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渭源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

时间:2023-09-16 09:27:02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一、关于2007年政府工作的回顾2007年是本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县发展环境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渭源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渭源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2007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2007年是本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县发展环境变化更大、发展速度更快、人民得到实惠更多、干部群众心气最顺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党的十七大精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负重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取得了七个方面的成效: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一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构建一个区域中心,建设两个经济长廊,打造三个发展平台,形成三个辐射中心"的总体布局,破解发展难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72亿元,同比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4.68亿元,同比增长36.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亿元,同比增长15.25%;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222万元,同比增长43.5%,财政支出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51.1%;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77亿元,较年初增加45%,贷款余额达到4.87亿元,较年初增加1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3元,净增74元。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特别是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充分说明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明显增强。

第二,项目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我们坚持 "项目立县"战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全县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共争取实施各类项目86项,总投资11.9亿元,开工建设73项,完成投资4.4亿元。其中,实施西五公路等投资7965万元的交通道路建设项目10项,新建乡村客运站16处,建成通乡油路1条47公里、通乡等级公路1条32.3公里、通村公路23条122公里,行政村通车率达到77.4%;实施峡口水库南丰灌区等投资1.2亿元的水利项目7项,新增灌溉面积1200亩,解决了5.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等投资726万元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6项,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8.6万亩、重点公益林建设25.9万亩,兴修梯田4036亩;实施城区电网改造等投资2072.6万元的能源建设项目6项,改造农电线路96公里,农户通电率达到100%;实施城区道路改造等投资1.21亿元的城镇建设项目5项,县城和小城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实施职教中心综合楼等投资4843万元的社会事业项目15项,社会事业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等投资1.14亿元的农村开发项目8项,房地产开发等投资6.79亿元的生产经营性及业务用房项目29项。以上项目的实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我们强化了对项目建设的管理,制定出台了《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项目资金报账制操作规程》,规范了项目建设程序,保证了资金的健康运行。县财政列支项目前期费用221万元,进一步加强了项目的论证、筛选,共储备项目132项,争取下达投资计划138项,总投资达到2.6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69亿元,同比增长55%。特别是经过全力争取,对全县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兰渝铁路最终确定途经我县并设站建设。项目总量和资金规模的迅速增长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第三,产业开发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坚持 "产业富民"战略,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围绕打造甘肃生态旅游名县的目标,投资20万元完成了《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投资326万元完成了境内212、316国道、定渭公路共260公里的整体绿化,建成绿化面积1200亩的老君山和半阴坡两个精品绿化点。投资2034万元的西五公路基本竣工,首阳山景区各景点实现有效连接。投资3042万元的沈海公路开工建设,洮河风景旅游区着手开发。投资10.2万元建成了首阳山主峰、天井峡下峡口停车场,投资17.2万元完成了四个县门和各旅游景点标识标志牌建设。永安宾馆、金达莱酒店通过二星级宾馆达标评审,旅游产业发展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全年共接待游客14.8万人(次),创社会效益1184万元。围绕建设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基地的目标,制定完成了渭源县马铃薯种薯产业五年发展规划。争取到农发行贷款资金1800万元,实施了投资1045万元的会川农业现代示范项目,投资283万元建成了脱毒种薯研究中心大楼;投资80万元新建组培温室700平方米,累计达到1000平方米;投资660万元新建原原种生产温室20座,累计达到30座;投资1200万元建成原种生产网棚2013亩和高山隔离区原种田1000亩,年产瓶苗800万株、原原种1500万粒、原种6000吨。投资300万元新建千吨以上种薯贮藏窖6座,全县贮藏能力达到43万吨。建成了沿定渭公路、316国道的马铃薯良种繁育片带和23个示范点,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年产量达到70万吨。申请注册了渭河源马铃薯种薯商标,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产业化运作机制初步形成。围绕建设全国有名的中药材基地的目标,完成中药材种植20.5万亩,其中GAP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投资4268万元新建中药材加工项目3个,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进一步扩大。围绕建设全国有名的绿色肉食品基地的目标,积极推广"种草-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种植改良优质牧草5.8万亩,完成"一池三改"能源建设1900户、圈舍改造1208户,新发展规模养殖大户615户。南山放养虫草鸡饲养量达到38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9500万元。坚持培训与输转并举,完成劳动力培训1万人,输出劳务7.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92亿元。逐步走上了产业发展、生态恢复、生活宽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道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第四,工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我们坚持"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编制完成了全县工业发展规划,强化了对工业发展的指导。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投资3.26亿元的峡城电站附属工程和导流渠全面完成,开始建设坝基工程;投资3144万元的东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药材加工项目完成饮片加工车间和辅助设施建设,投资650万元的颜裕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GMP车间改造项目全面完成,投资480万元的兴陇建安公司节能空心砖生产线投入生产。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发展私营企业12户、个体工商户231户。坚持改制与盘活并重,筹措资金1778万元加快推进企业改制工作,粮油加工厂和15个基层粮管所等16户粮食企业,百货公司、百货大楼、五金公司等3户商业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农副公司、生资公司、工业品公司和基层供销企业改制进入实质性阶段。

