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宣传调研】***区基层文化建设调研与思考原创(全文)

时间:2023-11-15 12:54:02  来源:网友投稿

红岗区基层文化建设调研与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对思想文化建设成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宣传调研】***区基层文化建设调研与思考原创(全文),供大家参考。

【宣传调研】***区基层文化建设调研与思考原创(全文)


红岗区基层文化建设调研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对思想文化建设成就进行单独表述,首次对文化工作进行单个章节部署,深刻阐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阐明了在新时代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根本遵循。基层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为全面了解红岗基层文化建设情况,为区委、区政府指导基层文化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区委宣传部一行深入到杏树岗镇、各社区对全区基层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调研,深深感到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一、基层文化发展现状

红岗是一个典型的矿区型城区,群众文化伴随着城市的形成、发展而丰富、变化,并与辖区油田企业文化在发展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多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文化氛围日渐浓厚。

(一)文化资源底蕴厚重。红岗区地处油田腹地,辖一个杏树岗镇(十个行政村)、十一个社区,区内辖有油田二级企业十余家,一个工业园区(铁人园区)。常住、暂住和流动人口总计约二十余万。拥有文化体育休闲广场、各类室内外文化活动场所117处,分别在杏树岗镇和11个社区。其中典型的自然、人文景观场所有7处,分别是杏树岗镇的红岗北极花谷、四厂绿地、四厂晨曦绿地、八百垧铁人公园、创业广场、碧绿湖、红岗区太平山采摘休闲基地等;工业文化历史展馆、场所7处,分别是铁人第一口井(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五把铁锹闹革命展馆(市级)、南二联合站,三点定乾坤之萨66、杏66井,铁人第一口水井,铁人用过的井架等(区级);另外我区还有自然文化遗产一处:位于采油五厂以西10公里处的前清皇家御用采集中草药的“圣药园”;人类历史遗迹两处,分别是位于杏树岗村的大青山文化遗址和位于先锋村的古城遗址。

(二)文化设施充分利用。近年来,我区通过与油田企业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不断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基础网络进一步健全。在城区,建成了11个社区活动中心、四厂俱乐部、二厂门球厂、四厂绿化园地、八百垧创业广场、五厂体育馆等公共文体场馆110处,居民人均拥有文体场地达4.6平方米。在农村,改扩建文化设施15处,10个行政村全部普及了农家书屋。在11个社区工作站,全部设有专门文体活动室,覆盖率达100%。以社区文化设施为网点、以镇村文化设施为基础、以大型文化设施为标志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正在初步形成。从规模以及使用对象、参与人群数量上来看大致可分成四类:一类:面向油田职工、家属,包括部分面向社会的二级油田公司级场馆。这类场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二类:针对特定人群的场馆设施,如中小学校(农村学校除外)、企业大队级的场馆。这一类设施、功能倾向性较强,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和企业职工;三类:居民区内的室内外娱乐健身场馆、场地。主要针对社区居民、离退休职工、家属等;四类:镇所管辖的农村文化娱乐场所、场地。包括:农家书屋、农家大院等,主要服务于农民。以上四类:企业公司级场馆面积最大、设施种类齐全、参与活动的人数最多。二、三、四类依次顺之。

(三)文化队伍不断壮大。红岗区人口中油田职工多,区内油田大企业多,二级企事业单位多,歌舞器乐、体育竞技、棋牌曲艺等艺术团体众多,活动方式主要以本地居民自娱自乐为主。辖区没有体制性的文化艺术团体,现有文艺团体都是民间自发性组织,主要以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经常开展活动的有50个,且主要以老年人群为主。艺术形式主要包含综合文艺、腰鼓、秧歌、民乐、舞蹈、曲艺、书法绘画、合唱等,还有少数其它艺术类如写作、手工编织、刺绣、传统烹饪等。这些队伍的负责人有大多是政府企业学校的职工、家属或离退休人员,在所在的行业都有一技之长,他们活动的资金和设备主要来源于政企支持、协会自筹、社会捐赠等。在文化人才方面,受区域布局的影响,我区的目前状况是培养难、引进难、留住更难。随着大量的教育、医疗、文化中心往东、西城区集中,各类人才也趋之若鹜地向这两地涌去。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红岗区很多居民区,老年人口比例远高于其它四区,优秀人才资源匮乏。

