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篇】

时间:2022-12-18 11:40:02  来源:网友投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之情、爱家乡的感情。

  4.会写诗中生字“涕”“洛”,并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反复朗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

  【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感

  (课件出示音乐《阳春白雪》渲染气氛)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谁先来吟诵一两句杜甫的诗句?(生答)读着杜甫的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相机介绍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风格。(课件出示杜甫简介及杜甫肖像)(杜甫目光深邃幽远,胡须浓密有致,饱受生活的艰辛和磨难。)忽然,传来喜迅,朝廷的军队收复了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杜甫生*第一首快诗——出示课题(课件出示),板书课题。

  二、读题,解读题意

  1.齐读课题、解题。

  (1)“河南”“河北”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了解指的是黄河*)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的喜讯。)

  (2)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把胜利的喜讯告诉老师吧!(齐读诗题)

  三、初读,弄懂诗意

  1.过渡:由于战乱,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是的)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中吧!

  2.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①点名读。

  ②听录音朗读(出示课件录音朗读)。

  ③学生学着录音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④检查生字。指导“洛、涕”的写法(出示微课)。

  ⑤这句诗能读准吗?“却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⑥齐声朗读,要求读出诗的韵味。

  3.小组讨论,理解词语及诗歌的意思,教师指导“妻子”“青春”古今义的不同之处。

  4.交流理解诗意,师相机出示课件。

  5.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全诗。

  四、品读,感悟诗情

  (一)从哪里看出“喜欲狂”?

  过渡: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地品味一下。

  1.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

  A.“初闻涕泪满衣裳”。

  (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泪?(激动、高兴)

  (2)请你带着这种情绪把这句诗读一读。(指导朗读)

  (3)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晚年去看看。(出示课件)

  (4)又是一年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诗人站在街头看着曾经繁华的长安城,如今已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出示《春望》,配乐读。

  (5)诗小结:本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儿的鸣叫也感到揪心。当时,诗人流的是什么样的泪?(伤心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的痛苦的泪,别离的泪,思乡的泪)

  (6)这样痛苦,伤心了8年,终于盼来了这个喜讯,这怎能不让人喜极而泣啊!(生齐读这句诗,体会诗人悲喜交集的感情)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地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1)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是“喜欲狂”了。因为诗人听到(生:“剑外忽传收蓟北”),想象马上就要(生:“青春作伴好还乡”),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千杯万盏也不醉”。

  (2)男生们,端起酒杯与杜甫一起放声歌唱,尽情喝酒吧(男生唱: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女生们,你们也一展自己清脆的喉咙,加入这支快乐的队伍吧!(唱)

  D.师简介三峡,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借助课件了解行走路线)。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

  3.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4.指名读。

  (二)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地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2.学生谈理解。

  3.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个人吗?(板书:爱国)

  4.这其中也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看课件,齐读。

  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强烈的情感了。(板书:悟诗情)

  (三)学生发挥想象谈想到什么?学生感情诵读这几句话。

  想到这些,能不涕泪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喜欲狂”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纵酒高歌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归心似箭吗?读——

  在老师的引读下,深情朗读“喜欲狂”的这几句话。

  五、练笔,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都说杜甫“百年歌自若,未见有知音”,我觉得今天你们都是杜甫的知音。如果把刚才你们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那将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可诗呢,浓缩的都是精华,这就是诗歌的魅力。下面请你们根据刚才的理解、品悟,再适当加些合理的想象,用第一人称,练习说说诗意,把它叙述成一个小故事。

  2.老师给你们一些帮助。(出示一段话:“唉,8年了,河南河北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啊!”我独自走在街上,唉声叹气。忽然,人们如潮水般地朝街头涌去。“发生什么事了?”我心生疑惑,又看看人们的表情——是喜悦的!莫非……

  3.生练习后指名说说。(有时间师就总结写法)

  4.师引读:于是我心里一激动,随口吟出:(出示整首诗)

  六、总结,升华情感

  这首光照千古的诗篇为后人所传诵,他的爱国精神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激励着后人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让我们继承先人的浩然正气,以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新的爱国诗篇,让巍巍华夏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2

  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教学设计流程

  第一教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2、出示杜甫图片。今天,我把杜甫给请来了!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他的到来!(生鼓掌)

  3、你了解他的生*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同学们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二、自学古诗,读通顺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出示诗全文)

  2、分组自学古诗。

  (1)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2)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提出要求: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jiaoshi/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汇报员把本组同学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3、学生汇报。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

  4、知识讲解: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引生说杜甫心情很高兴)

  5、生读诗,背诗。

  三、深读诗文,悟诗境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曾流过泪。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2、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3、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4、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

  5、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升诗情

  1、小结: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让我们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

  2、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读一读吗?

  3、出示《春望》。建议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想想这首诗与课文的内容、主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二教时 《示儿》教学设计

  一、读通顺、背诵全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示儿》这篇课文,我相信大家读背这首充满深切爱国之情的小诗不成问题。赛一赛。

  要求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顺口的多读几遍。

  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停顿和重音提示。

  2、背诵、默写。

  会背的同学可在本上练习默写,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写。

  二、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1、给出注解,自读课文粗知诗意。 结合注释,默读《示儿》,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充,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祭(jì):祭祀。乃(nǎ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元:同原。九州:指代*。王师:指南宋军队。

  2、学生质疑。

  三、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四、感悟诗情

  1、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去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2、读后集体交流。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五、扩写练习

  1、出示遗嘱范例,引导学生以作者的口吻写一篇遗嘱。

  2、根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写具体。

  六、阅读拓展

  介绍陆游的两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学生课外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3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还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唐诗三百首》中,就有许多力作,为同学们所熟悉,并深受大家的喜爱。另外,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数不胜数,奇才辈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等,他们的许多诗句已流芳百世,为后人所传诵。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两首诗。一首是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一首是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陆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当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了其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所选的《示儿》,是陆游临终前所作,相当于遗嘱。诗人临终前,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喜事告诉他。这就充分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诗人。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省)人。他的一生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曾被世人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在当时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本文选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说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杜甫正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他听到这个胜利的消息后,立即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终被*息,祖国又重新获得了统一而感到的无比欢快的心情,同样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有选择地讲述,不必讲这么多)

  (三)学生自己读诗,并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四)教师指名读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放课文录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万事空 告乃翁

  蓟北 襄阳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写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再看注释,结合诗句和字典,看应选择什么意思。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涕,左边是氵,右边是弟,合起来是涕。还可以记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在书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弟的写法和笔顺。洛,左边也是氵,右边是各,合起来是洛。 /article/还可以记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阳的洛。在书写时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乃字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如: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就是告乃翁的乃。同样,祭也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利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在对比中记住字形,加强记忆和理解。

  (五)理解词语。

  1.让学生读文,并从诗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在学生的质疑中相机指导理解诗句)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下注释、,联系诗句内容理解词语。

  以元字为例,元字在诗句中是死去元知万事空,通过看书下注释,我们知道元同现在的原,又通过,我们又得知原是原来、本来的意思。原知就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又如:乃字在诗句中是告乃翁,我们通过看书下注释便可知道,/soft/ 乃翁就是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告乃翁是指告诉你的父亲,意思是让儿子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自己。

  3.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练习掌握。 (让学生在读诗句中理解,不必逐个讲解)

  九州同:古代把*分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文中指南宋军队。

  中原: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痛。

  无忘:不要忘记。

  北定:向北进军*定。

  剑外:现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而下的泪水。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六)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边读边想

  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

  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4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还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唐诗三百首》中,就有许多力作,为同学们所熟悉,并深受大家的喜爱。另外,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数不胜数,奇才辈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等,他们的许多诗句已流芳百世,为后人所传诵。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两首诗。一首是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一首是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陆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当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了其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所选的《示儿》,是陆游临终前所作,相当于遗嘱。诗人临终前,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喜事告诉他。这就充分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诗人。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省)人。他的一生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曾被世人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在当时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本文选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说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杜甫正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他听到这个胜利的消息后,立即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终被*息,祖国又重新获得了统一而感到的无比欢快的心情,同样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有选择地讲述,不必讲这么多)

  (三)学生自己读诗,并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四)教师指名读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放课文录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万事空 告乃翁

  蓟北 襄阳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写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再看注释,结合诗句和字典,看应选择什么意思。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涕,左边是氵,右边是弟,合起来是涕。还可以记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在书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弟的写法和笔顺。洛,左边也是氵,右边是各,合起来是洛。 /article/还可以记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阳的洛。在书写时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乃字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如: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就是告乃翁的乃。同样,祭也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利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在对比中记住字形,加强记忆和理解。

  (五)理解词语。

  1.让学生读文,并从诗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在学生的质疑中相机指导理解诗句)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下注释、,联系诗句内容理解词语。

  以元字为例,元字在诗句中是死去元知万事空,通过看书下注释,我们知道元同现在的原,又通过,我们又得知原是原来、本来的意思。原知就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又如:乃字在诗句中是告乃翁,我们通过看书下注释便可知道,/soft/ 乃翁就是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告乃翁是指告诉你的父亲,意思是让儿子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自己。

  3.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练习掌握。 (让学生在读诗句中理解,不必逐个讲解)

  九州同:古代把*分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文中指南宋军队。

  中原: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痛。

  无忘:不要忘记。

  北定:向北进军*定。

  剑外:现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而下的泪水。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六)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边读边想

  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

  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5

  教学内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生*第一首快诗”。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抒发了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的极度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热烈感情。诗中突出地抒发了一个“喜”字,从闻喜讯,到流喜泪、观喜容、呈喜态、唱喜歌、思喜归、无处不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风格。

  3、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设计理念

  以读、诵为主线,层层深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课堂教学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聊聊诗人,导入新课

  1、简介诗人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安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

  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的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2、简介时代背景,揭课题。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以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

  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写的这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读读古诗,整洁体感知。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全班正音,注意蓟念“jì”,涕念“tì”

  3、再读古诗,指导学生接古诗的音韵与节奏,读好每一句全班齐读。

  三、自读古诗,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悟诗意。

  (1)学生回忆交流弄懂古诗诗意的方法。(结合注释,反复读中理解,联系插图,发挥想象,串联词义等。)

  (2)请同学综合运用以上方法,默读弄清诗意,不理解的可以打上“?”。

  (3)同桌相互合作,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全诗大意: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乍听到这个消息,止不住的泪水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愁颜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纵情饮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然后经襄阳,直奔那旧都洛阳。)

  (1)教师评价。(注意侧重学生把握文意的能力,重点评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遣词造句的精当。)

  (2)带着对诗文的理解齐读古诗。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导学生想象全诗意境。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结合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诗人听到“收蓟北”时,有何感受?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教师相机小结:“初闻涕泪满衣裳”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时,自然想到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当看到亲人们都不在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板书: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愁何在

  喜欲狂

  (2)你还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教师相机小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诗人喜悦情感的第三

  次爆发。诗人像小孩一样欢乐得手舞足蹈还不尽兴,还需要“放歌纵酒”才能把喜情抒尽。“白日放歌”纵酒,不是借酒消愁,而是以酒助兴;今日之高歌,不是长歌当哭,而是快乐地歌唱。他恨不得立即归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正是诗人归心似箭的真实写照。“穿”、“下”二字,贴切、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想象中在险峡穿行疾驰与出峡后顺流而下的畅快之情。全诗用了好些地名,如“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等,因为贯穿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并不使人感到丝毫的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的真切,这是诗人爱国热情的自然流露。)

  板书:白日放歌

  青春作伴

  巴峡——巫峡

  襄阳——洛阳

  3、指导学生诵读全诗,读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4、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五、感悟方法,拓展延伸

  1、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三、四两行,五、六两行讲究对仗。这里,“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酒”与“青春作伴好还乡”,对仗十分工整,有极其贴切自然。

  2、根据诗意,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篇短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6

  一、揭题,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

  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3、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板书:杜甫)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对,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激情创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

  忽然,传来了喜讯,“忽传收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

  二、初读,读通顺

  1、配乐范读。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生字。这句诗能读准吗?“却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三、再读,明诗意。

  1、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2号同学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2、交流:

  (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

  (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板书:明诗意)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四、细读,悟诗情。

  (一)从哪里看出“喜欲狂”?

  过渡: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

  1、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

  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三峡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

  3、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4、指名读。

  (二)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2、学生谈理解。

  3、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个人吗?(板书:爱国)

  4、这其中也包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看课件,齐读。

  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的强烈的情感了。(板书:悟诗情)

  五、古诗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学一学吗?

