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三峡》课件3篇【完整版】

时间:2023-01-03 17:00:24  来源:网友投稿

《三峡》课件1  设计思想  内容浅显,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适合诵读。因此,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以诵读、欣赏为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在朗读上加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体会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峡》课件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三峡》课件3篇【完整版】

《三峡》课件1

  设计思想

  内容浅显,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适合诵读。因此,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以诵读、欣赏为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在朗读上加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初步学会运用“研究性”方式学习文章,培养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特征的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品味文章精巧的构思、精炼的语言、精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

  品析文章的美点:构思、用材、布局。

  教学方法

  确定为“文学鉴赏课”。课前向学生下发译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交流,探究景物描写及其他方面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展现三峡优美风光的记录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进行说明。

  2.欣赏完后教师指出:如今,高峡出*湖,这二十多年前的三峡美景正在渐渐散去,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只能在影片或在模糊的记忆中捕捉它曾经的险峻和美丽。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领略一下千年以前的三峡风光。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结合课文注释,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读懂文意。

  听老师带着惊叹、赞颂之情吟诵课文,学生学读。

  学生之间自由交流文中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地方。

  三、问题情境设计,师生共同探究

  (一)问题情境

  1、文字优美,描绘传神,作者是如何抓住三峡的风景特点进行描写的?

  2、三峡的自然风光,有山有水,四季各异,追溯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你想到了什么?

  (二)交流对话

  1、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了什么特征?写水,哪个季节具体写?为什么?

  明确:文章先总写山:山高岭连,绵绵不断;再写水的四季不同,重点写夏水:夏水最迅猛、急遽,有代表性。

  话题二:《三峡》写四季的景色中运用了许多精彩的词语,试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作简要的分析。

  明确:春冬之景:“素”“绿”“清”“影”数字;写秋之景:“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其中“素”“绿”“清”着重写水的色彩,而“寒”“肃”“凄”“哀”则蕴涵着作者的一种思想感情,属于“借景抒情”一类的典型词语。

  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话题一:《三峡》语言凝练,只有一百五十五字,却包容了四季景色,罗列了山水草木,清影猿啸,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明确:(1)文章取材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层次清晰;

  (2)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色,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冼炼地描绘。

  话题二:课文第三自然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为“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试想:雪白的急流奔腾汹涌,可以回旋清波,却怎么可以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呢?这个译文是否有问题?

  明确:这个翻译的"确存在问题。原句运用了文言文“并提”(也称为“合叙”)的修辞,也就是古人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述,翻译时不能逐字进行,要从文意出发,找出词语或词组之间的相互搭配关系,如“耳目聪明”应是“耳聪目明”。据此这句的译文应为: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话题一:课文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景物的描写,用在这里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用这个例子写出了江水的湍急。

  话题二:文章开头突出三峡山高岭连,隐天蔽日的特点,下文哪些文字可以印证这一特点?

  明确:“绝巘”“峻”“林寒涧肃”“空谷”这些词语都能印证。

  师生与作品的对话:

  话题一:郦道元写三峡风光,大部分笔墨放在写水,水是课文的重点,那么能否调整写山写水的顺序?

  明确:这体现了文章布局的巧妙。先山后水是有科学依据的,有了山高岭连的特定地形才能产生江流湍急的水势,山是因,水是果。因决定了果,山是总写,水是分写,顺序不能调换。

  话题二:虽只有一百五十五字,但描绘景物却尽传其神,笔法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可以从语言、结构、描写等角度入手)

  明确:(示例)描写手法美:

  (1)正面描写:“*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垒嶂,隐天蔽日”形象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征;

  (2)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烘托出三峡峰连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拓展研究

  1、摹拟《三峡》第二段的写法,写出春风拂拂之景。

  2、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试比较三峡的古今。

  3、课外阅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等写景优美的文言文,试与写景进行比较。

  4、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展开一场有关保护三峡景观的讨论,题目可设计为:

  (1)是保护三峡的自然风光,还是不断地开发和利用三峡的水资源?

  (2)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如何保持和延续三峡独特的魅力?

  教学随想

  《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新教材内的一篇课文。这两节课我们着重探索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文言文写景的特征和写作特色。先让学生从描述三峡风光的记录片中获得感性认识,产生积极而美好的情感,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而后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有发现、创新的强烈欲望。

  教材的适当“处理”,是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的起点。我们重点选了“三峡的景色欣赏”和“三峡全文的写作特色”两个部分,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讨论,感受文章的艺术美,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课外写景文言文的探究兴趣。

  按照以上的思路,我们在课堂上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课文。通过播放用多媒体制作的三峡风光的辑录片,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之情。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这个环节既是对学生课前自学课文的一个检测,也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对散文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的领悟。

  第三环节:研究课文。这个环节是重点。我们是从“问题情境”人手,运用“话题式”教学设计模式,对全文的写作特色进行不同对象的四次对话。对文章的景物特征、重点词语、选材效果、语句翻译、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

  这三个环节用简洁的语言可概括为:

  运用多媒体导入课文(激发兴趣)——→朗读课文(感受内容)——→研究课文(学会鉴赏)

  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一)得

  1、这堂课创造了“图文相融”的学习环境。通过放映三峡风光的辑录片,让学生对陌生的三峡在感性上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更有利于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和欣赏。学生可以从文字中找到相应的画面,又可以从相应的画面中理解文中的句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是一种新课改下教学文言散文的方法。

  2、选点集中,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破除了传统文言文教学

  “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方式。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译文自学,培养学生自读浅显文言短文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落实文章重点难点上进行突破,进行多方面的探究,使学生知道文言散文的写景特征和写作特色,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的实效性明显加强。

  4、实现了语文课堂学习自主研究的构想。首先表现为学习过程的探究化。整个教学环节就是学生们以“三峡”为“原点”,不断地发现新的兴趣点,不断进行探究和研究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事先完全安排好的过程。其次表现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特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问题的探究,然后协同研究小组(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资源共享,交流研讨,形成研究小组相对集中的观点,在课堂上进行多流向的公开交流。

