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旅游意见】关于加快旅游大景区建设指导意见

时间:2023-10-08 17:45:03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加快旅游大景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甘发〔2014〕20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平发〔2015〕3号)、《关于促进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意见】关于加快旅游大景区建设指导意见,供大家参考。

【旅游意见】关于加快旅游大景区建设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旅游大景区

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甘发〔201420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平发〔20153号)、《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平发〔20165号),全面加快旅游大景区建设,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真正把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的首位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造条件,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陇东南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推动旅游资源由多头管理、粗放开发向统筹整合、集约开发转变;推动旅游产品由传统游览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推动旅游服务由低层次、单一化向精细化、差异化服务转变,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强、品牌效应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旅游大景区,努力把平凉打造成产业要素齐全、产品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和谐有序、服务规范一流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目标

2025年,全市共创建旅游大景区3个,5A级景区达到4个,创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大景区接待人数、游客停留天数、旅游综合收入显著增加,旅游可进入性、可消费性、可驻足性、可回头性全面提升,形成以大景区为核心的西兰银主流客源市场3小时和周边及市内1小时旅游经济圈。

崆峒山大景区:到2017年,创建为全省首批8个大景区之一,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300万人次、过夜游客平均停留2天以上,旅游综合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崆峒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取得重大进展,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0年,达到旅游管理顺畅、带动能力增强、产品复合多样、营销体系完善、市场份额拓展、秩序规范良好、环境更加优美的大景区要求,崆峒区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业成为崆峒区国民经济的首位产业。

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到2017年,启动大景区和龙泉寺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年旅游接待人数各突破100万人次,泾川县、崇信县启动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0年,大景区和龙泉寺景区分别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泾川县和崇信县分别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年旅游接待人数各突破200万人次,过夜游客平均停留2天以上;带动灵台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园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0万人次以上;崇信县万亩油用牡丹基地创建为国家级花卉旅游示范基地。

关山大景区:到2017年,进入全省旅游大景区建设范畴,整合云崖寺、莲花台景区整体融入大景区,完成大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并通过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评审,莲花台与云崖寺、朝那湫、陈家洞、葛家洞、红崖湾等6个主要景区连点成线,核心景区提质扩容全面完成,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到2025年,创建为旅游大景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300万人次,过夜游客平均停留2天以上,庄浪县、华亭县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带动静宁县以红色旅游、苹果休闲采摘体验为重点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把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20166月底前,确保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评审并实施;年内,由庄浪县政府牵头,对接《关山莲花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完成关山大景区总体规划编制,积极向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汇报,争取关山大景区进入全省大景区序列。2017年完成关山大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并通过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评审。(责任单位:崆峒区政府、泾川县政府、庄浪县政府、华亭县政府,配合单位:市旅游局、市规划局、市林业局)

(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大景区经营管理模式。20166月底前,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完成对平凉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泾川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的改制、组建和常态化运营;按照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批复,组建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管理委员会并实现常态化运营;年底前,由庄浪县政府牵头,参照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体制机制,整合华亭莲花台、庄浪云崖寺景区资源,制定关山大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报市大景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审定。20176月底前,确保关山大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方案通过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批。(责任单位:崆峒区政府、泾川县政府、庄浪县政府、华亭县政府,配合单位:市编办、市发改委、市旅游局、市规划局、市林业局、市国资委)

(三)加大招商引资融资力度。坚持发展抓项目原则,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围绕大景区、精品景区、养生产业园建设,突出休闲、娱乐、度假、养生等功能,以深化文化旅游养生融合发展和大景区文化品位提升为重点,按照“十三五”规划策划确定的符合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的重大项目,分类建立项目库,发挥平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融资平台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旅游骨干企业和具有实力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合作参与景区开发,在大招商、招大商上实现新突破。2016年,崆峒山大景区完成招商引资项目3项以上,落实到位资金5亿元以上;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项以上,落实到位资金3亿元以上;关山大景区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项以上,落实到位资金1亿元以上;带动全行业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2%以上。到2020年,三个大景区全部建成投融资平台,实现投融资多元化。(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配合单位:市招商局、市财政局、市旅游局)

