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全面深化改革汇报稿【4篇】

时间:2021-11-02 16:36:46  来源:网友投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汇报稿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全面深化改革汇报稿4篇

【篇1】全面深化改革汇报稿

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为了全面反映全市上半年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经认真了解掌握各领域改革进度,现将深化改革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5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委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2015年度各项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初步成效。

(一)改革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6个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制定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明确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改革办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深化改革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2.分解落实重点改革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市委关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4〕1号),明确了深化改革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推进步骤、重点任务。制定和印发了《贯彻实施责任分工方案》(党办发〔2014〕41号),确定了6大块、23个方面、175项改革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协调单位、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各专项小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指导和督促各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制定了本专项小组承担的改革工作方案。市改革办制定了《市2015年度深化改革任务及推进计划表》,确定了71项重点改革任务。全市32个主要牵头单位制定了深化改革推进任务表,明确了重点改革事项计划,为扎实有效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3.调查摸底重点改革进度。协调各部门报送了2011年以来承担全国、自治区改革试点和全市性重大改革事项进展情况,收集了近三年来我市已经出台的改革规划、方案、政策、办法、制度等资料,为做好重点事项备案、评估重点改革实效、深入谋划重点领域改革提供了依据。

4.开展重点改革事项调研。各专项小组及相关部门围绕承担的重点改革任务,组织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中小微企业发展、政府性债务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等调研,为推进重点改革理清思路、制定方案、明确重点、提出对策提供了参考。

(二)行政体制改革

1.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市编办牵头开展调研、分析论证、讨论修改,提出了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初步意见,已按规定报市委、自治区逐级审批。

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印发了《补充规定》(党办发〔2014〕17号),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管理。对市属105家事业单位工作职能和目标任务逐项进行梳理,初步将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等类别,为全面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奠定了基础。稳步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促进市光明中学国家试点、市中医院自治区试点工作,已组建了理事会,制定了章程,建立了法人治理机制,为全市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积累了经验。改革县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对一县两区146家事业单位开展调查,已经完成了大武口区26家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岗位设置工作,其他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较快。围绕审批事项(项目)平均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实现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四减少”和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两提高”的改革目标,部门联动,多策并举,精简、合并、优化行政审批。一是全面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查。印发了《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方案》,梳理行政审批事项和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233项。制定了《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党发〔2014〕11号)等十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采用取消、下放、合并和调整管理方式等措施,积极推动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和优化。二是减少项目前置审批备案程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初步拟定了我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力争年内正式颁布实施。初步制定了《企业投资审批流程优化方案》,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正在细化《优化前置手续办理流程及时限表》。在网门户网站开设了“在线政务大厅”平台,完成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和行政审批督查督办平台等软件功能,6月底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平台、智慧政务网上办事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开始对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商业机密的审批事项在网上直接受理办理。三是积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初步拟定《市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初稿),清单初步列出了限制类14种205项、淘汰类14种228项、落后产品9种114项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和领域,逐步将投资由“严进宽管”审批制转变为“宽进严管”备案制。四是减少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了《市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了行政事业性收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与收费标准,对两个辖区和市属108个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18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审核,重新申报和发放行政收费许可证,注销了15项商品价格和收费管理文件,保留了144项有法律法规依据的项目,在39项临时性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取消收费项目20项,将19项“自愿有偿”项目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五是进一步降低中介服务收费标准。对全市73家中介服务组织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逐一进行审核,重新核发了《服务价格备案登记证》,严格落实自治区减免标准,对建设项目前期咨询费、工程监理、勘察设计、环境影响咨询等12项收费项目全部降低了收费标准,对监理、招标服务类和测绘、检验、评估咨询服务类等42项属于市场竞争和协商确定收费价格的项目予以保留,工业企业涉及的共同性项目评估报告以开发区及园区为单位统一编制。

(三)经济体制改革

1.健全完善经济转型升级机制。围绕国家老工业城市转型示范区建设,编制了《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及配套方案,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等方面的工作已启动,《惠农区西河桥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3-2022年)》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编制了《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及《市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市农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市服务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三个专项方案,《宁夏银川—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已委托专业机构启动调研和编制工作,《关于支持陆港经济区发展若干意见》已报送自治区相关厅局。围绕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落实《市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2015年重点实施29个试验区重点项目,上半年已开工建设21个,完成投资10.8亿元。制定和印发了《市重大项目推进管理办法》,促进项目引进、储备、推进、建设、考评奖惩科学化。

2.进一步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贯彻落实《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3〕1号)和《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和事权下放的意见》,以理顺体制、健全机构、下放事权为重点,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惠农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了开发区工作机构,调整核定了人员编制,下放干部人事、项目审批、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9大类24项市级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明确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市、惠农区之间的关系,基本理顺了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

3.大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印发了《关于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党发﹝2014﹞13号)、《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党办发﹝2014﹞38号)两个指导性文件,完成市保安公司、童龙公司、沙湖机场公司等7户企业的清产核资及财务审计工作,完成了沙湖机场、童龙公司等企业股权划转,做好了九柱集团生活垃圾填埋厂财产清查、资产清单、产权划转等准备工作及市环保研究所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工作。探索建立市属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修订了《市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办法》。探索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础天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基础,初步拟定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组建(改组)方案。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定了广西柳州化工与市环星海湖开发公司产权转让《方案》。

4.多策并举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一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市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市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单位绩效自评”制度,公开2015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报告及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民生支出预算,市直66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公开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二是改进行政成本控制方式。强化以“三公经费”为重点的行政成本支出监管,修订了《市本级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暂行)》,制定了《市本级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进一步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加强预算单位资金支付实时监控,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11项指标。1—5月份,全市党政机关行政运行支出同比下降38.99%,其中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日常办公费分别同比下降70.34%、42.99%、25.97%、38.17%。三是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制定了《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方案》和指导目录。四是建立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激励机制。出台了《市本级财政资金存放银行业金融考核办法》、《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有效利用自治区财政厅间歇性资金4.5亿元。

