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3年“家校互动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开题报告【范本模板】 (全文完整)

时间:2022-12-18 19:30:02  来源:网友投稿

“家校互动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开题报告【范本模板】 “家校互动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开题报告泰安市岱岳区角峪镇中心小学“家校互动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学校作为专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互动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开题报告【范本模板】 ,供大家参考。

“家校互动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开题报告【范本模板】

  “家校互动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开题报告

  泰安市岱岳区角峪镇中心小学

  “家校互动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学校作为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机构,所具有的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的特点,是家庭教育难以比拟的。家庭教育以子女和家长的亲情、经济关系以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纽带,这是其它教育机构无法具备的。我校研究的是第一种模式。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校互动合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有利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理论依据

  1.自我概念理论

  美国学前教育专家埃斯萨等人提出的自我概念理论指出:儿童生活的环境是由家庭、学校、社区这三个同心圆组成的;最靠近儿童的同心圆是家庭及其成员;第二个同心圆是学校及朋友;最外面的同心圆是社区及其社区帮手。

  埃斯萨认为,家庭、学校、社区中的成人之间、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发展至关重要;孩子的学习从自己、家庭扩展到学校、社区;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合作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应循序渐进地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从学生的内部世界走向外部世界,应该促进成人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密切孩子和父母的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教育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每个儿童身上都不同程度地现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八种智能,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独特的智能组合形式。教育工作者只有加强学校、社区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为儿童创设一个开放的、支持的环境,才能发展儿童的智能强项,改进儿童的智能弱项,促进儿童心灵全面而充分地成长,使儿童将来能够大有所为。

  3。

  现代家庭教育指导理念

  家校合作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世界性研究课题。现代学校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校管理的开放化、民主化,从封闭式的学校管理转向社会、家庭参与学校管理,这就决定了学校和家庭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的指导模式符合现代学校发展的特点。

  以上这些理论为“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的内涵和意义

  1。

  “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的内涵

  学习型家庭是指以提高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自我改变、自我完善、共同成长的过程。由此可见,学习型家庭是一个家庭成长的过程.在学习型家庭中,家庭成员把学习内化成自己的主动需求,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享受愉悦,是生活中的学习。学习型家庭的成长和发展经历四个阶段:非学习型家庭、前学习型家庭、准学习型家庭和真正的学习型家庭.这一成长和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培育、引导。

  “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是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为主导,通过有计划的系列活动,家庭、学校围绕创建学习型家庭这一共同目标同心协力,共同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这一指导模式的实施,尽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创建学习型家庭积极性,从而改进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的意义

  在创建学习型家庭过程中,学校处于主导地位,是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家长是创建学习型家庭的主体.家校互动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和家长的主体作用。

  “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体现了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职责和作用.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学校利用自身的权威和优势容易组织家长,家长参与面较广。

  其次,“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还体现了“以家长为本,为家长服务”的观念。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必须建立在教师与家长平等、民主的关系上,这种关系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我说你听、居高临下的关系.

  再次,“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也体现了教师与家长、学生三者间的互动关系,这是一种合作的互动.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启发,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增强了教育功能。家长与家长沟通互动,让家长分享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所带来的成果,引发家长试一试的念头,以达到共同进步。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有利于家庭成员共同成长,有利于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让学习真正成为个体的需要。

  二、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

  1.家校手机平台。

  老师就及时有效地将孩子的进步或其他信息通过手机平台传递给家长,让分享孩子健康成长的快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的教师也能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想办法教育好孩子。方便、快捷,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绿色通道”,可以成为工作的“得力助手”。

  及时进行电话沟通,详细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学习情况和家长的个人素质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电话沟通,增加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及了解,也使教师的学校教育与家长的家庭教育达成共识,与家长密切配合,及时与每名学生谈心,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做学生和家长的朋友,并让他们以此为起点,确定一个目标,努力塑造一个新的我.经常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心得和方法,经常和他们聊一些生活之事,让自己成为家长的朋友。和家长一起给孩子定下了目标,对一些学困生,或特殊学生,每个星期和家长通电话,平时有什么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共同制定奖励与惩罚的办法,与家长达成默契,在学习,教育上和家长达成共识。

  2.班级网站.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和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不够多,往往了解学校的情况和孩子的表现还是直接问班主任老师。校园和班级网站恰恰就可以成为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家长经常登陆我们的校园网,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就会更加方便快捷。当学校班级网站公开后,家长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的给老师留言,无拘无束的对话、讨论,家长可以很容易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老师也会及时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3.家校联系手册.

  “家校联系簿”的栏目设置,可以采用“作业布置”、“自己的话"、“同学的话”、“家长的话"、“老师的话”这四栏目。四个栏目相互交叉,相互沟通,形成了师生对话、师长对话、生生对话、亲子对话的格局,便于老师、家长、学生间相互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将科任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题目简要的写在里面,以防回家后忘记,也便于查阅.家长也可以根据“作业布置"栏的内容,检查子女的作业情况.“自己的话”:主要是让学生写写自己心中的想法、愿望、理想、要求、烦恼等等。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口头表达,或者由于羞却、胆小,不敢跟老师作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自己的话”这一栏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想说而平时不敢说的话.老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愿望、需求的等等。

  “同学的话”:同班同学,朝夕相处,彼此了解地最多,因此这一栏目主要是让班中其他同学来谈谈对自己的看法,努力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老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到有关信息,便于班级管理。

