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8-09 10:45:04  来源:网友投稿

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1.Acom*rprogramcanprovideinformationinwaysthatforcestudentsto________learninginste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精选文档)

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1. A com*r program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in ways that force students to ________ learning instead of being merely_________ of knowledge.

  (A) shore up .. reservoirs

  (B) accede to .. consumers

  (C) participate in .. recipients

  (D) compensate for.. custodians

  (E) profit from .. beneficiaries

  2. The form and physiology of leaves vary according to the_________ in which they develop: for example, leaves display a wide range of adaptations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light and moisture.

  (A) relationship

  (B) species

  (C) sequence

  (D) patterns

  (E) environment

  3. One theory about intelligence sees_________ as the logical structure underlying thinking and insists that since animals are mute, they must be_________ as well.

  (A) behavior.. inactive

  (B) instinct.. cooperative

  (C) heredity.. thoughtful

  (D) adaptation.. brutal

  (E) language.. mindless

  4. Though_________in her personal life, Edna St. Vincent Millay was nonetheless _____about her work, usually producing several pages of complicated rhyme in a day.

  (A) jaded.. feckless

  (B) verbose.. ascetic

  (C) vain.. humble

  (D) impulsive.. disciplined

  (E) self-assured.. sanguine

  5. The children"s_________ natures were in sharp contrast to the even-tempered

  dispositions of their parents.

  (A) mercurial

  (B) blithe

  (C) phlegmatic

  (D) introverted

  (E) artless

  6. By_________ scientific rigor with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researcher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may often have their scope to those narrowly circumscribed topics that are well suited to quantitative methods.

  (A) undermining.. diminished

  (B) equating.. enlarged

  (C) vitiating.. expanded

  (D) identifying.. limited

  (E) imbuing.. broadened

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

  GRE要求词汇量多少,因为GRE是由美国人出题,建议使用Merriam-Webster词典,因为GRE词汇的考试机构ETS就是使用Merriam-Webster来解释考试中所使用的单词的。由于Webster词典分很多版本,对于GRE考生而言,使用collegiate版就足够了。由于传统的印刷版的词典查阅的时候效率相对比较低,而且比较枯燥,大家也可以使用软件词典版本,Webster的collegiate and thesaurus 2.5版本是最适合考生使用的版本。

  GRE词汇题的做题思路,GRE词汇题是考试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最容易提高的一种题目。如果单词突破了,经过训练这部分很容易拿到高分。做题最好单词背完两遍之后再开始,以后做题的同时继续背词,而者相辅相成互相强化。不断与单词的遗忘做斗争。对于GRE词汇部分的做题思路,首先要通过做题寻找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和感觉。做题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通过做题了解GRE类反这两种题型的"特点和单词的考法。希望大家注意对词汇的含义精细理解、记忆。这点极其重要,因为GRE考试考察的是单词的精细含义,有些词光认识知道大概含义是不够的,这时要多查看韦氏字典,看单词的英文解释。

  GRE词汇题对于反义部分,直接找意义相反的选项,很少有难题会难倒*同学。倒是类比部分经常有难题出现。不过一个List一般只有一道,所以大家也不必担心。在考试现场遇到了难题,可以先随便选一个,有时间再仔细考虑。在类比题目中大多数GRE词汇题目中词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容易的看出来,比如组成关系,种属关系,人及其正面特征,反面特征,程度类比,缺乏关系等等。


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扩展阅读


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扩展1)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盛爱 一作:甚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

  1.本文的admin是 , 代道州人, 家.

  2.本文运用 写法,admin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是 。

  3.admin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4.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 ②出淤泥而不染( ) ③香远益清( )

  ④亭亭净植( ) ⑤濯清涟而不妖( )( )⑥不可亵玩焉( )

  ⑦陶后鲜有闻( ) ⑧同予者何人?( ) ⑨宜乎众矣( )

  5.《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7.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8.“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9.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10.admin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1.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2.《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1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admin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扩展2)

——《颐和园》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

《颐和园》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一、判断下面带点的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

  痕迹(hénhéng)佛香阁(gégě)堤岸(dītí)

  横槛(kǎnjiàn)颐和园(yíyì)树丛(cōngcóng)

  二、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几乎--()耸立--()玩赏--()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隐隐约约--()远--()细细--()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长廊()的栏杆()的杨柳

  ()的公园()的宫殿()的城楼

  4.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爽字的音序是(),部首是(),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率直、痛快;②舒服;③明朗,清亮。在神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种解释。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种解释。

  垂字的音序是(),部首是(),垂字共有()笔,第四笔是()。垂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将近;②东西的一头向下;③流传。在倒垂一词中垂字的意思是()。在永垂不朽一词中垂的意思是()。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绿得像()。游船()在湖面()几乎()。向东(),()可以望见几座()和()。

  2.抬头一看,一座()的三层建筑()在半山腰上,()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就是排云殿。

  在第一段话中,作者先介绍了正前面的____________以及湖面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介绍东边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是按照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的。

  在第二段话中,作者先介绍了在____________的佛香阁,又介绍了在____________的排云殿,这是按照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的。