(四)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文化大餐。晨起健身、黄昏跳健,公园广场、社区场所等聚集地随时都可以看到歌舞娱乐、太极健身、大众秧歌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激情之夏”、“邻里节”、“幸福谣进社区”等品牌活动异彩纷呈,成为民俗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老年文化、家庭文化等诸多文化行为展示的最佳载体,成为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各艺术团体每年参加各类公益性演出近百场,省、市、区、以及油田各级组织的各类比赛、汇演也多有参加且频频获奖,八百垧社区的刘亚琴还被冠以民间歌唱家的称谓。几年来,成功举办“激情之夏”等文化广场演出10530余场,开展大庆“邻里节”等文艺活动600余场,编纂《铁人文学》11240余万字,参与群众达10万人次以上,使全区群众在文化熏陶中不断增加生活亮色。

(五)文化市场繁荣有序。以“支持有益,允许无害,抵制低俗”为准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初步形成了音像、娱乐、图书、游艺、印刷业等综合性市场体系,呈现出投资主体社会化、经营成份多样化、市场功能效益化的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区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已发展到144户,文化市场的繁荣,既丰富了全区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不断强化文化监管,文化娱乐行业经营秩序明显改善。从“打击非法、保护合法”着手,开展“扫黄”、“打非”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扫除文化垃圾,文化市场环境得到全面净化。定期组织开展文化执法大检查,整顿范文化市场,监管网络实现城区全覆盖。建立健全社会监督长效机制,自觉抵制盗版书、碟流入,严把货源准入关,从源头上遏制了非法盗版活动的蔓延。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红岗文化事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但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看,与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要求、期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整体规划。目前,我区尚未出台制定明确的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市场相对分散零乱,网络布局不合理,没有真正形成与全局发展的有效对接,文化事业发展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是设施利用不足。红岗城区布局分散,与主城区相比,城市文化投入相对不足,有些陈旧落后的文化设施不能及时更新和改善。另外,辖区文体活动场所90%为企业所建,有的地区缺少场馆,有的地区场馆重复大量闲置,有的油田企业所建场馆只限于本单位职工使用,文体设施资源整体利用率不高。

三是深度开发不够。红岗文化资源丰富,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在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的包装、营销等方面融入不深,尤其是对石油文化、铁人文化等原有英雄故居、历史旧迹开发宣传不够,使得地区文化的整体形象还不够鲜明。同时,我们在与油田企业文化的融合上还很粗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岗整体文化的创新发展。

四是专业人才匮乏。红岗原有的业余文化骨干弱化现象严重,致使群众文艺创作、艺术表演等行当出现了断层。基层缺乏专职文化干部,致使农村文化活动大多停留在自发、散乱状态。而且我区文化专业拔尖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这也大大影响和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基层文化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基层文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红岗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加快文化发展繁荣已经成为助推红岗整体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红岗应抢抓市委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机遇,顾全整体谋布局,围绕核心搞攻坚,突出重点抓突破,切实唱响红岗文化繁荣主旋律,将文化发展打造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更新观念、明确定位,找准基层文化发展方向。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红岗要大胆倡导“小地区、大文化”的理念,像重视经济工作一样重视文化工作,像做强经济硬实力一样做强文化软实力,既要从战略高度思考文化发展目标,也要从整体经济角度来定位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作为黄金产业来打造。明确发展定位: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花卉基地为主体,着力发展花卉文化产业;以社区、农村为阵地,大力繁荣基层公共文化事业;以设施农业为依托,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以地企合作为牵动,构建和谐文化城区;以城区开发为主导,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本土精品为基因,加快创作优秀文化作品,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红岗经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产业支撑。确定具体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区文化建设总体格局基本确立,文化产业主导企业达到10家,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发展到200家,社区、镇基础文化设施配备齐全,文体场馆全部实现共享,年均基层文化活动达300场次,推出在全市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2个,成为具备独特文化魅力、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居民普遍满意、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大幅提升的文化城区。

(二)机制引路、政策扶持,强化基层文化发展保障。基层文化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和扶持,红岗应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在宏观布局上把文化发展纳入红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将大力发展基层文化作为红岗全局战略中重点支持、优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体制规划。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明确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加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文化经营单位的指导,探索建立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区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文化经营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发展格局。重点规划文化功能,将文化功能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文化专项资金,实现老居住区文化资源共享,新居住区文化功能设施配套,重点推进文体场馆、文化标志性建筑建设。以创建“文化示范村(社区)”、“农村文化大院”为抓手,加大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改扩建力度。加强政策扶持。吃透用好中央、省市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实落靠我市《关于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尽快制定出台支持我区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企业落地等文化发展有关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面优惠扶持政策,并在立项、资金、用地、规费和拆迁安置等方面,给予保证和优惠。对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和新办的文化企业,要给予一定的扶持,积极支持民办文化企业发展,培育和扶持一批独立公正、规范运作、诚信度高的文化经纪、咨询、代理等优秀文化机构。