第五,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我们坚持构建区域经济中心和建设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启动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了老君山-灞陵桥公园建设详细性规划编制。县城建设方面的投资达到2.74亿元,完成了首阳路、新街路、君山路、中街路、平桥路等5条城区道路和供排水、供暖、通讯管网改造,改造城区供电线路27.7公里,实施了绿化、亮化和安居工程。特别是制约县城经济发展的清源路拓宽改造项目完成拆迁91户,路基工程、绿化带建设和亮化工程全面完成,县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乡镇小城镇建设全面铺开,会川镇完成了西关街东关段路基工程和地下管网建设,建成了马铃薯园区道路和垃圾处理场,纬四路绿化和316国道过境段的路灯安设全面结束。新寨、麻家集、大安等乡镇的主街道改造取得较大进展。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制定出台了《渭源县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开展了集中整治活动,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环境卫生等居民关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渭源对外形象发生了明显变化。继续完善城建融资机制,加强城镇土地资产开发经营,完成土地储备17宗30.2万平方米,公开出让土地使用权7宗4.4万平方米,实现土地出让收益2945万元,有效补充了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

第六,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快。我们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加快了和谐建设进程。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技项目14项,顺利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科普示范县考核。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落实"五抓"战略,教育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投资1981.9万元新建改造校舍2.4万平方米,消除危房面积5974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免除了5.57万名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和3.77万名学生的书本费。注重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招生分别达到3718人和249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覆盖率分别达到86.4%和53%,筹措资金15万元在县级以上医院设立扶贫济困病床29张,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建移动通讯基站35个,改造城区有线电视传输光纤6.2公里,实施了8个村的整村推进和2个乡镇269户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计划生育狠抓重点环节,强化工作措施,共落实节育措施4159例,征收社会抚养费290万元,投入资金307万元全面落实了各项奖励优惠政策,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注重民计民生改善,共落实城乡低保12.7万人(次),发放低保资金416.3万元,筹措资金5万元为109户困难居民发放了住房租赁补贴,安排救济资金202万元,妥善解决了2.36万户9.44万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公共财政框架初步形成,用于公共事业的支出达到2.6亿元。特别是在干部职工工资支出方面,全面兑现了政策性增资部分,新增生活补助300元和住房公积金财政补贴2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职工工资财政补助比例由60%提高到100%,环卫工人月工资在原标准上提高50元。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母猪能繁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财政用于落实惠农政策的支出达到2772万元。畅通信访渠道,共接待来信来访354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236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治安案件侦破查处率分别达到81.2%和 94%,保持了安全稳定的社会局面。文化、体育、残疾人事业都有较大进展,统计、物价、气象、工商、保险、质量监督、药品监督、防震减灾、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进步,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快。

