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教学设计基本步骤3篇【通用文档】

时间:2023-01-11 19: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设计基本步骤1  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基本步骤3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教学设计基本步骤3篇【通用文档】

教学设计基本步骤1

  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3、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4、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

  5、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6、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8、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7、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设计基本步骤2

  1、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其中教学过程里面又包括导入环节,新知呈现环节,操练环节,知识拓展与巩固环节,再加上总结环节。

  2、什么是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2)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3)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4)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5)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3、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

  (1)分析教学内容

  (2)学习者分析(学生)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4)教师分析

  (5)教学策略的分析

  (6)教学评价的设计

  (7)教学反思

  4、(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教的目标,也包括学的目标。它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最后达到的一种目标。它是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2)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用的方法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要对选用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实际上就是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选用的依据包括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参照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注意一个课时的教学往往不止一种方法,在设计方法时最好具体到每个子目或每个知识点上。

  (3)教具的设计:

  历史教具是历史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包括实物类教具、图示教具、多媒体教具等。实物教具如小黑板、某种历史物件的模型或样品、有利于教学的其他具体物品;图片教具主要是一些历史图片、地图;多媒体类教具就是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设施。备课时要精心考虑可以选用的教具以辅助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怎样进行板书设计,将在后一节讲述。

  (5)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

教学设计基本步骤3

  一、自主学习阶段

  自主学习阶段包括复习、导入、检查预习等内容。复习时教师设计好知识点,有检查,有巩固提高,又有对本节知识的联系铺垫。新课引入要自然新颖,布鲁纳说过:“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们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因此,一节课当中,巧妙设计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中有很多景物都来争着报春,谁来说说,你都知道有哪些景物都来争着报春?”“小河开化”“小草发芽”“杨柳泛青”,等等,一个个答案呼之欲出,正在同学们兴趣来潮时,紧接着再问:“还有一位从南方远道而来的好朋友,你们猜猜看,它是谁?”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燕子”。这样,同学们带着满腔热情和求知欲投入到了学习当中。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针对新课提出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共性问题共同引导。其中抓好课前预习十分重要。预习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组织学生交流时,学生们也能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学的轻松,课堂效果良好。

  二、启发交流阶段

  启发交流阶段包括知识要点、应用举例、问题探究等内容。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反映的情况,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剖析,通过应用举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讲解必须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把关注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上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充分发挥。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可疑点,就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带来求知上的创新。

  例如,在讲《月光曲》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对课题进行质疑,这样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出示课题后,可以问学生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之后,又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知道《月光曲》是谁创作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这时就让同学们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讲解课文时,教师要抓住重点段落,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不断的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验。

  三、练习反馈阶段

  练习反馈阶段包括练习检查和归纳总结等内容。教师可采用课后练习、同步训练等不同方法检查反馈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目的是了解学生本节基本学习目标是否达到。教师要及时点拨、简要总结,站在本学科的高度,站在教学全局的高度,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感到有明显收获。

  四、拓展提高阶段

  本阶段包括知识拓展深化和延伸提高等内容。教学可通过典型题目进行重点点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体现通性通法,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教师是在“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吃透文本,把文本作为载体,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技能。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展的"源泉。”一课结束后,对学生提出想象性的问题,做到课外延伸,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结束《跳水》一课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当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船长、水手会对孩子说些什么?孩子会对船长、水手说些什么?学生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着孩子被救以后的场面:

  (1)船长会说:“你为了逞强完全不顾后果,差一点失去了生命,你应该吸取这次的教训。”

  (2)水手会说:“幸亏你爸爸出来的及时才挽救了你的生命,要不后果真不敢想象。”

  (3)孩子会对船长说:“爸爸,这次经历太惊险了,为了一顶破帽子,我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以后我再也不做这样的傻事了。”

  (4)孩子会对水手说:“谢谢你们救了我。”这样,在拓展练习中,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然后将启发、阅读、探究、点评、总结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学习,经历一个提出问题(研究专题)――探索研讨――总结提高过程,去发现学习规律,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另外,还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原则,在前三个环节基本知识和技能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最后有拓展、有提高,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总之,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推荐访问: 教学设计 步骤 教学设计基本步骤3篇 教学设计基本步骤1 教学设计基本方法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