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3篇(完整)

时间:2023-08-10 15:00:06  来源:网友投稿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科要求会写的荆字。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体会推敲炼字的民族文化智慧。  [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荆公改字》教学设计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3篇(完整)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科要求会写的荆字。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体会推敲炼字的民族文化智慧。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安石改字的精妙。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导言:同学们,学过《泊船瓜洲》这首诗么?谁能背给大家听听?知道么,作者王安石在写这首诗时可费了不少心思,进行了多次修改。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导读文注意断句。指名读文,检查朗读情况。

  3.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查到关于这课资料了么,谁能交流一下。

  5.默读课文,结合书后注释弄清文章的意思

  三、继续深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人物,潜心推敲的精神品质。

  1.同学们继续读文,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弄清文章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4.文章分几部分写的。

  5.重温《泊船瓜洲》,请你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如果你有新的理解,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6.读读课文,想想文中的“初、复、旋始”各是什么样意思?从这些词的前后联系上看,你能感悟到什么呢?

  7.讨论:王荆公几经修改,把“到”字最后改定位“绿”字,好在哪里?

  小组交流体会用词的精妙。由原来的形容词变成了动词。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既能表现春风神奇,又能显示春色和生命力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一个“绿”字唤起了江南的一片春色,唤起了作者无限的联想,唤起了作者心底思归的念头,与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照应。

  四、总结升华。

  1.让我们再来把这部分读一读,体会用词的精妙所在。

  2.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与体会?

  3.拓展与运用:

  用自己的话把《荆公改字》这个小故事讲一讲,能写的可以写下来。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展开适当联想。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2

  一、说教材

  分析这一板块的主题是推敲,包括三篇文言文,《贾岛推敲》《荆公改字》《欧阳定稿》《荆公改字》一文选自南宋。表现的是古人严谨创作、反复推敲的学习态度。洪迈的《容斋续笔诗词改字》卷八,主要讲的是《泊船瓜洲》一诗草稿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王安石改来改去,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字。课文虽然短小,所表现出的王安石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炼字精神是足以让人深受感动的。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王荆公的绝句《泊船瓜洲》,第二部分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修改过程。

  二、说教学

  目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从课初的学生初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范读,学生练读,齐读。到课中,边理解边读,一直到理解后的背诵。可谓是把读和诵贯穿始终。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本篇课文的学习完全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手中的工具书自学完成的,特别是在体会王安石改字的精妙,我请同学们把王安石曾经用过的“到,过,穿,送,染”等字送回诗句中,通过读自主地发现,体会。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学习语文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把文章改写成小故事。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体会推敲炼字的民族文化智慧。

  教学重点:

  学生能理解课文,体会王安石改字的精妙。

  教学难点:

  品味王安石改字

  三、说教法

  和学法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非考察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上述,我选用了如下教学法和学法:

  教法:

  1、朗读感悟法,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文言文的韵律,于读中感悟用字之妙。

  2、点拨法,对于学生疏通有困难的地方予以点拨。

  3、评价激励法。

  学法:

  1、讨论交流法:让学生结合工具书自主交流悟出文章的大意。

  2、情境朗读法,通过启发激励,让学生读出一个一丝不苟的王安石,一个精益求精的王安石。

  3、想象质疑法,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

  四、说教学

  媒体资源的选择本课教学中,我将利用工具书、多媒体课件、人物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

  五、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是《荆公改字》的第二课时,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地把握,故本课我设置了“板书课题,总体回顾;共讨学法,再现文章内容;交流汇报,悟字之妙;创新课堂,故事演练;拓展延伸,情感升华”五个环节。

  (一)、板书课题,总体回顾本环节中,学生将齐读课题,回答王荆公是谁?改的是哪个字?为什么要改呢?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自然走入文本区品味用字之妙。

  (二)共讨学法,再现文章内容出示荆公改字的原文让学生去读,读的过程中对个别断句处教师进行相机指导。力求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与韵律。由于文言文语言不像现代文那样通俗易懂,我将与学生共讨如何再现文言文内容的方法,进而总结出来,出示在幻灯片上,让学生结合上述方法,去疏通文章内容,有疑难出我将予以启发和点拨。再现文章内容后,让学生结合文章脉络尝试背诵。此环节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三)交流汇报,悟字之妙基于上一环节对文章大意的疏通,学生已于无形当中感受到了王安石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环节,将结合课后思考与交流部分第三题与学生共同讨论,为什么用“绿”字,绿字好在哪里?设计此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讲予以鼓励性评价。

