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3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8-10 13:27:01  来源:网友投稿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1  白头吟  原文: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头吟》原文及赏析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3篇(范例推荐)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1

  白头吟

  原文: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一心人 一作:一人心;白头 一作:白首)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译文

  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

  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

  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

  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

  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

  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

  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注释

  ①皑、皎:都是白。

  ②两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对),指情变。

  ③决:别。④斗:盛酒的器具。这两句是说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早沟边分手。

  ⑤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貌。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东流。“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以上二句是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⑥这句话连下两句是说嫁女不须啼哭,只要嫁得“一心人”,白头到老,别和我一样,那就好了。

  ⑦竹竿:指钓竿。袅袅:动摇貌。

  ⑧簁簁(音筛):形容鱼尾象濡湿的羽毛。在*歌谣里钓鱼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这里用隐语表示男女相爱的幸福。

  ⑨意气:这里指感情、恩义。钱刀:古时的钱有铸成马刀形的,叫做刀钱。所以钱又称为钱刀。

  赏析

  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但《宋书·乐志》言《白头吟》等“并汉世街陌谣讴”,即民歌。《玉台新咏》载此诗,题作《皑如山上雪》,则连题目亦与卓氏无关了。《西京杂记》乃小说家言,且相如、文君关系亦未尝至此,故云文君作,显系附会。此诗当属民歌,以女子口吻写其因见弃于用情不专的丈夫而表示出的决绝之辞。 首二句是一篇起兴,言男女爱情应该是纯洁无瑕的,犹如高山的白雪那样一尘不染;应该是光明永恒的,好似云间的月亮皎皎长在。这不仅是一般人情物理的美好象征,也当是女主人公与其丈夫当初信誓旦旦的见证吧。诚如清人王尧衢云:“如雪之洁,如月之明,喻昔日信誓之明也。”(《古诗合解》)但也有解为“以‘山上雪’,‘云间月’之易消易蔽,比起有两意人。”(张玉谷《古诗赏析》)意亦可通。细玩诗意,解为反面起兴,欲抑先扬,似更觉有味。故“闻君”二句突转:既然你对我的爱情已掺上杂质,既然你已心怀二心而不专一持恒,所以我特来同你告别分手,永远断绝我们的关系。“有两意”,既与首二句“雪”“月”相乖,构成转折,又与下文“一心人”相反,形成对比,前后照应自然,而谴责之意亦彰,揭示出全诗的决绝之旨。“今日”四句,承上正面写决绝之辞:今天喝杯诀别酒,是我们最后一次聚会,明晨就将在御沟(环绕宫墙的水渠)旁边徘徊(躞蹀)分手,就像御沟中的流水一样分道扬镳了。“东西流”以渠水分岔而流喻各奔东西;或解作偏义复词,形容爱情如沟水东流,一去不复返了,义亦可通。

  “凄凄”四句忽一笔宕开,言一般女子出嫁,总是悲伤而又悲伤地啼哭,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就算很幸福了。言外之意,自己今日遭到遗弃才最堪凄惨悲伤,这是初嫁女子无法体会到的滋味。作者泛言他人而暗含自己,辞意婉约而又见顿挫;已临决绝而犹望男方转变,感情沉痛而不失温厚。诚如清人张玉谷所评:“凄凄四句,脱节暗转,盖终冀其变两意为一心而白头相守也。妙在从人家嫁娶时凄凄啼哭,凭空指点一妇人同有之愿,不着已身说,而己身在里许。用笔能于占身分中,留得勾留之意,最为灵警。”(《古诗赏析》)堪称深得诗旨。

  结尾四句,复用两喻,说明爱情应以双方意气相投为基础,若靠金钱关系,则终难持久,点破前文忽有“两意”的原故。“竹竿”,指钓鱼竿;“嫋嫋”,形容柔长而轻轻摆动的样子;“簁簁”(shāi)即“漇漇”的假借字,形容鱼尾像沾湿的羽毛。“钱刀”,即古代刀形钱币,此处泛指金钱。以鱼竿的柔长轻盈摆动和鱼尾的滋润鲜活,比喻男女求偶,两情欢洽。《诗经》这类比兴较多,如《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毛传》:“钓以得鱼,如妇人待礼以成为室家。”但此处联下文之意,似又隐含爱情若不以意气(义)相知,仅以香饵诱鱼上钩,恰似只靠金钱引诱,那爱情是靠不住的`。故清人朱嘉微评曰:“何以得鱼?须芳其饵。若一心人意气自合,何须芳饵为!”(《乐府广序》)结句点破男子“有两意”是因为金钱关系。但究竟是他利用金钱为诱饵去另图新欢呢?还是那位“新欢”家资颇富,致使这位男子贪图富贵而厌弃糟糠呢?这只有留给读者去猜想了。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弃妇形象,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婚姻悲剧,而且着力歌颂了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高尚态度和她的美好情操。她重视情义,鄙夷金钱;要求专一,反对“两意”。当她了解到丈夫感情不专之后,既没有丝毫的委曲求全,也没有疯狂的诅咒和软弱的悲哀,表现出了妇女自身的人格尊严。她是把痛苦埋在心底,冷静而温和地和负心丈夫置酒告别,气度何等闲静,胸襟何等开阔!虽然她对旧情不无留念和幻想,但更多的却是深沉的人生反思。因此,她较之古诗中一般的弃妇形象又迥然不同,显示出“这一个”的个性。

  全诗多用比兴和对偶,雪、月、沟水、竹竿、鱼尾等喻象鲜明生动而又耐人寻味。一、二、五、六、十三、十四等句皆工对而又自然。此外四句一解,每解换韵,而诗意亦随之顿挫,声情与辞情达到完美的统一。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阅读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1)

——《白头吟》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白头吟》原文及翻译赏析1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古诗简介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巧妙地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既真实的刻画了女主人公心倾意烦、思虑万千的神情状态,同时也显示了她思想的冷静和周密。

  此作品世传为卓文君所作,但西汉尚没有出现如此精美的五言诗,疑为后人伪作。

  据传说,司马相如发迹后,渐渐耽于逸乐、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忍无可忍,因之作了这首《白头吟》,呈递相如。随诗并附书曰:“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据传司马相如阅毕这一诗一书后,忆及当年恩爱,遂绝纳妾之念,夫妇和好如初。

  翻译/译文

  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注释

  ①皑、皎:都是白。

  ②两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对),指情变。

  ③决:别。④斗:盛酒的器具。这两句是说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早沟边分手。

  ⑤躞蹀:(xièdié)小步行走貌。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东流。“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以上二句是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⑥这句话连下两句是说嫁女不须啼哭,只要嫁得“一心人”,白头到老,别和我一样,那就好了。

  ⑦竹竿:指钓竿。袅袅:动摇貌。

  ⑧簁簁(音筛):形容鱼尾象濡湿的羽毛。在*歌谣里钓鱼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这里用隐语表示男女相爱的幸福。

  ⑨意气:这里指感情、恩义。钱刀:古时的钱有铸成马刀形的,叫做刀钱。所以钱又称为钱刀。

  赏析/鉴赏

  鉴赏一

  原诗中的“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这两句是卓文君自喻其卓文君

  人格纯洁如白玉。皑:白色,通常用来形容雪的洁白。皎:皎洁,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洁白光明的意思,但也不专指月光,如《诗经·小雅》有“皎如白驹”之句。“闻君有两意”:两意,指两条心。说的是司马相如另有所爱——欲纳茂陵女为妾。“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诗人用竹竿尾的摇动和鱼尾的摇动来形容意志、爱情不坚定。钱刀:古时使用的铜钱形状似刀,故叫做钱刀。这里指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

