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材料机械强度对照(9篇)

时间:2022-11-30 19:40:03  来源:网友投稿

材料机械强度对照(9篇)材料机械强度对照  强度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按外力作用的性质不同,主要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材料机械强度对照(9篇),供大家参考。

材料机械强度对照(9篇)

篇一:材料机械强度对照

  强度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按外力作用的性质不同,主要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工程常用的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这两个强度指标可通过拉伸试验测出强度是指零件承受载荷后抵抗发生断裂或超过容许限度的残余变形的能力。也就是说,强度是衡量零件本身承载能力(即抵抗失效能力)的重要指标。强度是机械零部件首先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机械零件的强度一般可以分为静强度、疲劳强度(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等)、断裂强度、冲击强度、高温和低温强度、在腐蚀条件下的强度和蠕变、胶合强度等项目。强度的试验研究是综合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其应力状态来研究零部件的受力状况以及预测破坏失效的条件和时机。强度是指材料承受外力而不被破坏(不可恢复的变形也属被破坏)的能力.根据受力种类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1)抗压强度--材料承受压力的能力.(2)抗拉强度--材料承受拉力的能力.(3)抗弯强度--材料对致弯外力的承受能力.(4)抗剪强度--材料承受剪切力的能力.

  屈服强度

  材料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

  yieldstrength是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在屈服点在应力(屈服值);(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与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差达到规定值(通常为0.2%的永久形变)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能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材料屈服后产生颈缩,应变增大,使材料失去了原有功能。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σs或σ0.2)。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yieldstrength)。首先解释一下材料受力变形。材料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外力撤销可以恢复原来形状)和塑性变形(外力撤销不能恢复原来形状,形状发生变化)

  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tensilestrength)抗拉强度(бb)也叫强度极限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单位:kn/mm2(单位面积承受的公斤力)抗拉强度:extensionalrigidity.抗拉强度=Eh,其中E为杨氏模量,h为材料厚度目前国内测量抗拉强度比较普遍的方法是才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来进行材料抗拉/压强度的测定!

  刚度

  受外力作用的材料、构件或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材料的刚度由使其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外力值来量度。各向同性材料的刚度取决于它的弹性模量E和剪切模量G(见胡克定律)。结构的刚度除取决于组成材料的弹性模量外,还同其几何形状、边界条件等因素以及外力的作用形式有关。分析材料和结构的刚度是工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一些须严格限制变形的结构(如机翼、高精度的装配件等),须通过刚度分析来控制变形。许多结构(如建筑物、机械等)也要通过控制刚度以防止发生振动、颤振或失稳。另外,如弹簧秤、环式测力计等,须通过控制其刚度为某一合理值以确保其特定功能。在结构力学的位移法分析中,为确定结构的变形和应力,通常也要分析其各部分的刚度。刚度是指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零件的刚度(或称刚性)常用单位变形所需的力或力矩来表示,刚度的大小取决于零件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种类(即材料的弹性模量)。刚度要求对于某些弹性变形量超过一定数值后,会影响机器工作质量的零件尤为重要,如机床的主轴、导轨、丝杠等。

篇二:材料机械强度对照

  各国不锈钢材质对照表

  一、

  英国

  法国NFA35-572。。

  日本JIS不美国AISI。。

  德国DINl7440。。

  GB1220不锈钢

  BS970Part4。。

  NFA35-576-582原苏联TOCT5632

  锈钢材质标ASTM不锈钢

  DINl7224不锈钢

  材质标准

  BSl449part2不锈

  NFA35-584不锈钢材不锈钢材质标准

  准

  材质标准

  材质标准

  钢材质标准

  质标准

  lCrl8Mn8Ni5NSUS202202S20200

  248Sl6

  l2Xl7T9AH4

  2Crl3Mn9Ni4

  20Xl3H4T9

  lCrl8Ni9

  SUS30230230200S

  302S25

  X12CrNi188

  Z10CN18.09

  12X18H9

  0Crl8Ni9

  SUS304304S30400

  304S15

  X5CrNi189

  Z6CN18.09

  08X18H10

  00Crl8Ni10SUS304L304LS30403

  304S12

  X2CrNi189

  Z2CN18.09

  03X18H11

  lCrl8Nil2TiSUS305305S30500

  305S19

  X5CrNi1911

  Z8CN18.12

  12X18H12T

  lCr25Ni20Si2SUS3l0S3l0SS3l008

  0Crl8Ni2Mo2TiSUS3l63l6S3l600

  316S16

  X5CrNiMo1810

  Z6CND17.13

  08X17H13M2T

  00Crl7Ni4Mo2SUS3l6L3l6LS3l603

  316S12

  X2CrNiMo1810

  Z2CN17.12

  03X17H13M2

  0Crl8Ni2Mo2Ti

  320S17X10CrNiMoTi1810Z6CNDT17-12

  08X17H13M2T

  lCrl8Ni2Mo2Ti

  10X17H13M2T

  0Crl8Ni9Ti

  SUS321

  32lS32l00321S12321S20X10CrNiTi189

  Z6CNT18.10

  08X18H10T

  1Crl8Ni9Ti

  32l

  XCrNiTi189

  12X18H10T

  二、06Cr18Ni11Ti是TP321新牌号,TP321老牌号为0Cr18Ni10Ti。

  美国牌号:ASTM321中国牌号:0Cr18Ni10Ti(旧牌号)中国牌号:06Cr18Ni11Ti(新牌号)

  0Cr18Ni10Ti化学成份:

  C:0.08,Mn:2.00,P:0.045,S:0.030,Si:1.00,Cr:17-19,Ni:9-12

  06Cr18Ni11Ti化学成分:

  C:0.08,Mn:2.00,P:0.045,S:0.030,Si:1.00,Cr:17-19,Ni:9-12

  TP321新老牌号化学成份一样,06Cr18Ni11Ti和0Cr18Ni10Ti两种新老牌号可以互相代替。

  三、022cr19ni10是304L新牌号,304L老牌号为00Cr19Mi10。

  美国牌号:ASTM304L中国牌号:00Cr19Mi10(旧牌号)中国牌号:022cr19ni10(新牌号)304L新老牌号化学成份一样,022cr19ni10和00Cr19Mi10两种新老牌号可以互相代替。

  四、不锈钢板标准厚度:0.1、0.2/0.3/0.5/0.6/0.7/0.8/0.9/1.0/1.5、2.0/2.5/3.0/4.0/5.0/6.0/8.0/9/10/12/16/18/20/22/25/30mm

