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农业规划】延边州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精选】

时间:2023-09-18 12:45:04  来源:网友投稿

延边州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全州深入实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农业农村深刻变革的转型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规划】延边州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农业规划】延边州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精选】



延边州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全州深入实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农业农村深刻变革的转型期、重大突破的机遇期、加快发展的攻坚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妥善应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促进全州“三农”事业加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全州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改善民生,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稳定的历史最好时期。2010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10%,“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5736元,同比增长10.8%,“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0.2%。粮食产量由“十五”期末的80多万吨,提高到2010年的100多万吨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具有延边特色的黄牛、人参、食用菌、绿色米业等七大产业和山区“参林药”型、半山区“林牧特”型、河谷平原区“种养加”型和城郊区“贸工农”型等四个优势产业带。先后建设30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田,辐射带动面积220万亩。延边大米产业继续向优质、高档、品牌化发展,海兰江大米获批中国名牌,延边黄牛肉用新品种——“延黄牛”培育成功,填补了我国肉用牛品种的空白。“延黄牛”和延边黄牛肉分别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注册”。建成10个延边黄牛优质肉牛繁育示范基地,黄牛饲养量达到102万头。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8亿袋,是2005年(2.6亿袋)的3倍多;中药材留存面积达到4.5万公顷,比2005年增长56.8%。烟叶面积稳定在4200公顷,优质烟叶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州外出劳务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2.4%

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全州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65户,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8户,销售收入达到134亿元,同比增长15.5%,“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6.1%;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15.2%。敦化、延吉省级农业产业化集中区建设进展顺利,和龙头道镇和敦化市被命名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自2007年起,共启动58个投资超千万元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亿多。

科教兴农取得重大进展。全州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了80%,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98%以上,科技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9%。认证绿色有机食品132个、无公害农产品263个,创省级名牌农产品35个。

农机装备总量、科技水平、作业能力实现了高速增长,拖拉机保有量发展到6.6万台,农机总动力达139万千瓦,机械化程度达64.5%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006以来,全州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共启动省、州、县(市)级试点镇10个、试点村163个、示范村120个,推进村270个和1个推进市。共实施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泥草房改造和产业发展建设项目1585个,总投入26.39亿元。其中,争取省新农村建设资金11515.7万元。

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认真落实《关于发展专业农场,促进土地流转,推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延州政发〔20091号文件)和《关于坚持城镇化方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意见》(延州发[20104号)精神,积极推进发展专业农场试点工作,促进土地流转,加快城镇化步伐。各类专业农场发展到52户,土地承包超过30公顷以上的大户近200户,土地流转面积为4.2万公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672个,带动农户6.3万户。农业政策性保险进一步发展,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二、环境分析

当前,我州农业农村正处于深刻变革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现代农业发展既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准确把握发展环境的变化趋势,对于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科学实施“十二五”规划意义重大。

(一)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宏观政策驱动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国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连续出台了七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吉林省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实惠,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机遇。

开发开放带动作用日益突出。《长吉图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延边作为“前沿”和“窗口”,地理位置优越、先行先试政策灵活、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国家《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对东北地区振兴和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做出了新一轮战略部署,为我州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城镇化推动作用日益明显。随着我州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专业农场建设积极推进,城镇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等优势资源要素向农村集聚,农民向城镇转移,必将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发展格局,有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特色资源优势日益显现。延边素有“长白林海”之称,生态完好,人参、食用菌、黄牛等特色资源享誉中外,为我州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打造高端农业品牌,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生产方式落后,粮食生产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缺乏高科技含量的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品牌农产品,资源优势尚未转变为产业和经济优势。

资金、人才瓶颈亟待突破。农业农村发展融资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业发展投入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农村实用人才匮乏,吸引人才投身农业农村发展的机制不活。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任务艰巨。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延边发展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长吉图规划纲要》实施的战略机遇,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和城镇化大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具有延边特色的现代农业为重大任务,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以专业农场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延边现代农业发展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三化”统筹,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战略思想,切实把农业放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发展道路。

——坚持项目带动,更加注重农业经济总量的扩张。突出项目拉动理念,以六大特色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为重点,挖掘各方面潜力,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夯实农业基础,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经济总量的扩张,增强农业经济发展后劲。?

——坚持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立足我州特色资源优势,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以创新驱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形成农业经济结构新格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切实加强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循环农业建设。

——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坚持用“三化”促“三农”的发展方向,以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消除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

——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更加注重与国际经济的融合。紧紧抓住《长吉图规划纲要》实施的有利机遇,广泛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经济技术合作,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护和发展农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与改善农民生活同步推进的方针,切实关注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营造农村和谐、美好生活环境。

(三)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5年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二五”时期,延边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繁荣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巩固。

201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4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突破10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粮食产量在正常年景下达到百万吨阶段性水平;畜牧业和特产业在农林牧渔总量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