  文君的《白头吟》,一首民歌式的轻浅明亮,像一把匕首爽亮地亮在她和司马相如之间。她指责他的负心移情,戳破他虚伪尴尬的面具——“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她连用四个排比来追拟彼此之间行将断绝的恩情。

  她不悲啼;连指责,亦心思清明;而又说“努力加餐勿念妾”,既表明态度,又为彼此留了回旋余地。她明白自己仍爱他,其实不想失去他,所以不忘表白自己的深情。这是聪明女子聪明做法。

  我心底还是关爱着你的,希望你离开我之后依然可以衣食无忧,不要有怀念的意思。只是“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你若要分手,我绝不纠缠。斩断情丝的截决不是没有。甚至可以男婚女嫁两不相干。

  她并不是一味隐忍、只懂得哭泣的女人。像和一个人白头到老的愿望简单质朴,并不是过分的奢望。所以如果你做不到,就请离开。

  女子少有的决绝之美,毫无顾忌地从她的身体内迸发出来。这种美为世所稀。自她之后,女子的决绝竟也成了一种壮烈的美。

  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这是最后的一搏,如果他不回头,她就放手。

  他回来了,白头安老,再离不开。

  文君,他用尽最后的声音唤他,轻谧的好象当年,进入她心房时。

  那一年,春草重生。

  长卿,她看见他闭了眼睛。知道他,永远不能再回来。

  可以,从你的身上看透生死,因你的死获得重生的安宁,可是,我确认,不能与你相绝。

  长卿,请等待我。

  汉朝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恋爱故事是很动人的。据说,司马相如穷困时在临邛富豪卓王孙家作客,在饮宴中偶然见到卓王孙新守寡的女儿文君很美貌,于是弹奏《凤求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挑逗文君。文君果为所动,当夜与相如私奔成都。相如是个贫苦文人,生计无着,过了一阵只好同文君回到临邛开个小酒店。就开在卓府对面。卓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大为恼怒,不忍爱女抛头露面为人取笑,只好分一部分财产给她。司马相如后来到京城向皇帝献赋,为汉武帝赏识,给他官做。司马相如在京城想娶茂陵女为妾,卓文君听到此消息,写了这首白头吟表示恩情断绝之意。

  题解:这首诗未必是汉代的才女卓文君所作,也有可能是后人杜撰。据传说,司马相如发迹后,渐渐耽于逸乐、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忍无可忍,因之作了这首《白头吟》,呈递相如。随诗并附书曰:“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据传司马相如阅毕这一诗一书后,忆及当年恩爱,遂绝纳妾之念,夫妇和好如初。

  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已毫无留念?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司马相如的一切财产均来自卓文君。若是文君要和他离婚,只怕是他又要过贫穷的生活。当初的琴挑文君,动机也很值得怀疑,也许是司马相如与好友策划的。

  但也有另一说,十三字信与《怨郎诗》并非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之间真实的事情,只是一种民间的“司马相如现象”(哈尔滨教授王立群《百家讲坛—汉武帝》)。

  白头吟究竟是不是文君写的,并没有十分确切的记载,关于他的出处只是葛洪的西京杂记上有记载,西京杂记类似现在的小说。当时的乐府诗没有把白头吟的作者写成卓文君,后来编录及整理的也没有。

  鉴赏二

  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但《宋书·乐志》言《白头吟》等“并汉世街陌谣讴”,即民歌。《玉台新咏》载此诗,题作《皑如山上雪》,则连题目亦与卓氏无关了。《西京杂记》乃小说家言,且相如、文君关系亦未尝至此,故云文君作,显系附会。此诗当属民歌,以女子口吻写其因见弃于用情不专的丈夫而表示出的决绝之辞。首二句是一篇起兴,言男女爱情应该是纯洁无瑕的,犹如高山的白雪那样一尘不染;应该是光明永恒的,好似云间的月亮皎皎长在。这不仅是一般人情物理的`美好象征,也当是女主人公与其丈夫当初信誓旦旦的见证吧。诚如清人王尧衢云:“如雪之洁,如月之明,喻昔日信誓之明也。”(《古诗合解》)但也有解为“以‘山上雪’,‘云间月’之易消易蔽,比起有两意人。”(张玉谷《古诗赏析》)意亦可通。细玩诗意,解为反面起兴,欲抑先扬,似更觉有味。故“闻君”二句突转:既然你对我的爱情已掺上杂质,既然你已心怀二心而不专一持恒,所以我特来同你告别分手,永远断绝我们的关系。“有两意”,既与首二句“雪”“月”相乖,构成转折,又与下文“一心人”相反,形成对比,前后照应自然,而谴责之意亦彰,揭示出全诗的决绝之旨。“今日”四句,承上正面写决绝之辞:今天喝杯诀别酒,是我们最后一次聚会,明晨就将在御沟(环绕宫墙的水渠)旁边徘徊(躞蹀)分手,就像御沟中的流水一样分道扬镳了。“东西流”以渠水分岔而流喻各奔东西;或解作偏义复词,形容爱情如沟水东流,一去不复返了,义亦可通。

  “凄凄”四句忽一笔宕开,言一般女子出嫁,总是悲伤而又悲伤地啼哭,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就算很幸福了。言外之意,自己今日遭到遗弃才最堪凄惨悲伤,这是初嫁女子无法体会到的滋味。作者泛言他人而暗含自己,辞意婉约而又见顿挫;已临决绝而犹望男方转变,感情沉痛而不失温厚。诚如清人张玉谷所评:“凄凄四句,脱节暗转,盖终冀其变两意为一心而白头相守也。妙在从人家嫁娶时凄凄啼哭,凭空指点一妇人同有之愿,不着已身说,而己身在里许。用笔能于占身分中,留得勾留之意,最为灵警。”(《古诗赏析》)堪称深得诗旨。

  结尾四句,复用两喻,说明爱情应以双方意气相投为基础,若靠金钱关系,则终难持久,点破前文忽有“两意”的原故。“竹竿”,指钓鱼竿;“嫋嫋”,形容柔长而轻轻摆动的样子;“簁簁”(shāi)即“漇漇”的假借字,形容鱼尾像沾湿的羽毛。“钱刀”,即古代刀形钱币,此处泛指金钱。以鱼竿的柔长轻盈摆动和鱼尾的滋润鲜活,比喻男女求偶,两情欢洽。《诗经》这类比兴较多,如《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毛传》:“钓以得鱼,如妇人待礼以成为室家。”但此处联下文之意,似又隐含爱情若不以意气(义)相知,仅以香饵诱鱼上钩,恰似只靠金钱引诱,那爱情是靠不住的。故清人朱嘉微评曰:“何以得鱼?须芳其饵。若一心人意气自合,何须芳饵为!”(《乐府广序》)结句点破男子“有两意”是因为金钱关系。但究竟是他利用金钱为诱饵去另图新欢呢?还是那位“新欢”家资颇富,致使这位男子贪图富贵而厌弃糟糠呢?这只有留给读者去猜想了。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弃妇形象,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婚姻悲剧,而且着力歌颂了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高尚态度和她的美好情操。她重视情义,鄙夷金钱;要求专一,反对“两意”。当她了解到丈夫感情不专之后,既没有丝毫的委曲求全,也没有疯狂的诅咒和软弱的悲哀,表现出了妇女自身的人格尊严。她是把痛苦埋在心底,冷静而温和地和负心丈夫置酒告别,气度何等闲静,胸襟何等开阔!虽然她对旧情不无留念和幻想,但更多的却是深沉的人生反思。因此,她较之古诗中一般的弃妇形象又迥然不同,显示出“这一个”的个性。

