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3开国大典教案【10篇】

时间:2023-01-06 17:30:04  来源:网友投稿

开国大典教案1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开国大典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开国大典教案【10篇】

开国大典教案1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凡的品格。

  2.结合剧情展开合理想像。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的朴实*凡的品格。

  2.难点:描写人物言行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观看影片《开国大典》再对课文作简要分析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

  二、课文研读

  1、剧中写了*的几个小故事?

  讨论并归纳:主要写了四个小故事:

  (1)观赏北*夜景

  (2)吃羊肉泡馍

  (3)会见程潜用湖南老乡

  (4)与儿子交谈

  2、从每一个故事中可以乍出生活中的*有哪些特点

  讨论并归纳:建国初期,北*一片安居乐业的和*景象,*要求司机慢点走,想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羊肉泡馍馆里人们轻松的风趣谈话深深吸引了他,令他忍俊不禁、这些都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反对标语表现了他反对个人崇拜、在圆明园的沉思,感到自己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与程潜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风度,不计前嫌、在对待自己的湖南老乡问题上,他热情招待,但决不迁就他们的要求、在与儿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感情,但对儿子要求严格,不搞特殊化。

  作为一个*,他站得高,看得远、他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跳出同期率的支配,他要找出一条新路,那就是民主、

  3、剧中的“九叔”非常有特点。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写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他是一个纯朴又带有封建思想的农民形像。他以*为骄傲。但又带有狭隘的小农思想。

  4、剧中写*在圆明园像在思索什么,你认为他在想什么。

  提示:可能回想*的百年耻辱,想到*在党的领导下,从此站起来了,历史将不会再重演,想到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

  三、作业

开国大典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凡的品格。

  2.结合剧情展开合理想像。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的朴实*凡的品格。

  2.难点:描写人物言行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观看影片《开国大典》再对课文作简要分析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

  二、课文研读

  1、剧中写了*的几个小故事?

  讨论并归纳:主要写了四个小故事:

  (1)观赏北*夜景

  (2)吃羊肉泡馍

  (3)会见程潜用湖南老乡

  (4)与儿子交谈

  2、从每一个故事中可以乍出生活中的*有哪些特点

  讨论并归纳:建国初期,北*一片安居乐业的和*景象,*要求司机慢点走,想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羊肉泡馍馆里人们轻松的风趣谈话深深吸引了他,令他忍俊不禁、这些都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反对标语表现了他反对个人崇拜、在圆明园的沉思,感到自己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与程潜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风度,不计前嫌、在对待自己的湖南老乡问题上,他热情招待,但决不迁就他们的要求、在与儿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感情,但对儿子要求严格,不搞特殊化。

  作为一个*,他站得高,看得远、他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跳出同期率的支配,他要找出一条新路,那就是民主、

  3、剧中的“九叔”非常有特点。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写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他是一个纯朴又带有封建思想的农民形像。他以*为骄傲。但又带有狭隘的小农思想。

  4、剧中写*在圆明园像在思索什么,你认为他在想什么。

  提示:可能回想*的百年耻辱,想到*在党的领导下,从此站起来了,历史将不会再重演,想到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

  三、作业

开国大典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演示《》情景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2.交流初步感受。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三、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

  四、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引导学生观看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升”和“姑”(也说明了人们自豪、激动)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识记生字

  2.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3.组词练习:

  协()檐()钮()泽()宣()

  胁()瞻()扭()择()喧()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然后介绍*广场和*城楼的情况。接着介绍了进行的情况,最后介绍了典礼后的情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伟大的历史意义。更增添了我们作为*人的自豪感。

  四、写课文梗概

  1.在小组内练习说说。

  2.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说说。

  3.动笔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4

  教案点评:

  课上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1、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2、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将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收听录音,观看资料片录像和情景朗读,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知道新*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编写“我爱*”为主题的语文报。进行展示。

开国大典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凡的品格。

  2.结合剧情展开合理想像。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的朴实*凡的品格。

  2.难点:描写人物言行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观看影片《开国大典》再对课文作简要分析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

  二、课文研读

  1、剧中写了*的几个小故事?