  四、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说说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1.这条长廊有____________长,分成____________间。

  2.一座____________的三层建筑____________在半山腰上,____________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3.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大殿长廊昆明湖朱红远眺琉璃瓦葱郁掩映金壁辉煌

  二、痕迹(hén)佛香阁(gé)堤岸(dī)横槛(jiàn)颐和园(yí)树丛(cóng)

  三、1.近乎矗立游赏

  2.清清楚楚近粗粗

  3.(精美)的长廊(红漆)的栏杆(嫩绿)的杨柳(美丽)的公园(神圣)的宫殿(高大)的城楼

  4.爽:音序(S)部首(大)神清气爽(2)豪爽(1)垂:音序(C)部首(ノ)共(8)画第四笔是(一)。倒垂(2)永垂不朽(3)

  《颐和园》习题精选

  读一读,选一选

  经过几(j!j9)个星期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

  就是这一句的鼓励,几(j!j9)乎改变了我的一生。

  茶几(j!j9)上放着一本书,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比一比,写一写

  柱()堤()眺()赏()

  住()提()跳()尝()

  读一读,写一写

  例: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跑步比赛开始了,运动员快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多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样子,填一填,记一记

  (闪)(闪)发光(斤)(斤)计较(高)(高)在上

  ()()大方()()是道()()不舍

  ()()不乐()()有条()()不入

  课文中写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很多景物,每处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一样。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写一处我最喜欢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巧填时间词:秒、日、季、年、月、时、分、周、刻

  ()富力强四()常青长年累()

  ()而复始分()必争()新月异

  ()不我待()不容缓()门别类

  参考答案:

  读一读,选一选:

  经过几(j!)个星期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

  就是这一句的鼓励,几(j9)乎改变了我的一生。

  茶几(j9)上放着一本书,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比一比,写一写:

  柱(柱子)堤(堤坝)眺(眺望)赏(欣赏)

  住(住宅)提(提高)跳(跳动)尝(尝试)

  积少成多:落落大方头头是道恋恋不舍闷闷不乐井井有条格格不入

  轻松一刻:年富力强四季常青长年累月周而复始分秒必争日新月异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分门别类。

《颐和园》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文是按照______顺序来写的

  A、时间 B、游览

  2、课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三处景物。

  A、长廊 B、万寿山 C、佛香阁 D、昆明湖 E、十七孔桥

  二、细读课文深感悟

  课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话是颐和园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因而作者希望“____________”,如果我们在颐和园游玩,你最想在____________拍照留念,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小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1、给短文空白处加标点。

  2、哪一句写出了十七孔桥名字的来历,请用“_______”画出来。

  3、短文中画“ ”的句子是一个______句,说明作者的游览地点由______到______

  4、结尾处“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意思是( )

  A、只有两只相同。

  B、除了两只相同,其他小狮子都不同。

  C、没有相同的小狮子。

  四、课内语段阅读。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fófú)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___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 jǐ)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用“_____”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把短文中空白处补充完整,这段话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滑”可以换成________字,反复朗读,体会一下用哪个字更好?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描写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位看景物的,分别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颐和园》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

  填空并完成练习。

  1、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长廊——————。

  2、这篇游记,作者以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其中几个自然段都过渡得非常自然,且联系紧密。按顺序抄写课文中的过渡句。

  3、“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间”这句是用的方法,突出长廊的和间数的特点。

  课内阅读。

  登上万寿山,站在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的树丛,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正前面,昆明湖静得,绿得。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向东远眺,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按原文填空。

  2、用“”在文中画出比喻句。

  3、文中“慢慢地滑过”中的“滑”,你能换上几个意思相近的词吗?说说“滑”字用得好在哪里。

  4、读句子,说说下面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5、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扩展3)

——上海高考历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

上海高考历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3.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4.《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有这样一段记载:某甲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赏(偿)稼”。这说明( )

  A.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

  B.当时的法律已日趋健全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D.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

  5.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

  D.重农轻商

  6.江西人应该对王勃有感恩之情,尽管王勃在初唐时说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外地人对好客主人的客套,却成了江西在唐末五代以后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的预言。而促使这一预言变为现实是基于( )

  A.江西有经商的传统 B.两宋宽松的经济政策

  C.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D.商品经济的发展

  7.《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商业繁荣景象。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这反映了( )

  A.生活习俗的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营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8.传统史观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

  A.唯物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文明史观

  9.明代中后期,所谓“学不行,则行贾四方”成了众多士子的食力资身准则。这反映(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10.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可见,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 )

  A.维护社会公*的作用 B.有利于专制统治

  C.传承文化的功能 D.促进了民族文化融合

  11.陈旭麓先生在《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从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其中,“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的评价最适用于(  )

  A.太*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2.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提到“(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旧工业”是指( )

  A.洋务派所创办的工业 B.民族资本家创办的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传统手工业

  13. 著名学者萧公权曾说:“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抨击专制皇权

  B.宣传近代西方学说

  C.强调发掘孔子思想中的变革因素

  D.强调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

  14.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 “‘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 )

  A.文章作者极力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B.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C.“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