  2、出示《春望》。

  3、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4、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7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这道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领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㈠导入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進*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第一首快诗。

  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

  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

  ㈡初读,了解大意

  1、正确朗读诗

  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②生评价。

  ③指导读妻子(zǐ)生读,师读,比较

  ④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2、在诗句中理解词语

  ①读中体会

  (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②师生讨论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

  板书:喜欲狂

  ㈢细读,品诗

  1、过渡: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读一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2、学生自由体会

  3、学生自由表达

  4、出示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小结: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

  5、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6、指名读

  7、背诵(师引背齐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8

  一、导入新课

  1、班级同学开展诗词诵读比赛,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和大家一起进行诵读比赛。

  要求:

  (1)自由选读诗词。

  (2)读出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第三首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他就是诗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认真读古诗,解决生字问题,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

  2、自由古诗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2)画出读不懂的字词。

  (3)尽量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3、出示生词:

  (1)蓟北、衣裳、涕泪、襄阳。

  (2)进行多音字“裳”的古今异义学习。

  衣裳:读音:cháng古义:上衣和下衣。

  读音:shāng今义:统指衣服。

  (3)学习词语: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4、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读懂诗词的意思。

  三、感知诗歌,初步体会

  1、自由朗读古诗,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和韵味。

  (2)画出读不懂的字词。

  (3)试着和同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2、默读诗词,结合书下注释,了解诗词的意思,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批注。

  3、猜一猜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预设:

  (1)闻:听。

  (2)官军:是指王朝的军队。

  (3)收:解释为收复。

  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收复了叛军盘踞之地的喜讯。

  4、资料补充:

  安史之乱:是*唐朝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同中央*争夺权力的战争,也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5、出示诗句: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预设:

  (1)“涕泪”是很悲伤的意思吗?

  预设:不是,是喜极而泣。

  (2)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

  预设:喜。

  (3)为什么“涕泪满衣裳”呢?

  预设:因为听到首付消息以后的激动、欣喜。

  6、出示颔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1)“喜欲狂”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欣喜欲狂。是这首诗的“诗眼”。

  (2)这句诗中,作者“喜欲狂”表现在哪里?

  预设:漫卷诗书。

  (3)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预设:回望妻子和孩子,也是一扫愁云,随手卷起书,全家欣喜若狂。

  7、出示颈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设计思想]

  按照初读诗句→品读诗句→感情朗读的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诗中蕴含的感情。激发学生和诗人心灵交流,同喜同悲。读中悟情,读中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从而构建本色的语文课堂。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KJ出示音乐渲染气氛)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谁先来吟诵一两句杜甫的诗句?(生答)读着杜甫的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相机介绍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风格。(出示KJ杜甫简介)

  2、过渡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他另一种风格的一首诗,是他生*第一快诗他就是出示课题(KJ出现课题)

  二、初读诗。

  1、齐读课题、解题。(从课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2、过渡

  由于战乱,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是的)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中吧!

  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①点名读

  ②听录音朗读(出示KJ录音朗读)

  ③学生学着录音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④齐声朗读,要求读出诗的韵味

  三、理解诗的大意

  1、小组讨论

  2、交流理解诗意

  3、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全诗

  四、悟诗情

  1、过渡:诗中意思你们已深刻体会了,那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一份怎样的情感呢?(喜)(出示KJ思考、讨论)

  2、找出诗中喜欲狂的句子交流后(KJ出示这几句话)学生反复读(交流中相机出现路线图让学生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心情)。

  3、深切体会喜欲狂心情

  ①过渡:作者的这份喜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又会如此欣喜若狂呢?让我们一起来和诗人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你就会有切身体会,请看大屏幕(出示KJ背景)师随着画面讲解。

  师在《二泉映月》的二胡声中悲情朗诵《春望》

  ②听着杜甫这浸透血泪的心声,你们有什么感受?(生答),当你面对这一切,你的心情是什么?,请怀着这种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③过渡:真是满纸忧愤言,一把辛酸泪啊!而今,收复蓟北的消息犹如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经历了八年之久的战乱终于*定了,此时此刻,诗人心情怎样?会想到些什么?

  ④学生发挥想象谈想到什么?(出示七句话KJ随机点击使字体变色),学生感情诵读这几句话。

  想到这些,能不涕泪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喜欲狂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纵酒高歌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归心似箭吗?读

  在老师的引读下,深情朗读喜欲狂的这几句话。

  四、渲染主题

  1、诗人喜欲狂的背后是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让学生感情朗读全诗(回到KJ录音朗读)

  五、课外拓展

  过渡: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人以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抒写出风格迥异的爱国诗篇。有忧愤深广的动情倾诉,也有激情澎湃的昂首浩歌,老师这就有几篇与大家共赏。(出示课件,古诗欣赏)

  让学生读古诗欣赏。

  六、总结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历年来,这些光照千古的诗篇为后人所传诵,他们的爱国精神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激励着后人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让我们承继先人的浩然正气,以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新的爱国诗篇,让巍巍华夏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

  一、讲书。(约10分钟)

  首先,用启发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杜甫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听到‘安史之乱’接近X息的消息,不禁惊喜欲狂,冲口唱出了他生*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接着,给学生简述诗中出现的六个地名: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之后我说:“诗人在区区的56字小诗中,连用六个地名,丝毫不觉堆砌,这是杜甫的高明之处。”最后,与学生讲“妻子”,明确古代的“妻子”是指“老婆孩子”,与现的“妻子’的含义完全不同。“古诗往往一字即一义,不要把诗中的单音词当作复合双音词,这是我们读古诗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崔学古说:“与少年讲书,最忌诵述讲章。”(《檀儿丛书录要·少学》)

  二、读书。(约10分钟)

  要求学生正身端坐,音正腔圆地将这首诗读五遍,在读的过程中,仔细体味“忽传”、“初闻”、‘都看”、“漫卷”、“即从”、“便下”的涵义,使其千载如见诗人于仓促间欲哭之状。

  〔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象山语录)〕

  三、抄书。(约10分钟)

  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工工整整地抄写此诗,边抄边思,潜心琢磨,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明快的语言、激越的旋律。同时,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陈光地说:“见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溶村集》〕

  四、背书。(约10分钟)

  学生当堂“声高而缓”背诵杜诗,背会为止。这样训练,一方面能加强学生语感体验,另一方面有脱落讹误之处,能了然于耳。

  [唐彪说:“凡学生背书,必使其声高而缓。”《父师善诱法》]

  〔这节课我是老老实实上的,我的主导是务实强本,返建归真。何评“实”何谓“本”何谓“璞”何谓“真”‘有真意,去粉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教学规律办事之谓也。语文应该姓语,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文的教学和训练。语文课如果离开“讲、读、抄、背”,搞一些哗众取宠的*东西,那只能是占道旁门。我们讲改革,什么是改革我认为,一是继承,二是借鉴,三是创新。传统语文教学中有些经验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我们的任务是将其吸取过来并加以革故鼎新,这是前进而不是倒退。我想,语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篇扩展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篇(扩展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元知”,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话看来*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北定”指渡江北伐,*定金兵的进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定的信念,也寄托着把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末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忘记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做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还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陆游、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他爱国诗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2、教学《示儿》,教师可从陆游临终遗愿导入 课题,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体会这位爱国诗人遗嘱的感人之深。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先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之苦。在这个基础上来读课文,对杜甫的“喜欲狂”可能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3、教学这两首诗,还是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可让学生参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例如《示儿》,可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从“悲”字学生可能体会到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从后一句中可能体会到诗人对收复失地寄予的无限希望。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高兴。

  4、这两首诗明白如话,却感情饱满深厚,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这一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到。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啊!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激动、欢喜,不仅仅是自己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教学时,可在学完两首诗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让他们体会悲之切和喜之狂表达了相同的爱国之情。可让学生补充朗读几首两位诗人的其他爱国诗篇,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的《归雁》和《月夜》,进一步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思。

  词语注释

  示儿:告诉自己的儿子。示,告知。

  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意思是什么都不存在。

  但:只。同:统一。

  九州:*的代称。古代把*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

  定:*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无忘:不要忘记。“无”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翁,父亲。

  剑外:剑门关以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

  蓟北:指现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闻:刚刚听到。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再看。

  妻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这里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词语积累

  一、近义词

  初闻——忽闻 无忘——勿忘 放歌——高歌

  却看——再看 即—就

  二、反义词

  无忘——忘掉 不见——只见 悲——喜 无——有

  三、多音、多义字

  难句解析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两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两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诗人身在樟州,心已回到故乡。“即从”“便下”“穿”“向”这些富于时间紧促性和行为跳跃性的词语联系起来,势如飘风。

  课后题解

  思考·练习2

  (1)但悲:只感到悲伤;九州同:全*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为看不见全*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妻子:妻子和孩子;喜欲狂:高兴得要发狂。

  却看妻子愁何在:再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

  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思考·练习3

  不同。《示儿》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表达了因祖国由战乱到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文章结构

  《示儿》是七言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讲究对仗。

  全文翻译

  《示儿》:人死去原知道万事皆空,只悲痛没亲见南北一统。南宋大军哪天北伐将中原*定,祭祀莫忘把喜讯告诉你父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忽然听说唐朝的军队收复了蓟北,刚听到这消息时我的眼泪湿透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白日里我要喝着酒放声歌唱,春天美好的景物伴随我回家。立即就要从巴峡穿过巫峡,穿过襄阳,回到洛阳。

  学习要点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文章导读

  这两首古诗抒发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示儿》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临终时作的诗,相当于遗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诗人听到官军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胜利消息后,十分欢快,便写下了这首爱国的诗篇。

  中心思想

  《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教学设计示例

  15 古诗两首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快的原因。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理顺诗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这两首诗。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

  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默写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简介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三)检查朗读诗句的情况

  (四)理解诗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词语,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最后集中时间讨论。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五)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找几名同学说一说。

  (六)总结全诗

  1.说一说杜甫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兴奋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多年战乱被*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七)背诵这首诗

  (八)齐读这两首诗

  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

  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附: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意境。

  2、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

  教学方法:以读促悟,悟中品读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古诗,背得那么投入,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七言诗,也是杜集中一篇别具风神的佳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初读古诗,了解背景

  1、请同学们看书或看大屏幕自己出声读一读这首诗。

  2、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提出疑问。

  3、结合题目了解背景。

  (诗题写到了当时的一个历史事件,关于这一事件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所处的境地,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课前谁搜集资料有所了解,请给大家讲一讲。)

  三、自由读诗,引发思考

  1、学生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试着读出诗人高兴、喜悦的心情来。

  2、指名朗读,评价促思。

  (听了刚才同学的朗读,大家都感到这首诗的内涵没有读出来,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好呢?)

  3、学生交流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加以肯定和点拨。

  四、研读古诗,品评赏析

  1、请同学们深入诗歌中细细读一读,品一品,对哪一两句感兴趣,就重点研读一下这两句。

  2、自由研读,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后评,评促悟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诗文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理解,不断提高古诗的欣赏水*。)

  五、课外研读,提高积累

  同学们学诗的兴致这样高,老师为大家再推荐杜甫写的另外一首诗歌《春望》,希望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学诗方法,好好研读一下,作为课外积累。

  六、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喜极而泣

  欣喜若狂

  忘乎所以

  归心似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3

  一、揭题,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

  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3、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板书:杜甫)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对,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激情创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

  忽然,传来了喜讯,“忽传收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

  二、初读,读通顺

  1、配乐范读。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生字。这句诗能读准吗?“却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三、再读,明诗意。

  1、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2号同学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2、交流:

  (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

  (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板书:明诗意)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四、细读,悟诗情。

  (一)从哪里看出“喜欲狂”?

  过渡: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

  1、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

  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三峡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

  3、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4、指名读。

  (二)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2、学生谈理解。

  3、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个人吗?(板书:爱国)

  4、这其中也包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看课件,齐读。

  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的强烈的情感了。(板书:悟诗情)

  五、古诗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学一学吗?

  2、出示《春望》。

  3、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4、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知背景

  明诗意

  喜欲狂

  爱国

  悟诗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4

  一、导入

  我们班级是一个书香班级,*时大家都积累了许多古诗词,你能朗诵几首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吗?(请你来说——《示儿》)

  《示儿》这首诗,诗人陆游在临终前因不见九州同,而感到悲伤遗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表达爱国情感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找一找这首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

  2、谁来说说?你来说一说。(喜)板书:喜

  3、作者因何而喜?(剑外忽传收蓟北)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朝廷的军队已经收复了洛阳等地,长达数年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身在蜀地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不禁欣喜若狂,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题目中的“闻”就是“听闻、听说”的意思,“官军”指唐朝的军队,“河南河北”指的是洛阳等地。

  3、接下来请你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看一看作者喜到什么程度?(喜欲狂)板书:欲狂

  4、你能表演出诗人的喜欲狂吗?(手舞足蹈、仰天大笑)

  三、品读古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喜欲狂表现在哪里呢?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哪个小组说说你们找到的诗句?

  第一小组来说说。

  (你们认为“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两句诗最能表现出诗人的喜欲狂。“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须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你们小组也想来交流交流。

  (他们找到的是“初闻涕泪满衣裳”。“裳”,和*时的读音不一样,在这里是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在的裙子,男女都可以穿。当作者听到这个好消息的时候,不禁泪洒衣衫,这是高兴的泪水,用一个词来形容——对,喜极而泣。)

  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诗——初闻涕泪满衣裳。

  作者是通过抓住人物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

  还有呢?你们组来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是什么意思呢?是啊,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作者白天高歌痛饮,想到自己马上就可以启程返乡,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激动、兴奋)

  作者是通过抓住人物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

  是啊,你瞧,作者连回家的路线都拟定好了。一起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他回家了吗?(没有)是啊,从巴峡到巫峡,从襄阳向洛阳,这么远的路程,他想立刻回到家,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归心似箭)好,带着作者的这种归心似箭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短短的八句诗,却传递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之心。(板书:爱国)

  四、熟读成诵

  怎样才能读好古诗?