  (二)失

  这两节课是我们在农村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一种尝试。要让学生一下子从“接受性学习”方式进入“研究性学习”方式中需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我们先让学生自学原文与译文,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先进入一个“接受性学习”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才进行“研究性学习”如果不这样,会影响整个教学的效果。

  学生以前很少有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在研究的层次上存在很多不足。如不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提问;提问的深度需要老师作进一步的提示;在回答问题时,理性的概括能力较差,需要老师进行更好的总结。

  教师在问题的设计和教学各环节时间的分配上很难准确把握。主要表现在问题提出后,不同层次学生理解接受的差距较大;课堂上留给学生交流探讨,呈现个性化研究结果的时间不够充分。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灵活运用新教材教学势必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对于出现的新问题还有待在以后的具体教学中作更好的调整和改进。


《三峡》课件3篇扩展阅读


《三峡》课件3篇(扩展1)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3篇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1

  教学内容:

  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4条。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播放一 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 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 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

  1、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 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

  (1) 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2) 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

  2、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 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

  3、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

  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 歌

  (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

  (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6)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进行法制教育教学。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4条规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2

  教学内容:

  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4条。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播放一 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 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 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

  1、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 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

  (1) 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2) 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

  2、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 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

  3、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

  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 歌

  (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

  (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6)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进行法制教育教学。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4条规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三峡》课件3篇(扩展2)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反思3篇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反思1

  能用合适的情绪演唱歌曲是本节课的一大目标。在学生听录与教师范唱熟悉旋律之后,让他们找出印象最深的地方——衬词部分,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准确唱出。在引导学生在后半段加入号子声前设问:“孩子们唱到:看惯了涛声一阵阵,听惯了号子一声声。你能让没来过三峡的人真正从这首歌里,感受到涛声和号子声吗?又怎样使你们的声音与歌声融为一体,和谐悦耳呢?”在此基础上分步实施。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创造空间从歌曲表现内容中拓展,根据歌曲表现的情境、形象内容等,设置不同的音乐活动,通过变化力度、速度、音色进行重新演绎。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创造的表演加以评价、提取富有审美的材料片段,并美化学生的创造效果,使学生获得的不同的审美感受,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获得更多的愉悦和认识。尤其是它带有地域特点的衬词“也衣也衣也”孩子们非常爱唱。至于说兴趣,我不用特别的调动或精心的导入,只要简介三峡,与学生共同说一说对三峡的了解,及其作用可大部分时间我们都用在歌曲的"学习上,咬字、吐字需要教师特别强调。我认为咬字、吐字是学好本课歌曲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成功之处:学习了歌曲,我请了几个同学演唱歌曲,效果不错,孩子们的齐唱效果也很好。在这个环节里,我还通过教师唱譜,学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过渡到同头异尾的乐理知识。

  不足之处:由于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而不是教师机械的灌输,但是在旋律学习上没有设计好,使学生对乐谱掌握的不熟,结果出现了反复的师带生学的沉闷气氛。


《三峡》课件3篇(扩展3)

——《三峡》 教学设计

《三峡》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并默写全文。

  3、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见;屏幕上出现三峡自然风光图片)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1500年前的三峡风光?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游一游1500年前的三峡。

  二、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整体感知

  1、读得熟:

  ⑴自渎课文,读准字音:

  阙

  嶂

  曦

  襄

  溯

  湍

  山献

  漱

  峻

  属

  裳

  ⑵听教师范读,注意把握节奏

  ⑶指名读,分组读

  2、看得懂:

  ⑴听读课文,注意着色字词意思

  ⑵利用课文注释、工具书,疏通全文;仍有不解,相互质疑解疑;反复读,熟读成诵。

  四、品读课文,品析美景

  1、当回小导游:

  (先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说说下面几幅图画与文中的哪些景象相似,集体诵读相关语句。)

  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在郦老夫子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的基础上,我们来当回小导游,把三峡的绝美风光介绍给更多的朋友。接下来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可以从地貌特征、四季之景等方面入手,看哪一组同学做得最好。

  (在编写、解说导游词的基础上明确:

  雄奇

  秀美

  地貌特征:山高岭连

  山水画廊

  四季之景:夏──水流湍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水枯谷凄

  2、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备:春冬水涸之季,下滩之水雪浪飞溅,此为“素湍”;水清流缓可谓“绿潭”。“素”“绿”色彩相同,“湍”与“潭”一动一静。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

  更以“清荣峻茂”四字状物,一字一景,水清、树荣、草茂互相辉映,大自然充满生机。

  “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并不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也是凄凉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不再写山、写水,而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

  五、质疑探究

  1、本文写四时风光的顺序是夏春冬秋,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2、阅读李白《早发白帝城》说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

  3、请你也问上一句。

  六、拓展延伸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得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方公里,水面*静的峡谷型水库。

  七、作业

  1、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⑷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3、收集有关长江的诗句。

  八、练习(见ppt)


《三峡》课件3篇(扩展4)

——《三峡》说课稿10篇

《三峡》说课稿1

各位评委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的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三峡》。现在,就这篇课文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理解:

  《三峡》是由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三峡》即是一篇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一篇优美的文学篇章。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了解三峡的相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从认知水*上说,初二年级的学生已到了“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经过初一年级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基本有条件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构,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的景色,总写气势恢弘,分写四季景色,特征鲜明。同是四季的景色,特点不同。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水流速度之快;春冬季作者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漱其间”的”悬泉瀑布”,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

  教学难点: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方面可以利用文言文的辅助书来迅速,直观的了解字词的具体的含义。。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但是因为接触文言文不够全面,不够深,所以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在字词的解释,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借助一些课外的辅助书来帮助理解课文。

