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乡镇政治监督汇报材料(通用5篇)

时间:2021-12-27 01:57:04  来源:网友投稿

汇报,汉语词语,[释义] (动)综合材料向上级报告,也指综合材料向群众汇报。汇报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镇政治监督汇报材料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乡镇政治监督汇报材料5篇

乡镇政治监督汇报材料篇1

乡镇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汇报材料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我镇按照县纪委的要求,在全镇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现将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强化领导。

我镇现有?个行政村、?个居委会、?个村个民组,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个,监督委员会共?人。我镇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设立了办公室,下发了实施方案,确保此项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措施、有成效开展。村“两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此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方案要求稳步实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村务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二、多措并举,狠抓落实。

(一)宣传动员,全面部署。我镇召开了党政联席办公会,镇、村干部大会,村“两委”会议,明确开展此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步骤等内容,结合实际,作出全面部署。我们通过标语、公示栏、发放宣传资料、干部入户宣传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加以宣传,共计印发资料200余份,张贴标语15余幅,悬挂横幅3条,扩大加强村务监督工作的社会影响,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进村务监督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严格程序,分步实施。我镇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开1

展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一是民-主推荐各村按实际情况分别召开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经投票民-主推荐候选人;二是资格审查,由镇纪委牵头,组织包村领导、驻村干部对所包村的候选人人选进行资格审查;三是召开选举大会,各村分别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采用差额选举办法,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并在村部公示,报镇纪委备案。

(三)建好阵地,配齐硬件。我镇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做到管理有组织、工作有制度、运转有程序、办公有场所、对外有牌子、监审有章子、活动有记载、监督有实效的标准,加强对村民监督委员会的阵地和硬件建设。办事达到统一规格公章,统一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制度、职责、权利、义务、工作程序等板面,并结合实际,建立了“两栏”制度:村务公开栏、党务公开栏。

(四)强化措施,规范运行。一是坚持基本原则。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落实贯彻党的农村各项,充分体现和反映群众的意愿,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群众民-主监督、坚持依法监督,围绕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实行民-主监督,确保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突出重点,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二是强化督查,提升管理水平。在工作中,我镇组成2个督导组,深入各村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当面指出,及时纠正,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健康运2

行,发挥更好作用。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认真履行职责监委会的职责,对日常村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对各项的资金及分配使用等事项进行公开监督。对村委会决策进行监督,对各项工作的开展积极提议,对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村干部廉洁情况进行监督;二是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参与村级民-主决策,加强对村委会工作监督,实现了村务监督由单纯财务监督向各项村务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有效地遏制了村干部不廉洁问题的发生;三是选举产生的监督委员会代表群众对农村事务和干部行为进行监督,群众可以把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和需要了解的各种情况,通过监督委员会上传下达、交流反馈,架起了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四是畅通了渠道,解决了“诉求一条路”问题,监督委员会成立后,村务工作通过监督委员会向群众公布解释,征求群众意见。村里事务有问题接受质询,有争议接受听证,使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在基层得到化解;五是明确了目标任务,认真履行好职责,充分执行权限,形成了对村务公开、村务决策、村务执行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真正体现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工作氛围。

四、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村“两委”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不强,甚至有部分村干部不愿接受监督;

(二)监督委员会成员主动监督的信心不足,不敢监督;

(三)工作范围和业务界限还不十分明确;

(四)村民参政议政意识不强,不关心监督。

五、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强化村“两委”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增强监委会成员主动监督的信心;

(二)提升村民参政议政意识,使群众关心监督,纠正乡镇党委政府求稳怕乱的心态,使其全力支持村务监督委员会各项工作;