(四)发展布局

依托延边州资源优势,根据市场发展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区域化、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构建山区、半山区、平原区、水域、草原和休闲观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一是山区林地农业,以广大林区为主,发展以红松果林为主的山珍食品,以黑木耳为主的食(药)用菌和以人参为主的名贵中药材等林地绿色农业;二是半山区传统农作物,以敦化、汪清、安图等县市为重点发展大豆、玉米、杂粮、马铃薯、水果等产业;三是平原区以和龙龙岗平原、龙井细田平原、延吉鸠巢平原、汪清百草沟平原、珲春市珲春平原等,发展优质水稻产业;四是以珲春敬信、安图两江、汪清百草沟、敦化雁鸣湖等水域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五是以敦化大石头、珲春敬信、图们长安、龙井东盛涌等地丰富的牧草主要发展畜牧业;六是以延龙图、敦化、珲春等主要城市和长白山、六顶山、防川、帽儿山等旅游景点及旅游干线为依托,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区。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州“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战略重点,争取在农村改革创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教兴农、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七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突出以专业农场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改革创新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确权,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继续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土地流转价格评估体系与土地承包关系鉴证、调处和纠纷处理机制,理顺各种利益关系,促进专业农场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突破。2011年发展专业农场100个;20122015年期间每年至少发展200个;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州一半以上的村实现由专业农场集中耕种土地,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超过60%。开展扩大抵押担保范围试点工作,重点开展专业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机械、“四荒”等抵押贷款。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对依法征收农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予补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坚持不抽条、不缩水、不走样、不出问题的原则,不折不扣地把上级的惠农政策落实好。同时,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加大对专业农场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专业农场建设专项资金,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普九”化债任务,开展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加强农村集体“三资”和农民负担管理,继续深化农垦企业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

(二)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认真实施全省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依靠科技、加大投入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依托长白山气候条件和特色资源,充分挖掘潜力,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适应农业和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继续实施畜牧业“三年攻坚”计划,黄牛产业要突出良种体系建设、高档肉牛育肥基地和品牌建设,塑造高品位、高品质的“延黄牛”,突破高端消费市场。人参产业要以全省“二次创业”活动为载体,以建设国际人参产业基地为目标,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突出抓好人参园区建设;积极发展林下人参,继续推广农田人参,为人参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加快构建人参产业体系;尽快使“药食同源”问题取得突破,推进人参产业振兴。食用菌产业要以批发市场和加工园区项目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省内最大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大米产业要以培育“海兰江牌”延边大米和珲春富硒大米品牌为核心,扩大绿色、有机水稻基地面积,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改善产品的包装和感观,积极开拓高端消费市场和专供、特供市场,实现延边大米产业提质、增效。以发展棚膜经济为载体,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充分利用全省“百万亩棚膜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省级棚膜园区建设项目,努力建设图们江区域蔬菜产业基地。继续巩固和提升烟叶、蜜蜂、五味子、苹果梨、梅花鹿、林蛙、花卉和农业休闲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使之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到2015年,黄牛发展规模达到130万头,产值达到20亿元,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人参种植面积稳定在50006000公顷,产值10亿元;黑木耳发展到15亿袋,产值30亿元;五味子种植面积达到3000公顷,产值1.5亿元;林蛙发展到3亿只,产值10亿元;梅花鹿发展到5万头,产值1亿元;棚膜蔬菜面积达到6600公顷,产值20亿元;园艺特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非粮产业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

(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依托特色资源,按照“抓龙头、带基地、创品牌、拓市场、建体系”的要求,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创业杯”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推进特色产业的突破性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兼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龙头企业的发展环境,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龙头企业的自身素质,提高龙头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注重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打造龙头企业的精品名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不断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等农企联结机制,抓好标准化基地建设,强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产品增值收益。到2015年,加入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农场的农户和所带动的农户达到农户总数的50%以上。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年新增20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8%乡镇企业全口径增加值达到141.1亿,年增长14%;全口径营业收入达到454.5亿,年增长6.8% ;全口径税金达到4.3亿,年增8%;全口径总产值达到464.5亿,年增15% 50%以上的粮食和60%以上的畜产品、特产品经加工转化后进入市场。

(四)大力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努力发挥州内外科研院校(所)的作用,搞好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延边工作站建设和国家食用菌延吉综合试验站建设,培育和引进农业科技骨干力量,积极开展农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特色技术的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选育适应延边冷凉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加速推进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开展好种子执法年活动。重点推广普及水稻抗冷综合栽培、测土施肥、大棚托袋黑木耳生产、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等先进实用技术。强化农业科技培训,重点搞好绿色证书、新型农民和阳光工程培训等“五大工程”,认真开展冬春科技大培训、科普大集等活动,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继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到2015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4.5万人,其中,新增转移5万人。积极争取国家、省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围绕水稻、人参、蔬菜等产业,积极开展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到2015年,全州建立7个国家级、10个省级、60个州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率达到65%。积极争取并完成大型沼气建设任务。加强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在敦化的基础上,继续争取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市),逐步改善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装备和条件,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普及能力。到2015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2%

