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译文鉴赏3篇(2023年)

时间:2023-05-13 11:10:05  来源:网友投稿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译文鉴赏1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作者: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译文鉴赏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译文鉴赏3篇(2023年)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译文鉴赏1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作者: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注解】:

  1、觱篥:也作筚篥,似唢呐,以竹为管,以芦为嘴,汉代由西域传入。

  2、龟兹: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库车、沙雅一带。

  3、曲转奇:曲调变得更加新奇、精妙。

  4、凉州:在今甘肃一带。

  5、傍:靠近、临近,意同“邻”。

  6、远客:漂泊在外的旅人

  7、解:助动词。能、会。(“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8、飙:暴风,这里用如形容词。

  9、自:用在谓语前,表示事实本来如此,或虽有外因,本身依然如故。可译为,本来,自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0、飕飗:拟声词,风声。

  11、九雏鸣凤:典出古乐府“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形容琴声细杂清越。

  12、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天然音响。

  13、百泉:百道流泉之声音。

  14、相与:共同、一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源明《移居二首》)

  15、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这里借代悲壮、凄凉的之声。

  16、黄云:日暮之云。(“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李白《乌夜啼》)

  17、萧条:寂寥、冷落。

  18、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曲调轻快热闹。

  19、上:上等的,美好的。(“上客从赵来。”《战国策》)

  20、新:清新。

  21、岁夜:除夕。

  22、声:动词,听。(“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谭嗣同《仁学》)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韵译】:

  南山截来的竹子做成了阁觯这种乐器本来出自西域龟兹。

  它传入中原后曲调更为新奇,凉州胡人安万善为我们奏吹。

  邻近的人听了乐曲人人叹息,离家游子生起乡思个个垂泪。

  世人只晓听声而不懂得欣赏,它恰如那狂飙旋风独来独往。

  象寒风吹摇枯桑老柏沙沙响,象九只雏凤绕着老母啾啾唤。

  象龙吟虎啸一齐迸发的吼声,象万籁百泉相杂咆哮的秋音。

  忽然声调急转变作了渔阳掺,有如黄云笼罩白日昏昏暗暗。

  声调多变仿佛听到了杨柳春,真象宫苑繁花令人耳目一新。

  除夕之夜高堂明烛排排生辉,美酒一杯哀乐一曲心胸欲碎。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评析】:

  李颀有三首涉及音乐的诗。一首写琴(《琴歌》),以动静二字为主,全从背景着笔。一首写胡笳(《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以两宾托出一主,正写胡笳。这一首写觱篥,以赏音为全诗筋脊,正面着墨。三首诗的机轴,极容易相同,诗人却写得春兰秋菊,各极一时之妙。这首诗的转韵尤为巧妙,一共只有十八句,依诗情发展,变换了七个不同的韵脚,声韵意境,相得益彰。

  “南山截竹为觱篥”,先点出乐器的原材料,“此乐本自龟兹出”说明乐器的出处。两句从来源写起,用笔质朴无华、选用入声韵,与琴歌、胡笳歌起笔相同,这是李颀的特点,写音乐的诗,总是以板鼓开场。接下来转入低微的四支韵,写觱篥的流传,吹奏者及其音乐效果,“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指安万善)为我吹,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写出乐曲美妙动听,有很强的感染力量,人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下文忽然提高音节,用高而沉的上声韵一转,说人们只懂得一般地听听而不能欣赏乐声的美妙,以致于安万善所奏觱篥仍然不免寥落之感,独来独往于暴风之中。“长飙风中自来往”这一句中的“自”字,着力尤重。行文至此,忽然咽住不说下去,而转入流利的十一尤韵描摹觱篥的各种声音了。觱篥之声,有的如寒风吹树,飕飗作声;树中又分阔叶落叶的枯桑,细叶长绿的老柏,其声自有区别,用笔极细。有的如凤生九子,各发雏音,有的如龙吟,有的如虎啸,有的还如百道飞泉和秋天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四句正面描摹变化多端的觱篥之声。接下来仍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来写变调。先一变沉着,后一变热闹。沉着的以《渔阳掺》鼓来相比,恍如沙尘满天,云黄日暗,用的是往下咽的声音,热闹的以《杨柳枝》曲来相比,恍如春日皇家的上林苑中,百花齐放,用的是生气盎然的十一真韵。接着,诗人忽然从声音的陶醉之中,回到了现实世界。杨柳繁花是青春景象,而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岁夜”二字点出这时正是除夕,而且不是做梦,清清楚楚是在明烛高堂,于是诗人产生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想法。尽情地欣赏罢!“美酒一杯声一曲”,写出诗人对音乐的喜爱,与上文伏笔“世人解听不解赏”一句呼应,显出诗人与“世人”的不同,于是安万善就不必有长飙风中踽踽凉凉自来往的感慨了。由于末了这两句话是写“汲汲顾影,惟日不足”的心情,所以又选用了短促的入声韵,仍以板鼓收场,前后相应,见出诗人的着意安排。

