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发改报告】嘉定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完整)

时间:2023-09-04 19:45:03  来源:网友投稿

嘉定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各位代表:受嘉定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嘉定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报告】嘉定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发改报告】嘉定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完整)


嘉定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嘉定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嘉定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是新一届区政府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稳中求进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复杂环境和自身转型发展的双重挑战,全力推进“新城建设出好形象、产业转型全市率先、社会发展市郊领先”三大奋斗目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健康有序,基本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转型发展,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升的态势,转型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全年实现增加值1292.7亿元,可比增长9.1%,其中属地完成969.7亿元,可比增长6.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1.6亿元,同比增长13.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8.8亿元,连续3年超过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销售总额(属地)分别增长22.6%29.1%,预计外贸出口90亿美元,均完成年度目标。

先进制造业质量稳中有升。企业效益快于工业产值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属地)实现2677.7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属地)实现利润(1-11月)174.1亿元,同比增长3.7%,产值10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达到51家。汽车零部件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实现产值1261.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属地)比例达到47.1%。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9家,累计315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030.2亿元,同比增长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属地)38.5%。制造业布局和结构加快调整优化,新增2平方公里产业用地,聚焦重点行业淘汰与零星工业点整合提升,全年淘汰劣势企业261家、危化企业14家,盘活土地3278亩。

现代服务业规模持续壮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63.9亿元,可比增长10%,占全区增加值比重达到37.5%,较上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服务消费和网络购物成为亮点,文化与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和上缴税收分别增长40.9%23.4%,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53%,嘉定工业区所属产业园分别被授予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商旅文综合效应逐步放大,全年旅游营业收入和接待游客分别增长10.5%65%。金融硅谷载体建设实现突破,上海金融谷项目全面启动,安科瑞在“创业板”成功上市,4家企业在“新三板”和上海市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

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新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全年实现工业产值4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属地)的17%。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园及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开工建设,中国(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与上汽集团的战略合作正式启动,国家新能源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新能源汽车中央党校体验中心启用,物联网中心二期工程结构封顶。一批高端科技产业化项目加快实施,联影医疗关键产品样机试制成功,钠硫电池项目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激光稀土钕玻璃生产线安装完毕,太阳能涂膜材料开始试生产。

()坚持功能完善,节点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城镇空间布局继续优化。以构建“1412”新型城镇体系为目标,新一轮城市空间调整启动,大“十字加环”空间架构基本确立,推动新城核心区拓展延伸及新市镇协同发展。新城核心区东区城市设计方案基本确定,一期4.5平方公里区域控规编制完成,二期控规编制已经启动。城市化区域控规全覆盖加快推进,全区城市建设区域控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徐行、外冈等新市镇建设有序推进,重点区域产城布局进一步优化。

新城核心区功能逐步释放。交大附中嘉定分校投入使用,形成了新城核心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层级完善的教育体系。瑞金医院北院、区妇幼保健院建成运营,新城整体医疗服务和辐射水平进一步提升。区图书馆(文化馆)基本建成,光大嘉宝新荟商业广场、保利台北风情街、西云楼等商业设施有序推进,龙湖邻里中心示范运营,远香舫安置房及以保利家园、盘古天地等为代表的一批市场化住宅项目交付使用,新城人气不断积聚。新城管委会全面接管核心区社会管理工作,建立8个居委筹建组,同步启动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新老城联动深入推进,司法中心、国资金融大厦等办公商务楼宇投入使用,20多家政府职能部门和国资单位迁入,腾出房屋统筹用于老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两翼功能形态不断丰富。全区首个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项目嘉亭荟城市生活广场正式运营,国际品牌五星级标准颖奕皇冠假日酒店落成开业,墨玉路站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初步建成。汽车研发科技港被认定为上海汽车设计产业基地,国际汽车城零部件出口基地保税仓库投入使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国家肝癌科学中心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安亭国际生命医疗产业园全面启动。南翔江桥地区功能转型有序推进,中冶祥腾城市生活广场投入运营,蓝天创业广场、七星总部等商务大楼陆续建成,北虹桥电子商务总部湾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