  讨论并归纳:主要写了四个小故事:

  (1)观赏北*夜景

  (2)吃羊肉泡馍

  (3)会见程潜用湖南老乡

  (4)与儿子交谈

  2、从每一个故事中可以乍出生活中的*有哪些特点

  讨论并归纳:建国初期,北*一片安居乐业的和*景象,*要求司机慢点走,想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羊肉泡馍馆里人们轻松的风趣谈话深深吸引了他,令他忍俊不禁、这些都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反对标语表现了他反对个人崇拜、在圆明园的沉思,感到自己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与程潜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风度,不计前嫌、在对待自己的湖南老乡问题上,他热情招待,但决不迁就他们的要求、在与儿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感情,但对儿子要求严格,不搞特殊化。

  作为一个*,他站得高,看得远、他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跳出同期率的支配,他要找出一条新路,那就是民主、

  3、剧中的“九叔”非常有特点。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写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他是一个纯朴又带有封建思想的农民形像。他以*为骄傲。但又带有狭隘的小农思想。

  4、剧中写*在圆明园像在思索什么,你认为他在想什么。

  提示:可能回想*的百年耻辱,想到*在党的领导下,从此站起来了,历史将不会再重演,想到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

  三、作业

开国大典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认人民对新*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盛大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词。

  3、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大典开始,写了哪三件事?(学生快速默读、思考)

  (2)大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烈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阅兵式部分。

  (6)指名读课文第5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7)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内容。

  4、总结、扩展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喻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开国大典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了解新*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8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

  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

  初步了解新*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知道新*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的热爱。

  活动内容

  开国大典

  活动目的

  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诞生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成立的意义,认识新*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活动过程

  1、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搜集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体验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的心情,并讨论举国上下为什么如此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终于诞生了。*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探究***的来历,深入认识***的象征意义。

  3、模拟升旗仪式。通过模拟升旗仪式,重温升旗的要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思想感情

开国大典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演示《》情景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2.交流初步感受。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三、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

  四、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引导学生观看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升”和“姑”(也说明了人们自豪、激动)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识记生字

  2.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3.组词练习:

  协()檐()钮()泽()宣()

  胁()瞻()扭()择()喧()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然后介绍*广场和*城楼的情况。接着介绍了进行的情况,最后介绍了典礼后的情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伟大的历史意义。更增添了我们作为*人的自豪感。

  四、写课文梗概

  1.在小组内练习说说。

  2.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说说。

  3.动笔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4.教案点评:

  课上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1、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

  2、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将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收听录音,观看资料片录像和情景朗读,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

  知道新*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编写“我爱*”为主题的语文报。进行展示。

开国大典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10篇扩展阅读


开国大典教案10篇(扩展1)

——开国大典教案10篇

开国大典教案1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凡的品格。

  2.结合剧情展开合理想像。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的朴实*凡的品格。

  2.难点:描写人物言行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观看影片《开国大典》再对课文作简要分析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

  二、课文研读

  1、剧中写了*的几个小故事?

  讨论并归纳:主要写了四个小故事:

  (1)观赏北*夜景

  (2)吃羊肉泡馍

  (3)会见程潜用湖南老乡

  (4)与儿子交谈

  2、从每一个故事中可以乍出生活中的*有哪些特点

  讨论并归纳:建国初期,北*一片安居乐业的和*景象,*要求司机慢点走,想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羊肉泡馍馆里人们轻松的风趣谈话深深吸引了他,令他忍俊不禁、这些都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反对标语表现了他反对个人崇拜、在圆明园的沉思,感到自己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与程潜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风度,不计前嫌、在对待自己的湖南老乡问题上,他热情招待,但决不迁就他们的要求、在与儿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感情,但对儿子要求严格,不搞特殊化。

  作为一个*,他站得高,看得远、他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跳出同期率的支配,他要找出一条新路,那就是民主、

  3、剧中的“九叔”非常有特点。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写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他是一个纯朴又带有封建思想的农民形像。他以*为骄傲。但又带有狭隘的小农思想。