  不锈钢板面宽度:1000mm、1220mm、1250mm、1500mm、1800mm、2000mm板面宽度:1000mm、1220mm、1250mm、1500mm、1800mm、2000mm冷轧部:不锈钢板冷轧2B(卷板、卷带、平板)特色板:3.5mm—6mm304/2B,316L/2B厚度:冷扎2B(0.1—6.0mm);表面:2B光面、BA;8K镜面;拉丝、磨砂;雪花砂;不锈钢无指纹板;装饰面板:彩色板、镀钛板、蚀刻板、油抛发纹板(HL、NO.4)、3D立体板、喷砂板、压纹板热轧部:不锈钢板热轧No.1(卷板、平板)厚度:工业No.1(3-159mm)表面:8K镜面;拉丝、镀钛,磨砂;雪花砂;不锈钢无指纹板;特别加工:可按客户指定开不定尺寸不锈钢板价格不锈钢板价格表太钢不锈钢板价格。

  管材:管、无缝管、工业管、装饰管(有缝管、焊接管、焊管、光亮管、直缝焊管)、流体管、软管、抛光管;不锈钢管的标准规格有200多种,大小均有,小管较贵,尤其是毛细管.毛细管最差得由304材质生产,不然管子容易爆裂.还可以为客户定做非标规格的管材.无缝管主要用于工业上,表面为雾面,不光亮.有缝管的表面是光亮面,管内有一条很细的焊接线,俗称焊接管,主要用于

  装饰材料.另有工业流体管,其抗压力视壁厚决定.310与310S为耐高温管.1080度以下能正常使用,最高耐温达到1150度.

  备注:L代表低碳,如304L比304含碳量低.H与S代表耐高温.如310S比310耐高温性强.304H比304耐热.耐高温不锈钢:902.904.902L.904L,其正常使用温度达到1800-2000度.SS316是核用材料.316.316L是船用钢,具有强耐腐蚀性.

  不锈钢作用:自本世纪初发明不锈钢以来,不锈钢就把现代材料的形象和建筑应用中的卓越声誉集于一身,使其竞争对手羡慕不已。不锈钢不会产生腐蚀、点蚀、锈蚀或磨损。不锈钢还是建筑用金属材料中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由于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所以它能使结构部件永久地保持工程设计的完整性。含铬不锈钢还集机械强度和高延伸性于一身,易于部件的加工制造,可满足建筑师和结构设计人员的需要。

  不锈钢牌号分:200系列—铬-镍-锰奥氏体不锈钢300系列—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型号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型号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型号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304更易切削加工。型号304—通用型号;即18/8不锈钢。GB牌号为0Cr18Ni9。型号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型号316—继304之后,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SS316则通常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18/10级不锈钢通常也符合这个应用级别。[1]型号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400系列—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型号408—耐热性好,弱抗腐蚀性,11%的Cr,

篇三:材料机械强度对照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照表

  自从1824年英国瓦匠亚斯普丁发明了无意间混凝土以来,混凝土是近200年来,全世界建

  筑领域最为常用的材料。土木工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和钢筋与混凝土打交道,很多小伙伴虽然

  平时在与混凝土接触很多,但没有细细了解过

  C30这个符

  号究竟代表了什么?混凝土平时常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又代表了什么?混凝土标号又是什

  么?

  首先混凝土强度等级是现行标准的叫法,基本上都是用大写字母“

  C”(这里的

  C是混凝土英文“concrete”的缩写)加混凝土的一个抗压强度标准值组成,比如C30,混

  凝土标号是以前的老标准的叫法。

  比如100号、150号,现在我国的标准都在与国际接轨,这种叫法早己经不用了,不过他们

  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可以参照一下GB50107-2010;

  C30这个30代表混凝抗

  压强度标准值。那么这个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怎么得到呢?

  标号强度尊级

  100

  CS

  15C

  G13

  200

  C19

  250

  C23

  300

  C23

  350

  C33

  400

  038

  斗50

  C43

  500

  C49

  550

  C53

  600

  C5B

  我们看看百科的解释:

  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后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

  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具有不低于

  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那么

  可能又有小伙伴会迷惑了,这个95%的保证率•是什么呢?这里我打个比喻,比如你们单位的

  要新招100人,你们领导要求新来的人身高超过170cm,但保证率只要求95%,也就是说只要

  95个人身高超过170cm就可以,剩下5个随便。。。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有和我当年一样的疑惑,为什么要用用别的尺寸可以吗?

  150mm立方体试件,

  这个问题,我没有找到确切答案,我大胆猜测,应该是和骨料的大小有关,用太大没必要(受压面积越大,需要的压力设备要求越高)。太小的话,由于骨料的大小,

  测量的结果偏差会太大。还有最后一点,如果试验的试件不是标准尺寸的话是需要乘以换算系数的。

篇四:材料机械强度对照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照表标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通过试验得出的,我国最新标准C60强度以下的采用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作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尺寸试件。按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温度20±2℃、相对湿度在95%以上)条件下,养护至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称为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以fcu表示。[1]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在立方体极限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具有95%强度保证率的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MPa计),用fcu表示。[2]

  依照标准实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普通混凝土划分为十四个等级,即: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例如,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是指30MPa≤fcu<35MPa[2]

  影响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因素主要与水泥等级和水灰比、骨料、龄期、养护温度和湿度等有关。

  影响因素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

  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一般来说,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成反比,水灰比不变时,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所以说,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工程开工时,首先由技术负责人现场确定粗骨料,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高。

  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控制与不同的工程部位相适应;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施工中,严格控制砂的含泥量在3%以内,因

  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

  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

  同时,混凝土质量又与外加剂的种类、掺入量、掺入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它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适合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以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夏季要防暴晒,充分利用早、晚气温高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尽量缩短运输和浇筑时间,防止暴晒,并增大拌合物出罐时的塌落度;养护时不宜间断浇水,因为混凝土表面在干燥时温度升高,在浇水时冷却,这种冷热交替作用会使混凝土强度和抗裂性降低。冬季要保温防冻害,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篇五:材料机械强度对照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照表

