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工信讲话】区长在全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会议上讲话

时间:2023-09-06 11:36:01  来源:网友投稿

区长在全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及全市农村试验区建设会议精神,总结分析今年以来我区试验区建设工作成绩,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信讲话】区长在全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工信讲话】区长在全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会议上讲话


区长在全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
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及全市农村试验区建设会议精神,总结分析今年以来我区试验区建设工作成绩,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各项工作。刚才,8个专项改革领导小组和12个涉农乡镇办的负责同志分别汇报了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打算。同志们讲的都很自信、很精彩、也很实在,对问题分析的很透彻,不足查找的也很到位。自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同志们大胆闯、大胆试,闯出了新路子,试出了新经验,为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8月17日在座的许多同志都参加了全市试验区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会上,王铁书记、郭瑞民市长对今年全市试验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更新的任务,寄予了更深的厚望。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浉河区,我们没有后退余地,必须迎难而上、奋勇拼搏、力争上游,坚决打赢试验区建设这场硬仗。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最后霍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

一、试验区建设站在了新起点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我区农村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已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农村土地流转不断加快。进一步加强了土地有形市场建设,规范和完善区级流转中心2个、乡级土地流转中心12个,目前全区土地流转总面积达48.2万亩。土地规模化流转进一步加速,其中单户流转1万亩以上的有5家、5000亩以上的6家、1000亩以上的29家,涌现出浉河港冇人山万亩生态林综合开发、广义公司2000亩有机茶、双井办事处豫丰合作社1500亩蔬菜等一大批农业示范基地。

(二)农村金融创新再添靓点。全区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比达56%,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中心城区首家小额贷款公司——万家灯火小额贷款公司正式挂牌运营,2个月内发放贷款9笔,金额达380余万元。全区27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已发放贷款850万元,回收760余万元,运营效益良好。区林权流转服务中心的“林业银行”作用不断显现,已达成林权交易76宗、32万亩,交易金额9200万元,真正让农民的资产变成了资本,死钱变成了活钱。

(三)农村社会化服务显著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势头强劲,今年新增61家,增长18%;合作组织辐射带动农户5万余户,增长65%;农机合作社增加比例达71.4%,超市定目标51.4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省级龙头企业已达到3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25家。五云集团被成功列为河南省首批上市重点后备企业之一。林权制度改革叫响全国,被省林业厅推荐为全国百个林改典型县区。7月8至9日,河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在浉河区隆重召开,省政府刘满仓副省长及国家林业局领导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全省十八个地市的主管市长和林业局长参加会议。会上霍书记代表浉河区作了典型经验介绍,这是今年以来我区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会议,今年10月份,霍书记还要到人民大会堂领取全国集体林改先进县区奖牌。

(四)农村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将33个示范村全部纳入“新农保”试点范围,目前已完成参保缴费3.05万人,全区应参保人员参保率达80%,7000余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已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由区财政出资组织的第一批130名乡村医生省级医疗培训顺利结束,第二批160人的培训工作已于8月20日正式启动。完成了2所乡镇敬老院的改扩建任务,建成基层社会保障服务平台22个,平台建设的数量、质量均居全市首位。突破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中心城区不享受的体制束缚,成功争取到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供了资金支持。

(五)人才投身工作深入开展。围绕引才、育才、聚才、用才,不断创新引才机制,为各类人才投身试验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由回乡创业人才牵头成立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达72个,农业产业化企业61个,引进资金5.5亿元。建立了3个引进国外智力项目基地,成功申报了3个“农引推”引智项目,吸引创业人才360余人。建立了8家特色农业人才示范基地,共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6万余人次。招聘70名中小学教师专门充实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力量。

(六)文化引领工作卓有成效。浉河电视的开播和《浉河周报》的开办,开创了浉河区对外宣传的新局面。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今年已建成农家书屋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两个,成为广大群众学习休闲的好去处。茶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对全区中小学生全面普及了茶文化知识,孩子们知茶、品茶、爱茶的氛围越来越浓。成功引进并实施了金牛文化公园、车云山茶文化旅游项目,成功向上争取了南山嘴遗址公园建设项目,红色四望山旅游项目正积极向上级申报。

(七)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年初我们就确定将五星、湖东、金牛山3个办事处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先试区域重点推进,着力打造一批全市一流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点。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这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240亩的中铁建集团领秀城项目、366亩的玉皇顶开发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金牛国际三个项目正加快推进。全区有74个农民新村开工建设,游河移民新居、吴家店农民新村、金牛山康城人家、董家河的绿之风等新型农民社区已基本建成。

(八)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巩固。全区25%的行政村全面推行了“五位一体”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今年有39个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建立了城乡党组织互联共建和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完善了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和村干部社会保障制度。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3个大学生干部创业园。选派了区直机关的23名优秀干部到“双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些同志到任职村后,迅速开展工作,积极帮助所在村跑项争资,目前已申报了49个涉农项目,其中16个项目已获批,到位资金500多万元,在基层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

