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组织调研】对某州100个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情况调查

时间:2023-09-05 19:00:12  来源:网友投稿

对湘西州100个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村级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发挥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织调研】对某州100个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情况调查,供大家参考。

【组织调研】对某州100个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情况调查



对湘西州100个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村级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这是新时期村级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我们先后深入到湘西州100个村级党组织(其中,一类支部占45%,二类支部占38%,三类支部占17%)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发放问卷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以及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共发放问卷表3500份,召开座谈会17个近300人次,个别访谈400多人次。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特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湘西州广大村级党组织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广大农民、引领群众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村级党组织在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必须切实加以研究解决。

一、村级党组织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以来,湘西州广大村级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宣传发动,认真组织实施,并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着力推进产业调整,加强科技培训,开展文明创建,发展基层民主,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发展。

长期以来,湘西州广大农村一直以粮食种植为主要产业,这种单一、落后的产业结构状况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基于这一现实,全州各村级党组织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其一,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如花垣县龙潭镇金溶村党支部以科技为平台,大力开发优质水果,年生产优质水果12万斤,销售收入18万元,成为该县产业结构调整最好的典范。古丈县古阳镇南山村在支部书记田祖湘的带领下,结合自身优势,确立了以菜、茶为主,小水果为辅的支柱产业建设思路。全村共发展优质绿茶450亩,退耕还林579亩,新开发生态林512亩,小水果70余亩;发展蔬菜大棚2470余亩,仅此一项年创产值11万元。此外,村党组织还积极组织全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年获就业收入66万元。其二,培植党员示范经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充分发挥党员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永顺、古丈、泸溪等县的农村党组织以党员“三卡”管理为抓手,大力培植党员示范经济,通过建立“党员致富示范园”→“党员带头致富基地”→“党员领办脱贫致富产业”→“党员‘1+1’对口帮扶”的网络模式,不断延伸党员示范经济链条,引领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农业产业化建设。据初步统计,永顺县30个乡镇已创办党员示范园区127个,党员带头致富基地1560个,党员领办村以上支柱产业572个,组织乡镇、村专业协会78个。在党员示范经济的带动下,全县已初步形成20万亩优质稻、20万亩以猕猴桃和柑橘为主的优质水果、20万亩以反季辣椒为主的生态菜、15万头黄牛养殖、10万亩油茶、10万亩烤烟、药材等精品规模生产基地。其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发展平台。在我们所调查的村中,各村党组织利用中央和省里对湘西州的扶贫开发政策,积极争取各种项目,组织实施了公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人饮工程、农网改造、人居环境改造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农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科技培训,培育新型农民。

为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双带”能力和农民群众的致富本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村党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积极做好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培训工作。一是开展学科技致富竞赛活动。2002年以来,湘西在全州广大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中组织开展了学科技致富竞赛活动,各村级党组织积极配合、认真实施,使这一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迄今为止,全州已有20多万名农民参与,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蔚然兴起,培养了一大批致富能人,永顺县毛土坪村支书魏大荣、石堤镇向阳村村主任王小建等,就是通过参加这一活动而走上了致富道路。二是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各村党组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经常组织举办水稻抛秧、蔬菜栽培、养羊、猪、牛、鸡、鸭、鱼、烟草、猕猴桃、5-2梨种植、沼气池建设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多数村每年坚持举办2期以上培训班,从而提高了党员和群众的种养技术水平。如永顺县,经过培训,全县95%的农村党员干部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有446550岁以下的农村党员干部获得了培训合格证书,其中197名获得农技师证书,其中大多都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核心和骨干。三是实施“科技示范工程”。泸溪县先后建立科技示范村45个、树立农村党员科技致富典型300多户,其中省级科技示范户20户,州级科技示范户70户。吉首市先后树立吴庭祖、杨清生等一大批州市级重点党员科技示范户,建立阳孟金秋梨、勤丰高山反季蔬菜等一批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工程”对于广大农民群众依靠科技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激励和带动作用。四是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为更好地学习致富经验、理清发展思路,一些村党组织积极组织本村党员干部、经济能人到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如花垣县村党组织2006年就组织了18批(次)300多人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开拓了视野,得到了启发,加快发展的思路更明了,信心更足了。五是利用远程教育站点进行科技培训。已建成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形象直观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如古丈县各农村远教站点仅2006年上半年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5300多人次。