第七,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我们按照建设"进取型、法治型、责任型、服务型、实干型"政府的目标要求,严格干部管理,推进管理创新,加强依法行政,重新修订了《渭源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制定出台了7个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减少和规范了行政审批事项。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重点工作特别是涉及城镇拆迁、土地使用、资金拨付、社会稳定、民计民生方面的重要事项全部实行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共召开政府常务会议29次,研究决定各类事项169项。坚持重大决策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立健全了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99件、政协委员提案29件,办结率分别达到65%和74%。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年建设活动,大力倡导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政府机关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开展各项审计121次,审计发现违规资金642万元,整改落实111.8万元,核减工程造价78万元,政府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与此同时,承诺的十件实事基本落实。一是投资2247万元的旧城区道路改造全面完成,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目标,县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构建区域经济中心,打造生态旅游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投资1841万元的城区供水管网和电网改造全面结束,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区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明显转变,城区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三是1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和10所学校的校舍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其中,投资648万元的12个乡镇卫生院,有11个完成主体工程,中医院建设因涉及整体搬迁,目前完成了征地、设计、评审等前期工作。投资762.6万元的10所学校校舍改造工程,有6所学校的新建校舍在春季开学时可投入使用,4所学校的教学楼完成主体工程,全县医疗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四是投资3056万元建成乡村道路201公里,交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五是结合财政局办公楼建设,建成总面积360平方米的政务服务大厅,为便民服务创造了条件。六是建筑面积9348.8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完成地基工程,今年10月份可以建成投入使用,部分单位办公条件简陋、无办公场所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七是引进资金9792万元开发建设住宅小区,新增商品房面积 11万平方米,城区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八是针对城区供热质量差的问题,重新制订了《渭源县城区集中供热投资费使用管理办法》,成立投资费管理委员会,代表用热户对投资费进行监督管理,供热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九是投资368万元的县城加油站已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城区车辆加油不便的问题。十是下岗职工再就业市场建设由于供销企业改制没有全面结束,年内未完成,目前企业职工安置正在进行,我们将尽快完成前期工作,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县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可以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县情认识、完善工作思路的结果;是县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建言献策、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团结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为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经济综合实力不强。全县生产总值与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均占有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二是经济结构转型任务艰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较低,综合效益不高。工业发展基础非常薄弱,缺乏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优势的骨干企业,工业发展面临扩充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三是市场化程度低。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不力。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层次低,带动作用不强。四是项目建设融资渠道单一。项目储备特别是重大产业开发项目储备质量低,国家投资项目前期申报难度加大,后续建设项目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银行信贷渠道不畅,民间资本运作机制不健全,发展资金短缺,经济持续增长缺乏后劲。五是财政运转形势仍然非常严峻。财源建设滞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要处理好保吃饭与搞建设、保运转与促发展的关系非常艰难。六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虽然全县政府系统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和行政效能得到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干部特别是一些乡镇和部门领导干部工作魄力缺乏,思谋发展不超前,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成效不明显,工作作风漂浮,狠抓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既有区位条件限制、发展基础薄弱、历史积累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部分干部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精神状态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对此,县人民政府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深入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2008年的主要工作

2008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从政策环境来分析,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为我们以农业为主的县份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政策机遇。国家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使我们加快经济转型面临着难得的融资机遇。从区位条件来分析,引洮工程全面开工,兰渝铁路、天定高速延伸段进入施工建设阶段,兰海高速临渭段有望在近期内开工,使我们加快发展的区位优势更为明显,这必将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必将对全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从自身基础来分析,经过近几年的艰辛努力,全县发展思路和目标进一步明确,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聚集功能显著增强,特色经济初具规模,干部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工作作风趋于务实,人民渴望发展的愿望日益强烈,创业激情更加高涨,参与支持程度明显提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这些都为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体上分析机遇大于挑战。为此,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战略和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发展思路,加强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后劲,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挖掘资源潜力,壮大产业规模,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民生改善,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6%,第二产业增长17%,第三产业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1%,达到24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72元,达到1885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要确保以上目标实现,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要把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二是要把推进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把工业化、城镇化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积极促进城市与农村、投资与消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三是要把遵循经济规律作为自身优势转化的前提基础,积极探索和研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消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努力创优发展环境。四是要把关注改善民生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稳固基石,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五是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促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发扬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增强奋发求进、攻坚克难的进取意识,倡导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实干作风,不断实现工作的新突破。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构建一个区域中心,建设两个经济长廊,打造三个发展平台,形成三个经济辐射中心"的总体布局,做到强力推进八大建设、努力实现九个突破、全力办好十件实事。

