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人社调研】对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3-09-13 15:54:02  来源:网友投稿

对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前不久,我们分成两个工作专班,赴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天津等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开展了招工考察,对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摸底,并形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社调研】对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与思考,供大家参考。

【人社调研】对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与思考


对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前不久,我们分成两个工作专班,赴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天津等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开展了招工考察,对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摸底,并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建议。

一、我市在外务工人员就业的现状

(一)我市在外务工人员分布呈“三集中”特点

1.总体分布较为集中我市在外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省份以及湖北武汉市。呈沿海多、内陆少,南方多,北方少,南部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务工多,北部在面食餐饮行业创业多的特点。据初步统计,在外务工人员分布较多的城市分别为武汉(约5万人)、广州(约5万人)、深圳(约4万人)、东莞(约3万人)、泉州(约2万人)、石家庄(约2万人)。

2.行业分布较为集中我市在外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服装加工、建筑业、机械电子、服务业等行业。其中服装行业成为我市在外务工人员最为集中的行业,从业人数达到10万人。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在广州、石狮、吴江等服装产业发达地区,天门籍务工人员成为产业工人中重要的力量。

3.居住分布较为集中我市在外务工人员习惯“扎堆”打工,在外地形成不少“天门村”。在这次走访发现,我市在外务工人员进城后多以地缘方式或专业性质方式聚居,形成自己的社区。在我们调查的广州海珠区大塘村,从事服装产业的天门籍务工人员有1万多人。据了解,像这样的“天门村”,在我市外出务工密集性产业所在地相当常见,甚至连周边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大多是天门人。

(二)我市务工者外出务工呈现“五低”特点

1.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市外出务工者除少部分是通过企业招聘和自己求职外,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外出务工基本上是通过“人缘、地缘、血缘”关系介绍的,就业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导致外出成本高,风险大,个人利益容易受损。

2.技能素质低。大专以上学历多从事管理或技术、研发等岗位,大专、中专以上学历的务工者多从事技术工种或初级管理岗位,中专以下学历多为直接的产业工人,这类产业工人占到我市务工者中的大部分。这些人没有经过技能培训直接到城市务工,只能从事一些脏、累、差的体力劳动。

3.权益受保障程度偏低近四成外出务工人员未与单位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近八成外出务工人员不能带薪休假,90%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没有享受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还有八成女职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制度。即使签了合同的外出务工人员,也不太清楚合同内容,不知道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参加社会保险层次和水平较低,特别是在企业或者私企务工人员参加保险层次较低,缴费基数不高,只能参加我市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等保险,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不了解社会保险政策。

4.就业稳定性较低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企业出现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的局面,我市务工者在就业时越来越看中企业效益,“有没有活做?”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务工者不愿意与企业签订长期合同,方便自己在企业订单减少、工资收入减少时“走人”。这种情况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尤为普遍。

(三)我市在外务工人员工作、生活环境普遍不优

1.工作环境较差,劳动保护措施不够严密近半数外出务工人员在其工作岗位的安全防护措施虽有一些,但不够严密。近一成的外出务工人员反映单位(或雇主)未能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这种情况在加工作坊中尤为突出。

2.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偏长在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大部分务工人员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0小时或以上,在赶工时工作时间普遍达到12个小时以上。

3.居住环境差。近9成外出务工人员都居住在城中村或集体宿舍里,几个人或全家人居住在20—30平方米的房子内,生活空间狭小,周边环境差,安全没保证。

4.医疗卫生条件差医疗卫生保障成为在外务工人员生活环境中一个突出的问题,生病时只有少数人会选择去正规医院,大多数人选择去个体诊所看病。

5.子女受教育难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在城里就学所遭遇的最大困难是学费高、负担重;其次是没城市户口,经常转学,有些子女因打工地点变更而被迫辍学。

(四)新、老两代打工者面临不同选择和压力

1.老一代务工者正在实现从打工到创业的转型第一代务工者由于打工时间长,资金积累早,在长期的打工中逐渐熟悉市场、积累了人脉,有了创业的基础。在广州、深圳、石狮考察中,我们看到不少35岁-50岁的在外务工者已办起加工作坊,或进入企业管理岗位,或从事经营服务行业,走上了创业路。

2.新生代务工者生活压力增大80、90后打工者正逐渐成为我市外出务工的主流人群。这些新生代打工者面临着很大的生活压力:开支增长远高于工资增长,休闲、娱乐、交际、买房、子女教育等消费开支增大,而工资增长缓慢;大城市竞争加剧,要想成功的农村年轻人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我市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趋势

