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父母爱》说课稿3篇

时间:2023-01-07 09:20:07  来源:网友投稿

《父母的爱》说课稿1  一、说教学内容和学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材中习作内容的表述是“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五年级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爱》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

《父母爱》说课稿3篇

《父母的爱》说课稿1

  一、说教学内容和学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材中习作内容的表述是“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可以写出完整的习作,但内容表达总是不够具体,显得空洞,表达不出真情实感来。

  二、说教学目标:

  本次习作练习需要两个课时,我在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的习作教学设计。结合单元课文学习内容和写法的引导,第一课时着重落实指导习作,初步完成表现父母爱的具体事例的重点片段。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写作水*,本课时我拟定了下面的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小结表现人物品质和特点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在习作中怎样能使事例更加具体、生动。

  2、引领学生感悟生活中温暖的母爱与深深的父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学会沟通,学会理解。

  三、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说、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有效地完成这次的习作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激趣法:通过谈话和图片展示,以及对例文修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

  2、点拨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适当点拨、诱导。帮学生指出、归纳细节描写的多种方法,以及引导怎样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生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教师尽量少说,大量让学生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

  2、互说互评法:学生讲好的故事,无论句、段、篇,哪怕是一个词,教师也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3、学生修改法:说中改、评中改,提高学生口头修改作文能力,在交流中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通过单元主题内容的回顾,揭示本次习作是表达“父母的爱”为主题内容的。

  (二)写作方法指导。写作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还得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先展示一篇不太成功的习作,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性。然后阅读回顾本单元学习的细节描写的句子,体悟描写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对这篇习作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畅谈父母的爱、交流心声。从“你的爸爸有没有像例文中这样的?”引出话题,自由交流自己和父母相处的一件小事、一个瞬间,表达出我们内心最想和父母说的话。再结合生活中父母爱的图片,来触动孩子们心底最深、最浓的亲情。拓宽了学生对爱的认知,激发出他们内心对父母的温情,增进对父母的理解和爱意,更激发出他们想要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的欲望。

  (四)学生自由习作。时间关系,要求学生只写出与父母相处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习作片段展示、作简要讲评。只要孩子们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有具体的事例展示出来,都要给予表扬。使他们更有信心完成整篇的习作任务。

  (六)总结收获。

  总之,整节课我都注意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尽量激活学生练笔的积极性,让学生乐说、善说,进而达到乐写、善写。

《父母的爱》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父母的疼爱》。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父母的疼爱》是*地图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本单元以家庭生活为主题,共有5课,分别是《家庭树》、《父母的疼爱》、《现在的"我能做什么》、《家庭的记忆》和《我想要 我能要》。这5课在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上互相依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深刻感受亲情中最伟大、最无私的爱——父母的疼爱,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因此,这一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为此,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的疼爱,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

  2、能力与方法目标:学会关心父母,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3、知识目标: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学期品德与社会课的重点训练目标和本单元的主题,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感受父母的疼爱。

  难点:懂得感激父母。

  四、教法学法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教学中,我以新课程为指南,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活动体验、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五、教学流程

  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

  1、激趣导入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教材是开放的文本。”“一堂好课,开好头是关键。”教材中歌曲欣赏环节提供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孩子们唱得比较少。为了更贴近现代孩子们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选用的歌曲是《爸爸去哪儿》。上课伊始,我就播放这首歌曲,让孩子们随着音乐轻轻地哼唱,左右摇摆。老师随着孩子们的情绪导入课文: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节课让我们去感受父母的疼爱。板书:父母的疼爱。

  孩子们通过倾听哼唱,重温欢快的生活,回忆父母对自己疼爱的点点滴滴,是多么温馨愉快的一件事啊!

  2、感受疼爱

  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好,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对于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事,大部分孩子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能全面地正确理解父母的疼爱。为了突破这一重点,让孩子从心灵的深处真切地感受、正确地理解父母的疼爱。

  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让学生去感受父母的疼爱。

  (1)找一找,爱无处不在

  首先要让他们感受父母的爱无处不在。于是,我让孩子们说说从小到大父母为自己做过什么,接着让同桌间互相找一找书包里的文具、看一看身上穿的衣服鞋子,闻一闻头发里飘出来的洗发水的香味儿,你感受到父母的疼爱了吗?在这个简单的活动中让孩子们亲自寻找并交流父母从物质、精神上都给予了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疼爱无处不在。

  (2)说一说,倾诉伟大的爱

  为了让他们从心底中真切地体会理解父母的爱,让父母深深的爱叩击到孩子们心灵的深处形成情感的共鸣。我接着将课前准备的一篇故事与孩子们分享。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湖北女士陈玉蓉,她的儿子13岁那年被确诊患有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可能导致死亡。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但在当时,这位母亲患了重度脂肪肝,为了挽救儿子的性命,她通过锻炼、节食、暴走在短短七个多月里让脂肪肝奇迹般地消失了,成功地赋予了儿子第二次生命。陈妈妈用她*凡地举动倾注着对儿子不懈的爱。20xx年她当选为“感动*”十大人物之一。在她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下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当孩子感受这位母亲对儿子伟大的爱后,回忆父母亲对自己的爱中最感人的一瞬间。接下来让孩子们以小组形式交流,每一组推荐一名故事讲得最感人的孩子在全班进行交流。

  (3)辩一辩,理解正确的爱

  当孩子正沉浸在父母爱的浓情时,为了突破正确理解父母的疼爱,懂得感激父母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下面这个教学环节:我用课件出示两幅图片。第一幅图是孩子在前悠闲地走着,而父亲身上背满了孩子的各种物件;第二幅图是父亲严厉地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孩子觉得很委屈、伤心。图片出示后全班分为两个大组正反方进行辩论。

  在感受亲情这一环节中,我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辩一辩来感受父母的疼爱。

  3、体验亲情

  “体验学习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真实感受”,所以我设计以下两个情境,让学生换位扮演“父亲”或“母亲”。

  情景一:*时,当父母早起为自己做早餐时,孩子们还沉浸在梦乡里。当孩子起来吃着美味的早餐时,父母早挤上拥挤的公交车去往上班的途中。周六,当父母还未苏醒时,孩子们反过来为父母准备一杯热腾腾的牛奶。

  情景二:当孩子生病时,父母对孩子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当父母生病时,孩子为他们端茶倒水。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亲身体验,理解对父母疼爱自己的厚重与不易。

  4、感恩行动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首先让孩子填写61页、62页令父母操心、生气、高兴的是什么以及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心愿是什么等。接着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亲情卡片,完成课本61页“你为父母做过什么”并将填好的卡片贴到我们的亲情树上。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父母的同时,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回报父母的方式,让学生对父母的爱具体化,落实到实处。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板书:略)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这节课,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让学生感受爱、认知爱、体验爱、回报爱为线索,采用了情景教学、活动体验、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深刻体会父母的爱是伟大、厚重的并学会感恩。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父母的爱》说课稿3

  一、活动背景: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他们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很少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父母的生活的忙碌与劳累。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感恩父母,与爱同行》这一活动主题,授课的年级是四年级。

  二、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课所有的准备队员自己完成,主要包括:一引导队员围绕感恩父母开展小调查、小寻访、小体验活动;二了解身边孝敬父母的感人事例。三注重从社会和校园生活中发现身边孝心少年。

  三、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课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来报答父母;

  3.为了让学生从心底体验感恩,学会感激,以充满爱心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四、活动准备

  为了这次活动,我们准备了反映父爱和母爱的歌曲《爱的奉献》《感恩的心》;收集了感恩的故事,孝敬父母的图片;会后,希望同学们能给父母写一封信或写一篇关于感恩父母的演讲稿。此次的活动,我们还邀请班里学生的家长,在活动中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五、活动过程:

  首先是队会仪式,接下来围绕目标,与孩子们集体讨论,确定了以下活动环节:

  (一)、“走进父母,感悟爱”

  首先在队会的开始,大家先欣赏一段歌舞表演《爱的奉献》,将学生带入氛围中。接下来,主持人宣布队会正式开始。第一部分我们重点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结合图片给学生讲述“苹果树和小男孩”的感人故事。讲完故事之后,要让学生明白,那棵苹果树就像我们的父母,而我们就像是故事中的小男孩。从出生到现在,父母的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不断地索取,父母尽其所能,我们接受的却是那么地心安理得。此时此刻,学生应该已经被故事和我们的话语感动,心情都不会很*静。

  中队长点评:虽然同学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尽相同,但谁也不能否认,成长的每一步无不透着父母辛勤的汗水,体现着父母深沉的爱。你们的父母在时时刻刻挂念着你们,祝福着你们,当你们寂寞时,抚慰你们孤寂的心灵;当你们迷惘时,照亮你们茫茫的人生”可我们又对父母了解多

  少呢?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引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