  对,请大家带着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

  假如你就是杜甫,此刻,你已踏上回家的路,你想对家乡,对祖国说些什么?

  诗人的一生,颠沛流离,创作了许多广为流传的诗作,你都知道有哪些呢?(补充《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个时候,诗人多么想携妻子回到洛阳,落叶归根,安度晚年,于是写下了生*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总结写法

  六、布置作业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意境。

  2、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

  教学方法:

  以读促悟,悟中品读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古诗,背得那么投入,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七言诗,也是杜集中一篇别具风神的佳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初读古诗,了解背景

  1、请同学们看书或看大屏幕自己出声读一读这首诗。

  2、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提出疑问。

  3、结合题目了解背景。

  (诗题写到了当时的一个历史事件,关于这一事件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所处的境地,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课前谁搜集资料有所了解,请给大家讲一讲。)

  三、自由读诗,引发思考

  1、学生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试着读出诗人高兴、喜悦的心情来。

  2、指名朗读,评价促思。

  (听了刚才同学的朗读,大家都感到这首诗的内涵没有读出来,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好呢?)

  3、学生交流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加以肯定和点拨。

  四、研读古诗,品评赏析

  1、请同学们深入诗歌中细细读一读,品一品,对哪一两句感兴趣,就重点研读一下这两句。

  2、自由研读,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后评,评促悟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诗文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理解,不断提高古诗的欣赏水*。)

  五、课外研读,提高积累

  同学们学诗的兴致这样高,老师为大家再推荐杜甫写的另外一首诗歌《春望》,希望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学诗方法,好好研读一下,作为课外积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6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第一教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2、出示杜甫图片。今天,我把杜甫给请来了!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他的到来!(生鼓掌)

  3、你了解他的生*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同学们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二、自学古诗,读通顺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出示诗全文)

  2、分组自学古诗。

  (1)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2)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提出要求: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jiaoshi/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汇报员把本组同学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3、学生汇报。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

  4、知识讲解: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引生说杜甫心情很高兴)

  5、生读诗,背诗。

  三、深读诗文,悟诗境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曾流过泪。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2、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3、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4、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

  5、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升诗情

  1、小结: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让我们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

  2、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读一读吗?

  3、出示《春望》。建议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想想这首诗与课文的内容、主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7

  一、揭题,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

  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3、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板书:杜甫)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对,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激情创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

  忽然,传来了喜讯,“忽传收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

  二、初读,读通顺

  1、配乐范读。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生字。这句诗能读准吗?“却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三、再读,明诗意。

  1、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2号同学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2、交流:

  (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

  (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板书:明诗意)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四、细读,悟诗情。

  (一)从哪里看出“喜欲狂”?

  过渡: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

  1、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

  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三峡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

  3、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4、指名读。

  (二)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2、学生谈理解。

  3、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个人吗?(板书:爱国)

  4、这其中也包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看课件,齐读。

  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的强烈的情感了。(板书:悟诗情)

  五、古诗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学一学吗?

  2、出示《春望》。

  3、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4、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8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不读d,还:读hun,不读hi。)

  2、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四,了解内容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五、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学习生字

  洛,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边是三点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预习基础训练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9

  一、导入新课

  1、班级同学开展诗词诵读比赛,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和大家一起进行诵读比赛。

  要求:

  (1)自由选读诗词。

  (2)读出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第三首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他就是诗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认真读古诗,解决生字问题,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

  2、自由古诗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2)画出读不懂的字词。

  (3)尽量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3、出示生词:

  (1)蓟北、衣裳、涕泪、襄阳。

  (2)进行多音字“裳”的古今异义学习。

  衣裳:读音:cháng古义:上衣和下衣。

  读音:shāng今义:统指衣服。

  (3)学习词语: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4、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读懂诗词的意思。

  三、感知诗歌,初步体会

  1、自由朗读古诗,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和韵味。

  (2)画出读不懂的字词。

  (3)试着和同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2、默读诗词,结合书下注释,了解诗词的意思,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批注。

  3、猜一猜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预设:

  (1)闻:听。

  (2)官军:是指王朝的军队。

  (3)收:解释为收复。

  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收复了叛军盘踞之地的喜讯。

  4、资料补充:

  安史之乱:是*唐朝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同中央*争夺权力的战争,也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5、出示诗句: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预设:

  (1)“涕泪”是很悲伤的意思吗?

  预设:不是,是喜极而泣。

  (2)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

  预设:喜。

  (3)为什么“涕泪满衣裳”呢?

  预设:因为听到首付消息以后的激动、欣喜。

  6、出示颔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1)“喜欲狂”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欣喜欲狂。是这首诗的“诗眼”。

  (2)这句诗中,作者“喜欲狂”表现在哪里?

  预设:漫卷诗书。

  (3)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预设:回望妻子和孩子,也是一扫愁云,随手卷起书,全家欣喜若狂。

  7、出示颈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设计思想]

  按照初读诗句→品读诗句→感情朗读的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诗中蕴含的感情。激发学生和诗人心灵交流,同喜同悲。读中悟情,读中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从而构建本色的语文课堂。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KJ出示音乐渲染气氛)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谁先来吟诵一两句杜甫的诗句?(生答)读着杜甫的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相机介绍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风格。(出示KJ杜甫简介)

  2、过渡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他另一种风格的一首诗,是他生*第一快诗他就是出示课题(KJ出现课题)

  二、初读诗。

  1、齐读课题、解题。(从课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2、过渡

  由于战乱,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是的)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中吧!

  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①点名读

  ②听录音朗读(出示KJ录音朗读)

  ③学生学着录音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④齐声朗读,要求读出诗的韵味

  三、理解诗的大意

  1、小组讨论

  2、交流理解诗意

  3、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全诗

  四、悟诗情

  1、过渡:诗中意思你们已深刻体会了,那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一份怎样的情感呢?(喜)(出示KJ思考、讨论)

  2、找出诗中喜欲狂的句子交流后(KJ出示这几句话)学生反复读(交流中相机出现路线图让学生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心情)。

  3、深切体会喜欲狂心情

  ①过渡:作者的这份喜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又会如此欣喜若狂呢?让我们一起来和诗人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你就会有切身体会,请看大屏幕(出示KJ背景)师随着画面讲解。

  师在《二泉映月》的二胡声中悲情朗诵《春望》

  ②听着杜甫这浸透血泪的心声,你们有什么感受?(生答),当你面对这一切,你的心情是什么?,请怀着这种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③过渡:真是满纸忧愤言,一把辛酸泪啊!而今,收复蓟北的消息犹如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经历了八年之久的战乱终于*定了,此时此刻,诗人心情怎样?会想到些什么?

  ④学生发挥想象谈想到什么?(出示七句话KJ随机点击使字体变色),学生感情诵读这几句话。

  想到这些,能不涕泪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喜欲狂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纵酒高歌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归心似箭吗?读

  在老师的引读下,深情朗读喜欲狂的这几句话。

  四、渲染主题

  1、诗人喜欲狂的背后是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让学生感情朗读全诗(回到KJ录音朗读)

  五、课外拓展

  过渡: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人以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抒写出风格迥异的爱国诗篇。有忧愤深广的动情倾诉,也有激情澎湃的昂首浩歌,老师这就有几篇与大家共赏。(出示课件,古诗欣赏)

  让学生读古诗欣赏。

  六、总结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历年来,这些光照千古的诗篇为后人所传诵,他们的爱国精神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激励着后人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让我们承继先人的浩然正气,以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新的爱国诗篇,让巍巍华夏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篇(扩展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元知”,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话看来*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北定”指渡江北伐,*定金兵的进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定的信念,也寄托着把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末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忘记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做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还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陆游、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他爱国诗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2、教学《示儿》,教师可从陆游临终遗愿导入 课题,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体会这位爱国诗人遗嘱的感人之深。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先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之苦。在这个基础上来读课文,对杜甫的“喜欲狂”可能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3、教学这两首诗,还是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可让学生参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例如《示儿》,可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从“悲”字学生可能体会到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从后一句中可能体会到诗人对收复失地寄予的无限希望。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高兴。

  4、这两首诗明白如话,却感情饱满深厚,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这一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到。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啊!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激动、欢喜,不仅仅是自己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教学时,可在学完两首诗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让他们体会悲之切和喜之狂表达了相同的爱国之情。可让学生补充朗读几首两位诗人的其他爱国诗篇,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的《归雁》和《月夜》,进一步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思。

  词语注释

  示儿:告诉自己的儿子。示,告知。

  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意思是什么都不存在。

  但:只。同:统一。

  九州:*的代称。古代把*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

  定:*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无忘:不要忘记。“无”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翁,父亲。

  剑外:剑门关以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

  蓟北:指现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闻:刚刚听到。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再看。

  妻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这里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词语积累

  一、近义词

  初闻——忽闻 无忘——勿忘 放歌——高歌

  却看——再看 即—就

  二、反义词

  无忘——忘掉 不见——只见 悲——喜 无——有

  三、多音、多义字

  难句解析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两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两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诗人身在樟州,心已回到故乡。“即从”“便下”“穿”“向”这些富于时间紧促性和行为跳跃性的词语联系起来,势如飘风。

  课后题解

  思考·练习2

  (1)但悲:只感到悲伤;九州同:全*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为看不见全*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妻子:妻子和孩子;喜欲狂:高兴得要发狂。

  却看妻子愁何在:再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

  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思考·练习3

  不同。《示儿》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表达了因祖国由战乱到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文章结构

  《示儿》是七言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讲究对仗。

  全文翻译

  《示儿》:人死去原知道万事皆空,只悲痛没亲见南北一统。南宋大军哪天北伐将中原*定,祭祀莫忘把喜讯告诉你父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忽然听说唐朝的军队收复了蓟北,刚听到这消息时我的眼泪湿透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白日里我要喝着酒放声歌唱,春天美好的景物伴随我回家。立即就要从巴峡穿过巫峡,穿过襄阳,回到洛阳。

  学习要点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文章导读

  这两首古诗抒发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示儿》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临终时作的诗,相当于遗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诗人听到官军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胜利消息后,十分欢快,便写下了这首爱国的诗篇。

  中心思想

  《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教学设计示例

  15 古诗两首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快的原因。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理顺诗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这两首诗。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

  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默写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简介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三)检查朗读诗句的情况

  (四)理解诗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词语,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最后集中时间讨论。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五)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找几名同学说一说。

  (六)总结全诗

  1.说一说杜甫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兴奋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多年战乱被*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七)背诵这首诗

  (八)齐读这两首诗

  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

  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附: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2

  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教学设计流程

  第一教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2、出示杜甫图片。今天,我把杜甫给请来了!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他的到来!(生鼓掌)

  3、你了解他的生*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同学们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二、自学古诗,读通顺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出示诗全文)

  2、分组自学古诗。

  (1)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2)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提出要求: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jiaoshi/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汇报员把本组同学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3、学生汇报。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

  4、知识讲解: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引生说杜甫心情很高兴)

  5、生读诗,背诗。

  三、深读诗文,悟诗境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曾流过泪。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2、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3、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4、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

  5、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升诗情

  1、小结: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让我们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

  2、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读一读吗?

  3、出示《春望》。建议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想想这首诗与课文的内容、主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二教时 《示儿》教学设计

  一、读通顺、背诵全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示儿》这篇课文,我相信大家读背这首充满深切爱国之情的小诗不成问题。赛一赛。

  要求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顺口的多读几遍。

  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停顿和重音提示。

  2、背诵、默写。

  会背的同学可在本上练习默写,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写。

  二、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1、给出注解,自读课文粗知诗意。 结合注释,默读《示儿》,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充,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祭(jì):祭祀。乃(nǎ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元:同原。九州:指代*。王师:指南宋军队。

  2、学生质疑。

  三、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四、感悟诗情

  1、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去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2、读后集体交流。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五、扩写练习

  1、出示遗嘱范例,引导学生以作者的口吻写一篇遗嘱。

  2、根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写具体。

  六、阅读拓展

  介绍陆游的两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学生课外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3

  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教学设计流程

  第一教时

  一、激情导入,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2.出示杜甫图片。今天,我把杜甫给请来了!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他的到来!(生鼓掌)

  3.你了解他的生*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同学们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二、自学古诗,读通顺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出示诗全文)

  2.分组自学古诗。

  (1)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2)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提出要求: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jiaoshi/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汇报员把本组同学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3.学生汇报。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

  4.知识讲解: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引生说杜甫心情很高兴)

  5.生读诗,背诗。

  三、深读诗文,悟诗境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曾流过泪。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2.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3.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4.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

  5.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升诗情

  1.小结: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让我们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

  2.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读一读吗?

