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关于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完整版】

时间:2023-08-18 09:00:05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工业强市步伐——关于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滁州市政协科学技术委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供大家参考。

关于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工业强市步伐

  ——关于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滁州市政协科学技术委员会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深入了解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寻求对策,加快滁州“工业强市”步伐。2007年10月中旬,市政协科技委在李荣光副主席的带领下,对全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科技局何陆金局长关于全市科技创新情况的汇报;对天长市、来安县的工业园区部分企业及部分乡镇工业新区,市科技创业中心建设、市直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了视察。并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成效

  经调查得出,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科教兴滁”战略和建设创新型滁州的宏伟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全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滁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制定了《滁州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建立了滁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增加了科技应用技术研发资金,从组织、政策、资金和科技平台建设上保障了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各县市区也十分重视科技创新的环境优化工作。如天长市、来安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决定》、《科技进步奖励办

  法》、《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市科技部门积极争取部省资金扶持,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近年来共实施市县科技计划项目985项,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3项,取得省科技成果95项,市级科技成果112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8项,市级科学技术奖49项。全市获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火炬、星火等计划立项项目30项,争取资金2000多万元。全市专利授权497项,开发新产品992个,新增产值34亿元。科技创新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提高。调查反映,高新技术产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35家、高新技术产品20个,实施火炬计划项目12项。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约45亿元。全市由国家和省发改委批准立项的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共20多项,总投资6亿多元。如天长市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家,2006年高薪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9亿元,较上年增长51.8%。拥有经过科技部门审批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73家,2006年民营科技企业实现产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该市已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我市是安徽省首个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通过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设计手段、制造能力、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都有了提高。安康、全柴和天康的信息技术应用已走向集成化,成为我市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领跑者”。

  3、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崛起。我市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机械、建材、家电、轻纺、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有重点地改造一批骨干企业,提高了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向科技型和“专、精、特、新”方面发展,逐步形成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近年来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术改造项目600多项,累计完成投资超过90亿元,年均投资增长幅度在30%以上。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工业装备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工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加。目前全市民

  营科技企业已达320家,技工贸总收入达64亿元,利税6.1亿元。其中技工贸总收入超过100万元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有150家。天长秦栏镇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成为安徽省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2006年已有入区企业106家,技工贸总收入11亿元,出口创汇3080万美元。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滁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

  4、骨干企业得到重点扶持,自主创新彰显潜力。近年来,我市主要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和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指导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强原始创新。帮助企业整合、集中科技资源,实施重点攻关和突破。引导企业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个捷径路子,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中国扬子集团滁州装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出“多工位冰箱内胆成型机”,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填补国内空白,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该项目荣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省三等奖;全椒柴油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国产第一台“欧Ⅲ商用车柴油发动机”于2007年4月点火成功。该项目的研制成功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保持全柴在国内市场和中小功率柴油机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其项目产品带动300多个零部件生产企业工艺技术的提升,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安徽天大企业集团特种钢管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07Cr2A1Mo无缝钢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新增产值7200万元,荣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注重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产学研合作。为了充分发挥创业中心在科技创新中的载体作用,我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于今年元月建成使用,现有20家科技型企业入孵。其中,滁州境外独资企业5家,合资企业9家。涉及电器电子、软件开发、生物科技、农产品研发等多个领域,招商资到位达2000多元。创业中心还吸引了来滁州创业的科技人才,目前创业中心入孵企业聘有教授、博士,拥有大专院校毕业生等一批专业人才,与北京、上海、南京、合肥、台湾等企业、高校院所建立了联系,为滁州招才引智、推动科技创新起到了一定作用。来安县高度重视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对获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称号的企业,给予8—10万元的资金奖励。该县亨通、华

