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中共党代会议报告】县委书记在镇原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报告【精选推荐】

时间:2023-09-04 18:45:03  来源:网友投稿

在镇原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共党代会议报告】县委书记在镇原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中共党代会议报告】县委书记在镇原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报告【精选推荐】


在镇原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镇原县第十四届委员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这次会议是在全县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赶超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县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中国共产党镇原县第十五届委员会、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出席庆阳市第三次党代会的代表,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发展主题,聚力开发开放,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赶超发展,为建设繁荣、和谐、文明的新镇原而共同努力!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县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宏观形势的发展变化,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县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为赶超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县域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十五”末增加3倍,分别达到29.78亿元和1.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0倍,突破5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加16倍,达到3.69亿元。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从前九个月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1%;财政大口径收入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十二五”发展起步良好。

——特色产业优势逐步显现。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五”末的46:17:37调整为32:38:30,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畜、果、菜”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持续提升,农业增加值达到9.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50%;突出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石油开发、煤炭勘探有序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企业达到137户,总产值15.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7倍,以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和循环农业配套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发展提速,商贸流通日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达到11.82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坚持打基础、增后劲,五年共投资100多亿元,实施县城综合开发、工业集中区建设、孟殷公路、镇草公路等一批城建、交通、水利、生态等基础建设项目,公路总里程比“十五”末增加868公里,西镇二级公路开建,县城总体规划和重点乡镇建设规划修编完成,形成了“一心两翼、四大片区”的县城发展空间布局,完善老区、建设新区,县城建成区面积大幅扩大,功能进一步完善,重点镇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立足县情,着眼长远,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高速公路、过境铁路和水利水保、生态等重大项目列入省、市“十二五”规划,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教育布局调整步伐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教育质量稳居全市前列;城乡医疗基础不断改善,县、乡、村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引进和推广、应用步伐加快,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文广事业快速发展,以《古月承华》为代表的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文化产业逐步兴起,“中国书法之乡” 申创成功。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办成了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城乡群众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461元和2902元,均实现翻番;千方百计争取政策项目支持,坚持不懈推进开放开发,不遗余力促进招商引资,镇原外在的影响力、吸引力提升,开放开发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为今后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明显变化。狠抓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城乡环境“四项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落实惠农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技能型乡镇政府创建”等活动,一些制约和影响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解决,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建制度、强纪律、转作风、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狠抓“制度建设年”活动开展和整章建制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县乡政府机构改革,乡镇党委、村“两委”换届全面完成,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奋发向上的干劲和服务发展的合力不断增强。各级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党委各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真抓实干,强化落实,创新举措开展工作;人大、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鼓劲加油;各级群团组织立足职能,发挥优势,服务大局,全县上下呈现出心齐气顺、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五年的发展变化,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苦干实干的结果,也得益于历届县委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和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人士、各人民团体的团结奋斗、群策群力,在此,我代表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向全县广大党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镇原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探索实践,创造和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发展第一要务,把镇原的发展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脚踏实地走好符合镇原实际的发展路子;

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主攻油气煤炭开发,突出地方工业、特色农业发展,深度挖掘文教、土地、人力等优势资源,以资源开发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思想解放、观念转变,打破传统观念束缚,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阔的胸怀吸纳各类发展要素参与镇原建设,扩张总量,提升实力;

必须全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凝聚各方面力量参与发展、推动发展;

必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导作用,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着力营造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干就干成的工作作风,锁定目标不放松、明确责任抓落实,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年取得的成绩,我们应倍加珍惜;五年积累的经验,我们要在新的实践中继续保持和发扬。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必须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负重拼搏,共同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提速、赶超发展。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们正处在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分析形势,我们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和支持甘肃及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机遇,为我们多上项目、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市加快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重要经济增长极,对我们改善基础条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优势资源开发增加了新的动力;我县自身的土地、人力、区位、文教等比较优势资源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当前新一轮发展势头良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在落地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求富思进、改变面貌的愿望强烈、积极性高涨,这是我们建设镇原、发展镇原的不竭力量。