在试验区建设进程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县区建设速度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氛围不够浓,干劲不够足、靓点不够多,办法不够新等,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全区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找准症结、认真克服、迎头赶上。

二、试验区建设要有大手笔

经过全市上下近两年的探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目标越来越明,工作标准越来越高,工作考评越来越规范。王铁书记在8月17日召开的全市试验区建设大会上明确提出,今年全市试验区建设要重点围绕打好六场硬仗加快推进,完成好的予以重奖,完不成任务的要挨板子,挪位子。可以说试验区建设已到了小干则慢、小成即退的白热化境地,这就要求我们在试验区建设上一定要下大决心,一定要用大手笔,拿出拼命三郎和满弓射箭的气势,要干就干的激情飞扬,要绘就绘的浓墨重彩,结合浉河区发展优势,抓出浉河区农村改革新成效。

(一)茶产业发展再提速。浉河区是全市茶产业发展当之无愧的龙头,今年,我们又率先在全市研制出红茶新贵“信阳红”,目前,“信阳红”在舆论上,已经被广大消费者和茶农广泛接受,一上市就红了起来。在技术上,我们已经掌握了红茶制作的核心技术,试制出了不同层次不同口味的信阳红茶,在众多红茶品种中独树一帜,并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霍书记在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大会上正式提出了茶产业振兴“5316”工程,该工程是我区今后五年茶产业发展的方向、奋斗的目标、工作的动力。下一步,我们就是要围绕落实“5316”工程,高扬“信阳红”发展大旗,引领全市“信阳红”发展潮流,推动茶产业发展提速增效。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尽快确定统一规范的“信阳红”的生产技术标准,找准市场定位,坚持精品红茶和普通红茶一起上,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尽快扩大生产规模,高标准建好五云集团年产2500吨红茶机械加工项目、董家河乡和浉河港镇年产10万斤干茶生产项目。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精心组织好10月份在郑州、北京举办的“信阳红”大型推介活动,让“信阳红”风暴红遍省会、红遍京城。依托目前区内各大茶叶企业成熟的营销网络,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信阳红”专柜、专卖店,让广大消费者能直观地感受“信阳红”,方便地购买“信阳红”,打造“信阳红”金字招牌。进一步加大茶叶基地建设力度,在确保每年基地建设任务完成的前提下,稳步提高生态有机无性系茶园面积。

(二)城乡一体化再加快。浉河区是信阳市的主城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下一步,城郊四个办事处在城中村改造、农民新村建设上要先行一步,快人一招,把城中村改造的更加规范,更加靓丽,更加彻底,让城中村彻底融入到城市中来。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市民。加大农村示范村建设力度,全区50个示范村年初确定的八件实事必须完成,到今年年底,原则上每个乡镇都要建成1-2个高标准的农民新村。在建设过程中,要坚决避免为建而建的现象,不仅要将新村建的整洁美观,更重要的是要立足当地资源、交通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商贸、农特产品深加工等三产服务业,让农民愿意来、住的下、能致富,真正通过新村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尤其是郭市长联系的集云村及陈湾村的建设要加快、加快、再加快,要在新村建设中充分体现浉河区的茶乡山水特色,对现有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要尽量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的方式进行改造,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需要迁村并村新建农民新村的,要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认真搞好规划,体现茶乡特色,文化、卫生、环卫、娱乐等设施要及时跟进建设,让农民新村成为茶乡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三)土地流转再规范。目前,我区非产茶乡镇群众外出务工较多,大量土地闲置,广大群众对土地流转积极性很高,有很多已经通过私下定立文书形式进行了转租和转包,土地流转的程序不够规范、手续不够健全,容易引发纠纷,引发矛盾。下一步,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规范流转程序,区林权交易中心、区土地流转联合社和各乡镇土地流转合作社要加强对林地、土地流转的综合指导,建立规范的流转台帐,统一流转合同文本,指导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及时调处土地流转纠纷,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愿望实现好。要高度重视土地流转的层次,注重项目、产业支撑,通过流转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到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种养大户手中,通过流转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要重点抓好千亩以上流转基地建设,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对连片经营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流转项目,区里将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扶持,帮助企业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开发利用能力,提高流转效益。年底前,各乡镇也要完成2—3个上规模、有质量、效益高的土地流转项目,打造几个上档次的亮点。董家河的五云茶园流转、吴家店的隆泰公司十万亩茶园流转要早日进入实质性阶段,如果这两个点完成了,将是我市规模最大的单笔土地流转。