  这首诗与前两首最大的不同,除了转韵频繁以外,主要的还是在末两句诗人动人感情。琴歌中诗人只是淡淡地指出了别人的云山千里,奉使清淮,自己并未动情;胡笳歌中诗人也只是劝房给事脱略功名,并未触及自己。这一首却不同了。时间是除夕,堂上是明烛高烧,诗人是在守岁,一年将尽夜,哪有不起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作何排遣呢?“美酒一杯声一曲”,正是“对此茫茫,不觉百感交集”之际,无可奈何之一法。这一意境是前二首中所没有的,诗人只用十四个字在最后略略一提,随即放下,其用意之隐,用笔之含茹,也是前两首中所没有的。

  后来李商隐曾有“一杯歌一曲,不觉夕阳迟”之句,北宋晏殊《浣溪沙》词中也有“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之句,取材与用字,都和李颀这两句相同。但同一惘惘不堪之情,李颀以高华的"字面,挺健的句法暗表,李商隐则以舒徐的态度,感慨的口气微吟,晏殊则以委婉的情致,摇曳的风调细说。风格不同,却有一脉相通之处,可见李颀沾泽之远。

  [注]①觱篥(bìlì必立):亦作:“筚篥”、“悲篥”,又名“笳管”。簧管古乐器,今已失传。以竹为主,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②龟兹(qīucí丘词):古西域城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作者介绍】: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人。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后刻苦读书。隐居颍阳(今河北南许昌)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译文鉴赏2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唐代: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译文

  从南山截段竹筒做成觱篥,这种乐器本来是出自龟兹。

  流传到汉地曲调变得新奇,凉州胡人安万善为我奏吹。

  座旁的听者个个感慨叹息,思乡的游客人人悲伤落泪。

  世人只晓听曲不懂得欣赏,乐人就像独行于暴风之中。

  又像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还像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

  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

  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

  再变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仿佛看到上林苑繁花似锦。

  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注释

  觱篥(bìlì):亦作:“筚篥”、“悲篥”,又名“笳管”。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已失传。

  龟兹(qīucí):古西域城国名,在今新疆库车、沙雅一带。

  曲转奇:曲调变得更加新奇、精妙。

  凉州:在今甘肃一带。

  傍:靠近、临近,意同“邻”。

  远客:漂泊在外的旅人。

  解:助动词,能、会。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苦雨终风也解晴。”

  飙:暴风,这里用如形容词。自:用在谓语前,表示事实本来如此,或虽有外因,本身依然如故。可译为“本来,自然”。《史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飕飗:拟声词,风声。

  九雏鸣凤:典出古乐府“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形容琴声细杂清越。

  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天然音响。百泉:百道流泉之声音。相与:共同、一起。陶渊明《移居二首》:“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这里借代悲壮、凄凉的之声。

  黄云:日暮之云。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萧条:寂寥、冷落。

  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曲调轻快热闹。

  上林:即上林苑,古宫苑名,有两处:一为秦都咸阳时置,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一为东汉时置,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新:清新。

