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9-16 15:27:01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凝心聚力、攻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十一五”是玉龙强基础增后劲、重招商扩投资、保生态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的攻坚时期。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等战略机遇,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呈现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过去的五年,是全县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2.34亿元,是“十五”末的2.27倍,年均增长13.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9亿元,是“十五”末的3.47倍,年均增长27.9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3亿元,是“十五”末的4.35倍,年均增长33.95%;农民人均纯收入3, 586元,是“十五”末的2.28倍,年均增长17.9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34.619.945.5调整为26.428.345.3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全面落实“农业稳县”战略,累计投入三农资金达19.79亿元。投入1,500万元,实施了1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连续下派了五批新农村指导员,一批独具农村特点、景区特色、民族特征的新农村轮廓初步形成。2010年农业生产总值完成10.8亿元,年均增长14.7%。粮食总产连续五年稳定在10万吨以上。烤烟、畜牧等优势农产业得到稳步提升,烤烟实现总产值5.08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4%。药材、青梅、魔芋、马铃薯、核桃、丽江雪桃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被列为“云南省中药材基地建设”18个重点县之一,丽江雪桃连续两年成为“国宴用桃”。

新型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力做好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协调服务和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社会和谐的九河移民新村,211830人水电移民得到依法、规范、妥善安置。小水电开发工作有序推进,完成投资2.4亿元,新增装机容量5万千瓦、发电量1.7亿千瓦。着力巩固提升南口工业园区,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非公经济持续发展,以嘉和建材城为龙头的集建材经营、门窗加工、家居装饰、汽车服务为一体的商贸区已经形成,构筑了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非公经济已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创建“中国旅游强县”。玉龙雪山景区成功申报国家5A级景区。老君山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地质公园。顺利完成了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建设。玉龙雪山景区综合治理和延伸开发工作进展顺利,老君山国家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大力发展民俗乡村旅游,黄山、拉市、白沙旅游业蓬勃发展。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778万人次,年均增长20.64%;旅游社会综合收入达177亿元,年均增长25.75%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强化税收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财政收支实现持续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累计8.51亿元,年均增长32.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5亿元,年均增长33.9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相继突破1亿元和2亿元大关。财政总支出完成30.04亿元,年均增长27.81%。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协调,金融企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累计完成政府融资6.43亿元。

(二)过去的五年,是投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统筹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城乡总体面貌明显改善的五年

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建设促进大发展理念,着力改善投资结构和环境,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立项与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7.8亿元,年均增长27.91%

县城开发建设有序推进。以县城主体工程竣工庆典为标志,结束了有县无城的历史。累计投入资金32.61亿元,完成了丽江人家一、二期、记忆遗产公园、行政办公区二期、县城路网等重点项目。市政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绿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县城绿化总面积达15.83万平方米。相继引进翔鹭集团、美林基业、古城高尔夫等大企业落户玉龙,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中心集镇、特色村庄和重点村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黄山、拉市、石鼓等小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提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累计投入2.37亿元,完成农田水利工程516件,实施了拉市海调蓄水、大栗树水库除险加固等一大批水利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5万亩,解决了11.6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投入3,034.64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86万亩。投入5,373万元,实施完成九河、拉市、鲁甸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2,556.9亩。解决了贫困地区8413,364人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城乡交通路网整体水平明显提升。认真做好大丽铁路、丽香铁路、大丽高速公路的协调服务工作,累计完成投入11.54亿元,实施了经济干线、旅游公路105.43千米,通乡油路107.96千米,通达工程604.68千米,农村客运站4个、候车点13个、渡口码头13个,村道建设745.02千米,阿海、梨园水电站进场公路136.8千米。累计改建公路1,563.08千米。补助水泥10万吨,硬化农村道路320.8千米。全县16乡镇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开创了城乡道路交通工作新局面。

(三)过去的五年,是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促进发展的动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文化体制、乡镇机构、集体林权制度、粮食等改革改制工作。设立了黄山等4个中心财政所,成立了玉龙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全县16个乡镇实现了信用服务网点全覆盖。扎实推进乡村流通工程建设。财税、人事、教育、卫生等改革不断深化。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技术合作和教育文化交流领域逐步扩展,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与云南师范大学建立了校县友好合作,已意向签约2所高校落户玉龙。接待了大批国内外政要和友好人士,加强与友好城市之间的联系交流,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缔结为友好县,进一步扩大了玉龙知名度。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引进了翔鹭酒店、文笔海高原生态旅游度假区、雪山水城等一大批精品项目。全县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43个,已竣工项目65个,项目到位资金和实际完成投资达58.29亿元。