  D.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15.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

  工 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一枚铸有苏、美、英*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所有者

  年份 *和公共机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A.*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18.“由于美国的出口不再大于进口,其贸易转向一种不利的收支*衡状况。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国经济地位的这种变化削弱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这种状况应出现于(  )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 B.二战结束

  C.20世纪70年代 D.911事件后

  19.在罗马,如果某人因葡萄蔓被人毁坏而起诉,但在诉讼中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把葡萄蔓称作“树木”,而称做“蔓”的话,法庭最终会判决他败诉。这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B.维护法律权威

  C.保护私有财产 D.保留习惯旧俗

  20.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无关的是(  )

  A.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D.伽利略论证“太阳中心说”

  21.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政策的错误

  22.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表明,美国意在(  )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推行“遏制*”政策

  C.向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西欧经济复兴

  23. 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24.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25.毕加索曾注意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Ⅱ非选择题部分(共50分)

  本大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第26—28为必做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30题为选做题,各13分,共50分。

  必做题

  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西商帮形成相当早。早在成化元年(1465年),云南姚安府官员称,云南各边卫府,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和浙江龙游商人等,“不下三五万人,在卫府坐(生)理,遍处城市乡村屯堡安歇,生放钱债,利上生利,收债米谷,贱买贵卖,娶妻生子,置奴仆,二三十年不回原籍”。 章潢在《图书编》中总结道:“弘治以来,赋役渐繁,土著之民日少,壮者多不务穑事,出营四方,至弃妻子不顾。”弘治《南昌府志》称当地“地狭民稠,多食于四方,所居成市”。嘉靖时海瑞说:“今吉、抚、昌、广数府之民,虽亦佃田南赣,然佃田南赣者十之一,游食他省者十之九。”

  ——海瑞《兴国八议》等

  材料二 明代大学士丘浚在成化年间(1465-1487)对移居湖广即今湖南、湖北的江西人的生计作了这样的分类:置成产业者,名为“税户”;为了耕佃者,名为“承佃户”;贩卖贸易者,名为“营生户”。所谓“营生户”,就是在当地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江西商人和手工业者。在古代,有江西人聚住的地方,就有万寿宫。明清时期,江西经济发达,经营瓷器、茶叶、大米、木材和丝绸的赣籍商人行走全国,并在全国其他地方都修建了万寿宫,万寿宫也成为外地江西同乡的“江西会馆” 。

  ——丘浚《江右民迁荆湖议》等

  材料三 江西商帮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衰落,不仅有外部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弱点。比较而言,后者尤其重要。……小有积累的江西商人一旦摆脱贫困,便将资金投放在后人的举业上,希望子孙进入仕途,光宗耀祖。……尤其遗憾的是,江西没有营造出一个像广州、上海或者是杭州那样的大都市或消费中心,因而无法刺激消费水*的提高,也无法吸引外来的消费者而积累资金。同时,江西也没有形成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市镇辐射网络,整个商业活动停留在以商补农、以商脱贫的低层次上。

  ——方志远等《地域文化与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江西商帮形成的背景及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江西商帮衰落的原因。(7分)

  27.(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说,他们只和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富兰克林认为,根据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国王才是北美的*权威者。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则历数了英王的25条大罪,将其称为“专制君主”。

  ——据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变与北美独立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到1870年,在运到英国的棉花中,有60%来自美国。此后,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棉花也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国国内出口总值的一半还多。

  ——据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

  (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只承认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从当时英国政治体制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

  (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从“*权威者”变为“专制君主”的原因。(4分)

  (3)美国独立后,英美两国的经济联系并未切断。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前期英美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影响。(4分)

  28.(12分)(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20世纪最初20年间提出了“宋代近世说”为核心的*历史时代划分学说和 “中日文化同一体”、“文化中心移动说”的中日文化关系论。对清末*的研究,对辛亥革命以后*陷入政局反复动荡、军阀割据的黑暗时代的失望,促使他去追寻他所看到的这些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现象,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是在*史上的什么时期开始形成的?他找到的答案就是“宋代”。他发现“宋代以来的近世”是*目前弊端的根源,是*走向未来所必须克服和超越的对象。

  关于*文化发展的趋势问题,他提出“文化中心移动说”,他预言:东洋文化的发展,有时还会越出本民族、本国的界限,形成一个“东洋文化圈”。今后,*文化的中心将移至日本,将由日本来代替*实现*文化的复兴,这就是近代日本的国家使命、文化天职。

  评材料中内藤湖南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选做题

  29.(13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所为。*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6分)

  (2)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3分)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4分)

  30.(13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

  材料一 1917年1月26日,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说:“帝国*就帝国具有最大利害关系的山东省及现在占领中赤道以北德国诸岛向敌国*提出请求时,期待英国*支持,希望英国*现在予以保证”。2月14日,英国外交大臣正式复函表示同意。

  材料二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代表向大会提出山东问题,在英美建议下,山东问题由中日在会外交涉解决,英美派代表列席中日之间的交涉。在英美代表的斡旋下,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规定胶州湾租借地由*收回,胶济铁路由*赎回。