--围绕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强力推进八大建设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创造经济发展新优势。立足投资拉动型经济这一现状,抓住一切有利机遇,促进投资快速增长。一是切实增强前期工作的预见性。挖掘区位优势,分析政策投向,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力度,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工业经济培育,论证储备一批发展后劲强、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提升项目储备质量,真正形成论证、储备、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抓好重点项目的衔接争取工作,力争有一批重大项目在年内下达投资计划。特别是要以争取兰渝铁路项目的信心和决心,抓好兰海高速临渭段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二是切实增强建设实施的责任性。协调好重点建设项目与群众利益的关系,为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确保兰渝铁路、引洮工程、天定高速延伸段、212国道改造等建设项目在我县顺利实施。继续实行重点建设项目县级领导和部门负责制,落实工作责任,加强进度管理,确保沈海公路、临渭公路铺油改造、渭河大桥、农村国债沼气建设、中医院搬迁等投资10.07亿元的65个项目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切实增强项目管理的实效性。在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管理实践,完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资金报账制操作规程》,进一步靠实项目管理责任,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强化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健康运行和效益有效发挥。

(二)强力推进城镇建设,形成城镇发展新框架。加快构建"一体三翼",小城镇梯次发展的城镇框架,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一是高标准推进县城建设。围绕生态文明旅游城市的定位,按照打造区域经济发展中心的目标,全面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拓展城区发展规模。加大土地开发利用力度,盘活城镇资产,加快县城开发建设。抓好三条道路(滨河南路、老君山环山路、清源路铺油)、三座大桥(渭河1、2、3号桥)、三个市场(渭水源中药材市场、上集三角市场、下岗职工再就业市场)等重点工程和垃圾处理场建设,争取污水处理项目下达投资计划,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发展壮大房地产业,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精心打造老君山-灞陵桥公园,做美城市核心景观,彰显县域文化内涵,依托优越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聚集,繁荣中心城市经济。二是有计划抓好小城镇建设。围绕打造三个经济辐射中心和两个经济长廊的目标,重点抓好会川、莲峰、北寨的小城镇建设。按照各自规划,完成会川镇316国道过境段的铺油罩面、西关街东关段剩余路段改造和镇区绿化工程,稳妥推进莲峰小城镇建设,完成北寨镇主街道剩余段的拆迁改造。突出抓好五竹小城镇建设,完成规划修编和主街道拆迁改造。其它乡镇抓紧规划修编,结合各自实际,多渠道融资,加快主街道改造步伐,不断夯实发展基础,聚集生产要素,形成辐射带动合力。三是全方位加强城镇管理。严格制定城市管理办法,科学整合城市管理资源,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形成条块结合、上下协调、左右联动的城市管理体系,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好占道经营、机动车辆乱停乱放、广告牌匾设置混乱等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着力改善人居创业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三)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以改善发展条件、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一是立足长远抓规划试点。在重点抓好莲峰镇团结村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各乡镇分别选择确定一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结合各自地域条件、经济基础、产业优势完成规划制定。围绕规划,在整合资源上下功夫,多元化投入上做文章,切实改善试点村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培育马铃薯、中药材、畜草等主导产业,建立增加农民收入的稳定来源。通过探索实践,典型示范,为新农村建设总结经验。二是立足特色抓产业提升。以生产发展为前提,农民增收为核心,在发挥特色优势上动脑筋,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上求突破,培育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延伸产业开发链条,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坚持城镇农村统筹、培训服务并重、需求供给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技能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壮大劳务经济,拓宽增收渠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立足发展抓基础改善。将解决农村群众"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采取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群众投劳的方式,重点加强村社道路、人畜饮水、能源通讯、生态环境、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面貌,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四)强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建立经济增长新模式。坚持将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任务,加速推进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转变。一是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工业集中区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要结合兰渝铁路建设,抓好渭源工业集中区和商贸物流区的规划、征地等前期工作,继续完善会川工业发展区基础设施,加强马铃薯科技园区建设,逐步打造政策优惠、设施完备、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工业发展平台,以优越的创业发展环境,吸引科技含量高、竞争实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落户工业发展区,带动城镇、繁荣经济,逐步形成渭河沿岸和漫坝河沿岸经济长廊。二是加速产业集群形成。坚持规范提升与招商引资并举,扶持壮大以中药材、畜产品开发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发展水电工业,实现工业的多元化发展。加大工业布局调整力度,全县新上、搬迁、改造企业原则上按照规划进入工业集中区,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三是培育发展骨干企业。实施大集团、大企业战略,择优扶持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实力。支持兴华、永安、颜裕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技术创新,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经济发展新保障。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来抓,依托项目,努力改善交通、水利、生态等基础设施条件。一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完成投资3042万元的沈海公路、投资1070万元的临渭公路铺油改造工程,投资998万元建设路河路,投资720万元建成30条通村道路,改善城乡交通条件。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完成北部安全供水项目年度投资1900万元,解决4.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南丰灌区干渠建设和石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投资600万元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县建设项目和投资480万元的五竹渭河段治理项目,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00亩。三是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整流域、整山系推进的思路,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天然林保护、重点公益林和梯田建设,利用唐家河坝系工程追加投资985万元,建成骨干坝5座,中型淤地坝10座,实施投资119万元的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争取投资2261万元的桥子沟小流域坝系项目和投资176万元的柳林沟小流域治理项目,使全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六)强力推进马铃薯良种工程建设,建立产业运营新机制。马铃薯良种是我县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要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基地的目标,着力创新运营机制,促进马铃薯良种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一要进一步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按照全县马铃薯良种产业发展规划,年内新建原原种生产温室30座,累计达到60座,原种网棚2000亩,累计达到4000亩,建设高山隔离区原种生产田1000亩,年产瓶苗1500万株、原原种3000万粒、原种1万吨。新建各类种薯贮藏窖2000眼,贮藏能力达到50万吨。二要进一步扩大良种繁育规模。立足扩大产业规模效应,在全县建成千亩以上马铃薯良种种植示范点26个,扩繁一级良种5万亩、二级良种15万亩,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三要进一步提升良种产业效益。成立渭源县马铃薯种薯产销协会,规范专业协会运作方式和经营行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协会连结市场、组织生产的中介作用,合理分配协会、企业、农户的利益。强化政府宏观指导职能,进一步理顺渭河源马铃薯种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体制,明晰产权关系,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逐步培育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完善会川马铃薯交易市场服务功能,规划建设五竹、北寨马铃薯专业市场,积极申请渭源县马铃薯良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渭源种薯为甘肃名牌产品,逐步将渭源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基地。