(一)影响我市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的主要因素一是受传统南下打工思维影响,务工者普遍认为,打工就要到沿海;二是天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与沿海相比,企业偏少,提供的就业机会不多,就业面过窄;三是天门工资水平与沿海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外务工工资普遍比本地同岗位高。如服装加工本地月薪在3000元左右,而外地月薪在6000元左右;四是就业信息渠道不畅。由于长期在外,这一群体对天门就业信息和环境缺乏了解,没有信心。

(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的有利时机一是沿海产业升级转型,部分产业整体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主要外来劳动力务工地区(如广东)用工需求降低。二是受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一些企业遭遇困难,不少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受阻,订单不足,企业出现半停产、停产等情况,导致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工作不稳定或歇业、失业,从而选择返乡。三是务工成本增加。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部分企业工资福利待遇并未相应提高,有的还相对下降,部分务工人员主动辞职返乡。四是务工人员子女大多留守在家,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留守儿童”问题将造成较大的社会问题,90%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认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愿意在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便于教育孩子和照顾家庭。

(三)返乡就业意愿强烈的主要集中在两大人群一是35岁以上、子女正在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中年人,他们愿意返乡就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赡养父母、养育子女,最关心的是子女的教育问题。二是20岁左右、子女不满3岁的年轻务工夫妻,他们返乡就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就近照顾子女。

(四)返乡就业意向人员最关注的问题一是工资待遇。大多数务工者还是希望在实门口实现就业。大部分务工者认为月工资2000元可以接受,技术工人则普遍要求工资在3000元以上。二是社会保险。大多数务工人员特别是在企业就业的人员(即非灵活就业人员),关心自己的社会保险问题,尤其是现有的社会保险关系能否随着返乡就业而顺利转移;返乡就业后家乡的企业是否能保证自己依然正常地参加社会保险。三是工作环境。大部分务工者希望回乡就业后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环境,每天工作不超过10小时,有节假日休息,可以很便利地照顾家人;希望能够提供食宿,有夫妻房。年轻务工者则希望有更多的晋升机会。四是社会环境。希望在企业周围有较为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务和教育子女成才的校园。

三、我市在外务工人员就业思考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人文关怀力度

目前,在外企业家有商会作为互相交流的平台,有驻外办事处作为联系政府的纽带。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发现广大务工者并没有这样的平台和纽带。在外务工人员是弱势群体,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关怀。在调查中了解到,天门人虽然有扎堆打工的习惯,但不同地区甚至是同一个乡镇不同村之间,联系并不紧密,他们希望有一个加强沟通交流的互助平台,更希望有一个能连接他们与政府的纽带。我们认为,各级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我市在外务工人员的关怀力度。定期不定期组织走访慰问活动,开展春节期间接送外出务工人员活动。通过致信或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介绍家乡变化,组织返乡务工人员座谈,加强沟通了解。在务工人员多的地方成立在外务工者服务协会等社团组织,发挥互助、互济、抱团维权的作用,让在外务工作人员有归属感、安全感。

(二)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

1.在引导回乡就业方面,要做好四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回乡就业的良好氛围。通过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介形式,长期向在外老乡宣传推介天门,增强老乡对回乡就业发展的信心。二是要加大就业信息传播力度。通过邮寄企业招工信息,借助社区论坛和QQ群,在老乡中发布企业信息和招工广告,让更多的老乡了解天门企业和缺工岗位。三是要积极组织返乡务工人员参观园区、企业,组织座谈,让他们进一步增进家乡企业、就业环境的了解,提高回乡就业成功率。四是畅通返乡就业的渠道。开辟就业绿色通道,加强信息收集和人员联络,积极进行岗位推介,各乡镇、村要对有意向回乡的务工者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服务。

2.在引导有序外出务工方面,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实现由城市到农村的延伸,提高我市劳动者的整体技能素质;二是要努力发展订单就业,通过校企联合模式为广大外出务工者提供一个便捷的输出通道,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就业岗位;三是要加强对外出务工的引导,培育一批信誉好、交际面广、资源多的外出务工经纪人,提高组织化程度。

(三)进一步落实权益保障

走访中我们发现,遇到欠薪、人身伤害、歧视等情况,在外务工人员有的缺乏维权意识,有的缺少维权渠道,由于人生地不熟,处于弱势地位。我们建议,依托在外务工人员联络服务小组,积极收集务工者的需求信息,了解他们在维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务工者遇到被侵权的时候,积极介入,给予帮助,让务工者权益不受侵害。

(四)进一步创造良好的本地就业环境

加强市场主体引进培育力度,积极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商招商,延伸产业链,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在外务工人员,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返乡就业。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引导、指导和要求本地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好工资指导线制度,落实劳动合同法规,参加社会保险,提供劳动保护,建设企业文化,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推荐访问: 我市 调研 外出务工 【人社调研】对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与思考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