  (二)、“体谅父母,理解爱”

  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歌曲《鲁冰花》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畅所欲言,由感而发,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零零碎碎,从一杯牛奶的关怀,一把雨伞的深情中体会到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父母的爱,沐浴着父母的爱,同学们会沉浸在每一幸福的时刻。

  为了让学生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些调查的题目,如:你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父母的爱好是什么?父母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通过课下调查显示的结果,使学生清晰的看到自己不是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可是反过来,如果被问的是父母,不用调查也会知道结果,父母会对我们的一切记忆的都很深刻。

  此环节我还设计了真情互动环节:我们会播放“妈妈,洗脚”的广告,进行真情互动。(播完后说)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双手端着一盆满满的清水,朝着母亲边走边喊“妈妈,洗脚”。这纯真的童音,这动人的画面,给我们以强烈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那么,我们该怎样来感恩我们的父母呢?将此问题抛出,引出下一个环节。

  (三)、“关心父母,回报爱”

  本环节我采用了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感受、朗诵等形式达到活动效果,首先小组讨论交流自己为父母做的小事,并请几位同学做汇报,说说自己怎样关心父母。其次主持人带领全班同学配乐朗诵诗歌(〈秋的喁语〉),使学生把感恩父

  母的情感升华为努力奋斗的内动力,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这将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四)、“拥抱父母,拉近爱”

  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重点引导孩子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立志向--找榜样--筑梦想--同进步--在行动五个形式引导全体队员做传承孝心小使者。

  第一小组搜集我们身边孝敬父母少年的小故事,同学汇报。第二小组搜集身边孝心少年的图片,我们展示。与榜样比一比,找一找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引导队员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中队、我们的校园做起,争做孝心好少年。

  最后,我设计了向父母献花的环节,班里的孩子为邀请来的父母献花,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谢,并发表感言。其他同学制作贺卡,通过亲手制作并对父母说上一句感恩祝福或*时最难以表达的话,让学生进一步走近父母,懂得长存感恩之心。全班同学集体表演唱《感恩的心》,让同学们再次在歌舞中感受父母之情,释放感恩之心,此次班会在歌声中结束。

  辅导员总结:同学们,将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努力奋斗的内动力,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这将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六、希望达到的效果

  1.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大家感受着,思索着,回忆着来自父母的爱,沉浸在爱与被

  爱中。

  2.以前,孩子们认为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都理所应当,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一次班会活动,让孩子们明白,原来爱就在生活中最*常最细微之处。

  3.希望教学活动过程能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他们更加敬爱父母,让他们永怀感恩之心,与爱同行。把对父母的爱与感恩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社会!

  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父母的爱》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父母的爱》说课稿3篇(扩展1)

——《感恩父母,与爱同行》说课稿3篇

《感恩父母,与爱同行》说课稿1

  一、活动背景: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他们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很少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父母的生活的忙碌与劳累。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感恩父母,与爱同行》这一活动主题,授课的年级是四年级。

  二、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课所有的准备队员自己完成,主要包括:一引导队员围绕感恩父母开展小调查、小寻访、小体验活动;二了解身边孝敬父母的感人事例。三注重从社会和校园生活中发现身边孝心少年。

  三、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课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来报答父母;

  3、为了让学生从心底体验感恩,学会感激,以充满爱心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四、活动准备

  为了这次活动,我们准备了反映父爱和母爱的歌曲《爱的奉献》《感恩的心》;收集了感恩的故事,孝敬父母的图片;会后,希望同学们能给父母写一封信或写一篇关于感恩父母的演讲稿。此次的活动,我们还邀请班里学生的家长,在活动中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五、活动过程:

  首先是队会仪式,接下来围绕目标,与孩子们集体讨论,确定了以下活动环节:

  (一)、“走进父母,感悟爱”

  首先在队会的开始,大家先欣赏一段歌舞表演《爱的奉献》,将学生带入氛围中。接下来,主持人宣布队会正式开始。第一部分我们重点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结合图片给学生讲述“苹果树和小男孩”的感人故事。讲完故事之后,要让学生明白,那棵苹果树就像我们的父母,而我们就像是故事中的小男孩。从出生到现在,父母的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不断地索取,父母尽其所能,我们接受的却是那么地心安理得。此时此刻,学生应该已经被故事和我们的话语感动,心情都不会很*静。

  中队长点评:虽然同学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尽相同,但谁也不能否认,成长的每一步无不透着父母辛勤的汗水,体现着父母深沉的爱。你们的父母在时时刻刻挂念着你们,祝福着你们,当你们寂寞时,抚慰你们孤寂的心灵;当你们迷惘时,照亮你们茫茫的人生”可我们又对父母了解多少呢?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引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

  (二)、“体谅父母,理解爱”

  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歌曲《鲁冰花》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畅所欲言,由感而发,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零零碎碎,从一杯牛奶的关怀,一把雨伞的深情中体会到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父母的爱,沐浴着父母的爱,同学们会沉浸在每一幸福的时刻。

  为了让学生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些调查的题目,如:你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父母的爱好是什么?父母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通过课下调查显示的结果,使学生清晰的看到自己不是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可是反过来,如果被问的是父母,不用调查也会知道结果,父母会对我们的一切记忆的都很深刻。

  此环节我还设计了真情互动环节:我们会播放“妈妈,洗脚”的广告,进行真情互动。(播完后说)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双手端着一盆满满的清水,朝着母亲边走边喊“妈妈,洗脚”。这纯真的童音,这动人的画面,给我们以强烈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那么,我们该怎样来感恩我们的父母呢?将此问题抛出,引出下一个环节。

  (三)、“关心父母,回报爱”

  本环节我采用了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感受、朗诵等形式达到活动效果,首先小组讨论交流自己为父母做的小事,并请几位同学做汇报,说说自己怎样关心父母。其次主持人带领全班同学配乐朗诵诗歌(〈秋的喁语〉),使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努力奋斗的内动力,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这将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四)、“拥抱父母,拉近爱”

  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重点引导孩子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立志向——找榜样——筑梦想——同进步——在行动五个形式引导全体队员做传承孝心小使者。

  第一小组搜集我们身边孝敬父母少年的小故事,同学汇报。第二小组搜集身边孝心少年的图片,我们展示。与榜样比一比,找一找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引导队员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中队、我们的校园做起,争做孝心好少年。

  最后,我设计了向父母献花的环节,班里的孩子为邀请来的父母献花,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谢,并发表感言。其他同学制作贺卡,通过亲手制作并对父母说上一句感恩祝福或*时最难以表达的话,让学生进一步走近父母,懂得长存感恩之心。全班同学集体表演唱《感恩的心》,让同学们再次在歌舞中感受父母之情,释放感恩之心,此次班会在歌声中结束。

  辅导员总结:同学们,将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努力奋斗的内动力,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这将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六、希望达到的效果

  1、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大家感受着,思索着,回忆着来自父母的爱,沉浸在爱与被爱中。

  2、以前,孩子们认为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都理所应当,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一次班会活动,让孩子们明白,原来爱就在生活中最*常最细微之处。

  3、希望教学活动过程能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他们更加敬爱父母,让他们永怀感恩之心,与爱同行。把对父母的爱与感恩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社会!

  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感恩父母,与爱同行》说课稿2

  一、说主题分析

  今天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我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法相了许多现象,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情形:有时在校园里偶尔和某些学生打个照面,看到的是一脸的漠然,对老师视而不见;而有的学生得到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后,连一句“谢谢”都不愿意说;去年班级里有位男生和母亲的关系特别僵硬,不跟母亲说话,几乎也不喊他的母亲“妈妈”;爱耍脾气,因家里没有满足一些要求,孩子就两天不吃饭,或是离家出走。种种这些现象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不足,我们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其效果自然苍白乏力。要让学生学会感恩,首先要让他们学会知恩,要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所以我设计了本次主题班会《感恩父母与爱同行》。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对主题的分析,我确定本次主题活动要实现以下三个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领悟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谢父母,以一颗感恩的心投入自己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培养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过程与方法:

  采用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小组合作完成活动,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参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集体汇报互动的形式完成主题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将外化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动,做一个知恩感恩的人,插上感恩的羽翼迎接明天。

  目标确定之后,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确定本次主题活动的重点:学会感恩,知恩报答,培养学生感恩意识,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学习和生活。难点:领悟感恩意识的重要性,升华情感,因感恩学会理解和宽容,借感恩之翼放飞理想,因爱而学会坚强,在恩情的支撑下变得善良勇敢奋力前行。

  三、说设计理念

  本次班会我是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构建的课堂,但是要想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完成主题内容,并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在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所以在本次活动设计上,我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思路清晰。活动设计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开阔胸襟,指导行为,各环节循序渐进。