(七)强力推进旅游景区建设,打造生态旅游新品牌。按照打造甘肃生态旅游名县的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培育生态旅游品牌。一是加快景区建设步伐。尽快完成首阳山、渭河源、洮河风光和黄土风情四大旅游区建设详细性规划的编制工作,采取社会化筹资手段,多渠道筹措资金,集中抓好景区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设施建设,争创首阳山旅游区为4A级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二是挖掘渭河源特色文化。围绕培育渭源旅游文化品牌,挖掘渭河源文化内涵,整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渭河源文化为依托,加大旅游系列产品开发力度,实现文化资源、产业资源和自然景观的高度融合。围绕生态观光旅游、感悟渭河文化这一特色,精心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推介活动,扩大渭源旅游知名度,争取将首阳山、太白山、双石门等主要景点纳入省级旅游线路。三是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争取渭水源宾馆在上半年投入运营并通过三星级宾馆达标评审,积极鼓励清源、莲峰、会川、五竹、锹峪等乡镇发展"农家乐"式乡村旅馆,创新景区管理体制,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着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八)强力推进绿化工程建设,树立生态文明新形象。按照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定位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加强绿化工程建设。一要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按照"显山、露水、透绿、现蓝"的生态建设理念,在不断加强城区河道治理、道路绿化、机关院落美化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改善县城整体面貌,规划建设5000亩的老君山精品绿化点,完成环山路北侧的整体绿化。二要建设生态绿色长廊。围绕提升景区整体形象,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全面完成罗莲公路、太白山、渭水源等30公里旅游道路的整体绿化,改善景区面貌。三要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按照"生态、景观、长效"的定位,以"绿色通道、绿色家园、绿色基地"为建设重点,推进各乡镇、自然村和农户庄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工作,逐步使绿化建设由交通干道向镇村道路转移,由城镇绿化向村庄绿化转移,着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

各位代表,这八大建设是当前全县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要实现我县对外形象和竞争力的显著提升,必须要在这八大建设上下功夫,县政府将牢固树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危机意识,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强力推进,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围绕促进经济社会相协调,努力实现九个突破

