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农业农村会议讲话】市委书记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全文完整)

时间:2023-10-06 11:00:06  来源:网友投稿

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江门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当前我市“三农”工作,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刚才,会议对第一轮扶贫开发“双到”优秀集体和工作者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农村会议讲话】市委书记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农业农村会议讲话】市委书记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全文完整)




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江门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当前我市“三农”工作,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刚才,会议对第一轮扶贫开发“双到”优秀集体和工作者进行通报表彰;劲锋同志全面总结去年我市农村工作,对今年工作目标和新一轮扶贫开发任务作了具体布置。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要求,齐心协力,狠抓落实。

中央每年一号文件都是以“三农”工作为主,而且根据不同时期发展需要推出相应的惠农政策,充分说明“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做好我市“三农”工作,我们必须把握好“农业讲发展、农民讲增收、农村讲建设”三大原则;同时,最关键的是要理清思路,找到工作抓手。结合我市实际,重点要突出“四个抓手”。

一、以新一轮扶贫开发为抓手,改善贫困地方落后面貌

对于第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全市各级做到步调一致,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在改善贫困地区环境、推进落后村发展、帮扶贫困户脱贫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对此,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从6月起,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正式启动,江门市帮扶单位已陆续到我市进行对接。全市各级要迅速行动起来,加大帮扶力度,争取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实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是中央、省和江门市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长期任务。今年,省将对口帮扶关系作出调整,由江门市自行负责本地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对此,刘海书记明确提出要统一思想,以更大力度抓好落实,特别是关注贫困群众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市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农村落后面仍比较大。2012年末,我市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8000元、集体经济收入低于5万元的行政村仍有28条;人均纯收入低于3800元的贫困户有2561户,扶贫开发任务还相当艰巨。按照新一轮三年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驻村帮扶干部,要把扶贫开发与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扶贫开发,切实解决贫困村、贫困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带领相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脱贫致富。

(二)进一步健全长效扶贫机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要吸收以往的成功经验,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帮扶方式,形成长效机制。一方面,深化帮扶模式。市委、市政府已下发《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帮扶村任务分配表》,由市直89个单位成立12个工作组,对口帮扶12条重点贫困村。相关单位要按照“规划到村、责任到人”要求,做好定点、定人、定责的帮扶措施,科学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扶贫方案。扶贫开发成效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新一轮驻村干部选派工作要与锻炼、培养年轻优秀干部紧密结合,确保贫困村有年轻能干的干部驻点帮扶,为年轻干部提供下基层锻炼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坚持开发式扶贫。扶贫开发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要突破扶贫就是送钱、送物的思想误区,注重给贫困群众带思想、带方法,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扶贫对象的发展能力上来。要在产业扶贫上多想办法,因地制宜发展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引导贫困群众参与产业经营。要在智力扶贫上多谋出路,扎实搞好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帮助贫困户依靠智力脱贫。

(三)进一步强化扶贫工作合力。扶贫开发工作涉及面广,参与单位多,要形成整体合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级扶贫责任单位要担负起牵头责任,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督查。各帮扶单位要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日常工作,派出得力干部,千方百计落实帮扶任务。在各帮扶单位之间展开工作竞赛,以帮扶思路新、点子多、效果好为评价标准,在全市上下营造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另外,农业、住建、交通、水务、教育、卫生等部门除完成自身对口帮扶任务外,还要深入研究,加强对重点贫困村的交通、农田水利、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项目的帮扶,对相关建设项目给予优先安排。

二、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要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张名片,抢抓机遇、深入推进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开平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一)加快推进重点园区建设要坚持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技术的支持力度,全力抓好18个重点园区建设,不断提升重点园区的辐射、示范能力。要加大农业招商力度,着力引进一批特色鲜明、带动性强、高附加值的优质农业项目落户园区,促进农业效益实现“质”的飞跃。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等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组织化经营。

(二)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以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市级基本农田保护、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实施好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加强农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农村信息直通车、信息兴农等网络平台,将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到镇、村、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强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要围绕延伸农业链条,在科研、物流、市场等方面加强农业服务配套。比如,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的合作,搭建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户的沟通桥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推行低碳环保规模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加速发展绿色农业。另外,树立“大公司、大物流、大市场”的理念,注重农业物流公司、农业专业市场的发展,使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以深化农村“三资”管理为抓手,确保农村和谐稳定

当前,农村社会管理最核心的问题仍是经济,集体经济和资产管理到位,让群众看上“明白账”,有利于农村大局稳定。因此,要深化农村“三资”管理,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其中,有两个环节必须严谨对待:

(一)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规范化一方面,要动态掌握村组集体经济项目变动情况,对农村经济合同录入、备案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集体经济收入全面纳入账内核算。另一方面,将村委会、村民小组两级集体资产交易全部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密切跟踪待交易资产的动向,杜绝村组逃避监管,私下开展资产交易。必要时在集体土地租赁、山林承包等过程中引进公证程序,避免监管漏洞和今后不必要的经济纠纷。特别是对一些敏感的集体资产、资源,要提前介入调查、提前掌握情况、提前控制不利因素,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 

(二)确保农村财务公开透明各镇(街)要加强检查监管,督促辖区内村委会和村小组,严格执行村级财务公开。按照年度公开、月度公开、按时公开的规定,将村组现金、银行存款、承包项目、债权债务等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地向村民公布。通过落实财务公开,解决群众心中疑虑,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杜绝瞒报、漏报农村集体“三资”的现象。

四、以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村级基层组织处于农村社会生活的第一线,与人民群众有着最直接的联系,肩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要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一)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实践证明,哪个地方有好支书、好主任,哪个地方就有好基础、好组织,哪个地方就会发展快。因此,要把村级干部培养和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效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培养造就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这个重点,拓宽选人视野,用好干部、配强队伍,真正把能够带头发展、带领发展,在维护社会稳定中起到骨干作用的干部推上基层领导岗位,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要围绕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努力形成科学、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比如,探索创新村级班子的考核奖励机制,结合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完善村干部晋升奖励、监督管理、进退去留等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形成动态管理格局。在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的基础上,完善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调解委员会相关制度,进一步健全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全面推动基层领导班子竞相发展,干事创业。

(三)保障基层组织稳定。要充分利用深化农村“三资”管理的契机,组织力量搞好调查摸底,逐村进行村情民意调查,了解村(居)“两委”班子的运作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特别是多深入“三农”问题较多、矛盾较为突出的村(社区),主动听取意见,对影响基层组织稳定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掌控,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因素。对群众基础相对薄弱、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发挥作用不明显的村(居),要迅速加强整顿,推动后进转化。

最后,我再一次强调作风问题。做好农村工作,第一前提就是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要过硬、要实在。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做到实干不飘浮,既定的工作措施才能见效、到位。凡是涉及到民生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及时解决。 

同志们,“三农”工作是大民生,扶贫开发是硬任务。全市各级一定要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坚持不懈地抓好“三农”工作,为“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开平”作出新的贡献。


推荐访问: 讲话 农村 农业 【农业农村会议讲话】市委书记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