  A、66.2

  B、142.2

  C、10.8

  (四)计算。(32分)

  1、口算:(10分)

  6.9-6=

  0.9+0.6=

  1-0.09=

  0.9+0.1=

  2.7+2.2=

  0.2+0.8=

  0.7-0.7=

  5.5+11=

  1.3-0=

  9.7-7=

  2、列竖式计算:(6分)

  27.09-9.28

  22.45-19.156

  9.07+2.88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就简算:(6分)

  15.89-(5.89+6.98)

  4.9+12.87-5.38

  75.6-10.8-9.2

  4、列式计算。(10分)

  (1)一个数比2.02与3.28的和多1.3,这个数是多少?

  (2)从100.86里减去10.54与20.86的和,差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18分)

  1、五月份某运输公司一队运货30.6吨,二队运货35.08吨,三队比二队多运货2.02吨,三个队五月份共运货多少吨?(4分)

  2、妈妈买鞋用去125.4元,买袜子用去13.8元,给了售货员150元,还剩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计算)(6分)

  3、光明小学四二班向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情况如下表

  小组: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

  钱数(元): 50.61、比第一小组少18.29、比第二小组多42.87

  (1)第三小组捐款多少元?(2分)

  (2)三个小组一共捐款多少元?(3分)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3分)

  (六)智力大比拼(5分)

  一桶油连桶重55.1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30.1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的认识过程,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源: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经验

  谈话:星期天,小兰跟着妈妈去逛超市。超市里东西可真多啊,请大家注意这几种商品的标价:

  圆珠笔笔记本橡皮小刀

  1.2元3.5元0.5元0.8元

  这些数你们见过吗?谁来试着读一读。

  让会读的学生试读。

  谈话: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小数。(板书课题)

  二.联系实际,探究发现

  1.认识米做单位的一位小数。

  观察情境图,桌面长5分米,宽4分米。

  谈话:(出示米尺图)5分米,如果用米做单位是几分之几米?4分米呢?

  学生回答。

  讲解: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0.5读作零点五。

  提问:4/10米可以怎样写?怎样读?(学生回答)

  1分米.2分米.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呢?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写。投影出示答案,共同校对,指导做错的学生纠正错误。

  3.认识元作单位的一位小数。

  (1)电脑出示:小兰在超市买了一些文具。

  铅笔学生尺圆珠笔笔记本

  3角7角1元2角3元5角

  提问:3角以元作单位用分数表示多少元?3/10元如果用小数表示你能写出来吗?你会读吗?7角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你会写.读吗?

  :十分之几元可以写成零点几元。

  (2)谈话:那么1元2角怎样改写成小数呢?2角写成小数是多少?1元和0.2元合起来就写成1.2元,1.2读作一点二。

  提问:3元5角用小数表示怎样写?怎样读?

  :几元几角写成小数就是几点几元。

  (3)做“想想做做”第2题。

  在书上填写,把答案读给同桌听。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看图先写出分数,在写出小数,在小组里互相校正。

  :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

  4.认识整数和小数。

  (1)讲述: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都是整数。像上面`的0.5,0.4,1.2和3.5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2)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第100页最后一段。

  (3)练习。

  A、说一说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

  70..84.2391

  指名口答。

  B、用----画出下面小数的整数部分,用~~~~画出小数的`小数部分。

  0.745.2

  学生齐做,指名扮演。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4题。

  说给同桌听。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为什么0右边第一个点上填0.1?1右边第2个点上填1.2?

  各自完成填空,在小组里互相检查。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归纳能力。

  3.在学习小数意义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米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读一读信息(课件出示)想一想,这样写符合实际吗?

  (1)老师的体重是565千克。

  (2)小明的身高是145米。

  (3)笑笑的数学测验成绩是935分。

  2.这些数据都少了“一点”,那你知道小数由几部分组成吗?比如这里,51.5这个小数,里面的51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这个5就是小数部分。那这两个5所在的数位一样吗?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3.那这小数部分的5所在的数位是什么呢?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又是多少?学了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探索新知识

  1.过去,我们学习长度单位时,都测量过自己的课桌高度,那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讲桌的高度是多少吗?

  指名测量,其他同学观看。

  2.汇报测量结果。

  3.在日常生活中,测量一个物体的长或高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我们就要用到小数。那么,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

  4.出示米尺图。

  上图把1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米?写成分数是多少?

  5.请同学们看米尺:从0到30,从0到70,应该是几分米,十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

  十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6.出示米尺。

  指着板书: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

  7.提问:如果我们把1米*均分成1 000份,每一份是多少?从0刻度线到第一条短刻度线表示1毫米,它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呢?

  让学生说出两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并请自己的同桌把它用小数表示出来。

  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再次提问:从这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汇报。

  8.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你都发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后汇报。

  小结:分母是10、100、1 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进一步提问:在分数中,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归纳整理。

  三、巩固练习

  第一层练习:分数小数互化。

  第二层练习。

  1.填空

  (1)0.8表示( ),它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1里面有( )个0.1和( )个0.01。

  (3)0.52是由( )个0.1和( )个0.01组成的。

  2.判断:

  (1)0.8是把1个整体*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8份。 ( )

  (2)1毫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 )

  第三层练习: 猜数游戏。

  小明和小红的数各是多少?

  四、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

  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本节课,教者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

  在小数意义的教学中,教材中利用米与分米、厘米、毫米的改写,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设计了“把一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份是多少米呢?能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吗?教者在教学中直接从米尺入手,从*均分成10份、100份、1 000份入手,让学生在改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中来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避免了教材中由于增加了米后意思上表达的不够清楚。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一位小数的意义时,当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书:0.1= 0.4=.7=后,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由于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学生轻易地完成了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抽象过程。然后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类推的过程,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学习过程后,先猜测,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再应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说明,真正使学生卷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最后,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观察、讨论,将小数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通过对整数计数单位的复习进行引申。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反思这节课,也有一些地方预设的不够充分:

  1.在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小数的意义,尽量做到在三年级教学内容之上进行提升。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错误较多,所以我花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导致时间上较紧迫。

  2.练习量较大,没有考虑学生实际。

  “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学的关注点是什么?”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定能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带来课堂上难以预约的精彩!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②理解小数的意义。③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独立学习

  1、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米?3份呢?

  2、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3、把1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多少?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4、思考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小数?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二、协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2、交流小数的意义。

  (1)这是把1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2)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3)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4)师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投影出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交流小数的计数单位。

  三、达标训练

  1、填空。

  (1)0.1是( )分之一,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10个0.01是( )。

  (3) 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2、课本做一做。

  3、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 )

  (2)35克=0.35千克 ( )

  4、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 0.09 0.0359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读写》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读写》教学设计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四、堂清检测

  (一)出示堂清检测题。

  1、填空题。

  (1)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两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是小数的( )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它的( )部分。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计数单位是( )。

  (3)一个小数,它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

  (4)千分位在小数点( )边第(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

  (5)有一个数,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十位个位和十分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2、读出下面各数。

  0.78 5.7 0.307 8.005 6600.506 88.188

  3、写出下面各数。

  零点一二 七点七零七 二十点零零零九

  四千点六五 零点九一八 五十三点三五三

  布置作业:教材P55页 1、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与读写

  十分之一---------------- 0.1

  百分之一----------------0.01

  千分之一----------------0.001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

  3.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复习题,让学生板演。

  372800 19000 725000000 844000000

  师生共同订正,点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问题:“测量同一个蛋的长度,为什么两个人的读数不一样呢?”给学生二分钟时间考虑。

  一些学生可能看不出来,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整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解决求小数近似数的问题。

  2、 教师出示数值“3.9423”让学生解决。

  学生有的可能写出“3.94”。

  有的可能写出“3.9”。

  有的可能写出“4”。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探究结果的不同,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回答。

  4、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一位小数时,只看它的百分位上的数是大于5,还是小于5。如果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一,同时将百分位及百分位后面的数舍去;如果是小于5,就直接将百分位及百分位后面的数全部舍去。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注意小数点;

  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注意别忘进位;

  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注意四舍五入……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

  三、巩固运用

  教师让学生做自主练习第1—3题,用多种形式巩固求小数近似数的基本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点拨归纳

  教师归纳本课的所学的数学知识,点拨疑难点。(学生小组中充分交流)

  五、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题4、5、题。

  板书设计:

  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9423≈3.94

  ≈3.9 四舍五入≈4

  1754000=175.4万 1754000≈175万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②理解小数的意义。③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及每相邻两个单位时间的进率是十。

  教学难点:概括和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合作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判断下面哪些数是整数?