第一,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实现新突破。做好"三农"工作,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县发展大局。一是坚持城乡统筹,做到改善基础条件同培育优势产业相互协调。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在不断改善农业发展条件的同时,积极培育农业主导产业。马铃薯和旅游产业以良种工程、景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产业效益。中药材产业以建设全国有名的中药材基地为目标,编制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积极推广GAP和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其中GAP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无公害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制定生产质量标准,申请白条党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实施中药材产业链开发工程,进一步完善会川、莲峰等中药材专业市场服务功能,培育发展中药材饮片等初加工企业,扩大加工转化能力,降低中药材种植的市场风险。畜草产业以建设全国有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为目标,依托草山资源优势,结合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积极推进舍饲圈养,完成圈舍改造2500间,发展优质牧草3万亩、规模养殖户600户,推广建立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完善良种推广体系,加快品种改良步伐,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制定南山放养虫草鸡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在规模放养、精深加工和对外宣传上下功夫,培育纯天然、无污染的畜牧特色品牌。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提高人口素质同开发人力资源相互支持。依托职教中心培训基地,整合各方面的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力争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1万人,劳务输出7.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以上。三是坚持多措并举,做到解决民生问题与深化扶贫开发相互结合。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举措,继续抓好农村综合开发项目,重点抓好总投资912.5万元的新寨镇联盟村、莲峰镇石门村等7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总投资1346万元的清源、五竹镇238户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总投资1171.9万元的产业化扶贫项目,积极争取民生银行和天津河西区的对口帮扶项目,坚持项目、资金、技术扶贫相结合,力争减少绝对贫困人口400名和低收入人口1万名,缩小贫困差距。

第二,着眼于转变发展方式,在优化经济结构上实现新突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调整完善产业结构。坚持以农兴工、以工促农,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构筑四大工业体系,扩张工业经济规模。依托城镇辐射聚集,大力发展以商品零售业、现代服务业和物流仓储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环境也是生产力。要树立全方位的开放意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投资领域,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治力度,规范行政收费,大力营造透明开放的政策环境、高效快捷的办事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全力打造政策优惠、服务优良的对外开放新形象。三是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实行土地出让、税费征收优惠政策,筹措专项扶持资金300万元,采用贴息、以奖代补、提供担保等各种方式,择优扶持有规模、有品牌、有前景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安排一定比例的涉农扶持资金帮助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非公有制企业建设原料基地、培训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和建立信息网络。通过产业带动扩展一批、市场拉动辐射一批、骨干推动影响一批、资源挖掘生成一批,新发展个体私营企业205户,努力扩充非公有制经济总量。

第三,着眼于提高保障能力,在破解融资难题上实现新突破。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不断提升财政调控能力。一是夯实增收基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择优培育税收贡献率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巩固壮大支柱财源,依托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税收增长点。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努力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反映到税收收入上来。二是优化支出结构。完善预算执行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约束力。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支出,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全面开展政府部门及专项资金的审计检查,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任中审计力度,确保财政资金有效使用和安全运行。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镇村财务管理,坚决杜绝发生新的不良债务。三是拓宽融资渠道。高度关注国家资金投向,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专项资金。进一步抓好信用体系建设,深化与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支持农行开展服务"三农"试点工作,加大对农业产业项目、重点企业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第四,着眼于实现持续发展,在落实基本国策上实现新突破。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一是统筹谋划人口问题。积极推进婚育文明建设,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活动,狠抓重点环节,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奖励优惠政策,确保计划生育率达到84%以上。二是注重资源节约利用。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好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坚决杜绝未批先建、违法占地行为,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抓好土地储备,争取完成土地出让收益3000万元。实施投资2358万元的会川罗家磨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和投资215万元的莲峰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三是强化环境保护。认真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对污染源的管理和监控,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减排指标。加强水源地保护和重点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严格新建工业企业的环保审批制度,完成城区内3家淀粉企业的搬迁或转产工作,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检查,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第五,着眼于统筹协调发展,在繁荣社会事业上实现新突破。在全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努力繁荣社会各项事业。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与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的合作关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抓好投资120万元的富民强县工程科技项目,推广普及实用科技37项,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围绕关键抓改革、根本抓队伍、热点抓德育、重点抓质量、落实抓机制的教育发展思路,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中教育为重点,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继续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投资329万元完成北寨中学、大安中学、田家河中学、清源镇河口学校的教学楼建设,投资370万元完成清源中学、秦祁中学学生宿舍楼建设,积极争取援建资金,努力消除学校现有危房,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体制改革,加强队伍管理,注重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培养新型技术人才。强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健全教育帮扶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三是强化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城乡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规范资金管理和报销程序,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和文艺社团建设,投资260万元建成7个乡镇文化站和40个农家书屋,实施全民健身工程项目,实现全县乡镇所在地有线电视信号覆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第六,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在民计民生改善上实现新突破。实现社会公平,保障人民权益是和谐建设的基本前提。一是努力扩大社会就业。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健全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力争年内新增城镇就业8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0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切实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和社会临时救助为主体,以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城乡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投资100万元建设社会福利中心,做好社会慈善事业。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确保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额和参保人员稳步增长,启动生育保险。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和市场价格监测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增进社会和谐。