  岁夜:除夕。

  声:动词,听。谭嗣同《仁学》:“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鉴赏

  李颀最著名的诗有三类,一是送别诗,二是边塞诗,三是音乐诗。李颀有三首涉及音乐的诗。一首写琴(《琴歌》),以动静二字为主,全从背景着笔;一首写胡笳(《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以两宾托出一主,正写胡笳;这一首写觱篥,以赏音为全诗筋脊,正面着墨。三首诗的机轴,极容易相同,诗人却写得春兰秋菊,各极一时之妙。这首诗的转韵尤为巧妙,全诗共十八句,根据诗情的发展,变换了七个不同的韵脚,声韵意境,相得益彰。

  “南山截竹为觱篥”,先点出乐器的原材料,“此乐本自龟兹出”说明乐器的出处。两句从来源写起,用笔质朴无华、选用入声韵,与琴歌、胡笳歌起笔相同,这是李颀的特点,写音乐的诗,总是以板鼓开场。接下来转入低微的四支韵,写觱篥的流传,吹奏者及其音乐效果,“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指安万善)为我吹,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写出乐曲美妙动听,有很强的感染力量,人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下文忽然提高音节,用高而沉的上声韵一转,说人们只懂得一般地听听而不能欣赏乐声的美妙,以致于安万善所奏觱篥仍然不免寥落之感,独来独往于暴风之中。“长飙风中自来往”这一句中的“自”字,着力尤重。行文至此,忽然咽住不说下去,而转入流利的十一尤韵描摹觱篥的各种声音了。觱篥之声,有的如寒风吹树,飕飗作声;树中又分阔叶落叶的枯桑,细叶长绿的老柏,其声自有区别,用笔极细。有的如凤生九子,各发雏音,有的如龙吟,有的如虎啸,有的还如百道飞泉和秋天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四句正面描摹变化多端的觱篥之声。接下来仍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来写变调。先一变沉着,后一变热闹。沉着的以《渔阳掺》鼓来相比,恍如沙尘满天,云黄日暗,用的是往下咽的声音;热闹的以《杨柳枝》曲来相比,恍如春日皇家的上林苑中,百花齐放,用的是生气盎然的十一真韵。接着,诗人忽然从声音的陶醉之中,回到了现实世界。杨柳繁花是青春景象,而此时却不是这个季节。“岁夜”二字点出这时正是除夕,而且不是做梦,清清楚楚是在明烛高堂,于是诗人产生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想法:尽情地欣赏罢。“美酒一杯声一曲”,写出诗人对音乐的喜爱,与上文伏笔“世人解听不解赏”一句呼应,显出诗人与“世人”的不同,于是安万善就不必有长飙风中踽踽凉凉自来往的感慨了。由于末了这两句话是写“汲汲顾影,惟日不足”的心情,所以又选用了短促的入声韵,仍以板鼓收场,前后相应,见出诗人的着意安排。

  这首诗与作者另外两首写音乐的诗(《琴歌》《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最不一样的地方,除了转韵频繁以外,主要的还是在末两句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琴歌》中诗人只是淡淡地指出了别人的云山千里,奉使清淮,自己并未动情;《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中诗人也只是劝房给事脱略功名,并未触及自己。这一首却不同了。时间是除夕,堂上是明烛高烧,诗人是在守岁,一年将尽夜,不能不起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排遣这愁绪,只有“美酒一杯声一曲”,正是“对此茫茫,不觉百感交集”之际,无可奈何之一法。这一意境是前二首中所没有的,诗人只用十四个字在最后略略一提,随即放下,其用意之隐,用笔之含茹,也是前两首中所没有的。

  后来李商隐曾有“一杯歌一曲,不觉夕阳迟”之句,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也有“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之句,取材与用字,都和李颀这两句相同。但同一惘惘不堪之情,李颀以高华的字面,挺健的句法暗表;李商隐则以舒徐的态度,感慨的口气微吟;晏殊则以委婉的情致,摇曳的风调细说。风格不同,却有一脉相通之处,可见李颀沾泽之远。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作者介绍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译文鉴赏3篇扩展阅读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译文鉴赏3篇(扩展1)