  4、12、38、3.01、105、0.007、20xx、100.06。

  整数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

  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理解小数的意义及每相邻两个单位时间的进率是十。

  二、自主学习(10分)

  自学内容:课本p32-33上半页

  方法:边看书边完成下面的要求。时间:5分钟

  要求:

  1、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写成小数是( )米;

  把1米*均分成10份,3份是( )米,写成小数是( )米。

  2、把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米,写成小数是( )米;

  把1米*均分成100份,15份是( )米,写成小数是( )米。

  3、把1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 )米,写成小数是( )米;

  把1米*均分成1000份,27是()米,写成小数是( )米。

  (1--6组的4号发言,1号评价)

  三、合作交流:5分钟

  1、什么是小数?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7组的4号发言,1号评价)

  四、质疑探究(5分)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五、小结检测(15分)

  1、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2、检测:

  a、填空。

  (1)0.1是( )分之一,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10个0.01是( )。

  (3) 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b、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 )

  (2)35克=0.35千克( )

  元=0.7 元 ( )

  =0.01 ( )

  米 =0.3米 ( )

  =0.03 ( )

  =0.030 ( )

  c、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 0.09 0.0359

  3、堂清作业:教材p33页,p36、1.2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十分之一--------- 0.1

  百分之一---------0.01

  千分之一---------0.001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圆的周长教案范文合集十篇(扩展8)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的周长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的周长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圆规、剪刀、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教师在黑板上画圆。

  (1)提问:你对圆有哪些了解?

  (2)指名回答,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3)你还想了解什么?

  2.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这节课我们就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周长的含义。

  (1)师:你能指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周长吗?

  (2)从实物中指出圆的周长。

  (3)用语言表述圆的周长。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圆的周长就是指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

  2.教学例4。

  (1)出示例4,了解轮胎规格。明确:这里的22英寸、24英寸、26英寸是指

  轮胎的直径。

  (2)启发思考:如果把它们各滚动一圈,哪种车轮行驶的路程比较长?

  (3)比较这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又有什么发现?

  (4)小结:直径越大,圆就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长。圆的周长和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

  3.教学例5。

  (1)讨论实验方案。要研究直径和周长间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怎样做?

  (2)学生回答后,小结:我们可以画几个圆,量一量它们的直径和周长,算一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3)明确要求

  ①画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②用尺子量出直径。

  ③用线围出圆的周长并用尺子挞出长度。

  ④边操作边填好表格。

  周长/cm 直径/cm 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4)学生分组按要求操作,要求分工明确。

  (5)整理学生的测量结果,汇总。

  (6)观察表格,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小结: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认识圆周率。

  (1)介绍圆周率,并板书: 3.14

  (2)阅读教材第102页的你知道吗内容。

  5.推导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字母公式。

  板书: 或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试一试。

  (l)根据刚刚学过的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独立计算车轮的周长。

  (2)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一练。

  (l)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1)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

  4.作业:练习十四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圆的周长,谁能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的?你有

  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周长/cm 直径/cm 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掌握并理解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出示圆形桌布,提出在桌布的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要想知道至少准备多长的花边,怎么办 请你帮忙想想办法。

  2,你们知道这圈花边的边长是什么 (生:圆的周长。)

  3,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感到方便吗 能不能找到比较简便的方法

  二,师生共同提出假设

  1,请学生回忆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关系。(边长×4)

  2,师:能不能求圆周长的同时也找到这样的倍数关系呢 测量圆的什么比较方便呢

  生:半径,直径……

  3,请生先画几条长短不一样的直线作直径画圆。师:观察自己画的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分组讨论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

  4,师:你估计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几倍

  生猜想:3倍左右。

  5,师:你有办法验证吗 生讨论

  教学意图:正方形的周长只与边长这个数有关系,这点与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相似,本环节选择这一教案内容,用于复习旧知和引入新知,渗透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1,学生思考后可能出现的以下办法:

  ⑴ 用一根线(或纸条)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得到圆的周长。

  ⑵ 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师启发学生: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但有局限性,那么:我们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⑶ 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测量进行验证。

  直径(cm) 周长(cm)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2 6。2 3倍多一点

  3 9。1 3倍多一点

  4 12。9 3倍多一点

  2,

  a,”圆的周长÷直径”等于3倍多一点,经过科学家精密的论证,计算发现这个”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数叫圆周率3。14159……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时通常取3。14,用字母π表示(请学生写一写)

  b,结合圆周率进行爱国注意教育。

  c,师生共同推导计算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意图:在圆的周长测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使学生手脑都动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个人实践及小组合作实践使学生亲而义举的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学生不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探究,实验,发现新知,这样的课堂,可以使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嘴,合作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提高。

  四,实践应用,拓展新知

  1,学生尝试求圆的周长

  d=2cm r=3。5cm d=10cm

  2,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cm,它的周长是多少m

  3,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15cm的圆。

  教学意图:设计有坡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反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已经学过的公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的能力。

  五,,体验成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课后思考:从边长是4cm的正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cm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c=πd c=2πr

圆的周长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的。从生活实际入手,利用学生掌握的有关圆的知识,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

  本单元第一部分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前期的学习和认识都为学生学习研究“圆的周长”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方法基础和铺垫。“圆的周长”教学部分,教材在编排上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熊大和光头强跑步比赛,请同学判断比赛的公*性并说明原因。

  师: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邀请大家一起来看一场比赛,每个同学都是裁判,有没有兴趣?比赛开始!

  (2)、师:看到这儿,你对这个比赛有什么看法?

  学生判断比赛的公*性并说明原因。

  学生发表看法,可能的回答如下

  生1:不公*,因为光头强沿着正方形跑,熊大沿着圆形跑。

  生2:不公*,因为正方形的周长比圆形的周长要长。

  ……

  (3)、教师小结,引出本节课题。

  师:看来,这个比赛与跑道的周长有关系。上节课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熊大和光头强比赛的情景创设,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研究的主动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通过两种图形路程的不同,引出新课。

  2、认识圆的周长 。

  (1)、师: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

  (2)、教师出示圆形纸片。师:谁能上来指一指,哪个长度是这个圆形纸片的周长。

  (3)、教师在大屏幕上用flash动画出示圆环框架并小结。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就是指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的知识范围,做好心理铺垫;老师展示的目的是为下面“化曲为直”的方法打基础。

  3、讨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1)师:要想测量这个圆的周长,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吗?为什么呢?

  (2)、师:你们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生1:不能,因为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而直尺是直的!

  生2:把圆片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在圆上取一点作个记号,并对准直尺的零刻度线,然后把圆沿着直尺滚动,直到这一点又对准另一刻度线,这时圆正好滚动一周。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圆的周长。(滚动法)

  生3:用一条长线把圆绕一周,捏紧这两个正好连接的端点,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的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绕线法)

  (3)、教师跟随小组代表发言,用边演示边总结测量方法。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不论是用绕线法也好,滚动法也罢,都是非常巧妙地将曲线转化成了直直的一条线段再来测量,也就是一种化曲为直的方法,你们真是太棒了!