(三)加强对监委会成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正确行使权利,充分做到民-主监督。

中共????镇委员会

xx年2月23日

乡镇政治监督汇报材料篇2

【内容提要】在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中存在着两种不同形态的政治监督。第一形态的政治监督是指政治权力的横向分权和制衡,第二形态的政治监督是指政治权力的纵向分权和制衡。形态虽然不同,但有相同的政治监督追求,又有各自不同的政治监督机制。各有优劣。【摘 要 题】权力制约【关 键 词】关键词:两种形态/政治监督/比较/思考【 正 文】  政治监督是政治主体之间监视、控制和制衡的一种权力关系,是实现政治分权和权力整合的协调机制。政治监督有两种基本形态,即第一形态政治监督和第二形态政治监督。这两种不同形态的政治监督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权力关系。  政治学上所称的第一形态政治监督,是指政治权力的横向分权和制衡,这种政治监督把政治权力分解为几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政治主体行使。这些不同的政治主体在地位上一般是相对独立、互为平等的。监督的方式主要是对权力的制约与制衡,即某一政治主体可以限制其他政治主体的权力行使。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就是这种政治监督形态的典型形式。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大部分,分别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使不同的政治权力,彼此制衡、互相监督。此外,社会对国家的监督关系也属此类,还可细分为人民的民主监督、社团监督、新闻监督等等。第一形态政治监督的存在,反映了西方国家权力非专制倾向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第二形态政治监督是政治权力的纵向分权和制衡,是政治主体在纵向授权后,对被授权者行使权力情况的监视、监督、督察,如政府内的行政监察、政务监督、党内的纪律检查都是出于政治领导核心为了统治或管理的需要,专门设置监督职能部门对被领导者进行政务行为监控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体制下,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地位上是不对等的。监督的方式往往表现为对被监督者违规行为的纠正与惩罚。这种形态的政治监督是体现权力集中的重要标志,只有上级权力主体具有实质性的权力,才可能对下授权。这种纵向分权仍然是集权下的分权,纵向分权后的权力监督是集权能力的重要体现。  尽管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的政治监督都是政治权力的监视、控制和制衡现象,但不同形态的政治监督发生的缘由和发挥的功能却有所不同。第一政治形态的政治监督与民主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形态的政治监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机制,而民主政治是这种形态政治监督的基本保证;第二形态的政治监督是政治统治和组织领导的重要手段,在历史上长期与专制政治联系在一起,是历史上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在现代民主社会,第二形态的政治监督是政治管理科学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政治高效廉洁的重要保障。  这两种政治监督的形态虽然不同,却有着相同的政治监督的追求。  对公共权力有序运行的追求。人类生活的社会性,是由人类的社会交往和劳动生产决定的。人类生产劳动的分工合作大大提高了人类的整体能力,没有人类的相互交往和分工合作,就不会有人类的文明,就不会有社会的进步。人类的交往和文明又把人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而人类的相互交往、共同劳动、公共生活必然需要公共权力进行组织和协调,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维护公共秩序。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人与人的往来、生活、劳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客观上要求强化公共管理,以使人类的交往、生活、劳动在更加有效、更加有序的状态下发展。这是人类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当然,如果公共权力的设置超越了人类社会的客观要求,可能需要加以一定的限制。但从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公共领域在不断扩张,与此相伴随的是公共权力的干预也就越来越大。无论是第一形态政治监督,或是第二形态政治监督,保证公共权力的有序运行是它们共同的追求。[!--empirenews.page--]  对公共权力监督制约的追求。人类社会的相互交往,劳动分工、活动协调都离不开公共权力的运作,公共权力的这种特定属性极易使政治权力产生内在的变异。政治权力的行使往往导致利益的分配,因此,在人类的社会生活或政治生活中,人们对利益的追逐常常演变为对政治权力的追逐,政治权力成为人们追逐社会利益、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这种以各种利益为目的的权力追逐,就一定伴随着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就必然产生腐败。无论是西方或是东方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都已证明,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或是政治现象,奴隶社会有,封建社会有,资本主义社会有,社会主义社会也有。尽最大的努力遏制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遏制权力的滥用,积极开展反腐败斗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为此,无论是第一形态政治监督,或是第二形态政治监督都把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作为不懈的追求。    对公平公正理念的追求。