(三)开展文明创建,营造健康新风。

一是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各村党组织积极组织开展了生态文明村、星级农户创建、“先进文化进百村入万户”、“三讲一改一树”(即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活动、“婚育新风进万家”以及和谐家庭、和谐村组等文明创建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二是举办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在村支部的领导下,一些村组建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群众文娱表演队伍,如花灯队、秧歌队、舞狮队、篮球队等,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让农民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如吉首市组建了20多支村级文娱演出队伍,经常活跃在田间地头,极大地丰富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三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农民文明素质。一些村党组织利用农民夜校、办黑板报、刷写标语、开展道德评议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和教育农民群众明是非、辨善恶、识美丑,逐渐树立品德端正不违法、应缴税()不拖欠、计划生育不超生、家庭和睦不拌嘴、孝敬老人不忤逆、邻里互帮不生非、崇尚科学不迷信、健康娱乐不赌博、移风易俗不浪费等社会新风尚。四是建立农村红白理事会,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如永顺县农村已成立红白理事会146个,会长多由村支书担任,副会长由村主任担任,成员有村委会副主任、妇代会主任、团支书和各村民小组长。红白理事会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对村民的教育很大,有效地刹住了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通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广大党员群众自觉遵纪守法,远离打牌赌博;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崇尚科学,抵制邪教迷信,使农村社会逐步形成了健康文明、团结和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

(四)实行民主管理,发展基层民主。

在我们所调查的村中,多数村党组织高度重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认真落实村民自治法,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农村基层民主稳步发展。其一,推进民主选举。在村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村委会选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加强,并在实践中全面推行,一批思想先进、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干部队伍逐步向年轻化、知识化转变。从花垣县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情况看,村委会委员30岁以下占11.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3.9%,比上届提高了2.3%;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中,3050年龄段占74.3%,高中及大专文化程度的占26.3%。其二,推进民主决策。各村均成立了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议事组织,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如村干部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和标准,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村办公益事业需要村民负担的事项等,都提请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坚持民主决策,按章办事,避免个人说了算,使各项工作顺利完成。花垣县高务村是两县交界地,边界纠纷多,群众办事难,村党支部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后,与周边八个村支部和村委会共同制定了《两县边区九村联谊村协议书》,切实解决边区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赢得群众的普遍欢迎。其三,推进民主管理。村支“两委”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全体村民讨论制定和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对村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作出了比较详细规定,如财经管理方面,规定村里开支按照村委会申请,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审查,村支部审核,村委会集体研究审批的程序进行,坚持用制度来约束人,按制度办事,促进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其四,推进民主监督。成立村务公开监督领导小组,坚持把重大村务、财务和村干部施政行为作为监督的重点,积极推进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定公开方案,规定公开内容,定期接受群众监督。有的村还召开民主评议会对村干部的工作和村里的一些重大事项进行评议和监督,如花垣县排达扣村每月召开一次“民主评议会”,充分调动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自治能力不断提高,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日益高涨。