  一、整理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二、混凝土轴心强度等级对照表

  强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0C70C75C80

  抗压强度

  10.013.416.720.123.426.829.632.435.538.541.544.547.450.2

  标准

  fck

  值抗拉强度1.271.541.782.012.202.392.512.642.742.852.932.993.053.11

  ftk

  设计抗压强度fc7.29.611.914.316.719.121.123.125.327.529.731.833.835.9

  值抗拉强度ft0.911.101.271.431.571.711.801.891.962.042.092.142.182.22

  受压受拉的弹性模2.202.552.803.003.153.253.353.453.553.603.653.703.753.80

  量EC

  疲劳变形模量

  E4c

  /

  /

  /1.301.40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

篇六:材料机械强度对照

  按外力作用的性质不同主要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工程常用的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这两个强度指标可通过拉伸试验测出强度是指零件承受载荷后抵抗发生断裂或超过容许限度的残余变形的能力

  强度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按外力作用的性质不同,主要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工程常用的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这两个强度指标可通过拉伸试验测出强度是指零件承受载荷后抵抗发生断裂或超过容许限度的残余变形的能力。也就是说,强度是衡量零件本身承载能力(即抵抗失效能力)的重要指标。强度是机械零部件首先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机械零件的强度一般可以分为静强度、疲劳强度(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等)、断裂强度、冲击强度、高温和低温强度、在腐蚀条件下的强度和蠕变、胶合强度等项目。强度的试验研究是综合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其应力状态来研究零部件的受力状况以及预测破坏失效的条件和时机。强度是指材料承受外力而不被破坏(不可恢复的变形也属被破坏)的能力.根据受力种类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1)抗压强度--材料承受压力的能力.(2)抗拉强度--材料承受拉力的能力.(3)抗弯强度--材料对致弯外力的承受能力.(4)抗剪强度--材料承受剪切力的能力.

  屈服强度

  材料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

  yieldstrength是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在屈服点在应力(屈服值);(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与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差达到规定值(通常为0.2%的永久形变)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能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材料屈服后产生颈缩,应变增大,使材料失去了原有功能。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σs或σ0.2)。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yieldstrength)。首先解释一下材料受力变形。材料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外力撤销可以恢复原来形状)和塑性变形(外力撤销不能恢复原来形状,形状发生变化)

  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tensilestrength)抗拉强度(бb)也叫强度极限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单位:kn/mm2(单位面积承受的公斤力)抗拉强度:extensionalrigidity.抗拉强度=Eh,其中E为杨氏模量,h为材料厚度目前国内测量抗拉强度比较普遍的方法是才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来进行材料抗拉/压强度的测定!

  刚度

  受外力作用的材料、构件或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材料的刚度由使其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外力值来量度。各向同性材料的刚度取决于它的弹性模量E和剪切模量G(见胡克定律)。结构的刚度除取决于组成材料的弹性模量外,还同其几何形状、边界条件等因素以及外力的作用形式有关。分析材料和结构的刚度是工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一些须严格限制变形的结构(如机翼、高精度的装配件等),须通过刚度分析来控制变形。许多结构(如建筑物、机械等)也要通过控制刚度以防止发生振动、颤振或失稳。另外,如弹簧秤、环式测力计等,须通过控制其刚度为某一合理值以确保其特定功能。在结构力学的位移法分析中,为确定结构的变形和应力,通常也要分析其各部分的刚度。刚度是指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零件的刚度(或称刚性)常用单位变形所需的力或力矩来表示,刚度的大小取决于零件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种类(即材料的弹性模量)。刚度要求对于某些弹性变形量超过一定数值后,会影响机器工作质量的零件尤为重要,如机床的主轴、导轨、丝杠等。

篇七:材料机械强度对照

  材料机械强度测定

  陶瓷是一种脆性材料,在检选、加工、搬运和使用的过程中容易破损。因此,测定陶瓷的机械强度对陶瓷材料的科学研究、生产质量控制及使用都有重要的意义。测定陶瓷强度的负荷形式,一般用弯曲、拉伸或者压缩。本实验的目的:

  1、了解影响陶瓷材料机械强度的各种因素。2、掌握陶瓷材料强度的测试原理与测试方法。陶瓷材料中含有结晶颗粒、玻璃相及气孔,这使陶瓷构造中存在许多缺陷。特别是组成陶瓷材料的主要晶体和玻璃相多是脆性的,因此,陶瓷在室温下呈现脆性,在外力的作用下会突然断裂。在测定陶瓷强度的方法中,最容易进展分析的是两种方法,即将试样的张力负荷或压力负荷不断增加至试样断裂。将断裂时的负荷除以试样的横截面积就可得出抗张强度或抗压强度。但是,在做张力试验时,试样的两端不易夹紧,所以常常用抗弯(抗折)强度测定来代替。抗弯(抗折)强度是陶瓷制品和陶瓷材料或陶瓷原料的重要力学之一,通过这一性能的测定,可以直观地了解制品的强度,为开展新品种,调整配方,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陶瓷抗压强度的测定一般采用轴心受压的形式。陶瓷材料的破裂往往从外表开始,因此试样大小和形状对测量结果又较大的影响。试样的尺寸增大,存在缺陷的概率也增大,测得的抗压强度值偏低。因此,试样的尺寸应当小一点,以降低缺陷的概率。1、实验仪器:万能材料试验机、切片机、研磨抛光机、游标卡尺等。2、实验材料:购置的建筑陶瓷样品。

  1、测试样品的处理:先进展样品的切割、研磨与抛光处理,再将样品清洗干净,剔除有可见缺陷的试样,枯燥后待用(注:同类试样不应少于10个);

  2、用游标卡尺测量好样品的长、宽、高等尺寸;3、将样品放置于试验台上,并翻开材料试验机的电源开关;4、翻开电脑上的操作软件,设置好操作软件上的相关参数(如试验力、加载速度等);5、点击操作软件上的“开始”键,仪器将开始自动进展测试;6、选择相应的试验台,可以进展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测试。根据实验结果分别以列表的形式记录测试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中的有关实验数据。1、根据实验测试结果,舍弃异常数据,以5个试样的平均值为抗弯强度或抗压强度的最终结果。2、根据平均值求出标准偏差。1、影响陶瓷抗弯强度的因素有哪些?2、影响陶瓷抗压强度测定的因素是什么?