审视现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发展压力: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对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的约束将更为增强,影响投资规模和经济总量的扩张;各地竞相发展引发的市场、资金、资源、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还不高仍是我县最大的矛盾和最突出问题,主要经济指标特别是平均水平、财政自主保障能力在全省、全市处于较后位次,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较弱,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还比较少,水资源、交通、生态等“瓶颈”制约依然比较突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保障民生的任务比较艰巨;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广度和深度还不符合当前发展的需要,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不够浓厚,发展的环境仍不宽松。从总体上来说,我们仍处于负重爬坡、破解瓶颈、夯实基础、赶超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在抢抓机遇中争创优势,在扬长补短中寻求突破,团结拼搏,苦干实干,把我们的潜力变成实力,把优势和机遇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努力开创全面提速、赶超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紧扣“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赶超发展”主题,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开放活县、文教兴县”四大战略,破解“交通、水资源、生态、人才”四大瓶颈,建设“油气煤炭资源开发重点突破县、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县、能源化工配套产业及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县、文化大县和教育强县”四大目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提速、赶超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更加繁荣。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倍,分别达到85亿元、140亿元、27亿元;大、小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倍,分别达到5.2亿元、3.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倍,达到1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增长3倍,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人均财政收入达到全市中等水平,民生投入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文教更加发达。教育布局更加合理,教育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保持全市前列,“普九”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年以上,职业教育实现新突破;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开发步伐加快,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做优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科技创新企业。

——环境更加宜居。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交通条件显著改善,城镇化率、森林覆盖率提高,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不断优化,建成全国文明县城、园林城市。

——人民更加幸福。城乡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分别达到5400元、212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100%,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社会更加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民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健全,各类社会矛盾有效化解;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平安镇原、法治镇原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紧扣发展主线,在扩充总量、提质增效上务求新突破

经济欠发达是镇原最大的县情,要实现赶超发展,必须紧抓发展不动摇、不放松,依托自身优势,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

——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快油气、煤炭资源开发,按照建设“百万吨级油田”目标,深入推进“和谐典范、模范油区”创建活动,促进石油开发扩能上产,到“十二五”末石油产能达到100万吨以上,产量达到50万吨以上;抢抓“西气东输”过境有利条件,加快推进“气化镇原”进程,在全市率先培育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力争引进战略合作企业,加快煤炭资源勘探开发进度,配套发展相关产业。做大做强地方工业,围绕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加快地方工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形成较为完备的地方工业体系,大力实施“企业成长计划”,扶持骨干企业技改扩能,做大做强,提升地方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加快推进中盛科技玉米综合加工利用项目,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建设、打造特色产业链,进一步扩大金龙工业集中区规模,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3-5户大型知名企业,将集中区办成特色鲜明、规模较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全省示范性工业集中区;加快屯字、孟坝、平泉、三岔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一区四园”工业聚集平台,力争“十二五”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户,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户,总产值突破16亿元。加快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开辟各种渠道,创新方式方法,培养、引进现代企业管理人才,抽调优秀党政干部支工帮企,从政策上扶持、项目上倾斜、政治上优待,加快培养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富有开拓精神、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引领地方工业快速发展。

——大力推进“产业富民”战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坚持农业基础性地位,充分发挥我县地域广阔、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调结构、创特色,提效益、促增收,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大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加快塬区果业、川区瓜菜、山区草畜、全县地膜粮食等主导产业开发,大力实施“地膜增粮”工程,在巩固提升粮食生产的同时,通过加工增值和秸秆青贮利用发展工业和现代养殖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依托“三塬两川”(平泉塬、屯字塬、孟坝塬和茹河、洪河川区),全面推开以瓜菜为主的设施高效农业;充分利用宜栽区域广的优势,大力培育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到“十二五”末,果园面积达到56万亩,其中苹果面积30万亩,果品贮藏保鲜能力达到2万吨,果品加工企业达到30户;扶持发展一批专业养殖村、特色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促进绒山羊、猪、牛等草食畜牧业规模发展;按照专业化、品牌化、组织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培育产业农民,年均输转劳务人员10万人以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力扶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大户承包、租赁、土地招商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挖掘土地潜能,做活土地文章,形成多元、持续的农业投入机制,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业产业化,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点面结合、稳步推进,把新农村建设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易地搬迁、农综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有机结合,稳步推进城关镇、开边镇和嵋肖路沿线城乡一体化建设,打造区域中心示范村,辐射带动农村全面发展。加强新型农民培育,启动实施新一轮“十万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加强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劳动力转移培训,努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真正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大力推进“城镇带动”战略,加速城镇化进程。把推进城镇化作为聚集发展要素、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农村发展的龙头来抓,坚持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四措并举,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坚持规划先行,立足长远,着眼当前,在强化县城总体规划和乡镇建设规划刚性约束的基础上,做好重点区域修建详细规划和重点村规划修编,建立严格的规划审批、监管机制,做到规划一盘棋、审批一支笔,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违章建筑和乱搭乱建行为,确保城镇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加快建设步伐,县城建设按照“老城完善功能、新区扩大规模、东西两翼扩展、南北两山绿化”的总体思路和“一心两翼、四大片区”总体布局,全面完成东、西、南新区骨干路网建设和重点片区开发,实现老城区与新区及南北两山生态休闲区、工业集中区的融合贯通,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到7万人以上;加快建成商业步行街和一批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合理规划建设医院、学校、车站和各类安居小区,加大水、电、暖、气、排污、排洪、垃圾处理以及广场、绿地、停车场、文体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小城镇建设规划一次到位,建设分步实施,重点推进乡镇街道供排水、硬化、商住房、市场建设及“六化” 工程,增强承载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强化经营管理,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盘活城镇资源,高效集约经营城镇土地,鼓励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开发及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鼓励引导农村群众适度向县城和重点城镇集中,扩大城市容量,推进城镇化进程。持续深入开展“四项整治”活动,创新城镇管理机制,强化城镇治安综合治理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整治,提升城镇管理水平,着力建设布局合理、建筑美观、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宜居城镇。

