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方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年”创建方案会员分享

时间:2023-11-14 17:09:02  来源:网友投稿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年”创建方案TAGS:农村党建流动党建社区党建服务型党组织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突破之年。为了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方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年”创建方案会员分享,供大家参考。

【方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年”创建方案会员分享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年”创建方案



TAGS: 农村党建 流动党建 社区党建 服务型党组织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突破之年。为了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决定在全县深入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年”活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县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抓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重大机遇,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突出农村、街道社区和非公经济三大领域,着力健全与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相适应的基层组织体系,着力加强与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相匹配的基础保障,着力完善与联系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相协调的工作机制,着力建立能够体现群众意愿的基层组织考评办法,着力提升全县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力争今年年内,消除在非公经济领域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两个空白”;按照村和社区总数“两个10%”左右的比例培育一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整顿转化一批软弱涣散党组织;制定一套覆盖各个领域、体现各自特点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制定出台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完善县、县(区)、镇(办)、村(社区)四级便民服务平台,建立民情调查、民生问政、民事代办、民主决策、民困帮扶、民忧化解等工作机制,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主要工作

(一)开展学习教育,促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服务理念。

1.开展学习讨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采取集中学习、讨论交流、走访调研以及召开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等形式,组织开展“联系服务群众缺什么”大讨论;紧扣“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牢固树立为民爱民亲民的思想观念;从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方式、服务水平、服务效果等方面,查找思想上“缺什么、工作中“少什么”、现在要“补什么”,推动基层组织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2.组织举办培训。突出宗旨观念、能力素质、纪律作风、党风廉政等内容,组织对镇(办)、村(社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班子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县上重点办好千名镇(办)、村(社区)和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县()重点抓好村、社区和非公企业党组织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基层后备干部轮训,做到教育培训全覆盖。

3.明确服务内涵。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深入领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明确服务内容和具体任务,明确目标要求和具体标准,使服务成为基层组织的鲜明主题、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二)实施“三大工程”,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1.抓好镇(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一核心工程。结合镇(办)机构改革,科学界定镇(办)职能职责,统筹驻镇(办)工作力量,科学整合机构组成,简政放权、理顺关系,推进相关职能属地化,让镇(办)一级真正发挥作用。处理好各个年龄段干部的关系,逐步形成以40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镇(办)党政领导班子,充分发挥经验丰富、善做群众工作的50岁左右干部作用。加强考核监督,注重群众评价,对镇(办)领导班子重点考核经济发展、服务群众、社会治理等内容,对镇(办)干部重点考核为群众服务的态度和质量。

2.抓好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这一提升工程。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深化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抓好后进村集中整顿,落实部门结对帮扶、下派第一书记、集中整顿等措施,把群众满意度是否提高、群众上访率是否降低作为衡量整顿成效的重要标准,实现整顿一个、转化一个、见效一个。探索在移民新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等设置党组织,引导农民进行合作经营、联户经营、产业化经营,强化党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领航作用。

3.抓好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这一龙头工程。结合新一轮村级组织换届,积极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选派镇(办)干部到村任职、鼓励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和县镇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离岗干部回村任职,把政治坚定、懂经营管理、作风民主、群众观念强的优秀党员选配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教育监督和目标管理,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健全大学生村官跟班培养、动态考勤、自主创业、述职考评、关心关爱机制,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和基层干部报酬待遇,注重从镇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镇(办)领导干部,使基层干部干事有规矩、干好有前途、离职有保障。

(三)强化“三项创新”,加强街道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创新街道社区党组织工作方式。积极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改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抓好后进社区整顿工作,深化“文明社区、和谐家园”活动。在依托街道、社区设置党组织的同时,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推动街道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组建区域性党组织,吸纳辖区内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两新”党组织负责人、街道班子成员、居民党员代表、“两代表一委员”进入社区领导班子,变社区党建“社区抓”为社区党建“大家抓”。 消除城镇党的工作盲点和空白点,探索在“无主管小区”、“无主管楼院”建立党组织,抓好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等社情复杂地域党组织建设,搞好新建社区、城中村改造社区、村转居社区党建工作。

2.创新社区党员作用发挥途径。总结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明确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和社区党组织职责,加强联动、有序衔接、协同推进,解决好在职党员“怎么去”的问题。根据社区需要、居民需求和党员特长,设立不同服务岗位,组织党员领岗履责,把定点服务、承诺服务、菜单服务、组团服务、主题服务有机结合,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解决好党员“去了做什么”的问题。强化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八小时外”监管,规范报到登记、服务记实、考核激励,使在职党员公开党员身份,融入管理服务,实现“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监管全天侯”。

3.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大网、以楼院党组织为管理主体的中网、以党员中心户和服务团队为工作支撑的小网,形成“三级网格组织”管理体系。探索运用互联网络、远程教育、手机信息等手段,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即时方便的服务。探索开展政策宣传、医疗保健、环境保护、治安维护、社会保障、文体活动等特色服务,实现党建工作与社区管理无缝对接。

(四)夯实“三个基础”,搞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1.夯实组织基础。按照就近、方便、灵活的原则,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行业组建、产业链组建等多种方式,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实现有党员的企业党的组织全覆盖。推行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党工团“三位一体”共建模式,在没有党员的非公企业通过工会、共青团先期开展党的工作,培养发展党员,实现无党员的企业党的工作覆盖大幅提升。