  3.出示《春望》。建议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想想这首诗与课文的内容、主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二教时 《示儿》教学设计

  一、读通顺、背诵全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示儿》这篇课文,我相信大家读背这首充满深切爱国之情的小诗不成问题。赛一赛。

  要求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顺口的多读几遍。

  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停顿和重音提示。

  2.背诵、默写。

  会背的同学可在本上练习默写,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写。

  二、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1.给出注解,自读课文粗知诗意。 结合注释,默读《示儿》,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充,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祭(jì):祭祀。乃(nǎ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元:同原。九州:指代*。王师:指南宋军队。

  2.学生质疑。

  三、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四、感悟诗情

  1.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去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2.读后集体交流。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五、扩写练习

  1.出示遗嘱范例,引导学生以作者的口吻写一篇遗嘱。

  2.根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写具体。

  六、阅读拓展

  介绍陆游的两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学生课外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4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不读d,还:读hun,不读hi。)

  2、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四、了解内容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5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不读d,还:读hun,不读hi。)

  2、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四,了解内容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五、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学习生字

  洛,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边是三点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预习基础训练1。

  板书:

  涕泪满衣裳

  漫卷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放歌须纵酒

  极度的喜悦心情

  即从

  便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6

  教学目标:

  认识“蓟、涕、襄”三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涕、巫”两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以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一)杜甫是孩子们很熟悉的诗人,我们以前都读过他的哪些诗?(《绝句》《江畔独步寻花》等)

  (二)杜甫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公元763年,当时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在四川,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这是杜甫“生*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抽读古诗,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再读古诗,读准诗句的节奏

  三、理解诗句意思。

  (一)通过找诗中的地名,让生更多的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

  1、这首诗很特别,它里面出现了好多的地名,请孩子们将诗句中出现的地名圈出来。(河南、河北、剑外、蓟北、巴峡、巫峡)

  2、这些地名都在哪些地方呢?

  (二)找出诗中古今变化很大的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1、河北河南与我们今天的河北省、河南省是不一样的

  2、请孩子们找出诗中哪些词与今天的意思不同。

  3、引导学生理解“涕泪、衣裳、妻子、青春”的意思,并读准多音字“裳”。

  4、借助理解的字词理解句意后,再读古诗。

  (三)抓住“喜”字,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或者词,说明作者当时的心情。(喜)

  2、默读古诗,用横线勾出能体现诗人“喜”的词句。

  3、诗人为什么会那么高兴?诗人既然被称为“诗史”,那就让我们从作者的诗里寻找答案吧。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诗人写于公元757年的《春望》,写于公元759年的《石壕吏》,写于公元761年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交流:你从这几首诗里读出了些什么?这个时候,诗人听到了蓟北收复的消息,兴奋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古诗。

  四、拓展

  安史之乱*复后,诗人就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了吗?读一读诗人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两首古诗《登岳阳楼》《登高》,思考:从这两首古诗里,你读出了诗人的什么样的情感?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请孩子们自己下来以后收集资料,寻找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7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第一教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2、出示杜甫图片。今天,我把杜甫给请来了!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他的到来!(生鼓掌)

  3、你了解他的生*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同学们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二、自学古诗,读通顺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出示诗全文)

  2、分组自学古诗。

  (1)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2)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提出要求: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jiaoshi/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汇报员把本组同学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3、学生汇报。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

  4、知识讲解: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引生说杜甫心情很高兴)

  5、生读诗,背诗。

  三、深读诗文,悟诗境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曾流过泪。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2、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3、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4、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

  5、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升诗情

  1、小结: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让我们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

  2、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读一读吗?

  3、出示《春望》。建议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想想这首诗与课文的内容、主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8

  一、揭题,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

  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3、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板书:杜甫)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对,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激情创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

  忽然,传来了喜讯,“忽传收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

  二、初读,读通顺

  1、配乐范读。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生字。这句诗能读准吗?“却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三、再读,明诗意。

  1、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2号同学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2、交流:

  (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

  (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板书:明诗意)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四、细读,悟诗情。

  (一)从哪里看出“喜欲狂”?

  过渡: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

  1、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

  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三峡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

  3、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4、指名读。

  (二)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2、学生谈理解。

  3、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个人吗?(板书:爱国)

  4、这其中也包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看课件,齐读。

  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的强烈的情感了。(板书:悟诗情)

  五、古诗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学一学吗?

  2、出示《春望》。

  3、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4、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9

  一、讲书。(约10分钟)

  首先,用启发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杜甫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听到‘安史之乱’接近X息的消息,不禁惊喜欲狂,冲口唱出了他生*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接着,给学生简述诗中出现的六个地名: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之后我说:“诗人在区区的56字小诗中,连用六个地名,丝毫不觉堆砌,这是杜甫的高明之处。”最后,与学生讲“妻子”,明确古代的“妻子”是指“老婆孩子”,与现的“妻子’的含义完全不同。“古诗往往一字即一义,不要把诗中的单音词当作复合双音词,这是我们读古诗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崔学古说:“与少年讲书,最忌诵述讲章。”(《檀儿丛书录要·少学》)

  二、读书。(约10分钟)

  要求学生正身端坐,音正腔圆地将这首诗读五遍,在读的过程中,仔细体味“忽传”、“初闻”、‘都看”、“漫卷”、“即从”、“便下”的涵义,使其千载如见诗人于仓促间欲哭之状。

  〔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象山语录)〕

  三、抄书。(约10分钟)

  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工工整整地抄写此诗,边抄边思,潜心琢磨,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明快的语言、激越的旋律。同时,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陈光地说:“见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溶村集》〕

  四、背书。(约10分钟)

  学生当堂“声高而缓”背诵杜诗,背会为止。这样训练,一方面能加强学生语感体验,另一方面有脱落讹误之处,能了然于耳。

  [唐彪说:“凡学生背书,必使其声高而缓。”《父师善诱法》]

  〔这节课我是老老实实上的,我的主导是务实强本,返建归真。何评“实”何谓“本”何谓“璞”何谓“真”‘有真意,去粉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教学规律办事之谓也。语文应该姓语,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文的教学和训练。语文课如果离开“讲、读、抄、背”,搞一些哗众取宠的*东西,那只能是占道旁门。我们讲改革,什么是改革我认为,一是继承,二是借鉴,三是创新。传统语文教学中有些经验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我们的任务是将其吸取过来并加以革故鼎新,这是前进而不是倒退。我想,语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还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唐诗三百首》中,就有许多力作,为同学们所熟悉,并深受大家的喜爱。另外,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数不胜数,奇才辈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等,他们的许多诗句已流芳百世,为后人所传诵。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两首诗。一首是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一首是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陆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当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了其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所选的《示儿》,是陆游临终前所作,相当于遗嘱。诗人临终前,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喜事告诉他。这就充分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诗人。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省)人。他的一生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曾被世人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在当时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本文选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说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杜甫正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他听到这个胜利的消息后,立即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终被*息,祖国又重新获得了统一而感到的无比欢快的心情,同样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有选择地讲述,不必讲这么多)

  (三)学生自己读诗,并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四)教师指名读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放课文录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万事空告乃翁

  蓟北襄阳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写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再看注释,结合诗句和字典,看应选择什么意思。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涕,左边是氵,右边是弟,合起来是涕。还可以记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在书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弟的写法和笔顺。洛,左边也是氵,右边是各,合起来是洛。/article/还可以记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阳的洛。在书写时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乃字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如: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就是告乃翁的乃。同样,祭也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利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在对比中记住字形,加强记忆和理解。

  (五)理解词语。

  1.让学生读文,并从诗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在学生的质疑中相机指导理解诗句)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下注释、,联系诗句内容理解词语。

  以元字为例,元字在诗句中是死去元知万事空,通过看书下注释,我们知道元同现在的原,又通过,我们又得知原是原来、本来的意思。原知就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又如:乃字在诗句中是告乃翁,我们通过看书下注释便可知道,/soft/乃翁就是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告乃翁是指告诉你的父亲,意思是让儿子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自己。

  3.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练习掌握。(让学生在读诗句中理解,不必逐个讲解)

  九州同:古代把*分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文中指南宋军队。

  中原: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痛。

  无忘:不要忘记。

  北定:向北进军*定。

  剑外:现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而下的泪水。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六)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边读边想

  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

  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篇(扩展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

  教学内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生*第一首快诗”。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抒发了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的极度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热烈感情。诗中突出地抒发了一个“喜”字,从闻喜讯,到流喜泪、观喜容、呈喜态、唱喜歌、思喜归、无处不喜。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风格。

  3. 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设计理念

  以读、诵为主线,层层深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课堂教学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聊聊诗人,导入新课

  1.简介诗人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安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

  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的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2.简介时代背景,揭课题。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以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

  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写的这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读读古诗,整洁体感知。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全班正音,注意蓟念“jì”,涕念“tì”

  3.再读古诗,指导学生接古诗的音韵与节奏,读好每一句全班齐读。

  三、自读古诗,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悟诗意。

  (1)学生回忆交流弄懂古诗诗意的方法。(结合注释,反复读中理解,联系插图,发挥想象,串联词义等。)

  (2)请同学综合运用以上方法,默读弄清诗意,不理解的可以打上“?”。

  (3)同桌相互合作,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全诗大意: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乍听到这个消息,止不住的泪水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愁颜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纵情饮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然后经襄阳,直奔那旧都洛阳。)

  (1)教师评价。(注意侧重学生把握文意的能力,重点评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遣词造句的精当。)

  (2)带着对诗文的理解齐读古诗。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导学生想象全诗意境。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结合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诗人听到“收蓟北”时,有何感受?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教师相机小结:“初闻涕泪满衣裳”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时,自然想到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当看到亲人们都不在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板书: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愁何在

  喜欲狂

  (2)你还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教师相机小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诗人喜悦情感的第三

  次爆发。诗人像小孩一样欢乐得手舞足蹈还不尽兴,还需要“放歌纵酒”才能把喜情抒尽。“白日放歌”纵酒,不是借酒消愁,而是以酒助兴;今日之高歌,不是长歌当哭,而是快乐地歌唱。他恨不得立即归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正是诗人归心似箭的真实写照。“穿”、“下”二字,贴切、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想象中在险峡穿行疾驰与出峡后顺流而下的畅快之情。全诗用了好些地名,如“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等,因为贯穿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并不使人感到丝毫的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的真切,这是诗人爱国热情的自然流露。)

  板书:白日放歌

  青春作伴

  巴峡——巫峡

  襄阳——洛阳

  3. 指导学生诵读全诗,读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4. 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五、感悟方法,拓展延伸

  1.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三、四两行,五、六两行讲究对仗。这里,“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酒”与“青春作伴好还乡”,对仗十分工整,有极其贴切自然。

  2.根据诗意,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篇短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2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元知”,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话看来*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北定”指渡江北伐,*定金兵的进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定的信念,也寄托着把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末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忘记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做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还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陆游、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他爱国诗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2、教学《示儿》,教师可从陆游临终遗愿导入 课题,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体会这位爱国诗人遗嘱的感人之深。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先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之苦。在这个基础上来读课文,对杜甫的“喜欲狂”可能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3、教学这两首诗,还是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可让学生参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例如《示儿》,可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从“悲”字学生可能体会到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从后一句中可能体会到诗人对收复失地寄予的无限希望。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高兴。

  4、这两首诗明白如话,却感情饱满深厚,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这一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到。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啊!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激动、欢喜,不仅仅是自己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教学时,可在学完两首诗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让他们体会悲之切和喜之狂表达了相同的爱国之情。可让学生补充朗读几首两位诗人的其他爱国诗篇,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的《归雁》和《月夜》,进一步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思。

  词语注释

  示儿:告诉自己的儿子。示,告知。

  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意思是什么都不存在。

  但:只。同:统一。

  九州:*的代称。古代把*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

  定:*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无忘:不要忘记。“无”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翁,父亲。

  剑外:剑门关以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

  蓟北:指现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闻:刚刚听到。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再看。

  妻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这里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词语积累

  一、近义词

  初闻——忽闻 无忘——勿忘 放歌——高歌

  却看——再看 即—就

  二、反义词

  无忘——忘掉 不见——只见 悲——喜 无——有

  三、多音、多义字

  难句解析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两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两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诗人身在樟州,心已回到故乡。“即从”“便下”“穿”“向”这些富于时间紧促性和行为跳跃性的词语联系起来,势如飘风。

  课后题解

  思考·练习2

  (1)但悲:只感到悲伤;九州同:全*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为看不见全*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妻子:妻子和孩子;喜欲狂:高兴得要发狂。

  却看妻子愁何在:再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

  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思考·练习3

  不同。《示儿》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表达了因祖国由战乱到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文章结构

  《示儿》是七言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讲究对仗。

  全文翻译

  《示儿》:人死去原知道万事皆空,只悲痛没亲见南北一统。南宋大军哪天北伐将中原*定,祭祀莫忘把喜讯告诉你父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忽然听说唐朝的军队收复了蓟北,刚听到这消息时我的眼泪湿透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白日里我要喝着酒放声歌唱,春天美好的景物伴随我回家。立即就要从巴峡穿过巫峡,穿过襄阳,回到洛阳。

  学习要点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文章导读

  这两首古诗抒发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示儿》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临终时作的诗,相当于遗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诗人听到官军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胜利消息后,十分欢快,便写下了这首爱国的.诗篇。