  2、形式多样。通过游戏体验、故事讨论、回忆往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情感渗透。通过各种活动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受到情感的强烈碰撞,以此来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

  四、说活动的准备

  为了本次主题班会能够顺利进行,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

  查找一些有关感恩的材料,准备好《跪羊图》歌曲视频,《我的父亲和母亲》音乐,配乐朗诵《一位老父亲给儿子的信》,《感恩的心》歌曲。发邀请函,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加本次班会。布置好教室、黑板,创造良好的班会氛围。

  2、学生准备:

  查找有关感恩的资料,邀请家长参加,10人一小组,准备好一颗幸运星。

  五、说教学方法

  本次班会以活动为主,运用多媒体课件,穿插视频和歌曲,以及小组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心理暗示法、亲子活动等方法。

  六、说班会程序

  本次班会无论是主题的选取,还是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都试图触动学生的心,感染学生的心。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在全然放松的状态下来完成本次主题班会,在班会活动的过程中,我也努力用自己张驰有度的语言节奏来引导学生。所以本次班会的程序我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中进行:

  (一)导入活动主题。

  谈话的方式切入主题,播放《跪羊图》,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觉上的共鸣,较快进入情境。《跪羊图》声像结合得特别好,连小羊都知道跪哺。我想通过这个环节打开学生们的心扉,让他们有所触动,冷漠的心能从此预热一番,以自然界没有语言思想的小羊都会感恩,令学生明白如果不懂得感恩连牲畜都不如,震撼心灵。听完后观察大家的表情,看看有什么反应,适当地提问一些学生,接着就出示班会的主题《感恩父母与爱同行》。

  (二)、扔宝物游戏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宝物,在人生关键时刻做出抉择,了解学生内心真正所想。这一环节老师交代好活动要求,准备好纸和笔,再出示游戏规则:

  1、认真听老师的要求,每一次做选择的时候,划掉一件宝物。

  2、扔掉的宝物意味着他们在你的生活中再也不会出现。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做出抉择,活动中学生划掉宝物的同时老师配上背景音乐和准备好一些话语。

  (三)、说说名字的来历渊程

  让这些学生美玲龙辉艳琼国栋益洪杨辉康婕佩芸汉林来说说自己的名字的来历和寓意,孩子表达不出来的由家长补充,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父母亲的用心良苦和对自己充满了殷切的期盼,有老师和同学家长作证,给予孩子心理暗示,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怎么样才能对得起父母和配得上名字的寓意。这是个互动环节,没有点到名字的同学就把自己名字的寓意写在纸上,为自己准备一段个性释名。了解自己的使命,醒悟当初起这个名的企盼。

  (四)、出示调查表

  表一:父母的生日爸爸的生日妈妈的生日

  表二:父母的兴趣、爱好和希望爸爸的兴趣、爱好妈妈的兴趣、爱好爸爸的希望妈妈的希望父母和孩子分开真实填写,不允许过问。老师当场做个统计,统计完之后出示调查表的结果。形成对比,父母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最好的留给孩子,而现在的孩子就理所当然地接受,不体谅父母亲,变得越来越骄横。通过这一环节再次让学生明白自己身为子女做得很不够,今后要加以改正。

  (五)、忆往昔点滴父母情

  这一环节,孩子回忆并说说点滴父母情,感受并认识到父母情深,通过观看汶川地震中感人的画面,升华孩子对父母之情的理解和感悟。将学生紧闭麻木的心扉打开,从上一环节清楚了自己做的很不够上升到父母的爱无处不在,父母的爱是种大爱无私。

  (六)、配乐播放《一位风烛残年的老父亲对儿子说的心里话》父亲和母亲随着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他们却一天天地在变老。生活中有许多儿女不孝的现象,特别是老人受到歧视,嫌弃老人腿脚不灵、爱唠叨、不干净。。。。。。。。

  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应该尊老爱老,因为人人都会老。听听《一位风烛残年的老父亲对儿子说的心里话》引起在座的每一位共鸣,反思自己是不是如此嫌弃不敬的。再从幻灯片《为妈妈洗脚》中,领悟到几岁的小孩都懂得感恩父母为妈妈洗脚,对比在座的学生作为大孩子又是怎么表现的,侧面感召孩子体谅父母多一点,让父母的担心少一点,切实帮父母多一点。

  (七)、播放《我的父亲和母亲》

  将本次班会活动推向高潮,教师准备好摄影机,记录孩子在感恩路上的成长和许下的诺言,听音乐《我的父亲和母亲》,10人一组捧着亲手折的幸运星牵着父母亲来到前面,郑重地送上祝福的幸运星,向父母鞠上3个躬,说出最想说的话。以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时不好意思,开不了口,借此次班会课机会打开孩子的心扉,学会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感激之情,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铭记本次活动,大胆地表达,让社会更加温馨和谐。

  (八)、唱响《感恩的心》

  本次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接近尾声,以全员参与的方式结束本次活动。跟唱《感恩的心》并做手语舞,圆满结束活动。在上一环节中是让学生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在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及家长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一花一草一树木,少些抱怨,多些宽容,少些自私,多些爱心,少些彷徨,多些勇气,让生活更美好,世界充满爱。

  五、说班主任总结发言:

  肯定此次班会课的意义,感谢全员的参与配合,也向在场的家长和学生鞠躬谢礼,以表老师在这次活动中收获到了虔诚与感恩万物。给学生提出今后的建议要求。


《父母的爱》说课稿3篇(扩展2)

——《父母的爱》作文说课稿3篇

《父母的爱》作文说课稿1

  一、说教学内容和学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材中习作内容的表述是“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可以写出完整的习作,但内容表达总是不够具体,显得空洞,表达不出真情实感来。

  二、说教学目标:

  本次习作练习需要两个课时,我在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的习作教学设计。结合单元课文学习内容和写法的引导,第一课时着重落实指导习作,初步完成表现父母爱的具体事例的重点片段。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写作水*,本课时我拟定了下面的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小结表现人物品质和特点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在习作中怎样能使事例更加具体、生动。

  2.引领学生感悟生活中温暖的母爱与深深的父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学会沟通,学会理解。

  三、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说、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有效地完成这次的习作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激趣法:通过谈话和图片展示,以及对例文修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

  2、点拨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适当点拨、诱导。帮学生指出、归纳细节描写的多种方法,以及引导怎样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生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教师尽量少说,大量让学生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

  2、互说互评法:学生讲好的故事,无论句、段、篇,哪怕是一个词,教师也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3、学生修改法:说中改、评中改,提高学生口头修改作文能力,在交流中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通过单元主题内容的回顾,揭示本次习作是表达“父母的爱”为主题内容的。

  (二)写作方法指导。写作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还得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先展示一篇不太成功的习作,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性。然后阅读回顾本单元学习的细节描写的句子,体悟描写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对这篇习作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畅谈父母的爱、交流心声。从“你的爸爸有没有像例文中这样的?”引出话题,自由交流自己和父母相处的一件小事、一个瞬间,表达出我们内心最想和父母说的话。再结合生活中父母爱的图片,来触动孩子们心底最深、最浓的亲情。拓宽了学生对爱的认知,激发出他们内心对父母的温情,增进对父母的理解和爱意,更激发出他们想要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的欲望。

  (四)学生自由习作。时间关系,要求学生只写出与父母相处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习作片段展示、作简要讲评。只要孩子们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有具体的事例展示出来,都要给予表扬。使他们更有信心完成整篇的习作任务。

  (六)总结收获。

  总之,整节课我都注意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尽量激活学生练笔的积极性,让学生乐说、善说,进而达到乐写、善写。


《父母的爱》说课稿3篇(扩展3)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3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1

  一、说教材地位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的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人生等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单元第二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是一篇著名的随笔。

  二、说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根据这些要求,我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读方法。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学会对生活现象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

  情感目标: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父母。进而敬畏生命,学会回馈社会。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

  四、说教法学法

  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爱的格言、爱的故事、爱的歌曲。

  2、父爱、母爱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里搜集父母之爱的小事。

  3、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形成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

  4、拓展课堂,结合《诗经》、《论语》中有关“孝论”的阅读,开展“怎样爱父母”的研究性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感,创设氛围。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2、在音乐的旋律在,讲述汶川地震中的一个小故事。

  救援人员在一所坍塌的民宅废墟里,搜寻到了一位母亲。她已经停止呼吸,却至死保持着一个姿势:双手撑地,双膝跪地,上身向前匍匐,背部早被压得变形,却依然努力拱着。救援人员见她已死去,转身离开,但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来到这位母亲跟前,将手费力伸进女人的跪姿之中,惊喜地大叫:“有孩子,还活着!”孩子被成功救出。他只有三四个月大,被包在小被子里,在里氏8级的大地震中竟毫发未损,酣睡如初。随行的医生发现被子里有部手机,屏幕上显示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假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一则只有19个字的短信,刺痛了全*人的眼睛,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则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爱”的理论。文章按儿童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阐述了父母之爱与孩童情感与心智成熟的关系,揭示了爱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的心理基础。

  二、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理清结构,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填写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我们通过填写表格发现,这篇文章条理清晰,全文按照一个人成长过程来叙述母爱和父爱在构成他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中的作用。课文1—3段是分析成长过程,4—8段是针对情感对象,9—10段总结全文。课文层层深入地阐明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性质以及发展变化。告诉我们,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孩子从对以母亲为中心的依附转到对以父亲为中心的依附,最终与他们分离,在自己心中拥有父亲和母亲这两个世界,奠定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在理请了文章的结构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进入到“问题探究”的环节

  2、问题探究:[10页] [11页] [12页] [13页]这个环节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解决问题。①文章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寻找生活中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感情经历。

  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这样在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成熟的爱,是能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在课文中找到作者的观点并不难,难的是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认识自己情感成熟的过程,从理性层面审视自己的情感。)

  ②怎样理解“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明确: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在内心剥离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关他们的精神世界。他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设计这个问题还是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成熟的人会融合父母给自己的爱,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懂得爱父母,懂得回报社会)。

  ③作者认为:“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这个观点你同意吗?为什么?