  (四)创新思维,故事演练写,中央教科所张若田先生就曾说过,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学,一手抓读,一手抓写,如此而已。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故事改编这一内容。鼓励学生在尊重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的展开想象,把荆公改字改写成一个生动的现代文小故事。这样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既注重了积累感悟,又注重了实践运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3篇(扩展1)

——六年级语文《荆公改字》教学设计3篇

六年级语文《荆公改字》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分析这一板块的主题是推敲,包括三篇文言文,《贾岛推敲》《荆公改字》《欧阳定稿》《荆公改字》一文选自南宋。表现的是古人严谨创作、反复推敲的学习态度。洪迈的《容斋续笔诗词改字》卷八,主要讲的是《泊船瓜洲》一诗草稿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王安石改来改去,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字。课文虽然短小,所表现出的王安石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炼字精神是足以让人深受感动的。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王荆公的绝句《泊船瓜洲》,第二部分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修改过程。

  二、说教学

  目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从课初的学生初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范读,学生练读,齐读。到课中,边理解边读,一直到理解后的背诵。可谓是把读和诵贯穿始终。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本篇课文的学习完全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手中的工具书自学完成的,特别是在体会王安石改字的精妙,我请同学们把王安石曾经用过的“到,过,穿,送,染”等字送回诗句中,通过读自主地发现,体会。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学习语文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把文章改写成小故事。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体会推敲炼字的民族文化智慧。

  教学重点:

  学生能理解课文,体会王安石改字的精妙。

  教学难点:

  品味王安石改字

  三、说教法

  和学法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非考察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上述,我选用了如下教学法和学法:

  教法:

  1、朗读感悟法,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文言文的韵律,于读中感悟用字之妙。

  2、点拨法,对于学生疏通有困难的地方予以点拨。

  3、评价激励法。

  学法:

  1、讨论交流法:让学生结合工具书自主交流悟出文章的大意。

  2、情境朗读法,通过启发激励,让学生读出一个一丝不苟的王安石,一个精益求精的王安石。

  3、想象质疑法,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

  四、说教学

  媒体资源的选择本课教学中,我将利用工具书、多媒体课件、人物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

  五、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是《荆公改字》的第二课时,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地把握,故本课我设置了“板书课题,总体回顾;共讨学法,再现文章内容;交流汇报,悟字之妙;创新课堂,故事演练;拓展延伸,情感升华”五个环节。

  (一)、板书课题,总体回顾本环节中,学生将齐读课题,回答王荆公是谁?改的是哪个字?为什么要改呢?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自然走入文本区品味用字之妙。

  (二)共讨学法,再现文章内容出示荆公改字的原文让学生去读,读的过程中对个别断句处教师进行相机指导。力求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与韵律。由于文言文语言不像现代文那样通俗易懂,我将与学生共讨如何再现文言文内容的方法,进而总结出来,出示在幻灯片上,让学生结合上述方法,去疏通文章内容,有疑难出我将予以启发和点拨。再现文章内容后,让学生结合文章脉络尝试背诵。此环节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三)交流汇报,悟字之妙基于上一环节对文章大意的疏通,学生已于无形当中感受到了王安石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环节,将结合课后思考与交流部分第三题与学生共同讨论,为什么用“绿”字,绿字好在哪里?设计此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讲予以鼓励性评价。

  (四)创新思维,故事演练写,中央教科所张若田先生就曾说过,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学,一手抓读,一手抓写,如此而已。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故事改编这一内容。鼓励学生在尊重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的展开想象,把荆公改字改写成一个生动的现代文小故事。这样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既注重了积累感悟,又注重了实践运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六年级语文《荆公改字》教学设计2

  一、导入课题:

  导言:同学们,学过《泊船瓜洲》这首诗么?谁能背给大家听听?知道么,作者王安石在写这首诗时可费了不少心思,进行了多次修改。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导读文注意断句。指名读文,检查朗读情况。

  3、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查到关于这课资料了么,谁能交流一下。

  5、默读课文,结合书后注释弄清文章的意思

  三、继续深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人物,潜心推敲的精神品质。

  1、同学们继续读文,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弄清文章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4、文章分几部分写的。

  5、重温《泊船瓜洲》,请你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如果你有新的理解,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6、读读课文,想想文中的“初、复、旋始”各是什么样意思?从这些词的前后联系上看,你能感悟到什么呢?

  7、讨论:王荆公几经修改,把“到”字最后改定位“绿”字,好在哪里?

  小组交流体会用词的精妙。由原来的形容词变成了动词。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既能表现春风神奇,又能显示春色和生命力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一个“绿”字唤起了江南的一片春色,唤起了作者无限的联想,唤起了作者心底思归的念头,与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照应。

  四、总结升华。

  1、让我们再来把这部分读一读,体会用词的精妙所在。

  2、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与体会?