  三、教学设想

  1、品读课文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理解、品味文中写景的优美句子。

  2、教学手段:

  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我将运用音乐、图片等电教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法、学法

  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为此,我将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阅读学习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而获得文中的信息,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阅读是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朗读、默读、精读等等。

  2、质疑释疑法:师生通过共同质疑释疑,探索和解决问题。

  3、问题讨论法:多角度,多思路,寻求多答案,培养发散思维。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熟读课文内容,掌握文章大意。

  本节课我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理解、品味文中的优美的意境。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通过两个关于长江三峡知识的问题,将课文内容与三峡风光片紧密结合在一起,自然导入新课,并让学生了解到三峡的相关知识。

  (导入设计)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世人称道的奇山异水,它们犹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团团锦簇之中,今天,我们采摘了其中的"一朵,一起来领略它迷人的风采。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画面,然后回答问题。

  (二)简介作者。(1分钟)

  (三)初步感知,掌握课文字词读音。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课文重点的字词。(2分钟)

  (四)朗读课文,(1)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语意停顿。(2)配乐朗读,先老师范读,然后学生分组朗读。(5分钟)

  (五)解释加点的重点的词语,然后逐段边看图片边对照课文翻译,把握重点的句子,体会《三峡》不同季节的优美的自然风光。(12分钟)

  (六)赏析课文,理清结构,并归纳板书。(12分钟)

  (七)课外延伸。(5分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这篇文言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就是一个例子。因此,我要求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写法,依照课文写一篇关于三峡自然风光的散文。旨在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延伸,将读、写能力训练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小结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按总分结构,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的河山的深厚感情。

  (九)布置作业(1分钟)

  (1)背诵课文。

  (2)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假如你是一名导游,那么依据课文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关于《三峡风光的导游词》。

  六、说课小结

  整课教学突出特点是将课本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渲染气氛,通过一幅幅优美的图画、音乐糅合在一起,将学生带入到自然美的意境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沉闷的气氛,较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联想、理解、分析、创新、口头和书面表达等能力,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正如孔子先生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峡》说课稿2

  一、说教材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

  三峡美,《三峡》更美,这既是自然的伟大,也是作者的匠心,更是文字的魅力。学习经典古文,重在品味、欣赏和积累。通过学习,既要让学生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之美,也要让学生领悟到祖国语言之美。整堂课以寻找美、发现美、品味美和积累美贯穿始终,让学生始终沉浸于美的氛围之中。`

  二、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味语言、赏析感情、背诵积累、拓展写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学习本篇文言文需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因此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赏一赏、背一背,课后安排了写一写这些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共鸣”。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峡》一文构思巧妙,用词精准,特别是能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还得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强的词语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三峡的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三峡》发现三峡美的兴趣。

  第二步、读一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2、提出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根据注释读顺文意;

  3、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检查阅读效果。

  (重点字词的读音、意思,句子的停顿)

  这一环节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

  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到此要点评小组,公布目前排在榜首的小组,同时激励其他小组。

  第三步:品一品。领略美景,揣摩文章写法

  在充分朗读,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了两个问题,分别针对“美景三峡“和”文章《三峡》”

  1、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______”说一句简单的话。感悟三峡风景之美。(“小组接龙”的形式。每小组一次机会,顺序不限。)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三峡的夏水: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三峡的秋:凄凉凄美

  2、用“《三峡》美,美在______________”说一句话。感悟《三峡》语言之美。(“你追我赶”想说就说,展现自我。不限顺序,不限次数。)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三峡》美,美在描写上运用了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正面落笔的“*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作比较手法,突出水势湍急、迅疾。

  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写“潭”用,写“柏”用,写泉用。

  修辞手法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教师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三峡的美。

  第四步:赏一赏。“一切景语皆情语”,对文章感情的把握。地势的险要造就了三峡美景,而在此生活着的渔民们的生活是凄凉的。

  欣赏歌曲《三峡人家》比较一下:文章结尾渔者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这句歌中蕴涵着的气氛与这首歌所描绘的意境是否相同?

  学生思考讨论之后教师明确:意境不一样。文章中渔歌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侧面描写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写的是旧社会三峡景象。渲染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新*成立后三峡经过治理三峡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歌曲《三峡人家》节奏轻松明快,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喜悦,高兴之情。

  这一环节通过感情的对比激发学生热爱三峡,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五步、背诵课文

  郦道元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风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

  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学可以小声的和背、其背、吟诵。

  第六步、尾声(边展示幻灯片“三峡工程图景”边讲述)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第七步、知识的拓展

  布置课后练习:写一写

  1、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描写三峡的诗歌欣赏,并抄写下来。

  2、以“美在滨海”为题写一篇随笔。(幻灯片“滨海风光”)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风景,我们生活的滨海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下面请欣赏屏幕上滨海的优美景色,学习郦道元的写景的手法,写一篇短文来展示我们滨海的美。

  这一环节很重要,如果有时间可以放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就只能放在课后了,但它的意义远不是一道练习题那么简单,我设计的这道作业题,除了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学生语言积累和实际运用知识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

  课堂最后公布优胜小组。

《三峡》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巴东三峡》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几单元的第一篇讲读篇目,叙述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看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精美的游记。本单元选编了一组游记,内容丰富,描写生动,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游记的特点、写作方法、语言风格等,了解祖国山河的秀丽。

  本文是第一篇,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与阅读能力,但系统地接触游记还是初次,教学时要注在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理清作者的游踪,品味文中不同景物的不同描画。为接下来的古今游记的学习奠基铺路,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教材与学情的特点,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分析不同景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欣赏自然山水美的情感

  根据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感特点。

  教学重点:从用词和修辞的角度品析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说教法

  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情、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选择启发诱导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寻求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三、说学法

  在制订教法的依据上,考虑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能力水*的不*衡性。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圈点勾画、练习迁移等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获得个性化阅读的体验,通过诵读和理解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细节、品味语言的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几个课时完成,本节是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新课标要求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作者、文本有关的资料,制成知识卡或幻灯片,作好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的准备。