5. 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全面推开农村土地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平罗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颁证率、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和农民房屋确权登记率均达到100%,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颁证率分别达到97.2%和96%,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试点。惠农区红果子镇等9个自治区试点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在全区全面推开,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所有权颁证率分别达到86%、83%。二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及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平罗县国家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验区建设逐步深入,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规模生产经营、农村土地产权抵押交易、农民土地和房屋产权自愿退出转让三项机制,探索开展了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和以地养老、以权养老两项试点,已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4100多笔,发放贷款1.6亿元;办理各类农村产权交易650多笔,交易金额5700万元;退出转让宅基地和房屋农户720户,退出转让耕地3600多亩。惠农区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成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并投入试运行,现呈报自治区金融办待批,正探索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健全农村产权交易规则和建立农村产权评估机构;与银行对接采取担保加确权合同抵押的方式提高贷款额度,发放农业贷款160余万元。三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改革。平罗县对23个试点村集体“三资”及债权、债务等进行了全面核查清理,制定并修订完善了《平罗县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暂行办法》,积极探索农民对集体“三资”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继承权机制。惠农区对38个村集体“三资”进行了清产核资,实行村级“三资”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加强对集体“三资”处置行为的监督。

(四)社会事业改革

1.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党发〔2012〕28号)和《市实施“两名三提高”工程方案》,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以县区为主每年按10%比例实行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市、县(区)两级政府制定每年10%自治区、市级骨干教师到偏远落后学校支教。健全教师职称评聘分离机制,研究制定了《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分离实施方案》,探索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分离。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制定了《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试行)》,细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申报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审核评估细则》,扶持发展以学前和普通高中教育为重点的民办教育。探索新建公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办法,提高了新建公办幼儿园经费补助标准。整合宁夏煤炭工业学校、西北煤机制造高级技工学校、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组建联合学院。

2.改革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机制。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总量、类别、等级及其数量的设置和调整办法,初步起草了《市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激励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开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特设岗位”聘任工作,初步拿出了专业技术人员“特设岗位”聘任名额分配方案,待市政府研究审核后步实施。

3.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市属医院已打破编制界限,全部实现同工同酬;县级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探索开展医师多点执业,推动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在市中医医院2013年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员岗位竞聘方案》、《外聘职工收入分配方案》及奖惩办法等制度性规定。将平罗县定为全国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4.健全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一是开展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成硬件设备安装及门户网站建设,形成“同人同城同库同网”,基本实现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数据集中、服务下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就业服务全程自动化、网络化和一点登陆全市查询。二是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着手成立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开展年度服务机构诚信状况评估,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三是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出台《市大学生创业园区优惠政策和服务实施意见》、《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创业孵化园优惠政策,完成了26个项目的征集、评审和入驻。四是实施职业培训示范创建工程。制定了《市鉴定中心建设方案》,成立了筹备工作协调工作小组,统筹现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建立鉴定资源共享、鉴定信息互通的联系协调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订单、培训机构让利、个人适度缴费”的培训机制。

5.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大病保险救助制度。出台了《关于市基本医疗保险新增门诊大病有关规定的通知》,增加了4个城乡居民门诊大病病种,提高了城乡居民在基层卫生院住院报销和肾透析等20种门诊大病报销比例,已累计兑现赔付1129人次,赔付金额724.8万元,共有821户家庭受益。二是改进医保监控机制。制定了《医保基金控费管理若干规定》和《市职工生育医疗费用人头包干结算标准》,完善协议医疗机构准入退出制度、协议管理制度、住院病历二级审核制度、医保用品和一次性医用耗材监控制度、医保医师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制度、协议医疗机构诚信制度等八项制度,促进协议医疗机构诚信履约、自觉控费。三是完善就医转院和跨地区就医结算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与银川市9家医疗机构连通了医保结算系统,解决了7000多名在银川居住的籍离退休人员就医即时结算难题,方便了市参保患者区内就医。四是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草了《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筛选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26个,利用农村闲置村部、学校,新建、改建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争取民政部批准建设市失能失智护理院项目,市永峰养老院一期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五是做好低保提标扩面。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统一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城镇居民低保提高到3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最初的每年420元调整到1930元。六是健全完善保障性住房建管机制。制定了《市保障性住房租售并举管理办法》、《市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管理办法》、市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办法,具体事项正在实施。七是完善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政策。立足于扩大住房公积金政策惠及面,将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30万元调整到50万元,最高贷款年限由25年调整到30年,大病提取住房公积金范围由9种扩大到15种,实行父母与子女间联动使用住房公积金归还个人住房贷款,对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30%(含)以上的低收入家庭可凭证明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将机关事业单位支付工资、且与单位签定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三个月以上的职工纳入缴存范围。

(五)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清理社区创建达标、考核评比,梳理各部门组织或批准的创评活动共有26项,其中保留24项,撤销2项。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市社会组织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成立“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一律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实行由市、县区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对社会组织的分支机构不再进行登记审批,异地商会、非公募基金会的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市、县区民政局。

2.健全完善依法治理机制。一是在党政机关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制定了政府法律顾问团工作规则,建立完善了法律顾问定期服务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顾问律师工作交流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明确政府法律顾问团的职责定位,进一步规范法律顾问行为。二是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及具体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三是健全完善依法处理信访问题机制。制定和印发了《关于加强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成立了涉法涉诉信访接访服务中心,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政府法律顾问服务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信访值班律师受理分流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涉法涉诉信访联调联动法律服务工作机制、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联合接访。推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将市、县(区)信访任务较重的职能部门接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建立网下办理、网上流转的群众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实现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