  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④文章指出“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也就是说父爱是有条件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见解。

  这也是个开放性的问题。解题的角度同上一题。

  三、课外拓展

  结合《诗经》《论语》阅读,开展对“怎样爱父母”研究性学习。

  10、短文三篇米歇尔·埃康·蒙田是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1533年出生于佩里戈尔,从小进入教会学校学习,熟谙拉丁语和希腊语,还学习过法律和哲学。1554年起,他先后在法院任职多年,然后归隐田园,潜心研究和思考。他曾在欧洲长时间旅行,成为“罗马公民”,受到教皇格列戈里十三世的接见,并且两次当选波尔多市*。

  蒙田身处欧洲文艺复兴晚期。这一时期古希腊、罗马文化得到复兴,对人的尊重取代了对神的信仰,体现出浓烈的世界意识和人道关怀。蒙田是一位典型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他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强调对人性的尊重。“他毕生所作的工作就是对人、对人性种种形态的冷静审视和研究,他要撕去一切人为的伪装和矫饰,揭示人的本来面目,还他一个赤裸裸的本我。”〔1〕比埃尔·维利把蒙田的思想分成三个阶段:青年时期的斯多葛阶段,中年时期的怀疑阶段和最后的成熟阶段。第一个阶段,他的散文里充满了斯多葛派的价值观。他认为人要经历痛苦的磨炼,研究哲学就是要正视死亡、学会死亡。四十多岁的时候,他转向了怀疑论。《为雷蒙·德·塞蓬德辩护》一文典型地体现了这一转变。他对宗教权威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的座右铭是:“我知道什么?”这一诘问唤起了人们对社会和自身问题的思考。第三个阶段,他反省以前的思想,宣扬人性善良。上述三个阶段的思想在《随笔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随笔集》堪称蒙田思想发展的真实纪录。随笔与其他散文形式相比,内容、形式较为轻松随意,不拘一格。蒙田《随笔集》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所评价的:“如果不把有韵无韵作为区分散文的标准而把散文看作文学的一个品种的话,我们可以说,法国近代散文肇始于蒙田的《随笔集》。”〔2〕蒙田从1572年起开始撰写《随笔集》,1580年《随笔集》第一卷、第二卷出版,1588年第三卷出版。1595年,经他修订的《随笔集》定本出版。

  《随笔集》共三卷,107章。蒙田素以博学著称,《随笔集》内容包罗万象,极为丰富。“大至社会人生,小至草木鱼虫,远至新大陆,近则小书房,但无处不有‘我’在,写法上是随意挥洒,信马由缰,旁征博引,汪洋恣肆,但无时不流露出‘我’的真性情。”〔3〕文中屡屡征引古罗马的经典著述,事实与思辨相结合,纵横捭阖,体现了16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想。《随笔集》语言*易晓畅,不饰雕琢,毫无学究气。蒙田喜欢使用市井口语,他曾说:“我愿意只用在巴黎菜市场所说的语言。”他还将法语化的拉丁字和方言入文,增强了表达的力度与生动性。与许多板起面孔训人的文章相比,蒙田的随笔“是一种真正的谈话,娓娓然,侃侃然,俨然一博览群书又谈锋极健的人与你促膝闲话,有时话是长了点,扯得也远了点,但绝不枯燥,绝不‘谋财害命’般地浪费你的时间,就是在这种如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蒙田谈自己,谈他人,谈社会,谈历史,表现出一个隐逸之士对人类命运的深刻的忧虑和思考。”〔4〕

  《热爱生命》是蒙田的代表作之一。它篇幅短小,寥寥数语,却道出了生命的真谛。文章开头是:“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这是一个简洁的、引人入胜的开头。紧接着道出了作者所关注的词语———“度日”。他赋予它以双重含义: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度日”无异于“消磨光阴”,打发时光。而“风和日丽”的时候,则要“慢慢赏玩、领略”这“美好的时光”。这一奇异的对比深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接下来,作者详细解说了这两种生活态度。一是所谓“哲人”的颓废习气,二是“我”的积极的人生观。“哲人”和“我”生活方式不同,根本原因在于对生命的看法不同。在“哲人”看来,生命是“苦事”,是“贱物”。“哲人”不尊重生命,所以活得毫无乐趣,百无聊赖,生命在无谓的损耗中悄然而去。相反,“我”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它“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我”对生命心怀感谢,热爱生命,所以“我”不会虚度时光,而是活得认真而洒脱,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作者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格言:“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作者对这句话没有作任何评论,但是他的意图却一目了然。随便打发时光的人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哲人”,而是真正的“糊涂人”。真正的希望不在于来世,不在于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在于生命本身。

  《热爱生命》虽然只有短短数百字,但是逻辑思路却异常清晰、严密。如果说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谈“生”,那么后半部分,作者要解决的就是“死”的问题。“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作者一语道破了生与死的辩证关系。死亡,一直是困扰人类的巨大问题,也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但是蒙田并不因此而畏惧或逃避。他写下了不少关于死亡的篇章。《直面死亡》这篇文章堪称对他的死亡观的最好概括。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对死亡的熟思也就是对自由的.沉思。谁学会了直面死亡,谁就不再被奴役,就能无视一切束缚和强制。谁真正懂得失去生命并不是件坏事时,谁就能坦然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

  〔5〕蒙田通达的生死观一方面来自他对死亡本身的洞见,另一方面来自他充实的生命形态。虽然生命的长度难以改变,但是只要充分理解生命的意义,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生命的内容和质量就会得到无限地丰富。“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乐趣”是热爱生命的关键词。只有懂得发现乐趣、享受乐趣的人,才是真正热爱生命的人。蒙田在一篇随笔中引用了苏格拉底的例子。苏格拉底忍受饥饿、贫穷,忍受儿女的不恭和妻子的恶意中伤,同时还忍受*、牢狱、铁镣和诽谤,二十七年如一日。这样一位伟人学者和无敌的将军,却从不拒绝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并且玩得十分高兴。在蒙田眼中,“这一切活动都与圣贤相称并为圣贤增光。”〔6〕另一个例子是大西庇奥。“在他过去的丰功伟绩中,最受尊敬最受爱戴的莫过于他能悠然自得地像幼童一般捡拾贝壳,以及他和莱利乌斯一道沿海岸比赛奔跑拾物,如遇天气不佳,他们还会饶有兴趣地写剧本表现下层人最艰苦的生活现象。”〔7〕

  蒙田在文章结尾写道:“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这些句子使人联想起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观念。蒙田的《热爱生命》就像一首庄严的歌曲,歌颂生命的美与爱,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父母的爱》说课稿3篇(扩展4)

——父母的心说课稿5篇

父母的心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下面我主要从说备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说板书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备课

  课标中“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努力改进堂课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从而落实课堂的实效性呢?我认为那就是备好课。下面我就说说我是怎样来准备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的。首先,我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品的内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根据我校提出的“五步教学法”设计出教学草案;其次是参阅资料:1、参阅“教学参考书”和“单元提示”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2、参阅课后练习题设计教学内容,因为课后练习题是围绕本课内容而设计的重点问题。第三针对语文课程标准,完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本文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课文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贵夫人,又索回来的至亲至爱的故事,说明了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前四篇课文已对学生进行了父爱、母爱、兄弟之爱的亲情教育,本文被选为第五篇课文一是想让学生通过情感升华获得新的感悟;二是想让学生学习用一波三折的手法有力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2、学情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故事情节又较简单,他们理解文本不在话下。但是现在的学生多数是阿哥、公主之类,只会享受,不想付出,对父母的爱视为当然,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

  3、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和情意之间的联系。” 又根据前面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的分析,因此结合本课内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至爱亲情,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4、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作者用一波三折的写法把一对深爱着孩子的父母亲割舍一个孩子时心灵遭受地艰难地抉择和巨大的悲怆有力的表现了出来,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刻画。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理解用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感悟、揣测人物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教学本文的难点

  三、说教法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节课要解决的重难点,我采用“导读法”和“启发点拨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交流的习惯,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对文本得以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说学法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更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并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会的重要途径”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以下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自主、合作、交流的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程序来实现。我的教学程序是

  (一)、情景导入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导入新课

  (课标中“语文教学建议”一部分中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此运用传说创设情景,唤醒他们在生活中对“父母之爱”的亲身体验,让他们的情感在老师的语言中激荡起来,内心世界动起来。从而架起文本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通过反复阅读,在合作交流中理解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心;

  3、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此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遵循并努力完成这些目标)。

  (三)学习新课

  我运用四步导读法和启发点拨法来解决本课的学习目标,这和我前面提到的教学方法是一致的。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划出你认为难读或者难写的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说说故事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解决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是依据课标中对初中段“识字与写字”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而提出的,并且也体现了文本是学生积累的重要源泉。第二个问题在于突出课标中要求的“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获得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故事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情节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些情节有什么特点?