(四)过去的五年,是统筹社会发展力度加大,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

科技进步成效明显。科技成果运用和科学知识普及工作深入开展,累计成立了28个农村科普协会,农村实用技术覆盖面不断扩大,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授予“全国科技考核先进县”称号。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提高,累计投入教育资金达6.96亿元,“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科书费,对部分寄宿制学校贫困生给予生活补助。投入1.64亿元,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12.92万平方米。逐步推进中学办学片区化、规模化,实行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坚持全县干部职工“扶持教育行动”。取消了县五中高中建制,把县一中、县民族中学办成高级中学。建成玉龙中学。撤并山区校点202个,发展寄宿制学校63个、幼儿园16所,成立了县教师进修学校,建成了县职业高级中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整合城乡教师资源,全面推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文化事业稳步推进,群众文体活动更加活跃。完成了县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并投入使用。投入419余万元,完成9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农家书屋49个。投入427万元,完成了拉市上南尧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台项目。抓好民族文化保护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予以补助。认真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聘请了17名政府文化顾问,打造了以《印象丽江》、电影《大东巴的女儿》、纳西姐妹组合等为代表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文艺品牌。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走在全国前列。积极加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关心支持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奥运火炬在玉龙顺利传递。

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投入2,210万元,完成了县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大楼、五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综合楼和8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投入1,500万元资金购置县、乡、村医疗设备。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推进,全县参合人数19.22万人,参合率达95.93%

重视外援项目。积极引进世界宣明会、联合国儿基会、大自然保护协会等16个外援组织项目资金8,653.74万元,实施了涉及教育、卫生、能源、环保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等领域项目528个。重视残疾人、慈善、老干部和老龄事业。加强了统计、档案、史志、人防、气象等工作。注重发挥民间社团组织的作用。认真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县”称号。

(五)过去的五年,是民生问题得到高度重视,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改善的五年

统筹协调城乡就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3,125个。城镇新增就业3,560人,其中解决大学生就业2,307人,招考招录公务员243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71名,事业工勤50名,招募大学生村官105名,“三支一扶”88名,西部志愿者60名,安置公益性岗位181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9万人,实现劳务经济年收入2.3亿元,被评为“云南省劳务输出示范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消除了“零就业家庭”。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继续抓好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等工作。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实现全民医保。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解决村干部待遇问题的实施意见》,对符合条件的85名离职村干部给予了定期生活补助,对193名在职村委会干部纳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管理。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851.25万元,城市和农村低保资金4,986.54万元,五保户供养金777.77万元,安排救灾资金1,720万元,救助人口8.6万人。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保健补助资金409.4万元。

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粮食直补、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等直补资金1.22亿元。投入2.04亿元,实施146个扶贫项目,减少贫困人口1.13万人。发放小额信贷资金6,000万元。累计投入2,080万元,完成廉租住房3241.61万平方米。投入3,100万元,实施完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危房改造8,340户。完成棚户区改造353户。全面推进“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活动,兑现补贴资金905.61万元。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六)过去的五年,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的五年

全面推行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向全县880户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发放奖金227.31万元。认真做好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深入开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水、土地、矿产资源在开发中得到保护利用。启动了《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两山一江一城”、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治理和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强化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确保了重大项目和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实现了占补动态平衡。探矿权、采矿权严格实行招拍挂,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高。积极开展城市周边和面山砂石采挖整治工作。加快推进森林玉龙建设,高度重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治理水土流失42.94 平方千米,封山育林6.37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73万株。种植核桃29.9万亩、雪桃1.56万亩,推进林产业发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3%,比“十五”末提高7.3个百分点。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累计完成沼气池3,162口,节柴灶2,800眼,推广太阳能热水器3,210平方米。切实加强资源林政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全县集体林地确权539万亩,确权率达99.15%;发放林权证面积518万亩,发证率96%

(七)过去的五年,是民主法治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五年

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向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批评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县乡政务、村务公开。实施 “五五”普法教育,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体系进一步完善。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对食品、药品、农资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安全的产品市场秩序整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矿山、交通运输、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公共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被评为省级“先进平安县”。禁毒防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建立健全县处级领导包案化解矛盾纠纷机制,一批社会热点、难点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三个一”、“六个表率”等活动。深入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制度建设,政府行为进一步规范,决策机制不断完善,机关作风明显转变,行政效率持续提高,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面对“后金融危机”的复杂局面和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立足实际,凝心聚力、多措并举,一手抓抗旱保民生,一手抓生产促发展,全面推动玉龙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为“十一五”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