  3、拓展与运用: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左公柳》教学设计 (菁选3篇)

《左公柳》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左公柳》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文章看似写柳,实则写入,借赞美柳树来赞颂左宗棠的爱国精神。本设计通过读、悟、写和想象等手段,让学生透过文字,感受到左宗棠那满腔的爱国情怀,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柳树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也来认识一棵柳树。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左公柳”。(板书:左公柳)

  (二)质疑问难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或有什么疑问?

  (归纳整理学生质疑的问题:左公柳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左公柳”?文章到底是写入还是写树……)

  (三)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想想课文哪些地方写树,哪些地方写入,讲了谁的什么故事,试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

  (2)指导分段。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玉门关外的一棵柳树;第二部分讲左宗棠收复新疆、建设新疆的故事;第三部分写作者听了导游讲的故事后,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引发的感想。)

  (3)给故事加小标题。

  (请三位学生分别读导游的话,其余学生听后概括出小标题:一、力排众议,主动请缨;二、抬棺出征,收复新疆;三、植树造林,建设新疆。)

  二、再读课文。认识柳树

  1.在作者眼中,“左公柳”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抓描写树的三个句子品读。)

  (1)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

  (2)这屹立在戈(ge)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3)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忍顽强的精神之树!

  2.过渡:在这茫茫戈壁滩上,能看见这样一棵柳树,确实会被它那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所打动,这很容易理解。可是作者为什么又说它是一棵精神之树?我就不明白了,这树名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品味语言,透过文字,感悟左公那满腔的爱国热情吧。

  三、精读感悟,认识左公

  1.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学。

  自学提示:

  读读左宗棠的故事,想想他身上的什么品质最令你敬佩,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边读边想象情景,在有感触的地方写下批注。

  2.学生自读思考。

  3.读后交流汇报。

  预设如下:

  情景一:力排众议。

  引导交流: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的?

  (1)大臣中“有失偏颇”的意见有哪些?(理解“偏颇”。)

  (2)左宗棠是怎样有针对性地反驳大臣们的?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左宗棠“慷慨激昂”、“断然指出”的语气。)

  情景二:抬棺出征。

  (1)出示语段一:

  “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天上没有明月,地上没有人送行。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 kul)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xiang)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烟滚滚的战场。”

  问:读了这段文字,你脑海里闪过哪些词语?

  ①品味“令人神伤”、“信心百倍”。

  ②辨析“匮乏”、“缺乏”。

  ③抓“悄然”体会语境,积累“()然”的词语。如:猛然、突然、茫然、怅然、恍然等。

  小结:一个“悄然”,我们读出了当时处境的不乐观,读出了左公的不张扬以及他那刚毅顽强的品格。同学们,读书就应该这样,咀嚼文字,读懂文字背后蕴含的意思。

  (2)出示语段二:

  “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令人震惊的是,这支队伍中竟有众人抬着一口黑漆棺(guan)材!这口棺材是左宗棠为自己准备的。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殓( lidn)他的尸体。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官兵个个泪流满面,无不为之动容。他们深知,这位刚毅、睿( rui)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但是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问:读到这儿,你又有什么感受?

  拓展想象说话:

  ①(出示课文插图)临出发前,左宗棠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我____ ,就________。”

  ②如果你就是随军出征的士兵中的一员。看到这口黑漆棺材,听到左公这番话,你会说些什么?

  ③如果你就是沿途的老百姓,看到这样一支出征队伍,你会怎么想?

  4.补充资料,理解左宗棠官兵在新疆植树造林的意义。出示:

  左宗棠在用兵新疆的时候,为了发展地方民族经济,曾在西北修水利、兴屯田、广植柳树,直到泾州以西到玉门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这柳就叫“左公柳”。清代杨昌浚曾任浙江巡抚和陕甘总督,他既是左宗棠的同乡,又是布衣之交,他曾做诗赞左宗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四、总结伸华,体会写法

  1.人树合一,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小结:同学们,听完左公的故事,我们再来凝望这棵柳树,你心中又会升腾起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还仅仅是一棵树而已吗?

  学生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人们给这柳树取名“左公柳”,不仅仅是因为当年左公率领将士栽种的,还有人们对左公的深切怀念。课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借什么物?(柳树)喻什么人?(左宗棠)请再读课题——现在,你对这个题目怎么看?

