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调研】关于海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与思考会员分享【完整版】

时间:2023-11-15 13:18:01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海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党的十九大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这为新时代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描绘了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研】关于海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与思考会员分享【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调研】关于海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与思考会员分享【完整版】

关于海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九大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这为新时代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描绘了途径,提供了遵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体现了党中央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必将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现结合工作实际就海门如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目标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加快补齐“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不断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重要表现,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要推进乡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更是为了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和平衡,能够更好地补齐乡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短板。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指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做出的一项新战略、新部署、新要求,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自觉地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海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和思考

海门农业农村工作相对发达,有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全托管、高效农业等方面形成了海门特色。当前,海门推进乡村振兴有坚实的基础,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如何顺应新时代新变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本人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乡村振兴,要把产业兴旺作为有力支撑。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原动力,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支撑。要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调整优化农业要素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区域结构和主体结构,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

1、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拓宽投入渠道,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质量,确保到2020年完成25万亩的建设任务,并完成新增耕地占补平衡与增减挂钩指标“两个1%”的目标。有计划地组织推进现代农业“三个全覆盖”试点工作,实现高标准农田覆盖率、适度规模经营覆盖率和社会化服务联盟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的目标任务。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对接服务上海的契机,进一步调优农业结构。2018年至2020年,每年减少油菜、棉花种植面积2万亩;每年新增稻麦种植面积1.5万亩,新增高效设施园艺面积0.5万亩;争创全省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县。

2、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招引一批市内外实力大、带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在沪从事农产品经营的本市籍人士,打造一批新型农业发展先行区和田园综合体,进行园区化引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逐步向发展生态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转变,正确处理好小农户与大产业关系,全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另外,要大力推进农业与二产融合,对特色优质农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推进品牌建设,主攻上海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每年发展农业“三品”20个以上,确保主要农产品例行抽检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复评和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考核验收;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履行畜禽屠宰监督管理职能,严格规范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管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严厉打击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保证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安全有序,进一步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

(二)推进乡村振兴,要切实抓好生态宜居这个关键环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宜居既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也事关农民的生活小康。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既直观反映农村文明程度,也是美丽乡村的外在表现。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环境治理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让广大农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1、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巩固禁养区关停整治成果,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率达90%;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8%。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薄弱环节,确保病死畜禽乱丢乱弃现象零发生。推行生态、循环、立体综合养殖模式,完善健康养殖配套设施,每年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标工程5处。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量同比削减3%;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62%,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0%,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重点,加快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

2、大力推进造林绿化。紧扣三化造林,每年完成成片造林1万至1.5万亩,其中2018年完成高标准珍贵树种基地建设12000亩、骨干河道绿化1500亩、其他造林1500亩。

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乡村建设中融入旅游元素,将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旅游要素与科普、养生、休闲、文创等新型旅游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全市域规划建设一批档次高、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集聚区,确保高新区智谷绿海、三厂星期七生态园建成省级乡村旅游集聚区。完善乡村旅游区的功能配套,扩大山羊节、捕鱼节、枇杷节、葡萄节、桃花节等农事节庆品牌的影响力,大力发展农家乐、羊家乐、鱼家乐等民宿经济。推进乡村旅游资源的串点——连线——成面,打造5个记得住乡愁乡情,具有浓郁乡村文化气息的世外桃源式村庄。推动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发展。加强宣传推广,重点面向上海、苏南等地,打响“江海风情、人文风貌、田园风光”特色旅游品牌,让海门成为都市人心灵憩息的港湾、老年人颐养生息的乐土。新培育1个省级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村)、1个星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1个省级主题创意农业园,全力打造融入上海、对接长三角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推进乡村振兴,要把农民增收作为核心内容。生活富裕是农民最大的关注点,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难点。坚持把富民强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收入提升行动,加速构建快速、普遍、持续增收新机制,全力促进农民收入水平大提升。

1、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以富裕农民为目标,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每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5000亩,新增高效设施渔业500亩,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每年完成6000人培训任务;每年新发展家庭农场70家,新培育示范家庭农场12家,其中南通市级以上6家;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6家以上,新培育南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到2020年,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5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000家。鼓励各类新型主体加强产业、要素和利益的链接,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强化合作中实现更大发展。

3、丰富产品营销手段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广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每年新培育网上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电商主体5个以上,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网络,把我市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对接服务上海,确保80%的外销农产品销往上海。积极推进特色优质农副产品外贸出口。鼓励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依托海门的产业优势积极投身电子商务,培育一批农村电商领头雁,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电商品牌和电商村。通过涉农行政村益农信息社全覆盖省级平台,支持快递企业将业务与益农信息社相整合,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良好配套。到2020年,全市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力争达到6亿元,建成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2个。

4、强化政策扶持促进农民增收。大全面落实涉农补贴等政策,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不断提高土地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通过土地流转、全托管等方式帮助小农户在规模经营、现代生产中获得更多收益。强化农民权益的保护,全面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承包费等问题。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推荐访问: 海门 振兴 乡村 【调研】关于海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与思考会员分享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