城市综合配套加快推进。沪嘉高速调整为城市快速路,嘉闵高架北段一期启动建设,二期进入审批阶段,沪翔高速基本完成主体结构,金昌路建成通车。公共交通网络加快完善,13号线一期西段建成试运行,11号线西延伸段主体结构基本完成,公交换乘枢纽安亭、马陆、南翔和昌吉路站投入运营,嘉定客运中心新站正式启用,新增公交里程39公里。国家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嘉定段工程前期工作顺利开展,嘉定原水支线、泰和水厂扩建工程正式签约,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新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绿化林业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7%,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2%。积极探索城市长效管理模式,建立大小联勤对接联动机制,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与大联勤融合试点。

()坚持统筹兼顾,民生保障工作有效落实

就业与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创业政策积极落实,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3272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36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新增扶持创业组织652家,实施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6146人次。社会保障层次水平不断提高,各类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98.7%以上,户籍参保人员城保参保率达77%,征地养老人员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65元。市郊首家以失智失能老年护理为主的区第一社会福利院奠基,全区新增养老床位260张,改扩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20家。“一口上下”社会救助机制继续深化,累计为53万人次发放各类帮困救助资金2.5亿元。实施免费殡仪基本服务项目。安亭镇、南翔镇、徐行镇、华亭镇“阳光家园”投入使用。

保障性安居工程积极推进。江桥、云翔、城北大居等市级保障房加快建设,新开工72万平方米、竣工50万平方米。全面开展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受理工作,完成首批327户家庭选房。按照“应保尽保”原则,稳步推进实物配租,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119户,累计665户。成立区公租房公司,收储惠民家园、龙湖郦城等3.8万平方米公租房交付使用。云翔大居一期、城北大居1号地块等安置基地启动建设,区属安置房新开工74.2万平方米、竣工75.4万平方米,分别完成计划的123.7%125.6%,安置居民3261户。

三农工作取得实效。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落实,粮食生产补贴(含折现)提高至650/亩,农机补贴达3769万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7%,增幅连续4年超过城镇居民。现代农业稳步发展,高水平粮田和设施菜田建设有序推进,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企业5家。宅基地置换稳步推进,外冈镇新一轮农民宅基地置换集中居住区29万平方米结构封顶。新一轮欠发达村扶持工作启动,村级集体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共撤销18个村民组。农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完成近3000户农户的村庄改造工程,布局32个新农村商业网点和140个早餐供应点。

()坚持优质均衡,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提升。以常住人口为基础提供公共财政保障,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项督政,7所学校建成启用,14所民办小学与区公办学校结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公办学校比例提高至59.7%。新一轮医改不断深化,在全国率先试点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扩大家庭医生服务试点范围,签约居民9.3万人,安亭镇、外冈镇、工业区、嘉定新城(马陆镇)获评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嘉定体育馆(新馆)项目启动建设,参与承办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参赛人数、获奖数居全市前列。

文化发展成果逐步显现。完成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区博物馆基本建成,保利大剧院结构封顶,韩天衡美术馆进入室内装修阶段,上海书画院落户。新建40个“百姓书社”和324小时自助街区图书馆,并形成42个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示范点,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免费开放。坚持区内培养和广泛吸纳社会力量相结合,多渠道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举办“百姓大舞台”、“第四届全民读书月”等各类文化活动2240场次,参与人次达79.2万,“教化之城、礼乐嘉定”百万市民文明礼仪培训工程启动。

社会管理工作切实加强。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机制,加强生产、建筑、消防、交通、食药品等领域安全监管,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和人口综合治理,公共安全感指数排名全市前列。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区人社局荣获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率先在全市实现新版标准市级以上文明镇、文明社区全覆盖,南翔镇获全国文明镇称号,真新街道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嘉定镇睦邻点建设入选市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推进镇管社区工作,开展社区管理创新实践。社区事务受理、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文化等“五个中心”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和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坚持改革创新,内生增长后劲更加夯实

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嘉定新城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新城核心区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城投公司与水务系统企业、国资公司与轨道公司、公租房公司与嘉房置业公司整合重组,国企功能进一步明确。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实施“营改增”试点财政扶持工作。聚焦新兴产业发展,成立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区张江高新区嘉定园管委会及办公室,张江高新区嘉定园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流程和监管进一步精简强化,收件办结率达99.5%