  峰、金禾等公司的企业技术中心已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天长市目前已有40多家企业成立了厂办研究所,6家企业在大中城市建立研发中心,4家企业建立省级技术中心,1家企业建立了省级专业研究所。企业技术中心的建立,促进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使企业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比较,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较,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1、企业科技创新项目总体水平不够高。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由于他们自身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资金的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弱等因素影响,致使企业已经拥有一些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不够快;2、企业品牌自主创新亟待加强。企业能打得响的产品品牌不多,产品产业化程度还不高,规模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够强;3、服务手段需要进一步强化。在企业审报项目、融资等问题上,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还不够到位;4、企业科技人才缺乏。虽然各县市区在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措施,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科技人才,但各地企业的高科技人才匮乏,现有科技人才知识老化,人才流失,结构不够合理等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5、科技创新的投入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各级财政由于受到收支矛盾的压力,其投入与经济发展要求比还有差距,尤其是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建议与对策

  我们认为,科技创新是推进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一是积极支持企业加强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大力推广天长市、来安县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行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通过鼓励政策、优惠政策和导向作用,引导企业不断增强研发投入,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增强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加强企业的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创新、发挥它们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带动作用,使他们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做专。建立健全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创业服务载体,积极引导企业创造、吸纳、承接和转化科技成果,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2、要重视以市场为导向,重点突出产品创新。实践证明,企业技术创新获得成功的关键是要能开发出好的产品。产品是企业竞争的主体和核心,产品旺,则企业兴。只有产品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必须统筹兼顾,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主攻产品创新这个战略重点,努力实现“多年一贯制”向“升级换代型”转变,由“跟进模仿”向“研发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变。要通过对在手产品市场的跟进和追踪,掌握其在国际国内市场中所处的地位,瞄准同行业先进水平,不断优化性能,提高品质,赋予产品以新的内涵。要不失时机地抓好新产品的研发。各企业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先进科技、人才资源,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与协作,以我为主,借助外力,为我所用,走引进、吸收再创新的路子。新品的研发要注重产业链的配套延伸和结构的优化配置,尤其要注重那些技术密集、引领市场、展示未来的产品的开发研制。要切实抓好与产品竞争力相关因素的配套创新。凡涉及产品自身以外,但又影响产品竞争力的诸如工艺、质量、品牌、成本控制等其它相关问题,都要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逐一加以解决,从而不断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

  3、要继续营造更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一是要进一步贯彻国家和省、市鼓励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坚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开展有关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情况的调研,进一步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逐步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措施在促进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二是要切实优化舆论环境和法制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力度,进一步在全社会倡导科技创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供科学方法,强化对科技工作特别是科技成果和杰出人才的宣传,形成一种“科技创新促发展”的社会共识,齐心协力开创科技创新工

  作新局面。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科技进步法》、《专利法》、《安徽省科技进步条例》等科技法律、法规落实到位。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健全知识产业保护体系。

  4、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关键作用。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作为我市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将重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等对待。一是大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体制环境。逐步完善以业绩考核为主体的人才科学评价体系,建立与贡献、成果、效益挂钩的薪酬奖励制度。二是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建议设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培养我市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多渠道、大面积地培训技术工人,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级技工和技师,以尽快改善目前企业人才短缺、结构欠优的状况。三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家建立面向未来的战略思维。深化“企业创新与发展”系列培训,提升企业家对国家逐渐变化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分析和预测能力,建立明确的战略思维并使之成为企业持久而有活力的机制保障。四是抓住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关键环节。认真贯彻我市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让爱惜人才、保护人才、用好人才落到实处。有计划地逐年安排好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考察提高和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持久不断地提高全体企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

  5、要建立健全多渠道投资的科技投入体系。要引导全社会多方增加科技投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作扶持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风险投资和社会资金投入的良好机制。二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政府可以通过教育手段、经济杠杆、政策措施和约束激励机制等,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增加科技投入。三是政府牵线搭桥,定期举办支持科技创新的银企洽谈会,促进银企合作。政府不但要对金融部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技术改造项目贷款予以

  贴息、减少贷款风险,还应对表现好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探索、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机制。四是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完善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扩充担保本金,创新担保方式,提高运转效率,加速形成公平、便捷、安全、高效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五是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财税政策支持的力度。科技、财税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支持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充分运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推动技术创新。通过以上投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企业科技创新“造血”,增加后劲,切实推进我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

推荐访问: 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科技创新 我市 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