  师:(出示一个很大的圆形摩天轮)你能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

  看来,这两种测量的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性的动手测量,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二)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猜测。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那么,请你大胆猜想,圆的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播放)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师:圆的周长和直径到底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呢?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测量3个大小不同的圆片的周长与直径,并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实验报告单,各组组长要 分工明确。(出示操作要求并播放轻音乐)

  圆的名称

  直径

  周长

  周长÷直径的商

  我们的结论: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设计意图:训练了学生的思考习惯,也为下面学习找准方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环节重在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合理分工、条理思考、大胆推理与清楚表达的指导,旨在为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与条件,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参与、思考与经历中获得经验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习惯和数学思考能力。

  3、 共同发现 。

  师:同学们,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测量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好吗?仔细观察实验报告单上的计算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每个小组汇报完后,把实验报告单粘贴在黑板上)

  4、 介绍圆周率。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刚才,同学们测量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圆,但却有着相同的发现,那就是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其实,早就有人研究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它叫做圆周率(板书)。(介绍误差)用字母π来表示。读法与写法。

  师:其实,有关圆周率的知识还有很多,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兔博士网站了解一下圆周率的由来。(播放)

  师:看完这些资料,你有何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有关祖冲之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感触,及时激励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5、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

  师:在计算时为了方便,我们只取它的近似值,π≈3.14,你能根据我们的结论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吗?

  生:因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 的π倍。所以圆的周长=直径X圆周率。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2πr

  C=πd或C=2πr(板书)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图形题。

  师:你这样列式分别应用了哪个公式?

  (2)我是小法官。

  1、π=3.14 ( )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3、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 )

  (3)走进生活,解决生活问题

  1、一面圆镜的镜面直径是25厘米,在它的边缘镶嵌着一根金属条。这根金属条的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

  2、车轮转动一周,哪号车走得远?为什么?

  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和什么有关系?

  (4)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课开始的跑步比赛的公*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为了检验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4题的设计为了照应开头;拓展延伸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新知的应用能力和灵活变通能力,激发学生再创造的愿望和热情,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希望你们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善于总结,相信你们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智慧,收获更多的快乐!

  (四)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1—3题。

  2、在数学日记中叙述一下你对圆周率的理解。

圆的周长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圆的认识,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并能根据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半径或直径。

  教学重点:

  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把学习圆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一下,并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练习指导

  基本练习(口答)

  ⑴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 ),所有的直径( ),直径是半径的( ),半径是直径的( )。

  ⑵(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⑶什么是半径?什么是圆的直径?

  ⑷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 )倍,它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用字母( )表示。

  练习指导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2米 d=1.5厘米 r=6分米

  2、求下面各圆的直径

  C=28.26厘米 C=50.24米

  3、求下面各圆的半径

  C=12.56米 C=314厘米

  以上几题均由学生板演,其余齐练

  全班讲评,订正

  三、解决实际问题

  1、一根绳子长6.28米,在一根圆木上,正好绕了5圈,这根圆木的直径是多少?

  2、一面钟的分针长14厘米,经过一小时,分钟针尖可划过多少厘米?

  3、小明的自行车轮胎的直径是0.6米,小明骑一分钟车轮转动了100圈。

  ①他一分钟可行驶多少米?

  ②他要通过2180米长的大桥,大约需要几分钟?

  四、课终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圆的周长教案 篇5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以及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圆周率的形成过程,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应用,让学生掌握圆周长的计算。从而为下节课学习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应该说,这堂课起承前启后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绕一绕、滚一滚,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什么是圆周率。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对圆周率π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数学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课件、带绳小球,圆规,尺子,保温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复习:圆心、半径、直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略去)

  2、课件出示问题情境:龟兔赛跑

  师评价:你们对圆的认识很到位,下面我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哪个同学愿意说说故事的大概意思?(学生说)

  师:兔子因骄傲自大输了比赛,过后很不服气,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进行第二次比赛(课件出示),你们猜,这次谁会输?

  提问引导:

  (1).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正方形的周长)

  (2).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用字母怎样表示?

  (3).正方形的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

  (4).兔子沿着圆形的路线跑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圆的周长)

  3引出课题:

  那到底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到底哪个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上完这节课后,我相信同学们都会解答这个问题了。(板书: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情景,引发求知欲望,引出新课,同时为后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教学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最大的圆用手摸一摸哪个是圆的周长?指一名到前面摸一摸。注意起点、终点。

  (2)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电脑出示圆的周长概念 ,读一遍。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动画看,动嘴说,引出圆周长概念。]

  2.化曲为直,引发求知欲。

  (1)我们想知道你课桌的周长怎么办?

  生:用直尺量出课桌的长和宽。

  (2) 实物演示:老师这有一个杯子,用它喝水有时烫手,我想编一个隔热套, 用直尺测量它的周长方便吗?

  生:不方便,因为直尺是直的,而圆的周长是曲线围成的。

  (3)用什么办法化曲为直测量出圆的周长呢?(学生讨论)。谁来说一说?

  ①用围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围)

  问:要注意什么?

  生:先拉直后,只能量围的一周的长度。

  ②用滚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滚)

  问:要注意什么?

  生:在圆上先作了记号,沿直尺滚动一周。

  师:你们棒极了。用围和滚的办法可以把圆的周长转化为直线来测量。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呢?

  (4)谁能用围的方法量一量黑板上圆的周长?

  两名学生量。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5)老师拿一条绳子,在绳的一端拴上一个小球,甩动绳子使小球转动起来。

  问:小球转动时走过的路线成什么图形?这个圆的周长能用围、滚的办法测量吗?这说明不是什么样的圆都可以用围、滚的办法测量。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出一种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比如像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操作,如:量桌面周长,测量保温杯隔热带,如何测量黑板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带绳小球绕成的圆等,将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在教给学生围、滚的方法同时,引起学生思维冲突吗,激发求知欲。]

  3寻找关系,创设情景,测量圆的周长

  (1)出示探究:a: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有什么关系?

  (板书:c=4a)

  b、那圆的周长与谁有关呢?有怎样的关系?(课件出示验证)

  c、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2) 问题情景:是不是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像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之间那样存在着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呢?同学们今天也当一次数学家,看看我们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下面我们进行一组实验,看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到底又怎样的关系。

  (3)小组合作,测量数据。

  ①拿出你们的学具圆,汇报一下,直径分别是几厘米?(5cm、10cm、15cm)

  ②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围或滚的方法量一量圆的周长,并算一算,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请小组长负责分工,看哪一组量得准,算得快。结果填在表格中。

  (4)比较验证,揭示规律:

  ①汇报交流: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直径不同,周长也不同,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②问: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呢?

  电脑演示围、滚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看看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小组实验操作与计算、电脑演示验证等,让学生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4.介绍圆周率,推导公式,探求新知(重点和难点)。

  (1)引导得出圆周率概念:

  师:看来圆不论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师质疑:为什么我们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会不一样?解释:测量误差)。数学上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这个固定不变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用式子表示是:

  补充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固定)

  教师讲解:π=3.141592653 ‥‥(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

  (2)引导自学圆周率小资料:其实,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这个问题了,关于这方面知识,我们可以在课后自学书上p63表后相关介绍。

  师:现在,我们根据这个规律能否探究出圆的周长公式呢?

  (3)公式推导:

  师指圆周率公式:刚才我们通过自学知道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用字母表示是:

  板书:C÷d=π

  师:已知圆的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板书:C=πd

  师:已知半径怎么求圆的周长呢?

  板书:C=2πr

  问: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强调:d、r)

  师:这样,今后我们要知道圆的周长不但可以用围或滚的测量,现在我们还可以用公式计算了,下面我们就应用这两个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解决龟兔赛跑问题:

  问:学了周长公式,现在你们会解决龟兔赛跑问题了吗?

  ? 学生尝试解答

  ? 指名板演,

  ? 集体订正,问:这位同学是利用什么公式做的?需要什么条件?

  ? 教师课件演示规范步骤。

  (2)实际应用:汽车车轴距离地面0.4米,车轮滚动一周是多少米?如果车轮滚动了1000周,那么汽车行了多少路程?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应用环节设计了两个例题,一是解决课前的问题,是已知d求c。二是小车轮胎问题,是已知r求c。这是两个学生经常接触的数学问题,具有代表性。]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出示填空)

  1、基础练习:(略)

  2、知识延伸:(略)

  3、课后思考:(略)

  [巩固练习设计三个层次:基础题是解决当堂重要知识和易错点;提高题是让学生能综合利用;课后思考是为下节课承前启后.]

  (五)作业:

  1、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钟面分针长10厘米,求针尖一天走过多少厘米?