选商效果更加凸显。创新招商模式,以产业导向引导招商,实施行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年内合同外资和外资到位资金完成6.5亿美元和7.9亿美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18.6%174.7%。整合招商资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招商,引进外资总部项目4个,文化与信息企业547家,股权投资和管理类企业240家。引导经济小区加快转型,新增出税企业6722户,户均纳税额同比增长4.9%,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科技创新成果明显。创业投资大孵化器发展战略启动实施,新增孵化企业60家,嘉定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菊园物联网孵化器升级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战略深入推进,专利授权量2708件。创新主体加快培育,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1家,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79家,47家企业被评为国家、市创新型企业,新增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科研院所市级以上科技奖励成果产业化项目储备翻番,实现产业化同比增长75%,我区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累计引入中央“千人计划”人才32名,上海市“千人计划”人才20名。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宏观环境严峻复杂,稳增长仍存在一定压力,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未能达到年初预期,结构调整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二是集约发展要求和资源粗放型发展矛盾依然存在,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三是资金压力明显加大,服务效能仍需提升,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十分紧迫;四是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由常住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事业资源短缺问题依然突出。这些情况必须在今后发展中加以研究,积极探索、主动应对。

二、2013年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与主要任务

2013年,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方针,围绕打造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宏伟目标,推动全区“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加快结构、空间、功能和效益全方位转型。确定2013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必须牢牢把握创新转型的内涵,兼顾年度计划目标与五年规划目标相衔接,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稳中求进。在主要任务安排上,以加速城市化为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统一,体现时代化、具体化、项目化的要求,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13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如下:

()关于结构效益的主要目标与措施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立足优势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增强企业、产业链、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全区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建议目标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1、聚焦产业能级提升,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突出高端化、集约化,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千百十亿”产业能级提升工程,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力争产值超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超过60家。突出规模化、功能化,现代服务业推进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信息产业等形成行业集聚优势,力争引进文化与信息企业300家、内外资总部型企业25家、股权投资和管理类企业250家,上市、新三板与股权托管挂牌企业超过5家。突出科技化、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关键技术引领和突破,推动钠硫电池等项目加快形成规模。突出生态化、高效化,现代农业加快建设高水平粮田、设施菜田,促进特色农业和农业旅游融合发展。

2、聚焦载体项目建设,推动产城融合互动。优化产业园区载体建设,启动新城企业总部集聚商务区30万平方米商务大楼建设,建成汽车研发科技港20万平方米研发与配套用房。通过挖存量争增量,积极争取市级支持,推动优质产业项目尽早落地,进一步提高产业园区单位土地投入和产出。以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和大型商业综合体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为重点,聚焦政策和服务,促进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运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80亿元以上。

3、聚焦协调和服务,推动发展环境优化。全面落实国家和本市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结合发展实际适时调整优化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国家、市重点产业提升扶持项目。立足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提高,加强政府行政绩效管理,完善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力争项目审批实际办结时间再有所缩减。完善项目综合评估准入和跟踪推进机制,提高重大项目协调效率。关注企业实际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企业破解难题。

()关于创新能力的主要目标与措施

以张江嘉定园机制整合和大孵化器战略为契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创新服务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和人才服务体系,增强区域转型发展内生动力。建议目标为:研发投入相当于增加值比重大于3%,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120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415家。

1、强化创新资源集聚,放大科技城基础优势。充分发挥张江高新区扩区等政策效应,增强园区创新集聚和竞争能力,争创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城区。持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注重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物联网传感等产业化项目尽早启动。放大区科博会效应,搭建科研、资本和产业对接平台,引导企业通过项目合作、共建研发基地等方式,形成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动行业领先企业纳入企业技术中心三级体系,力争培育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

2、强化科技政策支撑,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加强科技创新扶持,全面实施大孵化器战略,建立产业基金、市场机制与孵化基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小区向选商育业功能转型,力争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0家。深入实施“小巨人”扶持计划,启动市创业中心嘉定分中心建设,新增市、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0家以上,力争创新基(资)金项目立项数超过80项。推动企业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新增4800件和2800件。