西方的资产阶级高举"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大旗对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赢得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最终,先进的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而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斗争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真正实现人类社会公平、公正的理念,建立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社会。  对行政运作高效化的追求。公共权力运行的有效性、规范性的重要体现就在于行政运作的高效化,反过来讲,没有行政运作的高效化也就没有公共权力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效率低下的权力运行机制在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运作不灵,处事不力,甚至瘫痪而导致权力系统的全面崩溃。因此,不管是三权分立下的政治监督,或是高度集权下的政治监督,都力戒行政运作的惰性和低效,不断追求行政运作的高效化。  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追求。社会生活的运行,经济活动的运行,权力机制的运行都必须规范有序,在法定的游戏规则中运行。依法治国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治经济,权力应受到法律的制约。"法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均衡和国家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的设置。因此,法治与国家政治体制具有密切的关系。从法治的政治原理来看,法治国家的政治体制应该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政治统治模式应该是民主政制。因为民主政制确立了社会和公民对国家进行政治监督的权力和机制。第二,国家权力机构应该具有分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分权制衡与法治在一定程度是相互重叠,互为因果的。国家权力的分立和制衡是国家实现权力自我约束的有效制度安排。"从全球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建立民主政制,依法治国已成为东、西方社会的共识。  第一形态政治监督和第二形态政治监督的现象都古就有之。在古希腊的民主共和国--雅典,其国家政权就由贵族院、公民会议和执政官三个部分组成。政治监督为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先驱。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政治监督也受到高度的重视。早在秦朝以前,就设有监察职位,到秦朝以后都设立御史府或类似的机构,兼领典正法度,纠察百官、巡视各地。但我国古代的政治监督与古希腊有很大的不同,是自上而下,高度集权下的纵向监督,属于第二形态的政治监督。两种不同形态的政治监督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如下:[!--empirenews.page--]  权力构制形态的不同。如前所述,第一形态的权力构制是横向分权的松散结构,权力主体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为制约的;第二形态的权力构制是纵向集权的紧密结构,下与上之间存在隶属和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权力间的监督形式不同。第一形态的政治监督形式表现在权力主体的权力制衡上,当某一权力主体的权[1][2]下一页 力出现非公共运作时,其他权力主体则可以制约,予以阻止。第二形态的政治监督形式主要表现为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上。实质上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更为有效,更有力度。因为权力的主体在上级,上级是领导层,有指挥权及处事的最后决定权,而下级对上级也有明确的服从的义务。  权力间的监督效果不同。第一形态的政治监督,由于采用权力制衡的原则,各权力主体间是相互独立,互为制约,其互相牵制的效果是明显的。西方三权分立的体制使得立法、行政、司法任一权力主体都难以独掌和主宰国家机器,从而达到防止出现独裁专制的目的。当然,这种制度的安排是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作的努力,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阶级政治本身的局限性也必然决定了三权分立体制的局限性。如上所言,由于第二形态的政治监督是纵向权力构制,上级作为领导层,大权在握,对下级的监督的有效性显而易见。而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则由于他们的上下隶属关系、服从关系其实是很难的,所谓在同一权力主体领导下的同级监督其实也是一种较为虚置而不实的监督。  权力间的监督内涵不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第一形态政治监督的基础在于民主和法制。"民主"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原意是"人民的权力"或"人民进行统治"。"古典民主理论"认为,民主是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的政治统治。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本质上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民主是国家的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民主意味着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行权利"。为了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实行法治。实行法治之下的国家是有限权力的国家。法治的主要功能在于防止、束缚专横的政治权力,确立和维持一个在权力、作用和规模上都严格受到法律限制的"有限的政府"。因此第一形态的政治监督无论是对政府或是对政府工作人员都是一种全方位的监督。而第二形态的政治监督建立于纵向垂直的权力机制上,统治者的高度集权意识和主观意志的色彩比较浓厚。这种形态下统治者的最高权力可以无限度膨胀,难以监督。我国数千年的封建主义政治监督机制就是这种政治形态监督的典型。随着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进步,第二形态的政治监督也出现了某些变化,开始注意民主性及法制建设。但是,第二形态政治监督的高度集权、内部封闭、某些监督的虚置等固有的色彩依然十分明显。    