  中心思想

  《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教学设计示例

  15 古诗两首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快的原因。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理顺诗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这两首诗。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

  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默写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简介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三)检查朗读诗句的情况

  (四)理解诗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词语,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最后集中时间讨论。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五)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找几名同学说一说。

  (六)总结全诗

  1.说一说杜甫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兴奋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多年战乱被*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七)背诵这首诗

  (八)齐读这两首诗

  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

  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附: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3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元知”,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话看来*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北定”指渡江北伐,*定金兵的进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定的信念,也寄托着把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末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忘记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做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还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陆游、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他爱国诗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2、教学《示儿》,教师可从陆游临终遗愿导入 课题,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体会这位爱国诗人遗嘱的感人之深。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先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之苦。在这个基础上来读课文,对杜甫的“喜欲狂”可能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3、教学这两首诗,还是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可让学生参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例如《示儿》,可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从“悲”字学生可能体会到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从后一句中可能体会到诗人对收复失地寄予的无限希望。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高兴。

  4、这两首诗明白如话,却感情饱满深厚,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这一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到。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啊!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激动、欢喜,不仅仅是自己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教学时,可在学完两首诗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让他们体会悲之切和喜之狂表达了相同的爱国之情。可让学生补充朗读几首两位诗人的其他爱国诗篇,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的《归雁》和《月夜》,进一步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思。

  词语注释

  示儿:告诉自己的儿子。示,告知。

  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意思是什么都不存在。

  但:只。同:统一。

  九州:*的代称。古代把*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

  定:*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无忘:不要忘记。“无”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翁,父亲。

  剑外:剑门关以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

  蓟北:指现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闻:刚刚听到。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再看。

  妻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这里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词语积累

  一、近义词

  初闻——忽闻 无忘——勿忘 放歌——高歌

  却看——再看 即—就

  二、反义词

  无忘——忘掉 不见——只见 悲——喜 无——有

  三、多音、多义字

  难句解析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两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两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诗人身在樟州,心已回到故乡。“即从”“便下”“穿”“向”这些富于时间紧促性和行为跳跃性的词语联系起来,势如飘风。

  课后题解

  思考·练习2

  (1)但悲:只感到悲伤;九州同:全*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为看不见全*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妻子:妻子和孩子;喜欲狂:高兴得要发狂。

  却看妻子愁何在:再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

  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思考·练习3

  不同。《示儿》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表达了因祖国由战乱到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文章结构

  《示儿》是七言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讲究对仗。

  全文翻译

  《示儿》:人死去原知道万事皆空,只悲痛没亲见南北一统。南宋大军哪天北伐将中原*定,祭祀莫忘把喜讯告诉你父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忽然听说唐朝的军队收复了蓟北,刚听到这消息时我的眼泪湿透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白日里我要喝着酒放声歌唱,春天美好的景物伴随我回家。立即就要从巴峡穿过巫峡,穿过襄阳,回到洛阳。

  学习要点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文章导读

  这两首古诗抒发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示儿》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临终时作的诗,相当于遗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诗人听到官军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胜利消息后,十分欢快,便写下了这首爱国的诗篇。

  中心思想

  《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教学设计示例

  15 古诗两首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快的原因。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理顺诗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这两首诗。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

  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默写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简介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三)检查朗读诗句的情况

  (四)理解诗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词语,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最后集中时间讨论。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五)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找几名同学说一说。

  (六)总结全诗

  1.说一说杜甫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兴奋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多年战乱被*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七)背诵这首诗

  (八)齐读这两首诗

  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

  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附: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4

  一、导入新课

  1。班级同学开展诗词诵读比赛,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和大家一起进行诵读比赛。

  要求:

  (1)自由选读诗词。

  (2)读出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第三首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他就是诗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认真读古诗,解决生字问题,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

  2。自由古诗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2)画出读不懂的字词。

  (3)尽量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3。出示生词:

  (1)蓟北、衣裳、涕泪、襄阳。

  (2)进行多音字“裳”的古今异义学习。

  衣裳:读音:cháng古义:上衣和下衣。

  读音:shāng今义:统指衣服。

  (3)学习词语: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4。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读懂诗词的意思。

  三、感知诗歌,初步体会

  1、自由朗读古诗,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和韵味。

  (2)画出读不懂的字词。

  (3)试着和同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2、默读诗词,结合书下注释,了解诗词的意思,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批注。

  3、猜一猜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预设:

  (1)闻:听。

  (2)官军:是指王朝的军队。

  (3)收:解释为收复。

  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收复了叛军盘踞之地的喜讯。

  4、资料补充:

  安史之乱:是*唐朝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同中央*争夺权力的战争,也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5、出示诗句: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预设:

  (1)“涕泪”是很悲伤的意思吗?

  预设:不是,是喜极而泣。

  (2)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

  预设:喜。

  (3)为什么“涕泪满衣裳”呢?

  预设:因为听到首付消息以后的激动、欣喜。

  6、出示颔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1)“喜欲狂”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欣喜欲狂。是这首诗的“诗眼”。

  (2)这句诗中,作者“喜欲狂”表现在哪里?

  预设:漫卷诗书。

  (3)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预设:回望妻子和孩子,也是一扫愁云,随手卷起书,全家欣喜若狂。

  7、出示颈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5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如“洛”等。

  2、掌握作者生*及在诗歌史的地位。

  3、理解把握本课的思想主题。

  4、感受和学习诗歌中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生*及在诗歌史的地位;理解把握本课的思想主题。

  教学难点:

  感受和学习诗歌中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诗圣。查看杜甫简介

  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提出读不懂的语句。(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不读d,还:读hun,不读hi。)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

  “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

  这句诗讲了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

  这句诗意思是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这句话讲了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这句诗讲了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四、内容分析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

  3、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

  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4、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五、课堂复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六、课后作业

  预习“基础训练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6

  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教学设计流程

  第一教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2.出示杜甫图片。今天,我把杜甫给请来了!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他的到来!(生鼓掌)

  3.你了解他的生*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同学们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二、自学古诗,读通顺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出示诗全文)

  2.分组自学古诗。

  (1)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2)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提出要求: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jiaoshi/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汇报员把本组同学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3.学生汇报。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

  4.知识讲解: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引生说杜甫心情很高兴)

  5.生读诗,背诗。

  三、深读诗文,悟诗境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曾流过泪。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2.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3.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4.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

  5.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升诗情

  1.小结: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让我们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

  2.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读一读吗?

  3.出示《春望》。建议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想想这首诗与课文的内容、主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二教时 《示儿》教学设计

  一、读通顺、背诵全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示儿》这篇课文,我相信大家读背这首充满深切爱国之情的小诗不成问题。赛一赛。

  要求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顺口的多读几遍。

  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停顿和重音提示。

  2.背诵、默写。

  会背的同学可在本上练习默写,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写。

  二、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1.给出注解,自读课文粗知诗意。 结合注释,默读《示儿》,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充,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祭(jì):祭祀。乃(nǎ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元:同原。九州:指代*。王师:指南宋军队。

  2.学生质疑。

  三、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四、感悟诗情

  1.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去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2.读后集体交流。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五、扩写练习

  1.出示遗嘱范例,引导学生以作者的口吻写一篇遗嘱。

  2.根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写具体。

  六、阅读拓展

  介绍陆游的两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学生课外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7

  教学内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生*第一首快诗”。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抒发了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的极度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热烈感情。诗中突出地抒发了一个“喜”字,从闻喜讯,到流喜泪、观喜容、呈喜态、唱喜歌、思喜归、无处不喜。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风格。

  3. 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设计理念

  以读、诵为主线,层层深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课堂教学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聊聊诗人,导入新课

  1.简介诗人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安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

  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的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2.简介时代背景,揭课题。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以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

  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写的这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读读古诗,整洁体感知。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全班正音,注意蓟念“jì”,涕念“tì”

  3.再读古诗,指导学生接古诗的音韵与节奏,读好每一句全班齐读。

  三、自读古诗,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悟诗意。

  (1)学生回忆交流弄懂古诗诗意的方法。(结合注释,反复读中理解,联系插图,发挥想象,串联词义等。)

  (2)请同学综合运用以上方法,默读弄清诗意,不理解的可以打上“?”。

  (3)同桌相互合作,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全诗大意: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乍听到这个消息,止不住的泪水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愁颜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纵情饮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然后经襄阳,直奔那旧都洛阳。)

  (1)教师评价。(注意侧重学生把握文意的能力,重点评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遣词造句的精当。)

  (2)带着对诗文的理解齐读古诗。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导学生想象全诗意境。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结合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诗人听到“收蓟北”时,有何感受?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教师相机小结:“初闻涕泪满衣裳”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时,自然想到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当看到亲人们都不在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板书: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愁何在

  喜欲狂

  (2)你还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教师相机小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诗人喜悦情感的第三

  次爆发。诗人像小孩一样欢乐得手舞足蹈还不尽兴,还需要“放歌纵酒”才能把喜情抒尽。“白日放歌”纵酒,不是借酒消愁,而是以酒助兴;今日之高歌,不是长歌当哭,而是快乐地歌唱。他恨不得立即归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正是诗人归心似箭的真实写照。“穿”、“下”二字,贴切、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想象中在险峡穿行疾驰与出峡后顺流而下的畅快之情。全诗用了好些地名,如“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等,因为贯穿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并不使人感到丝毫的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的真切,这是诗人爱国热情的自然流露。)

  板书:白日放歌

  青春作伴

  巴峡——巫峡

  襄阳——洛阳

  3. 指导学生诵读全诗,读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4. 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五、感悟方法,拓展延伸

  1.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三、四两行,五、六两行讲究对仗。这里,“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酒”与“青春作伴好还乡”,对仗十分工整,有极其贴切自然。

  2.根据诗意,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篇短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8

  一、导入新课

  1。班级同学开展诗词诵读比赛,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和大家一起进行诵读比赛。

  要求:

  (1)自由选读诗词。

  (2)读出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第三首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他就是诗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认真读古诗,解决生字问题,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

  2。自由古诗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2)画出读不懂的字词。

  (3)尽量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3。出示生词:

  (1)蓟北、衣裳、涕泪、襄阳。

  (2)进行多音字“裳”的古今异义学习。

  衣裳:读音:cháng古义:上衣和下衣。

  读音:shāng今义:统指衣服。

  (3)学习词语: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4。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读懂诗词的意思。

  三、感知诗歌,初步体会

  1、自由朗读古诗,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和韵味。

  (2)画出读不懂的字词。

  (3)试着和同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2、默读诗词,结合书下注释,了解诗词的意思,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批注。

  3、猜一猜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预设:

  (1)闻:听。

  (2)官军:是指王朝的军队。

  (3)收:解释为收复。

  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收复了叛军盘踞之地的喜讯。

  4、资料补充:

  安史之乱:是*唐朝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同中央*争夺权力的战争,也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5、出示诗句: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预设:

  (1)“涕泪”是很悲伤的意思吗?

  预设:不是,是喜极而泣。

  (2)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

  预设:喜。

  (3)为什么“涕泪满衣裳”呢?

  预设:因为听到首付消息以后的激动、欣喜。

  6、出示颔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1)“喜欲狂”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欣喜欲狂。是这首诗的“诗眼”。

  (2)这句诗中,作者“喜欲狂”表现在哪里?

  预设:漫卷诗书。

  (3)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预设:回望妻子和孩子,也是一扫愁云,随手卷起书,全家欣喜若狂。

  7、出示颈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意境。

  2.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

  教学方法:以读促悟,悟中品读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古诗,背得那么投入,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七言诗,也是杜集中一篇别具风神的佳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初读古诗,了解背景

  1.请同学们看书或看大屏幕自己出声读一读这首诗。

  2.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提出疑问。

  3.结合题目了解背景。

  (诗题写到了当时的一个历史事件,关于这一事件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所处的境地,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课前谁搜集资料有所了解,请给大家讲一讲。)

  三、自由读诗,引发思考

  1.学生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试着读出诗人高兴、喜悦的心情来。

  2.指名朗读,评价促思。

  (听了刚才同学的朗读,大家都感到这首诗的内涵没有读出来,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好呢?)

  3.学生交流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加以肯定和点拨。

  四、研读古诗,品评赏析

  1.请同学们深入诗歌中细细读一读,品一品,对哪一两句感兴趣,就重点研读一下这两句。

  2、自由研读,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后评,评促悟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诗文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理解,不断提高古诗的欣赏水*。)

  五、课外研读,提高积累

  同学们学诗的兴致这样高,老师为大家再推荐杜甫写的另外一首诗歌《春望》,希望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学诗方法,好好研读一下,作为课外积累。

  六、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喜极而泣

  欣喜若狂

  忘乎所以

  归心似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

  一、揭题,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

  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3、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板书:杜甫)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对,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激情创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

  忽然,传来了喜讯,“忽传收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

  二、初读,读通顺

  1、配乐范读。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生字。这句诗能读准吗?“却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三、再读,明诗意。

  1、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2号同学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2、交流:

  (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

  (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板书:明诗意)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四、细读,悟诗情。

  (一)从哪里看出“喜欲狂”?