2.夯实队伍基础。采取内选、委派、招聘等方式,配齐配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建立向非公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制度,不断培育壮大非公党建的骨干力量,实现有党组织的企业党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采取示范培训、普遍轮训、任职培训等方式,对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全面提升能力素质。

3.夯实工作基础。找准非公党建职能定位,围绕促进生产经营、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搞好服务,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对企业发展的政治引领作用。把非公企业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融合、与企业先进文化建设紧密融合、与企业群众工作紧密融合,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激发创造活力、促进和谐稳定的职能,使非公党建工作让企业家衷心欢迎、让党员热心投入、让员工真心叫好。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包抓和非公企业党工委直接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培养一批非公党建先进典型。

(五)坚持“五个统筹”,提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1.统筹城乡抓好各领域党建工作。建立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考评机制,强化部门和主管单位抓行业系统党建工作责任。强化以城带乡、结对帮扶,加强互动联合、资源整合,组织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引导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加强各领域党的建设,构建城乡统筹、互助共建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2.统筹资源完善四级便民服务平台。着眼于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加快建设县、县(区)、镇(办)、村(社区)四级便民服务平台。县、县(区)涉及群众办事、有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和单位,有条件的逐步建立便民服务大厅,健全挂牌上岗、首问负责、服务承诺等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没有条件的普遍公示便民服务流程图,明确办理事项、办事流程、所需材料、人员地点、联系电话、监督方式等内容,方便群众办事。加快镇(办)服务大厅建设,将党务、政务、财务和民生事务全部纳入服务范围,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村和社区要依托活动场所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强化民需导向,坚持量力而行,做到尽力而为,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满足科技咨询、医疗服务、卫生保健、商务购物、敬老养老、特困关爱等群众需求,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各部门各行业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给基层安排任务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下放人权、财权、事权,提供相应的资金和资源,确保基层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3.统筹力量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建立民情调查机制,探索以户为单位建立民情档案,以村和社区为单位建立民情台帐,以镇(办)为单位建立“民情气象站”,确保基层组织随时掌握民情民生、民意民声、民忧民怨情况;建立民生问政机制,通过召开恳谈会、开通热线电话、开展网上问政、广场问政等形式,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对有关民生事务的意见建议,畅通群众诉求反映和意见表达渠道,尊重群众的话语权;推行民事代办制度,镇()及村、社区要确定一批优秀党员干部担任代办员,按照“及时受理、承诺办理、限时办结、回访反馈”的程序,主动上门为群众全程代办各种行政审批和民生事项;健全民主决策制度,改进“一册两聚四会”制度,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党员“三会一课”等制度,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建立民困帮扶机制,采取部门结对联系、党员结对帮扶、党群结对共建等模式,每个县、县(区)部门单位至少包扶一个基层党组织,每名有能力的党员包扶一户或多户生活困难群众,因地因人承诺亮诺,定时定标践诺评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解决难题;建立民忧化解机制,针对群众生产生活中安全隐患和矛盾隐忧,定期走访调查,及时掌握备案,限时处理化解,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酿成“大祸”。

4.统筹各方加强党员教育培养和发展管理。严把发展党员政治关、程序关、调控关,重视在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和分布,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建立各级党代表联系党员、服务群众制度,积极扩大镇(办)党代会年会制试点。突出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按照“一方隶属、双重管理”模式,联系协调所在地党组织加强日常监管,确保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完善党组织自我纯洁机制,严格党内生活制度,探索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办法,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

5.统筹带动构建群团及其它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组织开展以服务为主题的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活动,带动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积极发展以党员为骨干的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引导各类专业人才、实用人才和技术骨干开展服务、相互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

三、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责任,增强面上工作的推动力。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今年,县上将实施县(区)委书记、组织部长领办基层党建工作项目,适时组织考评和观摩交流,促进“创建年”活动推进有力、抓出成效。

2.强化问题导向,增强突出问题的聚焦力。针对地区之间、领域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的不同情况,各级党委(党组)要找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聚焦难点、聚力破解。重点解决组织设置是否合理、隶属关系是否顺畅、领导班子是否健全、工作制度是否完善、经费场所保障是否落实,以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牢不牢、工作作风好不好、服务能力强不强等问题。要对普遍存在、反复出现、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注重从体制机制、组织领导、实际实力、成本效益等方面找原因、定措施,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强化系统谋划,增强改革创新的突破力。坚持从全局考量一域、从全面看待方面,加强系统谋划,注意通盘考虑,根据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不同特点和工作基础,统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整系统、整领域进行改革创新,提出切合实际的思路布局、工作目标和推进措施,增强创新工作的突破力。

4.强化示范引导,增强宣传舆论的影响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创建走在前、服务成效好、群众评价高、示范作用强、经验可借鉴”的要求,培育一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为创建活动导好向、引好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用好的经验做法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5.强化服务考评,增强在群众中的公信力。本着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原则,坚持以服务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制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具体标准、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让群众知晓、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加大群众和服务对象的评价权重,按照基层自评、群众测评、组织考评的步骤,年底前对创建活动进行考核,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县区、单位和基层党组织。

推荐访问: 创建 方案 党组织 【方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年”创建方案会员分享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