  3、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六)板书设计(略)


圆的周长教案范文合集十篇(扩展9)

——美术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热门】美术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2、通过学习,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装饰画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出装饰画的特点。

  教学准备:图画纸或刮画纸,水粉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画种,它的名字叫装饰画。

  板书课题:装饰画

  二、新授新课

  1.什么是装饰画?你能说一说你听了它的名字后对它的理解吗?(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小结:装饰画一般是指具有装饰意义的绘画,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与一般的图案、图画的区别,在于它具有欣赏性和装饰性,其价值在于满足人们装饰的需要。

  2.介绍装饰画的种类:

  以适用环境划分,可分有人物装饰画、家居装饰画等等;以性质划分,可分有抽象装饰画、现代装饰画等等;以制作材质划分,可分有油画、动感画、木制画、摄影画等等;以制作方法划分,又可分有印刷品装饰画、实物装裱装饰画和手绘作品装饰画等等。此外,装饰画作为一种工艺美术作品,它涉及到美术、鉴赏、工艺等的多个范畴,因而可以说它是一种聚集多元化的专业性产品。

  3.欣赏书本作品

  (1)丁绍光的《乐园之梦》你能说一说作者在这张装饰画中表现了些什么内容吗?

  静谧的蓝色密林中,洁白的飞鸟与婀娜的少女相依想戏,引发人们无限美的联想。疏疏密密地交织在一起的金色线条,带给画面一种月色融融的感觉。

  (2)*时我们经常画的画叫写实绘画,今天欣赏了装饰画后,你觉得装饰画和写实性绘画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装饰画与写实绘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偏重表现形式的装饰

  性,不强调真实光影和透视关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给人以简洁、明快、强烈的艺术美感。

  4.装饰画绘画方法

  (1)装饰画构图,是我们不断刻苦锤炼的首要课题。装饰画的构图较一般绘画更具鲜明的视觉特点,要求简单明了。一句话,装饰画的构图是体现装饰画特点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当然也是装饰画观点的集中反映。

  装饰画的构图最大的特点是自由性较强。它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是根据作者的观念自由发挥组织画面的。由于装饰画是通过鲜明强烈的视觉语言的传达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因而装饰画的构图一般是比较鲜明的。也就是说,画面大的结构应当清楚鲜明,这样,才能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感受深刻。(边欣赏书本范作边体会)

  (2)装饰画的色彩,以固有色为基础,排除自然界中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色彩艺术创造。这些知识我们会在第6课《装饰色彩》一课着重学习。

  三、布置作业:

  请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学生练习,

  师巡回指导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糖豆跳跃的动态,愿意用手指点画的方式在指定的范围内表现糖豆豆。

  2、感受五颜六色的糖豆带来的色彩美。

  3、积极参加玩色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玩色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装有五彩糖豆透明的瓶子一个,盒子一个(把瓶子装在盒子里)。

  2、红色,黄色,蓝色的颜料,颜料盘每组两个,抹布每组三张。

  3、“小兔跳”的音乐,录音机1台,画有瓶子的纸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听一听,猜一猜。

  教师摇手中的盒子,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感知欣赏:五颜六色的糖豆。

  1、教师拿出玻璃瓶。

  预设问题:

  (1)这些糖豆是什么样的?

  (2)你发现了什么颜色?(引导幼儿一起观察糖豆的颜色)他发现了红红的糖豆,你发现了什么颜色?(黄黄的)还有些什么颜色?(蓝蓝的……)你们觉得红红,黄黄,蓝蓝……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在一起,你们觉得怎么样呀?

  小结:红红,黄黄,蓝蓝在一起可真漂亮。

  三、想象创作:蹦蹦跳跳的糖豆豆。

  1、老师(随音乐)摇瓶子:你们看糖豆豆在瓶子里跳呢,跳、跳、跳。糖豆豆跳到了空瓶子里。(老师示范)跳、跳、跳,学小兔子跳。红豆豆跳进去,跳、跳、跳(擦擦手);黄豆豆跳,学青蛙跳、跳、跳、跳(擦擦手);蓝豆豆跳,跳到空空的地方,跳、跳、跳。

  2、请幼儿跟着老师的提示模仿小动物跳的动作,从而感知糖豆跳跃的动态。

  3、幼儿操作:请幼儿到座位上操作(随音乐),鼓励幼儿大胆动手进行。

  4、老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在瓶子内点画,不要点到瓶外边了.在换颜色的时候要将手擦干净。

  5、对个别幼儿动作的指导。

  四、欣赏评价:比一比——谁装的糖豆颜色多。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看看谁的瓶子里的糖豆颜色多。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长长的画”,萌发幼儿对长形画的兴趣。

  2、了解“长长的画”的构图特点,感受其艺术美感。

  3、培养幼儿的艺术观察力、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课件《长长的画>》 长长的纸水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谈话自然引出三幅画,激发幼儿对欣赏作品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欣赏长长的画,观察画面内容,感受画面构图特点。

  1、欣赏第一幅画——瘦瘦的女孩

  提问:画里面有谁?

  她的身体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到画上的女孩你有什么感觉?

  画家为什么要用长长的纸画她呢?

  这幅画太特别了,你们给它起个名字吧。

  2、欣赏第二幅画——杂技团

  提问:画上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还看到了什么?

  他们在干什么?

  你是怎么看出来在演杂技的?

  他们摞的真高,咱们一起数一数它们摞了几层?

  如果这幅画变了,倒过来,让小老鼠在底下,你猜会怎么样?这幅画会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这幅画太有趣了,咱们来给他起个名字吧?

  二、欣赏第三幅画——快乐的一家

  画面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哪?干什么?

  你还看到了什么?

  两座楼房离的远吗?从哪看出来他们离的距离远?

  当你看高的地方时你的头会怎样?

  四、对比观察三幅画,分析长长的画的构图特点。

  1、这三幅画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引导幼儿观察三幅画纸的特点。

  2、为什么这三幅画会这么长,引导幼儿分析三幅画的构图特点

  3、如果给这三幅画起一个名字,最能表现这三幅画特点的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

  五、经验拓展,丰富幼儿绘画内容,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兴趣。

  1、如果这三幅画的纸变长了你想给哪幅画添画,你还想再添画些什么?

  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高高的长长的画面呢?

  3、如果你有一张长长的纸你会在上面画什么呢?

  活动延伸:尝试创作长长的画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探索学习用刷子刷网的方法喷刷花儿 作画时注意正确使用工具,用完知道归放原位 体验喷刷花儿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把小牙刷和白纸 装有不同颜色颜料的大盘子 喷刷花儿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绘画材料,重点介绍牙刷的用法

  ——小朋友牙刷是用来干嘛的?(刷牙)今天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先请小朋友们把牙刷轻轻刷刷手心,什么感觉(痒痒的)

  ——牙刷是什么样子的?

  ——牙刷刷在白纸上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小朋友来揭开小牙刷的秘密,教师再白纸上示范用牙刷喷刷出花的形状。

  ——猜一猜花是怎么画出来的,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教师示范操作方法

  幼儿自由尝试操作喷刷刷花,教师来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刷面朝下,对着花刷颜料。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在本教学方案中,我主要采用四个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倡导的主导方向相协调:

  1、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

  2、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

  3、以描绘为主,其他表现方式为辅。

  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具准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猜猜“他”是谁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你、我、他)

  二、描述特征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芬奇、《蒙娜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2、《凡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丽萨》

  5、探索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过渡: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引导评价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

  (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美术教案 篇6

  问题提出

  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教学目的

  1、 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 “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

  (1)、放: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

  (2)、收: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像。

  三、创作表现:

  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四、成果展示:

  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五、知识拓展:

  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总结反思

  学生通过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了创造力;形成了设计的意识,并进行了较好的表现创作。

  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了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在了解艺术家创作情感的基础上,欣赏风格多样的色彩静物画作品,认 识由艺术家主观加工而得到的不同色彩关系。

  ②讨论分析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冷暖对比等关系,大胆表达

  自己的色彩感受。

  2、过程与方法:

  选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用画、贴、印等多种表现形

  式和方法,进行色彩静物画练习,并尝试大胆地创

  造和自我个性表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审美品位,增强美术素养及技能

  技巧能力,进一步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情感与色彩的关系;不同风格色彩关系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难点:大胆地创造和自我个性表现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参观上节课的作业展出。

  教师组织好纪律,稳定学生情绪,检查作画工具、材料的准备情况,并出示课题。

  1、师:请客观公*地揭下你认为效果最好的作业进行,然后把它贴在“优秀作业栏”中并在0~10分之间给打分。我们依次从高分到低分评出10个《最佳作业奖》,并给这10位获奖者当场颁发小奖品。

  评出10个《最佳作业奖》,并发给小奖品。

  2、师:让我们看看其他没有获奖的作业,你能给作者一些好的修改建议吗?