(三)整合资源、充分共享,搭建基层文化发展平台。红岗拥有厚重的文化积淀,“铁人第一口井”、“五把铁锹闹革命基地”等石油文化,北极花谷、太平山基地等农业设施文化,以及在和谐的政企关系下不断完善的文体设施建设,都是红岗文化发展的优势资源,只要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油田文化资源和现代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必将进一步增强文化底蕴,使红岗文化成为全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文化一体化建设。随着红岗政企关系的日益和谐,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区域间、区域内文化也呈现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这必将实现区域文化资源良性互动、资源共享,为红岗文化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因此,红岗要整合辖区现有文化、旅游、宣传等文化口的资源,建立大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宣传,实现旅游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文化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加速地企文体资源共享。和谐的政企关系为红岗文化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红岗应按照布局均衡、功能集成、服务便捷要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加强与油田企业的沟通协调,尽快实现企业文体设施等资源实现共享最大化,在提高油田文体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让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丰富的文化资源、浓郁的文化氛围,丰富全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为红岗文化发展搭建起坚实平台。

(四)强强联合、打造精品,活跃基层文化发展氛围。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活跃百姓文化生活是基层文化发展的重点,也是能否使群众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使群众的凝聚力、创造力不断提升的关键。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创作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红岗文化作品,打造排得起、演得起、看得起,广受群众欢迎的优秀节目。注重特色文化品牌包装,将各社区、镇的优秀文化作品进行优选整合,打造一台反映红岗文化底蕴、支撑红岗文化演出的舞台节目,即“幸福大舞台”文艺演出。定期举办具有影响的地域性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并积极参加全省、全市性的博览会、交易会,运用舞台演出、文化作品等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塑造红岗文化品牌,提升地域形象。不断提升基层文化活力。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红岗图书馆、文化馆和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建设,不断完善基础功能。结合全市“大庆之冬”、“激情之夏”活动,在社区、镇设立“红岗幸福大舞台”,吸收各类文艺人才加入,依托各类节庆日开展文化演出活动,提升红岗群众文化层次和活动水平。积极推进全民文化建设,逐步构建道德文化、诚信文化、法治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等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文化建设格局。

(五)加快发掘、壮大队伍,培养基层文化发展能人。要改变基层文化落后的现状,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和关键。目前,我区文化服务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能人相对较少,因此,加快辖区内文化团队及人才的发掘、培养,形成文化带头人效应,也是促进基层文化快速发展的重点。建立文化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将各类文化人才的引进及培养纳入全区人才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专业文化人才的引进、管理和激励机制,鼓励国有、民营文化企业多渠道吸引高、精、尖文化人才,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对急需的高端文化人才,鼓励以岗位聘用、客座邀请、项目合作等形式引进或使用。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培养,重点发掘培育一批本土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青年文化人才、基层文化骨干和乡土文化能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政文化人才队伍。加快民间文化团体建设。对文艺精品创作和特色文艺团体给予重点扶持,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赞助、合作等形式支持和促进民间文化团体、协会的建立。整合社区、镇、油田企业的现有活动阵地资源,为文化团队活动提供充裕的活动空间。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业余文化团队参加市、区的文艺演出、比赛,使基层文化团队通过经常性的文化交流,不断提升团队自身的整体实力。

(六)瞄准产业、加大投入,夯实基层文化发展基础。基层文化发展重在建设,必要的投入不可或缺,加大基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投入,是保障居民基本文化权益、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保证。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文化事业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对上积极争取文化事业资金投入,对内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支持重大公益性文化项目投入、公共文化产品的购买及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确保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构建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大型公共文化网络。在坚持政府为主导同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力量,以捐赠赞助等方式,兴办公共文化事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文学艺术、全民建身等各项文化建设事业,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切实加大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办法,全力保障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文化企业发展。依托创业庄“五把铁锹闹革命基地”,重点打造铁人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开发“参观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块,打造独具红岗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扩大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产品,如幸福加油站、庆南购物中心啤酒节等,因势利导、做大做强,辐射带动全区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同时,组建红岗文化产业协会或促进会,以协会的形式管理文化产业,实行政府宏观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产业管理模式。


推荐访问: 调研 文化建设 基层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