(五)加强组织建设,强化组织保证。

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各村党组织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党员“三卡”管理为抓手,以五个基本建设(基本班子建设、基本队伍建设、基本阵地建设、基本活动建设、基本保障建设)为主要内容,积极加强自身建设。首先,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如吉首市农村党组织通过采取 “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即“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出曙光村支书王明进、阳孟村支书向顺清等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村支书。永顺县农村党组织通过加强支部建设,2005年调整村支部书记31人、支委委员128人,培训农村党组织负责人200多名,筹集资金新建村级活动场所48个。凤凰县村级党组织自2005年以来经过一年多的整改,三类支部升为二类支部、二类支部升为一类支部的有175个,涌现了铁桥村、菖蒲塘村、竿子坪村、小垅村等一大批先进党支部,火炉坪村党支部还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省级党建示范点,被湘西州委定为全州党员教育培训基地,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其次,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如古丈县村级党组织按照“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支部建在协会上”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支部归类设置,党员分类管理”的办法,改革农村党组织的设置模式。红石林镇河南村将支部中的党员分成了种植、养殖和个体经营3个党小组。岩头寨乡和高望界乡分别建立了驻县城党支部。县沁心有机茶叶协会党支部正在筹建之中。再次,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各村党组织根据农村流动党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办法。如古丈县农村党组织采取“查、找、访”的方式,全方位查找外出流动党员,将其全部录入到了《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库》,并建立了组织直接管理、持证委托管理、网络“在线”管理和服务机构辅助管理的“四位一体”流动党员管理新机制,使大部分农村流动党员做到了“务工不脱党”、“离乡不离党”。同时,各村党组织认真组织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明显增强,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凤凰县村级党组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共走访困难群众6100户,结对帮扶5240多个,落实帮扶资金210万元,解决了4000多户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12000多件。扎实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党员先进性的发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表示肯定的达95%。最后,加强制度建设。各村党组织建立健全了目标责任制、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等,使广大党员行为更加规范、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健全,党内组织生活更加民主。特别是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多数村级党组织初步建立了使党员永保先进性、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二、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从我们对湘西州后进贫困村支部的调研情况来看,他们在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五难”:

(一)执政能力不强,引领功能难彰显。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还比较欠缺,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解决困难能力不足。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畏难情绪,对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是脚踏实地去解决,而是选择了逃避和推诿。如在开展土地整理、村庄整治等工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因政策处理难、资金筹集难等而半路放弃的现象。二是开拓创新能力不足。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仍然习惯于过去那种“吹哨子”、“喊号子”的工作方式。一些村级党组织在催粮收款等传统的工作职能消失了以后,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有的村级党组织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感到“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三是民主执政能力不足。搞一言堂、家长制,决策不民主,办事不公开,独断专行,特别是在群众关心的财务等焦点问题上遮遮掩掩,不愿公开、不全公开或假公开,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和反感。四是依法执政能力不足。有的干部政策法制水平不高,不会运用经济、政策、法律等手段开展工作,不是依法办事,而是采用行政命令甚至是行政暴力的手段强制执行,存在违法行政现象,严重侵犯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五是科学发展能力不足。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解还不深,抓统筹协调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不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没能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转变,没能因地制宜地为本村提出科学的发展思路,不知道如何为农民群众发展生产提供有效的服务。 在关于“你们村的农产品销售主要靠什么?”的问卷调查中,有67.3%的人认为村里的农产品销售主要靠自产自销,靠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只有6.24%。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不足,制约了其核心引领功能的彰显,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调查显示,有58.8%的人认为新农村建设有一些成效,但还不够显著。

(二)队伍素质偏低,“双带”作用难发挥。近年来,随着教育培训力度的逐步加大,湘西州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老龄化”。目前湘西州农村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占总数的27%60岁以上的占了34.41%。二是“文化低”。 据保靖县委组织部2005年的统计,全县行政村党员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7%,高中占14.3%,而初中以下占82.9%,文盲党员占6.8%。三是“新人少”。由于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黑发人打工,白发人种田”现象普遍存在,培养对象严重萎缩,加之个别村支部负责人私心严重,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没有真心实意地抓后备干部的培养,导致新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的发展力度不足,党员队伍缺乏生机活力。永顺县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发展农民党员230名、205名、63名,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新发展的党员中,年轻党员尤少。该县2005年新发展的63名党员中,25岁以下的仅有2人,40岁以上的占60%以上。党员干部队伍“青黄不接”比较严重。四是“能力弱”。当前,农村党员中懂技术、会经营并能有效致富的比重偏低。我们调查的100个村中,党员有技术特长并能致富的仅占党员总数的30%,仅占当地致富户的10%左右。部分党员还因为年龄大、文化低、劳力差等原因,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根本无法发挥带头致富的作用。如永顺县,人均纯收入不足700元的贫困党员有1897,占党员总数的18.7%。而部分已经致富的党员,由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责任意识不强,组织群众进行经济开发的能力不够,带动作用发挥也不够明显,难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问卷调查显示,22.5%的人认为大部分农村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甚至落后于普通群众。党员“双带”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无法起到领头雁作用。