(四)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依据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准,按照“城镇景观化、景城一体化、全域旅游化”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依托城市中心、火车站、汽车站、公交站点、中心广场等人流密集区,以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为主线,以宣传大景区旅游产品为重点,以满足游客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建设大景区与依托城镇之间靓丽的风景廊道,布设宣传画廊,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创建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造条件。2016年,制定平凉城区旅游宣传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实施方案,以高速公路出入口、汽车站、火车站、城市广场、公交站点等为平台,以大景区、精品景区、养生产业园和文化旅游养生产品等为重点,全面布设景区资源、精品线路、旅游地图、标识标牌、游客咨询服务和投诉电话及地接旅行社、星级接待宾馆等,完成城区形象宣传;全市建成游客咨询综合服务中心8处以上、游客医疗急救服务站3处以上;加快推进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到2020年,在各县(区)城市中心至少建成游客集散中心1处,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火车站、汽车站、公交站点、中心广场和大景区、20个精品景区、7个养生产业园、重点专业旅游村全部建成咨询服务中心,实现旅游咨询综合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卫计委、平凉火车站、各县区政府)

(五)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和绿色旅游景区标准,完善大景区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接待能力。紧盯国家和省上政策投资导向,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差异发展、分布推进的项目建设思路,配套完善大景区核心景区、支撑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供水、供暖、排污接入城市管网,垃圾清运列入市环卫计划。积极争取将投资亿元以上的大景区建设项目列入省级“十三五”发展规划,进行争资立项,强力推进。2016年,重点抓好崆峒山大景区原生态民俗文化体验区、崆峒生态旅游度假山庄和广成驿站·崆峒古镇提升改造、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花样年美年文化城、大云寺中心景区、泾川博物馆、龙泉寺文化旅游养生园农耕文化生态苑和中医养生馆以及万亩油用牡丹基地、古槐王景区保护开发、皇甫谧养老服务中心和国医养生馆、关山大景区梯田大道、南苑生态农家乐和万亩油菜基地、华亭莲花台基础设施建设、莲花避暑养生园等项目建设,确保全市重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0%以上。同时,抓好崆峒山古建筑群保护、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保护、庄浪云崖寺保护三个世行贷款甘肃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到2020年,大景区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接待能力显著增强,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可回头性全面提升,把大景区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核心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旅游局、市卫计委、市农牧局)

(六)聚力加快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抢抓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机遇,依托平凉机场,天平、平庆、彭大高速和平凉客运枢纽站、快速客运站改扩建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大景区道路、自驾游营地、停车场、交通驿站和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等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建设大景区与周边地区及高速公路相连接的高等级公路和市内旅游环线公路,打通市内各景区景点连接通道,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2016年,重点抓好崆峒山景区旅游专线、古镇停车场、自驾游基地前期和泾川县至田家沟景区、蔺家沟至莲花台景区一级公路及关山大景区道路铺砂硬化等建设项目。积极争取《甘肃省交通运输房车露营地发展规划》布局建设的“崆峒问道红色胜迹露营带”中安排的我市1个服务基地、13个房车露营地、11个交通驿站尽快开工建设。到2017年,建成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龙泉寺、云崖寺、莲花台和温泉小镇房车露营地6个,建成平凉服务区、泾川服务区、静宁服务区等11个交通驿站,力争崆峒古镇房车服务基地开工建设。到2020年,全市建成13个房车露营地、11个交通驿站,解决车辆停靠问题,基本建成以高等级公路相连接的交通网络。(责任单位: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