(四)专业合作组织再壮大。在试验区建设之初,全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只有140多家,经过短短一年多的发展,现在已经达到3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好娘家。在盛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区部分合作组织存在“小、杂、乱”的现象,一年多的农村改革试验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走“精、专、特”的品牌之路。下一步,我们要依托区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加强对已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指导其建立规范、稳定的内部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使其尽快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并且树立1-2个样板,十三里桥的黄金甲专业合作社、磨盘山的茶叶合作社、浉河港白云村的红茶合作社,这三个典型要再提升、再打造。要加大对群众入社的组织引导,将有资金、有技术、有产业的农民尽量纳入合作组织,实现抱团发展。到今年年底,全区行政村要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全覆盖,农户入社率要达到40%以上,带动全区每个农户至少拥有一项实用技术、一个产业、一个致富门路。要将合作社作为涉农项目和资金实施的有效载体,进一步加大对运作规范、发展势头强劲的合作社扶持力度,使其扩张规模、尽快壮大。

(五)金融创新升级再加快。金融创新升级是今年试验区建设六场硬仗中的重要一仗,在当前国家农村金融创新重点支持农业县的大背景下,我区金融创新在全市已显落后。年前仅剩4个多月的工作时间,区金融办、财政局、发改委、试验办等单位要抓紧与广州农商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许昌市商行进行谈判和衔接,哪家金融机构行动快、出实招,就支持谁在浉河区先行设立村镇银行,这项工作必须在年底前破题。村镇银行在每个地区有严格的数量限制,今后是十分稀缺的金融资源,这对我们是一种机遇,对这些金融机构同样也是一种机遇,希望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大争取力度,早日促使这些金融单位尽快下定决心,展开实质性动作,在年终的全市金融创新工作考评中一举扭转被动落后局面。

(六)文化引领要再出彩。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的表达人们思想认识内容的文字、数字、符号的总称,作为一种软实力,它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言,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浉河区作为信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文化引领上一定要快人一步、高人一筹。一要大力弘扬茶文化。茶叶种植在我区有悠久的历史,同样也孕育了丰富灿烂的茶文化,目前,“ 信阳红”的成功上市又进一步丰富了我区茶文化内涵。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茶文化的挖掘、宣传力度,在绿茶文化中加入红茶文化元素,全面提升我区茶文化的内涵,增加茶文化在茶产业中的份量和比重,让信阳茶更具文化张力和生命力,提高信阳茶附加值。二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我区是革命老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全区市级以上的红色文化遗址就达十余处,对这些红色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要立足茶文化和红色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茶乡的优美自然风光吸引人,通过红色文化感召人、留住人。三要大力弘扬本土文化。浉河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融汇交织,形成了浓郁的豫南本土文化。我们要善于挖掘本土文化的精华、精髓,注意收集、整理和保护,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传承下去。让文化渗透到试验区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流淌和浸染浉河区的每一寸土地,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为试验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试验区建设需要有大气魄

气魄是我们在干事创业时无形中表现出来的气度和魄力,具有强烈的感染性、激励性。农村综合试验区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是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场战役中,我们必须甩开步子、挺起胸膛,以超人的毅力和气魄投入到艰巨的任务中去。

(一)试验区建设要有“亮剑”精神。所谓亮剑精神,就是即使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在试验区建设这一项伟大工程面前,我们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敢于亮剑、勇于亮剑、善于亮剑。与我们此前承担的浉河北岸建设、城市内河治理、火车站区域拆迁改造、中心城区交通集中整治等重点工程相比,试验区建设这场硬仗,不仅战场更大、范围更广,而且任务更加艰巨。王铁书记已经表态:“我们不仅要打,而且必须坚定不移地打,锲而不舍地打、持续不断地打,打上若干年,不见成效,决不收兵。”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没有退路,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必须以亮剑精神开拓性的开展工作。

(二)试验区建设要有“湘军”精神。“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首领曾国藩读书出身,从未涉足过军旅,但他却知难而进,历尽艰险,带领湘军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湘军精神的灵魂就在于锲而不舍。试验区建设要改革、要试验,必然要产生许多矛盾,必然会遇到许多体制机制束缚。既然是试验,就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试就成,一改就灵,肯定会有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湘军精神,要有横刀立马、“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坚韧和毅力。只要我们能把这种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用这种坚韧去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行动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在试验区建设这场硬仗中走的更远,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试验区建设要有英雄气概。英雄气概是什么,是“力拔山兮气盖世、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凌云壮志,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与正气,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还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与大气。浉河区近年来之所以能在困难面前一往无前,除了开拓进取、艰苦努力外,靠的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都有一种临危不惧、敢打能胜的英雄气概,有了这股英雄气概,我们才能够正视困难、藐视困难、不怕困难、解决困难。在试验区建设的伟大征程中,要号召全体干部群众,都要拿出这种英雄气概,这样才能一程接着一程走,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关接着一关过,我们的农村综合试验区建设才会走出一条不平凡的成功之路,才能在全省综合试验区建设中一马当先、一往无前。

同志们,建设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是上级交给我们的历史性任务,建好试验区,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坚信,只要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狠抓工作落实,就一定能够成功开创浉河区农村综合试验区建设新局面,为魅力浉河美丽茶乡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 讲话 试验区 区长 【工信讲话】区长在全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会议上讲话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