(三)集体经济薄弱,正常工作难开展湘西州由于受地理环境、交通条件、资源状况、农民自身素质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可支配收入少,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十分突出。在我们调查回收的1855份有效问卷中,回答没有集体经济的达1255份,占63.9%。一些村虽有集体经济,但规模小,基础薄。问卷调查显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5000元的达46.2%,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仅占2.78%。村级集体经济的匮乏,使村党组织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无力为群众致富提供服务,无力兴办公益事业,以致一些农村道路桥梁多年失修,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生产服务功能弱化,村容村貌难以改变,困难群众得不到救助。由于无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凝聚力和战斗力减弱。正如一些党员群众所说的:“集体经济无实力,为民办事无能力,支部缺少战斗力,组织缺乏向心力。”

(四)保障机制不全,工作热情难调动。一是办公条件较差。如凤凰县344个行政村,只有50个村建有村部,还有40个村与村校合在一起办公,其他254个村都没有办公用房。为数不多的办公用房一般都是简易的平房,个别村的办公用房甚至是危房,办公室内设备简陋,缺少桌椅。同时,部分村级党组织没有固定活动场所,有些村虽有党支部和党员活动室,但大多条件较差,功能不全,内容单薄,布置不规范,支部活动室仅限于悬挂和张贴党旗、入党誓词、党员的权利与义务等。由于活动场所短缺、设施简陋,造成了“干部人难找、群众事难办、活动难开展”的被动局面,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物质待遇偏低。虽然近年来湘西州一些地区坚持“以县财政预算拨款为主、村级集体经济适当补贴为辅”的办法,使村干部的待遇有所提高,村三大主干的年工资基本保持在1200元以上。但客观地讲,与当前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新农村建设的繁重任务相比,村干待遇还是偏低,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并且其他村级领导班子成员还缺乏固定的报酬。在关于“部分村出现没有人肯当村干部的主要原因”的问卷调查中,认为是“村干部待遇偏低”的占57.4%。一些村干反映说;“当村干一年不如外出务工一月”。三是社会保障不力。如离任村干贫困救助机制、医疗保险机制、养老保险机制等保障机制尚未健全,村干部均有后顾之忧。一位村支书深有感触地说:“支书工作在基层,辛苦一年在农村,上面骂来百姓恨,老了生活无保证,班子换来又换去,我看也是哐哐精。”这话道出了村干部的辛劳和隐忧。此外,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权利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有的村干部因工作缘故而经常遭受打击报复,以至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如此,由于待遇偏低,保障不力,导致农村党员干部工作不安心,热情不高,自动离职外出“打工”的现象较为普遍。

(五)两委关系不顺,整体合力难形成。部分村支“两委”班子不能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合作共事氛围不浓,缺少相互的交流和沟通,致使村支“两委”班子不团结、不协调,形不成合力。少数新当选的村干部把群众拥护当作“护身符”,不接受党支部领导,严重违背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原则和宗旨。有的村主任与村支书争“位置”,各自拉帮结派,各立“山头”,导致“宗族治村”、“恶人治村”的现象常有发生。如此,由于关系不协调,村党支部、村委会分工如分家,存在各自为政、拉帮结伙的现象,遇事各作主张,好事争着上、难事往后躲,出事金蝉脱壳,有的村委会甚至排挤、架空党支部,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合力,是当前村级党组织建设面临的突出课题。

三、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根据湘西州村级党组织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要进一步发挥村级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关键,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农村经济强不强,功夫全在领头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要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如“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党组织,以及把党组织建立在农业产业链、专业协会和各种联合体上等,不断调整和优化党组织设置。其次,要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党支部书记。要采取 “两推一选”、村民直选、组织整顿等办法,配齐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要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干部。要通过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再次,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要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始终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探索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方式,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增强生机与活力。湘西州近年来实施的“双培双带”工程,即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党员带头致富、党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需要进一步总结推广。要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管理。重点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湘西州探索创造的党员“三卡”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对于加强党员管理,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产生了积极影响,已被实践证明为新形势下农村党员的有效管理方式。问卷调查显示,有78%的人希望党员“三卡”管理长期推行下去。因此,这个经验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完善和推广。要继续做好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工作。教育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思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不断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先进性。要坚持重在取得实效的原则,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不断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使之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真正使先进性建设成为群众得实惠的满意工程。