  全诗多用比兴和对偶,雪、月、沟水、竹竿、鱼尾等喻象鲜明生动而又耐人寻味。一、二、五、六、十三、十四等句皆工对而又自然。此外四句一解,每解换韵,而诗意亦随之顿挫,声情与辞情达到完美的统一。

《白头吟》原文及翻译赏析2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古诗简介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巧妙地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既真实的刻画了女主人公心倾意烦、思虑万千的神情状态,同时也显示了她思想的冷静和周密。

  此作品世传为卓文君所作,但西汉尚没有出现如此精美的五言诗,疑为后人伪作。

  据传说,司马相如发迹后,渐渐耽于逸乐、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忍无可忍,因之作了这首《白头吟》,呈递相如。随诗并附书曰:“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据传司马相如阅毕这一诗一书后,忆及当年恩爱,遂绝纳妾之念,夫妇和好如初。

  翻译/译文

  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注释

  ①皑、皎:都是白。

  ②两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对),指情变。

  ③决:别。④斗:盛酒的器具。这两句是说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早沟边分手。

  ⑤躞蹀:(xièdié)小步行走貌。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东流。“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以上二句是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⑥这句话连下两句是说嫁女不须啼哭,只要嫁得“一心人”,白头到老,别和我一样,那就好了。

  ⑦竹竿:指钓竿。袅袅:动摇貌。

  ⑧簁簁(音筛):形容鱼尾象濡湿的羽毛。在*歌谣里钓鱼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这里用隐语表示男女相爱的幸福。

  ⑨意气:这里指感情、恩义。钱刀:古时的钱有铸成马刀形的,叫做刀钱。所以钱又称为钱刀。

  赏析/鉴赏

  鉴赏一

  原诗中的“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这两句是卓文君自喻其卓文君

  人格纯洁如白玉。皑:白色,通常用来形容雪的洁白。皎:皎洁,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洁白光明的意思,但也不专指月光,如《诗经·小雅》有“皎如白驹”之句。“闻君有两意”:两意,指两条心。说的是司马相如另有所爱——欲纳茂陵女为妾。“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诗人用竹竿尾的摇动和鱼尾的摇动来形容意志、爱情不坚定。钱刀:古时使用的铜钱形状似刀,故叫做钱刀。这里指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

  文君的《白头吟》,一首民歌式的轻浅明亮,像一把匕首爽亮地亮在她和司马相如之间。她指责他的负心移情,戳破他虚伪尴尬的面具——“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她连用四个排比来追拟彼此之间行将断绝的恩情。

  她不悲啼;连指责,亦心思清明;而又说“努力加餐勿念妾”,既表明态度,又为彼此留了回旋余地。她明白自己仍爱他,其实不想失去他,所以不忘表白自己的深情。这是聪明女子聪明做法。

  我心底还是关爱着你的,希望你离开我之后依然可以衣食无忧,不要有怀念的意思。只是“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你若要分手,我绝不纠缠。斩断情丝的截决不是没有。甚至可以男婚女嫁两不相干。

  她并不是一味隐忍、只懂得哭泣的女人。像和一个人白头到老的愿望简单质朴,并不是过分的奢望。所以如果你做不到,就请离开。

  女子少有的决绝之美,毫无顾忌地从她的身体内迸发出来。这种美为世所稀。自她之后,女子的决绝竟也成了一种壮烈的美。

  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这是最后的一搏,如果他不回头,她就放手。

  他回来了,白头安老,再离不开。

  文君,他用尽最后的声音唤他,轻谧的好象当年,进入她心房时。

  那一年,春草重生。

  长卿,她看见他闭了眼睛。知道他,永远不能再回来。

  可以,从你的身上看透生死,因你的死获得重生的安宁,可是,我确认,不能与你相绝。

  长卿,请等待我。

  汉朝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恋爱故事是很动人的。据说,司马相如穷困时在临邛富豪卓王孙家作客,在饮宴中偶然见到卓王孙新守寡的女儿文君很美貌,于是弹奏《凤求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挑逗文君。文君果为所动,当夜与相如私奔成都。相如是个贫苦文人,生计无着,过了一阵只好同文君回到临邛开个小酒店。就开在卓府对面。卓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大为恼怒,不忍爱女抛头露面为人取笑,只好分一部分财产给她。司马相如后来到京城向皇帝献赋,为汉武帝赏识,给他官做。司马相如在京城想娶茂陵女为妾,卓文君听到此消息,写了这首白头吟表示恩情断绝之意。

  题解:这首诗未必是汉代的才女卓文君所作,也有可能是后人杜撰。据传说,司马相如发迹后,渐渐耽于逸乐、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忍无可忍,因之作了这首《白头吟》,呈递相如。随诗并附书曰:“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据传司马相如阅毕这一诗一书后,忆及当年恩爱,遂绝纳妾之念,夫妇和好如初。

  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已毫无留念?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司马相如的一切财产均来自卓文君。若是文君要和他离婚,只怕是他又要过贫穷的生活。当初的琴挑文君,动机也很值得怀疑,也许是司马相如与好友策划的。

  但也有另一说,十三字信与《怨郎诗》并非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之间真实的事情,只是一种民间的“司马相如现象”(哈尔滨教授王立群《百家讲坛—汉武帝》)。

  白头吟究竟是不是文君写的,并没有十分确切的记载,关于他的出处只是葛洪的西京杂记上有记载,西京杂记类似现在的小说。当时的乐府诗没有把白头吟的作者写成卓文君,后来编录及整理的也没有。

  鉴赏二

  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但《宋书·乐志》言《白头吟》等“并汉世街陌谣讴”,即民歌。《玉台新咏》载此诗,题作《皑如山上雪》,则连题目亦与卓氏无关了。《西京杂记》乃小说家言,且相如、文君关系亦未尝至此,故云文君作,显系附会。此诗当属民歌,以女子口吻写其因见弃于用情不专的丈夫而表示出的决绝之辞。首二句是一篇起兴,言男女爱情应该是纯洁无瑕的,犹如高山的白雪那样一尘不染;应该是光明永恒的,好似云间的月亮皎皎长在。这不仅是一般人情物理的美好象征,也当是女主人公与其丈夫当初信誓旦旦的见证吧。诚如清人王尧衢云:“如雪之洁,如月之明,喻昔日信誓之明也。”(《古诗合解》)但也有解为“以‘山上雪’,‘云间月’之易消易蔽,比起有两意人。”(张玉谷《古诗赏析》)意亦可通。细玩诗意,解为反面起兴,欲抑先扬,似更觉有味。故“闻君”二句突转:既然你对我的爱情已掺上杂质,既然你已心怀二心而不专一持恒,所以我特来同你告别分手,永远断绝我们的关系。“有两意”,既与首二句“雪”“月”相乖,构成转折,又与下文“一心人”相反,形成对比,前后照应自然,而谴责之意亦彰,揭示出全诗的决绝之旨。“今日”四句,承上正面写决绝之辞:今天喝杯诀别酒,是我们最后一次聚会,明晨就将在御沟(环绕宫墙的水渠)旁边徘徊(躞蹀)分手,就像御沟中的流水一样分道扬镳了。“东西流”以渠水分岔而流喻各奔东西;或解作偏义复词,形容爱情如沟水东流,一去不复返了,义亦可通。