篇八:材料机械强度对照

  GB3836.2新旧版本对照

  二00九年元月31日

  标准内容

  GB3836.2-2000

  新GB3836.2

  名称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爆型“d”

  范围

  爆炸性气体环境温度为-20℃~+60℃、电气

  设备运行的环境温度-20℃~+40℃。

  定义

  隔爆接合面:隔爆外壳不同部件相对应的表隔爆接合面或火焰通路:隔爆外壳不同部件相对应的表面或外壳连接处配合在一起,并且能够阻止内部

  面配合在一起(或外壳连接处)且火焰或燃爆炸传播到外壳周围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部位。

  烧生成物可能会由此从外壳内部传到外壳

  的部位。

  距离:当隔爆接合面L被组装隔爆外壳部件的紧固螺钉孔分隔时,隔爆接合面的最短通路。

  间隙(直径间隙):隔爆接合面相对应表面隔爆接合面间隙:电气设备外壳组装完成后,隔爆接合面相对应表面之间的距离。

  之间的距离。

  (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在GB3836.2-1中规定的条件下进行10次试验,均能够

  阻止爆炸通过25mm长接合面传播的最大间隙。

  呼吸装置:允许外壳内部气体与周围大气之间进行交换、并能保持防爆型式完整的装置。

  排液装置:允许将液体从外壳内排出、并能保持防爆型式完整的装置。

  Ex封堵件:与设备外壳分开进行检验,装配在具有防爆合格证的设备外壳上不需要附加条件的螺纹式封

  堵元件。

  Ex螺纹式管接头:与设备外壳分开进行检验,装配在具有防爆合格证的设备外壳上不需要附加条件的螺

  纹式管接头。

  Ex元件外壳:具有Ex元件防爆合格证、内装设备不确定的空隔爆外壳。当设备整机取防爆合格证时该外

  壳不须重复进行型式试验。

  隔爆接合5隔爆接合面

  5隔爆接合面

  面

  注:如果曲路轴承盖曲折部分或零部件

  之间的间隙不符合表1~表4的规定而满足

  第二篇的试验要求时,是允许的。

  5.1通用要求

  5.1通用要求

  如果隔爆接合面的尺寸超出了相应的最小值或最大值(例如,为符合内部点燃的不传爆试验),设

  备应按照GB3836.1的29.2项i)标志“X”,防爆合格证中应按照下列之一注明特定使用条件:

  a)隔爆接合面的尺寸应详细;

  b)隔爆接合面详细尺寸的具体图纸;

  c)联系原制造商获取有关隔爆接合面尺寸资料的使用手册。

  防锈油脂可在装配前涂敷在接合面上。如果涂敷防锈油脂,应不老化变硬、不含汽化溶剂,并且不

  引起接合面锈蚀。应按照油脂制造商的说明书检查其适应性。

  接合面金属镀层不应超过0.008mm。

  5.2非螺纹接合面

  5.2非螺纹接合面

  外壳接合面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表1~4):外壳接合面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表1~2):

  1)I、IIA和IIB外壳容积(cm3):V≤100、1)外壳容积(cm3):V≤100、100<V≤500、500<V≤2000、V>2000

  100<V≤2000、V>2000

  IIC外壳容积(cm3):V≤100、100<V

  ≤500、500<V≤1500、1500<V≤2000、2)接合面最小宽度划分:6≤L<9.59.5≤L<12.5

  V>2000

  3)最大间隙有变动(详见表内容)。

  2)接合面最小宽度划分:6≤L<12.5

  5.2.4止口接合面

  5.2.3止口接合面

  圆筒部分加平面部分,在此情况下,c≥3.0mm(I、IIA、IIB)。

  5.1通用要求

  5.2.6具有圆弧面的接合面(IIC类不允许)在两部分之间不允许存在有意造成的间隙。

  接合面的宽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

  构成隔爆接合面两部分的圆弧面直径和其公差应保证符合表1中圆筒形间隙的相关要求。

  5.2.8锯齿形接合面

  注允许采用其他形式接合面,如曲路接合面或锯齿接合面。但这些接合面的结构和试验要求不在本标准中规定。检验这些接合面需要进行大量的爆炸试验,其安全系数由检验

  锯齿形接合面不必符合表1和2的要求,但应有:——至少5个完整的啮合齿,——齿距大于或等于1.25mm,和——包角α为60o(±5o)。

  转轴和轴承

  单位来决定。

  5.3螺纹接合面I类电气设备外壳容积不大于2000时,

  不允许直接在非金属外壳上制作紧固用螺纹。

  对ⅡC外壳螺纹接合面的特殊螺纹有规定。5.4衬垫和O形环

  衬垫之外隔爆接合面的有效参数满足表1~表4的要求。本要求不适用于导线和电缆引入装置灯具透明部件的密封衬垫。

  如果衬垫是金属或是金属包覆的符合ISO1210规定的可压缩不燃性材料,则绝缘套管的接合面和透面部件的接合面可以安装衬垫。

  衬垫设计成:a)衬垫厚度不小于2.0mm;b)接合面宽度:当外壳容积不大于100cm3时,不小于6.0mm;当外壳容积大于100cm3时,不小于9.0mmc)安装后的衬垫,结构上应保证不会脱落,并在外壳内产生爆炸压力时也不被挤出。5.5胶粘接合面

  7转轴和轴承圆筒形接合面用于滚动轴承的圆筒式

  锯齿形接合面不允许用于活动部件。锯齿形接合面应满足15.2的试验要求,按照15.2规定的配合齿之间的试验间隙iE,是以制造商的最大结构间隙iC为基础的。如果制造商的最大结构间隙与表1或2所示的相同长度的平面接合(由节距乘以齿数确定)不同,则5.1“使用条件”的要求适用。(15.2条为“内部点燃的不传爆试验”)5.3螺纹接合面

  对锥形螺纹接合面有规定。

  5.4衬垫(包括O形环)衬垫的安装应:——保持平面接合面或止口接合面的平面部分的允许间隙和宽度;——在压缩前后保持圆筒形接合面或止口接合面的圆筒部分的最小接合面宽度。这些要求不适用于电缆引入装置(见13.1)或包含有金属或金属包覆的可压缩不燃性材料的密封衬