  (二)教学过程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环节有:情境导入——诵读品悟——活动迁移——小结

  1.导入:()

  课件播放“长江三峡”的风景,在背景音乐中,再现课本情景。教师配上优美的解说词,导出课题,引领学生随作者逆流而上,去欣赏“巴东三峡”的美景。

  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学习本课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等对话,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的解读加以启发诱导。

  2.诵读品悟:通过“感知性地读—按要求读—鉴赏性地读”这三个层次的诵读,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借助于圈点勾画、探究讨论法等,突破重难点。

  (1)探究性地读——学生快速朗读:1找出文中难读的.字词,师生一起正音、释义。2圈出作者的游踪、画路线简略图。3个别段落段落教师范读,强调语气、语调、情感、表情。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目的地读。1根据游踪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2本文还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有何作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第一小题并不难完成,第二小题如果学生只会讲到形象生动,教师要加以引导点拔画龙点睛等作用。这一环节是突破重点,旨在培养学生分析细节,描写景物的能力。

  (3)鉴赏地读——精读精典段落:

  1.品读喜欢的句段2.摘抄优美句段3.赏析语言

  从修辞和手法等角度来分析作者是如何驾驭文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环节旨在突破难点,让学生融入文本,领悟语言的奥妙,积累语言,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3.活动迁移——“小导游”活动

  这是授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优雅的古筝曲中,通过让学生再次欣赏几幅优美的三峡风光图片,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游点充当导游。

  此项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书本到现实,加深对三峡景点的印象,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4.小结

  本文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抓住游踪引导学生领略长江三峡的奇美风光,学会描写景物,品味语言,把握游记的写作特点,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精神。

  五、布置作业(依据大语文教学观和学生水*的不*衡性,使课堂上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任选一题)

  1.与七年级的郦道元的《三峡》相比较,加深把握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

  2.写一篇以游家乡的旅游景点的游记。字数不少于600字。

  六、说板书

  本着简洁明朗,体现作者与教学的思路,反映教学重点,便于学生理解把握

  巴东三峡

  刘大杰

  1,弄清作者游踪

  2,抓住景物特征 当小导游

  3,品味语言

《三峡》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三峡》是人教社义教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材,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标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全文仅15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壮丽风光。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婉约豪放、清荣峻茂。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领会作者精妙之笔法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在学生欣赏三峡美丽风光的同时感知作者意境,引导学生探究、品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三峡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峡的特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成诵,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意境和对三峡的欣赏。

  (2)难点:翻译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分析依据和理念】:《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三峡》是我国古代歌咏山水的优秀篇章,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感,我们应通过反复诵读来整体感知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二、学情分析:

  古文诵读起来朗朗上口,乐感极强,学生非常喜爱。对于国语的教学应努力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可学生的阅历不多,*时体会较少,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多加引导。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设计理念】:教法要为学法服务,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习是从未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它有一定的被动性,我们应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其探索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外过学者问过余秋雨,:“*有意思的地方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同学们猜猜余秋雨说的是哪个地方? (三峡)

  2、播放三峡风光的短片

  3、三峡的确魅力魅力无穷,我们就跟随郦道元一起去走进壮丽的三峡,一起去领略那无限的风光。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注意图片和音乐配合,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美。

  2、学生朗读。注意读音、节奏和语句的通顺,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

  3、学生试译短文。

  4、多媒体展示重难点的字、词、句。

  5、学生试着背诵。

  此环节设计: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精读课文,品析领略

  1、品读课文:三峡美在哪儿? (山、水) 教师及时鼓励

  2、郦道元如何写山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幻灯板书) 注意激励

  3、他又是如何写水的? (引导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三峡的水随季节变化而呈现的不同景象。

  4、让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三峡的美。

  5、从语言、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来品析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精彩的段落,领会优美的词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突破重难点。

  (四)拓展延伸,比较欣赏

  1、师生齐背《早发白帝城》。

  2、一首是诗,一篇是游记,二者有哪些内容对应、写景相同的句子?

  此环节设计: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五)背诵课文,丰富积累

  (六)走出课文,激*感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美好画卷,今天的三峡正迸射出耀眼的光芒。三峡电站正造就着一个世界奇观。三峡,我们唯一的三峡!三峡,我们永远的三峡!

  (七)教师小结,作业布置

  1、小结三峡的壮丽。

  2、师生齐读课文。

  3、收集有关三峡的诗句。

《三峡》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教材第八册第一课《巴东三峡》。

  首先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游踪,了解结构,抓住景物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3、德育目标: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线索和结构,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

  引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从游踪、线索、文章结构、景物特点、写景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本篇游记。

  因为本文体裁属于游记,这种体裁学生首次接触,因此要向学生介绍这一文体及特点。

  游记:一种叙事散文,主要记叙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

  特点:

  1、散文的一种;

  2、以描写、记叙为主,并兼有抒情、议论;

  3、交待游踪,抓住景物特点,做到情景交融。

  在导入这一环节,我是借助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郦道元的《三峡》导入本课的。

  至于本课作者、出处、字词这些基础内容仍然是需要向学生重点介绍的。

  接下来在教师范读,学生散读,齐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找到标志作者游踪的词语,可提示学生到段首句中寻找,并指明作者的游踪是逆流而上的。

  游踪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巴东、秭归→巫峡→瞿塘峡→夔门(逆流而上)

  在学生掌握了游踪的基础上,不难概括出本文的线索——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下一个环节中,借助刚才的游踪与线索,让学生为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可以游前,游时,游后为划分的依据。

  结构: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3—9段)描写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闻。

  第一层(3—6段)游览西陵峡经过。

  第二层(7、8段)游览巫峡经过。

  第三层(9段)游览瞿塘峡经过。

  第三部分(10段)描写船泊后作者的轻松心情,反衬三峡的险恶。

  这篇文章之所以被收入到《中华百年游记精华》,我想除了因为它清晰的游踪线索和分明的结构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作者在写景中运用多种技巧。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1、抓住景物特点;

  2、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3、以心情描写衬托景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这个画面是本课的板书,主要依据文章结构设计的。

  板书:巴东三峡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3—9段)描写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闻。

  第一层(3—6段)游览西陵峡经过。

  第二层(7、8段)游览巫峡经过。

  第三层(9段)游览瞿塘峡经过。

  第三部分(10段)描写船泊后作者的轻松心情,反衬三峡的险恶。

  最后,根据课后习题稍加改变设制了以下几个练习,分别以填空、填表、简答的形式对课上内容加以巩固。

  作业练习

  1、作者电宜易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作者抓住了西陵峡、巫峡、瞿塘峡山水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的?