  “凄凄”四句忽一笔宕开,言一般女子出嫁,总是悲伤而又悲伤地啼哭,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就算很幸福了。言外之意,自己今日遭到遗弃才最堪凄惨悲伤,这是初嫁女子无法体会到的滋味。作者泛言他人而暗含自己,辞意婉约而又见顿挫;已临决绝而犹望男方转变,感情沉痛而不失温厚。诚如清人张玉谷所评:“凄凄四句,脱节暗转,盖终冀其变两意为一心而白头相守也。妙在从人家嫁娶时凄凄啼哭,凭空指点一妇人同有之愿,不着已身说,而己身在里许。用笔能于占身分中,留得勾留之意,最为灵警。”(《古诗赏析》)堪称深得诗旨。

  结尾四句,复用两喻,说明爱情应以双方意气相投为基础,若靠金钱关系,则终难持久,点破前文忽有“两意”的原故。“竹竿”,指钓鱼竿;“嫋嫋”,形容柔长而轻轻摆动的样子;“簁簁”(shāi)即“漇漇”的假借字,形容鱼尾像沾湿的羽毛。“钱刀”,即古代刀形钱币,此处泛指金钱。以鱼竿的柔长轻盈摆动和鱼尾的滋润鲜活,比喻男女求偶,两情欢洽。《诗经》这类比兴较多,如《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毛传》:“钓以得鱼,如妇人待礼以成为室家。”但此处联下文之意,似又隐含爱情若不以意气(义)相知,仅以香饵诱鱼上钩,恰似只靠金钱引诱,那爱情是靠不住的。故清人朱嘉微评曰:“何以得鱼?须芳其饵。若一心人意气自合,何须芳饵为!”(《乐府广序》)结句点破男子“有两意”是因为金钱关系。但究竟是他利用金钱为诱饵去另图新欢呢?还是那位“新欢”家资颇富,致使这位男子贪图富贵而厌弃糟糠呢?这只有留给读者去猜想了。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弃妇形象,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婚姻悲剧,而且着力歌颂了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高尚态度和她的美好情操。她重视情义,鄙夷金钱;要求专一,反对“两意”。当她了解到丈夫感情不专之后,既没有丝毫的委曲求全,也没有疯狂的诅咒和软弱的悲哀,表现出了妇女自身的人格尊严。她是把痛苦埋在心底,冷静而温和地和负心丈夫置酒告别,气度何等闲静,胸襟何等开阔!虽然她对旧情不无留念和幻想,但更多的却是深沉的人生反思。因此,她较之古诗中一般的"弃妇形象又迥然不同,显示出“这一个”的个性。

  全诗多用比兴和对偶,雪、月、沟水、竹竿、鱼尾等喻象鲜明生动而又耐人寻味。一、二、五、六、十三、十四等句皆工对而又自然。此外四句一解,每解换韵,而诗意亦随之顿挫,声情与辞情达到完美的统一。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2)

——《白头吟》原文及翻译3篇

《白头吟》原文及翻译1

  《白头吟》原文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译文

  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 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注释

  ①皑、皎:都是白。

  ②两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对),指情变。

  ③决:别。④斗:盛酒的器具。这两句是说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早沟边分手。

  ⑤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貌。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东流。“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以上二句是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⑥这句话连下两句是说嫁女不须啼哭,只要嫁得“一心人”,白头到老,别和我一样,那就好了。

  ⑦竹竿:指钓竿。袅袅:动摇貌。

  ⑧簁簁(音筛):形容鱼尾象濡湿的羽毛。在*歌谣里钓鱼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这里用隐语表示男女相爱的幸福。

  ⑨意气:这里指感情、恩义。钱刀:古时的钱有铸成马刀形的,叫做刀钱。所以钱又称为钱刀。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3)

——白头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选3篇)

白头吟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译文

  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注释

  ①皑、皎:都是白。

  ②两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对),指情变。

  ③决:别。④斗:盛酒的器具。这两句是说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早沟边分手。

  ⑤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貌。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东流。“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以上二句是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⑥这句话连下两句是说嫁女不须啼哭,只要嫁得“一心人”,白头到老,别和我一样,那就好了。

  ⑦竹竿:指钓竿。袅袅:动摇貌。

  ⑧簁簁(音筛):形容鱼尾象濡湿的羽毛。在*歌谣里钓鱼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这里用隐语表示男女相爱的幸福。

  ⑨意气:这里指感情、恩义。钱刀:古时的钱有铸成马刀形的,叫做刀钱。所以钱又称为钱刀。

  赏析

  这首诗未必是汉代的才女卓文君所作,也有可能是后人杜撰。据传说,司马相如发迹后,渐渐耽于逸乐、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忍无可忍,因之作了这首《白头吟》,呈递相如。随诗并附书曰:“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据传司马相如阅毕这一诗一书后,忆及当年恩爱,遂绝纳妾之念,夫妇和好如初。

  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已毫无留念?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司马相如的一切财产均来自卓文君。若是文君要和他离婚,只怕是他又要过贫穷的生活。当初的琴挑文君,动机也很值得怀疑,也许是司马相如与好友策划的。

  但也有另一说,十三字信与《怨郎诗》并非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之间真实的事情,只是一种民间的“司马相如现象”(哈尔滨教授王立群《百家讲坛-汉武帝》)。

  白头吟究竟是不是文君写的,并没有十分确切的记载,关于他的出处只是葛洪的西京杂记上有记载,西京杂记类似现在的小说。当时的乐府诗没有把白头吟的作者写成卓文君,后来编录及整理的也没有。

白头吟原文翻译及赏析2

  白头吟(李白) 唐朝 李白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白头吟》译文

  锦江之水潺潺流向远方,水波荡漾,一对鸳鸯在水波荡漾处快乐相心。它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一个家在长安,一个家在芳草迷漫处,但彼此心心相许,宁零共死也不忍分离。此时阿娇失宠了,长门宫前无限凄凉,她常常愁苦地独坐到天黑。但零汉武帝还能够顾念往日的恩情,为了这,又岂会顾惜黄金不让司马相如为自己作赋呢?相如作赋得到了黄金,就喜新厌旧,对卓文君怀有异心了。一要聘茂陵一女子为妾,卓文君十分伤心,作《白头吟》以相赠。从来没有见过东流之水返回西去的,凋零落败的花朵也会重返故林。菟丝本就无情,任风倾倒,但菟丝紧紧地缠在女萝上,与它萦抱在一起。自然界的两草尚且如此,人心却不如草那样执著坚定。不要把龙须席子卷起来,任它落满灰尘,生满蛛网。暂且留着琥珀枕头,或许彼此还会有相梦的时首。覆水难收,弃妾难以重回。自古以来,至死不相负的爱情,只有青陵台的韩凭及其妻子何氏。

  《白头吟》注释

  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南。

  汉:指长安一带。

  绮翼:鸳鸯美丽的翅膀。

  分张:分离。

  阿娇:指汉武帝陈皇后。陈皇后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请司马相如作了一首《长门赋》,以表自己的悲伤之情。