  2.关注课文其他的表达方式的特点,如: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过渡段等。

  3.总结全文。

  设计总评

  本设计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繁琐分析、机械训练,采用以读代讲、长文短教的方法,立足文本,品味语言,体现学习语言、学会言语、发展学生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经历了高效速读、批注交流、拓展延伸的教学实践,凸显了高效课堂的魅力。

  一、以读代讲,读有层次

  在教学**设计了三次通读课文的训练。每次的读都有很强的目的和针对性: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试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内容);再读课文,认识柳树(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研读感悟,认识左公(感受左宗棠那满腔的爱国热忱)。

  二、由树及人,披文入情

  文章看似写柳,实则写人,借赞美柳树来赞颂左宗棠的爱国精神。本设计很好地让学生领悟到课文一语双关、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品味语言,训练得法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习语言、学会言语。本教学设计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如给故事加小标题、有感情地朗读、对词语的理解辨析、拓展想象说话等,无不凸显发展学生、培养语文素养的理念

《左公柳》教学设计2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左公柳》,请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部分,对左公柳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生长在新疆戈壁滩上的一种柳树,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顽强生长的刚强之树。初读了课文以后,我们知道本文以“左公柳”命题,实际上写的是谁左宗棠。

  师: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

  生:一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出征;第二件事是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了新疆失地;第三件事是左宗棠植树造林,建设边疆。

  师: 为什么课文写的是左宗棠,却以“左公柳”命名呢

  师:对呀,到底为什么呢(师在课题旁打“”)这节课,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左宗棠,了解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故事发生时的背景是怎样的

  (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谁先给我们汇报一下

  生:邻国阿古柏在英军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师:这时,朝廷众臣对保卫新疆有怎样的认识

  生:有人对保卫新疆的`认识有失偏颇,主张放弃新疆。

  师:大臣们对保卫新疆的认识有失偏颇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来说说。

  生:有的大臣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当时国家困难,粮饷匮乏。

  师:面对大臣们偏颇的认识,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左宗棠。

  师:左宗棠是怎么做的这种做法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齐答:力排众议

  师:要想依靠个人的力量取排除众人的意见,必须理由充分,左宗棠摆出了哪些道理呢请同学们默读第6自然段画出句子。

  (生读课文并动笔画句子)

  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等矿藏也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实为聚宝之盆!

  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

  师:读了这几句话,你认为左宗棠的主张到底对不对

  是对的

  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是聚宝之盆、是军事要道。

  师:同学们再读读这几句话,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师: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大义凛然的左宗棠,用这三点不容争辩的事实,来力排众议,去唤醒还未觉醒的群臣吧!齐读第6自然段。

  (生齐读)

  师:左宗棠在以理服众的同时,还做出了怎样的壮举请同学们从第7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词来回答。

  生齐答: 主动请缨

  师:“主动请缨”什么意思

  生:主动请求杀敌的任务。就是左宗棠主动请求带兵收复新疆。

  师:当时的左宗棠已64岁高龄,因常年的国事操劳而积劳成疾,身体非常虚弱,还经常咳血,可他还做出了主动请缨的壮举。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着这位已年过六旬,官居一品的朝廷重臣做出这番决策的呢接下来齐读第7自然段。

  (生齐读第7自然段。)

  师:同学们请看板书,.在第一个事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这两个四字词语来体现左宗棠的爱国举措。在接下来的第二个事例中,左宗棠爱国的举措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第9-11自然段,也试着像这样,用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为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故事中左宗棠的爱国举措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师:老师有个疑问,左宗棠收复新疆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是这些作者都没有写,却偏偏只选取了抬棺出征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呢(这个事例太打动人了,这个事例太典型了。)

  师:是呀,正是这听也没听说过,见也没见过的事例才更能扣人心弦,突出人物品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在我们*时写人的作文中,也要学*这样选取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侧面板书: 选取典型事例表人物物)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这一部分,拿上笔,把文中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下来,为什么感动在旁边做出简单的批注。(学生听、画、写)

  师:谁来把你的感受和我们分享

  生:我感动的句子是“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让我感动的原因是他能面对困难仍充满信心。

  师:你能为我们读出左宗棠这种在面临重重困难时表现出的信心吗

  (评:你为我们展现出了刚毅坚韧的左宗棠满怀的信心。)

  生:让我感动的句子是“令人震惊的是,这支队伍中竟有众人抬着一口黑漆棺材!这口棺材是左宗棠为自己准备的。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感动的原因是,左宗棠他视死如归的精神。

  师:面对死亡却还能毫不畏惧,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这样的举措真让人震惊,为我们读出左宗棠英勇无畏的气慨来好吗

  (生再读这段话,读出震惊和决心)