  过渡: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

  1、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

  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三峡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

  3、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4、指名读。

  (二)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2、学生谈理解。

  3、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个人吗?(板书:爱国)

  4、这其中也包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看课件,齐读。

  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的强烈的情感了。(板书:悟诗情)

  五、古诗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学一学吗?

  2、出示《春望》。

  3、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4、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知背景

  明诗意

  喜欲狂

  爱国

  悟诗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篇(扩展4)

——教官军训心得体会10篇

教官军训心得体会1

  九月,是秋天的前奏,却还残留着夏日的骄阳。我们就在这样烈日当头的天气里,开始了七天的军训旅途。

  刚开始听别人说,高中的军训是很累很辛苦的。可是经过这七天下来,我觉得高中的军训比初中的军训要轻松多了,或许是因为有这样两个可爱的教官吧。

  带我们训练的是陈教官和吉教官,陈教官带我们女生训练,而吉教官则是带男生训练。第一天的时候觉得他们都很凶,可是慢慢接触熟悉后,才知道他们只比我们大三四岁而已,也才发现他们其实很好。还记得第一天的晚上,他们教我们唱的那三首歌:《团结就是力量》、《我是一个兵》,还有《军纪歌》,我们都学得很起劲,他们也教得很开心。我的耳畔仿佛还萦绕着当时的歌声,嘴角都有了一丝的微笑,感觉很温暖。

  在这次军训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他教官说吉教官唱歌很好听,而我们就一直让他唱给我们听。只要休息时间长一点,他就会坐在我们的前面,问我们想要听什么歌,他会的话就唱给我们听,我们还跟着他一起唱呢。记得有一次,我们一直叫他唱《军中绿花》给我们听,他本来不太愿意唱的,不过后来在我们又催又烦的情况下,他终于唱了。他的声音很沙哑,又有点颤抖:“寒风飘飘落叶/军队是一朵绿花/亲爱的战友你不要想家/不要想妈妈……”随着一声“哔……”,“靴哥”(因为他总是穿着一双帅帅的皮靴,又好像是教官们中的组长,所以我们就给他起了一个这样的外号。)吹了他的银哨,意味着我们又要继续训练了。我们还意犹未尽的听着吉教官给我们唱歌呢,这时,就看到吉教官从地上站了起来,拍了拍手,装作很轻松似地说:“以后不要叫士兵给你们唱《军中绿花》哦,会哭的呢。”说完他还笑了一下,可是我却看见他的眼睛里泛有泪光。我一直记得他说的这句话,因为士兵们为了祖国,献上了自己的一切,真的很感动。

  我总是会不经意的哼起这么一首旋律:“我们一起走过/那些最难忘的路程/是风和雨的洗礼教我们成长……”然后就开始在脑海里搜寻这是什么歌曲,为什么我总会记起它呢?原来这是陈教官教我们唱的一首歌,他说这是他们其中一个教官写的歌,我们学唱了一部分前奏,都觉得很好听。

  这次的军训可以说是获益良多,我知道了团结的重要性,我看到了教官们表演时的那种坚定,我感受到了教官们其实都很好,我学会了四首歌曲,虽然我只听过其中的《团结就是力量》和《我是一个兵》……这七天,虽然还是很累很辛苦,但看到教官比我们更累更辛苦,我们也都坚持下来了。很感谢教官这七天的`教导,让我们学会太多太多的东西了。分离的时候我们还拿帽子给他们签名,现在拿出来看看,还是觉得很开心。

  这次的军训真的很令人难忘。

教官军训心得体会2

  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爱兵如爱子”,开始本以为是一句空话,通过本次军训,我理解了这其中真正的含义。自己带的兵,我会很严格的要求,我会经常骂他们,甚至罚他们,可能他们会恨我,但是离开后才会发现,这是一种亲情,我想说:“你们是我的兄弟姐妹!”

  军训是辛苦的,对于新生、对于教官都一样,一样地顶着烈日不断地练习,确实苦、确实累,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怕。在新生的体力达到极限的时候,他们会提不起精神,会叫苦叫累,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进步的阶段,作为一名教官,不光要会教动作,严明纪律,还要会做思想工作,就是这样的思想沟通,拉近了教官与新生之间的距离,形成了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部队。

  在训练的时候,原地间的动作是枯燥无味的,军训前几天新生一天基本就在30公分见方的区域活动,几天如一日,他们的心情随着体力的不支而烦躁,开始一些抵触心理,在队伍里乱动、讲话、训练不认真。都是90后,叛逆心理很强,骂他们、罚他们都不是最好的办法,他们需要心灵的滋润。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让他们站好军姿,然后走到队伍中间,边给他们纠正军姿边讲我在大学的感悟、我认为很厉害的学长的事迹、我的比较成功的任职经历,在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他们对大学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时增进了我与他们的感情,在他们心中,我是他们的教官、老师、学长、哥哥!同样我也把他们当成我的亲弟弟、亲妹妹,发自内心地希望他们过好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是美好的,有形式多样的晚会,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庄重威严的建筑,有说也说不尽的故事。大学如此美好,但是来到大学,也就意味着他们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人,投入了大学的怀抱。

  大学是一个大家庭,这里有严厉负责的辅导员,有亲如母亲的宿管阿姨,有兄弟一般的学长、学姐,有同甘苦共患难的同班同学,作为一名教官,开始我还很迷茫,应该把自己定位在什么角色呢?在他们的眼神里我找到了答案,在训练场上,看到他们渴望的眼神,教官就是一位老师,教授他们队列动作,规范他们的生活规律,训练他们的队列意识;在他们思想产生波动,看到他们迷茫的眼神得时候,教官就是一名学长,与他们谈心,传授他们经验,把自己走过的弯路与成功法则毫无保留的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之路上顺利地度过;在训练之余,看到他们疲惫的眼神,教官就是一个兄长,带着他们玩游戏,教他们唱军歌、拉歌,带着他们去别的方队去挑战,关心他们的身体情况,完全没了教官的架子,和他们打成一片。训练时严肃,休息时玩得开,这就是我心中完美的教官形象。

  军训作为大学的第一课,教官的形象、语言、动作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新生,用心的付出总能换来回报,很多感动的瞬间让身位教官的我铭记在心。军训结束后,时而翻出新生写的军训心得,不禁落泪,很感动!他们那稚嫩的言语透露这对教官的崇拜,对“老师”的尊敬,对“学长”的敬佩,对“兄长”的"爱戴。

  这一篇篇的心得是他们在训练一天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写得,每一个人都写了很多字,基本上都得写到后半夜,但是没有一个人表示出厌烦,他们真的很懂事,为了留给教官一份小小的礼物,付出了这么多!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份无比厚重的礼物,这份礼物我会一直珍藏。你们的每一张可爱的面孔,每一个幸福的微笑我都记在心里,因为你们是我的兄弟姐妹。

教官军训心得体会3

  为期两个月的军训生活才刚刚过去一半,在这二十几天里,军训的每一位教官能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对自身严格要求的同时又能够严格要求其他人,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总用,树立了良好的军人形象。受训的每一位同学们,能够服从教官的管理,听服从教官的指挥,在训练中同学们能够克服气候天件的不良影响,不怕苦,不怕累,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刻苦训练,保持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向我们展示了你们最美好的一面。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千里之行,驶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需要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你们的军训生活才刚刚过去一半,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你们还需要通过努力学习来弥补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但通过这二十几天的训练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好的方面:

  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在训练中同学们能够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能够遵守各项纪律与规定,认真刻苦的进行训练。

  二、训练效果有明显提高

  在军训期间,每名教官能够在时间短,人物比较繁重的情况下,精心准备,严格管理与训练,通过训练,有了很大的进步,好的班级有四班,六班,这两个班在训练中进步比较明显,全班基本上能够做到整齐统一,同时其他班也有很大的进步。

  三、集体荣誉感较强

  班兴我荣,班衰我耻。在军训期间每个班都表现出了较强的集体意识,配合意识,协作意识。顾大局,识大体的意识较强。同时在节假日其他同学休息的时候进行军训,也是无怨无悔,表现出了较强的进取心。

  以上是在这几天军训里的几个好的方面,但是还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作风松散

  一个集体,必须有严明的纪律。纪律是规范行为准则的必然措施,在军训期间还是有少部分同学不能够安心训练,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有开小差的现象,所导致影响整体效果。

  二、自律意识不强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一个人要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就是时刻控制自己,管住自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二十几天的军训生活中,还有部分同学自律意识淡薄,只想着休息、玩,没有把训练当成锻炼,而是当作是一种苦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同学们把每一件小事当做大事,把每一次训练当做成进步的阶梯,把学习当事业干,就一定会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取得成功,取得更大的进步。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盛开的越鲜艳,我们的祖国才会更漂亮;你们是未来的希望,只有好好学习做祖国的栋梁,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强大。

教官军训心得体会4

  在带完一技的两个班后,稍微调查整了一天,连续带了那 么多天都没有时间去好好调整自己,每天都很忙,退伍回来那么的时间,好像是第一次找到在部队的那种充实的感觉,累而乐在其中!接着就是马不停蹄地去带茂职院。

  刚到x职院里,就能感觉到作为一所大学与普通的学校不一样,因为是大学,所以我们军训的时间是15天,当时我就想,这15天的时间那么长,万一班上出了几个调皮捣蛋的就麻烦了,因为跟中专的不一样,中专的只是带5天的时间,再调皮捣蛋也就是几天的时间,而且要把队列所有的动作教完教会是刚刚好的,而现在的是15天,可能前几天还好,因为前几天都是教新的动作,大家肯定都很配合,但学会了就会慢慢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到最后就收不了尾了!

  第一天,我们教官一早就到学校里集合,随机安排分班,我被分到的班是电气自动化一班,编排为20连!随后参加学校的军训动员大会,动员完毕后,教官开始按分好的班找到自己的连,我刚找到班的时候,出来接我的是班助理,我刚开始以为跟别的学校一样,应该是班主任接的,还把他当班主任了,第一眼看到他,我心里就想,这么年轻就当了大学的班主任,确实是厉害!所以随口就说了一声老师好,问他是不是班主任,他说,不是,我是班助理,当时一听,感觉就有点懵了,随后就聊了几句,就把学生带开找场地!我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军训就开始正式拉开帷幕了!看到同学们第一天的精神面貌个个都不错,而且还非常的配合,动作都要比较紧张,可能是大学生的缘故,已经军训过几次,很多动作都会了,有底子有,所以,从第一天的军训来看,自我感觉非常好,偶尔让他们放松的次数就多了一点!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基本上都是搞原地动作,重重复复,可能经过几天的训练,大家感觉有点疲了,而且大部分的动作也都会了,再加上可能是我的缘故,*时对他们太过于放松,经常对他们嬉皮笑脸的,大家混得熟了,自然给人家的形象就是很散,(曾经有位同学就跟我说起过我们读书时的教官,说当教官是不是都不会笑的,而我就经常跟他们笑),所以呢,这几个动作搞了几天,不但一点效果也没有,反而越来越差了,简直是连我自己都看不过去了,但一时想收回来,又收不起来了,连叫个口号也是有气无力的了,只能苦口婆心地跟他们做思想教育,一说动作稍微好了一点,但多搞几遍,又是老模样了,当时真是气死人了,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不用说他们了,包括我自己在内也是一样,经过那么长的训练没有休息,没有时间去调整,感觉自己也很累了,这可能就是我们*时所说的惰性吧,一个人在长期的时间里形成的。虽说军训原本就是要锻炼大家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提高自我约束力,提升纪律意识,达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一个目的,但我感觉我自身对他们没有那么的严格的,自己感觉也愧疚不如!因为军训是一个令人很难忘的回忆,你对他们越严格,要求越高,条件越艰苦,他们就会越记住你,因为印象会比较深刻,这也是我在部队里得出来的经验,因为*时让人过得太*淡的话,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了,所以,我回来这么时间了,那时对我越苛刻的班长,首长们有时我经常都会想起你们,就是这个原因,反而有时把对我好一点的给忘了,可能是太过于*淡了,记忆慢慢就淡化了!所以呢,电气一班的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作为你们的教官 ,没有对你们高要求,高严格,在此我对大家说声不好意思!但你们有那一种不怕输的精神,四十多个人去挑战人家六十多个的口号,那时我听了,你们的士气真的很高,也没给我丢人。

  唱军歌也是一样,跟七十多个人比,也不见得比别人差,所以,只要大家心在一块,劲往一处出,团结在一块,是没什么做不到的!大家要记住这首歌《团结就是力量》!