  (1)根据材料一,分析山东问题的由来。(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关系的变化及原因。(7分)


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扩展4)

——公共基础练习题及答案3篇

公共基础练习题及答案1

  1、生物计算机也称为( )。

  A、光控计算机

  B、分子计算机

  C、电子计算机

  D、声控计算机

  正确答案:B

  2、1879年美国发明家( )制成了耐用的电灯泡。

  A、富尔顿

  B、爱迪生

  C、杰克逊

  D、莱特兄弟

  正确答案:B

  3、1844年( )在美国试拍有线电报成功。

  A、贝尔

  B、赫兹

  C、马可尼

  D、摩尔斯

  正确答案:D

  4、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袁隆*

  C、吴文俊

  D、陈章启

  正确答案:B

  5、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

  A、核酸

  B、核糖

  C、蛋白质

  D、氨基酸

  正确答案:A


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扩展5)

——初一上册语文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

初一上册语文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2分)

  A.须臾(yú) 欹斜(jī) 嫩芽(nèn) 匿笑(nì)

  B.屏息(píng) 绽开(zhàn) 威慑(niè) 花团锦簇(zú)

  C.援助(yuán) 荫蔽(yīn) 一霎时(shà) 憔悴(cuì)

  D.搓捻(niǎn) 菡萏(hàn) 脸颊(jiá) 尴尬(gài)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感概 宽恕 洗耳恭听 鸦鹊无声

  B.瘫痪 决别 小心冀冀 混为一谈

  C.卓号 捶打 恍然大悟 翻来复去

  D.遗憾 分歧 整装待发 絮絮叨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老师表扬了张露露同学,说她很有主见,从不自作主张。

  B.吃过晚饭,妈妈边嗑瓜子边看电视,爸爸边听音乐边看杂志,可谓各得其所。

  C.听到这一消息,大家都喜出望外。

  D.他每天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的老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魏巍写的。

  B.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C.我们讨论了并且听取了老红军的报告。

  D.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5.仿造下面的句子,再写出一个形式相同的句子。(3分)

  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散,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友谊如 , ,

  。

  6.下面这句诗出自诗集《繁星》《春水》,诗人常常借用自然来阐述哲理,请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哲理?(3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

  (1)诗集作者

  (2)哲理

  7.默写(每空1分,共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③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节选))

  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将明月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的诗句是: , 。

  8.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4分)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

  ②与人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

  ③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节选))

  二、阅读理解(共36分)

  (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9--11题。(9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3分)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阅读《我的老师》选段,完成12--16题。(共11分)

  我的老师(魏巍)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2.选文中(甲)处应填_____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____。(2分)

  A.糊里糊涂 B.模模糊糊 C.稀里糊涂 D.迷迷糊糊

  13.对画线的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B.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C.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变换使用,这样更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14.说说语段中“默默”一词的含义及作用。(2分)

  1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中的画线句(3分)

  16.文章结尾处写道:“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6分)

  我的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作者老舍 有删改)

  17.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4分)

  18.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2分)

  19.文中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7分)

  (1)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4分)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3分)

  20.结合丈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不超过60字)(3分)

  三、作文(40分)

  21.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字体端正,卷面整洁,不得抄袭;

  ②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别、学校等信息。


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扩展6)

——小学六年级语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第一题:书写(2分)

  要求:①蓝黑墨水钢笔书写。②卷面整洁。③字迹工整。④行款正确。

  第二题:字词(19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3分)

  dé ɡā o wànɡ zhònɡ jìnɡ mì nínɡ zhònɡ

  ( ) ( ) ( )

  jiā o zhào bù ā n bào qiàn táo zuì

  ( ) ( ) ( )

  (二)读句子,看声母,填上合适的词语。(7分)

  他______(y r)辞去了城里舒适的工作,到偏远的山村去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山村的条件十分_____(j k),但他从未后悔过。他常常___ _(m l)自己,要坚定不移地朝着认定的人生_____(m b)奋进,要使山村的孩子学好文化知识,走出大山。每当______(l l)的*奏响,他就_____(ch d)忘掉了疲劳,忘掉了困难,和孩子们一起开始了一天快乐而充实的学习生活。在山村孩子们的眼中,他是世界上最有学问、最可、最有_____(m l)的老师。

  (三)给带点的字、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填序号)(5分)

  1. 讲究:①讲求、重视;②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③精美。

  祭器很讲究( ) 讲究卫生( ) 这里的技术是大有讲究的( )

  2. 故:①事故;②缘故,原因;③原来的,从前的,旧的;④朋友,友情;⑤死亡。

  变故( ) 病故( ) 沾亲带故( ) 故乡( )

  3. 之:①往;②的;③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钟子期必得之( ) 赤子之心( ) 送孟浩然之广陵( )

  (四)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4分)

  1.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津津乐道地讲 自言自语地说 目不转睛地张望

  B. 观察得仔细 回答得流利 讲解得透彻

  C. 发现问题 发生火箭 发动群众 发表意见

  2.下面句中不是比喻句的是( )

  A.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可亲。

  B.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 前面长头发阿姨好像是你的妈妈。

  第三题:句子(19分)