  东流不作西归水:用“不见东流水,何时复归西”的语意。

  归故林:重返故林。

  兔丝:即菟丝,一种寄生植物,茎细如丝,寄生缠绕在其一植物上。

  女萝:菟丝有时缠在女萝上,比喻男女的爱情。

  龙须席:用龙须草编织的席子。从一生网丝:任它生蛛网。青陵台:战国时宋康王所筑造。在今河南商丘。康王的舍人韩凭的妻子何氏长得貌美出众,被康王所夺,夫妻二人先后自杀。康王非常愤怒,把一们分开埋葬,后来两人的坟上长出连理枝,根交于下,枝错于上,人称相思树。树上有鸳鸯一对,交颈悲鸣,声音感人。

  《白头吟》简析

  《白头吟》,传说最初为卓文君所作。司马相如要娶茂陵的女子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才停止纳茂陵女为妾。李白在这首诗里借女子的失宠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无奈。

白头吟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请君膝上琴,弹我白头吟。

  忆昔君前娇笑语,两情宛转如萦素。

  宫中为我起高楼,更开花池种芳树。

  春天百草秋始衰,弃我不待白头时。

  罗襦玉珥色未暗,今朝已道不相宜。

  扬州青铜作明镜,暗中持照不见影。

  人心回互自无穷,眼前好恶那能定。

  君恩已去若再返,菖蒲花开月长满。

  译文

  锦江之水潺潺流向远方,水波荡漾,一对鸳鸯在水波荡漾处快乐相伴。它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一个家在长安,一个家在芳草迷漫处,但彼此心心相许,宁愿共死也不忍分离。此时阿娇失宠了,长门宫前无限凄凉,她常常愁苦地独坐到天黑。但愿汉武帝还能够顾念往日的恩情,为了这,又岂会顾惜黄金不让司马相如为自己作赋呢?相如作赋得到了黄金,就喜新厌旧,对卓文君怀有异心了。他要聘茂陵一女子为妾,卓文君十分伤心,作《白头吟》以相赠。从来没有见过东流之水返回西去的,凋零落败的花朵也会重返故林。菟丝本就无情,任风倾倒,但菟丝紧紧地缠在女萝上,与它萦抱在一起。自然界的两草尚且如此,人心却不如草那样执著坚定。不要把龙须席子卷起来,任它落满灰尘,生满蛛网。暂且留着琥珀枕头,或许彼此还会有相梦的时候。覆水难收,弃妾难以重回。自古以来,至死不相负的爱情,只有青陵台的韩凭及其妻子何氏。

  注释

  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南。

  汉:指长安一带。

  绮翼:鸳鸯美丽的翅膀。

  分张:分离。

  阿娇:指汉武帝陈皇后。陈皇后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请司马相如作了一首《长门赋》,以表自己的悲伤之情。

  东流不作西归水:用“不见东流水,何时复归西”的语意。

  归故林:重返故林。

  兔丝:即菟丝,一种寄生植物,茎细如丝,寄生缠绕在其他植物上。

  女萝:菟丝有时缠在女萝上,比喻男女的爱情。

  龙须席:用龙须草编织的席子。

  从他生网丝:任它生蛛网。

  青陵台:战国时宋康王所筑造。在今河南商丘。康王的舍人韩凭的妻子何氏长得貌美出众,被康王所夺,夫妻二人先后自杀。康王非常愤怒,把他们分开埋葬,后来两人的坟上长出连理枝,根交于下,枝错于上,人称相思树。树上有鸳鸯一对,交颈悲鸣,声音感人。

  简析

  《白头吟》,传说最初为卓文君所作。司马相如要娶茂陵的女子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才停止纳茂陵女为妾。李白在这首诗里借女子的失宠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无奈。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4)

——《人日》原文及赏析3篇

《人日》原文及赏析1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注释:

  1.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

  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2.人归落雁后:诗人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

  3.思发在花前:自己在花开之前就萌发了回乡的想法。

  [解说]

  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时间虽短,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七天和两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天北归。这时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自己却没有回家,落在大雁的后面;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快乐的,自己因为思乡,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

  赏析:

  据刘餗《隋唐嘉话》记载,此诗是诗人出使陈时在江南创作的。笔调*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满腹心事,仿佛他在屈指计日,也许在他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了许久,但仔细一算,原来入春才七天呀,时间过得真慢!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样熬过去的呀:诗人以*淡质朴的诗句道出度日如年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归乡了;可是现在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诗人却无法回去。在后二句中,诗人先说“人归落雁后”,再说“思发在花前”,以将来迟归的结局来对照念念在心的思归愿望,更见出诗人身不由己,思归不得归的苦衷。[

《人日》原文及赏析2

  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

  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

  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

  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

  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

  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

  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

  古诗简介

  人日两篇,是唐朝诗人杜甫的律诗作品,一首五言,一首七言。五言诗表达了韶华逝去的无奈情怀。七言诗则表达了人们在节日气氛中重新振作,早春时节不再担忧前途,充满了乐观精神。

  赏析/鉴赏

  人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七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七日为人日。”《北史·魏收传》引熏勋答问礼俗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杜甫这两首诗就是写“人七日”的。

  五言诗“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是说这年从元日(初一)到人日(初七)都是阴天。“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是自然的了,“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开始抒发诗人自己的感情了。不是紫山悲,而是诗人悲。为什么呢?“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原来是慨叹自己老了,不必费心再和别人对比黑发多少了,因为蓬乱的鬓发早就稀疏无几了。

  七言诗“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就是说跟随风俗和大家一起谈笑过初七。“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无非就是说饮酒作乐之事。“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好像兴致更浓了,拔剑舞弄又弹琴自娱。“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归根结底是因为早春来到,激发了人们新的斗志。怀有正直理念的人们不再担心“行路难”(即理想抱负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所以尽情欢乐。

《人日》原文及赏析3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作品介绍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第28首。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原文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

  作者:唐·孟浩然

  朝来登陟处,不似艳阳时。

  异县殊风物,羁怀多所思。

  剪花惊岁早,看柳讶春迟。

  未有南飞雁,裁书欲寄谁。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注释

  ①人日:旧历正月初七日。南阳:县名,唐代属山南道邓州,境内有淯水,与沔水(汉水)相通。汉川:隋汉川郡,唐为梁州,治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东)。或谓“汉川”即汉水,襄阳在汉水沿岸,故浩然借“汉川”以指故乡。然汉水导源嶓冢,流域甚广,不宜专指一地。浩然有《行出东山望汉川》(一作《行至汉川作)),乃游历汉川(南郑)一带所作。

  ②不似艳阳时:谓其地春来较晚。

  ③羁怀:旅怀。

  ④裁书:剪裁书信。书,全诗校:“一作衣。”按,作“书”是。二句用鸿雁传书典。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_28人日登南陽驿門亭子,懷漢川諸友孟浩然

  朝來登陟處,不似豔陽時。

  異縣殊風物,羁懷多所思。

  剪花驚歲早,看柳訝春遲。

  未有南飛雁,裁書欲寄誰。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5)

——柳枝原文及赏析3篇

柳枝原文及赏析1

  吴王宫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

  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

  翻译

  昔日的吴王宫里,柳色总比别处深,一簇簇鹅黄的细丝,如阳光洒下万缕黄金。

  不服那钱塘的苏小小,她为什么哟,偏偏要去松树下,与情郎缔结同心。

  注释

  吴王宫:此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造的馆娃宫,今江苏苏州西南灵岩山上有灵岩寺,即其故址。