  师: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左宗棠

  师:左宗棠不仅收复了新疆,还为新疆做了许多好事。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第13自然段,看看左宗棠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是什么

  (生速读13自然段)

  师:谁能像前面那样概括出这个故事的小标题

  生:植树造林,建设新疆。(板书)

  师:唐朝诗人王之涣曾这样描写塞外边疆荒凉萧条的景象。

  生:齐读“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而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他的老友杨昌睿来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不由得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生:看课件齐读“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师:如今的嘉峪关、哈密等地,都留有左公亲手所植的柳树。从兰州到哈密,从哈密到乌鲁木齐,所植道柳“连绵不断,枝拂云霄”。左公柳荫福后人。(课件)

  师:左宗棠深谋远虑地建设新疆,又一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左宗棠对祖国的爱、对新疆的爱、对人民的爱。

  师:我们随作者听导游介绍完了左宗棠的故事,如果说在听故事前,作者对左公柳的认识仅仅只是美丽、刚强,那么,在听完故事后,作者对左公柳的认识又有了哪些变化呢请齐读最后一段。

  生:作者认为这不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师: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师:此时的“左公柳”还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生:既是指生长在千里戈壁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贡献的左宗棠。

  师:这个“”可以打开了吗(左公柳是纪念左宗棠巨大贡献的标志,是左宗棠及爱国将士们精神的象征。画去“”)

  师:是的,这是在借柳树来赞美左宗棠,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借物喻人”。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株柳树吧!(出示柳树画面)它面对风沙,依旧傲然挺立;它扎根戈壁,原于英勇无畏;它抗衡沙漠,只因顽强坚韧,你说,它还只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吗

  生齐读: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师:是啊,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力排众议、铁骨铮铮的左宗棠;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抬棺出征、视死如归的左宗棠;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植树造林、睿智奉献的左宗棠。你说,它还只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吗让咱们再读这句话,赞赞我们忠义爱国的左宗棠吧!

  生齐读: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左宗棠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师:这精神之树不仅仅是左宗棠的象征,还是所有爱国将士们的化身。你说,它还只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吗让我们齐声赞美这些英勇无畏的爱国将士们吧!

  生齐读: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师:左公虽去,道柳尚在,它们就像是为左宗棠及爱国将士们立下的一块块活的碑文,它们承载和延续的是中华民族千万子孙不朽的精神!文章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

  生回答。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真大,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做生活中的一颗左公柳吧!

《左公柳》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走廊”等词语。积累四字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左公柳的刚强。

  3.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左公柳的语句。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四字词语。

  教学难点:体会左公柳的刚强。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以及四字词语卡片。

  2.戈壁滩、左公柳的图片或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河西走廊到玉门关,数千里关山路,没有春风,没有绿色。而一走进玉门关的茫茫大戈壁,我们就能看见一道“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那就是数以万计的左公柳。(教师板书课题)

  2.全班读课题,教师强调“柳”的声母是“l”。

  3.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指名说,教师归纳)

  ⑴左公柳长什么样

  ⑵为什么称其为左公柳

  ⑶左公柳是怎样在茫茫大戈壁扎根、生长的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画出本课的四字词语。

  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左公柳形态的相关语句。

  ⑶找出介绍左公柳名称由来的有关段落。

  ⑷想一想左公柳是怎样在茫茫大戈壁扎根、生长的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渎,集体正音。

  3.教师强调部分生字的要点。

  字音:“廊、拱、愫、湘、淌、纤、策、纤”。

  字形:“廊、慨、屹”。

  4.指名反馈画出的生字词语。

  5.教师出示这些四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读中积累词语。

  傲然挺立 高大茁壮 身姿挺拔 刚劲有力 纤巧柔软 楚楚动人 英勇无畏 日益严重 挺身而出

  力排众议 干辛万苦 千里荒漠 贫瘠之地 慷慨激昂 铁骨铮铮 主动请缨 以身报国 忠义之举

  刚毅坚韧 风烟滚滚 浩浩荡荡 视死如归 泪流满面 置之度外 为之动容 年逾花甲 情不自禁

  不屈不挠 坚韧顽强

  6.指名分段读课文,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句,体会树之刚强

  1.教师:读了全文,我们知道这“左公柳”指的就是我们*时所说的柳树。但它和一股的柳树又有所不同。你们刚才都画出哪些描写左公柳的语句了呢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

  “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惺。”

  “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雄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

  3.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把自己读后的感受旁注在句子边。

  4.教师指名反馈:同学们,再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生长在戈壁滩上的左公柳是一株怎样的树(学生说一说)