3.改进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建立了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学习与社区服务两项档案制度,制定了《市社区矫正对象定位手机管理办法》,先后为40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配备了定位手机,确保矫正对象不脱管、漏管。改进农民工资支付方式,严格执行“月支付、季结算”制度,在13家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农民工工资银行直接支付工作,办理农民工工资卡3000余张。完善劳动监察与行政司法的联动机制,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劳动保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联动机制的意见》,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五)文化体制改革

1.整合组建新闻传媒集团。整合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市网络信息中心3家市属新闻单位,对现有人员、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清产核资,组建了新闻传媒集团,目前三家单位已实行集中办公。建立重大新闻宣传报道媒体联动制度,在网首页建立《日报》电子版,网取消时政新闻采写,时政记者岗位转型,时政新闻统一采用日报稿件,实现一稿多用,促进报网融合。在网设立网络广播电台专栏,实现网上收听广播电台。

2.建立城乡文化互动机制。组织实施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活动,选调基层优秀文艺节目进城市、进社区、进企业,扩大城乡文化交流演出。建立文化辅导员下派制度,下派的36名文化辅导员协助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建文化活动团体,引导居民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按照“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的原则,将加强“流动文化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加大投入、增强服务、组织落实,在服务供给、人才培训等方面努力实现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欣赏、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在体验经济发展的同时,享受“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的便利和“流动文化服务”愉悦身心的快乐,实现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文化活动、免费开放、流动服务、电影下乡、信息共享等工作有序组织实施。

3.推进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制定了《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文件,确定了建设市图书馆数字化系统改造一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文化馆电子阅览室、大武口区文图两馆达标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建设、47个社区193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文化设施配置及挂牌工程等7项重点建设项目,各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五)党的建设体制改革

1.健全完善组织工作机制。制定了《市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联系工作机制》,推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出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制定了2014——2018年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努力建立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干部培训体系。认真落实《市处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新任职副处级干部到信访部门跟班学习管理办法》的制度,建立全市处、科级优秀年轻干部库。建立干部“干事档案”核查公示和组织部门“双向约谈、深入走访”制度,形成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查机制和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在大武口区开展“智慧党建”试点工作,在惠农区开展机关干部到社区报到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制度,成立了市大学生村官促进会。改进干部培训机制,落实《市选派非公有制企业指导员暂行办法》(党办发〔2013〕89号),进一步健全完善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机制。落实《中共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党发〔2013〕42号),推进市县党校改革,撤销大武口区委党校和惠农区委党校,原工作人员和编制由各县区消化,干部培训工作由市委党校承担;平罗县委党校挂市委党校分校牌子,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共享。

2.健全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公开述廉制度,制定出台了《市市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全委会公开述廉制度(试行)》,在全区率先启动了领导干部在纪委全委会上公开述廉工作。调整市反腐败案件查办协调领导小组成员,修订完善了工作规则,建立了重要信访举报情况、重大案件线索分级移送、处分问责通报等工作机制,强化各执纪执法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形成了工作合力。加大对县区和部门纪委(纪检组)查办案件的指导和考核,重要案件坚持下查一级,防止压案不查、瞒案不报和查案不力等现象,先后严肃查处了三起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3. 健全完善人大、政协工作制度。市人大围绕健全完善人大工作制度,进一步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使代表依法履行职权,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制定出台了《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建议督办办法》。市政协制定了政协领导直接联系委员工作制度、政协委员联络服务基层群众工作制度,围绕建立党政府和政协组织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制度,制定了《市政协2015年度协商计划》,确定了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8个协商课题,在市政协十届二次全会上审议通过,积极促进常委会协商、主席会协商、字正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多层次广泛协商,目前已完成政府采购、中小企业技改资金、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等课题调研,以咨政形式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了协商。

二、深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等待中央、自治区出台改革决策政策和报批事项。中央、自治区相继召开了2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了一些重大改革事项,但目前相关文件和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我市各县区、各部门担心“抢跑”与中央、自治区改革要求不相符,同时也期望参照中央、自治区改革“蓝本”制定相关规划、政策;一些改革《方案》、《意见》已报送自治区相关部门,但一直未下批复,影响改革事项的实施。

(二)部分改革事项研究不够深入、《方案》不够完善。目前,对一些本市能自主改革的事项,相关部门已草拟了《方案》或《意见》,但由于政策依据不够充分、改革措施可行性不强等因素,有的一直在反复修改,有的未能提交会议研究,影响改革进度。

(三)部分单位对承担的改革事项重视不够、推动乏力。一些单位没有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工作创新等方面研究思考改革,把抓好常规工作当做推进改革,抓不住改革的重点和关键事项,市委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若干意见》及其《分工方案》确定的改革任务没有有效落实。

(四)各部门(单位)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深化改革事项多、任务重,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人力、精力有限,对各专项小组成员单位的改革事项不完全熟悉,推进改革主要依靠承担改革任务的责任单位。对于跨部门的改革事项,相关单位还缺乏深入沟通,分工负责、协力推进机制还不到位。部分单位牵头责任意识不强,协调配合单位不主动,使改革事项各部门、各环节衔接不紧密,各环节之间的进度不平衡,缺乏整体推进的协调性。

三、下半年深化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一)强化领导小组决策职能。组织召开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第三次会议,进一步完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议事机制,健全深化改革事项会议研究、资料备案、信息报送、督查考核等制度,强化深化改革的决策研究和指导落实职能。