坚持科学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4%;地方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53.0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9.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2%;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7‰,超额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产业发展取得新成绩。面对持续严重的旱情,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累计投入抗旱资金3,238.77万元、劳动力9万人次、机动设备2,315台(套),挽回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0.8亿元,增10.49%。大旱之年粮食生产完成10.26万吨。特别是马铃薯、药材、烤烟、丽江雪桃等产业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全年种植马铃薯5.5万亩,产值突破2亿元。种植烤烟6.89万亩,烟农收入达1.61亿元。种植药材2.83万亩,实现产值1.5 亿元。紧紧围绕“拉市乡千亩丽江雪桃核心区”建设,新增丽江雪桃种植面积3,831.2亩,实现总产值1,226万元。以“标准化养殖,品牌化经营”为抓手,积极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全年畜牧业产值完成5.06亿元,增长19.82%,大旱之年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县城开发建设取得新进展。投入2,373万元,完成县城区域内26.7千米污水管网建设。进一步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积极支持房地产项目建设,华荣居、山水苑、文笔苑、墨香苑等项目已顺利完工。雪山水城、翔鹭酒店、文笔旅游小镇、火车客运站、市委党校整体迁建、丽江街样板段、丽江1号、玉和苑、县城污水管网工程、嘉和片区综合开发等在建项目稳步推进。从江东集团回购500亩建设用地,用于县医院和县一中搬迁用地。投入创园资金6,560万元,新增县城绿化面积8.77万平方米。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2个,其中,续建项目34个,新建项目28个,完成投资17.21亿元,增37%。新签约了丽江星光国际传媒度假村、纳西岭海国际商务度假基地等项目。

以“两基”迎国检为重点,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建立部门挂钩联系学校帮扶制度,举全县之力,认真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共投入资金3,774万元,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安全管理等方面均达到国家要求。“两基”工作得到教育督导组的充分肯定,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县职业高级中学顺利完工并搬迁至新校区。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县高考综合上线1,602人,综合上线率为95.58%。中考普高上线1,004人,上线率50.55%。文化体育事业稳步推进。《玉龙欢歌》荣获第二届中国村歌大赛十大金曲和作词、作曲金奖。继续加大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投入力度,投入1,617万元,完成了县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大楼、8个农村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县、乡卫生院医疗设备购置资金724.67万元。

坚持把民生工程摆在突出位置,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抓好以高校毕业生和复退军人为重点的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563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322人。累计投入2,310万元,完成廉租房建设项目续建工程。投入1,340万元,完成2,80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7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年共发放良种补贴305.1万元,农机补贴240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915万元,公益林补助资金493.1万元,兑现“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580.65万元,投放小额信贷资金2,000万元。重点抓好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等工作。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1,528万元,救助资金327万元,安排救灾资金755.46万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达到全覆盖,全县应参保人数14.02万人,已参保13.91万人,参保率达99.25%