——《上云乐》原文译文鉴赏3篇

《上云乐》原文译文鉴赏1

  《上云乐》原文

  唐代:李白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康老胡雏,生彼月窟。

  巉岩容仪,戍削风骨。

  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

  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

  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

  抚顶弄*,推车转天轮。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散在*间,蒙蒙若沙尘。

  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

  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

  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

  *有七圣,半路颓洪荒。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

  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

  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

  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

  五色师子,九苞凤凰。

  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

  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能胡歌,献汉酒。

  跪双膝,立两肘。

  散花指天举素手。

  拜龙颜,献圣寿。

  北斗戾,南山摧。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遥远的西方,太阳落山的地方,传说中的胡人神仙文康就出生在那里。老胡文康仪容奇特,五官就像陡峭的山峰一样古怪,骨骼清瘦,风度不凡。他的双眼眼瞳碧绿而有光,头发金黄而弯曲,两鬓呈红色。眼眉下垂着长长的睫毛,高耸的鼻子像山峰一样耸立在嘴唇的上方。要不是看到这样离奇古怪的容貌,真不知道天地造物的神奇。大道应该是文康的严父,元气是文康之老亲。老胡文康站起身举手可以像*一样摸到天顶,可以像推车一样推动天地转动。他说他曾看见日月出生时的情景,当时太阳和月亮还没有铸造成功,三足乌还没有出谷,月中*还没有积成兔形,半隐着身子。女娲百无聊赖地用黄土捏造了富贵人,把泥浆撒落在地上,变成了一个个贫贱的人,把他们散落到人间,茫茫就像沙尘一样。文康生命不息,长生不老,谁又能说明他不是神仙呢?在西海栽上若木,在东海种植扶桑,过些日子再来看,神树的枝叶已经长了有几万里那么长了。安禄山叛乱,两京覆没,天下就像上古时期的洪荒之世。陛下应运而起,即位于灵武,克复西京,大驾还都。安禄山已死,群贼又拥立他的儿子为首领,但这不足为患,这就像汉代赤眉军叛乱立刘盆子为天子一样,成不了什么气候,陛下您就要像光武帝一样,励精图治,光复汉室。天下振动,寰宇洗清,边关无事,贸易开通。西方的老胡文康感激陛下您的恩德,不远万里来到长安朝拜。他带来了五彩狮子、九苞凤凰等,表演酣畅淋漓,英姿飒爽,进退有序,纵横成行。他们唱胡歌,献上美酒,朝拜陛下时,都双膝跪地,前臂举起,素手指天如散花状,给陛下祝寿。愿陛下寿比南山,万寿无疆!

  注释

  金天:西方之天。

  胡雏:胡人小儿,胡人童仆。

  巉(chán)岩:本意是指山峰陡峭,这里形容长相奇特。

  黄金拳拳:金黄色弯曲的头发。

  嵩岳:嵩山,这里比喻高高的鼻梁。

  *: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创世的人。

  “阳乌”两句:古代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有三足乌,月中*积成兔形,这里借指太阳和月亮。

  仙真:道家称升仙得道之人。

  七圣:指传说中的黄帝、方明、昌寓、张若、(xí)朋、昆阍(hūn)、滑稽七人。

  白水:水名,源出湖北枣阳东大阜山,相传汉光武帝旧宅在此。五色师子:即五色狮子,道家传说中元始天尊的坐骑。鸡犬: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南山:指终南山帝乡。

  鉴赏

  李白乐府诗《上云乐》是在前人歌辞的基础上作了发挥,写西域胡人携狮子、凤凰头唐朝祝天子秀的盛况,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胡人的宗教思想。文章参证史籍中有关景教入华的记载,以及自晋葛洪以来就有以道教词汇指称教义的习尚,论述了李白《上云乐》诗句“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中的“文康”确指西方胡人,“大道”“元气”则是指胡人创造万物的先祖“天父”。因此,李白这篇乐府诗实为创世说与*神话揉杂而成,说明思想自此已逐步渗入到*文学之中。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译文鉴赏3篇(扩展2)

——《塞下曲》原文译文鉴赏3篇

《塞下曲》原文译文鉴赏1

  塞下曲

  唐代: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译文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注释

  饮(yìn)马:给马喝水。

  *沙:广漠的沙原。

  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样子。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近洮水得名。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昔:一作“当”。长:一作“龙”。

  足:一作“漏”,一作“是”。

  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鉴赏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译文鉴赏3篇(扩展3)