 (二)开展重点改革事项研究。领导小组各成员、个专项小组及各责任单位要及时研究国家、自治区深化改革决策和政策,围绕全市重大改革事项,确定调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为深化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三)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制定《市2015年深化改革任务和推进计划》,指导各专项组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抓好各领域改革工作。各专项小组要强化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职责,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增进相互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动2104年71项重点任务,梳理确定重点改革事项和试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四) 加强深化改革督查考核。建立深化改革督查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发挥考核导向作用,促进各县区、各部门切实抓好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市改革办每月对深化改革工作进行统计汇总,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和通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评。加强与与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及各专项小组办公室协调,联合开展改革专项工作督查,推动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

(五)扩大深化改革政策宣传。利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积极宣传改革政策,宣传改革成功经验和典型,发布重大改革方案、重大改革进展情况,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加强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的协调,及时全市掌握各类改革动态,积极编写《改革动态》,关注改革热点,发掘改革亮点,反映改革成效,总结改革经验,激发和引导全市各领域深化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与自治区改革办的协调,争取在自治区改革相关平台上更多反映市深化改革的动态、做法和成效。

【篇2】全面深化改革汇报稿

试论全面深化改革

试论全面深化改革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其汇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力度、广度、深度都是空前的。当前全党全国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因此,必须着力弄清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确保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关键词】 深化改革 形成共识 汇聚正能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议题重大,影响深远。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向全党全国发出的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动员令,其力度、广度、深度都是空前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如何齐心协力贯彻落实全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笔者体会要着力弄清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怎样全面深化改革,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一、为什么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改革开放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倒退没有出路。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改革开放的旗帜,绝不能有丝毫动摇。回顾35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发展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必须牢固树立进取意识,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前进。

  第二,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改革。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的七到八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生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无疑要涉及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涉及到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要敢于涉险滩。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回顾改革开放35年的实践,我们用改革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但还有很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还要看到,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二、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

  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用“六个紧紧围绕”深刻阐述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从国防和军队改革,从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具体部署了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内容十分丰富,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着力领会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

  1、社会主义发展领域层次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以此为要义,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市场发展方式,加快建次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

  (2)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轴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并以此为要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3)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强国。并以此为要义,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的基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并以此为要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5)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落脚点是建设美丽中国。并以此为要义,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上述五个领域改革,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领域”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其改革具有多元一体和基础性、多层性、迁延性的特质。搞好这五个领域的改革,我国基础领域层次的问题才能得到综合性解决。

  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核心层次的改革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实践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决定》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上升为“决定性”作用,这在我们党的文件中是第一次,是最大的亮点和理论创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内涵质的提升,是对未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也是我们党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重大指导原则的理性化发展。市场经济按照价值规律,借助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杠杆,把资源即人、财、物,以优化的方式分配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快速地满足千姿百态的社会需求,实现高效率的生产与增值。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我国新时期中经济由短缺到充裕,社会从温饱到小康,其原因就是改革用“市场魔棒”激活了当代中国,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了由“基础性”到“决定性”的作用。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核心的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和协同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即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经济运行的强大作用;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即施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并防止和消减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以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决策层次的改革

  社会主义决策层次的改革是一种高端性改革。决策层改革最重要的是执政党建设制度改革,同时是政府体制机制改革和人大、政协建设制度的改革,以及国防军队建设改革。这些改革均属上层建筑范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顶端部分。其中,执政党建设制度改革处于中心位置。

  《决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推进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水平,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关键,也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功的标志。科学执政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科学的立场、态度和方法,推进执政党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性原则,人民监督权力原则,执政为民和问政于民原则,民主与集中统一原则,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民主的思想、态度和方法,推进执政党民主化建设、国家民主化建设、社会民主化建设,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 “笼子”,从而更好地巩固、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法制思想,坚持宪法和法律高于一切,依法治党、依法治国、依法治政、依法治军,依法管理各项重大事务,以法制的观点、态度和方法,推进执政党法制化建设、国家法制化建设、社会法制化建设。

  推进执政党建设制度改革,必将带动各级政权和促进政府机构的制度性改革,强化政府科学、民主、法制化治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步伐。同时,也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与时俱进,推动政治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使社会主义整个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总之,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一方面改革,要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牢牢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这一总方向;牢牢把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改革目的;统筹协调各方面,凝聚改革共识,落实督促检查,确保改革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三、怎样全面深化改革

  目前,我们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愿景已经绘就,大政方针已经明确,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会精神。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立的各项改革任务上来。

  一要着力坚持35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原则,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35年改革开放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决定》中指出最重要的是“四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这“四个坚持”的经验和原则是35年改革开放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创新成果,经验弥足珍贵,要始终不渝坚持下去,灵活运用,把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用正确方法做正确的事,广泛形成共识,形成改革的合力,着力提高操作能力和执行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准确落实到位。   二要着力坚持统一思想,凝聚改革共识。思想统一才会步调一致,步调一致才能得到胜利。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凝聚改革共识的过程。现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的难度加大。但越是这样,就越需要我们做好凝聚改革共识的工作,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所以,要做好统一思想,凝聚改革共识的工作,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讲清楚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更好地解疑释惑、析事明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各方面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投身改革。

  三要着力切实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不能改。在这个问题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始终坚定正确的改革方向。

  四要着力坚持既要大胆探索实践,又积极稳妥审慎推进改革。改革就是闯新路、开新篇。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做法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则势在必行。只有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破解矛盾的钥匙。要鼓励创造、鼓励创新,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就要坚决地破、坚决地改。同时,也要稳妥慎行,三思后行,推进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稳。总之,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推进。

  五要着力坚持统筹协调,落实领导责任。全面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各级部门,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要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中央已成立全面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部门要围绕中心,顾全大局,按照职责自觉参与改革,推进改革,履行好承担好三重角色,即结合牵头组织好有关政策,配合其他部门推进改革,独立完成自身承担的改革任务。及时细化量化各项改革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确保各项改革有具体规划、具体要求、完成时间表,推动改革有序进行,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增强改革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2]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3] 改革问题倒逼产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N].人民日报,2013-11-13.