  4、剧中写*在圆明园像在思索什么,你认为他在想什么。

  提示:可能回想*的百年耻辱,想到*在党的领导下,从此站起来了,历史将不会再重演,想到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

  三、作业

开国大典教案3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了解新*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认人民对新*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盛大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词。

  3、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大典开始,写了哪三件事?(学生快速默读、思考)

  (2)大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烈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阅兵式部分。

  (6)指名读课文第5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7)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内容。

  4、总结、扩展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喻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开国大典教案6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7

  一、读拼音,写词语。

  diànniǔ dànshēng gǔwǔ wěiyuán zhānyǎng diǎnlǐ

  ( )( )( )( )( )( )

  二、辨字组词。

  秦( ) 檐( ) 融( ) 协( )

  泰( ) 瞻( ) 隔( ) 胁( )

  三、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旗帜飘浮( ) 翻天复地( ) 拖帽肃立( ) 忘加评论(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强—( ) 光明—( ) 开始—( )

  欢喜—( ) 高潮—( ) 汇集—( )

  五、判断正误。

  1、用部首查字法查“未”,既可查“一”部,又可查“木”部。( )

  2、“诞”字的第七画是廴。( )

  3、“完”是“皖”的同音字,都读“wán”( )

  六、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1、共同商量,以求取得一致意见。( )

  2、恭敬地看。( )

  3、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

  4、庄严而恭敬地站立。( )

  5、郑重举行的仪式。( )

  七、比较下列加点词与括号里的词有什么不同。

  1、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热烈)的掌声。

  2、群众的声音盖过了(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八、根据课文内容给一步到位句子排序。

  ①*挥动电钮,升起了新*第一面*。

  ②*宣读中央人民*公告。

  ③*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

  ④群众*。

  ⑤中央人民*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⑥*人民*接受检阅。

  ⑦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正确的顺序是: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年 月 日,在 举行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至今已有 周年。

  2、*亲自挥动电钮,*徐徐上长,*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

  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 。

  4、这篇课文是按照 顺序叙述的。

  十、阅读短文,完成文后1~4题。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 )着红旗,有的( )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理解重点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A.“直奔”可以换成“走向”,都说明大家很急。

  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广场成了人的海洋。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形容人很多。

  B.这句话是说*广场成了海洋,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开国大典》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开国大典教案8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认人民对新*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盛大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词。

  3、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大典开始,写了哪三件事?(学生快速默读、思考)

  (2)大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烈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阅兵式部分。

  (6)指名读课文第5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7)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内容。

  4、总结、扩展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喻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开国大典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10篇(扩展2)

——《开国大典》教案5篇

《开国大典》教案1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了解新*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3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4

  教学目标

  1.*同志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凡的品格。

  2.结合剧情展开合理想像。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同志的朴实*凡的品格。

  2.难点:描写人物言行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观看影片《开国大典》再对课文作简要分析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

  二、课文研读

  1、剧中写了*同志的几个小故事?

  讨论并归纳:主要写了四个小故事:

  (1)观赏北*夜景

  (2)吃羊肉泡馍

  (3)会见程潜用湖南老乡

  (4)与儿子交谈

  2、从每一个故事中可以乍出生活中的*同志有哪些特点

  讨论并归纳:建国初期,北*一片安居乐业的和*景象,*要求司机慢点走,想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羊肉泡馍馆里人们轻松的风趣谈话深深吸引了他,令他忍俊不禁、这些都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反对标语表现了他反对个人崇拜、在圆明园的沉思,感到自己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与程潜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风度,不计前嫌、在对待自己的湖南老乡问题上,他热情招待,但决不迁就他们的要求、在与儿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感情,但对儿子要求严格,不搞特殊化。

  作为一个*,他站得高,看得远、他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跳出同期率的支配,他要找出一条新路,那就是民主、

  3、剧中的“九叔”非常有特点。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写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他是一个纯朴又带有封建思想的农民形像。他以*同志为骄傲。但又带有狭隘的小农思想。

  4、剧中写*同志在圆明园像在思索什么,你认为他在想什么。

  提示:可能回想*的百年耻辱,想到*在党的领导下,从此站起来了,历史将不会再重演,想到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