  (一)下面每组中两句话的意思相同的打“√”,不同的打“×”。(5分)

  1. 妈妈早上叫我早点起床。 妈妈叫我早上早点起床。( )

  2. 我差一点儿摔倒。 我差一点儿没摔倒。 ( )

  3. 这难道是个奇迹? 这是个奇迹。 ( )

  4.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谁也不能否认美丽的小兴安岭不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 )

  5. 回国时,美国小朋友把红领巾给我系上了。 回国时,红领巾被美国小朋友给我系上了。 ( )

  (二)仿写。(2分)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 默写《天净沙•秋》: , ,

  。青山绿水, 。(2分)

  2.子期死,伯牙谓 ,乃 ,终身 。(3分)

  3.鲁迅原名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作品集有《 》、《 》等。《少年闰土》节选自他的小说《 》。写出一句鲁迅的名言: 。(0.5×4+1=3分)

  4. 詹天佑是我国 的爱国工程师。课文从 、 、

  三个方面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他根据居庸关、八达岭不同的山势创造性地设计了 、

  两种施工方法。作为一名中华少年,我想对詹天佑说: 。(0.5×6+1=4分)

  第四题:阅读(30分)

  (一)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选段,做题。(12分)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车子扔在一边。

  ……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空。(6分)

  ①在救助黄包车夫以后,伯父脸上“变得那么严肃”,其原因是:( )(2分)

  A.伯父不愿意回答“我”的问题,对“我”的纠缠不满。

  B.伯父在思考着很多重要而严肃的问题:穷人为什么这样穷,天下像车夫这样穷的人该有多少,他们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

  C.伯父可能在想,只有推翻黑暗的旧社会,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才能有好日子过。

  D.伯父忧国忧民,同情穷苦人,痛恨不*等的旧社会,他无法控制这种情感。

  ②文中“车子扔在一边”用“扔”而不用“放”,是因为:( )。(2分)

  A.车夫没有文化,行为粗俗。

  B.扎了脚伤重,来不及好好放在一边。

  C.他的车不值钱,说明旧社会车夫很穷。

  D.车子结实。

  ③选段结尾处 “伯父叹气”的最合理的理解应该是:( )(2分)

  A.可怜车夫受伤这么重。

  B.悲哀作者的不懂事。

  C.希望社会能关注穷人。

  D.叹息自己心有余力不足,无法救助所有的`穷人。

  2. 回答问题。(6分)

  ①画横线的句子中用了两个“清清楚楚”,说明了什么?(2分)

  ②读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推想一下,此刻伯父想到了什么?(2分)

  ③读了这个文段,你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二)阅读《食物“消化时间表”》完成下面的题。(9分)

  食物 消化所用的时间 例1 例2

  水果 30分钟—1小时 西瓜、苹果、桔子 香蕉时间最长

  蔬菜 15分钟—2小时 瓜类蔬菜(冬瓜)所需

  时间最短 芋头时间最长

  谷物 1小时30分—3小时 流质或半流质的谷物食

  品时间最短 发酵食品消化

  率最高,达98%

  蛋白质 1小时30分—4小时 牛奶、豆浆比较容易消化 牛肉等完全消

  化需要4小时

  脂肪类 2—4小时 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容易消化 脂肪与谷物或

  蛋白质类食物

  共同摄入会延长

  后者的消化时间

  1.小红下午2点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中午吃什么比较合适?( )(3分)

  A.猪肉、面包、牛肉。 B.香蕉、牛肉、鸡蛋。

  C.芋头、猪肉、豆浆。 D.苹果、牛奶、面包。

  2.小明在睡前有吃点心的习惯,从消化时间看,吃什么比较合适?( )(3分)

  A.芋子烧牛肉。 B.牛奶配面包。 C.牛肉煮线面。D.猪油煎鸡蛋。

  3.小华偏食,爱吃肥肉、香蕉,请给他提些建议。(3分)

  (三)阅读《交通事故,14时到18时最易发生》完成下面的题。(9分)

  交通事故,14时到18时最易发生

  翻看2011年的日历,有一些日子注定要被标成黑色。在这些日子里,因为一场场惨烈的道路交通事故,让许多家庭支离破碎。

  据记者统计,2011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特大交通事故有25起,共造成410人死亡,*均一起事故死亡16人。超载是引发事故的首要原因,达到56%;14时到18时最容易发生事故,接近一半的事故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另据统计,在2001年到2010年这10年里,我国已经有近90万人死于各类道路交通事故。

  1.根据短文提示,完成下表。(3分)

  时间 特大交通事故(起) 死亡人数 *均每起死亡人数

  2011 410 56%

  2.推想一下“14时到18时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原因(建议分点叙述)。(3分)

  3.司机叔叔明知超载危险,为什么还要超载?(3分)

  第五题:习作(30分)

  题目:真没想到

  提示:可写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的可喜变化;也可以写近期发生的你意想不到的事。提示: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扩展7)

——济宁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济宁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虬枝qíu   婆娑suō  涸辙hé  潜滋暗长qiǎn