(五)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有利时机,重点提高农机装备综合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重点提高水稻、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生产机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认真实施农机产业基地、和谐农机和人才建设三项工程,加大农机监管工作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好“平安农机”活动,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切实搞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机基础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州农机化发展水平。逐步健全作业、运输、销售、维修“四大市场”,农机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农机化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全州农机总动力达到200万千瓦;比2009年增长52.6%;农业机械原值达到30亿元,比2009年增长141.9%;农业机械总收入达到17亿元,比2009年增长70.7%;主要粮食作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0%。农机服务经营总收入达到15亿元;利润总额达到8亿元,农机化为农民人均实现纯收入1000元,农机化服务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力争达到l5%

(六)大力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以中药材、食用菌、山珍等特色农产品为依托,建设各级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将延边建设为长白山特色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和产品集散地。一是建设综合性批发市场,集中销售名、优、特农产品。加强区域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建设。重点推进敦化长白山特产批发市场、天桥岭黑木耳批发市场、松江长白山特产批发市场等建设,努力培育省级、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二是加强电子商务营销,拓展农产品市场空间。在各级农业网站及时发布农产品的信息,组织开展网上参展、网上洽谈等活动。三是建立灵活多样的流通网点。鼓励企业与超市、学校、机关、部队、宾馆饭店等建立直销关系,为塑造提升品牌形象打下基础;鼓励企业、个人和其它社会组织等,在大中城市建立长白山特色产品专卖店,专卖柜等,展示和宣传延边特色农产品。四是积极参与各种营销活动。利用各类农博会、展销会、商贸洽谈会,推介产品,培育品牌,扩大我州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加强无公害产品认证体系建设,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20个,无公害农产品60个。

(七)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提升”工程

按照全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部署,从2010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重点抓好120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在此基础上,到2015年,省级示范村突破200个。结合城镇化建设,对部分村屯采取合并、异地搬迁等措施,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点城镇和中心村,迅速提升其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服务功能,发挥集聚周边人口、集聚各类生产要素的作用,促其成为专业农场建设和城镇化之间的“节点”。要科学规划布局,完善领导帮扶、部门包保、村企共建及奖励考核等工作机制,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加快形成示范村辐射聚集、提升村环境改善格局。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作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农村民生事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保障措施

围绕《长吉图规划纲要》和州委、州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拓宽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模式,加大发展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目标责任制,强化督查,真抓实干。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强化措施,抓好稳定,切实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各种矛盾,并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有效解决农村内部矛盾,营造安定、祥和、文明的农村社会环境,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按照国家和省农业项目投资导向,结合《长吉图规划纲要》的实施和我州实际,在继续抓好已批项目启动或待批项目跟踪落实的同时,积极争取种子工程、农机示范、基础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项目,认真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一是抓好沃土培肥、优质粮食产业、良种培育与推广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生产技术集成与普及、病虫草鼠害防治六大工程等项目的申报工作。二是围绕人参产业二次创业、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积极争取扶持项目资金,加快我州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准化园区和加工园区建设步伐。三是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代理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围绕人参、黑木耳、五味子等优势资源,以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加工园区等为载体,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利用域外资金、技术和智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进一步提高项目负责人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提高项目包装质量,保障招商引资和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四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重点规划明岩水利枢纽和嘎呀河、珲春河、牡丹江流域大型灌区项目,抓好农田排灌、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推进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天池杯”竞赛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动标准化农田水利示范区建设。整合使用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土地整理等各项惠农资金,扭转“各行其是”、“撒芝麻盐”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投入效益。以黄牛、人参、食用菌、绿色食品和出口农产品产业基地为重点,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基础项目。继续抓好延吉新一代天气雷达项目、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建设,提升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三)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适应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需要,建立和完善严格的质量安全体系,严格按照国家和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全过程动植物检疫、农药(兽药)残留检测、环境质量监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确保加工业原料的质量安全。二是加强产品生产、储运、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和卫生安全监督,严格执行质量和卫生标准。三是把推行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与建设各类农产品加工基地结合起来,逐步建立标明产成品的产地、质量、标准的等级标识制度。

(四)加大对农业的金融支持

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强化中低产田改造、标准良田建设、生物预警、农业信息、农产品市场、产品质量检测和环境保护等基础建设;增加农业良种补贴(包括特产良种补贴)种类和额度;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重要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拓展金融支农领域,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支持金融部门拓展涉农业务,完善运行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加快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下乡。继续开展扩大抵押担保范围试点工作,重点开展专业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机械、“四荒”等抵押贷款。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进一步做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提高农业抗御风险能力。

(五)加强农业法制化建设

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农民利益保护和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强立法,形成以《农业法》为基础的农业法律体系,将强农惠农政策制度化、法制化。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加快执法体制改革,健全执法队伍,强化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做到依法治农、依法兴农。强化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和基层干部知法、懂法、用法能力,营造现代农业发展的法制环境。

(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兴业战略实施力度,重点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强化现代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模,加大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其产业开发引领致富作用。加强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逐步探索建立依靠职业化农民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机制。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

推荐访问: 规划 农业发展 二五 【农业规划】延边州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