通过上述的比较,无论是第一形态的政治监督,或是第二形态的政治监督,它们的监督追求虽有相同之处,但它们的监督机制和监督内涵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各有长短。第一形态的政治监督,由于各权力主体间的相对独立性,其监督面较宽,权力的制衡、制约的成效较为明显。但是,这种形态的政治监督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谈到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时就说过,"在改革中,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如果搞三权分立,过分强调搞互相制约的体制,可能也会出现问题"。第二形态的政治监督由于其是纵向高度集权下的分权,对下的监督和制约比较有力,凝聚力较强,但是,民主性、公开性有较大的欠缺,尤其是对上层和统治者的监督制约显得较虚,较易产生专制和滥用权力的现象。[!--empirenews.page--]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的政治形势和政治格局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两种形态的政治监督体制也在不断交融渗透。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追求人的自由发展,充分显示自身的主体性,将成为人的价值、人格尊严的重要内容。自由的政治生活也将成为人类追求的重要目标,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政治要求。今后,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也将日益社会化,客观上需要公共管理部门对社会生活进行组织协调,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这样就会导致公共管理职能的扩大,管理机构及其权限的膨胀。  权力的扩大必将构成对政治自由的威胁。社会发展的实践已经表明,社会一旦赋于政府以公共管理权力,政府就有了依法对公民进行强制性管理的权力。即使是在民主法治社会,理论上讲政府的公共管理要基于公意,但具体的管理也并不以公民个人的同意为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总会有一些执掌权力者将公共权力异化为个人谋取私利的手段,这是贪污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思想根源。2001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反腐败理论研讨会上,70多国与会的官员和学者一致认为,解决公共权力的异化和腐败问题的基本方案就是建立权力监督和制衡机制,在赋于政府进行公共管理权力的同时,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强化对政府及其官员处事权进行监督的权力。政府及其官员一旦违背了公民的意志和利益,公民要有权力,要有能力通过监督机制加以纠正和遏制政府及其官员的不当行为,阻止政府及其官员对公民权益的侵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政治自由。因此,政治监督是实现政治自由,遏止腐败现象的保障。  尉健行同志在全国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分组讨论时说:"通过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了平稳健康、持续向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逐步得到遏制,一些诱发腐败的深层次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在充分肯定反腐败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滋生腐败的主、客观条件还存在,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还会有起伏"。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在我们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因此,进入新世纪我们反腐败的斗争任重而道远。在反腐败斗争中,我们应当像江总书记倡导的那样要有创新思维,关键是理论上的创新和体制上的创新。在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兼收并蓄等一形态政治监督和第二形态政治监督的不同优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监督的新理论新机制上下功夫。  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监督机制,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治监督的领导。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凝聚民心,领导我国的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另一方面又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在发挥领导作用的同时,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应体现为方针政策的领导,发挥各方面在政治监督上的积极性。其次,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应实行常任制,拓展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机制,党内的重要事项、重要干部的任免应在每年召开的相应的党员代表大会上广泛听取意见,实行无记名表决,在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则应由委员会全体委员无记名表决。第三,要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实行党政分开,在党的领导下,立法、行政、司法、监察、审计等部门应有相对的独立性,互相制衡、相互制约。第四,在依法治国的行程中加强法制建设,国家宪法应当细化,应尽快出台"国家监察法"及"国家反腐败法"等法律文件,使行政监察工作和反腐败斗争有国家法律依据。第五,实行党内纪检与行政监察的分工和剥离,建立各级行政监察委员会,行政监察工作应有相对的独立性,调整监察人员的队伍结构,增加党外人士及民主党派人员的比例,行政监察系统应实行垂直管理的体制或实行上级派驻制,行政、工资、福利等关系与原单位脱离。第六,进一步强化新闻舆论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加强政府和公务员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加大对违规违纪人员惩罚的力度。