  色偏深:指柳树多而色浓郁。

  万缕金:指柳枝上初发嫩芽,似万缕金黄。

  不愤:不*,不服气。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才倾士类,容华绝世,其家院多柳。

  赏析

  这首词是借柳咏情。一、二句写柳色,一簇簇,一条条,如缕如金,形象娩媚。三、四句是借题发挥,写柳色与松色一样,而苏小小偏偏要在松下与郎定情,却不在柳下,对此,一般有情之物都将怪怨苏小小厚此薄彼。而词中的柳却“不愤”,可见柳之宽厚温柔,能对苏小小之情的体谅。从咏柳中,也称道了人的情操。

  此词提到馆娃宫和苏小小,周啸天教授认为是说苏州之柳胜于钱塘,似乎与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唱着反调。前两句是说吴王宫柳非常繁富。后两句是说,要是钱塘的柳色更好,苏小小就不会约郎到松柏之下去“结同心”了。周啸天把“不愤”解为不服,认为词人是根据古乐府《苏小小歌》,对白词进行了反讽,词意是说苏州宫柳胜于杭州。

  不过,这首词的意味还不止于此。它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杨柳枝柔,本来是可以绾作同心结的,但苏小小却和她的情人为何不来柳下。刘禹锡《杨柳枝》“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原来柳下结同心,乃有与情人分别的寓意。而松柏岁寒后凋,是坚贞不渝的象征,自然情人们愿来其下结同心而作山盟海誓了。如果作者有将宫柳暗喻宫人之意的话,那么“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就不但不是贬抑,反倒是是羡慕乃至嫉妒了。

柳枝原文及赏析2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

  翻译

  馆娃宫外,邺城西面,都是杨柳依依。远方柳影辉映征帆,近处柳丝轻拂长堤。

  杨柳依依,牵系远游的人思归之心甚切。这思归之心,并非那春草萋萋所引起。

  注释

  馆娃宫:春秋时吴国宫名。此宫旧址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灵岩山上。

  邺城:三国曹操作魏王时的都城,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曹操曾筑铜雀台在此。

  远映征帆:指馆娃宫外之柳,宫南即太湖,故云。

  近拂堤:指铜雀台之柳。堤,指魏王堤。

  系:连结,拴着。

  王孙:贵族的后裔,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古时也表示对青年人的敬称。

  不关:不相关。一作“不同”。

  芳草:一作“春草”。

  创作背景

  温庭筠的《杨柳枝》词描写的是京城长安的杨柳。“杨柳”,多指柳树。每当春天之时,微风吹拂,那万千长条的杨柳枝犹如十三女儿的舞腰一般妩媚动人。于是,《杨柳枝》成为唐代诗人乐于吟咏的题目之一。温庭筠也不例外,写下了八首《杨柳枝》,这首即是其中之一。

  赏析

  这首词写思妇望着柳条而产生的纷繁思绪。“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首句写柳树所在之地,“馆娃”和“邺城”,都是古时与美女有关的地方,西施曾居于馆娃宫中;邺城有铜雀台,杜牧《赤壁》诗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曹操姬妾歌女,都住在此地。这里用这两个地名,不仅使人想见其树,更想见住在那里的美人。树与人暗自映衬,柳的娇美自在不言中,并含有思妇以美人自况之意。越觉己美,春思愈切,于是举目眺望,所见只是远近垂柳,拂堤映帆。次句写江岸之柳沐浴春风,飘拂多姿,思妇由征帆而想起远去的征人。“馆娃”和“邺城”,一南一北,构成跨度很大的空间,配合着流水征帆、大堤杨柳,构成一幅广阔渺远的离别图。而“馆娃宫外”与“邺城西”、“远映征帆”与“近拂堤”,句中自对,则 又构成一种回旋荡漾的语调,渲染了一种别情依依的气氛。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二句,是思妇由柳条而产生的奇异想象:芳草可以使游子怀乡,柳条虽不是芳草,然而它也像芳草一样碧绿,而且还有袅袅长丝,它足以牵住远游的人儿,使他思归更切。这种意境是很新颖的。但上文既然说杨柳拂堤,枝条无疑是既柔且长,用它来系住游子的心意,又是一种很合理的推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正是为了加强对方对于己方的系念。有这种习俗,又加上柳枝形态在人心理上所唤起的感受,就让人觉得 柳枝似乎真有此神通,能系住归心了。由此在趁势推进一层:“王孙游兮归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作者巧妙地借此说芳草没有能耐,反衬出柳枝神通之广大。

  这首词不仅扣住《杨柳枝》这个词调咏杨柳,而且加以生发,决不沾滞在题上。词中的杨柳,实际上是系住游子归意的女子的化身。词中处处有伊人的倩影,但笔笔都只写杨柳;写杨柳亦只从空际盘旋,传其神韵,这是词写得很成功的地方。

柳枝原文及赏析3

  柳枝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注释

  1、消魂,别作"芳魂"。

  2、旧游:以往游览过的故地。

  3、多谢:别作"多见"。

  4、长条:柳枝。

  5、烟穗:柳枝下垂如雾般朦胧,一说柳枝被雾气覆盖。

  赏析/鉴赏

  这首词是李煜写给宫女庆奴的,因此是以庆奴的口吻写的。属前中期作品。

  女主人公,伤感自己风情渐老,青春不再,看见明丽的春色,便自惭形秽,不敢与之相比。回到以前青春年少之时与情郎游览的故地,触景生情,不胜唏嘘感慨。因为景色依旧,而人已年老色衰,旧情不再。

  只有柳枝,好像还认识她一样,勉强垂下柳条,算作回应。此处"似相识"与上文"感旧游"呼应,其实杨柳本无"强垂"之心,而反观人却有怀旧之意。不免感慨自己青春老去,再也无法邀宠了。

  整首词以一名宫女的口吻写来,感叹韶华已去,青春不再。以柳喻人,柳无心而人有意。更添感慨。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6)

——《关雎》原文及赏析3篇

《关雎》原文及赏析1

  原文

  关雎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芼(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2、朱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参考资料:

  骆玉明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6.@朱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