关注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精心办好十件实事。安排资金300万元,完成2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补助水泥2.25万吨,硬化农村道路133103.26千米;完成投资3,076.13万元,新增灌溉面积0.8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14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554万人;完成3个村级卫生室和五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沼气池1,901口,实施完成节柴灶518口,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1,006平方米;投资3,700万元完成县职业高级中学建设,排除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22,426平方米;实施785个村民小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受益人口11.2万人,完成31个农家书屋和白沙、石头2个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新建篮球场55块,地掷球场、门球场20块;通过鼓励创业、招聘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安置就业等形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905个,全年共招录公务员30名,事业人员88名,招募“三支一扶”人员5名,选聘“大学生”村官16名。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深深认识到,要实现玉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玉龙实际相结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才能保持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务实工作的精神相结合,强化抢抓机遇的意识,积极主动破解发展难题,全力以赴狠抓工作落实;必须坚定不移地调结构、转方式,把产业培育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破解制约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玉龙经济社会发展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县经济发展质量最好、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县人大、政协大力支持,全县21万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驻玉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玉龙建设与发展的外来投资商、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薄弱、产业优化升级不足、山区扶贫开发任务重;二是以县城开发为重点的城市化进程缓慢,城镇对农村经济辐射带动力不强;三是旅游资源富集而旅游经济弱小,与中国旅游强县的地位不相适应,优势资源开发进程缓慢,旅游提质增效不明显;四是工业经济严重滞后,非公经济发展不足,难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效益不高,仍处在保护任务重、利用不充分、打造精品难的阶段;六是生态保护建设任务繁重,林产业对经济民生贡献率不高;七是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公务员作风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推动玉龙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市委、市政府对丽江“十二五”时期的形势判断是:经济发展进入机遇期,改革创新进入攻坚期,对外开放进入提速期,文化事业进入繁荣期,社会建设进入转型期。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发展环境总体有利。一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两强一堡”战略的深入实施,将更加重视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我县作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涉藏地区重要县份之一,为培育新兴产业、优化生产力布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二是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给我们明确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方向。三是省委、省政府今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的决定》,将迎来以水为主题的保护利用高潮,困扰我县农村和城市用水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四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六大战略”、“三大基地”建设都适合玉龙县情,必将加快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五是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以50周年县庆为契机,高举传承弘扬纳西文化的旗帜,在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上大有作为。六是随着大丽高速公路、丽香铁路、丽江机场改扩建、金沙江中游水能开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有利于我县发展潜能的发挥,将极大地提升我县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可以说,“十二五”时期,对玉龙将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期。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时不我待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把玉龙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和谐家园。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建设“两强一堡”的战略机遇,以建设云南省最具特色的民族自治县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科技人才为动力,深入实施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工业、水能和全面开放“七大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教育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着力打造清洁能源基地、生态产业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和纳西文化产业基地,努力构建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的核心示范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清洁能源开发的重点区域和展示纳西文化的重要窗口,不断开创玉龙科学发展新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战略布局为:根据玉龙区位、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突出“一个核心”——以玉龙县城为载体的经济增长核心,带动“三个片区”——中部率先发展、西部加快发展、东部积极发展,打造“四个基地”——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和纳西文化产业基地,形成“134”战略布局,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十二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发展瓶颈

提升区域交通网络服务能力。按照“统筹规划、突出干线、打开通道、完善网络、形成体系、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协调推进大丽高速公路、丽攀高速公路、丽香铁路等国家重点路网项目和国省道主干线建设工作。加快丽兰路、大具桥、丽德公路巨甸至其宗段等公路建设,提升连接周边州、市、县的出口通道。继续实施农村通畅工程499千米、通达工程4,661千米,新建客运站点21个,改建渡口码头14个,全面提升农村路网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5,022千米。高速公路里程达70.3千米,铁路里程达52千米。

大力推进水利设施建设。新建文海、清乐湖、头台河等14个重点水源工程,实施白汉场、罗美等2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大山区小康水利工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水利集雨节水灌溉、干支渠防渗及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加强城乡防洪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对金沙江干流险工险段、冲江河、陇巴河等金沙江一级支流河堤进行综合治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51处,解决全县农村8.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烟水配套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配套工程、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改造16万亩中低产田地。

提高城乡通信和能源保障能力。实施西部农网改造工程、太安500千伏变电站工程、变电站扩容技术改造等工程。推行电子政务,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城乡通信保障能力。

(二)强化城乡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梯次推进,重点抓好县城建设,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村庄、集镇建设步伐。新县城实现由行政中心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变,形成县域经济增长核心。推进黄山、白沙、拉市等乡镇融入丽江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石鼓、巨甸等乡镇纳入全市三级中心城镇体系,加快黎明、塔城、太安等集镇和特色乡镇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25%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统一规划、适当集中、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要求,坚持示范带动,梯次推进,做到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围绕基础、产业、民生、素质四要素,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农民增收致富、农业产业化经营、村容村貌整治、农民素质提升等工程。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统筹兼顾、稳步发展,扎实推进扶贫开发进程。“十二五”期间,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6.73亿元,整合部门资金1.75亿元,力争完成5个省级“整乡推进”扶贫项目、250个省市级整村推进扶贫项目、88个深度贫困村整体脱贫项目、1,000户安居工程、10个革命老区村社建设项目和2,500人的易地扶贫开发。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立足我县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发展壮大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力争“十二五”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3843

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烤烟、中药材、林果、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服务体系等三个关键环节,促进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平、创品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到“十二五”末,农业总产值达19.92亿元,年均增长13%。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按照“资源与产品对接,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成集群发展”的要求,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业、农特产品加工业、特色旅游产品加工业,促进我县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工业各项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增加值达到7.23亿元。同时,积极发展建筑业,不断提高第二产业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