  (这一步是让学生跳读课文解决问题。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理性角度把握文章情节的变化,并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写作特点“一波三折” 用板书变得直观简单,易于理解,达到教学中化难为易的目的)。

  3、三读课文,感悟真情

  在这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之中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父母那浓浓的爱,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精读故事情节部分。

  (1)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2)找出父母要回孩子时的理由。

  并追问了两个问题

  追问1、你认为这些理由是真的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并对所找词语和句子加以分析。

  追问3、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

  解决这些问题是学习本文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解决疑难”,所以处理这一环节需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通过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才能对文本的理解立体起来,才能走进这对父母深沉的内心去感受、品读父母亲对子女那难以割舍的`至爱真情。

  4、朗读体会真情

  请同学们从文中父母的话语中选出你最受感动的语段读一读来传达你内心的感动。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还提出通过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所以此设计一是培养朗读技能,使学生读书做到课标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二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更深入的体会父母那真挚的爱。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孩子,面对眼前的状况你选择去还是不去?为什么?

  要求: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

  设计这一步依据的课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谈自己内心的想法,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内心深处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情感的升华即要珍视亲情、珍爱父母。

  所以我在结束语中说:

  (五)结束语: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可以看出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都能够体谅和理解父母。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上他们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让学生在我动情又带有号召力的话语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恩思想,至此教育学生理解父母,珍视亲情水到渠成。所以趁着学生的这股热情就布置了以下作业)

  (六)作业

  1、拟一条感恩父母的短信。

  (一方面是对本节课情感教育的检验,另一方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后收集一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目的在积累)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目的一是直观突出本文的写作特点及教学重点。二是突出本课中心。让学生看到板书就明白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本课中心是什么。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日)

  送走长子 女儿换二儿子

  浓 浓 的 爱

  二儿子换长子 要回女儿

父母的心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篇课文。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至爱亲情。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已经体会到了父亲深沉的爱、母亲温暖的爱、手足真挚的爱。《父母的心》是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所写。他年幼父母双亡,只好寄居在体弱多病的祖父家中。不久,祖父也猝逝了。作者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怀,因而特别渴望父爱、母爱。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让学生们能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至爱亲情。这篇小说情节短小,但却一波三折。父母的形象也在这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升华。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普遍逆反心理比较重,不能理解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仍然非常重要。而在这一单元中的学习都是有关于至爱亲情的,所以,在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倦怠情绪。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人物的细腻描写,理解文中父母的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至爱亲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学习一篇课文,首先应该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升华为自己的感情世界。我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叙事笔法”作为教学目标,是因为初中生擅长的文体是写记叙文,但学生却很容易犯记流水帐的毛病,让学生在本文简单的情节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说的中人物的描写让学生们看到了人物的特征,然后了解了人物的性格与心理。而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的爱,父母为其倾注了一切,但是理解父母辛苦的又有几个呢?因此在情感上有必要让他们学会体谅父母,懂得感激、孝顺父母。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感悟、揣测人物,理解父母的感情变化。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讲读法

  (情境的创设不可缺少,它就是餐桌上的那道开口汤,有了它课堂的情境才能引人入胜。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情境教学所具有的广远性,能促进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初二的学生基础好些的对课文的理解就透些,基础不好的就难些,所以在课堂中讲授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农村中学的孩子来学,学习的条件有限,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的去提前收集资料,所以讲授可以转化为学生接受的过程。)

  (文本内容需要多读才能理解。吃不透文本也就理解不了作品所蕴含的感情。所以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诵读后学生有个整体的对课文的认识。古代教学就处处体现诵读的地位,现在,有些时候因为要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诵读在教学中的地位。)

  学法:互动、合作

  (课堂学习的氛围很重要,这就需要学生们能在独立思考后的基础上互动起来。大家把各自的理解、想法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最后达成共识。这种互动在课堂上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也让学生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六、说教学程序

  1、情境创设

  收集表现出父母之爱的图片,创设一个情境。然后发问。

  导入:父母的爱是什么?(生各抒己见)

  是的,父母的爱不是闪闪发光的钻石,不是津津有味的美食,它只是我们在悲伤的时候一句简单的安慰,只是我们在寒冷时一个温暖的怀抱,我记得有人说过:父母的爱像是那一片大海,而我们则是那小小的帆,永远也走不出那片海。无论我们多大,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日本小说家所写《父母的心》。

  (提问式导入,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呼唤学生心中对“父母之爱”的亲身体验,在导入语的召唤下,学生的内心感情会有所起伏,为学生理解文本作铺垫。)

  2、整体感知(《课标》中要求的“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获得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

  再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分角色朗读,进入角色,体会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 教师 、文本之间的对话。不仅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还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合作探究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a、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

  b、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在“送子”“换子”“要子”的情节中是怎样来表现父母那浓浓的爱的?

  (1)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2)找出父母要回孩子时的理由。

  (3)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

  对于这个环节,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学习伙伴共同分析、探讨、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以发挥,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课标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解决疑难”,所以处理这一环节需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通过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才能对文本的理解立体起来,才能走进父母深沉的内心去感受、品读父母亲对子女那难以割舍的至爱真情。

  4、拓展——讲述“爱”的故事

  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师讲述这首歌背后的真实的故事。

  1999年10月3日10时20分左右,在贵州麻岭风景区,200多名游客在马岭河峡谷谷底唯一的缆车乘坐点,等待乘坐缆车去山顶吃中饭。11时10分,一阵难以想象的拥挤后,面积仅有五六*方米的缆车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又一次缓慢上升,10多分钟后到山顶*台停了下来。工作人员走过来打开了缆车的小门,准备让车厢里的人走出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缆车缓慢滑行了30米后,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 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这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却离开了人世……

  韩红从小没爸爸,我5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然后母亲又不在身边,所以父母的这种爱对她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是有哪个孩子不愿意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呢?她被父母这种本能的爱所深深打动,创作了《天亮了》。

  (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在感受文中父母的心之后为学生讲述一个这样残忍、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能够加深学生理解父母的心。听的时候很震撼,之后会引发思考。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图回报,子女就是贪婪的索取者。在你享受爱的同时,你是否明白这份爱?)

  5、课堂活动

  活动一、请学生们写出想要对父母说的话。

  活动二、请学生们把上述话语告诉父母。(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发微博等。)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居多,他们和父母的见面机会少,自然沟通的也少。这个活动的设计是想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感情上孩子是爱父母的,但都缺少直白的表达,而父母有时爱的方式容易让初中生误解,所以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而且也加深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唯有理解了父母的心,学生们才会写出真挚的话语。这个活动,班级里的学生都会也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6、结束语

  父母的爱是对子女的不舍,父母的爱是对子女的心疼,父母的爱是为子女哭泣的眼泪,父母的爱是与儿女一生相守的日子。让我们为这一家人祈福,愿他们度过暂时的困难,永远快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解读、分析、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而成的。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求子

  贵夫人欲领养 犹豫不决

  送子

  送大儿子 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送子

  送二儿子 无精打采

  送子

  送女儿 失魂落魄

  索子

  索要女儿 痛哭失声

  (板书体现了重难点。把送子过程和父母的感情变化理出脉络。从这个板书上,学生可以看到父母在送子的过程中忍受的煎熬。让学生们明白父母的爱的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爱,是人类所共有的最美的感情。父母的爱是无私、真纯的。作者自身的经历,使他渴望父母之爱。为我们构思出温暖人心的父母之爱。)