第七,着眼于增强发展活力,在推进机制体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着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一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投入机制,健全对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凡进必考"原则,做好以竞争上岗和聘任制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加大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工作力度,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三是创新目标管理体制。按照"注重全面、突出重点"的原则,围绕项目建设、示范点建设、实事办理、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和重大决策的落实,合理确定经济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完善考核奖罚细则,健全考核和评议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推动工作落实。

第八,着眼于推动社会进步,在民主法制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以建立行为规范、文明有序、和谐共处的社会秩序为目标,着力提高人民法治意识、公德意识,凝聚发展合力,推动社会进步。一是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深入推进 "五五" 普法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群众法律素质和法治化管理水平,形成全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二是坚持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扩大基层民主,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三是深化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激发全民进取意识。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工作,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积极支持驻渭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九,着眼于政府自身建设,在提高行政能力上实现新突破。我们要按照"高效、规范、务实、廉洁"的要求,以建设"五型"政府为目标,全面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一是科学行政,增强政府决策力。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科技、社会管理和法律知识,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和驾驭工作全局的能力。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努力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让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二是勤政廉政,增强政府公信力。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建设诚信政府,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向人民群众承诺的事情坚决落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廉洁从政,加大教育、制度、监督工作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继续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深入治理商业贿赂,认真开展行政执法监察,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努力让人民群众高兴、满意、放心。三是狠抓落实,增强政府执行力。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勇往直前的闯劲、百折不挠的韧劲、脚踏实地的干劲,做到深入一线抓落实、事必躬亲抓落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过硬作风,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以创新的精神促进落实,以实干的行动推进落实,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使抓落实成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公务员的自觉行动。

各位代表,这九个突破涵盖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也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我们将牢固树立创新务实,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突破,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围绕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全力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建设老君山-灞陵桥公园一期工程,为城区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

二是建设三条城区道路:一要完成清源路铺油和绿化工程;二要完成老君山环山路建设及道路两侧绿化;三要规划建设滨河南路,完成路基工程、管网埋设和绿化、亮化、美化。

三是打造渭河风情线:一要完成渭河县城段2.2公里河堤治理,建设3道拦河闸;二要完成渭河南岸大平桥至公园段的拆迁建设。

四是建设三座渭河大桥,即新建1号、3号渭河大桥,改造小平桥,实现县城南北均衡发展。

五是建设三个市场,建成渭水源中药材市场和上集三角饮食市场,全面完成下岗职工再就业市场建设,繁荣县城商贸流通。

六是对中医院进行整体搬迁,一要完成搬迁整体规划;二要完成投资980万元的门诊楼建设。

七是投资699万元新建学校校舍8150平方米,消除危房3694平方米,县财政列支160万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筹措资金100万元解决龙亭中学的债务问题。

八是投资5830万元改造乡村道路233公里,提高城乡道路通行能力。

九是筹措资金建设文化剧院,改善文化事业发展条件。

十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解决困难居民住房难的问题。财政列支180万元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配套资金,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分别达到70%和88%,有效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各位代表,这十件实事,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也是利益矛盾非常突出、工作形势非常复杂的难点工作。但是群众关心的就是县政府高度关注的,因此,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庄严承诺,我们将以攻坚克难的魄力、持之以恒的毅力,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尽最大努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强势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高度重视民生改善,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共创渭源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 渭源县 政府工作报告 渭源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