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的发展模式和“保护优先、强化监管”的工作原则,突出文化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特色,改造提升玉龙雪山,积极推进老君山景区建设,拉市海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开发乡镇旅游。努力把玉龙打造成为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的核心示范区、滇西北旅游的龙头、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和旅游强县。力争到“十二五”末,接待国内外游客893.12万人次,年均增长12%;旅游业社会综合收入达97.68亿元,年均增长14%

培育壮大民族文化产业。加大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整合、融合力度,以旅游业带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实施东巴文化数字化传媒中心建设项目,推动民族文化保护、艺术展演和广播传媒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大石鼓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争取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力争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8%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围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屏障”的目标,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子,把发展绿色经济放在突出地位,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把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土地利用和供地管理,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少于60.3万亩,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51万亩。加强“低碳国土实验区”工程建设,力争把我县打造成丽江市“低碳国土”建设的示范区。完善生态保护机制,争取列入中国西部高原生态环境补偿试点县,纳入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积极探索建立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费的征收机制。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建立生态创建、绿色创建奖励机制。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认真做好生态县建设,构建生态安全体系,巩固提升我县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施拉市海排污截污工程项目,积极推进白沙片区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力争到“十二五”末,单位GDP能耗零下降,二氧化硫排放降低10%,化学需氧量总量降低15%

(五)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民族教育强县”建设。继续加大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与标准化建设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初步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九年义务教育不断巩固和提高,力争“十二五”期间,小学、初中入学率保持在99%98%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0%,职业技术教育有较大发展。着力提高学校建设标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力争实现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加大高等教育引入和投融资力度,争取12所高校落户玉龙。

强化科技支撑。巩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成果,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县域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科技队伍和人才建设,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到“十二五”末,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5%,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六)着力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完善城乡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和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十二五”期间,以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 95%以上,基本建成城乡大病医疗救助体系。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以列入云南省劳务输出示范县为契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大力发展文体广电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创省级、国家级“文化先进县”。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发展壮大体育旅游,推进体育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电视广播事业,力争“十二五”末,我县广播覆盖率达90%以上,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完成纳西语广播电台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事业,进一步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断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和卫生监督所业务楼建设。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争创国家和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

(七)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和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力度,增强玉龙作为全国唯一纳西族自治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玉龙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发挥工、青、妇、工商联、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加强农村和社区财务管理,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努力解决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进平安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公共应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建设,努力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置能力。

三、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确保“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含市级分享部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以内。

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4321”工作思路,即“四个重点突破”:重点突破县城开发进程、工业经济瓶颈、烤烟为主的优势产业规模与效益、民族教育现代化;“三个保护利用”:保护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两个切实加强”:切实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一个务必提高”:务必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突破烤烟为主的优势产业规模与效益为重点,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基地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年总产量不低于10万吨的基础上,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向适宜区域集中,逐步形成烤烟、药材、马铃薯、核桃、雪桃、蔬菜、畜牧七大优势特色产业。

以打造金沙江河谷优质烟叶基地为重点,加大科技兴烟力度,努力提升烟叶品质。巩固黎明、巨甸、石鼓、龙蟠、塔城等老烟区,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租赁等方式扩大种植面积,实现规模化种植,稳步发展大具、奉科、鸣音新烟区。夯实烟叶发展基础,投入4,017万元实施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000万元新建烤房1,200座。全年计划种植烤烟10万亩,完成32.3万担烟叶生产任务,实现烟农收入2.5亿元。巩固提升“云药之乡”品牌,以鲁甸为核心,加快建设中药材生产规范化基地,辐射带动其他适宜区域发展重楼、秦艽、木香等地道中药材,力争年内种植5万亩,采挖2.5万亩,实现产值 1.8 亿元,在打造玉龙药材品牌上取得新的突破。以太安为重点,实施2,500亩种薯基地,积极引进秋油菜加工企业,年内计划种植5万亩马铃薯,2万亩秋油菜,实现产值2亿元。依托丽江雪桃千亩核心区建设,计划种植雪桃2,500亩,力争总面积达到1.8万亩。继续巩固并扩大优质泡核桃种植面积,年内计划种植12.5万亩,力争总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积极发展玉米制种、夏秋冷凉蔬菜、芸豆、油菜、玛咖、摸摸香、辣椒、大蒜、葡萄、草莓等特色农产业。巩固提升生猪规模养殖,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力争年出栏生猪34万头,大牲畜出栏3.51万头,实现产值5.7亿元。