父母的心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父母的心》是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比较探究”文章,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索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了优厚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与本单元所选的其他文章《背影》、《慈母情深》、《养母》、《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金色花》相比,惟有这篇是介绍整个家庭浓浓的父母对子女的深爱,情感较完整。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着“亲情吟歌”这一主题来安排的。从作者的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之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现在的学生对父母的爱已经熟视无睹,视为当然,不知感恩,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这样的文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反应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体现了新教材回归生活的思想。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培养学生拥有感恩的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三次调换,从中分析总结父母的心里究竟怎么想。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出发点,和矛盾的爱子之心。

  二、教法与学法

  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原则,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感悟法、鼓励欣赏法、启发式以及讨论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其中朗读感悟法中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感受语言美;鼓励欣赏法能鼓励学生展示才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起来,把他们健康的个性发展起来。

  当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中,我将引导他们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互渗透的方法,从而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幻)(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三)自学指导,学生展示(四)小结(五)作业

  下面,我将把这五个环节做逐一说明。首先说第一个环节,我准备用这样的话语进行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川端康成的文章——《父母的心》。

  通过讲传说的方式进行导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体介绍作者可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顺利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对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三)自学指导、学生展示

  1、检查预习情况,包括本课字词及作者简介

  2、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

  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语言简明

  (2)内容完整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请大家把你的内容概括写在课文题目处。

  依照要求请大家对刚才同学的回答作出点评。(学生点评)

  总结:由此,我们明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要说清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老师是这么概括的(投影:本文讲了一对父母因贫穷想送孩子最终没送出去的故事)

  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合作学习,大胆展示,思维更活跃,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从而进入本课的第三个环节。

  3、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

  过渡语:

  同学们,刚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我们或许会发现,文中的父母在送还是不送孩子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处于犹豫和矛盾之中,那么,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哪些波澜呢?现在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来体验一下父母内心的真实的感受吧。

  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决定表情原因

  当天傍晚送走大儿子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贫穷,没有能力抚养

  第二天早上送走二儿子,换回大儿子 无精打采 老大是接班人,按次序也不对

  第二天傍晚送走三岁女儿,

  换回二儿子不好意思,失魂落魄老二和婆婆太像了,已五岁

  第三天上午要回女儿 痛哭失声女儿太小,父母冷酷无情

  过渡语:同学们填表很认真,请一位同学把结果给大家说一下(幻)。老师也对文章作了认真地阅读,我是这么填写的。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过程中是煞费苦心,颇费周折的,他们一直处于犹豫矛盾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内心有很多的忧虑。在这里要提醒学生,“三送”“三要”孩子正是整篇文章的内容,体现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深层的体会到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我又设置了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幻):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吗?要回孩子是爱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学习伙伴共同分析、探讨、总结,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的听、说、读、问、评去实现,试图帮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形成技能,掌握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挖掘课文深层的意义,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归纳总结

  先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可从本课主题谈,也可从写作方法上去谈。

  师:在父母的心头,儿女是他们一生不变的牵挂。不管是风来了还是雨来了,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庇护神。

  (五)布置作业

  1、知识积累

  练习册第78页基础巩固

  2、仿写句子

  父母的心是一缕春风,吹暖了我们的心田;

  父母的心是一条溪流,带来了一路的欢歌;

  父母的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的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3、情感表达

  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编辑一则短信,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与感谢。

  这样的作业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是训练思维表达能力的大好时机,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又是帮助其理解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的较好渠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会告诉学生,学习不能满足于课本知识,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引导学生多渠道多途径的获取知识,这也是21世纪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以上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板书

  接来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本课的板书我按照文章的顺序来设计,体现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看起来简洁美观又生动形象,启发性和艺术性都很强,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学效果也更为显著。

  五、设计反思

父母的心说课稿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父母的心》,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四部分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父母的心》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索要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无论多么优厚的物质条件,也割舍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儿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本单元围绕“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这一主题来安排课文,从作者的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采用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

  过程与方法:激发兴趣,在合作中得到肯定,在探索中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至爱亲情,激发学生珍视亲情。

  二、说教法

  1、激趣法:根据“把课内语文和课外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到生活的海洋里,到大语文环境中,去汲取语文和思想的琼浆”的课标要求,我在课前播放了歌曲“天下父母心”,营造气氛,而后用故事导入课题,在授课结束后,小散文的诵读都是为了达到此目标。课本只是个载体,是个桥梁,根据课文内容,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我们老师,特别是我们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

  2、导读法: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养成默读的习惯,且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初中生要求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根据这个要求,我采用了“导读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本。

  3、情感体验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引进了一个心理测试:通过老师的讲述使孩子们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不可违背的规率,然后由孩子们在纸上写出自己最亲近的五个人,在经过自己的慎重选择后,用笔将他们的名字一一划去,每划去一个,意味着你的一个亲人将离你而去。这个测试虽说残忍,但对于目前孩子们出现的情感淡漠现象,无疑是一剂良药,通过实验使孩子们明白,我们的父母终有一天将离我们而去,我们要学会珍惜。

  三、说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及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掊养学生概括大意的能力及通过比较获取信息能力。这些是中考所必备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时就要对学生强加训练。

  四、说教学流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共设计了六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营造氛围,并以动人的故事导入新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有这么一个传说:一位男子发现自己得了绝症,大夫说要用他母亲的心才能治好。他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没有一点犹豫就马上把自己的心掏了出来。这男子捧着母亲热腾腾的心,赶快去找那位能挽救他生命的大夫。天很黑了,他一不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心说话了:儿啊,摔疼了吗?不知大家在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何感触?‘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心是最无私,最真挚的。他们的心时时刻刻系在子女身上。今天,我们就走近一个日本家庭,再次去感受父母的心。”

  2、走近作者,品味风格

  借这个环节使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及其写作风格。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设计了两项内容,一是检查预习,以督促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二是为课文拟标题,目的有二,其一让学生明白拟定题目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其二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概述文章内容。

  4、探究交流,理解课文

  抓住文中几次换子,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提练关键词语填写图表,通过理由、神态的对比,体会当时父母的心境。“探究”环节的设计则是让同学们更好理解:无论送子,还是要子,父母的心都很矛。这出于对孩子的爱,他们在爱中煎熬,在爱中挣扎。

  5、延伸拓展,真情讲述

  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材,我在授课时充分地利用这一点。现在的孩子大都感情淡漠,他们生活在福窝里,他们对父母的关爱,亲人的付出,总认为理所应当。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引入了《实话实说》栏目中的一个心理测试。

  说实话这个测试很残忍。当初我跟随电视做这个实验时,心中好不忍,纸上所写的每一个人对我来说,同等的重要,我不忍让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离开我,每划去一个,我的心都在颤抖,都在流血……最后,我放弃了这场游戏,我实在不愿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但无论有多么不情愿,现实——我们终有一天都要面对。生活中,我们的孩子感情非常淡漠,对于自己的父母只有索取,没有回报,甚至有的从未想过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因此我决定将这一测试引入课堂,虽说痛,但我想这种刮骨疗伤般的疼痛,会使每个经历过的人都受到震憾,如我一样。通过测试我想使孩子们明白,我们的父母亲人终有一天将离我们而去,我们要学会珍惜手中拥有的幸福,并要学会付出,让亲人也因你而幸福。

  孩子们在做过这个测试后,心情可能很不*静,此时我会这样对孩子们讲“同学们,我们现在可以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幸亏他们都还在,这只是一个游戏而已。但请同学想想,这些亲人*时是如何对待我的,我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最想说些什么。”因此,我设计真情讲述一环节,让孩子们说出了父母亲人对自己种种的好来,说说了自己的种种不足,说说了自己的想法……

  到此我们的上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6、结束语

  最后,我引用了一篇小散文《有一天,父母也会老》,以告诉孩子,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未来,孝顺要及时啊!