  B. 禀赋bǐng  短暂zàn  枝柯kē  揠苗助长yà

  C. 猗郁qí   酣然hān  秀颀qí  惴惴不安zhuì

  D. 槲树jué   隐瞒mán  淅沥xī  不屈不挠n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直截了当 旁逸斜出 高瞻远瞩 步步为赢

  B.颠簸 逻辑学 循规蹈距 千钧一发

  C.震憾 坦荡如砥 老生常谈 枕戈待旦

  D.裁缝 四合院 两全其美 食不果腹

  3、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囚绿记》借窗前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其结构由囚绿-赏绿-放绿-思绿四部分构成。

  B.《草莓》中的六月“草莓”除了指一种植物的果实外,还有另一种含义,作者用它比喻青春年华。

  C.《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D.《扁鹊见蔡桓公》是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它告诫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

  4、下边不是病句的一项( )(2分)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 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古文】

  游沙湖 [宋]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③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④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子规啼。谁道人生无 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注解】:①相(xiàng)田:看田地的好坏。相:察看。 ②庞安常:宋代蕲水人,当时有名的医生。 ③蕲(qi)水:县名,今湖北省浠水县。 ④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

  5.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4分)

  予 买 田 其 间 因 往 相 田 得 疾。

  6.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6分)

  (1)遂往求疗( ) (2)辄深了人意( ) (3)郭门外二里许( )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8. 白居易有诗云“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白居易借“ ① ”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苏轼却反用其意,无疑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勇气与信心.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 ② 的人生情怀的苏轼。( 3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24分)

  太阳雨

  林清玄

  对太阳雨的第一印象是这样子的。

  幼年随母亲到芋田里采芋梗。突然,被一阵巨大震耳的雷声所惊动,那雷声来自远方的山 上。

  不久,乌云里哗哗洒下一阵大雨,雨势极大,大到数公里之外就听见噼啪之声。我站在田里被这阵雨的气势慑住了,看着远处的雨幕发呆 ,因为如此巨大的雷声、如此迅速集结的乌云、如此不可思议的澎湃之雨,是我第一次看见。

  说是“雨幕”一点也不错,那阵雨就像电影散场时拉起来的厚重黑幕,整齐的拉成一列,雨水则踏着军人的正步,齐声 踩过田原。

  最奇异的是,雨虽是那样大,离我和母亲的位置不远,而我们站的地方阳光依然普照,母亲也没有跑的意思。

  “妈妈,雨快到了,下很大呢!”

  “是西北雨,没要紧,不一定会下到这里。”

  母亲的话说完才一瞬间,西北雨就到了,哗啦一声从我们头顶掠过,就在扫过的 那一刹那,我的全身已经湿透。

  西北雨淹过我们,继续向前冲去。奇异的是,我们站的地方仍然阳光普照,使落下的雨丝恍如金线,一条一条编织成金黄色的大地,溅起来的水滴像是碎金屑,真是美极了。

  母亲还是没有要躲雨的意思 , 只是对我说:“这是西北雨,如果边出太阳边下雨,叫做日头雨,也叫做三八雨。”接着, 她解释说:“我刚刚以为这阵雨不会下到芋田,没想到看错了,因为日头雨虽然大,却下不广,也下 不久。”母亲大概是看到我愣头愣脑的样子,笑了,说:“打在头上会痛吧!”然后顺手割下一片最大的芋叶,让我撑着。

  我们工作快完的时候,西北雨就停了,太阳依然照着,好像无视刚刚的一场雨,我感觉自己身上的雨水向上快速的蒸发,田地上也像冒着腾腾的白气。觉得空气里有一股甜甜的热,土地上则充满着生机。

  “这西北雨是很肥的,对我们的土地是最好的东西,我们做田人,偶尔淋几次西北雨,以后风呀雨呀,就不会轻易让我们感冒。”田梗只容一人通过,母亲回头对我说。

  回到家,我身上的衣服都干了,在家院前我仰头看着刚刚下过太阳雨的田野远处,看到一条圆弧形的彩虹,晶亮的横过天际,天空中干净清朗,没有一丝杂质。

  每年到了夏天,在台湾南部都有西北雨,西北雨虽然狂烈,却是土地生机的来源,也让我们在雄浑的雨景中,感到人是多么渺小。

  我觉得这世界之所以会人欲横流、贪婪无尽,是由于人不能自见渺小,因此对天地与自然的律则缺少敬畏的缘故。大风大雨在某些时刻给我们一种无尽的启发。

  我时常忆起那骤下骤停、瞬间阳光普照;或一边下大雨、一边出太阳的“太阳雨”。所谓的“三八雨”就是一块田里,一边下着雨,另外一边却不下雨,我有几次站在那雨线中间,让身体的右边接受雨的打击、左边接受阳光的照耀。

  三八雨是人生的一个谜题,使我难以明白,问了母亲,她三言两语就解开这个谜题,她说:“任何事物都有界限,山再高,总有一个顶点;河流再 长,总能找到它的起源;人再长寿,也不可能永远活着;雨也是这样,不可能遍天下都下着雨,也不可能永远下着……”

  在过程里固然变化万千,结局也总是 不可预测的,我们可能同时接受着雨的打击和阳光的温暖,我们也可能同时接受阳光无情的曝晒与雨水 有情的润泽。山水介于有情与无情之间,能适性的、勇敢的举起脚步,我们就不会因自然的风雨而轻易得感冒。

  山色在有无之间,使我想起南方故乡的太阳雨,想起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最的是末后两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心里存有浩然之气的人,千里的风都不亦快哉,为他飞舞、为他鼓掌!