  垫的接合面。这样的密封衬垫起防爆作用,在此情况下,平面部分的每个面之间的间隙应在压缩后测量。在压缩前后应保持圆筒部分的最小宽度。

  6粘结接合面粘结接合面的试验应符合15.1.3规定的过压试验和施压时间要求,合格判据为C.3.1.1。

  8转轴和轴承的补充要求8.1转轴接合面

  轴承盖。

  圆筒形接合面用于旋转电机轴的圆筒形接合面。

  8.1.1圆筒形接合面

  旋转电机转轴的最小单边间隙k,对于

  旋转电机转轴的最小径向间隙k不应小于0.05mm。

  I类、ⅡA和ⅡB应不小于0.075mm,对于Ⅱ8.1.2曲路式接合面

  C应不小于0.05mm。

  不符合表1和2要求的曲路式接合面如经第14~16章规定的试验合格(GB3836.1中要求的有关检查和

  试验、外壳耐压试验),仍可认为符合本部分的要求。

  旋转电机轴的最小径向间隙k不应小于0.05mm。

  8.1.3浮动轴承盖接合面

  确定轴承盖的最大浮动度时应考虑制造商规定的轴承间隙和允许的轴承磨损。轴承盖可与转轴一起

  自由径向运动和在转轴上轴向运动,但应与轴保持同心。应有装置阻止轴承盖相对转轴旋转。

  浮动轴承盖不允许用于IIC类电气设备。

  7.1滑动轴承

  8.2.1滑动轴承

  带有滑动轴承的隔爆轴承盖火焰通路

  除滑动轴承本身的接合面外,应有与滑动轴承相毗连的转轴轴承盖隔爆接合面,并且接合面的宽度

  长度,当转轴直径不大于25mm时,应小于转至少应等于轴的直径,但不必超过25mm。

  轴直径;当转轴的直径大于25mm时,应不

  如果在带有滑动轴承的旋转电机中使用圆筒或曲路式隔爆接合面,接合面至少一个面应采用无火花

  小于25mm。

  金属材料(例如铅黄铜),无论何种情况,定、转子之间的气隙应大于制造商规定的最小径向间隙k。

  如果在带有滑动轴承的旋转电机中使无火花金属材料的最小厚度应大于该气隙。

  用圆筒或曲路式轴承盖,并且定转子间的单

  边间隙大于轴承盖所允许的单边间隙位移

  时,则轴承盖应由无火花材料(如铅黄铜)。

  该要求不适用于浮动式轴承盖。

  7.2滚动轴承

  8.2.2滚动轴承

  装有滚动轴承的转轴轴承盖其最大单

  装配有滚动轴承的轴封,最大径向间隙m不应超过表1和2中对于该类轴封允许的最大间隙的三分之

  边间隙计算值“m”不得超过表1~表4中轴二。

  承盖的允许最大间隙的三分之二。

  注1:大家都知道,在带有组件的情况下,所有部件不会同时出现最差尺寸的情况。对公差的统计处理,如“均方

  根(RMS)”,可要求对m值和k值进行验证。

  注2:本部分不要求对制造厂计算的m值和k值进行验证。对于m值和k值的测量验证,本部分也不要求。

  7.3轴承盖

  在确定带有油封槽的轴承盖的火焰通

  路长度时,其油封槽部分不应计算在内。轴

  承盖末端长度应不小于表1~表4中规定的

  透明件紧固件

  相应值。

  直径间隙不应超过表1~表4中规定的

  相应数值,但不应小于0.10mm

  8透明件

  9透明件

  除本标准的要求外,透明件(如观察窗

  对于除玻璃以外的透明件,应符合本部分第19章的要求。

  和灯具的透明罩)应能承受GB3836.1中的

  注:在安装任何材料的透明件时宜采取一些措施,避免在这些零部件中产生机械应力。

  有关规定。

  8.1材料

  透明件可采用玻璃或其他物理化学性

  能稳定,且能有效承受设备额定条件下的最

  高温度的材料制成。

  8.2透明件的安装

  8.2.1用来固定透明件的密封材料、胶粘材

  料或衬垫应满足第5.4和5.5条的规定(衬

  垫和O形环、胶粘接合面)。

  8.2.2透明件应按下述方法之一进行安装:

  a)透明件可以直接密封在外壳内,与

  它形成一个整体;

  b)透明件可以用或不用衬垫直接紧固

  在外壳内;

  c)透明件可以密封或胶粘在一个框架

  上,框架紧固在外壳内,这样使观察窗可作

  为一个整体部分进行更换,而不需要在现场

  进行密封处理。

  8.2.3应采取预防措施使安装的透明件不

  会产生不适当的内部机械应力。

  10紧固件

  11紧固件、相关的孔和封堵件

  10.1当采用可拆卸螺钉或螺栓紧固隔爆外11.1从外侧装配隔爆外壳部件所需的紧固件应:

  壳的任何部件时,这些螺钉或螺栓孔不应穿

  ——对于I类设备,符合GB3836.1要求的特殊紧固件,其头部具有护圈或沉孔,或通过设备结构

  透外壳壁。孔周围的金属厚度应不小于孔径

  内在保护;

  的三分之一,且至少为3mm。

  ——对于II类设备,符合GB3836.1要求的特殊紧固件。

  10.2当螺钉或螺栓没有垫圈而完全拧入孔

  注:对于I类设备,要求护圈或沉孔的目的是防止紧固件头部免受冲击的基本保护。

  外壳机械强度

  内时,螺钉或螺栓尾部与螺孔的底部之间应留有螺纹裕量。10.3若为了制造方便而钻孔穿透外壳壁时,该孔应用接合面符合表5要求的螺塞将其堵住。螺塞应按10.4所述的方法固定。10.4永久固定在外壳上的螺钉或螺栓应可靠地焊接或铆接,或是采用某些等效方法固定。10.5一般情况下,应采取防止紧固件因振动而松脱的措施。10.6I类外壳,用来把门、盖和堵板紧固在外壳上的紧固件应符合GB3836.1中特殊紧固件的要求。

  11外壳机械强度11.1隔爆外壳应能承受第三篇所规定的内部试验压力而不发生损坏,或引起外壳结构强度降低、或接合面处间隙产生永久性增大,使其超过表1~表4中的规定间隙值的变形。

  11.2不允许使用塑料材质或轻合金紧固件。11.3在进行第15章规定的型式试验时,应使用制造商规定的螺栓和螺母。

  试验期间使用的螺栓或螺母的性能等级,或螺栓、螺母的屈服强度和型号应:a)按表9中的20.2(a)的要求在设备上标志(警示或警告标志),或b)在相关防爆合格证上规定。

  注:有关螺栓和螺母机械性能的附加资料性信息见附录F。

  11.4双头螺栓应符合11.3的规定,且应固定牢固,即他们应用熔焊或铆牢或其他等效的方法永久性固定到外壳上。11.5紧固件不应穿透隔爆外壳壁,除非他们与壳壁构成隔爆接合面并且与外壳不可分开,例如利用焊接、铆牢或其他等效方法。11.6对于不穿透隔爆外壳壁的螺孔或双头螺栓孔,隔爆外壳壁的剩余厚度应至少是螺栓或双头螺栓直径的三分之一,最小为3mm。11.7当螺栓不带垫圈被完全拧入到隔爆外壳壁的盲孔中时,在孔的底部应至少保留一整扣螺纹的余量。11.8为了制造方便,当钻孔穿透隔爆外壳壁时,形成的孔随后应用封堵件封堵,使外壳保持隔爆性能。封堵件应按照11.4双头螺栓的要求固定牢固。11.9如果隔爆外壳上设置的开孔不使用(例如:用于电缆引入装置或导管密封装置),应用封堵件将其封堵,使外壳保持隔爆性能。