(二)以突破工业经济发展瓶颈为重点,着力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积极培育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继续全力支持、配合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积极做好水电开发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年内完成阿海、梨园水电站库区移民87371人搬迁安置,继续推进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扶持工作。科学规划实施小水电开发,积极推进龙蟠兴民、石鼓格子河电站建设项目。充分利用资源,大力推广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认真做好太安500千伏变电站建设项目协调服务工作。

巩固、提升南口工业园区。按照“一园多区”的思路,促进园区体制机制和开发模式创新,在现有面积的基础上整合、拓展工业用地,使产业圈逐步扩张,不断增强园区的吸纳能力,引进云南泰华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入园。加快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以青梅、芸豆、魔芋、核桃、野生菌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为基础,支持映华集团、得一公司等企业发展绿色地方名特食品,继续推进映华集团微生物技术改造和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和废水治理项目,得一新型工业园二、三期工程,玉元公司商品花魔芋种植及精粉加工产业化开发项目,华利公司中药饮片GMP生产线扩建及深加工项目。继续推进格林恒信玛咖系列产品研发、老君山食品公司果脯系列产品加工项目。

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协调与服务,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力度,加快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开发。

积极发展非公经济。认真落实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嘉和建材城为龙头,依托丽江城市开发、新县城和中心集镇建设,合理发展建筑建材业。

(三)以突破县城开发进程为重点,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抓住丽江建设云南丽江高校区、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等机遇,加快县城建设步伐。

严格按照玉龙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好县城建设。继续推进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夏禾路、乐仁路、火车客运站建设进度,开工建设祥和路、中和路、庆云西路延伸线、过境西路。积极实施县城核心区污水管网、雨水排放工程、供电工程、供水工程和燃气管道建设。积极推进上吉新村项目建设,启动县电视台迁建、农村信用社业务大楼、国税局、审计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优化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布局,投入1.8亿元,实施县一中整体搬迁,实现明年新学期在新校区开课,启动县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城关县城优质完小及县幼儿园,全力支持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和云南丽江传媒大学落户县城。年内开工建设400套公租房,加快东巴文化数字传媒中心建设。丽江街样板段上半年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

严格按照国务院、省、市关于闲置土地处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推进闲置土地清理整治工作。对现有闲置土地征收闲置费,督促上半年开工建设,逾期将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进一步健全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制度,促进用地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雪山水城、翔鹭酒店等项目建设进度。继续推进文峰苑、天籁雅筑、玉和苑、和合苑、大宇花园二期、丽江尚品国际公寓、柏华小区、丽水家园、丽江1号等住宅小区建设。开工建设玉泽园、白马苑三期、检欣苑、玉龙金苑,文海苑、湖畔佳园、龙泽园、永皓苑、快乐家园、景和园、丽江名居、观海苑及县城“一轴一带”等项目。

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好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按照331日最后时限的要求,采取“工期倒逼,进度倒逼,时间倒逼”和“白加黑,五加二”方式,抢时间、保质量、赶工期、争进度、抓养护,加快推进火车客运站站前广场、文笔海运动休闲公园、丽大路与过境路交叉口环岛及周边节点绿化工程、过境路两侧景观绿化工程和遗产公园绿化改造工程建设进度,督促落实单位、小区绿化达标改造任务,确保按期完成创园目标任务,努力把玉龙县城逐步建设成为丽江知名宜居城市。

深入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抓紧开展石鼓、巨甸、拉市等重点乡镇供水工程,白沙片区丽江市第四自来水厂及供水管网,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万村千乡”工程项目,建设乡镇标准化农产品交易市场,形成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黄山、白沙、拉市三个中心乡镇城乡一体化建设,重点突破基础路网和污水垃圾处理,重点保护纳西民居和田园水系。全面启动全县乡镇政府所在地小城镇规划,按照“一个农贸市场、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公共厕所、一个垃圾处理场、一个污水排放系统、一条品牌小街”的“六个一”要求,重点推进石鼓、巨甸、塔城、鲁甸、大具、九河、鸣音等乡镇小城镇建设,逐步增强城镇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

(四)以突破民族教育现代化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以建设“民族教育强县”为目标,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要求,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一乡一公办幼儿园建设进程,把幼儿园教师纳入中小学管理体制。按照集中化、片区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调整优化农村中学布局,合理配置资源,重点建设好玉龙中学、白沙中学、二中、四中、五中、九河中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保障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员工的编制经费。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全力办好县一中、民族中学两所高级中学,选拔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提高高中办学质量,力争高考成绩特别是重点本科上线率有新的提高;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探索订单培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办学模式,建设标准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高效农业立体开发实训基地,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实施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投入2,703 万元,改建、新建校舍面积18,023平方米。启动教师进修学校、职业高级中学二期、乡镇示范性幼儿园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全县干部职工“扶教育工程”,坚持县直部门挂钩联系农村小学制度。重视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再造玉龙足球名片。