  三、作业

《开国大典》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第二,*徐徐升起;第三,*宣读中央人民*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广场灯火辉煌,群众*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3.列出段落提纲。(第1段:大典前*广场的情况。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宣读公告为止。第3段:阅兵式盛况。第4段:*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的情况。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开国大典教案10篇(扩展3)

——课文《开国大典》教案3篇

课文《开国大典》教案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

  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

  初步了解新*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知道新*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的热爱。

  活动内容

  开国大典

  活动目的

  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诞生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成立的意义,认识新*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活动过程

  1、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搜集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体验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的心情,并讨论举国上下为什么如此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终于诞生了。*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探究***的来历,深入认识***的象征意义。

  3、模拟升旗仪式。通过模拟升旗仪式,重温升旗的要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思想感情

课文《开国大典》教案2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华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2、学具:教材,笔记本。

  四、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的民族绘画——*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

  (三)作者介绍:

  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绍兴人。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1934年进杭州国立艺专预科学习,后考入该校本科。1938年在上海美专借读半年,后又去湖南沅陵国立艺专学习。学校内迁贵阳后,常去苗寨写生。1939年随校再迁昆明,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去越南河内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不久回国。1940年到贵州省合作委员会编辑股任职。1943年至1945年在国立敦煌壁画研究所临摹壁画。1946年在北京艺专任教,1949年————197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生前曾是第二届全国*委员,*美协委员,*美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和绘画组副组长。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曾任人民*雕塑创作组长,并作《武昌起义》浮雕草图。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参加香港、法国沙龙展出。并多次被选中为*军、政代表团出国赠人的国礼。《开国大典》是*油画民族化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作,并受到*、*等*人的肯定。他的艺术功底深厚,强调从整体观察对象和概括描写。重视以情作画,画中寓情。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群众喜爱。

  (四)艺术欣赏:

  1、主题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作品欣赏:

  1)《开国大典》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于953年作,现藏*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和其它*人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画面上,*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xxx队伍*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座北朝南,*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2)《开国大典》的历史遭遇

  作为历史画,不同于其他画种,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云表现事物的本质,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画家在处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表现的手法上,掌握的分寸恰到好处。然后此画曾两次被歪曲修改。一次是1954年后,*中涂掉了高岗;第二次是1972年,去掉了*。这都违反了历史的真实性。所以,在197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使该画恢复了它的原状貌。

  (五)艺术成就

  1、体现了*历史的转折—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性画卷。

  2、是*绘画史上的一个新起点——是西方的油画技法与*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典范。

  3、体现了文学艺术既高于生活,又忠于生活。历史画,既要尊重历史的真实,又要进行艺术的提炼。

  (六)结论

  《开国大典》是划时代的历史画卷,是西洋画(油画)与*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杰作。

课文《开国大典》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

  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

  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10篇(扩展4)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5篇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

  上完了《开国大典》一文,感受颇深,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在我们多媒体走进课堂的这天,我突然发现孩子们更愿意看,而不愿想象了。

  这天我所讲的资料《开国大典》,这离孩子们能够说比较远,理解起来有必定的困难,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当然在网上找了一些“开国大典”的录像筹备给孩子们看。课上,我们刚把课文读完两遍,一个学生便迫不及待地对我说:“老师,您带我们到多媒体教室来上课确定有录像,先让我们看看吧”“你想看什么录像?”我问。“开国大典隆重的场面呀,老师是什么样的呀?”孩子的一句话让我打了个冷战,因为作者把开国大典的盛况描述得既明确又活泼,而此刻我的学生没有用自我的头脑去理解,去想象,而是在等我给他们放录像。我长吁了一口吻,要求学生们一边听读,一边闭目想象,睁大灵动的眼睛,到语言文字中去看,去想象。努力使原文字成为语言形象。这些形象,包含着学生对语言好处的溶解,对语言情绪的感悟,以及语言内涵的感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知识和形象的原始积聚,并在与新的知识进行同构、重组及与学生语言、学生情绪发生碰撞中促使学生进行新的摸索,发明新的形象,从而使句子的内涵变成具体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化作了逼真的情绪在心中涌动。最后,在学生想象、表述的基础上我才给孩子们看了《开国大典》的录像,看看自我想象中的开国大典的场面与录像中的开国大典的场面有什么异同?孩子们兴趣很高,说得头头是道。