  教师适时予以点评,学生情绪热烈,创作热情高涨。

  1、静物台布置。

  两组学生布置静物台,其余学生不时提出修改建议。教师予以指点,并帮助适当调整。

  2、作业布置。

  要求:选择下列中的一项完成作业,可以用画、印、贴等方式,工具与材料不限。

  ①参照静物台,画一幅有你独特风格的静物画。

  ②默画自己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组成一幅有个性的静物画。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用变形法创意想象,进行作画。

  2. 能在原来的作品上用各种绳子进行二次创作。

  2.在看、画、说中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活动准备

  幻灯片、勾线笔、白纸,黑板

  活动过程

  一、观察梳子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你看到的梳子是长什么样子的?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教师总结:刚刚我们看到了,原来梳子有三部分组成,(教师边出示课件边总结,引导幼儿一起说)(半圆形的梳背和长长的梳柄和还有尖尖的像牙齿一样的梳齿组成)

  二、极限变形

  1.梳子可以梳头,还会变魔术呢?(神秘感)在变魔术之前我们先来念咒语“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变变变”

  2.梳子的哪个地方变了?(梳背)梳背变得怎么样了?(变大)像什么?

  3.梳背还会变魔术呢,我们再来看一看,从不同的方向看,变了的梳背又像什么?(PPT)

  (梳背第一次变形)

  如果用不同的线条,梳背又可以变得像什么?(第二次变形)

  梳背变形2次(第1次像什么?第2次有哪些线条)

  4、梳子除了梳背可以变形,哪个地方还可以变?梳柄变大变样后像什么?换个方向看像什么?

  5.(PPT)梳齿有什么变化了?(变大变长)如果让你来变,你要变那个部位?怎么变?(引导幼儿说)

  三、教师示范作画梳柄

  老师也想来变一变,我要来变梳柄,你们说我可以用什么线条来变一变呢?(幼儿说线

  条师画)

  四、范画欣赏引出绳子创意装饰

  1.寻找梳子变形部分,引出绳子装饰。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其他人把梳子变形的作品!

  师:这幅画是梳子的哪个部分变形了?变成了什么?咦,上面除了画的内容,还用什么东西装饰?绳子黏贴上去代表什么部分?——引导幼儿讨论发现。(连续欣赏三幅画面,问题同上!)

  2.介绍绳子黏贴的方法(固体胶,技法:重重的涂。)

  五、幼儿作画

  你们想要试一试吗?

  要求:

  1、你可以选择变梳背,梳齿或者梳柄,不管变哪一部分都要变大,变奇特!而且跟老师变得不一样!

  2、把你要变的那部为变好了,然后用你喜欢的线条和图案把它打扮起来,别忘了绳子也可以打扮你设计的作品哦!等下告诉我你变出了什么?用绳子黏贴出了什么?

  六、点评

  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品,说说他变的是哪个部位,变出了什么?绳子黏贴出来的图案是什么?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如何用线表现正面人物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能用线表现一位自己的同学。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在观察、表现人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正面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用线表现人物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用线表现的教师画像。

  板书课题

  2、探究式学习活动

  你从哪儿看出来是老师?

  人的相貌有什么区别呢?

  请几位有不同特点的同学到讲台前,全班同学一起分析他们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

  怎么样表现出他们的不同特点呢?

  欣赏教材中的画家作品。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

  3、学生动手实践

  布置作业。 巡视辅导。

  4、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5、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课后可以进一步写生。

美术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如何正确撕圆形。

  2、通过色彩的不同组合,感受作品所呈现的色彩和布局之美。

  3、能够大胆想象添画,表现雨天丰富的故事。

  活动重点:感受作品所呈现的色彩和布局之美。

  活动难点:能够大胆想象添画,表现雨天丰富的故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雨天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

  教具: ppt图片、音乐、范例一张。

  学具:背景画纸、彩色广告纸、记号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对雨天的感受。

  1、师:你们喜欢雨天吗?喜欢在哪里?不喜欢又在哪里?

  师小结:雨天会影响你的心情,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每个人对雨天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2、师:听,这是什么声音?(雨点滴答滴答的声音)。请跟着好听的音乐,看一看哪个好朋友来啦?(点开一把把彩色的伞)

  二、交流讨论,感受不同色彩和布局组合。

  1、师: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雨伞?(感受雨伞的缤纷色彩)

  师:这些色彩缤纷的雨伞,让雨天变得活泼起来,你们喜欢这样的雨天吗?

  2、观看图片,感受不同的颜色组合之美。

  师:小雨伞啊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你们来看看那几组好朋友你觉得在一起好看呢?

  第一幅:三原色来搭配,简简单单就是美。(三把颜色不同的伞)

  第二幅:有遮挡,有分开,充满变化也是美。(叠起来、分层次的伞)

  第三幅:远的小,近的大,层次分明也很美。(大大小小的伞)

  第四幅:小雨伞满世界,画面丰富也很美。(画面里布满伞)

  三、添画创作,大胆表现情节,丰富画面情境。

  1.引导幼儿学习变雨伞

  师:老师要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广告纸),边念儿歌边撕圆圈:小手小手真灵巧,撕一撕变圆圈。

  2、请幼儿从椅子下拿出广告纸进行练习,然后相互相欣赏。

  3、师:有没有觉得大家撕得圆圈和刚才看的四幅图里什么东西很像?(伞)那老师就把它变成伞!(把圆圈黏在背景纸上,画出伞柄、伞心、伞骨)

  4、那你们说说下雨天在伞下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幼儿说情节、教师添画到纸上,2-3个)

  5、创作:孩子们回座位,自己撕圆形,涂上胶水,贴在合适的位置,添画出雨伞。

  鼓励幼儿用记号笔为自己的作品添画:伞框架、背景、人物等。

  6、分享交流。

  师:说说你的雨伞的故事?他们在哪里?干什么?


圆的周长教案范文合集十篇(扩展10)

——圆的周长教案范文锦集10篇

圆的周长教案范文锦集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的周长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圆的周长教案 篇1

  篇一:六年级圆的周长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 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 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 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 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 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二、探究新知

  (一) 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1、 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

  2、 (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 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知道了计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 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 测量验证

  1、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 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② 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3、 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秘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

  (三) 介绍圆周率

  1、 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 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 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史的巨大贡献,今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成为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两个数相除又可说成是两数的比,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 “∏”表示。这个比值是固定的,而我们现在得到的结果有差异主要是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造成的。那圆周率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强调∏≈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

  (四) 推导公式

  1、 到现在,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

  2、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d)就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 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周长是它半径的多少倍?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 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 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 钟面直径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 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5、 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

  这节课,同学们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进行科学的验证,发现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们正在走一条科学的研究之路,希望你们能坚持不懈的走下去。(作者:山东省临清市唐园镇中心小学 张延*)

  篇二: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圆的周长》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绕一绕、滚一滚,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什么是圆周率。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渗透转化思想,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出示图(投影)

  两名运动员分别沿着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和直径为100米的圆的路线骑车比赛。问:

  1.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实际就是沿着正方形的什么跑?正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

  2.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C=4a

  3.正方形的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

  4.沿着圆形的路线跑实际上是沿着圆的什么跑?

  质疑: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00米,圆的直径是100米,两名运动员同时、同速从一点出发,谁先回到原出发的一点呢?