  堵封件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封堵件可设计成能够从隔爆外壳壁的外侧或内侧安装或拆卸的结构。靠机械固定或靠摩擦固定的封堵件应符合11.9.1至11.9.3的一项或多项要求。11.9.1如果从外部卸去,仅应在外壳内侧的卡簧松开后才有可能。11.9.2封堵件可设计成只有使用工具才能安装和拆卸的结构。11.9.3封堵件可设计成特殊结构,用与拆卸方法不同的方法安装,拆卸方法只应是采用11.9.1或11.9.2规定的方法之一或采用特殊技术。11.9.4封堵件不能与管接头一起使用。11.10用螺纹固定的门或盖应另外借助于内六角紧定螺钉或等效的方法固定。12外壳材料和机械强度—外壳内的材料12.1隔爆外壳应承受第14至16章规定的相关试验。12.2当几个隔爆外壳组装在一起时,本部分的要求分别适用于每个外壳,并且特别适用于把他们分开的隔板和穿过隔板的所有绝缘套管和操纵杆。12.3如果一个外壳包括几个相互连通的空腔或内部零件的排列被分隔,则可能产生比正常压力更大的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

  I类设备的外壳材质还应符合附录C

  应通过结构设计尽可能预防这些现象。如果不可能避免这些现象,在外壳设计时应考虑承受更高的

  中的补充规定。

  应力。

  11.2当两个或多个隔爆外壳组合在一起时,12.4如果使用铸铁,材料等级应不低于150级(ISO185)。

  本标准的规定既适用于每个单独外壳,也适12.5当某种液体因分解产生的氧气或爆炸性混合物比外壳设计针对的爆炸性混合物更危险时,则在隔爆

  用于它们之间的隔板及穿过隔板的接线端外壳中不应使用这种液体。但如果对于产生的爆炸性混合物,外壳能承受第14至16章规定的试验合格,

  子或操纵杆。

  则可使用这种液体。但是,电气设备设计的类别还应适合于周围的爆炸性环境。

  11.3当外壳是由两个或多个连通空腔组12.6在I类隔爆外壳中,能够承受在空气中产生电弧、并由大于16A额定电流引起的电气应力的绝缘材

  成,或是被设备内部的部件隔开时,则可能料(例如在断路器、接触器和隔离开关等开关电器中),按照GB/T4207的规定,其相对泄痕指数不应小

  产生压力重叠(见3.8的定义)。这将会造于CTI400M。

  成压力急剧上升并且会超过预计的最大压

  但是,如果上述绝缘材料虽不能通过此试验,但其体积被限制到空外壳总容积的1%,或者有合适的

  力。为此应尽可能使外壳内部的形状能消除检测装置能够在绝缘材料可能分解导致出现危险之前在电源侧断开向外壳供电的电源,他们也可使用。

  压力重叠现象。如果不可能避免压力重叠现此检测装置的设置和有效性应得到验证。

  象,则应提高外壳的机械强度。

  12.7隔爆外壳不应用锌或锌含量高于80%的锌合金制成。

  11.4当某种液体产生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

  注:锌和锌合金容易迅速降低品质(如抗拉强度性能),尤其是在温暖潮湿的空气中,他们也被认为最具活性。因

  高于隔爆外壳的设计能力时,隔爆外壳内不

  此,规定上述限制。

  应使用该液体。

  引入装置

  12电缆和导线的引入及连接12.1电缆和导线按两种方法:

  a)间接引入,用接线盒或插接装置连接的方式;

  b)直接引入,用接入主外壳内的连接方式。

  I类设备采用直接引入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正常运行时不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

  b)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12.2用导管此入的设备,应设置有螺纹啮合扣数到少为5扣的螺纹接头。12.3间接引入

  13隔爆外壳的引入装置如果所有引入装置符合本章的规定,外壳的隔爆性能不会改变。此外,外壳上的公制螺纹孔的公差

  等级应为GB/T197和GB/T2516规定的6H或以上,且任何倒角或退刀槽最深处距外壁表面限制到2mm。外壳上安装电缆引入装置和导管引入装置的螺纹孔应具有螺纹类型和尺寸的标志,例如M25或

  1/2NPT(1/2标准锥管螺纹)。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在孔旁边按表10中20.3(a)的规定标志具体的螺纹和尺寸,或——在铭牌上按表10中20.3(a)的规定标志具体的螺纹和尺寸,或——标识具体螺纹和尺寸作为安装说明书的一部分,铭牌上的标志按表10中20.3(b)的规定(通过使用文字或按GB2893和GB2894中规定的符号)。制造商应在电气设备的说明文件中注明下述内容:a)引入装置的安装位置;和b)这些引入装置的最大允许数量。在使用管接头的情况下,每个引入装置上的螺纹式管接头不应超过一个。封堵件不能同管接头一起

  使用。13.1电缆引入装置

  如果接线盒是隔爆型的,则应符合“直接引入”的要求。如果是其他防爆型式,则应符合相应防爆型式的要求。此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2.3.1外部导线和电缆与主隔爆外壳内部电路之间应经过绝缘套管连接,该绝缘套管应符合第5章(隔爆结合面)的规定并固定在分隔两腔的间隔板上。12.3.2可以用带有密封压盖的导线代替绝缘套管,该密封压盖不得改变外壳的隔爆性能。12.4直接引入

  电缆或导线的直接引入应采用不会改变外壳隔爆性能的密封填料盖或密封圈的方法。

  压紧密封后,密封的最小轴向尺寸X应表1~表4中火焰通路的最小长度要求。

  如果电缆被封入主外壳内,则外壳外壳的电缆长度至少应为1mm。

  当设备配备有连接导管时,导线或电缆应经过与外壳构成一体或连接在外壳上的一个填料盒或内置结构进入壳内。

  电缆引入装置,无论是整体或分开,均应符合本部分、附录C的相关要求,并且在外壳上构成第5章规定的接合面宽度和间隙。

  当电缆引入装置与外壳构成整体或为该外壳专用时,他们应作为相关外壳的部分进行试验。当电缆引入装置与外壳分开时:——螺纹连接的Ex电缆引入装置可作为设备进行评定。这类电缆引入装置既不需要承受15.1规定