  简析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大概它第一好在音乐,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见。《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如《泽陂》,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然而不论作为乐还是作为歌,它都不*衍,不单调。贺贻孙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此四句乃诗中波澜,无此四句,则不独全诗*叠直叙无复曲折,抑且音节短促急弦紧调,何以被诸管弦乎。忽于‘窈窕淑女’前后四叠之间插此四句,遂觉满篇悠衍生动矣。”邓翔曰:“得此一折,文势便不*衍,下文‘友之’‘乐之’乃更沉至有味。‘悠哉悠哉’,叠二字句以为句,‘辗转反侧’,合四字句以为句,亦着意结构。文气到此一住,乐调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虽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后人意揣度古人,但这样的推测并非没有道理。依此说,则《关雎》自然不属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经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来。其实也可以说,“诗三百”,莫不如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但如何是兴呢,却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若把古往今来关于“兴”的论述统统编辑起来,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书,则何敢轻易来谈。然而既读《诗》,兴的问题就没办法绕开,那么只好敷衍几句最*常的话。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吧,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这景与情的碰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实景,后者则是心象。但它仅仅是引起话题,一旦进入话题,便可以放过一边,因此“兴”中并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则即为“比”。至于景与情或曰物与心的关联,即景物所以为感为悟者,当日于诗人虽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则已是微妙,其实即在诗人自己,也未尝不是转瞬即逝难以捕捉;时过境迁,后人就更难找到确定的答案。何况《诗》的创作有前有后,创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带着兴义的句子,后作者现成拿过来,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时之感,则同样的兴,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但也不妨以我们所能感知者来看。罗大经说:“杜少陵绝句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谓此与儿童之属对何以异,余曰不然。上二句见两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于此而涵泳之,体认之,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我们何妨以此心来看《诗》之兴。两间莫非生意,万物莫不适性,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如此诗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风·泉水》)。《诗》中以纯粹的自然风物起倡的兴,大抵不出此意。总之,兴之特殊,即在于它于诗人是如此直接,而于他人则往往其意微渺,但我们若解得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万物的死生消长,都看作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那么兴的意义便很明白。它虽然质朴,但其中又何尝不有体认生命的深刻。 “钟鼓乐之”,是身分语,而最可含英咀华的则是“琴瑟友之”一句。朱熹曰:“‘友’者,亲爱之意也。”辅广申之曰:“以友为亲爱之意者,盖以兄友弟之友言也。”如此,《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这“友”字一个现成的注解。若将《郑风·女曰鸡鸣》《陈风·东门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并不是泛泛说来,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时代以歌诗为辞令,我们只认得当日外交之风雅,《关雎》写出好婚姻之一般,这日常情感生活中实在的谐美和欣欣之生意,却是那风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时候,《诗》不是装饰,不是点缀,不是只为修补生活中的残阙,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顾颉刚语),《关雎》便好像是人生与艺术合一的一个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现在文学史的黎明。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向来有赞誉。为什么用关雎作为这篇充满爱意的诗的题目呢?在孔子编辑《诗经》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风,为民间传唱的诗,《孟子见梁惠王》中有关于民间的歌曲的记载,风,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雅,中的部分来自民间,部分来自贵族的歌颂诗。颂,便是贵族用来祭司时歌颂上天,先祖的诗。所以,大部分的诗是没有名字的,而编辑一部书,为了让人们便于查阅必将为每部分添加题目。当然,孔子比较谦虚采取了取诗每句开头的词作为诗的题目。《关雎》取自关关雎鸠,“关关”是指雎鸠的叫声,拟声词。后世多用这种的命名方法,如唐李商隐的《无题》,因为有多首,所以采取了孔子发明的命名方法,如《锦瑟》取自:锦瑟无端五十弦。

《关雎》原文及赏析2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先秦·佚名《关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求取。之:指荇菜。

  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悠哉(yōu zāi)悠哉: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思念深长的样子。悠,忧思的样子。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芼(mào):挑选。

  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

  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

  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

  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

  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

  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

  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关雎》原文及赏析3

  原文

  关雎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芼(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2、朱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参考资料:

  骆玉明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6.@朱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

  简析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大概它第一好在音乐,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见。《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如《泽陂》,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然而不论作为乐还是作为歌,它都不*衍,不单调。贺贻孙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此四句乃诗中波澜,无此四句,则不独全诗*叠直叙无复曲折,抑且音节短促急弦紧调,何以被诸管弦乎。忽于‘窈窕淑女’前后四叠之间插此四句,遂觉满篇悠衍生动矣。”邓翔曰:“得此一折,文势便不*衍,下文‘友之’‘乐之’乃更沉至有味。‘悠哉悠哉’,叠二字句以为句,‘辗转反侧’,合四字句以为句,亦着意结构。文气到此一住,乐调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虽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后人意揣度古人,但这样的推测并非没有道理。依此说,则《关雎》自然不属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经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来。其实也可以说,“诗三百”,莫不如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但如何是兴呢,却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若把古往今来关于“兴”的论述统统编辑起来,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书,则何敢轻易来谈。然而既读《诗》,兴的问题就没办法绕开,那么只好敷衍几句最*常的话。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吧,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这景与情的碰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实景,后者则是心象。但它仅仅是引起话题,一旦进入话题,便可以放过一边,因此“兴”中并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则即为“比”。至于景与情或曰物与心的关联,即景物所以为感为悟者,当日于诗人虽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则已是微妙,其实即在诗人自己,也未尝不是转瞬即逝难以捕捉;时过境迁,后人就更难找到确定的答案。何况《诗》的创作有前有后,创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带着兴义的句子,后作者现成拿过来,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时之感,则同样的兴,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但也不妨以我们所能感知者来看。罗大经说:“杜少陵绝句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谓此与儿童之属对何以异,余曰不然。上二句见两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于此而涵泳之,体认之,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我们何妨以此心来看《诗》之兴。两间莫非生意,万物莫不适性,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如此诗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风·泉水》)。《诗》中以纯粹的自然风物起倡的兴,大抵不出此意。总之,兴之特殊,即在于它于诗人是如此直接,而于他人则往往其意微渺,但我们若解得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万物的死生消长,都看作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那么兴的意义便很明白。它虽然质朴,但其中又何尝不有体认生命的深刻。 “钟鼓乐之”,是身分语,而最可含英咀华的则是“琴瑟友之”一句。朱熹曰:“‘友’者,亲爱之意也。”辅广申之曰:“以友为亲爱之意者,盖以兄友弟之友言也。”如此,《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这“友”字一个现成的注解。若将《郑风·女曰鸡鸣》《陈风·东门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并不是泛泛说来,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时代以歌诗为辞令,我们只认得当日外交之风雅,《关雎》写出好婚姻之一般,这日常情感生活中实在的谐美和欣欣之生意,却是那风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时候,《诗》不是装饰,不是点缀,不是只为修补生活中的残阙,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顾颉刚语),《关雎》便好像是人生与艺术合一的一个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现在文学史的黎明。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向来有赞誉。为什么用关雎作为这篇充满爱意的诗的题目呢?在孔子编辑《诗经》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风,为民间传唱的诗,《孟子见梁惠王》中有关于民间的歌曲的记载,风,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雅,中的部分来自民间,部分来自贵族的歌颂诗。颂,便是贵族用来祭司时歌颂上天,先祖的诗。所以,大部分的诗是没有名字的,而编辑一部书,为了让人们便于查阅必将为每部分添加题目。当然,孔子比较谦虚采取了取诗每句开头的词作为诗的题目。《关雎》取自关关雎鸠,“关关”是指雎鸠的叫声,拟声词。后世多用这种的命名方法,如唐李商隐的《无题》,因为有多首,所以采取了孔子发明的命名方法,如《锦瑟》取自:锦瑟无端五十弦。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7)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1

  石灰吟

  朝代:明代

  作者:于谦

  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3

  石灰吟

  朝代:明代

  作者:于谦

  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8)

——五美吟·西施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五美吟·西施原文翻译及赏析1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译文

  一代绝色美人终于如浪花般消失了,在吴宫里的人白白地想念着你。

  切莫讥笑东村效颦女长得丑,她满头白发时仍能在溪边浣纱。

  注释

  “一代”句:一代绝色的美女终于如浪花般消失了。越国灭吴后,西施的命运有二说:一说重归范蠡,跟着他游江海去了;一说吴亡,沉西施于江,以报答被夫差沉尸于江中的伍子胥。诗中只是泛说逝去。倾城:绝色美女的代称,也叫“倾国”(语本汉代李延年歌,见《汉书·外戚传》)。