  这节课,我在为我学生精彩的表现鼓掌的同时我也在反思:多媒体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情势,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能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作为语文教师,我也充分认识到了多媒体的运用对语文教学带来的可喜变更,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多次运用多媒体来上课,然而这天我在品尝了多媒体带来的甜美滋味的同时,也确实感觉到了一些苦涩味道。多媒体教学手腕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有时也会无意抹杀课堂的活泼性及孩子们的想象力。因此,我以为,多媒体教学的实行,要思考学科的张力和可发明性,任何手腕都是为更好地教学服务的,而此刻涌现了一种“怪”现象,有的老师要讲公开课,不是先想教案怎样写,而是先思考课件怎样找?怎样做?如果在语文课堂中这样使用多媒体,那么它带来的丧失,绝非“东施效颦”一词能够了之的。我们不否认多媒体教学手腕在语文学科带来的巨大作用,更不是要在语文教学中拒绝多媒体。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是大势所趋,但对语文学科而言,它存在的弊端也是不可疏忽的,这需要我们选取性地运用,让多媒体能更好地施展他的作用。

  以上观点仅是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肯请专家同行不吝赐教。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2

  《开国大典》是一篇长文,整体把握是必须的,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仅仅是走过场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思考的问题。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

  一、“用一个词概括对开国大典的感受”──抓住中心,统领一文

  “会读书的学生可以把文章读成一句话,甚至读成一个词。”这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人性化描述。在课堂上以中心词为切入点,将词语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另外,抓住这些词语做为整体突破的切入口,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当学生把“隆重”、“热烈”、“庄严”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便有了具体的落实。

  二、“这些感受照应了题目中的哪个词?”──紧扣题眼,教活一课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情操的感染。引导学生发现“隆重”、“热烈”、“庄严”与题目中的“大”的联系,学生有了顿悟感觉,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直奔重点作好了铺垫。

  三、“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大”?”──整合问题,串联一篇

  问题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源头活水,问题也可以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切入点。这就要求老师设计的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是一问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当然,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提倡引导学生大胆提问题。但是学生设计的问题一般都比较琐碎肤浅,这就需要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将学生的`多个小问题,整合成一个能够推进阅读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覆盖了全文,可以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又可读,又可想,可说,可辩。

  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并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不仅较为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有言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在“高”“阔”的空间里,才能“任飞”“凭跃”!

  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牵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就能实现阅读结构的优化,关键是我们老师能深入的理解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课堂,多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神,长文短教,提高效率这个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长文短教,教师“教”的时间压缩了,相应地,学生“学”的时间就增加了──他们在阅读时就有时间进行感受、进行理解、进行欣赏,进而真正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3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人民对新*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的领袖风采。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宣读*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的领袖风采。我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分两课时进行设计与教学。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理清课文顺序并对会场情况这个场面进行了品读,初步感受到了会场的隆重与热烈的气氛以及人们当时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第二课时则继续品读其他三个场面。

  上课伊始,我用简短的语言把上节课的内容交代了一下后就直入本课,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

  接着进行第二个环节品读文本,解决问题。我提出统领全篇的大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画出描写人物活动的语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把感受批注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汇报,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这也正是”三步”的体现。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此外我还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会情感。比如课文第七自然段 ,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读全段,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感情我搜集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材料,如,*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以及盛大的阅兵式,让学生对新*的成立有所感受,真正体会到人们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以及*的伟人风采。

  最后回读全文,总结全文。不但让学生从人文角度去归纳概括,更主要的是要联系文章总结场面描写的方法。这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接着我顺学而导进行第四环节,巩固应用拓展延伸。运用本课学到的场面描写的方法,写一个场面。最后把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继续搜集*的资料,向学生推荐两个网站。