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覆盖城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努力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惠及全县人民。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能力建设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年内完成5个村卫生室改扩建项目。继续加强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鼠疫、结核病、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食品、药品及其它生活用品的管理,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网络,深入开展对食品安全、非法行医等专项整治。

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项目建设为依托,深入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同时,不断完善农村主导产业的服务体系。

全力办好自治县成立5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展示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切实做好征兵和民兵预备役建设。高度重视民族宗教、残疾人事业、慈善、技术监督、统计、审计、档案、史志、地震、气象等工作。

(五)以保护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为重点,着力推进纳西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依托东巴文化数字化传媒中心建设项目,通过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支撑体系、服务体系、传承基地、信息资源建设,实现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加强东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建设,重点扶持鲁甸新主,塔城曙明、依陇,宝山吾木,太安汝寒坪、汝南,大具,鸣音等东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建设,积极申报东巴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纳西文化发掘和弘扬,把纳西东巴文化保护逐步纳入学校教育,编写好中小学民族文化普及读物,完成一乡一册乡土风物读本,鼓励少数民族干部穿民族服饰、讲民族语言、过民族节日。

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我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加大与旅游资源的整合、融合力度,以旅游业带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开发东巴造纸和字画、民族刺绣、纳西金钥匙、草竹编制品和东巴木刻等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利用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加快建设以白沙古街为核心的纳西文化产业区,引进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建设影视基地。提升打造以纳西族“三多节”、“棒棒会”等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一批富有地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节庆文化品牌。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争创省级文化先进县。做好纳西语广播电台筹建工作。继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6个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力争年内覆盖全县所有村委会。继续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农村数字电视覆盖率。加快建设民族歌舞团品牌,年内打造一台高水平剧目参加全省展演,促进文化对外交流。

(六)以保护利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为重点,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以白沙片区和拉市片区水资源管理为重点,开展好白沙水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把白沙列为全市最重要的生态修复区和水资源保护区,充分利用现有水系,在保证丽江城区供水前提下,兴建众多水池、水塘、水坝,创造一个山水相得益彰景观,带动白沙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做好拉市海流域水土流失和环湖截污等综合治理项目。强化饮用水源保护监管,遏制地下水过度开发,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年内投资1,600万元实施巨甸、黎明、大具、奉科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认真做好头台河水库、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处理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推进“森林玉龙”建设步伐,落实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生态林、防护林和景观绿化带,构建绿色生态圈。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以森林抚育为主,结合我县产业规划,积极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工程,培育核桃、雪桃、梨、青梅、花椒等经济林木,年内完成20万亩中低产林改造;强化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源头管理与通道打击并重,严厉打击偷砍盗伐、偷拉盗运林木违法行为。加大对林区贫困群众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通过劳务输出和养殖、种植等产业结构调整的途径实现脱贫,逐步改善林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缓解对森林管护工作的压力。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步伐。

深入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支持发展农村沼气、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利用等循环经济。积极开展节柴灶、沼气池、太阳能推广和卫生厕所改建工作,年内力争完成700口节柴灶、2,110口沼气池、380平方米太阳能推广和1,000个卫生厕所建设任务。切实加强矿产资源保护管理,继续重点抓好玉龙雪山金矿采挖和城区周边面山砂石料场整治工作。实施金沙江沿线重点乡镇防护堤建设。

(七)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为重点,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前期投入,今年开始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中央、省的投资导向,抓紧排项目、抓对接、促落实,努力做到“计划进上面的本子、项目进上面的单子、资金进上面的盘子”。

抓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大水利投入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重点实施农田水利、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地改造、烟水配套、饮水安全等项目,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年内完成文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文海水库建设,投入1,095万元开工建设白汉场和罗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入1,898.88万元开工建设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玉龙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投入1,789.6万元建设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投入540万元实施白汉场水库配套九河大沟干渠、大栗树水库西灌渠、革罗水库干支渠防渗改造及周边村社人饮工程。投入550万元完成太安乡倒虹吸引水工程建设。投入8,196.17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7.157万亩。实施2011年中央国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解决1.5万人农村人口饮水问题。