  (责任编辑:胡婉君)

------------最新【精品】范文

【篇3】全面深化改革汇报稿

全面深化改革情况汇报

   **县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2017年我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改革决策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大局,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改革重点,强化措施方法,健全制度机制,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有序深化改革 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我县不断强化领导组织,加大宏观调控和科学指导作用,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有序进行。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夯实改革任务。坚持常态化学习贯彻中省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及时研究讨论我县改革工作任务及推进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分析改革形势,精准把握改革方向,全面落实改革责任。针对专门工作力量薄弱的问题,积极抓好组织框架构建,及时对深化改革各专项小组组长、副组长和成员单位负责人进行了调整,不断强化机构与组织保障。同时,紧紧围绕中省市任务部署,及时召开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讨论了《县委全面深化改革2017年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确定了67项主要改革事项,并对改革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了协调单位、牵头单位、参加单位和目标要求,夯实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截止目前,已完成50项改革任务,10项正在推进,7项正在做前期调研。二是抓好统筹协调,适时跟踪研究。县委改革办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指导协调各专项小组办公室及牵头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对已明确的本领域改革任务尽快制定方案,落实工作任务,区分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使每类改革举措有效对接、协同推进。把调查研究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环节,年初结合我县深化改革形势与任务,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具体工作调研,在改革方案出台前,组织干部深入镇村和县直部门调查收集改革诉求和工作难题与障碍,认真分析评估,为改革方案制定提供一手资料;
在改革方案实施中期,及时组织力量跟踪调研,对实施进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偏堵漏,防止改革部门利益化;
改革方案实施后,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同时,我们确定了 12个方面35个调研专题,开展“深化改革聚动能 创新机制谋发展”主题调研活动,收集各类调研文章60余篇,将其中40余篇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调研文章汇编成册,印发相关部门与领导,起到了深化工作认识,助推工作开展的作用。三是健全制度机制,狠抓督查考核。县委改革办及时建立健全了“四个一”改革工作机制、重要信息和工作方案备案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实行改革任务盘点销号制度,确保了工作有效衔接和有迹可查、有据可循。同时,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改革2017年工作要点对各项任务进行分解,将改革任务纳入2017年各镇(办)和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分值权重,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对各专项小组、各部门推进改革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检查,把每项改革任务的目标、路径、措施、可检验的成果作为重中之重,全年开展督促检查3次,印发督查通报3期,编发改革简报24期,确保了全县改革蹄疾步稳向前推进。
二、 注重统筹兼顾,扎实推进改革 针对各项改革工作量大面宽,任务重的实际,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强化自主创新和主动作为意识 ,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扎扎实实的改革成效。一是推进政府机构职能和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简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39项,精简率达60.9%,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
完成了25个县直部门、18个镇办,共计3537项“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并在县政府门户网站予以公布;
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印发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实施方案,全年办理营业执照1693户。二是推进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了调研活动,撰写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并向市政协调研我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汇报了工作进展情况,待市上方案下发后拟定我县方案;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出台了《山阳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并规实施细则》和《山阳县房地产去库存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全年完成房地产去库存任务860套,占年度任务的124.4%;
科技投入持续加大,全省首家县级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县,草拟了《山阳县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目前该《方案》已送省厅审定;
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撤县设市的标准,邀请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委领导和专家来我县开展新型城镇化调研,完成了县城和重点镇总体规划修编,我县被列入国家第三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县。三是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积极完善地方人大工作机制,依法实施专项监督和执法检查,推动了重点工作落实。不断丰富协商内容,创新协商形式,就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全年办结提案100余件,正在办理28件,委员满意率95%以上。统战群团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出台了《关于做好民间信仰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规范管理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通知》,积极开展工会改革,将原有的四个部门归并调整为3个部门。
四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研究制定了全县文化单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县剧团体、县电影公司、县广播电视台及“三馆”体制改革专项方案,目前,山阳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山阳县电影产业有限公司、山阳县广播电视产业有限公司均已挂牌开展工作。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取消对出版物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机构设立等4项许可事项的行政审批,改为日常管理,在原文化市场稽查队的基础上组建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副科级建制,编制由原来的5人增至10人。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实行了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五是推进社会民生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管理改革,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全县18各镇(办)和城区划分学区,实行就近免试入学,严禁义务教育学校分重点班和实验班;
全面落实农村学校教职工工作补贴和贫困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按照每人每月200元、300元、500元的标准,每月落实贫困山区教师生活补助33.08万元,惠及246所学校1006名教师;
积极鼓励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完善了民办教育扶持政策等方面具体办法和方案;
加快职业教育实用化步伐,完成职教资源整合工作。健全和完善民生兜底政策,完成农村低保与扶贫两线结合。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对机关事业单人员信息进行了核查和录入。新型社会组织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群众对于改革有了更多获得感。
六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精神,顺利完成检察官职务套改、首批14名检察官遴选入额和等级确定工作。认真开展法律服务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了实习律师管理制度、律师教育培训制度、律师执业信息发布制度、律师事务所工作报告制度和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等制度;
积极探索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落实“倍增计划”要求,选任54名人民陪审员,与一线法官人数比例达到1.3:1,保证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案件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制定并落实《山阳县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员额法官遴选办法》,顺利完成首批18名入选员额法官遴选入额和等级确定工作;
积极探索主审法官制改革试点工作,确定中村人民法庭为试点对象;
全面完成了户口一元化管理改革任务。七是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积极开展“33456”党建工程实践探索,出台干部“三项机制”实施意见,探索实行镇村“集中办公、宿办分离、关爱干部”三项措施,实施基层党建“四个清零”行动, 落实“五个五”党建细则,推行村级活动场所部室配备“6+X”模式等措施,解决了干部和基层党组织“为官不为” 、“软弱涣散”、“规范操作”和“务实管用”等一系列问题;
草拟了我县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为我县人才培养、引进等奠定了基础。八是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制定下发了《山阳县纪检监察机关下级纪委(纪工委)纪检组向县纪委报告线索处置和执纪审查情况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使案件查办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的要求落到实处;
制定了中共山阳县纪委派驻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待市纪委批准后实施。
九是推进农村改革。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和农村改革专项小组专题会,制定了《山阳县县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不断创新脱贫攻坚工作新机制,制定出台了《山阳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七个脱贫攻坚配套文件,进一步加快了山阳贫困人口脱贫步伐;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立了县电子商务中心,设立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97个,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和省级供销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
印发了《漫川文化旅游名镇与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完成了市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前店子进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市重点项目观摩评比中位居第一,我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试点名单。十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定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持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制度;
制定了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方案,在城关街道探索村医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推广医师团队服务模式,定期进村入户巡诊。
三、 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问题导向和民生取向”要求,对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对照全县干部群众期盼,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跟进还不够。部分涉改部门对改革认识不到位, 认为只坐等“顶层设计”贯彻执行就可以了,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对改革事项研究不深,把握不透,有些领域跟进不及时。
二是涉改部门工作进展不平衡。抓改革的氛围不浓,推进改革的力度不够大,进展不够快;
有的改革调研不深入、改革思路不够清晰、改革措施不够有力。三是试点不够,特色亮点不多。个别专项小组和牵头单位缺乏对重点改革领域的试点探索,自主改革不足,在推进改革工作时创新思路不多,取得的成果、经验也不明显,工作亮点、特色少,改革成果运用不到位。四是协调指导力量薄弱。县改革办因无上级明确改革指向,存在无编制,缺干部问题,工作力量严重不足,难以适应日益深入和全面的深化改革协调推进工作。
2018年,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及时跟进中省市最新部署,着眼前后衔接和纵深推进,协调时序、力量、进度,在聚焦重点难点、提高方案质量、加大自主改革、落细落小落具体、强化督查考核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发展活力,让人民群众更多感受改革作为,更多获得改革红利。
(一)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继续夯实各级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蹄疾而步稳的原则,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对上级明确的规定动作,不折不扣执行到位,确保不走样不变形。同时,从自身实际出发,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解决好新矛盾,处理好新问题,把握住新机遇,在自选动作上突出重点、强攻难点、创造亮点;
继续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强化抓落实的责任,完善抓落实的机制,确保任务一项一项落实,责任一条一条明确,目标一个一个完成。
(二)进一步深化重点改革。以四项改革为重点,确保改革举措真正转化为发展动力和民生福祉。一是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着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试点,继续深化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尽快优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切实搞好农村小额信贷扶贫试点;
二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推动县供销社综合改革;
三是要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持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医疗卫生改革和城乡社会保障改革,普惠民本民生;
四是要深化社会治理改革,构建和谐山阳。
(三)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一是着力推进目标任务具体化。着力提升专项改革方案质量,根据专项改革方案对各项改革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具体改革措施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清单,确保改革部署有落实、改革重点有突破、改革试点见成效。二是着力主体责任明确化。按照改革责任分工,全面落实各专项小组责任,进一步明确各改革事项目标任务,确保改革工作项项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同时,要推动实现县改革办人员专职化、责任单位工作人员稳定化,加强县改革办人员、专项小组联络员学习培训,全面提高业务能力与工作水平。三是着力推进督查考核常态化。将改革工作作为目标考核的重点,建立改革目标常态化考核机制,构建科学详实的指标体系,强化督查,硬化考核,把改革压力传导到神经末梢。