  生:同时到。或跑圆形的先回来……

  这只是一种猜测,到底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新的知识。上完这节课后,我相信同学们都会解答这个问题了。(板书:圆的周长)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1)学生拿出学具中最大的圆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指一名到前面摸一摸。注意起点、终点。

  (2)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化曲为直,创设情景,引发求知欲。

  (1)我们想知道你课桌的周长怎么办?

  生:用直尺量出课桌的长和宽。

  (2)圆的周长用直尺测量方便吗?为什么?

  生:不方便,因为直尺是直的,而圆的周长是曲线围成的。

  (3)用什么办法化曲为直测量出圆的周长呢?学生讨论。谁来说一说?

  ①用围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围)

  问:要注意什么?

  ②用滚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滚)

  问:要注意什么?

  生:在圆上先作了记号,沿直尺滚动一周。

  师:你们棒极了。用围和滚的办法可以把圆的周长转化为直线来测量。是所有圆的周长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吗?

  (4)谁能用围的方法量一量黑板上圆的周长?

  两名学生量。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5)老师拿一条绳子,在绳的一端拴上一个小球,甩动绳子使小球转动起来。

  问:小球转动时走过的路线成什么图形?这个圆的周长能用围、滚的办法测量吗?这说明围、滚的办法不是什么样的圆都试用。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出一种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3.找关系,推导公式,探求新知(重点和难点)。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圆的周长与谁有关呢?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问:①哪个圆的直径长,哪个圆的直径短?拉开周长,你发现了什么?②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与直径有关。)

  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2)是不是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像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之间那样存在着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呢?同学们今天也当一次数学家,看看我们能不能发现规律,能发现什么规律。

  ①拿出你们的学具圆,汇报一下,直径分别是几厘米?(1厘米、3厘米、5厘米、10厘米。)

  ②同学们动手利用手中学具用围或滚的方法量一量圆的周长,并算一算,找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同桌合作测量,看哪一组量得准,算得快。结果填在表格中。

  生:直径不同,周长也不同,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③电脑或实物验证。

  问:是所有的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吗?

  电脑出示2个大小不等的圆,让学生边看边数一数。

  师:刚才是老师给你的圆,现在谁愿意自己在电脑上任选一个圆,大小由你决定。

  指名填到黑板上。

  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自己选出一个圆,看一看这个圆的周长是否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圆不论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为什么我们算的不一样呢?因为我们的测量有误差。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这个固定不变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补充板书:÷圆周率π固定

  师: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这个问题了。你知道最早发现圆周率的是谁吗?

  放录音:大约20xx年前,我国的古代数学着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

  大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就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果比国外数学家至少要早一千多年。生为*人,应为之自豪。

  板书:3.1415926~3.1415927之间

  后来人们发现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板书:无限不循环

  在计算时,只取它的近似值,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即π≈3.14。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已知圆的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C=πd

  已知半径怎么求圆的周长呢?

  板书:C=2πr

  问: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4.解决实际问题。

  例1 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读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指名列式。

  3.14×0.95

  板书:=2.983 (先写准确值)

  ≈2.98(米)

  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2.98米。

  练一练 第112页的“做一做”。学生做在本上,投影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计算复习准备中的骑车比赛一题。回答谁先返回原点。

  C圆 3.14×100=314(米)

  C正 100×4=400(米)

  因此沿圆周骑车的运动员先返回原点。

  不用计算也可知。因为圆的周长是直径(100)的π倍,而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100)的4倍。因此,绕圆周骑车的人先回到原点。

  2.老师用绳甩小球。算一算小球转动的圆的周长。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了?(绳长5分米)学生算一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13页第 1,2(1),3(1),4,5,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始至终让学生动手量、算;动脑发现规律;动口说出自己的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精心设计每个环节间的导语,用质疑的方法引入每部分内容,使老师的语言自然,流畅。通过质疑也可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们一步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注意电教手段的合理应用,这样既可画龙点睛,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一113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到看本质的辩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评析:教学目标的拟订,从知识到能力、到思想方法、到爱国教育,立体丰满,折射出设计者教育观念的现代、育人意识的高度自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

  星期天,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2.揭示课题。

  (1)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

  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2)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评析:学生熟悉的可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的课件播放,既创设了融融的教学情境场,演示了周长的概念,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又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既有承继,又有创新,难能可贵。]

  3.引出圆周长的概念。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一)测量圆的周长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教师演示),你觉得怎么样?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1.如果学生说: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的周长。

  然后各组分工同桌合作。请第一、二组的同学测量直径为2厘米圆片的周长,第三、四组的同学测量直径3厘米圆片的周长。并把结果记录在110页的表格中。

  追问:如果要知道那个圆形草坪的周长(指唐老鸭跑的路线),也可以让它在直尺上滚着来量吗?

  2.如果学生说: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同样,先请学生配合老师演示,然后分工合作,第一、二组的同学测量直径为4厘米圆片的周长,第三、四组的同学测量直径为5厘米圆片的周长,并将结果记录在第110页的表格中。

  3.教师甩动绳系小球,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一一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

  4.小结:看来,用滚动、绳绕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评析:用直尺量→滚动法量→绳绕法量→没法量,既留给学生发挥的时空,又不断制造矛盾,"逼"着学生探求新知。]

  (二)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1)启发思考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那么,你猜猜看,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2)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1)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2)演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用一根红线绕圆面一周剪下,拉直和直径比较,发现这段长度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3)学生自己验证:用刚才测得的第110页表中的数据计算它们的比值,依次一组计算一个。

  (4)观察数据。

  第一个圆片: ××算出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3.15,也有同学算出的是3.14、3.13。在实验操作中允许存在这样的误差。不管是3.14、3.15,都可以说,它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第二个圆片:它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第三、四个圆片:它的周长还是直径的3倍多一此。

  (5)得出结论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评析:这一环节融猜想、讨论、实验、计算、观察、归纳和概括于一体,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体现了设计者较为先进的教学观和师生观,以及较强的选择、组合、优化教法的能力。由"是……"→

  "也是……"→"还是……",最后概括出"总是……",反映出教者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能力和较为精湛的语言功底。]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板书:圆周率

  指导学生读写π,每人在本子上写3个π,同桌比比,看谁写得好。

  现在,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谁是固定的倍数?完成板书:圆周长:直径=π

  (2)指导阅读第111页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让*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在学生汇报"看书后知道了些什么"时,相机板书: π=3,1415926……≈3.14

  4.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l)提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计算它的周长?板书:c =πd

  建议学生从第110页表格中任意挑一个圆片的直径,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跟测量的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评析:让学生从表格中挑一个直径计算周长,再对照验证,这既是验证刚发现的圆周长计算公式,又是初步运用、巩固刚发现的公式,更是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

  (2)提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会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c=2πr

  提问:甩小球形成的圆的周长你会求吗?

  [评析:此环节与上一环节有异曲同工之妙!既是巩固运用,又是前有设问,后有解答,让学生体验自我成就感。]

  (3)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径或半径。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来计算周长?知道圆的半径,怎样来计算周长?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1.完成第113页第1题的(1)(3)两小题。

  2.下面的说法对吗?!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 )

  (2)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l

  3.出示例1

  (1)在学生读题后,提问:求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3)提问:如果告诉你的不是这张圆桌的直径而是半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4.完成第112页中间的练一练。l

  5.看书质疑。l

  [评析: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晰,可以有效巩固新知。例1的直径改半径,独具匠心,既练习了求周长的另一种情况,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费时不多。]

  四、照应启思,总结新课

  1.组织学生说说收获。!

  同学们从四个圆片的周长、直径的变化中(板书:变),看出了圆周率始终不变(板书:不变)。如果我们长期坚持这样从变化中看出不变,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

  [评析:"变"与"不变"的板书,看似简单明了,其实是设计者苦心经营的。这一环节的组织,使辩证思维方法的培育从高空落到实地,促成了第3条教学目标的落实到位。]

  2.照应开头。

  我们再来看看米老鼠、唐老鸭跑步的路线,如果他的都跑了一圈,你能判断出谁跑的路程多吗?为什么?