  整堂课下来,学生都能用心去读去感悟,朗读的比较到位,课堂效果比较好。只是由于课文比较长,在给学生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时,时间稍微短了些。此外,在最后总结场面描写方法时,显得有些着急了,学生练笔时间也不够充分。板书也不够精炼。我想,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继续努力钻研,让问题引导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放射出更美的光彩。

  执教《开国大典》一课后,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己有了可贵的进步,也留下了些许遗憾。结合香港友谊学校的领导、专家和兄弟学校的老师点评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整节课,我时时留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的教态,语言都比较得体,学生在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和谐课堂”。

  执教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较明确。在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概括出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然后直奔重点,学习“典礼”这一部分。既整体把握,也紧扣重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能准确抓住“一齐、欢呼、欢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等词,体会人们因新*成立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再如学习“升*”部分,学生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句子包涵的情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体会“站”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对文本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还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评价。对课堂上出现的失误及时进行自我批评与反思。课堂的开放、民主,*等得以体现。课后反思时,我深刻地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第七自然段时),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但课堂中出意两次小小的意外(ppt上打错了两个字),打乱了思绪,不够镇定、冷静,导致对教材的处理没能完成课前的预设,未能体现朗读的层次性。“细节决定成败”,是我本次公开课后得到的教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4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

  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队伍。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在初读全文前,我先给学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学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学得有趣味、学得主动。

  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在第三段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并思考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展开想象,深刻挖掘。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训练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5

  因课文篇幅较长,细读课文时要抓住重点,长文短述。可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在每一段中找出描述人民群众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和句子,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进行讨论,能够先小组讨论,再团体交流。学生在谈自我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体会是,教师要多注意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而不宜用同意的要求束缚学生的思维。经过讨论,使学生领悟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

  朗读训练,语感训练是语言本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教学中,一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朗读,二是对课文中描述群众热烈欢呼的心境激动的语句要重点指导朗读。三是播放《开国大典》的录象片段,再现开国大典的真实情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场面进行朗读。这样既易于抒发感情,又利于学生领会中心思想,还有助于学生背诵记忆,积累词语,句子。四是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第6~8自然段。指导背诵不仅仅要交任务,还要教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理解句意,句群关系的基础上,有意记忆背诵;能够采用先摘录每句头几字作为背诵提示的“头字背诵法”;能够采用分自然段,逐段滚雪球试背诵;也能够采用重点突出法,先抓好第7自然段的背诵。


开国大典教案10篇(扩展5)

——开国大典优秀教案 (菁选3篇)

开国大典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

  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的热爱。

  活动内容

  开国大典

  活动目的

  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认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活动过程

  1、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搜集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体验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的心情,并讨论举国上下为什么如此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了。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探究***的来历,深入认识***的象征意义。

  3、模拟升旗仪式。通过模拟升旗仪式,重温升旗的要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思想感情

开国大典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

  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情感。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习提问:

  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学生回答,师课件引导学生回顾)

  过渡: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一起体验新中国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

  二、新授

  (一)学习“群众入场”部分

  1、师提出学习目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情。

  (二)学习体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

  过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中,下午三点整,*出现在了*台上,开国

  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

  人民群众的反应”的句子。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思考。

  3、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练笔。

  如果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怎样描写当时的场面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想一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开国大典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10篇(扩展6)

——小学六年级《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菁选2篇)

小学六年级《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人民对新*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本课重在体会*人民对新*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教完《开国大典》一课后,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己有了可贵的进步,也留下了些许遗憾。我作出以下反思:

  整节课,我时时留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的教态,语言都比较得体,学生在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和谐课堂”。

  执教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较明确。在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概括出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然后直奔重点,学习“典礼”这一部分。既整体把握,也紧扣重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能准确抓住重点词,体会人们因新*成立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如学习“升*”部分,学生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句子包涵的情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体会“站”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对文本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再如课文第5自然段到第14自然段,写了 “开国大典”的盛况。在这部分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体会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接下来让同学们交流,彼此启发,使思想拓展,思维活跃起来。同学们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合作交流中,情感得以交融,从而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些都与我的预想一致。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还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评价。对课堂上出现的失误及时进行自我批评与反思。课堂的开放、民主,*等得以体现。