——唐诗之《听安万善吹筚篥歌》3篇

唐诗之《听安万善吹筚篥歌》1

  【唐代】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译文】

  从南山截段竹筒做成觱篥,这种乐器本来是出自龟兹。

  流传到汉地曲调变得新奇,凉州胡人安万善为我奏吹。

  座旁的听者个个感慨叹息,思乡的游客人人悲伤落泪。

  世人只晓听曲不懂得欣赏,乐人就像独行于暴风之中。

  又像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还像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

  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

  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

  再变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仿佛看到上林苑繁花似锦。

  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

  【注释】

  ⑴觱篥(bìlì):亦作:“筚篥”、“悲篥”,又名“笳管”。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已失传。

  ⑵龟兹(qīucí):古西域城国名,在今新疆库车、沙雅一带。

  ⑶曲转奇:曲调变得更加新奇、精妙。

  ⑷凉州:在今甘肃一带。

  ⑸傍:靠近、临近,意同“邻”。

  ⑹远客:漂泊在外的旅人。

  ⑺解:助动词,能、会。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苦雨终风也解晴。”

  ⑻飙:暴风,这里用如形容词。自:用在谓语前,表示事实本来如此,或虽有外因,本身依然如故。可译为“本来,自然”。《史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⑼飕飗:拟声词,风声。

  ⑽九雏鸣凤:典出古乐府“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形容琴声细杂清越。

  ⑾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天然音响。百泉:百道流泉之声音。相与:共同、一起。陶渊明《移居二首》:“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⑿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这里借代悲壮、凄凉的之声。

  ⒀黄云:日暮之云。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萧条:寂寥、冷落。

  ⒁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曲调轻快热闹。

  ⒂上林:即上林苑,古宫苑名,有两处:一为秦都咸阳时置,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一为东汉时置,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新:清新。

  ⒃岁夜:除夕。

  ⒄声:动词,听。谭嗣同《仁学》:“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

  【赏析】

  李颀最的诗有三类,一是送别诗,二是边塞诗,三是音乐诗。李颀有三首涉及音乐的诗。一首写琴(《琴歌》),以动静二字为主,全从背景着笔;一首写胡笳(《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以两宾托出一主,正写胡笳;这一首写觱篥,以赏音为全诗筋脊,正面着墨。三首诗的机轴,极容易相同,诗人却写得春兰秋菊,各极一时之妙。这首诗的转韵尤为巧妙,全诗共十八句,根据诗情的发展,变换了七个不同的韵脚,声韵意境,相得益彰。

  “南山截竹为觱篥”,先点出乐器的原材料,“此乐本自龟兹出”说明乐器的出处。两句从来源写起,用笔质朴无华、选用入声韵,与琴歌、胡笳歌起笔相同,这是李颀的特点,写音乐的诗,总是以板鼓开场。接下来转入低微的四支韵,写觱篥的流传,吹奏者及其音乐效果,“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指安万善)为我吹,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写出乐曲美妙动听,有很强的感染力量,人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下文忽然提高音节,用高而沉的上声韵一转,说人们只懂得一般地听听而不能欣赏乐声的.美妙,以致于安万善所奏觱篥仍然不免寥落之感,独来独往于暴风之中。“长飙风中自来往”这一句中的“自”字,着力尤重。行文至此,忽然咽住不说下去,而转入流利的十一尤韵描摹觱篥的各种声音了。觱篥之声,有的如寒风吹树,飕飗作声;树中又分阔叶落叶的枯桑,细叶长绿的老柏,其声自有区别,用笔极细。有的如凤生九子,各发雏音,有的如龙吟,有的如虎啸,有的还如百道飞泉和秋天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四句正面描摹变化多端的觱篥之声。接下来仍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来写变调。先一变沉着,后一变热闹。沉着的以《渔阳掺》鼓来相比,恍如沙尘满天,云黄日暗,用的是往下咽的声音;热闹的以《杨柳枝》曲来相比,恍如春日皇家的上林苑中,百花齐放,用的是生气盎然的十一真韵。接着,诗人忽然从声音的陶醉之中,回到了现实世界。杨柳繁花是青春景象,而此时却不是这个季节。“岁夜”二字点出这时正是除夕,而且不是做梦,清清楚楚是在明烛高堂,于是诗人产生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想法:尽情地欣赏罢。“美酒一杯声一曲”,写出诗人对音乐的喜爱,与上文伏笔“世人解听不解赏”一句呼应,显出诗人与“世人”的不同,于是安万善就不必有长飙风中踽踽凉凉自来往的感慨了。由于末了这两句话是写“汲汲顾影,惟日不足”的心情,所以又选用了短促的入声韵,仍以板鼓收场,前后相应,见出诗人的着意安排。