  这样想来,生命的大风大雨,不都是我们的掌声吗?

  (选自林清玄《太阳雨》,有删改)

  9. 文章开篇写到“对太阳雨的第一印象是这样子的”,其中的“这样子”具体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完成概括。(每空三字,顺序不分先后)(6分)

  ——落得齐——来得急—— —— ——雨景美

  10. 品味下列语句。(6分)

  (1)如此巨大的雷声、如此迅速集结的乌云、如此不可 思议的澎湃之雨,是我第一次看见。(句中三个“如此”可否删除?)

  (2)觉得空气里有一股甜甜的热,土地上则充满着生机。(用“ 甜甜”修饰“热”是否妥帖?)

  11. “大风大雨在某些时刻给我们一种无尽的启发。”联系全文,请说说“太阳雨”给予了作者哪些丰富的启发?(6分)

  12. 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根据提示,完成填空。(6分)

  “这样想来,生命的大风大雨,不都是我们的掌声吗?”保尔读懂了这句话,当现实的自己 ① 时(填一细节),心中的自己便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 ② (填书中的人物)读懂了这句话。无论是在舅妈家和慈善学校生活,还是在 ③ (填人生经历),抑或在沼泽山庄当家庭教师,在芬丁庄园成家,都展现了她在人生风雨中的顽强和不屈(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2分)

  嗨,迈克!

  周海亮

  ①迈克得了一种罕见的病。他的脖子僵直,身 体僵硬,肌肉一点一点地萎缩。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保持一种固定且怪异的姿势。他只有14岁,14岁的迈克认为自己迎来了“老年”。不仅因为他僵硬的身体,还因为,他的玩伴们,突然对他失去了兴趣。

  ②母亲常常推着迈克,走出家门。他们来到门口,来到阳光下,背对着一面墙。那 墙上爬着稀拉的藤,常常有一只壁虎在藤间快速或缓慢地爬过。以前迈克常盯着那面墙和那只壁虎,他站在那里笑,手里握一根棒球棒。那时的迈克,健壮得像一只牛犊。可是现在,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任母亲推着,穿过院子,来到门前,靠着那面墙,无聊且悲伤地看面前三三两两的行人。现在他看不到那面墙,僵硬的身体让墙总是伫立在他身后。

  ③14岁的迈克曾经疯狂地喜欢诗歌。可是现在,他想,他没有权利喜欢上任何东西——他是一位垂死的“老人”,是这世间的一个累赘。

  ④可是那天黄昏,突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⑤照例,母亲站在他的身后,扶着轮椅,捧一本书,给他读一个又一个故事。迈克静静地坐着,心中充满悲伤。这时有一位美丽的女孩从他面前走过,那一刻,母亲停止了朗诵。迈克见过那女孩,她曾和自己就读同一所学校。只是打过照面,他们并不熟悉。可那女孩竟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看看身后的母亲。然后,他听到女孩清清脆脆地 跟他打招呼:“嗨,迈克!”

  ⑥迈克愉快地笑了。原来除了母亲,竟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字,并且是这样一位可爱漂亮的女孩。

  ⑦那天母亲给他读的是霍金的故事,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身患卢伽雷氏症的强者。他的病情,远比迈克严重和可怕。

  ⑧那以后,每天,母亲都要推他来到门口,背对着那面墙,给他读故事或者诗歌。每天,都会有人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然后响亮清脆地跟他打招呼:“嗨,迈克!”迈克仍然不能动,可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因为有这么多人记得他,问候他。他想这世界并没有彻底将他忘却,他没有理由悲伤。

  ⑨几年里,在母亲的帮助下,他读了很多书,写下很多诗。他用微弱的声音把诗读出来,一旁的母亲帮他写下来。尽管身体不便,但他果真过得快乐且充实。后来他们搬了家,他和母亲永远告别了老宅和那面墙。再后来他的诗集得以出版,他的诗影响了很多人,他成了一位有名的诗人。再后来,母亲年纪大了,在一个黄昏,静静地离他而去。

  ⑩很多处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想给母亲写一首诗,想给那老宅和那面墙写一首诗。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老宅的门口。

  11那面墙还在。不同的是,现在那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藤。

  12有人轻轻拨开那些藤,他看到,那墙上,留着几个用红色油漆写下的大字。那些字已经有些模糊,可他还是能够辨认出来,那是母亲的手迹:嗨!迈克!(选自2008年第6期《小小说选刊》)

  14.第①段中,“他只有14岁,14岁的迈克”,作者为什么要两次写到“14岁”?(2分)

  15.第②段中用加粗黑体字表现的句子,它有什么作用?(2分)