(七)持续推动旅游与文化养生深度融合发展。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统领,按照“文化为魂、建筑为形、旅游为体”的理念,把文化元素体现和贯穿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打造特色显明、内涵丰富的大景区,全力建设中华崆峒养生地。集中力量打造崆峒山道文化养生园、泾川禅文化长寿园、莲花避暑养生园、葫芦河金果养生园、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产业园、龙泉寺文化旅游养生园、云崖避暑养生园等7个养生产业园区,鼓励文化演出团体、文化养生旅游商品企业、中医药养生适宜技术、养生特色餐饮企业等进景区、进园区,满足游客文化娱乐和养生体验需求,形成要素齐全、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2016年,重点抓好崆峒山演艺体制改革,组建崆峒武术表演团,新编实景剧,策划实景演艺节目、筹建实景演艺剧场;推进《女神·西王母》歌舞剧全国巡演,与著名演艺团队合作,编排能体现大云寺·王母宫景区主题的实景演艺节目;加快龙泉寺文化旅游养生园农耕文化生态苑项目建设,推进云崖避暑养生园常态化运营。到2020年,全市养生文化产业园初具规模,3个大景区各建成大型实景演艺剧场和演出队伍,实现大景区演出常态化,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配合单位:市文广局、市旅游局、市卫计委)

(八)大力推进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制定出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奖励政策和落实措施,依托“美丽乡村”和大景区建设,以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和关山大景区集中连片区乡村旅游发展为重点,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专业旅游村,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使大景区周边乡村旅游成为承接大景区休闲养生、观光度假和民俗体验的重要载体。2016年,重点抓好崆峒旅游专业镇,崆峒镇西沟村、寨子街村,王村镇完颜村,中台镇水泉村和韩店镇试雨村等大景区依托型专业旅游村的规划编制、道路建设、美化绿化、厕所建设、交通引导标识、农家乐、停车场、采摘体验和咨询服务、环境治理、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持续抓好崆峒区麻武乡月明村、白庙乡贾洼村,泾川县汭丰乡郑家沟村、党原乡高崖村、玉都镇下坳村,华亭县东华镇黎明村,崇信县锦屏镇梁坡村、黄花乡黄花塬村,静宁县曹务乡张屲村和庄浪县水洛镇东关村等10个旅游村争创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模范户工作;积极引导景区周边群众以农村土地、林权等资源,入股参与旅游开发,带动沿线贫困村经济发展。到2020年大景区范围内建成专业旅游村5个以上,标准农家乐达到200户,星级农家乐达到50户以上,带动全市创建7个专业旅游(乡)镇、20个以上专业旅游村,建成农家乐600户,使17%的贫困人口通过旅游扶贫实现脱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农办、市环保局、市文广局、市旅游局、市卫计委、市农牧局、市住建局、市扶贫办)

(九)整体联动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围绕大景区精品产品和中医药养生产品,制定“引客入平”优惠奖励办法,激发中远程高端游客和周边游客市场,促进旺季和冬春季旅游市场均衡发展;以“神奇崆峒·养生平凉”为主题,整合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和关山大景区形象宣传片和精品线路等,制作大景区宣传推介专题片,积极参加国内外重大文化旅游节会,进行整体联动、集中打造,多措并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平凉旅游大宣传。2016年,重点抓好落实“引客入平”优惠奖励办法,组团参加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自主办好崆峒养生文化旅游节、华夏母亲节、皇甫谧中医针灸医学文化研讨会等节庆活动,各大景区在高速公路沿线至少设立六面以上大型户外宣传牌,各自开通微博、微信信息发布平台,设计制作二维码宣传资料,为游客提供了解平凉旅游资源、精品线路、特色产品和接待能力的窗口,激发游客来平凉旅游的欲望。到2020年,大景区品牌效应基本形成,海外客源市场得到有效开拓,国内中远程市场游客占比大幅度提升,周边及市内旅游市场高度成熟,大景区过夜游客停留时间超过2天以上,带动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70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达到140亿,直接就业人数达到4万人以上。(责任单位: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各县区政府)