  7、作业:收集有关歌颂亲情的诗歌。

  8、板书:

  附:有一天,父母也会老。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老母亲的一些习惯已不再是习惯时……

  那么,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千万要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被遗弃了。

  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们,要有耐心,而不要有怨言。

  从我们出生开始:喂奶、换尿布、教我们生活基本能力、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料、供给读书……父母的关心和行动一刻都未停歇过。

  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

  为人子女者要切记:父母今天就是自己的未来,孝顺可要及时啊。

父母的心说课稿5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下面我主要从说备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说板书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备课

  课标中“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努力改进堂课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从而落实课堂的实效性呢?我认为那就是备好课。下面我就说说我是怎样来准备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的。首先,我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品的内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根据我校提出的“五步教学法”设计出教学草案;其次是参阅资料:1、参阅“教学参考书”和“单元提示”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2、参阅课后练习题设计教学内容,因为课后练习题是围绕本课内容而设计的重点问题。第三针对语文课程标准,完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本文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课文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贵夫人,又索回来的至亲至爱的故事,说明了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前四篇课文已对学生进行了父爱、母爱、兄弟之爱的亲情教育,本文被选为第五篇课文一是想让学生通过情感升华获得新的感悟;二是想让学生学习用一波三折的手法有力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2、学情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故事情节又较简单,他们理解文本不在话下。但是现在的学生多数是阿哥、公主之类,只会享受,不想付出,对父母的爱视为当然,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

  3、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和情意之间的联系。” 又根据前面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的分析,因此结合本课内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至爱亲情,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4、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作者用一波三折的写法把一对深爱着孩子的父母亲割舍一个孩子时心灵遭受地艰难地抉择和巨大的悲怆有力的表现了出来,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刻画。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理解用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感悟、揣测人物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教学本文的难点

  三、说教法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节课要解决的重难点,我采用“导读法”和“启发点拨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交流的习惯,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对文本得以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说学法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更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并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会的重要途径”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以下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自主、合作、交流的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程序来实现。我的教学程序是

  (一)、情景导入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导入新课

  (课标中“语文教学建议”一部分中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此运用传说创设情景,唤醒他们在生活中对“父母之爱”的亲身体验,让他们的情感在老师的语言中激荡起来,内心世界动起来。从而架起文本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通过反复阅读,在合作交流中理解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心;

  3、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此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遵循并努力完成这些目标)。

  (三)学习新课

  我运用四步导读法和启发点拨法来解决本课的学习目标,这和我前面提到的教学方法是一致的。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划出你认为难读或者难写的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说说故事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解决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是依据课标中对初中段“识字与写字”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而提出的,并且也体现了文本是学生积累的重要源泉。第二个问题在于突出课标中要求的“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获得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故事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情节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些情节有什么特点?

  (这一步是让学生跳读课文解决问题。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理性角度把握文章情节的变化,并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写作特点“一波三折” 用板书变得直观简单,易于理解,达到教学中化难为易的目的)。

  3、三读课文,感悟真情

  在这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之中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父母那浓浓的爱,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精读故事情节部分。

  (1)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2)找出父母要回孩子时的理由。

  并追问了两个问题

  追问1、你认为这些理由是真的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并对所找词语和句子加以分析。

  追问3、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

  解决这些问题是学习本文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解决疑难”,所以处理这一环节需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通过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才能对文本的理解立体起来,才能走进这对父母深沉的内心去感受、品读父母亲对子女那难以割舍的至爱真情。

  4、朗读体会真情

  请同学们从文中父母的话语中选出你最受感动的语段读一读来传达你内心的感动。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还提出通过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所以此设计一是培养朗读技能,使学生读书做到课标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二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更深入的体会父母那真挚的爱。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孩子,面对眼前的状况你选择去还是不去?为什么?

  要求: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

  设计这一步依据的课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谈自己内心的想法,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内心深处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情感的升华即要珍视亲情、珍爱父母。

  所以我在结束语中说:

  (五)结束语: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可以看出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都能够体谅和理解父母。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上他们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让学生在我动情又带有号召力的话语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恩思想,至此教育学生理解父母,珍视亲情水到渠成。所以趁着学生的这股热情就布置了以下作业)

  (六)作业

  1、拟一条感恩父母的短信。

  (一方面是对本节课情感教育的检验,另一方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后收集一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目的在积累)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目的一是直观突出本文的写作特点及教学重点。二是突出本课中心。让学生看到板书就明白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本课中心是什么。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日)

  送走长子 女儿换二儿子

  浓 浓 的 爱

  二儿子换长子 要回女儿


《父母的爱》说课稿3篇(扩展5)

——感谢父母的爱作文3篇

感谢父母的爱作文1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导师、知音,他们能宽容孩子的错,为他们排忧解难。

  那是临近期末的一天,紧张的气氛感染了每一个学生,大家都在“啃”着书本。由于学习压力,我的脾气也十分暴躁。夜已深了,而我,却依然在明亮的`房间里,心烦意乱的看着各种资料,却什么也读不进。“嘎吱——”半掩的房门被推开,妈妈面带微笑,端着一杯热牛奶,来到我身边,拍着我肩膀说:“再过几天就考试了,要养足精神,喝了这杯奶,早点睡吧!”此时的我什么都听不进去,就像只好斗的公鸡,向妈妈发泄:“我不喝!烦死了,不要吵,我书都没法看了。”顿时,妈妈像一只没壳的蜗牛,被我啄得遍体鳞伤,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将牛奶放在桌旁。我刚想回头说声对不起,却发现妈妈正在轻手轻脚为铺着被子,我的眼睛雾化了,模糊了……

  虽然我时常发小脾气,但父母对我的照顾却是无微不至的。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爸妈就已在厨房忙开了。为了让我在新的一天充满力量,他们总是为我准备精心的早餐:炒饭、牛肉面、小笼包等配着牛奶与各种水果,也许并不怎么丰盛,但充满着父母对我的爱,是我好好学习的动力。一次,不经意间我看见在厨房忙碌的爸爸的两鬓角染上了风霜,我情不自禁的从身后小声说:“爸爸,辛苦了!”爸爸错愕了,一把将我拥入怀中,抚摸着我的头发说:“我家小屁孩,长大了!好!好!好!”

  在成长的路上,我只想对爸妈说:感谢你们包容我的过错和无知;感谢你们在我低迷时开导我,结予我肯定和鼓励;感谢你们让我生活充满爱,精彩无处不在!

感谢父母的爱作文2

  从我们出生到现在,父母都在无时无刻的关心我们爱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需要什么就买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用担心衣服不够穿,东西吃不饱,但是我们吃饱了穿暖了,那父母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呢?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过个好年,每天过的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就瞒着孩子去外地打工,有时候,为了省钱,春节也不回家了,把剩下来的路费钱攒起来寄给孩子买好吃的,买好玩的,买有关于有助于学习的书,让孩子更能健康的成长在阳光般的温暖家庭里。有时候衣服破了,舍不得买,自己就一针一线的缝好,接着穿,直到衣服穿不得为止才买一件像样的衣服。有时候父母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加班加点, 废寝忘食。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难道他们傻了吗?不,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

  我们应该崇尚节约,了解父母的苦心,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让父母操劳过度,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不应该成天玩电脑、看电视、泡游戏机。

  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会感谢父母,从我做起!

感谢父母的爱作文3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冷,寒风吹在我的脸上感觉像被刀割一样。生疼生疼的。

  有一天,我穿的很少,母亲说:“今天太冷了,多穿点。”妈妈一边说着,一边将她的外套脱了下来,给我穿上了。我很感动,有一股泪水想要夺眶而出的感觉。我问妈妈:“您把外套给我穿,您自己不冷吗?”妈妈说:“妈妈不冷,你穿着吧!”妈妈说完后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冷颤。这时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

  还有一次,爸爸去学校接我的时候正好下雨了,可我和爸爸只带了一把雨伞,我对爸爸说“下了这么大的雨,咱们打一把伞吧!”爸爸笑了笑说:“好的,欣欣真懂事!”但是,爸爸打伞的过程中,他打了一个喷嚏,我抬头一看,原来爸爸只给我打着伞,他自己却淋着雨。我本以为爸爸和我打着一把伞呢。我见爸爸全身都湿了,看来他着凉了。我好感动……

  我想: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我无时无刻都感受到了父母对我的深深的"爱。我要用最好的成绩来感谢他们。


《父母的爱》说课稿3篇(扩展6)

——来自父母的爱作文3篇

来自父母的爱作文1

  我的爸爸就像春天里的风,温暖和煦,但是妈妈却像夏天的雷雨,让人心生惧意。没错,我爸爸是个暖男,妈妈却十分严厉。

  妈妈从小就给我定了许多“规矩”:每天早上六点半要准时起床,自己穿衣、刷牙;吃早饭若是掉落了碎屑,那就意味着一顿“疾风骤雨”;每天必看一小时课外书;只能在双休日看一小会儿电视…… “轩轩!”你听,大嗓门妈妈又在喊我了。

  不过,有和妈妈相伴的阅读时光也很美妙,妈妈常带我买书,鼓励我看书。那天我从书店带回一本《青铜葵花》,一屁股坐到了书房里,开始我每天的“一小时”之旅,结果连爸妈唤我吃饭都没听见。妈妈又是一阵责怪:“快吃饭,吃好了我得收拾掉呢!”我恋恋不舍地放下书。“你呀,都快成仙儿了……先吃饭,吃饭要紧,身体好才能看更多的书。”妈妈笑了,说我是个“小书虫”。嘿嘿,我这“小书虫”难道不是妈妈悉心养成的吗?