  在中途,穿插了打靶,不用再搞那枯燥无味的动作,可以稍微的让大家调整一下,说起这个打靶,刚开始时,领导叫我们教官动员学生尽量不要去,免得搞到我们教官自己辛苦。但我没有这样做,反而回去动员大家都去打,因为我当时想的是他们是大学生了,意味着这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军训,也是最后一次的打靶,不要白白的浪费掉了,以后即便想打也没有那个机会,所以想让他们能把握这个机会,以后也能有个回忆,所以,我感觉我们教官累一点也没所谓了,最后全班47个人,去了41个,我报上去的时候,人家就问,你们班没动员吗,全班人数那么少,居然去了那么多,(有的班九十多个,才去了几个人),我当时就说了,我们班的同学个个想保钓,所以才报了那么多的!打靶让我最想不到的就是,全班同学交上来的打靶心得,不是打枪有多爽,而是坐*最爽的,普遍都是第次坐*,而且感觉比较好,都说*比较牛,一路上狂奔,喇叭一路按不停,红灯照闯,都说别的车见了都靠边躲,听了他们这样一说,也确实是,可能他们没经历过,我当了两年兵了,我反而没感觉出来,我坐得都有点怕了,在部队一坐就是大半天或一天的,坐得腰酸背痛的!当时我看到学生们上*的时候,我心里面就默想,你们班的运气不太好啊,校巴坐得舒服,又有空调吹,又不用晒,这下子倒好,要你们坐*,到时回来不向我倒苦水就怪了,谁知道他们回来没有跟我说坐*有多苦多累,有多么的不舒服,反而跟我说坐*有多好,多爽,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问及他们打靶的感觉时,个个都说没感觉,5发子弹一下就打完了,而且旁边的教官也不停的吹,完全没有体会到三点一线就打完了,20块钱就这样冻过水了!!!你们说的确实是一样,我过去也看了一批,一上去就下来了,根本就是乱打的,还有就是很遗憾没能跟大家一块坐车过去打靶,也没能够像其他教官那样捡那么的弹壳的发给大家做纪念。这也是我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写这个心得体会就当作补尝给你们)。

  打靶回来下午基本上让大家调整半天的时间,第二天又开始正常的队列动作了,主要是以三大步法各分列式为主了,刚开始走的时候,都很认真,而且你们的协调配合比较好,特别是每一列分开练的时候,大家都能用心认真地把动作做好,还能互帮互助,都动脑去想怎么样才能配合一块去,但最大的缺点就是一到全班练的时候,就有的在里面混水摸鱼了,思想放松!

教官军训心得体会5

  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爱兵如爱子”,开始本以为是一句空话,通过本次军训,我理解了这其中真正的含义。自己带的兵,我会很严格的要求,我会经常骂他们,甚至罚他们,可能他们会恨我,但是离开后才会发现,这是一种亲情,我想说:“你们是我的兄弟姐妹!”

  军训是辛苦的,对于新生、对于教官都一样,一样地顶着烈日不断地练习,确实苦、确实累,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怕。在新生的体力达到极限的时候,他们会提不起精神,会叫苦叫累,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进步的阶段,作为一名教官,不光要会教动作,严明纪律,还要会做思想工作,就是这样的思想沟通,拉近了教官与新生之间的距离,形成了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部队。

  在训练的时候,原地间的动作是枯燥无味的,军训前几天新生一天基本就在30公分见方的区域活动,几天如一日,他们的心情随着体力的不支而烦躁,开始一些抵触心理,在队伍里乱动、讲话、训练不认真。都是90后,叛逆心理很强,骂他们、罚他们都不是最好的办法,他们需要心灵的滋润。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让他们站好军姿,然后走到队伍中间,边给他们纠正军姿边讲我在大学的感悟、我认为很厉害的学长的事迹、我的比较成功的任职经历,在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他们对大学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时增进了我与他们的感情,在他们心中,我是他们的教官、老师、学长、哥哥!同样我也把他们当成我的亲弟弟、亲妹妹,发自内心地希望他们过好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是美好的,有形式多样的晚会,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庄重威严的建筑,有说也说不尽的故事。大学如此美好,但是来到大学,也就意味着他们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人,投入了大学的怀抱。

  大学是一个大家庭,这里有严厉负责的辅导员,有亲如母亲的宿管阿姨,有兄弟一般的学长、学姐,有同甘苦共患难的同班同学,作为一名教官,开始我还很迷茫,应该把自己定位在什么角色呢?在他们的眼神里我找到了答案,在训练场上,看到他们渴望的眼神,教官就是一位老师,教授他们队列动作,规范他们的生活规律,训练他们的队列意识;在他们思想产生波动,看到他们迷茫的眼神得时候,教官就是一名学长,与他们谈心,传授他们经验,把自己走过的弯路与成功法则毫无保留的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之路上顺利地度过;在训练之余,看到他们疲惫的眼神,教官就是一个兄长,带着他们玩游戏,教他们唱军歌、拉歌,带着他们去别的方队去挑战,关心他们的身体情况,完全没了教官的架子,和他们打成一片。训练时严肃,休息时玩得开,这就是我心中完美的教官形象。

  军训作为大学的第一课,教官的形象、语言、动作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新生,用心的付出总能换来回报,很多感动的瞬间让身位教官的我铭记在心。军训结束后,时而翻出新生写的军训心得,不禁落泪,很感动!他们那稚嫩的言语透露这对教官的崇拜,对“老师”的尊敬,对“学长”的敬佩,对“兄长”的爱戴。这一篇篇的心得是他们在训练一天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写得,每一个人都写了很多字,基本上都得写到后半夜,但是没有一个人表示出厌烦,他们真的很懂事,为了留给教官一份小小的礼物,付出了这么多!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份无比厚重的礼物,这份礼物我会一直珍藏。你们的每一张可爱的面孔,每一个幸福的"微笑我都记在心里,因为你们是我的兄弟姐妹。

教官军训心得体会6

  我是第一次当教官,不像其他4位教官有经验,在见你们之前,心里想了很久,想着怎么才能带好你们。我话不多,说实话还有点小紧张,第一天下午是和市营班的新生见面,板着脸,简单的介绍完自己就走了。对了,第一天就做了一件错事,把我的电话号码告诉了你们,晚上查完寝拿出手机一看,五六个未接电话。你们可能不知道你们的xx班导,我俩是很好的朋友,就商量着和其他教官换了带你们,事实证明换得很值,你们都那么优秀。第二天,加入了工商班,两个小班加起来有71人了,要记清你们所有人的名字还真不容易,到现在还有对不上号的。工商班的吴桂敏班导人很好,每次都把茶泡着,人真的好。

  我们班比其他班要安静好多,因为我是一个话不多的人,也没有娱乐细胞或者幽默细胞,你们在我的带领下,在休息时间都是呆坐着,其实这样也好,可以好好的放松休息。有时候强迫着被你们要求着唱流行歌,但是我真的只会唱几句,于是就只好教你们唱“当祖国召唤的时候”。为了不让大家太扫兴,那次我回本部送资料,翻了好久找到以前学军歌的歌词,我很喜欢听的“献身使命歌”,我保证咱们国防生里没几个人能会唱,但真的还不错,听了很多遍学会的。

  20xx年x月xx日,下了雨,陪你们在图书馆练歌,过了会儿,工商市营的孩子们进来了,端上了蛋糕鲜花和写满你们祝福的册子,唱起了生日歌。“这是我度过的最开心最特别最感动的一次生日,谢谢你们”。不知道还可以说些什么,最怕这种场面了,真的谢谢你们。知道你们准备了很久,还冒雨排练。你们很可爱,谢谢你们。其他教官都好羡慕的,哈哈哈。那个册子还有没有放飞的孔明灯,我都好好的收藏这在,不会辜负你的祝福的。

  之后分了方阵,教官很欣慰,我们班进入第一方阵的人有很多,应该是最多的。那晚你们应该都不会忘记,罚你们跑圈和深蹲。完了之后,我还骂你们是垃圾,被挑剩下的一群垃圾,就像被倍的学校挑剩下了,来到师大一样。其实,我还想说,但是你们有机会不做垃圾,不管在哪个方阵,我们工商市营都要做最拔尖的,教官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大学生活里,勤奋刻苦,严谨治学,锻炼身体,在各个方面都不落人后。

  虽然带第一方阵,但我也每个方阵都带过,为的是多见见你们,不管在哪儿,你们都是属于我带领的一个集体,不想让你们觉得没有归属感。你们的教官是刘教官,哈哈哈哈。关于训练,我们班的没得说,都是最努力的。我从不因动作不规范而罚人,没教好你们动作要领是我的失误,不在你们,而不遵守队列纪律和态度不端正,是一定会罚的。没有经常罚你们是因为你们的态度都还不错。所以也别老说我是温柔教官了,只是你们没没往那个方面点火,哈哈哈。

  有个小遗憾,打靶那天我在整队,没有上去打靶,别的教官都给班上人子弹壳儿,就我们班的没有。我这里还有30个,是去年打靶时留下的,想要的报名。

  原本通知的是x月xx号阅兵式,可硬是推迟到xx号,原来定好的票也改不了,只好先走了。我知道你们会伤心也会埋怨,别的教官和班上的同学道别离,你们只能自己落泪,如果可以,我真想哪儿都不去,陪你们走到最后,亲眼看你们创造辉煌。火车上听到你们那晚为我唱的歌,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唱哭了,我也在火车上想要落泪。第二天早上,我还在火车上,你们告诉我你们创造了历史,阅兵式二等奖第一名!我很激动,比你们还要激动,你们都是好样的。

教官军训心得体会7

  6点半左右,大家在餐厅门口集合。本以为接下去可以用早餐了,没想到莫名其妙地跟着教官“晨跑”。跑到一大片空地上,又开始跳集体舞,练习了几次之后便开始比赛。显然,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比赛,大家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跳得很乱,但比我想象中的“群魔乱舞”好那么一点。

  用完早餐,开始了第一项拓展训练——钻电网(当然网不是真的带电,只是一张网上有高低不同、大小不一的10个圈,在用到8个圈且不触网的情况下使一组中的同学全过到网的另一边,用时最短一组获胜)。我所在小组因为最后一个上场,吸取里前面几组的经验,以最短时间完成了任务。接下去的“模拟逃生”是班级间进行比赛。我们班级以为第一个上场,在没多少时间准备的情况下,用时最长,成了最后一名。不过,同学们在“逃生”时的团结合作也是不小的收获。

  之后的定向越野,真的非常令人难忘。开头三个点顺利到达,可到了寻找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我们小组不知从哪里开始出错,绕了大半个东方绿舟,彻底迷路了……

  下午的内容是单兵训练和战伤救护学习。下午的天气不知怎么的,一下子从上午的阳光明媚成了狂风大作,在户外活动了一下午,也就这么被风吹了一下午。发型再乱也管不了了,就这么让风吹去把,最重要的是保持头脑清醒,否则很容易被吹得晕晕乎乎的。一个下午下来,除了记得风把草地上细碎的小草吹进我的嘴里,让我享用了一下午的草外,也就记得教官耍人似的让我们一次次“卧倒”、“滚”,而我们也只能乖乖照做。我不明白,为什么蜘蛛侠怎么爬都潇洒自如,而我们爬起来却活像一群受了诅咒从地底爬上地面的“僵尸”!

  终于,在这一系列的折腾中结束了第二天的训练。

教官军训心得体会8

  历时13天得新生军训圆满结束,这些天一路走来,感悟良多,所以在此反思做个总结。

  总的来说,军训算是比较成功的,不管取没取得多么骄人的成绩,大家一起努力过、奋斗过、挣扎过、欣慰过,训练达到了应有的效果,让新生变得坚韧而有力。其实带训期间,我自身也产生了变化,不仅仅是情绪的波动,还有性格特点的显性变化。若不是这次军训,我可能不能发觉深藏在自我最深层的品质,更不能在短期内让自己成长得更加成熟。

  经过寒假的教官军训和暑假复训,当听到今年带训人名单里有自己时,虽有兴奋,但又伴随着些许不安,可能是不自信担当这种重任吧!身在一群人当中,容易感到寂寞。我也是怕寂寞的人,怕自己的无趣影响到他人。我也不敢说自己的经验丰富,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带新生军训,虽然学院x周年校庆的时候参加过校阅方队的训练,但那些都是老生,都有一定的队列基础,而这次要面对的是完全没有基础的新生。再者是怎么处好“官兵”间的关系,怎么做才能在别人能接受的条件下做到高效率。这些问题时不时蹦出来挠我一下,真像是“考前综合症”!

  x月x日下午与新生见面,由于自己有点事没能参加,也没能与他们交流一下,不知道他们的脾气心里还是没有底。总教官事前又叮嘱每位教官要表现得严肃凶狠,可我最不擅长就是装坏人。但对于后面的训练,这也是必须的,没有威严,何以治人,所以要软硬兼施。

  军训开始了,第一天在学院见到所带班级的学生,还是有点小紧张。这个班和我是一个专业,所以心里感觉亲近了许多,怎么说我也是大四的人了,这也给我增加了不少信心。训练开始的前3天,天气很热(其实这13天应该是有史以来天气最好的军训日了),同学们也感到很新鲜,训练刻苦,娱乐活动也好组织,整个训练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序进行着。没过几天,大家都晒成黑炭了,我还开玩笑的跟他们说:“教官脸黑,心更黑。”训练休息的时候我会时不时的给他们讲一讲学校的事,讲讲学校的半军事化管理,讲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事。我也喜欢在他们累时,与他们一样席地而坐,聊一聊家常琐碎,贴近他们的生活。没多久就跟这个班混熟了,我也能放开地和他们唱歌,带他们跟别的队拉歌,他们也都很积极地投入到群体中来活动,加速班级的融合,这是让我觉得很成功的地方。

  但在训练时,我又表现出来另一个我认为截然不同的形象。眼神坚定、铁面无私、话语不偏不倚,绝对的正气凛然。但是他们也能看出来我罚起人来并不像其他教官那样狠,他们还说都能理解我这特有的温柔,自己会严格要求的。我也知道他们训练辛苦,也很想去做好,毕竟训练的时间比较紧张,有时候还差点火候。我早对他们说过,“犯错可以原谅,但我首先需要让你知道错在哪里,再惩罚。”所以每次在站军姿或者其他时候,我总要先站在他跟前,指出并认真纠正其错误,认为他了解并能做好以后,再适当加以惩罚,例如军姿的手型等。罚得不重,但我希望他们在知道不足后能够自觉改正。可能别人觉得这样太松,不足以让其做好,但是我认为,如果不能体谅教官这样耐心的教导,仍然死性不改,惩罚根本就拯救不了他,只能让他更加叛逆。这样的人不值得去教导,也没必要去惩罚,社会是优胜劣汰的,等其认识到现实的残酷时,很欣慰的是,他们都是那么的积极、自觉,不必我多次强调。我一贯主张劳逸结合,不打疲劳战,该努力时努力了且达到成效,就休息放松。有时候我也会心情急躁,出手打了他们,但打完之后就后悔了,在心里骂自己,绝对不能打学生。所以我很看重每一次的教学效率,总需要想到通俗易懂的方法来示范,因为我浪费不起大家的时间,要对大家负责!