抓紧开展玉维二级公路玉龙段、丽德公路巨甸至香格里拉其宗桥二级公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玉龙县至稻城县(玉龙段)、农村公路改造等工程前期工作,做好丽香铁路协调服务,继续推进大丽高速公路、奉科金沙江大桥、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开工建设丽兰公路(石鼓至利苴段)、县城至关坡收费站二级公路、黄山镇白华至南溪农村公路改造工程。

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以加快县城对外招商项目和火车站客运站片区开发项目为依托,充分利用区位、生态、资源和人文优势,重点引进一批商贸、旅游、物流、会展、休闲度假和民族文化旅游等项目,积极引进大型商场、高档酒店入驻县城,增强县城人流、物流聚集能力。

(八)以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着力推进精品旅游胜地建设

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文化和记忆“三大”遗产等品牌优势,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继续推进玉龙雪山景区综合开发,将东部片区旅游资源开发延伸至白沙文海、大具虎跳峡、鸣音览雪亭、宝山石头城等景点。全力支持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加快建设老君山国家公园,着力实施好红石街整治、黎明片区景点开发等项目建设。与丽江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石鼓千年古镇,打造“湾育华夏”品牌。建设多层次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在发展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围绕“一江两山两海”的综合开发,打造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三大品牌,完成太安乡旅游专项规划。以白沙、黄山、拉市、石鼓、龙蟠、黎明、九河、大具、鸣音等乡镇为重点,打造乡村旅游。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互动,不断提高旅游文化内涵。

加快文笔旅游小镇、文笔海高原生态旅游度假区半山别墅等项目建设进程。全面抓好丽江星光国际传媒度假村、丽江岭海国际商务度假基地等重点项目的综合协调服务工作。

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旅游投融资体制,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完善旅游开发经营优惠政策。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成立拉市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规范景区旅游营运市场,科学规划、开发片区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行业监管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规范提升乡村民俗旅游水平,制定纳西民俗体验旅游基本标准,评选星级“农家乐”,积极申报省旅游特色村和旅游小镇,实现旅游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力争全年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数567.6万人次,增长12%,旅游社会综合收入57.84亿元,增长14%

(九)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民有所劳、劳有所得、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六有”民生建设工程。

继续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成果。以推进全覆盖、提高待遇水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目标,继续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重点推进农民工、被征地农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全面实施“一站式”医疗救助。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管理体系,做到应保尽保。规范农村低保,力争低保扩面2000人。全面落实抚恤、补助、优待等政策。

落实积极就业政策。认真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及转业军人安置工作,拓宽安置就业渠道,积极推进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通过招考公务员、事业人员、大学生村官以及实施“西部志愿者”和“三支一扶”计划、到企业就业等方式多渠道解决500个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强化劳务输出,重点抓好适用技能培训,年内计划劳务输出万人,劳务收入1.5 亿元。

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投入800万元,继续实施20个新农村试点村,实施黄山镇南溪村委会整村推进试点建设,解决400户深度贫困家庭基本安居工程。实施完成3,000户以上农村地震民居安全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认真实施太安乡整乡推进试点项目。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好20个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困群体发展项目,实施好3个村50户以上藏族聚居村扶持发展项目。继续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完善、升级工程和城网改造工程,解决214978人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高度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继续落实县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和重点案件包案责任制,高度重视和有效防范征地搬迁、土地纠纷、水电移民、企业改制、林政管理、矿产资源管理等可能引发的群体事件,妥善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集中打击整治建筑行业突出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继续加强藏区维稳工作,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全面开展“六五”普法,切实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强化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着力抓好交通运输、非煤矿山、建筑等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安全管理,重点抓好学校、娱乐场所等公共集聚地的安全防范,强化消防工作,坚决遏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应急体系,加大救灾物资储备,增强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置能力。

(十)以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为重点,着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是圆满完成2011年工作任务、实现“十二五”顺利开局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各部门必须始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思路、科学的执政方式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抢抓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继续巩固和扩大“三风”整治成果。各级各部门必须要有全局意识,严格履行职责,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确保政令畅通。要强化执行意识和执行能力,树立高效率的效能观念,围绕县委既定的目标任务,加大推进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抓好实施。加大督查问责力度,重点解决部门对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执行不到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解决责任不清、不敢主动承担责任,导致工作迟迟不能打开局面等问题;解决行政效能低下、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应付了事等现象。各级各部门必须树立大局观念,加强沟通,搞好团结,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察实情、办实事,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首“十一五”,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展望“十二五”,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对玉龙前景充满信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玉龙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再接再厉,为建设全省最具特色的民族自治县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 纳西族 自治县 玉龙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