(二)抓基础,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从调研情况看,有64.1%的调查对象认为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双带”能力和农民群众的致富本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村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认真组织好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引导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腐朽思想和其他落后观念的影响;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方式上,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内培与外培相结合,长培与短培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经常性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培训方式,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意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充分发挥村级党校、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员电化教育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要突出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着力培养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要通过切实有效地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等能力以及自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提高农民群众的务农兴业的技能,增强他们就业、创业的能力,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抓根本,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物质前提。村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发展思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首先要明确发展思路。各村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优势,选准脱贫致富的路子。其次要调整产业结构。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突出特色,提高科技含量,培育特色产业,如烟叶、蔬菜、林果、花卉、桑蚕种植业、家畜家禽养殖业、观光农业、劳务输出业以及以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等,努力实现“一村一品”的生产格局,做到多业并举,多点增收,即,通过带领群众优化农业结构,依靠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收;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依靠拉长农业产业链增收;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依靠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增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依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依靠拓宽发展的空间和渠道增收。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与扶助,把“输血”与增强“造血”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党员干部苦干实干,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再次要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形成“支部+联合体(协会、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让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此外,要注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利用现有资源优势,通过土地租赁、劳务输出、交通运输、兴办企业、建设市场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灭无收入“空壳”村。同时,对现有的集体经济实体,要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进一步盘活资产,扩大规模,增加集体积累。要抓好集体经济的管理,端正管理态度,提高管理能力,健全管理制度,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这样,才能为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 抓重点,大力发展基层民主 “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首先要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只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才能取得实际的成效。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帮助村民委员会成员充分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是有机统一的,牢固树立党的领导观念,自觉维护和尊重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健全村委会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重大事项提前向村党支部请示报告等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村支“两委”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保证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其次要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党支部要支持村民委员会加强自身建设,支持其依法开展工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一些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甚至被宗族家族势力把持的问题。要重视、关心农村青年妇女组织,进一步发挥其联系青年、农民、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建立健全治保组织和人民调解组织,及时调解民事纠纷;要重视和加强民兵组织建设,发动、组织和依靠群众,搞好群防群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维护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创建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再次要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建立和完善“一事一议”制度,不断创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机制,切实保障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农村民主自治水平。

(五)抓环境,积极建立保障机制。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必须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农村基层特点的激励保障机制,使村干部干有所为,退有所安,老有所养,从而激发其搞好工作、干成事业的精神和热情。一是在工作上要支持鼓励。对于村干部的工作,党组织要多肯定、多鼓励、多体谅、多支持,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要积极支持村干部依法行使职权,大胆进行工作,要为那些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对于恶意诬告或打击报复伤害村干部的违法行为,要旗帜鲜明地坚决制止,构成违法犯罪的要依法进行打击惩处,以保护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要通过争取上级支持、自筹资金等多种途径,尽快修建或维修好各村的村部,彻底解决村级党组织无办公活动场所问题;要建立有固定场地、有党员电化教育设备、有浓厚政治氛围的高标准党员活动室,为党员干部开展工作和活动、服务群众提供便利条件。二是在经济上要改善待遇。要根据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原则上不低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要积极会同上级有关部门,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给退下来的村干部发放补贴等,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在政治上要提高地位。比如,对表现特别优秀、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要实行重奖,并争取乡镇事业单位有计划按比例地把他们招聘录用为工作人员。四是在生活上要关心照顾。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解决生产、生活和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村干部因公致伤致残或造成个人经济损失的,视具体情况争取县、乡帮助他们解决医疗费用或给予适当补偿。五是在精神上要表彰激励。对那些公正清廉,努力工作,为农村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村干部,要充分肯定成绩,给予表彰,并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形成尊重基层干部的风气。这样,才能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荐访问: 党组织 新农村 村级 【组织调研】对某州100个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情况调查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