  3、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他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他们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巴东三峡》这课的粗浅理解,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三峡》说课稿6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三峡》,现在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谈谈本文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文言篇目。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瞿塘峡、西陵峡、巫峡组成。瞿塘峡以"雄"名世,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文坛巨擘余秋雨曾对《三峡》作过高度的评价: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此语足见《三峡》的艺术价值。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注重选文的思想性 、审美情趣 、文化内涵”是调整后教材的突出特点,结合本文写景精炼优美,与学生热爱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鸣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②知识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③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欣赏和写作能力。

  ⒊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作如下安排:①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三峡的景色美以及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②教学难点: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据此,本课拟以点拨法进行教学,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点拨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据此我设计了“整体感知——品析语言——拓展延伸”的教学过程,以点拨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以教师点拨法为主,辅以相应的教学手段。

  ①三峡风光的相关挂图

  ②课文朗读磁带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方法。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法、讨论法、自读法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随着教改的深入,我正力求打破传统,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是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张挂的三峡风光图片,谈谈自己对三峡的看法。

  2.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作品内容。

  听磁带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提出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再通过教师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字音、节奏、重音和停顿。然后指名朗读,教师指导。这一环节着重体现《新课标》“在教学中尤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理念,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

  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旨在突破重难点,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3、质疑问难,研读课文。

  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训练。具体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细读课文,积累词汇。这是基于《新课标》“重点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设计的,采用小组合作实施。

  第二步:精读课文,合作交流;质疑问难,理解内容。《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步骤采用师生互动方式实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同时把课后练习一的习题设计在内容的理解中。

  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笔的勾勒?描写江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展开,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山(*连山,隐天蔽日)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婉凄清。)

  第三步 品读课文,体会意境;初步鉴赏,熟读成诵。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和鉴赏,体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如对句子“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的品读和鉴赏,让学生体到三峡的清悠美等等。

  第四步 课文小结,情感熏陶。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通过对三峡山水的具体描绘,突出了三峡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的情感,并由此激发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第五步 拓展知识,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分类积累文言词语。

  2、思考课文:课文《三峡》所描写的自然风光已成历史,如今的三峡大坝工程已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请借鉴课文,抓住三峡工程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除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外,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描写三峡的诗歌。请抄写下来,在同学间进行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三峡

  山 ——— 奇、壮 ——雄奇美

  夏: 猛、急 ——奔放美

  水 冬春: 清、趣 ——清悠美

  秋: 肃、凄 ——凄婉美

《三峡》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文章以时间的顺序为线索,先后写了长江三峡早晨、中午、下午以及晚上的美丽景色,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语言优美,韵律感强烈,读起来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

  二、说学情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所以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小组内去读书感悟,品味重点词、句、段,既能理解课文,又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三、说教法

  1、本科学习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完成学习卡,领略三峡不同时段的美。

  2、以配乐朗读,让学生表现三峡之美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知

  复习词语及上节课所学课文内容

  (二)精读理解感悟主旨

  1、领略美

  ⑴以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卡。

  ⑵汇报学习情况。

  ⑶教师适时点拨。

  2、朗读美

  ⑴学生练读喜欢的段落。

  ⑵配乐朗读,表现三峡的神韵。

  3、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⑴欣赏美,赞美美。

  ⑵保护美,谈感受。

  ⑶作业:写保护长江三峡的倡议书。

《三峡》说课稿8

  一、说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本册书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文言诗文单元,其中第六单元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这很显然是为了在七年能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了解*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三峡》是本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四季不同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奇美之景。文章写景生动、用词准确、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寓情于景,有种特别的艺术魅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1.5个课时来完成。前半个课时,重在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文,达到基本感知全文大意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诵读以及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品析课文。我要说的就是这一课时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一)知识能力方面: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美景。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写作笔法之妙,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笔法。

  (二)过程和方法方面:

  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课文,让学生在交流、启发、争议中展示自我,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峡》说课稿9

  一、说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本册书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文言诗文单元,其中第六单元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这很显然是为了在七年能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了解*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三峡》是本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四季不同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奇美之景。文章写景生动、用词准确、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寓情于景,有种特别的艺术魅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1.5个课时来完成。前半个课时,重在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文,达到基本感知全文大意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诵读以及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品析课文。我要说的就是这一课时的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一)知识能力方面: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美景。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写作笔法之妙,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笔法。

  (二)过程和方法方面:

  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课文,让学生在交流、启发、争议中展示自我,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峡》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

  三、说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四、说程序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雄奇壮丽。因此,授课时可用1、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里。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

  具体学习过程:①出示学习方法的要求:在书上圈圈重点词、划划重点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写一天中的哪些影响,它们有哪些特点吗?②按照谈—思—议—读的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实累累—喜悦);③学生按照上述要求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自学,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时间

  特点

  词句

  朗读

  早晨

  明丽

  露水闪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热烈

  群峰披甲—金鳞巨蟒

  热烈欢快

  下午

  明亮

  于是……长江变成小溪 轻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静明亮像…… 温柔惊奇

  ④谈感想: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孩子们读了《三峡之秋》后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出示课件《山峡风光》,配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五、板书设计: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三峡》课件3篇(扩展5)