  “吴宫”句:在吴宫里的人白白地想念着你。

  儿家:称呼古代女子,你。指西施。

  “效颦(pín)”句:唐代王维《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又《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最后两句即取此二首诗意。但王维诗说,西施已享尽荣华而旧伴却仍须辛苦浣纱;现在却说,西施虽美,已如流水逝去,而东村女虽丑,尚能活到白头。

  效颦:相传西施家乡的东村有女子,貌丑,人称东施,因见西施“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美,她也学着捧心而颦,结果反而更丑(出《庄子·天运》)。这句倒装,意即“莫笑东村女效颦”。

  浣(huàn)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浣,洗涤。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在小说中由林黛玉所作。前两句直写西施的不幸,后两句写西施和一般女子一样,红颜多薄命。这首诗是林黛玉以西施自况,发出了预感命运不幸的悲叹,悲哀自已红颜薄命。这首诗引用了东施效颦之典,化用王维《西施咏》和《洛阳女儿行》诗意,增强了全诗的悲叹基调。

  首联直写西施的不幸:一代绝顶美丽的西施葬身江中,有如浪花一样很快消失了,吴宫里的妃子白白地想念她。其中,“一代倾城逐浪花”就把红颜薄命的意思点明,并为全诗定下了悲叹的调子。第二句写“逐流花”后的反响。红颜而薄命,只给人留下悲伤的叹息。

  三四两句写西施和一般女子一样,红颜多薄命。请不要笑东村效颦女长得丑,却能活到满头白发,且能自由地在溪边浣纱。意思是说美女不如丑女长寿、自由。黛玉《西施》化用王维诗意,意思指西施虽美,已如江中浪花,稍纵即逝;而东村丑女,却可活到银丝白头。

  此诗字句浅白,所用东施效颦之典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其用意却在以古喻今。西施虽美,终究薄命随江水而去,有如浪花易逝。她虽令宫女怀恋,但不如东村女能活到白头。黛玉借此而说自己寄人篱下,虽有贾宝玉等知己的关心,但她也预感到病鹰继身难治,因而发出了预感命运不幸的悲叹。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五美吟·西施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译文

  一代绝色美人终于如浪花般消失了,在吴宫里的人白白地想念着你。

  切莫讥笑东村效颦女长得丑,她满头白发时仍能在溪边浣纱。

  注释

  “一代”句:一代绝色的美女终于如浪花般消失了。越国灭吴后,西施的命运有二说:一说重归范蠡,跟着他游江海去了;一说吴亡,沉西施于江,以报答被夫差沉尸于江中的伍子胥。诗中只是泛说逝去。倾城:绝色美女的代称,也叫“倾国”(语本汉代李延年歌,见《汉书·外戚传》)。

  “吴宫”句:在吴宫里的人白白地想念着你。

  儿家:称呼古代女子,你。指西施。

  “效颦(pín)”句:唐代王维《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又《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最后两句即取此二首诗意。但王维诗说,西施已享尽荣华而旧伴却仍须辛苦浣纱;现在却说,西施虽美,已如流水逝去,而东村女虽丑,尚能活到白头。

  效颦:相传西施家乡的东村有女子,貌丑,人称东施,因见西施“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美,她也学着捧心而颦,结果反而更丑(出《庄子·天运》)。这句倒装,意即“莫笑东村女效颦”。

  浣(huàn)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浣,洗涤。

  赏析: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之作。林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恰好被贾宝玉翻见,将这组诗题为《五美吟》。《五美吟·西施》就是其中之一。

  组诗中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带有寓言性质;《西京杂记》中所写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以致不为汉元帝所知而被诏使出塞的情节只是传说;至于出自《虬髯客传》的红拂形象则更经传奇作者的艺术加工。

  这首诗中的议论原本是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林黛玉嗟叹“一代倾城”的西施如江水东流,浪花消逝,空忆家乡不得归,其命运之不幸远在白头浣纱的“东村女”之上,这是写她自己寄身于四顾无亲的贾府,预感病体难久的悲哀。

  诗中所咏与小说情节的某种照应关系,这是可以研究的问题。《五美吟》写的都是关于死亡或别离的内容,有的还涉及事败或者获罪被拘系,这就不是偶然的了。在现存材料很少的条件下,要确切地阐明作者的意图还是不容易的。在《红楼梦》戚序本与甲辰本上有一条早期批语说:“《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十独吟》在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当是已散失的后半部原稿中薛宝钗或史湘云所写的诗。从诗题看,大概是借古史上十个独处的女子如寡妇、弃妇、尼姑和离别丈夫的妇女等的愁怨,来写书中人物的现实感触的。所谓“对照”当也不仅仅限指诗题。

五美吟·西施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翻译

  (1)“一代”二句:意思是,一代绝色的美女终于如浪花般消失,她在吴宫里白白地想念儿时的家乡了。越国灭吴国后,西施的命运有二说:一说重归范蠡,跟着他游江海去了;一说吴亡,沉西施于江,以报答被夫差沉尸于江中的伍子胥。诗中只是泛说逝去。倾城,绝色美女的代称,也叫“倾国”。语本汉代李延年的诗歌。见《汉书·外戚传》。忆儿家,明代梁辰鱼据西施传说所编的《浣纱记》中有“思忆”一折,只写她在吴宫时回忆在浣纱溪与范蠡恋爱的事。

  (2)效颦:相传西施家乡东村有女子,貌丑,人称东施,因见西施“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美,也学着捧心而颦,结果反而更丑。出自《庄子·天运》。浣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唐代王维《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又《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五美吟·西施》的后两句即取此二首诗意。但王维的诗说西施已享尽荣华,而旧伴却仍须辛苦浣纱;此诗却说西施虽美,已如流水逝去,而东村女虽丑尚能活到白头。

  赏析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之作。林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恰好被贾宝玉翻见,将这组诗题为《五美吟》。《五美吟·西施》就是其中之一。

  组诗中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带有寓言性质;《西京杂记》中所写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以致不为汉元帝所知而被诏使出塞的情节只是传说;至于出自《虬髯客传》的红拂形象则更经传奇作者的艺术加工。

  这首诗中的议论原本是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林黛玉嗟叹“一代倾城”的西施如江水东流,浪花消逝,空忆家乡不得归,其命运之不幸远在白头浣纱的“东村女”之上,这是写她自己寄身于四顾无亲的贾府,预感病体难久的悲哀。

  诗中所咏与小说情节的某种照应关系,这是可以研究的问题。《五美吟》写的都是关于死亡或别离的内容,有的还涉及事败或者获罪被拘系,这就不是偶然的了。在现存材料很少的.条件下,要确切地阐明作者的意图还是不容易的。在《红楼梦》戚序本与甲辰本上有一条早期批语说:“《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十独吟》在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当是已散失的后半部原稿中薛宝钗或史湘云所写的诗。从诗题看,大概是借古史上十个独处的女子如寡妇、弃妇、尼姑和离别丈夫的妇女等的愁怨,来写书中人物的现实感触的。所谓“对照”当也不仅仅限指诗题。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9)

——塞翁失马原文及赏析3篇

塞翁失马原文及赏析1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10)

——式微原文翻译及赏析

式微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注释

  ⑴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

  赏析

  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的决心。从此诗所用韵脚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远沉痛的情绪。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所以方玉润评此诗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诗经原始》)

  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由此也可见出此诗对后世的影响。

推荐访问: 白头 赏析 原文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3篇 《白头吟》原文及赏析1 《白头吟》译文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