——大力推进“开放活县”战略,繁荣第三产业。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引进增量,借力发展,是当前条件下实现镇原赶超发展的现实选择。要深化改革促开放开发,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土地流转、干部人事管理、企业改制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激发发展活力。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内外并举,“东引西联”,走融合式发展道路。突出民营经济大发展,进一步放手、放开、放活,强化扶持服务工作,真正让私营个体经济在地方经济中唱主角。要优化环境招商引资,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大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切实把环境做到最佳、政策做到最优、服务做到最好,努力营造“尊商、亲商、爱商、扶商”的浓厚氛围,以优化软环境补硬条件不足,努力打造招商“洼地”,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和方式,配强招商力量,强化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力争更多的县内外资本参与我县开发建设。要突出发展第三产业,深度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潜夫文化、书法艺术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资源,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努力做大、做优文化旅游产业。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同时,培育发展社会服务、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三业”(工业、农业、服务业)鼎立、“两轮”(投资、消费)驱动的发展格局。

(二)以项目建设为总揽,在夯实基础、破解瓶颈上务求新突破

项目是拉动投资、扩大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的主要载体,要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围绕“十二五”规划和国家支持西部发展、老区发展及重点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投资重点,精心谋划论证、储备争取和实施一批交通、水利、生态、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道路建设上,全面加强骨干路、出境路、断头路、乡村路建设,构建以过境铁路、高等级公路、县乡公路、通村油路、村组道路为骨架的多层次交通网络;配合完成西镇二级公路建设,争取建设镇原至三岔二级公路、董志经镇原至平凉高速公路,改造镇北公路,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油路;创新道路建养管机制,加强县、乡、村道路管护,提高通达能力,畅通人流、物流、商流。水利建设上,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资源开发、地方工业发展、农业及人畜用水,积极论证争取跨区域调水、水库建设、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从根本上缓解我县水资源短缺问题;严把用水总量、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容量、用水效率三条“红线”,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科学利用,推动水利事业健康发展。生态建设上,牢固树立“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建设,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封山禁牧、造林绿化、水土保持、固沟保塬、碳汇林基地等生态工程和“农村清洁工程”,加大工业、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使城乡环境面貌、生态质量等得到较大改善。重点项目建设上,抓好县城及重点镇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程及城区防洪工程、城市广场和文体中心、公安指挥中心、农业大厦、镇原宾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粮食生产重点县、土地开发整理、生态效益补偿和人畜饮水、煤炭资源勘探、天然气开发利用等已进入省、市“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快立项实施;加快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城市电网改造,实现县城和重点企业双网双供;进一步扩大、提高电信、互联网络覆盖面和传输质量,推进全县信息化建设。