——三峡作文5篇

三峡作文1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被爸爸妈妈叫醒了,原来今天要去长江三峡旅游,我高兴地跳了起来。上了车,我便透过窗户欣赏着窗外的美景,看着看着有些累了,竟然睡着了。

  傍晚时分,车终于在长江岸边停了下来。我们沿着一座小桥上了一艘有三层高的“环宇”号豪华客轮。刚进船舱,我等不及要欣赏这美丽的长江水了,于是一溜烟似地跑到了船头。看着清清的江水,美丽极了,没有一根水草,却有可爱的鱼儿在轻快地游动。白天的长江水被太阳公公一照,江面波光闪动,显得更美了!风一吹,水面上荡漾起绿色的波纹,就好像美丽的少女,抖动着碧绿的绸缎……

  *长江三峡位于湖北省与重庆市交界处,是*十大风景区之一。我游玩了三峡的白帝城、小三峡、小小三峡、张飞庙、黄陵庙、三峡大坝、长江截流纪念园等。

  妈妈告诉我,长江三峡水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电力的重要支柱。我们大家每天用到的电,都是来自三峡发电站呢。当我亲眼看到发电站的时候,它的雄伟令我不禁佩服起建造它的英雄们来。

  我爱长江三峡的美,更爱它对我们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峡作文2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被爸爸妈妈叫醒了,原来今天要去长江三峡旅游,我高兴地跳了起来。上了车,我便透过窗户欣赏着窗外的美景,看着看着有些累了,竟然睡着了。

  傍晚时分,车终于在长江岸边停了下来。我们沿着一座小桥上了一艘有三层高的“环宇”号豪华客轮。刚进船舱,我等不及要欣赏这漂亮的长江水了,于是一溜烟似地跑到了船头。看着清清的江水,漂亮极了,没有一根水草,却有可爱的鱼儿在轻快地游动。白天的长江水被太阳公公一照,江面波光闪动,显得更美了!风一吹,水面上荡漾起绿色的波纹,仿佛漂亮的少女,抖动着碧绿的绸缎……

  *长江三峡位于湖北省与重庆市交界处,是*十大风景区之一。我游玩了三峡的白帝城、小三峡、小小三峡、张飞庙、黄陵庙、三峡大坝、长江截流纪念园等。

  妈妈告诉我,长江三峡水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电力的重要支柱。我们大家每天用到的电,都是来自三峡发电站呢。当我亲眼看到发电站的时候,它的雄伟令我不禁佩服起建造它的英雄们来。

  我爱长江三峡的美,更爱它对我们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峡作文3

  人们都说:“长江三峡天下险。”我们乘着轮船,畅游长江,观赏三峡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光粼粼的朝阳湖,欣赏过水波涟涟的峨眉河,却从没看见过三峡的长江水。长江的水真急啊!急得激流翻滚,惊涛拍岸,而且可以看见那冒着白沫,卷着枯枝败叶向下沉的漩涡;长江的水真浑啊!浑得可以看见在水中飘动的泥沙,远远看去,长江就仿佛是一条黄色的飘带,系在绿色的大地上。船头激起的浪花,扩散出一道道白浪,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起伏的峨眉山,游览过绿树簇拥的歌乐山,却从没见过三峡这一带的山。三峡的山真奇啊!几乎每一座山上都有深深的沟。每当下雨时,雨水仿佛瀑布一样向下泻。三峡的山真险啊!陡峭的山壁,崎岖不*,上面长满了青苔和野草藤。三峡的山真雄伟啊!一座座拔地而起,高耸入云,仿佛一个个脚踏大地、头顶云天的巨人,屹立在长江边。三峡的峰和峡千姿百态,没有两座是一个样儿的。峡有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灯影峡、风箱峡等,雄伟险峻,幽深秀丽,犹如一条绚丽的百里画廊。峰有著名的神女等十二峰,泛舟江上,使你感到心情舒畅,真是“人在仙境里,船在画中游。”

  长江,既古老又年轻,既娇媚多姿又生意盎然。长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峡作文4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被爸爸妈妈叫醒了,原来今天要去长江三峡旅游,我高兴地跳了起来。上了车,我便透过窗户欣赏着窗外的美景,看着看着有些累了,竟然睡着了。

  傍晚时分,车终于在长江岸边停了下来。我们沿着一座小桥上了一艘有三层高的“环宇”号豪华客轮。刚进船舱,我等不及要欣赏这漂亮的长江水了,于是一溜烟似地跑到了船头。看着清清的江水,漂亮极了,没有一根水草,却有可爱的鱼儿在轻快地游动。白天的长江水被太阳公公一照,江面波光闪动,显得更美了!风一吹,水面上荡漾起绿色的波纹,仿佛漂亮的少女,抖动着碧绿的绸缎……

  *长江三峡位于湖北省与重庆市交界处,是*十大风景区之一。我游玩了三峡的白帝城、小三峡、小小三峡、张飞庙、黄陵庙、三峡大坝、长江截流纪念园等。

  妈妈告诉我,长江三峡水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电力的重要支柱。我们大家每天用到的电,都是来自三峡发电站呢。当我亲眼看到发电站的时候,它的雄伟令我不禁佩服起建造它的英雄们来。

  我爱长江三峡的美,更爱它对我们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峡作文5

  今天,我和妈妈去长江三峡玩,长江三峡分为三个峡区,这三个峡区分别是巫峡、瞿塘峡、西陵峡。据说三峡全长193公里。我跟着导游上了游船,等游客们全部上船后,我们便起航了。

  第二天的早晨,我吃完早饭,站在房间在向外遥望,只见两座山间飞架着一座彩虹桥,犹如一条蛟龙缠绕在两座山上,气势如虹。我低头看着江面,江水滔滔,时而风*浪静,好似一面*镜。时而波涛汹涌,卷起层层浪花。看着眼前的景色,我不禁想到了李白写的一首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景色让人美不胜收。

  在这之后,我还游览了瞿塘峡,西陵峡等景点。时间过飞快,转眼间七天就过去了,在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想三峡漂亮的风景。


《三峡》课件3篇(扩展6)

——《三峡》优秀教案3篇

《三峡》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4.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5.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难点: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峡》。

  二、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评价:同学们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

  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

  (1)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2)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3)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那这篇文章到底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

  (4)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天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

  (过渡)要想品味文字之美,就必须学会运用想象,领略文中美景。做到“目中有景”。(板书:目中有景)

  2、 品读三峡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色,准备用“三峡的 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1).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

  (2).如何描写三峡山的?抓住了山怎样的特点?