3、强化人才强区战略,构筑创业人才集聚高地。坚持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引进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相结合,促进创新和创业有机融合发展。完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和本市人才引进计划,加强国家级国际汽车城和市级张江高新园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引进3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继续做好优秀人才配售房工作,加大政策突破和创新力度,完善配售、补贴、配租三位一体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年内新增400套配租型人才公寓。鼓励重点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人才载体,进一步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企业集聚。

()关于城市功能的主要目标与措施

以建设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推动城市发展空间转型和多元功能塑造,提升嘉定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建议目标为: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0亿元以上,其中房地产投资180亿元(新开工面积350万平方米,竣工25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资60亿元。

1、以规划为引领,优化城镇形态布局体系。围绕新城建设出好形象的目标,明晰新城发展体系各层级、各单元功能定位,聚焦新城核心区东区、蕴藻浜沿线等重点片区及沪嘉快速、沪宜公路新城段等重要轴线,全力打造大“十字加环”空间架构。拓展规划编制深度,完成新城核心区东区二期控规编制,启动北虹桥商务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周边控规方案编制,力争集中城市化地区控规覆盖率达到98%。积极推进新市镇和规划保留村庄的综合改造,通过宅基地置换促进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确保年内新开工农民集中居住区60万平方米。合理安排土地储备和出让计划,年内力争储备土地4000亩。

2、以功能为基础,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整合发展资源,推动新城中心区形成“五纵六横”的主干道路框架体系,构建组团之间“四纵四横”快速路网体系。启动中福会幼儿园、德富路中学建设,推动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运营,优化新城核心区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有序推进老城改造,实施总工会、飞联厂等地块改造开发,稳步推进城中村整治。安亭地区完善汽车全产业链,提升上海大众配套交通网络建设。南翔江桥地区发挥银南翔商务区、上海西郊商务区等带动作用,加快形成特色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集群,形成主动对接大虹桥的前沿示范。

3、以项目为支撑,提升城市运营保障能力。完善内外交通网络,推动嘉闵高架北段、伊宁路上跨沪嘉快速立交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三大组团有效对接、紧密联动。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坚持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相结合,开展11号线花园站和14号线前期工作,建成平城路枢纽,年内新辟公交线路3条,建成100座公交候车亭。完善市政配套设施体系,力争嘉定原水支线开工,泰和水厂扩建完成前期工作,新建5个变电站。

4、以服务为起点,提高城市和社会管理水平。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巩固双拥模范城基础,延伸联勤工作界面,城市网格化管理区域拓展至50平方公里。夯实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全覆盖管理及人户分离人员居住地登记管理工作,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提升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平安嘉定创建,加强生产、消防等安全监管,提升产品、食品等领域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稳步推进镇管社区工作,拓展社区共治与自治模式,新建居委会开放式服务办事点25个。

()关于社会民生的主要目标与措施

坚持民生优先、城乡统筹,聚焦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构建广覆盖、高水平、高效率的公共服务网络,确保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建议目标为: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不低于市下达指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户籍人员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98.9%以上,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1、着眼于惠民生,坚持以就业和保障为首。统筹做好各类人群的就业促进工作,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8000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00名,社区总体就业率达到96%以上。深入贯彻《社会保险法》,提高城保参保率和各类人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力争全区90%以上在地规模型企业、60%以上在地中小企业达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区第一社会福利院建设,年内新增400张养老床位,新建、改扩建10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居家养老服务能力达到每日1万人次。

2、着眼于均等化,科学配置社会事业资源。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与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对接,启动18个公建配套教育项目,新建1所特殊学校,实施7个校安工程项目,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公办学校比例达到62%。启动区公立医院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探索组建瑞金医院北院与周边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医疗联合体,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全力建设“健康嘉定”,启动国际中医药城区前期工作,全区医院床位数达到4076张,每千人拥有医师护士数达到3人。启动新一轮体育民生工程,开展各类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

3、着眼于广覆盖,加快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大型居住社区建设,推动外围和内部配套设施开工,完成市级保障房建设任务,力争竣工50万平方米,交付使用7000套。加快推动马陆枫树林、金沙湾等区属安置基地建设,全年新开工区属安置房80万平方米。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做到应保尽保,稳步推进廉租实物配租。做好区属共有产权保障房申请供应,完成第二批轮候供应,启动第三批申请供应工作。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年内筹措房源2000套。