【篇4】全面深化改革汇报稿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深改办的精心指导下,我镇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按照《泰和县**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和《泰和县**年重点改革项目》文件精神,统筹谋划,大胆创新,扎实推进,有力有序推进**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主要举措

按照市、县统一部署及工作要求,我镇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全镇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统揽全局的总抓手,全面动员,周密部署,紧紧咬住各项改革目标,实施精准发力,全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一)全面动员,提高认识,营造改革浓厚氛围

召开了由全镇各村(居)、镇直(办)单位及机关干部参加的**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动员部署大会,传达县委全面深化改革会议精神,让全镇各级干部深刻领会改革的精神实质,全面提升全体干部职工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认识,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了改革自觉性。同时,积极利用政府网站、QQ、微信群、公众号、公告栏等舆论阵地,大力宣传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政策,使改革工作“接地气”、入民心,全镇广大群众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在思想上认同、感情上支持、行动上参与,形成了深化改革强大合力。各村(居)委、各镇直(办)单位及镇机关各站所也都根据文件及会议精神召开了相关会议,为全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强化调度,周密部署,力促改革举措稳步推进

成立了由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的**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同时,成立由各相关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改革工作专项小组,具体负责各项改革工作任务;实行责任倒逼,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制定并出台了《**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等系列文件,确定了深化改革目标任务,落实了责任要求,建立健全了全镇深化改革的框架体系。此外,建立了全镇深化改革工作台账,在全镇大力推行改革工作常态化调度机制,镇主要领导和各专项、专责小组领导亲自调度改革工作,实时全面了解掌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展,及时解决改革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各项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三)咬定目标,精准施力,确保重点项目取得实效

镇党委、政府在推进全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根据《泰和县**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和《泰和县**年重点改革项目》这两个文件精神,紧紧咬住工作目标,实施精准发力。一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每一个改革项目都严格按照专家评审、竞争择优、事后评估、绩效考核程序进行。二是牢牢抓住实现全面小康这一战略目标,不断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全面建设生态**。三是紧紧盯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精心组织、稳步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村(社区)“131”双微自治模式、金融改革创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河长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四是瞄准特色亮点,结合**镇情开展改革工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就马家洲集中营提升改造、晶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蜀口洲创建“4A”级景区、苏马线环境整治、酷韧健身器材帮扶、扩权强镇、美丽乡村建设、清洁工程、公务用车改革等工作进行调度30余次。