  (3).如何描写三峡的水的?

  (4).概括三峡不同季节的美.

  三峡的水美。三峡的秋色美。哪位同学来说说?

  三峡的春冬美。你看,雪白的急流,回荡着粼粼的清波;碧绿的深潭,晃动着秀美的倒影。还有那绝壁上的怪柏,苍劲嶙峋;还有那 “悬泉瀑布”,水声阵阵,细沫飘洒,让人心驰神往。

  3、赏读三峡:

  三峡美景让人赏心悦目。请同学们带着对美景的想象,出声朗读课文。

  (1).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在写山、水、四季的时候,文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知道本文动静结合.摇曳多姿的写作风格

  (4).体会语言准确,精炼,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4、吟诵三峡:

  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不过,要想感动别人必须先感动自己。读的时候,一定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心体会山的高峻,水的湍急,春冬的静谧,秋的凄凉,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情”。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背课文。

  三、拓展练习:

  水是三峡的灵魂,请仿照文章写景方法描写你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水。(50字左右)

《三峡》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重点:

  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教学难点:

  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述: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板书课题),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投影)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二、学生一读课文

  1、述:下面,请同学们追求这个目标,先轮流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停顿正确。**你开始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更正。

  2、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指名正音,师板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右侧)师及时表扬声音洪亮,读的正确流利的同学。

  3、师示范后,生自读课文加深巩固。

  三、学生自学二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一)

  边默读课文,边运用书下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疏通文意检查,一人一段,师生评价。

  4、检查自学效果

  ⑴ 估计有疑难的词:

  阙 嶂 曦 湍

  ⑵ 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

  略无阙处 重言叠嶂 沿溯阻绝 夏水襄陵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哀转久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生掌握内容后,自由读课文,巩固词句义。

  四、学生三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 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2、生边读边准备。

  3、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4、述: ⑴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二)

  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着手。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三峡的美。

  ⑵师举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连山,略无阙处;重言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狭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5、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师适度把握)

  五、背诵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读背课文,先各自练习读,准备背,比一比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流利地背出来。

  (2)生练习背

  (3)指名背

  六、教师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是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在放射着诗人瞩目的光辉。我相信,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三峡》课件3篇(扩展7)

——三峡大学的排名3篇

三峡大学的排名1

年度全国排名省内排名总分
20172111261.21
20162161261.54
20152231061.43
20142531461.77
20132421060.45

三峡大学的排名2

湖北省大学排名学校名称学校类型
1武汉大学综合
2华中科技大学理工
3华中师范大学师范
4武汉理工大学理工
5华中农业大学农林
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经
7*地质大学(武汉)理工
8湖北大学综合
9武汉科技大学理工
10中南民族大学民族
11长江大学综合
12三峡大学综合
13湖北工业大学理工
14武汉纺织大学理工
15武汉工程大学理工
16武汉轻工大学理工
17湖北中医药大学医药
18湖北经济学院财经
19湖北民族学院民族
20江汉大学综合
21湖北师范大学师范
22湖北工程学院理工
23黄冈师范学院师范
24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理工
25湖北科技学院理工
26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师范
27湖北医药学院医药
28湖北理工学院理工
29湖北文理学院综合
30荆楚理工学院理工
31武汉商学院财经
32汉江师范学院师范

《三峡》课件3篇(扩展8)

——三峡之旅作文3篇

三峡之旅作文1

  又到了最快乐的假期——暑假,大家纷纷出去旅游了,而我,这次去的是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三个峡谷组成,瞿塘峡就是10元人民币背面的取景地,过瞿塘峡的时候,妈妈叫我拿着人民币对照来看,真是一模一样的,很神奇,以前我还没注意到呢。

  西陵峡上有三峡大坝,那是我们去到的第一个景点。三峡大坝是一个十分雄伟的大坝,也是一个很有名很有名的景点,它全身很长,总共分为三大部分,泄洪闸、发电厂、五级船闸和升船机。因为五级船闸和升船机用途一样,所以合为一部分。我们到时,正好碰上泄洪闸泄洪,那水,哗啦啦地流,那叫一个壮观,而我想,这样哗哗的流水,不会太浪费吗?可是妈妈告诉我,泄洪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水库里的水太多而造成洪溢,为了安全而慢慢的把水放到下游的。而泄洪闸两边是发电厂,每天发电量占全国电量的2.5%,我们赣州好像也用上了来自三峡的电呢。而大坝最有趣是就是升船机了,因为五级船闸光开闸就要四个小时,关闸也要一个小时,所以我们坐的是升船机,升船机可厉害啦,通过它可以把几百几千吨的大船在一小时之内连船连水从下游提到上游,可方便了。

  听导游说,大坝拦了长江,使得三峡的水位从几十米涨到了100多米,从而使纤夫失业了。你们一定会想,纤夫是何方神圣?也不怪你不知道,纤夫是一种古老的职业,是专门拉船的职业,在以前可是帮了船主们大忙,可现在水位上升,船们都不再需要他们了,所以这种职业彻底消失了,现在已经见不到他们的身影了。