  16.请你说说对第④段的作用?(3分)

  17.说说第⑤段与第⑥段加点字“竟”有什么含义?(2分)

  18.作者为什么要以“嗨,迈克!”作为本文的题目?(3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捕蛇者说》(12分)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 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9、 下面加点的字的注音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蹙:窘迫 B 谨食(sì)之,时而献焉 食:吃

  C 曩(nǎng)与吾祖居者 曩:从前 D蒋氏大戚(qī) 戚:悲伤

  20、句子翻译(4分)

  (1)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理解填空(6分)

  (1) 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的哭诉,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话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蒋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各用一句话(尽可能利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4 分)

  第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共50分)

  22.请以“我却不知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600字。


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扩展8)

——潍坊中考历史练习题及答案

潍坊中考历史练习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起义者攻打冬宫的战斗开始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俄国十月革命特点的是( )

  A.采用暴力手段夺取*

  B.走城市革命的道路

  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2、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的规律

  D.帝国主义对其进行经济封锁

  3、学史使人明智,学史可以鉴今。*模式的严重弊端给我们很多启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协调发展轻重工业②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③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④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得以确立,主要是依据()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四国条约》 D.《五国海军条约》

  5、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中外历史上一系列不*等条约的签定充分表明了这一深刻的道理。在《九国公约》中体现弱国无外交的内容是( )

  A.中国赔款2100万元给英国 B.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确立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6、《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这是20年的休战”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根据是《凡尔赛合约》 ( )

  A.没有充分满足法国等战胜国的要求

  B.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的新秩序

  C.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益

  7、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让美国再次遭受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之苦——经济低迷、公司倒闭、失业增加……这与1929~1933年的情况极为相似,当时的美国靠罗斯福新政逐渐走出困境。以史为鉴,罗斯福新政可供奥巴马*战胜当前危机借鉴的内容有( )

  ①*直接参与的经营管理活动 ②由国家承建公共工程

  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④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下面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

  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

  A.波及范围广 B.经济待续发展

  C.股票销售量大 D.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9、下列对德、意、日建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建立**

  B.都建立了*政党

  C.都疯狂迫害犹太人

  D.都对内实行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10、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外长说:“我们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__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这里的“决定”出自( )

  A.《九国公约》 B.慕尼黑会议

  C.《凡尔赛和约》 D.雅尔塔会议

  11、二战爆发前,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是( )

  ①牺牲小国利益,谋求自身安全 ②调整对徳政策,以谈判代替冲突

  ③祸水东引,怂恿德国进攻苏联 ④以守为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某历史研究小组在研究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共同原因时,发现其中不包括( )

  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衡的规律

  B.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其扩张

  C.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D.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需要

  13、1941年,德日*在欧洲、亚洲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代表性的事件是()

  ①德国突袭苏联 ②珍珠港事件

  ③*格勒战役 ④卢沟桥事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右图是1942年美国印制的一份海报。从图上“united”(团结)、“win(获胜)等宣传语和美、英、苏等国*,可以判断海报与下

  列文献相关的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15、1919年巴黎和会和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有( )

  ①会议文件中包含有损中国*的内容 ②确定了对德国的处理方案 ③参加会议的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④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诺曼底登陆

  C、*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

  17、1945年4月30日,一场激烈的战役之后,苏联红军终于

  将胜利的旗帜插到了德国国会大厦楼顶(如图)欧洲战场反

  *战争即将迎来胜利。这场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 B.*格勒战役

  C.攻克柏林战役 D.诺曼底登陆

  18、二战后,日本经济陷入空前的混乱和凋敝。但50年代中期以后二三十年间,日本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增长时期,一跃而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究其原因,除日本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 )

  A.欧共体的帮助 B.美国的扶持

  C.联合国的援助 D.北约的资助

  19、小明是汕头市某中学的学生。以下是他在一篇历史小论文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

  B.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遭受到严重打击

  C.20世纪8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D.20世纪90年代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0、法国作家果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欧洲初步实现这一预言而建立“高一级的整体”是( )

  A.欧洲共同体 B.欧洲联盟 C.世界反*联盟 D.联合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21题18分,22题18分,共36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

  材料二 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有何特点?(6分)

  2、材料二提及的国家当时遇到了什么情况?它是怎样“坚持下去”,并获得“新生和繁荣”的?(4分)

  3、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分)

  4、你觉得在列宁、罗斯福身上共同拥有的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迪?(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战争的可能性。

  ——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

  材料二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欧阵营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西欧各国为什么要走向联合?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在材料中“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欧洲国家建立了什么组织?(6分)

  (2)在材料二图一中找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主要分布在哪些时段。(4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进入70年代后,为什么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对西欧发号施令。(4分)

  (4)材料二中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首富与当时美国*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4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有1小题,满分为14分)

  2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请你从战争的根本原因、战争性质、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战争的影响等方面来叙述二战的有关史实。(8分)请你就如何维护世界和*,避免战争,谈谈你的看法。(6分)

推荐访问: 练习题 参考答案 词汇 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 gre词汇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gre词汇选择题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