  3.课后思考。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113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套、系绳的小球。

  学具准备:塑料圆片、正方形纸板、圆规、剪子、直尺、细绳。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回想一下,它们的周长各指的是什么?

  2.揭示圆的周长。

  (1)同学们都有一张正方形纸板,请你们用圆规在这张正方形纸板上画一个最大的圆。然后用钢笔或圆珠笔描出圆的周长,并且沿着圆的周长将圆剪下来。

  (2)谁能指出这个圆的周长?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二、动手操作,引导探索

  1.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还想知道什么?

  我们先研究怎样测量圆的周长,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学生边回答边演示。

  (2)教师甩动绳子系的小球,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2.认识圆周率。

  (1)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用绳测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便又准确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研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首先考虑圆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请同学们看屏幕,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向前滚动一周,留下的线段长就是圆的周长。)

  提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圆周长跟直径有关系?

  ②学生测量圆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周长跟直径是不是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用你喜欢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生测量、计算、填表。在黑板上出示一组结果。

  请同学们看黑板,从这些测量的计算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③课件演示,证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继续演示上面三个圆,直径与周长进行比较,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些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那么屏幕上这三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三个圆的周长也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2)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那也就是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他为圆周率。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π表示。(指导读写π。)

  (3)了解让*人引以为自豪的圆周率的历史。

  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历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111页方框中的方字,想: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到底等于多少。后来数学家们逐渐发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现在人们已经能用计算机算出它的小数点后面上亿位。π=3.141592653……

  3.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能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篇三: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教学设想

  教学内容: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元硬币、直尺、卷尺、系线的小球、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媒体显示:唐老鸭与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

  2、迁移类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唐老鸭、米老鼠所跑的跑线,讨论、回答问题。

  (1)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

  3、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梳理筛选形成学习目标:①什么叫做圆的周长?②怎样测量圆的周长?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④圆的周长怎样计算?⑤圆的周长计算有什么用处?

  [设想: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参与形成学习目标,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指明了探究方向,避免盲目性。]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实际感知圆的周长。

  让学生拿出各自圆片学具,边摸边说圆的周长;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

  2、明确圆周长的意义。

  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概括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媒体显示一个圆,并闪动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

  (2)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

  (3)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互补,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显示字幕)

  篇四: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教学设想

  教学内容: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圆的周长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圆规、剪刀、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教师在黑板上画圆。

  (1)提问:你对圆有哪些了解?

  (2)指名回答,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3)你还想了解什么?

  2.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这节课我们就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周长的含义。

  (1)师:你能指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周长吗?

  (2)从实物中指出圆的周长。

  (3)用语言表述圆的周长。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圆的周长就是指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

  2.教学例4。

  (1)出示例4,了解轮胎规格。明确:这里的22英寸、24英寸、26英寸是指

  轮胎的直径。

  (2)启发思考:如果把它们各滚动一圈,哪种车轮行驶的路程比较长?

  (3)比较这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又有什么发现?

  (4)小结:直径越大,圆就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长。圆的周长和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

  3.教学例5。

  (1)讨论实验方案。要研究直径和周长间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怎样做?

  (2)学生回答后,小结:我们可以画几个圆,量一量它们的直径和周长,算一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3)明确要求

  ①画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②用尺子量出直径。

  ③用线围出圆的周长并用尺子挞出长度。

  ④边操作边填好表格。

  周长/cm 直径/cm 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4)学生分组按要求操作,要求分工明确。

  (5)整理学生的测量结果,汇总。

  (6)观察表格,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小结: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认识圆周率。

  (1)介绍圆周率,并板书: 3.14

  (2)阅读教材第102页的你知道吗内容。

  5.推导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字母公式。

  板书: 或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试一试。

  (l)根据刚刚学过的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独立计算车轮的周长。

  (2)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一练。

  (l)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1)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

  4.作业:练习十四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圆的周长,谁能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的?你有

  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周长/cm 直径/cm 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探究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掌握圆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圆、线、小尺。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1.话交流:同学们,我们经常听人们说:“我买了一个28的自行车。”“我买了一个24英寸的彩电”。这里的“28”和“24英寸”都是表示物体规格的数字。

  2.件出示例4题目及图示,全班交流:你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

  3.组交流:从你课前滚动大小不同的圆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4.件演示车轮滚动,验证学生的发现。

  5.班交流:

  你觉得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关系?(直径越大,圆也就越大,所以周长也越长。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所以说圆的周长跟半径也有关。)

  二、教学例5。

  1.件出示例5,全班交流:这样的实验你们课前做了吗?

  2.拿出课前探究圆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实验单,小组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3.名汇报,全班交流。

  ⑴ 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实验记录单,介绍实验过程。

  ⑵ 纵观各组的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生自学课本93页,了解圆周率及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研究成果。

  5.括圆周长公式。

  ⑴ 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如果圆周长用字母C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谁来说一说π、C、d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板书:C÷d=π,C÷π=d ,C=πd)

  ⑵ 求圆的周长用哪个公式?(C=πd或C=2πr)

  三、巩固拓展

  1.成“试一试”⑴ 学生独立计算。⑵ 全班展示交流。

  2.成“练一练”。

  3.成练习十四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4.成练习十四第2题。

  ⑴ 学生独立计算。⑵ 全班展示交流。⑶ 学生订正。

  5.成练习十四第3题。指名口头列式,学生集体计算。

  6.成练习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再汇报交流。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圆的周长》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及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获得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这为学生认识、概括、归纳圆的周长提供了知识技能基础。在教法上,以“铺垫——探究新知——运用新知”为主线,又在各个环节中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各个击破、呈现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情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全的能动性,经历探究、合作交流、自学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

  三、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将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维能力。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四、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 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 经历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5.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六、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七、教学准备:老师:课件、直尺、一元硬币、水桶、易拉罐、纸剪的圆、绳子等。学生:2个大小不同的硬纸圆片、直尺、彩带、学具。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1、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播放课件: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

  问: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吗?

  2、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设计理念】播放的课件既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把两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可谓一举多得;而且,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的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通过结合实物动手指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圆周长的概念,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3、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那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设计理念】正方形周长的复习,进一步强化了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为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研究圆周长作好了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4、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转化曲 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理念】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物想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到用“滚动法”、“缠绕法”,以及用“折叠”的方法测量圆形纸片,最后到大屏幕上的圆不能进行实际测量,既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又不断设置认知冲突,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5、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交流。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设计理念】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和讨论,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指导进行操作的被动局面,学生对后续的实际探究过程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1、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4、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圆周率 用字母表示就是:C=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 C =2πr

  【设计理念】本环节选取一元硬币、易拉罐等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融小组合作、实验操作以及观察、归纳和概括为一体,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在理解圆周率意义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利用课件进行验证,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还出示了较为详尽的资料,从而在深入理解新知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利用圆周率的意义准确解答开始的问题,前后呼应,使结构更加严谨,计算公式的总结水到渠成。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π =3.14 ()

  2.选择: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我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我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理念】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楚,有效的对新知加以巩固;判断题和选择题抓住了新授内容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准确而清晰的把握;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观念。通过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收获,不仅明确的再现了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且再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五)、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附: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意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测量: 化曲为直法:滚动、拉直

  圆周率:(字母π);计算取值:3.14。

  公式: 因为c÷d=π 所以c=πd 或c=2πr

圆的周长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元硬币、直尺、卷尺、系线的小球、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媒体显示:唐老鸭与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

  2、迁移类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唐老鸭、米老鼠所跑的跑线,讨论、回答问题。

  (1)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

  3、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梳理筛选形成学习目标:①什么叫做圆的周长?②怎样测量圆的周长?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④圆的周长怎样计算?⑤圆的周长计算有什么用处?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实际感知圆的周长。

  让学生拿出各自圆片学具,边摸边说圆的周长;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

  2、明确圆周长的意义。

  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概括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媒体显示一个圆,并闪动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

  (2)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

  (3)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互补,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显示字幕)

  3、测量圆的周长。

  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桌上的工具,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小组内讨论、合作测量,然后一生向全班演示测量方法。