二、主要成效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开展以来,**镇以夯实基础、做强产业、建美乡村、致富农民为目标,突出抓好各项改革重点,着力实施农村改革发展活力工程、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小康目标提速工程,加快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升级,各项改革工作突出了重点,对准了焦距,亮出了实招,打造了特色,取得较好成效。

(一)改革农业发展体系,实施农村改革发展活力工程

一是积极培育新型经济组织。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通过放低门槛、大户示范、财政奖补、政策倾斜、部门帮扶等有效措施,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新型经济组织发展。不断提高土地流转组织化水平,有序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集中。整合各类项目要素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截至目前,我镇全年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360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万亩;全年新创办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2家。

二是大力帮扶佳和现代农业示范园提质升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潜力马车,按照上级要求,我镇继续帮扶佳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强示范园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按照“做强核心区、提升示范区、扩大辐射区”的要求,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向示范园区集中、先进农业生产要素加速向示范园区集聚,建成特色产业带,解决20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三是努力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品味。紧扣“田园风光、田园小镇”定位,大力培植乡村旅游产业。突出“一带、双核”,“一带”即打造苏马线乡村旅游休闲示范带,“双核”即蜀口村休闲乡村旅游、车田-马家洲集中营红色乡村旅游。结合古村与红色文化,紧紧抓住蜀口村创“4A级”景区和马家洲集中营恢复旧址建设的机遇,主动作为,进一步加大蜀口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了金沙滩、千年古樟、蜀口古村等景观基础设施。全力推进马家洲集中营改造提升工程,现已基本完成征地拆迁补偿方案的制定,有序推进马家洲集中营景区建设。形成**镇乡村旅游组合优势和拳头产品,引领全县乡村旅游跨越发展。

四是创新发展特色农业。以有利于资源优势、生态环境和转型发展来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发展壮大我镇肉牛生猪养殖、茶叶药材种植以及特色水产、绿色蔬菜、南丰蜜桔、优质水稻等富民产业;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以“蜀口茶”为重点,引导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加工生产;发挥乌鸡原产地的地理优势,积极对接“三只鸡”品牌战略,创新思路,规划建设**镇乌鸡产业园,壮大乌鸡产业;积极实施井冈蜜柚富民产业,根据县下达我镇建设任务数,千家万户老乡工程已全部落实,大户已落实经营主体和土地流转。

(二)围绕“扩权强镇”,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

一是城乡建设持续升温。围绕扩权强镇“三个2”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城乡建设机制体制改革。截至目前,我镇城乡建设基本实现了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新常态。扩权强镇“十七个一”的项目建设任务基本落实到位、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执法局已全面建设完成并正常运行。租赁栖龙村农民土地1300余亩,征收土地亩用于建设晶科光伏发电基地;征收土地亩,保障上田—**输变电工程顺利建设。积极稳步开展土坯房拆除、户外广告牌专项整治等行动,全镇拆除土坯房320多栋、12000余平米,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强势推进。坚持工作不放松、标准不降低、力度不减弱,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机制改革;盘活各种资源,大力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今年我镇共有新农村建设点6个(其中省建点2个,自建点4个),其中南溪岭背、江滨甘溪、石滩、栖龙铜庄、三平樟塘等5个基础点目前正在加快施工进度,今年11月份可基本达标成型。柳塘是“十三五”重点贫困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聘请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园林所为该村进行整村规划设计,打造一个生态、园林、诗意、宜居、休闲、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的精品点,预计在今年12月份所有基础景观建设成型,明年提升成精品。

三是农村清洁工程不断加压。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模式对辖区卫生进行清理。创新完善清洁工程巡查机制改革,每周由科级领导带队,对圩镇规划区、105国道**段两侧、三栖线、蜀口风景区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并填写巡查记录,对每次巡查的结果进行通报,同时抄报镇财政所、农经站;不断探索奖罚机制改革,对巡查发现辖区内垃圾未处理干净的村给予一定经济处罚,并与镇、村干部年终考核挂钩,情节严重者,实行一票否决。通过多措举并举,全镇卫生环境得到极大改观。

四是全面落实“河长制”。紧紧围绕生态**、森林**建设,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根本,不断推进“河长制”全面落实。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担任总河长、镇长担任副总河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镇“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与各村(居)签订“河长制”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职责;研究制定配套办法,建立健全**镇河流水库保护管理机制,印发了《**镇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年**镇“河长制”水库治理方案》、《**年**镇“河长制”蜀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落实各项河道管理措施;深入推进“清水工程”建设、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制度、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镇域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加强对河道边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等行为整治;全镇河道环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河道水质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基本消除沿河违章建筑、乱堆垃圾、河内违法设障的现象,河道断面水质、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基本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三)实施托脱贫攻坚,推进小康目标提速工程。

一是压实扶贫攻坚责任。不断探索扶贫攻坚工作制度改革,创新帮扶模式。今年以来,围绕柳塘村**年率先脱贫、全镇2017年全镇全面脱贫的目标,扎实开展贫困户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户的摸底调查由村干部、驻村镇干部和农村片组长现场核实、签字确认并公告公示;同时,加大干部帮扶力度,落实“扶一联三”扶贫机制,帮助贫困群众寻找可行、风险低的帮扶路子,加强农技推广服务力度和深度,多次开展肉牛养殖、蜜柚种植等农技培训和下乡活动,受益人口达300多人次。使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致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完善城乡建设服务功能改革,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启动全镇各村(居)卫生计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实施“三栖线”建设、圩镇美化亮化工程、小型提灌站项目建设、白头防洪堤迎水坡除险加固工程、自来水厂新管道铺设和老管道更换工程、圩镇老街路网“白改黑”工程、圩镇新鲜果蔬产品商铺建设、圩镇大型户外电子显示屏建设、机关府院便民服务中心改造提升、蜀口村史馆改造提升等十多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改善民生事业,增强**城乡发展后劲。

