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方面

时间:2023-01-29 18:50:10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方面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方面摘要:现如今,我国教育事业单位除了要关注知识培养,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也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小、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方面 ,供大家参考。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方面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方面

  摘要:现如今,我国教育事业单位除了要关注知识培养,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也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小、能力低,非常值得教师去关注、爱护与帮助。教师不仅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知识学习,还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分析,并找到应对之策。因此,教师应积极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价值,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深度探究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更要找到高品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很多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父母进城务工而他们被迫与其分离独自留在家乡的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与指导,他们在成长过程遇到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成长问题等缺少有效的沟通对象,从而出现了各种心理障碍。若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及正确的心理辅导,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并加大研究力度,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这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完整,对班主任提出了新要求,初中班主任应当主动承担起这一重任,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教育。从教育现状可以了解到,班主任在道德教育这一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部分教师依然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将关注点放在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未能关注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生的思想与感

  情被忽略。初中教育虽然有开设心理课程,但是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缺乏心理教育,对其全面发展极其不利。

  家庭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学生的归属是家庭,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因为缺少家庭交流而心理扭曲,做出不良行为,在农村家庭,父亲承担起家庭重任,而母亲负责照顾孩子。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农村家庭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数量随之增加,存在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家庭教育结构不完整,大部分都是交由爷爷奶奶照顾,对道德教育有负面影响。

  2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2.1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成长的关键因素,儿童处于对亲情最依赖和渴望的阶段,而亲情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缺乏容易让儿童产生不良的心理。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对儿童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儿童在成长中容易遇到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就会产生错误的认知,而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关爱,家长长期不在孩子的身边,无法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另一方面,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情感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内心封闭、胆小,难以融入社会,与他人的沟通效果不佳。

  2.2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有的留守儿童物质和精神需求处于“亏欠状态”,得不到有效的满足,只能“封存”个人的主观欲望与童真想法。因此,留守儿童会慢慢心理失衡,导致自卑、懦弱、胆怯与自闭等不良心理出现。

  2.3学校影响

  农村地区教育设施有限,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够,未能实施个性化教育,受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很难给予学生关心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过于关注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未能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依然在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课堂教学过于枯燥,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种教学环境,会阻碍学生人格形成,对学生后续的发展极其不利,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心理压力,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3农村初中班主任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成果的有效途径

  3.1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学生档案

  在网络技术实现了全覆盖的今天,农村地区的学校以及教师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学生档案,在档案中填上学生基本信息与家庭住址、背景环境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突出的心理问题、兴趣爱好等内容。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直接指向被教育对象的精神活动和内心世界,所以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学情,这就是建设学生档案的必要性。例如,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通过互联网建立了学生档案库,详细地记录了留守儿童学情信息,包括每个学生性格品质、学生与教师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家庭教育方式与教育态度、家庭氛围与经济条件、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爱好等。除了记录留守儿童的详细信息,教师还要定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尤其当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准确分析他们这些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原因。

  3.2用爱扬起希望的风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必然要从关爱入手,帮助留守儿童看到希望。留守儿童看到了希望以后,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才会有所转变,因而教师要关爱留守儿童。例如,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农村留守儿童渗透一些英雄教育,如利用董存瑞、黄继光的故事教育学生,告诉学生这些英雄也是来自农村,却积极跟随共产党成为一名英雄人物,为后人敬仰。教师要为农村留守儿童传递这些英雄人物的艰难成长过程,让留守儿童看到英雄人物在生活困难、成长磨难、人生挑战中积极表现、敢想敢干、锐意进取、永不言败的斗士气概、倔强意志以及苦中作乐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样,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就会给予农村留守儿童一定的启发,使留守儿童能够借鉴英雄人物克服生活困难,借助英雄人物这个楷模为小学生输送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与前进热情。而且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些英雄教育、励志教育、红色教育的电影信息,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视频信息能够给予小学生较强的视觉刺激

  与听觉冲击,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主体情绪,有效促发小学生奋发图强、积极作为、挑战困难的拼搏意识。

  3.3构建家效交流平台

  班主任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时,应当主动与学生父母联系,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积极建立家校交流平台,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互动。例如:在家校交流平台上完善联系记录,记录下与家长的谈话内容,以及每次谈话学生的情绪变化,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告知家长学生在校表现情况,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在每个学期末展示教育成果,进行家访,反馈学生的成长变化,让学生感受到家长、老师对其的关心。

  3.4学校还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儿童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负面情绪,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进而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健康发展。为此,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利用环境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首先,学校要创建积极的校园文化,如设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板报,展示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设置宣传栏,宣传光荣事迹,报道学生的积极行为;鼓励教师或学生投递心理健康的相关文章,在校园周刊或是校园报中发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这种方式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又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教育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留守儿童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与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要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践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自觉肩负起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活动、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精神意识培养,为留守儿童送去温馨的人文关怀、心理慰藉、精神安慰,确保留守儿童的快乐生活与健康成长,不让任何一个留守儿童落伍,切实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提高他们的成长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宝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J].今天,2020(10):0300-0300.

  [2]孙笑笑,师培霞,沈思彤,等.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亲子疏离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4):8.

  [3]赵俊,董志强,佘哲.留守儿童的竞争偏好:基于自我竞争的视角[J].南方经济,2020(4):14.

推荐访问: 关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建议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方面 留守 心理健康 对策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