  课后反思时,我深刻地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上课后得到的"教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小学六年级《开国大典》教学反思2

  《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 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然后介绍了广场的布置情况;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再接着写了阅兵式;最后讲了*队伍。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如果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三节课都无法完成。这篇课文在教材的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就让学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首先由课题导入,理解“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因此开国大典“隆重、规模盛大、庄严、热烈”。其次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请文章的写作顺序,文章按照几部分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第三步由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写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说明理由。第四步,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表现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句子,读一读,并写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画出表现人民群众在**的领导下,建立了新*的激动、自豪的句子,学生的自我学习,内化过程从中得以体现。

  深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是最佳手段之一。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采用齐读、轮读、边读边鼓掌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出人们无比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同学之间交流时可以相彼此启发,使思路拓展,思维活跃起来。

  本课教学,我还注意了细节,让学生由衷地感悟到开国大典的那种场面、那种气氛、人们内心的激动情感。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广场的位置,*城楼的布置等情况,突出了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可以加深对此段内容地了解。

  课后“思考练习”中有一道题:“用一二百字写出开国大典的梗概”。学生没有学习过写故事梗概,我就将概括梗概融入到讲课时。每讲完一部分,就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课文学完了,梗概也就说出来了,同学们写时就顺利多了。

  不过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只顾得“授人以鱼”,忘记了 “授人以渔”,只引导学生写出梗概,没有告诉学生概括的方法以及要求, 所以有部分学生在写时,各部分之间缺少连接的语言。


开国大典教案10篇(扩展7)

——开国大典个人观后感 (菁选2篇)

开国大典个人观后感1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情绪,看完了电影《开国大典》,这一刻我心潮澎湃。蓦然回首,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战场撕杀,再观今朝*的强大,我不禁潸然泪下。我被*巨龙的精神所深深折服。我要向世界人高呼:“*万岁”!

  *的成长坎坷但不*凡,她的每一步都要为13亿*人民造福啊!1949年以前,*处在一个整日弥漫着战火销烟的黑暗中,*人民向往自由、和*、幸福。于是,他们握紧手中的钢枪,毅然驳起,迸发着石破天惊的力量。最后,在1949年,*人民齐心协力将子弹射入了敌人的心脏,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和*。*人民胜利了,*人民取得了自由、和*、与幸福。

  *人民等啊等,盼啊盼,期盼着1949年10月1日的到来。最后*在城楼上用激昂的语调郑重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这铿锵的话语透过无线电穿到了大江南北。之后是*陆军、海军的阅兵仪式,之只见*健儿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是*历史的新纪元,是令国人骄傲的日子,从此*人民站起来了,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如今这条东方巨龙已经开始腾飞,向着更高的高度迈进。她以其矫健的身姿,睿智的大脑,钢铁般的意志,高傲的盘旋在苍穹上。这一刻,她是世人瞩目的焦点,是上天的宠儿。从此,世人擦亮了双眸,开始从新审视这条非凡的东方巨龙。

  “*万岁”!

开国大典个人观后感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听,多么嘹亮的歌声;看,多么雄伟的气势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祖国大地从此焕然一新你如果知道秦始皇、康熙、乾隆,那么你一定知道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了革命,他先后失去了七位亲人,包括妻子、儿子以及侄子。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学校组织我们看了这部令人感受颇深的影片——《开国大典》一间不到十*方米的小屋里摆放着一套桌椅,还有一张单人床,及其简陋。你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就是我们敬爱的*的办公室兼卧室。在这里,*拟定作战计划;在这里,*指挥了无数战役;在这里,*人为*人民迎来了光明,驱走了黑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听,多么嘹亮的歌声;看,多么雄伟的气势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祖国大地从此焕然一新。人们欢呼着,把帽子扔向了半空中;人们拍掌着,把手都拍麻了,但这一切又怎能表达出人民群众此时此刻心中的激动、喜悦呢?在这里,我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从此更加和*安定,繁荣昌盛!

推荐访问: 教案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教案【10篇】 开国大典教案1 开国大典教案及反思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