三、改革特色亮点

在扎扎实实做好改革规定动作的同时,我镇结合镇情,统筹兼顾,在改革创新上积极主动作为,呈现出蹄疾步稳、亮点纷呈的良好态势。

(一)重点项目建设展现新作为

我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坚持扭住项目建设这个“龙头”不松劲,着力营造抓项目、促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制定完善了项目工作责任制,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年全镇重点项目计划的通知》(马字[**]55号)文件,将全镇**年16个重点项目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细化,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一是成立重点项目建设总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镇长任第一副总指挥,班子成员分别任副总指挥。二是实施重点项目责任制。每个重点项目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单位及配合单位。三是实行重点项目年度目标考核制。要求每个项目制定具体工作目标,要求各分管领导对照项目目标要求,认真组织、加强调度、细化举措,确保任务如期保质完成,对进展落后于计划进度的项目责任片组进行通报批评。四是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行重点项目调度、督查、通报制度。分管领导每周、每月调度一次,主要领导每季度调度一次。各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换届期间成立租地帮扶工作小组,高效完成晶科光伏发电项目1325亩租地任务,今年12月可全部并网;马家洲集中营提升改造征地搬迁工作已完成前期调研,11月底之前所有拆迁对象可完成签字同意并迁走;马家洲生态文化园后续建设推进有序,年底可建完开园;三栖线军用道路建设已完成前期调研,建设时机成熟;苏马线环境整治、三平村已征收土地出让、圩镇路灯整体改造、综治中心建设、镇机关办公楼装修改造、柳塘村美丽乡村建设、圩镇20米大道“白改黑”及简易商铺建设等全部镇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全镇经济社会呈快速稳定发展态势。

(二)扶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不断探索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把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为扶贫攻坚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工作保障,为开创扶贫攻坚工作新局面注入了“新动力”。一是突出“精准”导向,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确保底数清、无错漏;二是实行镇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发放扶贫帮扶连心卡,了解贫困户基本信息,详细记录扶贫日记。精准制定脱贫攻坚规划,量身定做脱贫摘帽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严格执行脱贫摘帽的标准和程序。并由挂片镇领导指导镇村干部准确掌握贫困户情况,督促落实精准扶持措施。三是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先扶智,切实增强贫困村、贫困户自我脱贫意识,变“输血”为“造血”,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切实引导贫困户发展井冈蜜柚、乌鸡养殖、油茶、绿色蔬菜等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四是重点帮扶柳塘村,在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对柳塘村贫困户实行镇村干部“1+1”对接帮扶,重点扶持柳塘村贫困村民进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每户投资约万元,镇争取项目资金解决万元。通过示范引领,柳塘村**年可按时实现脱贫。五是创新扶贫方式,继续深化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扶贫措施,着力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

党建工作实现新提升

我镇是全县5个“131”双微自治试点镇之一,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积极推动“131”双微自治模式在全镇实施落地,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分步走,推进有序。先在荆洲村先行试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掌握工作方法。再推广到蜀口、占村、仙桥、柳塘、高田等村,提升“131”双微自治的影响力,在全镇形成示范效应,最后,在全镇全面实施,推进得很顺利。二是抓落地,效果实在。抓培训。对镇村干部进行培训,使之成为宣讲员和战斗员。抓宣传,让广大村民人人皆知;抓案例,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促进了全镇各村“131”双微自治模式的顺利进行。三是敢探索,因地制宜。蜀口村试行了“六会自治”和“六委监督”取得初步效果。今年9月,蜀口村作为试点村参加全县村(社区)“131”双微自治工作观摩推进会,并获得一致好评。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我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纵向看,近几年来我镇发展提速,经济实力有明显提升,但横向看,我们与部分乡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优势也正被赶超。各项重点项目发展和升级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培植税源、向上争资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干部队伍素质还要提高。镇村干部队伍老龄化较严重,青黄不接情况时有发生;长期在乡镇工作,干部业务知识陈旧老化;人员流动机制不健全,难以实现有效流动。

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小城镇功能还不够齐全,偏远农村的安全饮水、交通、电力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部分村组还没有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成果,生活环境“脏、乱、差”的情况仍然存在。

四是基层维稳压力大。在征地、土地、林地权属、用工等工作中,矛盾纠纷较多,部分信访户多次无正当理由非正常上访,却难有有效的防范和处理措施,只能被动跟进,协调维稳压力很大,牵扯较多精力。

五是项目审批难问题仍然存在。在项目建设中,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国土、规划、环保、税务等部门在帮扶中仍有较大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推进进度。

五、意见和建议

(一)完善干部培养和流动机制,提高基层干部待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和村(居)是上级各项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乡镇和村(居)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二是要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流动机制,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干部的创造力和活力;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和村(居)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居)干部目前工资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建议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待遇,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部分村组,特别是偏远村组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落后。乡镇一财力较弱,建议上级发改部门进一步加大向中央和省市争项争资力度,县财政和农、林、水、交通等其他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三)加大对非法上访的打击力度。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近年来的非法上访情况虽然得到遏制,但仍然牵扯了乡镇政府较多的工作精力。建议县司法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非法上访对象依法打击力度,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畅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整合国土、规划、环保以及税务等其他与项目建设审批等相关部门职能,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手续;特别是对于全县性的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速度,促进项目建设早动工、早投产、早见效。

推荐访问: 深化改革 汇报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