(十)彰显特色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整合大景区优势资源,深度挖掘道源文化、佛教文化、西王母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和乡村民俗文化元素,突出生态休闲养生避暑特色,瞄准主流客源市场,开发培育道佛祈福游、养生康体游、避暑休闲游、寻根祭祖游、民俗风情游、红色教育游等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线路对接,形成一批既能满足中高端游客,也能满足周边及市内广大群众需求的一日游、二日游和三日游及以上精品旅游线路。2016年,重点围绕大景区、精品景区和养生产业园,设计一日游线路10条以上、二日游线路6条以上、三日游旅游线路3条以上,利用新媒体和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采取举办推介会、采风采线会和企业对接恳谈等形式,大力推介精品线路,使其上媒体、进宾馆、入高校、驻社区,扎实开展好“平凉人游平凉活动”。到2020年,形成以大景区为核心的半径300公里范围内参团率高、受众面广、稳定成熟的精品旅游线路20条以上。(责任单位: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

(十一)着力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制定出台智慧旅游建设实施方案,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空间信息技术,完善旅游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综合数据库,全方位建成集信息发布、电子商务、营销推广于一体的全市智慧旅游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广泛开展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饭店建设,对旅游管理者、旅游企业、游客三大主体提供纵向能贯穿,横向能融合,外围能扩展,整体可对接的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于一体的服务,带动全市交通服务、商贸服务、公共服务、文化服务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力争崆峒山大景区建成智慧旅游景区;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积极推进关山大景区智慧旅游方案编制;推动龙泉寺等重点景区、养生产业园和重点专业旅游村智慧旅游建设。到2020年,大景区和重点景区全部建成智慧旅游景区,全市形成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智慧旅游体系。(责任单位: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网信办、各县区政府)

(十二)切实增强旅游商品养生产品研发销售能力。把文化贯穿于养生旅游商品研发的全过程,依托大景区优势文化养生资源,采取景区带动、公司+农户综合开发和政府奖励等方式,加快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养生旅游商品,形成研发特色化、产品品牌化、销售系列化,带动全市养生旅游商品研发销售加快发展。2016年,重点抓好旅游商品培育和规范经营,各县(区)至少各培育形成1个品牌商品、研发2款以上新产品,在县(区)城市中心、大景区、精品景区、养生产业园及重点专业旅游村开设特色商品销售一条街和专营店、专营柜,力争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综合收入的比重提升到19%以上,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每个大景区至少建成研发基地1处、培育旅游商品研发生产企业12家,全市打造国内著名商品品牌3个以上,带动全市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综合收入的比重达到30%以上。(责任单位: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

(十三)依法提升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健全旅游执法机构,探索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充分发挥旅游、工商、价格、商务、卫计、食药监、质监、公安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切实优化旅游消费环境。进一步完善交通信息服务、防堵提示等便捷交通措施,满足自驾游、房车游等新的消费需求。合理规划景区停车位置,加强日常管理,规范景区门票,维护景区游览秩序,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2016年,以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游客”活动为载体,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根本目的,对景区、宾馆、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规范管理、服务质量、环境卫生、标识标牌、商品销售、应急措施等进行全面检查,制定“文明旅游行为规范”,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彻底解决智慧旅游内容不丰富、旅游旺季景区停车位不足、环境卫生差、公厕日常清洁不到位、旅游商品缺乏特色、餐饮住宿价格偏高、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服务中心设施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采取集中办班、基地实践、学历提升、赴外考察和服务技能大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养。到2020年,全行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5%以上。(责任单位: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工商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卫计委、市食药监局、市质监局、市公安局、各县区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县旅游产业投资引导资金在重点支持旅游宣传营销和商品开发的同时,要向支持大景区和重点景区的建设项目倾斜。从2016年起,在市级财政每年安排的2000万元旅游产业投资引导资金中安排专项奖励补助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大景区和重点景区建设中对旅游基础设施、企业品牌打造、旅游人才培养、养生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的鼓励和引导。各县(区)也要在安排的旅游产业投资引导资金中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奖励补助资金。市、县(区)旅游部门要分别制定旅游产业投资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的使用由市、县(区)大景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依据管理办法,实行“一事一议”确定。(责任单位:市大景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督查考核局、市发改委、市文广局、市卫计委、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各县区政府)