  (1)绳测法:用卷尺绕圆一周测量。

  (2)滚动法:媒体显示滚圆的动态。

  (3)设疑激趣:师甩动手中系线的小球转成圆,让学生测量此圆的周长。

  师:这就需要探讨一种求圆的周长的科学方法。

  4、引导学生探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让学生观察、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媒体显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同时的滚动一周留下的轨迹。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长短。

  (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有关系。

  我们知道正方形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呢?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请分组测量圆片,填好实验报告单。

  学生操作实验,小组分工合作,测量圆片的周长和直径,并用计算器计算出它们的比值,填好实验报告单。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投影学生报告单,引导观察数据,发现规律:无论大圆或小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媒体验证。屏幕上两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们的周长。

  (5)概括结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5、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1)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11页第1、2自然段。

  (2)思考讨论: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一个什么数?它叫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3)π的读写

  (4)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5)认识圆周率数字特征和它的近似值。

  6、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由圆周率的概念得到: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c=πd或c=2πr

  (2)解疑,再现系线小球转成圆。现在会求它的周长吗?只要已知什么?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尝试解答例1,点拔讲解规范书写格式。

  2、让学生提问,你对例1的解答有什么疑问。

  3、练习反馈,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

  四、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判断: ①π=3.14。( )

  ②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π倍。( )

  ③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2、求下圆的周长。

  3、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生试做

  (2)反馈

  (3)生完成P112做一做

  4、看*面图计算。(媒体显示课始呈现的唐老鸭与米老鼠跑步的画面):如果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直径都是5米,你能判断出谁跑的路程多吗?怎样判断?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1、你学到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2、怎么学到的?(评价总结,指出这些方法还可以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3、还有什么问题?(回顾本课想学到的知识都学到了没有)。

  六、作业

  1、独立作业:练习二十六第4、5、6题

  2、实践作业:

  3、课后思考题:(媒体显示)米老鼠沿着外圈跑,唐老鸭沿着“∞”字形跑,谁跑的路程多一些?

圆的周长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π 2π 5π 10π 8π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 C=πd c=2πr

  《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 3.14×2 2×3.14×4

  =6.28(厘米) =8×3.14

  =25.12(厘米)

  二、新课。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πd C=2π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 求:d=?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⑴ 3.14×8

  ⑵ 3.14×8×2

  ⑶ 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2×3.14=125.6(厘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125.6×《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作业。

  P65-66 第3、6、7、9题

圆的周长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掌握并理解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出示圆形桌布,提出在桌布的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要想知道至少准备多长的花边,怎么办 请你帮忙想想办法。

  2,你们知道这圈花边的边长是什么 (生:圆的周长。)

  3,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感到方便吗 能不能找到比较简便的方法

  二,师生共同提出假设

  1,请学生回忆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关系。(边长×4)

  2,师:能不能求圆周长的同时也找到这样的倍数关系呢 测量圆的什么比较方便呢

  生:半径,直径……

  3,请生先画几条长短不一样的直线作直径画圆。师:观察自己画的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分组讨论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

  4,师:你估计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几倍

  生猜想:3倍左右。

  5,师:你有办法验证吗 生讨论

  教学意图:正方形的周长只与边长这个数有关系,这点与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相似,本环节选择这一教案内容,用于复习旧知和引入新知,渗透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1,学生思考后可能出现的以下办法:

  ⑴ 用一根线(或纸条)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得到圆的周长。

  ⑵ 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师启发学生: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但有局限性,那么:我们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⑶ 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测量进行验证。

  直径(cm) 周长(cm)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2 6。2 3倍多一点

  3 9。1 3倍多一点

  4 12。9 3倍多一点

  2,

  a,”圆的周长÷直径”等于3倍多一点,经过科学家精密的论证,计算发现这个”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数叫圆周率3。14159……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时通常取3。14,用字母π表示(请学生写一写)

  b,结合圆周率进行爱国注意教育

  c,师生共同推导计算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意图:在圆的周长测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使学生手脑都动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个人实践及小组合作实践使学生亲而义举的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学生不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探究,实验,发现新知,这样的课堂,可以使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嘴,合作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提高。

  四,实践应用,拓展新知

  1,学生尝试求圆的周长

  d=2cm r=3。5cm d=10cm

  2,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cm,它的周长是多少m

  3,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15cm的圆。

  教学意图:设计有坡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反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已经学过的公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的能力。

  五,,体验成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课后思考:从边长是4cm的正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cm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c=πd c=2πr

圆的周长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 5 8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C=d c=2r

  3.142 23.144

  =6.28(厘米) =83.14

  =25.12(厘米)

  二、新课。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d C=2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 求:d=?

  解:设直径是x米。

  3.773.14 3.14x=3.77

  1.2(米) 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 R=c(2) 求:r=?

  解:设半径为x米。

  3.142x=1.2 1.223.14

  6.28x=1.2 = 0.191

  x=0.191 0.19(米)

  x0.19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1)3.148

  (2)3.1482

  (3) 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xx.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xx.14=125.6(厘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125.6 =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 作业。

  P65-66 第3、6、7、9题

  教学追记: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复杂,但这个公式如何得来,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来的,都是值得学生研究的问题。因次,教学中,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因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课中介绍了一些相关资料及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学生对 的含义就理解得特别透彻,也学得有兴趣。

圆的周长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知道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能够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圆的周长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大头儿子家的圆桌开裂,爸爸想用铁皮将圆桌固定起来的情境,请同学帮忙计算需要多长的铁皮。

  学生根据问题情境不难想到计算需要的铁皮实际是计算圆一圈的长度。

  教师明确,圆一圈的长度即为圆的周长。

  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1.探索发现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利用手中的圆形教具,测量圆形教具的周长。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及测量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根据圆的特征,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圆的大小有关,圆的大小与圆的半径、直径有关。

  教师明确直径是半径的2倍,可看其中一项即可。

  2.探索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

  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8分钟时间,利用手中不同大小的圆形教具,测量其周长及直径,并做好数据记录。观察测量结果,计算数据间的特殊关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

  小组汇报分享测量结果,教师板书。

  学生分享计算结果,其中和、差、积无规律,商值在3.1左右。教师鼓励学生再多测量几组数据,并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学生汇报通过多次测量计算比值总在3.1左右。

  教师讲解:实际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命名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向学生展示其写法和读法。

  给出圆周率的特点:

  (1)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2)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将其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3)现在为了方便只要取小数点后两位即可。

  (三)应用新知

  问题:大头儿子家圆桌直径为1米,求需要买多长的铁丝?3.1米够吗?

  教师强调:根据公式需要3.14米,不可四舍五入到3.1米,通过进一法,要买3.2米的铁丝。

  (四)小结作业

  提问: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回家找一个圆形,借助直尺测量,计算出周长。

  四、板书设计

  略

圆的周长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求圆的直径或半径,正确解决求圆的直径或半径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圆的周长公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间的关系,感受利用公式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已知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2.把圆规两脚尖分开4厘米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直径呢?周长呢?

  指名回答,明确计算方法。

  3.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们能很快算出圆的周长。如果只知道圆的周长,我们能算出它的直径和半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圆周长的知识。

  二、自主先学

  出示例6和导学单

  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是什么?。

  2.如何准确地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

  3.还有别的方法吗?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展示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 14x=251.2

  x=251. 23. 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答。 251. 23. 14 =80(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五、质疑拓展

  问: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列方程是顺着题意思考,用除法计算是直接利用周长公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计算。

  问: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半径或直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列方程解答。②d=C r=C 2

  六、检测反馈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估算时,可将圆周率看作3,并使学生意识到3比圆周率实际值小了一些,所以周长也应该适当估小一点。

  2.完成练习十上第6题

  各自填表,说说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

  3.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借助圆柱形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 树干横截面

  (2)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3)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1)理解拱门的高度的含义。

  (2)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集体交流,明确:先求出花圃的周长,再求出种的棵数。

  6.作业:练习十四第8、10题。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访问: 圆周 合集 范本 圆周长教案范本合集【10篇】 圆的周长的教案 《圆的周长》教案 圆的周长教案人教版ppt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