乡镇政治监督汇报材料篇3

强化政治监督把好干部管出来

作者:李小三[1,2]

作者机构:[1]云南省委;[2]云南省组织部;

来源:党建文汇:上半月版

ISSN:1003-806X

年:2019

卷:000

期:001

页码:P.23-23

页数:1

中图分类:D630.3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干部监督工作;政治监督;组织工作;管理体系;政治标准;组织部门;政治信仰;政治立场

摘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要求,组织部门必须坚持政治标准、强化政治约束,从政治上对干部“把脉会诊”,把政治监督贯穿干部监督工作始终。突出对政治信仰、政治立场的监督,促使干部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

乡镇政治监督汇报材料篇4

作者:李彦明[1,2,3]

作者机构:[1]中共河北省邢台市委;[2]邢台市纪委;[3]邢台市监委

出版物刊名:人民周刊

页码:54-55页

年卷期:2019年 第8期

主题词:纪检监察干部;政治规矩;全面从严治党

摘要: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对践行"四个意识",贯彻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监督,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把"两个维护"落实在实际行动上。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在履行监督首要职责中突出政治考量,从政治角度出发查找问题.

乡镇政治监督汇报材料篇5

政治监督学
一、解词
1、直接民主
直接民主是由人民直接决定并且执行国家的政策,在古代寡民、公共事务简单,较易实施直接民主,现今社会分工细密且公共事务的复杂性甚高,直接民主几无可能实现。然而,如能适量在采行间接民主的同时,就某些争议性较高的、重大的公共政策决定,交由全体国民表决,诉诸直接民意,则可弥补代议制度的缺失,然而如此偶一为之的直接民主必须有相当的配套措施,透过相当的辩论与宣传、说服,以使民众充分得知决策所应考虑的事项,并且有赖公民的积极参与。以直接民主处理地方上重大决策的国家有瑞士各邦及美国部分州。2、贝壳放逐法
称“贝壳弹劾法”(或称陶片放逐法),主要针对一些威胁民主政治的贵族或一、二等级的富裕公民。方法是:任何公民都可向公民大会检举某人应予放逐,公民大会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作出决定,如果多数通过举行公民投票,就让全体人民以贝壳或陶片投票,决定是否要把可能危害国家的人放逐出境。3、官本位
“官本位”,是指这个国家的社会价值观是以“官”来定位的,官大的社会价值高,官小的身价自然小,与官不相干的职业则比照“官”来定位各自的价值。4、“无代议士不纳税”
“无代议士不纳税”是对近现代西方立宪国家之产生和发展的概括。它意味着,征税须经国民同意,如不以国民代表议会制定的法律为根据,政府不能行使征税权。在立宪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法的统治”逐渐演变成为宪法之治。“无代议士不纳税”原则对后来西方国家的宪政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它显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赋税是国家及其政府存续的乳汁;是人民从其财产里交出的钱物,赋税于两者而言都至关重要。作为一种宪法原则,大陆法系国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更为规范的赋税法定原则。5、御史台
御史台是监察机构,掌监察之事。《宋史·职官志》云:“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与唐制相似,但御史大夫不常置,御史中丞为台长。三院之中,台院地位较高,察院权利最重。

1

6、都察院
都察院,明清时期官署名,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作为明清监察制度的主要实施者,都察院在维护封建统治正常秩序和保障封建国家机器平稳运转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7、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旧号„卧虎‟,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汉成帝元延四年(前9年曾省去,汉哀帝时复置,省去校尉而称司隶,东汉时复称司隶校尉。西汉时司隶校尉秩为二千石,东汉时改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从事、假佐等。又率领有由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队伍,司隶校尉因此而得名。一直到三国魏晋时期,司隶校尉都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其不畏权贵,战绩不凡,权势强大远远胜过了明代的东西厂和锦衣卫。8、台谏合一
在宋代,常常以台院、谏院并提,号为“台谏”,成为皇帝领导下的统一的监察体制。台谏合一,使其权势与宰相相等,成为与宰相并列的政治势力。台谏合一,使监察机关职权扩大,也使皇帝控制臣下的权势得到加强。9、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以日本明治宪法为范本,强调皇权万世一系,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也承认了君主立宪及宪政政体的必要性,承认了臣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财产、人身自由等“人权条款”,至少在观念上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10、
五权宪法
五权宪法乃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及考试权,各自独立运作并互相监督制衡。11、列宁遗嘱
列宁在病床上口述了一批论文和文件,包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一文,并公布发表。但更多的文章和书信遭到季洛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的抵制,未能让全党知晓,这一批文件统称为“列宁遗嘱”,但狭义的列宁遗嘱仅指最后口述的《给代表大会的信》,此信主要考虑领导问题。12、契卡
(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特设委员会”(1917-1922年)缩写的音译。有时也用来指该组织的工作人员。

2

13、克格勃
克格勃,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俄文缩写的音译,它是苏联的国家保安和重要的情报机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1917年12月20日,成立的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契卡),这是克格勃的前身,创始人是捷尔任斯基。契卡当时为捍卫十月革命成果作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契卡经过多次改组和改称,于1954年成为了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14、
反右运动
“反右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7年发起的第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大型政治运动,主要结果是给空前大量响应党的号召而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确定“右派分子”身份。15、社教运动
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确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党的基本路线,在阶级斗争扩大化观点的影响下,全国农村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对地方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低下、官僚主义、贪污盗窃、多吃多占等行为进行斗争,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巩固人们公社。16、四大民主
毛泽东总结的“四大民主”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其实质是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活动。17、社会契约论
主张主权在民,并认为国家成员之间的约定才是政治共同体的基础和合法性的来源,但是,同时指出,在由单个个人让出全部权利,互相缔约而产生的这样一种集体的过程中,原来分散的个别利益的结合过程中会上升为普通的公共意志,并称之为“公意”。主权就是公意的运用。18、政府寻租
政府以行政权力为主要手段寻求其利益最大化实现机会的行为或过程。19、违宪审查
违宪审查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理、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


3

推荐访问: 乡镇 汇报 通用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