4、着眼于软实力,深化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深入开展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开馆,力争保利大剧院年底试运营,区工人文化活动中心加快建设。完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体系,引入高品质、多元化的文化项目,满足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深入挖掘“教化嘉定”特色文化,全面开展百万市民文明礼仪培训工程,丰富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广泛参与度的文化品牌。

()关于节能环保工作的主要目标与措施

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推进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城市生态文明。建议目标为: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继续下降,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区增加值比重保持在3%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削减完成市下达目标。

1、立足能源效率提升,深入推进节能降耗。通过重点区域功能转换、重点行业淘汰和零星工业点整合转型,着力推进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高资源和低效益企业的调整退出,年内计划淘汰劣势企业130家,盘活土地1000亩。严格行业准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落实定期监测、跟踪、检查,建立节能信息共享和预警机制。大力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发展。

2、立足环境质量改善,全面实施污染减排。继续推进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污染减排监测、统计和考核体系。加快重点环境项目建设,南翔污水厂一期、大众污水厂三期等项目力争开工。加大重点区域污染整治力度,深化河道整治和水系沟通,提高截污纳管率,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3%。强化环境总量控制及风险防范工作机制,推动工业区块外九大重点污染行业调整,加快中小锅炉清洁能源替代。

3、立足生态体系优化,推进绿化环境工程。推进“百个公园、千块绿地、万亩林地”工程建设,推动嘉北郊野公园前期工作,实施紫气东来延伸及沪翔高速绿色廊道工程,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推进垃圾处置资源化减量化工作,加快推进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建设,完成81个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5%以上。开展“智慧城市”及嘉定新城低碳示范区建设,完成10个集约化移动基站建设。

三、2013年嘉定区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

2013年嘉定区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安排,要在保证适度投资规模的基础上,优先保障续建项目的投入,同时加快启动一批对全区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引领性、功能性、关键性项目,发挥政府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2013年重大项目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加快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节点城市框架和功能的完善形成,以嘉定新城为核心加快关键性道路桥梁、市政配套、生态环境等项目建设。构建顺畅的内外交通网络,打通与市中心及周边通道,完善重点区域交通联系,重点推动嘉闵高架(G2-S6)、12条区区对接和大居外配套道路、白银路地下空间、澄浏南路跨蕴藻浜大桥、于田路大众配套改造项目等建设;保障居民用水和出行需要,重点推动嘉定原水支线、泰和水厂扩建、云翔和城北大居供排水以及平城路枢纽等建设;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大“十字加环”架构实施,重点推动外环生态专项、嘉北郊野公园、新泾河与外冈新市镇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等建设。

2、加快社会公共服务性设施建设。围绕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持续加大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养老等设施投入,不断丰富社会事业资源,进一步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教育布局均衡,重点推动中福会幼儿园、嘉定一中改造项目和安亭九年制学校等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重点推动卫生信息化项目等建设;扩大体育活动空间,重点推动区体育中心、同济大学嘉定体育中心等建设;完善重点服务资源,重点推动区工人文化活动中心、区第一社会福利院等建设。

3、加快重点引领性产业项目建设。围绕转型发展总体方向,推动和引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三农建设发展为主,重点推动特色农产品、设施粮田、设施菜田、村庄改造建设;以汽车产业链延伸为主,重点推动汽车研发科技港、上海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孵化基地等建设。

4、加快民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围绕解决居民在外过渡问题,集中推进配合新城开发、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和老城改造的安置房,进一步提高居民居住保障水平,重点推动城北大居工业区与菊园基地、云翔基地、马陆金沙湾与枫树林、南翔新镇1号地块、太平货柜基地、绿洲丰怡园、菊园E02-1地块、汇丰荷苑二期安置房和福临小区公租房项目等建设。

在加快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推进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推动市场化项目建设,通过扩大民间投资,推动全社会投资平稳健康发展。在产业上,重点推动联影医疗、迅达电梯等高端装备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声学所东海研究站、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沃尔沃嘉定项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化项目启动建设;在房地产上,重点推动新城“一核两翼”范围内保利、龙湖、金地、合景、新光等开发商加快住宅、商业商务配套建设。

推荐访问: 国民经济 嘉定区 报告 【发改报告】嘉定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