  “家长的话”:主要是让学生家长谈谈子女的在家表现,包括完成作业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作息规律、劳动习惯等等,也可以谈谈对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想法;还可以通过这一栏目谈谈对子女的期望、要求等等。

  “老师的话":主要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谈谈对该学生的在校表现及努力方向,如学习情况、课堂表现、人际关系、就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兴趣爱好发展情况等等,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亮点”。

  家校联系簿运用得当,可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欢迎、教师受益、对学生起促进作用的纽带。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平等、沟通、对话,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的工作动机有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使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家长会。

  利用家长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到老师的教学进度,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各科老师的对学生的要求,让家长配合学校要求提高教学学生的水平。

  5.家长培训。

  教育孩子成材是我们最大的事业,家长是最需要培训却又最缺乏培训的人.和其他职业有所不同,家长这个职业大家都是第一次.而且,这个职业上岗无需任何培训和资格证件,任何一次有意和无意的事件都可能导致一个鲜活生命的诞生。想想真是可怕,培养孩子这么神圣光辉重大的责任,操作员竟然都是无证上岗,而且没有丝毫任职经验。我们就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和培养孩子,为社会输入人才,风险无疑是巨大的。

  许多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问题在认识上存在许多的误区,因此导致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严重失调。通过家长培训,根据学生的阶段特征,分学期展开专题讲座,切实帮助家长们树立正确地教子观念。

  6.家长委员会.每年新生入学后,学校出面在家长队伍中宣传,要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一年时间的接触了解,一批思想素质高、文化水平高、号召力强的家长浮出水面,但家长委员会成员最好是来自社会各阶层懂教育、甘愿奉献、教子有方的家长,最后通过选举,产生家委会代表.其中,每个班级5至7名.这些成员必须对家委会工作有激情,并热心于公益事业。在班级家委会初步建立后,再由每个班举荐1位家长到年级,成立年级家委会,依此类推,成立学校家委会。家长委员会是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家长委员会作为一个与学校教育机构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教育组织机构,有利于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7.家长开放日。

  每月学校对家长开放一次。向家长展示教学风采,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走进新课堂,感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同和不同,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深度了解。

  “家校开放日”的活动中,亦可召开主题班会,通过交流与主题讨论与辩论,使学生与家长之间有了面对面的沟通,彼此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

  8.重大活动展示。

  学校有大型的全校性的活动,如迎新汇演、社团汇报、校园文化节、年级活

  动和班级活动,邀请全体家长积极参与我们的活动,展示学生风采,学校形象。

  9.家访。

  学校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需家访一次,将学校特色、阶段活动、学生情况准确全面的反馈给家长.10.社区联动。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区与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各部门、社区、学校办的家长学校,不应是你搞你的,我搞我的.而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资源共享,和谐互动。三者联动有助于家庭、学校、社区和整个社会的文明建设和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11。开掘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充分利用家长们的有利资源,不仅保证活动的质量,也有效地控制活动成本,为学生服务。如提供社会实践场馆、组织有专长的家长给孩子们进行专题讲座、为学校提供义工服务、给学校提供教育资料等等……

  三、课题实施步骤设计

  课题实施步骤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周期为2年。大致分以下主要阶段进行:

  1。2011.6—2011。6,课题启动。

  确立课题研究思路与内容,研究资料的系统收集、整理;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系统学习、分析资料.2。2011.07—2011。08课题组织与实施准备。

  召开课题申报会.成立课题研究的相关组织机构,如专家顾问组、课题领导组等。确立研究人员和研究对象.确立课题研究的思路与内容;研究资料的系统收集、整理、研习;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申报课题,开题论证立项。撰写实验研究方案,确定阶段研究目标。全体成员达成项目研究的共识.3.2011.08—2011。08,设计相关问卷和访谈提纲;对家长和学生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对问卷、访谈等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召开小型研讨会,初步确立相关的研究结论。全体参与.4.2011.09—2013。02,课题组正式启动,按照课题方案具体实施,并进一步在研

  究实践中完善操作设计。召开相关责任人、学科专家、家长代表等的论证、协调会,充分发掘校内外资源,组织策划家校合作。

  5.2013.03-2013.04,课题陆续完成既定任务,上交活动记录、研究案例、活动方案、研究报告等。相关成果发表,相关活动媒体报道.6.2013。04—2013。05,总结、提炼成果.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调研的成果进行会诊把关,准备结题。以课题负责人、课题指导人为主。

  7.2013。06,研究成果的汇总、进一步提炼;完成结题报告;召开课题结题会,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验收,探讨项目深化研究等事宜。

  四、课题的保障条件

  1、建立课题实验领导机构

  学校组建由校长挂帅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设计、组织、管理、统筹、协调等工作,进行宏观调控。

  2、建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学校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制定实验方案,组织实验,撰写实验阶段计划,进行实验总结

  3、精选实验教师,注重师资培训

  学校把工作责任心强、教育水平高的教师安排为课题实验教师。

  4、加强宣传,保障有力。

  在课题实验初始阶段,要做好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达成共识。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

  5、提供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书籍资源。

  6、定期进行专题研究

  根据实验的进展情况,学校将定期对实验内容、实验任务、实验方法等进行专题研究,解决和攻克实验中的重难题。

  7、保障实验经费

  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师的培训、实验资料、书籍资源等的购置等都需一定的实验经费,学校将从学校教育资金中每年提取一定数量的实验经费,确保实验的正常运作。

推荐访问: 家校合作调研报告 “家校互动合作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开题报告【范本模板】 互动 开题 范本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