(二)落实土地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对投资大、发展前景好的旅游重点项目,要优先安排落实土地指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前提下,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大景区,支持大景区利用荒地、荒坡、荒滩等土地开发旅游项目。改革完善旅游用地管理制度,推动土地差别化管理与引导旅游供给结构调整相结合。(责任单位:市国土局,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各县区政府)

(三)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经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在大景区建设的游客客运站场等设施,参照对城市公交站场、道路客运站场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外来旅游投资企业所需用水、用电、原材料、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均按当地企业收费标准收取,并优先安排。对采取购并、联合、控股等方式实施资产重组的旅游企业,以未重组前一年实际入库税收总数财政所得部分为基数,重组后连续3年实际入库税收财政所得超基数部分给予全额奖励。(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地税局、市规划局、市交通局、市工商局)

(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大景区集团公司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市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造条件上市融资。引导大景区旅游公司探索通过相关收费权、经营权抵(质)押等方式融资筹资。健全完善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开发旅游资源,推进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责任单位: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

(五)支持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对纳入市上统一调度的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当年完成投资计划并促成项目投入正常运营的,给予一定奖励。对纳入市上统一调度的旅游厕所建设项目,按照标准和时限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管理规范、运营正常的,经验收合格,给予项目实施单位一定奖励;单个重大项目奖励不超过50万元,单个厕所奖励不超过10万元,当年累计不超过100万元。(责任单位: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市督查考核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各县区政府)

(六)支持完善基础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布点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按照“一事一议”的政策给予建设主体一定补助。进一步完善旅游标识标牌体系,对大景区和依托型乡村旅游乡镇,分别按市、县(区)旅游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对旅游标识标牌进行规范改造建设的,经验收合格,给予50%的补助,每年每个大景区补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每年每个依托型乡村旅游乡镇补助总额不超过30万元。(责任单位: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市督查考核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各县区政府)

(七)鼓励企业打造品牌。对景区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乡村专业旅游村,创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奖励50万元。经市农家乐星级评定与管理委员会评定为星级农家乐的,给予一定奖励。养生旅游商品研发企业和个人,当年参加由国家、省、市旅游主管部门主办的养生旅游商品大赛(展示展销)并荣获大赛金、银、铜奖的,给予一定奖励。导游员当年参加由国家、省、市旅游主管部门主办的导游大赛并荣获一、二、三等奖的,给予一定奖励。(责任单位: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市督查考核局、市财政局、市文广局、市农牧局、市卫计委、各县区政府)

(八)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大景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由市旅游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景区建设的重要决策;研究制定大景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和落实措施;提出大景区建设的年度目标任务;对大景区重大项目在立项选址、开发建设等过程中,涉及的自然保护区管控区域、环境保护区建设管控区等重大疑难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协调沟通等。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督导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各县(区)要承担起大景区建设的主体责任,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把加快大景区建设列入工作重点,纳入县(区)政府对责任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之中,成立联合督查组,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加强项目调度,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市直有关部门要围绕落实总体方案,研究制定支持大景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协调配合抓好落实,形成推进大景区建设的强大合力。(责任单位:市旅游局,配合单位:相关单位、相关县区政府)

(九)强化督查考核。 市督查考核局要把推进大景区建设纳入到全市重点工作督查考核之中,建立月调度、季督查、半年通报、全年考核的大景区建设协调推进工作督查机制;制定专项奖励资金考核兑现办法,对旅游基础设施、企业品牌打造、旅游人才培养、养生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表彰奖励。市大景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市督查考核局的衔接联系,把大景区建设纳入对各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目标考核责任体系,督导各县区、责任单位及相关部门落实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各责任单位要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能,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落实措施,确定专人负责,确保大景区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有关县区和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全力配合责任单位做好具体工作。对配合不力、推诿扯皮、工作懈怠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责任。(责任单位:市大景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市督查考核局、各县区政府)

推荐访问: 旅游 景区 指导意见 【旅游意见】关于加快旅游大景区建设指导意见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