教官军训心得体会9

  x月x日这天,军训真的结束了,一个月的朝夕相处,不短了,可我总觉得还有很多很多话还没跟你们讲,很多很多事还没一起去做,事先做好了很多准备却还是留下很多遗憾。亲眼见证了你们从稚气未脱的高中生转变为懂服从、守纪律的预备*的这份蜕变,为此,我倍感幸运。我们军训结束那天,没有预想的那份解脱,反而满是对军训的不舍,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不知你们作何感想。时光如此短暂,好像迎新才刚结束,倏忽之间,你们就已经坐在教室上课了。在教导队的时候,每天晚上教官们都在探讨交流,擒敌拳的一招一式,“四会教学法”的一字一句,军事动作一板一眼,体能训练强度与方法的一枝一节,在你们来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开了两个小时的会仍意犹未尽,去年军训有哪些不足,今年军训的特色做法,去年有哪些遗憾,今年要做哪些坚持等。

  我记得系领导常讲一句话,并将它奉为圭臬:“教官是新生在警院的第一任老师,要把新生们当成亲弟弟妹妹看待,将心比心,才能带好新生”。你们是新生,我又何尝不是新教官,激动的心情自然不用说,更多的是紧张。开会时笔记本记的满满当当,仍觉得若有所失,回宿舍我又问去年的教官,新生报到每步每节有哪些要点、哪些隐患,问完后还在脑海中反复推演,再祈祷一句上天保佑明天一切顺利。可真到了报道这天,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物品点验发放有错领、集合时间有人记错、有的同学下午还没有入校报道。

  相信第一天中午的集合你们一定印象深刻,很多人第一次军训感想里面提到第一天中午的集合是军训最难忘的记忆,这天中午你们经历了从出生以来最多的训斥,最严格的管理,心态一落千丈,直接懵圈。不乏有人抱着混过军训的想法来警院报道,而军训作为警魂锻铸的第一步,就是要将这些杂质都一一剔除。

  军训前一周对你们最为严厉,因为你们花里胡哨的衣服、歪七八扭的站姿、一脸不屑的表情急需扭转更正,那时的你们,对于预备*一词还很陌生。军训前期大家很迷,衣服穿反、外腰带扎反、集合时丢三落四或者是问一些奇葩问题都是常态。作为过来人我很能理解,尤其今年疫情又在家休息了这么久,突然施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令我惊讶的是,你们仅用一天时间就懂得了什么叫“集合大于天”,之后每次到集合场地总是能看到你们早已经按照顺序站好队,虽然会有人站错队,甚至站到别的系的队伍,但这份准时意识才是集合的核心意义。对比去年的我们,我记得都快一个星期了,依然有人集合迟到,拖拖拉拉。你们的训练态度都很不错。

  我带的队伍中有个同学有身体不协调的问题,我一遍又一遍的单独教他如何齐步走,连着教了两天。说实话,当时我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我试图安慰自己:我尽力了,这是他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可当那个同学告诉我,他凌晨四点钟就起床自己练习齐步走时,我沉默了。一名仅仅报道两天的新生就能有如此不怕苦累之精神,我怎能轻言放弃?有句话我没能说出口:是我的问题,你非常棒。和你们的相处中,教官在锻炼你们的同时,也在拿你们当镜子,反思自己。军训中期你们逐渐适应了节奏,我的态度也有了转变,按照你们的话讲,我和郑教官交换了人格。对我们有些了解了,你们就开始窃窃私语、敲打着那点小算盘把教官们好一顿分析。什么我只会讲大道理,郑教官只会训练,唐教官专管伤病员。哪里有什么各自人设,各自领域。哪个教官不是能文能武,能刚能柔。只不过是按照要求和计划,明确分工,更高效率的推进军训罢了。

  你们的军训感想我们都逐一看过,前几次的军训感想基本都是敷衍了事,我们满怀期待想看到你们的真情实感、更深的了解你们,结果所获寥寥。最后一次的的军训感想却大不一样,每个人都认真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人甚至坦白之前的感想都只是为了应付,真是又恼又笑,无可奈何。但有一篇军训感想令我印象深刻,里面坦言:自己本不想成为一名警察,只是想学习技能,锻炼体能。但经过了军训后,树立起了成为一名优秀人民警察的理想,立志要为这身藏蓝奋斗终身。可以看到,军训已经在你们身上打下了烙印。等明年新生报到,xx级成为学长或新任教官时,回想起军训的日子,好好给xx级做个表率。你们军训期间写的所有感悟,我都有留存,说过的话,立下的志,休想抵赖!

  x日的会操,全院新生接受领导检阅,你们用最好的状态向上级汇报,我们教官也在观礼台上看你们英姿飒爽,我觉得你们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风采是最棒的!你们一个月以来的付出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一个月过去,看着你们感慨不已,回忆这一路走来的坎坷和自己的蜕变。我也思绪万千,警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上扛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责任,心中守着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承诺。想到这里,更感到自己作为教官责任重大。军训结束了,过去的有快乐、有难忘、有苦闷、有烦恼,快乐难忘的就都记住吧,苦闷烦恼就都抛在脑后吧。

  你们是第一次当警校生,我也是第一次当你们的教官。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送给你们也送给我自己。

教官军训心得体会10

  我带的是这个班,全是男生每一个女孩子都没有,这点让我还是挺开心的,毕竟男孩子好训,不用顾虑太多,第一天的集合我就告诉他们,军人就要有血性,男子汉大丈夫就不要喊苦叫累,谁要是比隔壁班的幼师班还差劲(幼师班全是女生),那么对不起,你别让我带你,我觉得丢人,你直接去幼师班报道,我带的人,要是狼崽子,我就是你们的狼王,狼都是怎么叫的都知道吧,来都给我叫一声我听听,当时他们还不好意思,后面大家在我的指示下,齐声的叫了一声:嗷呜~每次当别的教官路过我这里的时候,我就相当自豪的演示给他们看,“xx班”“到!”“我是什么?”“狼王!”“你们是我的什么?”“狼崽!狼崽!狼崽!”“来,叫一声”“嗷呜~”“收,好了好了别把嗓子喊哑了。”然后我就一个一个的给他们喂金嗓子薄荷糖,这时候整个训练场目光都会聚集到我们班这边来,一个个的军姿站的笔直,一个个眼中都是坚定的眼光,他们一点都没有我原来想的那么懒散娇弱,他们让我知道了,他们是有魂的,集体的军魂,我从那刻开始我从来没小看他们,我知道我也已经融入这个集体了。

  每次休息后,他们也会主动给我买水喝,跟我聊天,不让我一个人在旁边显得尴尬,他们真的挺暖心的。我有时候去上厕所了,隔壁班的女教官也会来训下他们,让他们原地休息,说要他们别当狼崽子了,当小兔子吧,这群小兔崽子,显得那个兴奋劲啊,比我训的时候还叫的大声,还认真,这我可就吃醋了,然后我就跟他们说,只能听我一个人的口号还有命令,他们后面就真的听进去了,连休息的哨声都不听,我让他们休息了才休息,我想我真的小看他们了,他们虽然是一群孩子,但是他们服从命令,不惧辛苦,我最开心的事,军训结束都没有一个人跟我请过假,喊过苦叫过累。

  这次的军训我真的没白来,我收获太多,也被他们这群狼崽子教会很多东西,原来教官跟学生能在这么几天里建立这么深的感情,原来他们能这么听话,原来一群高中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能这么强烈,我真的有点舍不得他们了,再见吧狼崽子们,日后有缘再见,谢谢你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篇(扩展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作文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作文1

  我独自一个人走在梓州的一条小街上,愁眉苦脸地冥思苦想想着国家统一的事,什么时候才能收复蓟北呢……忽然听到一个村子的人们围在一起敲锣打鼓,还一边吆喝。其他人一蜂窝地朝那里兴奋地涌去。“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我心里想着。“是蓟北收复吗?不可能!”我脑子里闪出的念头被打消了。我问了过路人,得知真的是蓟北被收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没想到,我日日盼月月盼的一天已经来到了。太好了,实在太好了!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饱含激动和高兴的泪,不知不觉,眼泪哭湿了我整一件衣裳。

  再迈着急促的.步伐,终于回到了家里。急匆匆地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了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一点也不出我意料之外,他们都高兴地一蹦三尺了。我随随便便把诗书一卷,高兴得无法形容。对,简直就快要发狂啦。

  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衬着清澈的湖水。这是一派风景如画,多么美好的景啊!和煦的风,吹着我的脸,令我神清气爽。我和朋友们在明媚的阳光下放声高歌,畅饮美酒,一起兴致勃勃地聊天。我是多么想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正好返回故乡。

  在我的脑海中早已呈现了回到故乡的情景和路线:树木郁郁葱葱,鸟儿齐声欢唱。我泛着小舟,从巴峡出发,穿过那苍翠欲滴,层峦叠嶂的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我快速地写下了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作文2

  我是杜甫,由于外敌入侵,许多地方落入敌手,老家也已失守。我迫于无奈, 在外漂泊多年。

  今日我在城门口观看榜文时,意外的看到了一条喜报:大唐的`官军已经收复了安史之乱叛军的总部——河南河北。我一看,眼泪顿时如同山沟中的清泉一样涌了出来。因为这里有我的故乡,自从被敌军占领后,我就再也没有回去过。我多想再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与我的父老乡亲团聚呀。

  我赶紧跑回家,告诉我的妻子和儿女这个好消息,他们的忧愁马上就消失得

  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笑。我们决定立刻出发,回到我日思夜想的故乡去。妻子马上回屋收拾行李,孩子们则欢天喜地的跑到外面撒欢。而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随意的翻阅,时不时又仰天大笑, 高兴得仿佛要疯了,嘴里还胡乱地唱着歌。这时,我忽然想到自己藏在井中的老酒还没怎么喝,于是我赶紧把它捞出来,就要喝的时候,想到:不如回到老家之后,和亲戚朋友大吃一顿 ,那不是更好吗?想到这里,我和妻子恨不得生出翅膀,马上就走。

  临行前,我又向这个生活了多年的地方看了看,只见天空晴朗,艳阳高照, 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于是我们趁着这温暖的春风,朝洛阳走去。

  我们先从巴峡坐船到了巫峡,从襄阳走向了洛阳。看到了被战火摧毁成满目狼藉的洛阳城,我有感而发,从包里取出笔、墨、纸、砚,写下了一路的心理历程 。

  正是: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既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作文3

  一天下午,杜甫正在书房里看书,突然听见窗外有许多人在谈论藓北被收复的消息,杜甫听了又高兴又怀疑,就连忙跑了出去想问个究竟,可是路人已经走了。

  杜甫突然想起自己的几个朋友今天刚刚从蓟北回来,他便到这些朋友家一一拜访,朋友们给了杜甫同样的回答:“今天早上,朝廷的军队把被叛军占领了八年的蓟北收复了。” 杜甫也顾不上是在朋友家里,滚滚的热泪从眼眶里流了出来,滴在了衣服上,把衣裳都给湿透了。

  杜甫顾不上擦干眼泪就跑回了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他们听了个个眉开眼笑,多年积聚在脸上的愁容也不见了。杜甫胡乱卷起书稿,因为太高兴了,所以就象发狂了一样。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他要放声高歌,他还想喝酒,喝个一醉方休。趁着明媚的春光,杜甫要回他八年末回的家乡,回家的路线都想好了,先走水路,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而下就来到了襄阳,再上岸走陆路就可以回到家乡洛阳了。

  想到这里,杜甫有感而发,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藓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篇(扩展6)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赏析1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推荐访问: 官军 河北 河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