  这首诗与作者另外两首写音乐的诗(《琴歌》《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最不一样的地方,除了转韵频繁以外,主要的还是在末两句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琴歌》中诗人只是淡淡地指出了别人的云山千里,奉使清淮,自己并未动情;《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中诗人也只是劝房给事脱略功名,并未触及自己。这一首却不同了。时间是除夕,堂上是明烛高烧,诗人是在守岁,一年将尽夜,不能不起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排遣这愁绪,只有“美酒一杯声一曲”,正是“对此茫茫,不觉百感交集”之际,无可奈何之一法。这一意境是前二首中所没有的,诗人只用十四个字在最后略略一提,随即放下,其用意之隐,用笔之含茹,也是前两首中所没有的。

  后来李商隐曾有“一杯歌一曲,不觉夕阳迟”之句,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也有“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之句,取材与用字,都和李颀这两句相同。但同一惘惘不堪之情,李颀以高华的字面,挺健的句法暗表;李商隐则以舒徐的态度,感慨的口气微吟;晏殊则以委婉的情致,摇曳的风调细说。风格不同,却有一脉相通之处,可见李颀沾泽之远。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译文鉴赏3篇(扩展4)

——《听筝》古诗词鉴赏3篇

《听筝》古诗词鉴赏1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注释

  听筝:弹奏筝曲。

  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拂弦:拨动琴弦。

  赏析

  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此诗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以及弹奏的环境。精洁雅致的琴房,自然别有一番情味。从画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给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一、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读者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诗的前两句写女子正在弹筝,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此诗显然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时时”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有人将她的有意错弹理解为“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这种故意的失误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她大约也是沦落风尘之人,对一般浪荡子弟,她的故意错弹饱含着对这班人的嘲弄和蔑视,但总会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会听出那曲中的深意,从而向她投去会心的一“顾”的。此处的“周郎”喻指听者,“欲得”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原来是误非真误。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译文鉴赏3篇(扩展5)

——《听筝》诗词鉴赏3篇

《听筝》诗词鉴赏1

  原文

  作者: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解

  1、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韵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评析

  "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诗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透视心理状态,洞察入微,描写细腻婉曲,十分传神。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译文鉴赏3篇(扩展6)

——《更漏子·钟鼓寒》原文译文鉴赏3篇

《更漏子·钟鼓寒》原文译文鉴赏1

  《更漏子·钟鼓寒》是晚唐五代词人韦庄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写思妇怀人的小词,写女子终夜等待情人的情景。但是此词不着意刻画人物,而是寓情于景,含而不露。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更漏子·钟鼓寒》原文

  唐代:韦庄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钟鼓寒重,楼阁晦暗,月光照着金井边的古桐。深深的院落紧闭,小小的庭院空寂,落花沾着香露铺满了一地残红。

  烟柳重重,春雾淡薄,在高阁临水的窗前,灯光就要渐渐熄灭,眼见天色就要亮了。她百无聊赖地倚靠着门户,眼泪暗暗地落下来沾湿了衣裳,她苦苦等待情郎归来,他却迟迟不归。

  注释

  ⑴更漏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六句,两仄韵、两*韵。

  ⑵钟鼓寒:传来的钟鼓声似乎带着寒气。

  ⑶暝(míng):昏暗。

  ⑷古桐:老桐。

  ⑸金井:以铜为栏的井。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云:“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