  如果说妈妈是爽快利落的夏天,那爸爸就是轻柔温和的春天,时时滋润着我的心田。说出来你可别不信,我的舞蹈练习就是我爸爸监督的。“哇,轩轩好棒!”是的,从小他就是这么鼓励我的,所以我爱上了舞蹈。在他的鼓励下,我每天晚上都会练舞,一个完美的倒立,再来一个大劈叉,爸爸就是我的“最佳观众”。当我生病的时候,爸爸就成了我的“私人医生”。这个医生喂我吃药,半夜给我测体温,我皱眉他就皱眉,我难受他比我更难受,我的病好点儿了他就比谁都高兴……

  小时候爱哭的我,只要爸爸一抱,就能破涕为笑。是呀,我亲爱的爸爸总能把冬天变成温暖的春天。

来自父母的爱作文2

  如果是小时候父母的爱是对我们的陪伴照顾,小时候父母的`爱是让我们吃饱穿暖,那么长大以后,更多的来自父母的爱是和我们的聊天,甚至还有每次回家离开的时候,后备箱里满满的吃的,和老么偷悄悄的藏在自己背包里的钱!

  长大以后也终于明白自己当初任性的选择会给自己的,以后甚至给父母的心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当初自己一心想的是选择一个人就应该执子之手,携子之老,最起码就是感觉说贫穷不是问题,所有一切的一切都不是问题!

  那个时候可能真的是忽略了父母的感受,以至于这么多年了,自己的日子稍微过的好了那么一点,就是不再需要父母接济的时候,每次回到家,老妈总是会偷悄悄的往自己的背包里塞钱!

  这好像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

  老妈也知道孩子长大以后有了孩子的倔强,就是不再觉得应该理所应当的花父母的钱,所以每一次总是在我回家的时候,偷悄悄的往我的背包里塞钱,每次总是500!

  每次从背包里翻出来,老妈偷偷给自己塞的钱的时候,自己心里总是特别的难受,难受的并不是说花了老妈的钱,而是30来岁的自己依旧生活不能,做到真正的不让父母操心!

  尽管每一次回家,自己嘴上都说,自己的生活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就是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拮据,可是在爸妈的眼中,只是希望孩子可以过的好一些!

  每当看到走的时候,老爸老妈不停的叮嘱,回到家要好好的吃饭,好好的照顾自己,带自己带那么多的吃的,给自己背包里偷悄悄塞钱的时候,自己真的是深深的感动!

  这么多年来,来自父母的爱,始终是我前进的动力!

来自父母的爱作文3

  幼小的我们,不懂爱。

  如果你们在遇难的时候别人施了一点恩,也许你们会感激涕零。可是,你们可能因为一点小事与母亲口角。但是,一次施舍与十多年的养育之恩相比,岂是一个轻重所能判断的?我们习惯了接受母亲的爱太久,便以为这种爱天经地义,所以当这种爱出现了小小的差池,便让我们无法接受。可是,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有什么资格心按理得的接受母亲的爱,却不懂的这份爱有多重!不懂的如何感恩!可是,母亲为何心甘情愿地付出爱?也许你们常自以为了解母亲,以为因此可以用行动汇报母亲的良苦用心,但事实往往背道而驰。

  有人说:母爱是一根穿针线,只要你的心上开了一个小小的孔,它便会如春水般无声地流着。浸润你的寂寞你的疲惫,甚至伤痕累累的心田……

  也许父亲是你们的眼里做事总是大大咧咧的。可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他对你们的事情却记得如此清楚。因为父亲总是扮演着一个不会说话的角色,可是他的爱却是用行动来表达,需要我们静心去体会才能明白它爱的深沉,爱的纯净,虽然父亲的爱不能一眼望穿,却能穿透心灵。父亲他是一本书,有的看一眼就不由自主地喜欢,有的却要探究一辈子才能读懂。

  有人说:父亲是一本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不懂父亲。值到他们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父亲是山。母亲是水。

  父亲的爱支撑天地,母亲的爱融化挫折。


《父母的爱》说课稿3篇(扩展7)

——父母的爱单元作文3篇

父母的爱单元作文1

  从小到大,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怕的就是我受到一丁点儿的伤害,他们对我的爱无微不至,他们就是我的父母。

  唠叨中的爱

  “多吃点儿青菜,哪能不爱吃菜呢?男孩子就要补补。”爸妈又开始唠叨了。只要一上餐桌,这就是免不了的。“来,多喝些汤,这汤补脑,是妈妈跟电视上学的。”可是一看到爸妈面前的馒头咸菜,再看看我面前的大鱼大肉,我就很难过。“快喝啊,对了,今天学的怎么样啊?吃完饭给我说一说啊。”这话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可他们还嫌说不够。晚饭后,“怎么有个知识点又记不清了,没说过天天的知识要学会吗?”瞧,唠叨又来了。不过从这唠叨中我却感到了浓浓的爱。

  戒尺中的爱

  妈妈又在骂我了。“啪、啪”,妈妈又在打我了,我哭了起来。最近老师总是盯着我,不想让我在升级考试中失败,妈妈也与老师联系紧密,注意着我的一举一动。听老师说我最近状态不好,上课有时还开小差,妈妈拿出那把已经磨得发亮的戒尺,狠狠地敲在我的手心上,手心感到火辣辣的疼。我仿佛感到母亲的心更痛,因为她爱我。

  跟踪中的爱

  明天是我们班集体郊游的日子,我和爸爸妈妈说过后,他们就是不同意,终于在我的劝导下,同意了。我们先去动物园,了解动物的习性,谁知老师却把我叫过去,爸妈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问他们为什么也来了,他们说不放心,怕我出什么意外。这哪是不放心?在这不放心中可是包含了他们多少爱啊。

  这就是我的父母,生活中处处爱我的父母,拥有他们的爱,我将最幸福。

父母的爱单元作文2

  爱有许多种爱,他们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有父母对子女的爱,那是无私的;朋友之间的爱,那是纯洁的;我们对穷苦人的爱,那是真诚的……。但是我觉得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他们对我的爱就像大海一样,是无穷无尽的。

  记得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傍晚,忽然刮起大风,下起大雨了。我放学后急匆匆地往家里赶。“噢!终于回到家了!谢天谢地。”“唉呀!糟糕,忘记买明天美术课上要用的橡皮泥,商店离家又远,怎么办?”我顿时愁眉紧锁,忧心忡忡地在客厅走来走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叮铃”爸爸回来了,他看见我满面愁云,便关心地问:“女儿,你怎么了?有什么事?还是哪不舒服啊?”我结结巴巴地说:“我忘记买明天美术课上要用的橡皮泥。”爸爸的眉头顿时皱了皱,说:“怎么这么冒失啊!爸爸现在给你买去。”说完,便踏着车消失在雨中。

  不一会,爸爸就把我要买的橡皮泥给买了回来,我看见爸爸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可他还脸带微笑地对我说:“下次可别那么冒失了。”顿时,我感到一股暖流涌到我心里。我接过爸爸手中的橡皮泥,据的它是那么的重,那么的温暖。虽然它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却深深感动了我。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孝顺他们。

父母的爱单元作文3

  我是一棵小树,父亲则是一座大山,紧紧抱着我,不让任何人把我砍伐掉。我是一滴小水珠,母亲则是大海妈妈,紧紧与我融合,永远不让*枯。我是一粒种子,爸爸是我成长必不可少的水,妈妈是灿烂的阳光,他们用生命和一切去保护、爱护我,看着我一天天茁壮成长,他们一直在期待,期待我钻出泥土,迎接这个光明的世界的那一天!

  爸爸妈妈整天在外面奔波,忙于事业,因为过度操劳,所以无情的岁月总是会在他们脸上刻下岁月的`沧桑。虽然这样可他们没有少为我付出过什么。

  我从小因为患有支气管炎所以体质一直不是很好。我七岁那年,一天夜里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雨婆婆把大片大片的珍珠撒向人间。那天晚上七点左右我因着了凉,便“哧哧”的喘气。妈妈看我不对劲儿,马上给我吃了一粒*喘药。到了晚上九点种,我仍然没有什么好转。这时我开始浑身不舒服了,喘气声越来越大,连嘴巴都张了开来。妈妈对爸爸说:“这样不行啊,得送医院去。”爸爸沉思片刻说:“对得快送进医院打点滴才行!”这时爸爸妈妈快速走到我的面前对我说:“快我们带你上医院。”没想到座起来更不舒服,我难过的眼泪直打转,没办法这回医院去不成了。

  爸爸只能打手机联系医生到家里来治疗。妈妈在床前给我讲故事,过了好一会医生来了,才给我打上了点滴,直到12点我才进入梦乡。第二天早晨,我才发现爸爸妈妈就在我床边趴着睡了整整一夜。终于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从七岁那年起我就知道父母对我的爱有多深!

推荐访问: 父母 说课稿 《父母爱》说课稿3篇 《父母的爱》说课稿1 《父母的爱》说课稿1分钟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