  左公柳是一株 的树。(傲然挺拔、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刚强、英辱无畏、技繁叶茂)

  5.教师出示戈壁滩图片或录像,小结:是啊,茫茫大戈壁上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左公柳居然能长得枝繁叶茂、刚劲挺拔,足可见它顽强的生命力。

  6.教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些语句,体会作者流露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7.指名反馈:你体会到了作者对左公柳怎样的一份情感(敬佩、赞叹、惊叹)

  8.抓住加点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左公柳和普通的柳树一样.又和普通的柳树不一样。恶劣的生长环境塑造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尽管身处戈壁滩,却长得枝繁叶茂、刚劲挺拔,真令人敬佩和赞叹啊!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述左公柳的语句。

  2.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以及课后“读凄写写”中的词语。

  3.看拼音,写词语。

  pí bèi xié dài ē bì yī lí kān kǎi móu huà liú tǎn

  ()( )( )( ) ( ) ( ) ( )

  4.比一比,组成词。

  俄( ) 拱( ) 屹( ) 慨( )

  蛾( ) 供( ) 吃( ) 概( )

  郎( ) 备( ) 棺( ) 湘( )

  廊( ) 惫( ) 馆( ) 箱( )

  5.照样子,改写句子。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

  这不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

  ⑴你怎么能对长辈这么没礼貌呢

  ⑵难道我对你的关心还不够吗

  ⑶我们怎么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友谊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走廊”等词语。积累四字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左公柳的刚强。

  3.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左公柳的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探究“左公柳”这一名称的由来,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有感情地朗凄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重点难点

  1.重点:探究“左公柳”这一名称的由来,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难点:体会部分句子的含义以及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收集左宗棠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读词导入,了解左宗棠

  1.教师出示下列四字词语卡片,全班一起读一读。

  挺身而出 力排众议 千辛万苦 慷慨激昂 铁骨铮铮 主动请缨

  以身报国 忠义之举 刚毅坚韧 视死如归 置之度外 年逾花甲

  2.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们,请你们再轻声地读一读这些词语,你们一定会有所发现的。

  3.指名反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和一个人有关,都是用来形容左宗棠的。)

  4.介绍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重要首领。字季高、朴存,号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今湖南湘阴县界头铺镇)。1881年夏,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全军覆灭,左宗棠慕命督办福建军务。L885年病故于福州。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二、探究由来,体会人物品质

  1.教师:同学们,这个左宗棠和“左公柳”这一名铝称的由来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们再读课文。

  2.学生带着问题,静读课文,思考。

  3.指名反馈:左宗棠和“左公柳”这一名称的出来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人们为了纪念左东棠,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

  4.教师导读: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左宗棠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叙述了左宗棠的哪些事情

  5.集体反馈。

  第一件事:新疆将被侵占,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并主动请缨,收复了新疆失地。

  第二件事:左宗棠在征战中不忘建设新疆,为新疆戈壁植下了一片树林。

  6.引导学生联系这两件事情,说说人们用“左公柳”纪念左宗棠的原因。

  7.教师小结:是呀,如果没有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并主动请缨,收复了新疆失地,新疆有可能已经被外国人侵占;如果没有左宗棠为新疆戈壁植下了片片树林,玉门关今天就不会有“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所以.人们用“左公柳”纪念左宗棠,这就是“左公柳”这一名称的由来。

  8.教师:了解“左公柳”由来的同时,我们对左宗棠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从课文所述的两件事情中,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名反馈:爱国、坚韧顽强、睿智、祝死如归、不屈不挠)

  9.教师导读:同学们,左宗棠的爱国、坚韧顽强、睿智、视死如归、不屈不挠全都流露在他的言行举止中。请大家再读课文,画出左宗棠令你感动的地方。

  10.集体反馈。

  教学步骤:⑴指名反馈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说说自己感动的原因。⑵引导其他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不同感受。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关键的语句如下: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

  “他慷慨激昂地反驳道:‘天山南北粮产丰富……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

  “这位铁骨铮铮的六旬老人主动请缨,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

  “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烟滚滚的战场。”

  “啊,原来……但是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率部完成了收复新疆失地(除伊犁外)的伟业。”

  11.教师小结:是呀,同学们,当时的左宗棠年逾花甲,但他为了祖国仍挺身而出,率兵出征,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他的满腔热情感动着我们,他的精神可敬可佩。

  三、总结深化,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1.教师:同学们,通过导游的讲述,我们全面地了解了左宗棠爱国的忠义之举。当老师回头看破[ 棵柳树和时候,和作者有一个同样的感受。那就是--(教师出示语句,学生读)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2.指名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教师小结:同学们,这是一株酱普通通的柳树,但这株柳树是无数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的象征。作者是在赞扬柳树,更是在赞扬尤数热爱祖国的中华的英魂。