  ⑹灯背:意思是掩灯。

  ⑺水窗:临水之窗。白居易《秋房夜》云:“水窗席冷未能卧,挑尽残灯秋夜长。”一作“小窗”。

  ⑻暗沾衣:即暗中流泪沾湿衣服。

  ⑼郎不归:一作“归未归”。

  鉴赏

  上片一开始,词人就借助于丰富的想象,给这位思妇造成一种孤独的氛围,一个寂寞的环境,在“钟鼓”之后着一“寒”字,而冷清之意全见:在“楼阁”之后缀一“瞑”字,而昏暗之色如绘。加上那轮淡淡的冷月,照在井边的老桐树上。多情的思妇独立小庭,无语凝思。这是从女主人公的视觉来写客观的景物。深深的院落关得紧紧的,小小的庭除显得空荡荡的,她伫立闲阶,逐渐看到露儿滴了,红色的`花瓣带着浓郁的香气悄悄地落了下来,从而把自己的寂寞生活跟落花的飘零命运联系起来。这是从女主人公的感觉来写客观景物的。客观景物都带有思妇主观的感情色彩,即景即情,亦人亦物,不知何者为人,何者为物,何者为景,何者为情,浑然一体,妙合无垠,使凑者从中得到很好的审美享受。这个意境,跟李白《菩萨蛮》的“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极其相似。该词让那个脉脉含情的思妇隐藏在画面之外,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思妇的内心世界,读来韵味无穷。

  下片是从时间的推移上,继续用景语来烘托思妇的愁绪。露重雾稀,杨柳低垂,已是黎明的景象,而那个思妇仍然背着灯儿,守着窗儿,渴望着她的心上人。这“灯背水窗高阁”,恰到好处地表现思妇幽居独处而产生的孤独黯伤的心理。“闲倚户”三句,“倚户”为了“待郎”,泪下“沾衣”,是因“郎不归”。“闲”是无事可做,但这里的“闲”又不是无事可做,“街户待郎”便是极要紧的事,不过表面看上去似乎确是无事可做。“暗沾衣”的“暗”,乃是昕望不遂,悲从中来,泪下沾衣而不自知。可谓无一字不加意著力。如果说“钟鼓寒”三句,是“月上柳梢头”的薄暮,那么“深院闭”三句,就是“灯火已三更”的深夜,而“烟柳重”三句,则是“曙色东方才动”的黎明了。从时间的推移上,表明思妇凝望之久,痴情之重,在满怀希望的期待中,逐步走向失望的过程。“待郎郎不归”是作者点睛之笔,又是思妇伤心之语。执此句以回读上文,更感觉其中步步置景设色之妙。

  全词以景语为主,只在结尾三句写到女主人公的神态、心态,以此点明主题,强化景语效果。用疏钟、淡月、坠露、昏灯等景物,造成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又用纾缓、低沉、呜咽、断续的旋律,加深思妇的无可奈何的愁思。形式上虽然没有出现愁苦的字眼,骨子里却充满着哀怨的感情。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译文鉴赏3篇(扩展7)

——听琴古诗原文3篇

听琴古诗原文1

  听琴

  近现代卢青山

  羲皇建木荫人寰,娲皇结丝神桑蚕,彼岂有意肇其端。

  后之奇圣心桓桓,舌不得语如钥关,合此丝木聊相宣。

  试拂以指声空然,袅袅如断如连环,此非其魂飏而翻。

  万年一瞬不可攀,死者已死传者传,我来犹及观奇观。

  老翁默坐垂长髯,焚香静直躯不弯,举座恭穆如朝参。

  长河渺渺生孤帆,渐近而前兴微澜,既渐而逝天之缘。

  琵琶艳薄徒浮繁,二胡凄抑谁能堪,唯此古拙舒以宽。

  君不见此流水与高山,山齿齿兮水潺潺,渔樵容裔全其天。

  山中伐木声檀檀,短桨细与波周旋,此呼彼答回苍岚。

  朝携同出暮同还,慈严妻子守门椽,相随者谁鸟关关。

  廿年流泊思归船,不循此去更何川,感我双泪下流丸。

  泪不能止曲已完,眼前车马奔惊湍。人嚣尘捲鬼狂欢,唯予块立魂如删。

推荐访问: 译文 鉴赏 原文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译文鉴赏3篇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译文鉴赏1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阅读答案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