(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上务求新突破

赶超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民造福,必须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转变;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推进教育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县一院、中医院、妇幼保健站、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完善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和“少生快富”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加大文广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完善县、乡、村文化广播网络,形成服务多元、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全民健身活动,推进艺术创作、演出、广播影视事业发展,丰富城乡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一号工程,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建立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形成服务、培训、就地转移和外地输出相结合的就业机制;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业就业,落实招商引资企业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和当地用工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失地农民、改制企业职工、就业困难群众就业安置工作;加快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体系,落实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和城乡临时救助制度,推进农村中心敬老院、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农村五保家园建设;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加大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解决城乡群众住房难问题。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强化“平安镇原”、“和谐镇原”创建工作,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方法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抓好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三项重点工作,加强对社会特别是重点人群、重点部位的管理;整合应急资源,建立公共安全应急联动平台,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拓宽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健全城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矿产开发和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责任,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以凝聚力量为目标,在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务求新突破

凝聚和依靠全县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推动镇原赶超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县工作,为赶超发展创建积极向上、民主团结、法治诚信的社会环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扎实推进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单位、乡镇(社区)、新村创建以及“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行风评议等活动,提升城乡文明创建水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市民素质教育,突出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全民道德素质。认真抓好宣传思想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内鼓干劲、外树形象,注重舆情监测、预警和研判,弘扬老区精神和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塑造“开放创新、诚实守信、和谐包容、善谋实干、风清气正”的新形象,增强干部群众热爱镇原、建设镇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加强人文关怀,弘扬科学精神,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团结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良好社会心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县委坚持谋全局、把方向、抓班子、带队伍,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人武部和“法检”两院依法独立开展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常委分工负责制的要求,完善县委常委会、全委会议事决策规则,落实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定期向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通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情况,定期召开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党外人士、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做好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全面落实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扩大和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

——加快依法治县进程。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广泛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全县人民法制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逐步建立高效、规范、透明的行政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按照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的要求,强化司法保障和监督,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坚决取缔邪教组织;坚持从严治警,惩治司法腐败,确保司法公正,为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全面提速、赶超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锤炼坚强党性。把解放思想放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干部发展意识、竞争意识不强的问题,以思想解放、观念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扎实做好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以各级中心组为重点学习制度,发挥县委党校的平台作用,实施“万名党员干部、千名村官教育培训计划”,持续推进“技能型乡镇政府创建”活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发展能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传承优良传统、弘扬老区精神,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本领体现在干事上,争创一流,建功立业。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升执政能力。围绕赶超发展选好班子、用好干部、建强队伍、聚集人才,把各级领导班子建成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注重从履职尽责情况看干部,从急难险重工作中识别干部,更多地关注在基层一线工作的老实人、正派人,以实绩定进退,凭公论用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和谐团结,加强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形成结构梯次合理、充满朝气活力的干部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确保在岗尽力、有责有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工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一齐抓,加强县管优秀人才队伍信息库建设,落实奖励扶助政策,营造用事业凝聚人、用实践造就人、用机制激励人、用法制保障人的人才成长环境。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基础。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完善县、乡、村党组织抓农村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坚持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定期向全委会报告农村党建工作制度,落实乡(镇)、村党组织书记履行农村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完善结对共建和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党建水平;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继续做好选派机关干部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完善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和党内关怀制度,提高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社区、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基层组织建设覆盖面;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基层一线、生产一线和知识分子等领域发展党员,改善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认真开展定岗定责活动,加强基层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管理。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拒腐防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参与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持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坚持教育在前、约束在前、监督在前,重心下移,关口前置,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监督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清白做人;发挥纪检监察职能,开展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和措施落实到位;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持续开展作风整顿制度建设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从严查处破坏发展环境行为,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严肃查办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等违纪违法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推动工作落实。干部作风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的竞争力,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抓作风建设。要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和完善更加科学、严密的责任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人负责、有人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敢于担当、善于决策、勇于突破、履职尽责,提高执行力,深入工作一线掌握情况、解决问题、跟踪问效,强化落实;完善县级领导联乡、联校、联项目  制度,雷厉风行抓落实,齐头并进促工作,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出实效;顾全大局,坚决克服狭隘的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个人利益,坚决制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消极应对、各行其是的现象,确保政令畅通,一个目标一条心,一个声音一股劲;提振精神,坚决克服意志消沉、等待观望的思想和要求不严、标准不高、进度不快的“庸、懒、散”作风,严格落实科学的考核奖惩办法和各项工作制度,一步一个脚印把镇原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各位代表、同志们,镇原的发展正处在新的起点上,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以更加开放开阔的视野,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过硬的工作作风,奋发图强,勇争一流,为建设更加繁荣、和谐、文明的新镇原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 共党 镇原县 报告 【中共党代会议报告】县委书记在镇原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报告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