  4.拓展思维:作为新时代的你们,能为祖闰做些什么呢(热爱祖国,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做贡献。)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又一个爱国志士用他们的铿锵言行感动了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2.搜集资料,进一步阅渎有关左宗棠的故事。

  3.多音字注音。

  冠uān( ) 乘chén( ) 累léi( )

  uàn( ) shèn( ) lèi( )

  纤xiān( ) 度 dù ( ) 奇 jī ( )

  qiàn( ) duó( ) qí ( )

  4.先把句子补充完整,再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 ,枝条 ,树冠如 。

  ⑵这 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 、 !

  ⑶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 、 的精神之树!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3篇(扩展3)

——小学六年级语文《荆公改字》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荆公改字》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分析这一板块的主题是推敲,包括三篇文言文,《贾岛推敲》《荆公改字》《欧阳定稿》《荆公改字》一文选自南宋。表现的是古人严谨创作、反复推敲的学习态度。洪迈的《容斋续笔诗词改字》卷八,主要讲的是《泊船瓜洲》一诗草稿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王安石改来改去,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字。课文虽然短小,所表现出的王安石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炼字精神是足以让人深受感动的。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王荆公的绝句《泊船瓜洲》,第二部分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修改过程。

  二、说教学

  目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从课初的学生初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范读,学生练读,齐读。到课中,边理解边读,一直到理解后的背诵。可谓是把读和诵贯穿始终。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本篇课文的学习完全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手中的工具书自学完成的`,特别是在体会王安石改字的精妙,我请同学们把王安石曾经用过的“到,过,穿,送,染”等字送回诗句中,通过读自主地发现,体会。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学习语文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把文章改写成小故事。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体会推敲炼字的名族文化智慧。

  教学重点:

  学生能理解课文,体会王安石改字的精妙。

  教学难点:

  品味王安石改字

  三、说教法

  和学法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非考察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上述,我选用了如下教学法和学法:

  教法:

  1、朗读感悟法,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文言文的韵律,于读中感悟用字之妙。

  2、点拨法,对于学生疏通有困难的地方予以点拨。

  3、评价激励法。

  学法:

  1、讨论交流法:让学生结合工具书自主交流悟出文章的大意。

  2、情境朗读法,通过启发激励,让学生读出一个一丝不苟的王安石,一个精益求精的王安石。

  3、想象质疑法,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

  四、说教学

  媒体资源的选择本课教学中,我将利用工具书、多媒体课件、人物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

  五、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是《荆公改字》的第二课时,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地把握,故本课我设置了“板书课题,总体回顾;共讨学法,再现文章内容;交流汇报,悟字之妙;创新课堂,故事演练;拓展延伸,情感升华”五个环节。

  (一)、板书课题,总体回顾本环节中,学生将齐读课题,回答王荆公是谁?改的是哪个字?为什么要改呢?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自然走入文本区品味用字之妙。

  (二)共讨学法,再现文章内容出示荆公改字的原文让学生去读,读的过程中对个别断句处教师进行相机指导。力求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与韵律。由于文言文语言不像现代文那样通俗易懂,我将与学生共讨如何再现文言文内容的方法,进而总结出来,出示在幻灯片上,让学生结合上述方法,去疏通文章内容,有疑难出我将予以启发和点拨。再现文章内容后,让学生结合文章脉络尝试背诵。此环节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三)交流汇报,悟字之妙基于上一环节对文章大意的疏通,学生已于无形当中感受到了王安石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环节,将结合课后思考与交流部分第三题与学生共同讨论,为什么用“绿”字,绿字好在哪里?设计此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讲予以鼓励性评价。

  (四)创新思维,故事演练写,中央教科所张若田先生就曾说过,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学,一手抓读,一手抓写,如此而已。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故事改编这一内容。鼓励学生在尊重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的展开想象,把荆公改字改写成一个生动的现代文小故事。这样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既注重了积累感悟,又注重了实践运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0篇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说故事。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先不要坐下,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百忙之中也来和我们一起上课,我们也应该向他们问个好!(学生和家长问好)现在就让我们轻松地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先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找别扭”,(点击课件:“轻松一刻”)老师要请一位同学在10秒钟之内找到两幅画的区别,谁来?(指名上台操作主机)

  师:好!这两幅图当中篱笆是不一样的!你马上就找出来了,真棒!同学们还想玩吗?

  生:想!