  的试验,也不需要进行第16章规定的例行试验;——其他电缆引入装置可仅作为Ex元件进行评定。13.2导管密封装置导管密封装置,无论是整体或分开,均应符合本部分、C.2.1.2和C.3.1.2的要求,用术语“导管密封装置”代替“电缆引入装置”,并且在外壳上构成第5章规定的接合面宽度和间隙。当导管密封装置是与外壳构成整体或为该外壳专用,他们应作为相关外壳的部分进行试验。当导管密封装置与外壳分开时:——螺纹连接的Ex导管密封装置能够作为设备评定。这样的导管密封装置既不需要承受15.1规定

  的试验,也不需要进行第16章规定的例行试验;其他导管密封装置可仅作为Ex元件评定。13.2.1导管引入只允许用于II类电气设备。13.2.2如果使用凝固复合物的填料盒密封,则密封装置应作为隔爆外壳的部件设置或直接设置在引入处。他应满足附录C规定的密封型式试验。已评定的密封装置可由安装单位或用户按照设备制造商的说明书使用。

  密封复合物和使用方法应在填料盒的防爆合格证中规定,或在完整的隔爆外壳设备的防爆合格证中规定。密封复合物与隔爆外壳之间的填料盒部分应作为隔爆外壳处理,即接合面应符合第5章的规定,组装件应通过15.2规定的不传爆试验。

  从密封腔端面到外壳(或用作终端的外壳)以及外壳(或用作终端的外壳)壁外侧的距离应尽可能小,无论如何不能大于导管的尺寸或50mm,取其较小者。13.4绝缘套管

  绝缘套管,无论是整体或分开,均应符合本部分和附录C的相关要求,并且在外壳上构成第5章规定的接合面宽度和间隙。

  当绝缘套管与外壳为整体或为该外壳专用时,他们应作为相关外壳的部分进行试验。当绝缘套管分开时:——螺纹连接的Ex绝缘套管可作为设备进行评定。这样的绝缘套管既不需要承受15.1规定的试验,

  也不需要进行第16章规定的例行试验,和——其他绝缘套管可仅作为Ex元件进行评定。

  标志

  检查和试验

  13标志隔爆外壳的标志应符合GB3836.1规定。正常运行时产生火花或电弧的设备,其盖子应设有联锁装置或设有通电时不准打开的标牌。

  14概述对隔爆型,除应进行GB3836.1中要求的

  有关检查和试验外,还应补充下列试验。

  20标志

  20.1总则

  隔爆外壳“d”应按GB3836.1的规定和下列对隔爆外壳“d”的补充要求进行标志。

  20.2警示和警告标志

  如果要求标志如表9所示的警示或警告内容,在“警示”或“警告”词之后的内容可用技术上等效的

  内容或符号代替。多种警告内容可组合成一种等效的警告内容。

  表9警示或警告标志的内容

  引用条款

  警示或警告标志

  20.2(a)

  11.3、11.4警示-使用屈服应力≥(值)的紧固件,该(值)由适用的试验确定

  (螺栓和螺母、

  双头螺栓)

  20.2(b)

  13.3.4

  警告-严禁带电分离

  (特殊紧固件)

  20.2(d)

  E.3.2

  警告-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严禁打开

  20.3提示性标志

  如果要求如表10所示的标志,可用技术上等效的内容或符号代替。多种警告内容可组合成一种等效

  的警告内容。

  表10提示性标志的内容

  引用条款

  提示性标志

  20.3(a)13(隔爆外壳的螺纹的尺寸和型号标识,即:“1/2NPT”、“M25”

  引入装置)

  20.3(b)13(隔爆外壳的见安装使用说明书

  引入装置)

  20.3(c)

  15.2(

  “设备的安装应使其平面接合面不在固态物体(非设备部分)规定距离之内”,该

  规定距离通过火焰传播试验时靠近固态的物体确定,试验值小于表8中规定的数值。

  20.3(d)

  D.3.8

  具有Ex元件防爆合格证的空外壳

  14检查和试验

  GB3836.1的23.4.6.1规定的最高表面温度应在本部分表5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表5确定最高表面温度的条件

  电气设备类型

  试验电压

  过载或故障条件

  电动机

  Un+10%b

  无

  注:b或者,最高表面温度的测定可在电压为Un±5%时进行(按GB755)。在这种情况下,应在设备上或制造商的使用

  型式试验15型式试验

  说明书中标出使用范围。

  15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应按照下列顺序,在已经进行过GB3836.1的外壳试验的样品上进行。

  a)按照15.1.2的规定测定爆炸压力(参考压力);

  b)按照15.1.3的规定进行过压试验;

  c)按照15.2的规定进行内部点燃的不传爆试验。

  试验也可不按这个试验顺序,静态或动态过压试验可在内部点燃不传爆试验之后进行,或者在另一

  个已经承受了与第一台样机相同机械强度试验的另一台样机上进行。在任何情况下,过压试验后外壳接

  合面不应有永久性变形,外壳也不应有影响防爆型式的损坏。

  通常,外壳应在所有壳内设备安装完整状态下进行试验。但也可用等效的模型代替。

  如果外壳设计成安装各种类型的电气设备及部件,且制造商说明了其详细的安装布置,只要是在爆

  炸压力形成的最严酷条件下,并且满足GB3836.1的其他安全要求,就可用空外壳进行试验。

  15.1.2爆炸压力(参考压力)测定

  对于用于低于-20℃环境温度的电气设备,参考压力应按下列方法之一确定:

  ——对于所有的电气设备,参考压力应在不高于最低环境温度下进行测量。

  ——对于所有的电气设备,参考压力可在一般环境温度下使用规定的试验混合物,而在提高试验混

  合物压力条件下进行测定。试验混合物的绝对压力(P),单位为千帕,应按以下公式采用T,a,min单位为℃,进行计算:

  P=[293/(Ta,min+273)]kPa——除旋转电机(例如电动机,发电机和转速计)外的电气设备,包括内部几何结构简单(见附录

  D),在空外壳情况下外壳容积不超过3l,考虑不大可能出现压力重叠的设备,参考压力可在

  一般环境温度下使用规定的试验混合物,但参考压力按下表所列系数增加。

  ——除旋转电机(例如电动机,发电机和转速计)外的电气设备,包括内部几何结构简单(见附录

  D),在空外壳情况下外壳容积不超过10l,考虑不大可能出现压力重叠的设备,参考压力可

  在一般环境温度下使用规定的试验混合物,但参考压力按下表所列系数增加。在这种可选择的

  情况下,15.1.3.1中规定的过压型式试验的试验压力应增加至4倍参考压力。1.5倍参考压力

  的例行试验是不允许的。

  最低环境温度℃

  试验系数

  ≥–20(见注)

  1.0

  ≥–30

  1.37

  ≥–40

  1.45

  ≥–50

  1.53

  15.1.2过压试验

  15.1.2.1静压试验

  试验压力应为参考压力的1.5倍,但至少

  为0.35MPa。加压时间应为10

  +20

  S。

  对于容积大于10cm3而不经受出厂试验

  外壳,试验压力应为参考压力的4倍。

  如果因外壳太小而不能测定参考压力以

  及不可能使用动压法时,则应用下列相应压

  力进行静压试验:

  a)Ⅰ类、ⅡA、ⅡB为1MPa;

  b)ⅡC为1.5MPa。

  ≥–60

  1.62

  包括设计用于3836.1规定的标准环境温度范围的设备。

  15.1.3过压试验

  对于用于环境温度低于-20℃的电气设备,过压试验应在不高于最低环境温度下进行。如果在所使用

  材料的技术条件中说明在低温时不会降低材料的拉伸和屈服强度,则过压试验可在通常的室温下进行。

  15.1.3.1过压试验:方法一(静压法)

  施加的相应压力应为:

  ——参考压力的1.5倍,或——对于不进行例行过压试验的外壳,试验压力应是参考压力的4倍,或——对于小型设备不能测定参考压力时,则应采用下列相应压力进行静压试验。

  容积(cm3)

  类别

  压力(kPa)

  ≤10

  I、IIA、IIB、IIC

  1000

  >10

  I

  1000

  >10

  IIA、IIB

  1500

  >10

  IIC

  2000

  加压时间至少应为10s。

  15.2内部点燃的不传爆试验

  15.2内部点燃的不传爆试验螺纹接合面试验样品的火焰通路长度(啮合长度)应按照表6的规定缩短。止口接合面的试验样品,圆筒接合面加平面接合面,其火焰通路长度不应大于制造商规定的最小长

  度的115%。如果接合面宽度L仅包括圆筒部分,止口接合面的平面部分间隙,对Ⅰ类和ⅡA类,应扩大到不小于

  1mm,对ⅡB类,应扩大到不小于0.5mm,对ⅡC类,应扩大到不小于0.3mm。除螺纹接合面外,对于有火焰通路的电气设备,当规定使用的环境温度高于60℃时,应在下列条件

  之一的情况下进行不传爆试验:——在不低于规定的最高环境温度下进行;——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使用规定的试验混合物在按表7的系数增加的压力下进行;——在正常大气压和温度下,但试验间隙iE按表7规定的系数增大。如果外壳由具有不同温度系数的不同材料构成,并且对间隙的尺寸有影响(例如玻璃观察窗与金属

  框构成圆筒形间隙的情况),则下列方法之一适用于不传爆试验:——计算的最大间隙iC,T,考虑在20℃下最大结构间隙和在规定的最高环境温度Ta,max时的间隙增大,应将试验间隙iE至少增大为在Ta,max时计算的最大间隙的90%进行验证;

  非金属外壳和外壳的非金属部件

  15.2.1I类、IIA类和IIB类外壳外壳是在无人为间隙的正常条件下进行

  试验:0.8ic≤iE≤ic≤iT

  15.2.2IIC类外壳的间隔: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试验。

  a)第一方法应将平面接合面、圆筒接合面、带有轴

  承的接合面间隙加大到下列数值:iE=iC+0.5iC≤(对平面接合面、最小间隙0.1mm)iE=0.5iT≤(对平面接合面)或iE=iC+0.5iT≤(对圆筒接合面)b)第二方法外壳应按照下列公式规定的试验间隙

  iE进行试验:0.8ic≤iE≤ic≤iT

  ——计算的最大间隙iC,T,考虑在20℃下最大结构间隙和在规定的最高环境温度Ta,max时的间隙增大,应用规定的试验混合物在按以下公式计算的增大压力下进行验证:PV=(iC,T/iE)×(0.9)

  15.2.1I类、IIA类和IIB类电气设备外壳的间隙iE应至少为制造商图纸规定的最大结构间隙ic的90%(0.9ic≤iE≤ic)

  15.2.2IIC类电气设备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试验。

  a)方法一应将除螺纹接合面之外所有接合面的间隙加大到下列数值:1.35iC≤iE≤1.5iC对平面接合面,最小间隙为0.1mm

  b)方法二外壳应按照下列公式规定的试验间隙iE进行试验:0.9ic≤iE≤ic

  19非金属外壳和外壳的非金属部件以下要求适用于非金属外壳和外壳的非金属部件,除了:

  ——电缆引入装置和导管密封装置的密封圈,和——与防爆型式无关的非金属部件。

篇九:材料机械强度对照

  抗拉强度与硬度对照表

  抗拉强度N维氏硬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mm2抗拉强度N维氏硬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mm2

  Rm250270285305320335350370380400415430450465480490510530545

  HV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

  HB7680.785.290.29599.8105109114119124128133138143147152156162

  HRC

  Rm12201255129013201350138514201455148515201555715951630166517001740177518101845

  HV380390400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

  HB361371380390399409418428437447-456-466-475-485-494-504-513-523-532

  HRC38.839.840.841.842.743.644.545.346.146.94748.449.149.850.551.151.752.353

  560575595610625640660675690705720740755770785800820835850865880900

  175180185190195200205210215220225230235240245250255260265270275280

  16617117618118519019519920420921421922322823323824224725225726126620.321.322.223.12424.825.626.427.1

  188019201955199520302070210521452180

  570580590600610620630640650660670680690700720740760780800820840860

  -542-551-561-570-580-589-599-608-618

  53.654.154.755.255.756.356.857.357.858.358.859.259.760.16161.862.563.36464.765.365.9

  915930950965995103010601095112511151190

  285290295300310320330340350360370

  271276280285295304314323333342352

  27.828.529.229.83132.233.334.435.536.637.7

  880900920940

  66.46767.568

推荐访问: 材料机械强度对照 对照 强度 材料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