  喜爱美景的我,最期待的是我们第二天的行程——游巫峡神女溪,神女溪*石壁,青翠欲滴,因处于巫山神女峰对面,因而得名。神女峰则是因为上面的神女石而命名,相传那石头是由西王母娘娘最小的女儿化成的。当时她下凡游玩,遇上了一位坐船赶考的青年,相爱并结婚生子,后来,青年死了,仙女便坐在他们相遇的那座山上,日日思念,最终变成了那座神女石,而巫峡因她长年在那儿,变得云雾环绕,更有诗人去:“除去巫山不是云”。导游告诉我们,来巫峡要等到十一月才是最好看的,那时*红叶似火,风景更加美丽。

  一转眼,三峡之旅便结束了,我在这次旅行中增涨了不少知识,比如航运是所有运输中最便宜的,比如说水力发电是最清洁的能源,比如说游轮的结构,比如说安全自救应该怎么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三峡之旅,是我的收获之旅,我永不忘这次旅行!

三峡之旅作文2

  背着行囊,捏着手中崭新的船票,踏上那庞大的游船。船下是那轻轻荡漾着的长江水,牵动着的是褪去沉重的心。一浪一浪的江水,拍打在那沿岸,游人的面容是格外的轻松,三两个小孩穿着鲜艳的衣服,在甲板上蹦蹦跳跳,声声无忧无虑的笑在长江上空拂过。

  我把背包搁在房间,就迫不及待地取出相机,推开房门,便来到甲板上。同行的人们早已经在甲板上玩得十分尽兴。船还未动。心就已随江飘远。

  随着一声长长的鸣笛,上空排出一阵烟雾,船身缓缓地移动着,在那*静的江面荡起层层涟漪。离岸边越来越远,人们欢呼着,朝岸边的人不住地挥手。厚重的笛声还未散去,风便随着船速而愈发变大,吹乱了人们的头发和衣衫,这时,仅仅觉得心灵史前所未有的纯净。

  船在长江上移动,本来有些黯淡的天在一点点地折射出生气,绵延的高山把天给锁住,高耸得望不穿,云雾似仙女的轻纱缠绕在群山,那红润的阳光从浓重的云雾之间泛出。难得看到如此迷人的.景象,我欢呼雀跃着,叫母亲给我照相,甲板上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一旁的导游挥动着手中旅行团的红旗,在给游客做着详尽的解说:长江三峡是我国5A级景区,由三个峡谷组成,分别是巫峡我双手撑在甲板上的栏杆上,闭上眼睛,一股股山风就像一叶叶薄荷捋过,把脸颊吹得清凉。

  *的树木把群山重重包裹,一条条陈旧的古栈道攀沿在陡峭的山壁,不时还有几只顽皮的小猴子在山壁上跳跃,跳下来望着出现得有些突兀的我们,那憨态可掬的模样把游客们深深地打动。相机的快门声被清爽的山风吹在一起,云雾也咧开嘴笑了,收起了她的浓重,和煦的阳光没有收敛,把那些历尽沧桑的山脉镶嵌出一层金边。游人也伴随天气的转变,心情更为激动,仿佛看见希望的曙光。

  随即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孤岛,他的出现令游人有些好奇。这是白帝城,诗仙李白曾在此居住过,大家都应该记得那首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导游的解说令游人们茅塞顿开。不住地赞叹眼前的奇景。白帝城并不着眼,苍翠的树木十分显着,编制成一块绿毯披在岛上,一条栈道缠绕在腰间。

  诶——一阵嘹亮的呼喊声引得游人纷纷转过头去。原来是另一艘船,劈开澎湃的江水,在江面驶过来,那船上的人冲我们挥动着双手,还伴随着阵阵呼喊。诶——我们也回应着,难掩着的是心灵的热情与释然。

  波浪荡涤着灵魂的尘埃,畅游在这自然美景里收获出对自然的另一诠释。船仍在*,人们仍在呼喊,心灵的旅行也并未结束


《三峡》课件3篇(扩展9)

——三峡之秋教案3篇

三峡之秋教案1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朗读

  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2、朗读练习。


《三峡》课件3篇(扩展10)

——描写三峡的古诗

描写三峡的古诗1

  1、玉峰青云十二枝,金母和云赐瑶姬,

描写三峡的"古诗

。花宫磊砢楚宫外,列仙八面星斗垂。秀色无双怨三峡,春风几梦襄王猎。青鸾不在懒吹箫,*题诗寄江妾。飘飖丝散巴子天,苔裳玉辔红霞幡。归时白帝掩青琐,琼枝草草遗湘烟。——陈陶《巫山高》

  2、巫山凌太清,迢峣类削成。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郑世翼《巫山高》

  3、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杨炯《巫峡》

  4、水*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白居易《送客归京》

  5、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李白《上三峡》

  6、水*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白居易《送客归京》

  7、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杜甫《悲秋》

  8、峨眉高万仗,夔巫锁西风。江流关不住,众水尽朝东。——*《咏三峡》)

  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10、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孟郊《巫山高二首》

  11、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齐己《送王处士游蜀》

  12、锦城春色溯江源,三峡经过几夜猿。红树两厓开霁色,碧岩千仞涨波痕。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长怨相如留滞处,富家还忆卓王孙。——张祜《送人归蜀》

  1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资料共享*台

《描写三峡的古诗》(https://.unjs.com)。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苏轼《新滩》

  14、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许浑《送友人归荆楚》

  15、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16、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孟浩然《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

  17、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岑参《初至犍为作》

  18、蜀道下湘渚,客帆应不迷。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杜牧《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19、巴东三峡尽,旷望九江开。楚塞云中出,荆门水上来。鱼龙潜啸雨,凫雁动成雷。南国秋风晚,客思几悠哉。——胡皓《出峡》

推荐访问: 课件 《三峡》课件3篇 《三峡》课件1 《三峡》课件ppt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