  师:那好,老师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试试。(指名上台操作主机)同学们觉得哪两幅画比较难找?

  生:第二次的两幅画比较难找。

  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比较难找?

  生:因为第二次的画里的那只蝴蝶是黄色的,而且,它所停的花也是黄色的!

  师:观察得真仔细!表扬!蝴蝶飞进花丛中就不见了,有一首诗里也有一句类似的话“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宿新市徐公店》里的一句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进行导入,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压力,同时通过图片中篱笆和黄蝶的特点,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解诗题

  师:大家看看,老师写的有什么错误吗?

  生:少了一个字,“宿”。

  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把这个字写上去好吗?

  (教师板书,指导书写:宝盖不宜过宽。学生书空)

  师:谁来告诉我,这个字什么意思?

  生:住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师表扬)

  师:有人知道“新市”是什么意思吗?

  (生自由回答,如果不知道,师过渡:看来,还是于老师知道的多一些。“新市”,是一个地名,在今天的浙江省,大家记住了吗?)

  师:还有最后一个词了,“徐公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自由回答,如果不知道,师过渡:还得我来告诉大家,“徐公店”,就是姓徐的人家开的店。)

  师:咱班有姓徐的同学吗?

  生:有,徐木子。

  师:那我们能不能称呼徐木子“徐公”呢?

  (引导学生理解“公”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师:所以,我们不能称呼徐木子为“徐公”,但大家往下面看看,我们敬爱的徐校长,我们就可以称呼徐校长为——(“徐公”)那如果用古代的习惯,你们怎么称呼于老师?(“于公”)

  师:现在大家都理解这首诗的题目了,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引导学生断词:宿/新市/徐公店)

  师:学到这里,通过题目,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了吗?

  (杨万里住在姓徐的人开的店里看到的事物)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题目,让学生了解本首诗歌所描写的主要内容,在知识储备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所学的内容。

  三、自主读文,纠正字音

  师:理解的不错,那杨万里住在姓徐的人开的这家店里,看见了什么呢?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个一个地读读这首诗,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读错了马上纠正。声音不要太大,能听清楚就好。

  (学生分组读诗,教师巡查,指导)

  师:(学生充分朗读后)好,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有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让学生将错误诗句重读)

  师:我整理了一下,这些字大家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我们把他们再读一读。(课件出示生字:篱 疏 未 追 店 徐 菜 宿,纠正学生的字音)

  师:这里面有几个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和老师一起写,好吗?

  (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师:生字会读了,诗中的生词会读吗?(课件出示生词:疏疏 菜花 急走 一径深 未成阴 追黄蝶 无处寻)

  (学生读词)

  师: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我还注意到,有些同学读得不是很流利,另一个同学就让他反复读,让他多读几遍,这非常好!这就是合作学习的精神!现在,敢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吗?(课件出示古诗)

  (3生读诗,师指导)

  [设计意图]把字音读准、词语读连贯、句子读通顺,这是朗读的最起码要求。这个环节中,按照“字——词——句”的顺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书写能力,为后面感情朗读古诗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研读诗文,理解诗意

  师:很好,语音准确。但仅仅读通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能够理解。现在,我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大家再把这首诗读几遍,并思考,诗中都写到了什么?他们什么样子?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和你的同桌商量了商量。开始吧!

  (学生按要求学习,老师巡查,指导)

  师:一共28个字,难不难?不难!认为自己读得懂的举手。我来看看!不一定要读得很准确,大致读懂的就举手。好的,有些同学还是没把握,老师提两个问题好不好?如果你都能回答出来,证明你真的读懂了。

  师:(问第一个问题)诗的题目叫“宿新市徐公店”——住在姓徐的人家开的店里,懂吗?(生:懂)那我问你,杨万里在那里都看到什么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篱 径 树 花 童 蝶 菜花)

  师:非常好,第二个问题:这些事物什么样子?一行一行地读,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依据?每个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生自由回答,师纠正)

  师:看看,这两个问题大家都能回答,你们真的读懂了。

  1.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师:在那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是那样安静,这就是——(课件出示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生读)

  师:老师还没感觉到这条路的深远,教你们一个办法:读得慢一些。

  (师范读:篱落/疏疏/一——径——深——生跟读)

  师:好,这次我听出来了,好安静,路好长好长!谁还来读?

  (3生读诗)

  师:“树头花落未成阴”,读着读着,我感觉到春天正悄悄地离开我们,初夏正向我们走来,树上的花已经纷纷落下来,可枝头的嫩叶才长出来,还没形成浓密的树阴。谁读读这一句?(课件出示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3生读诗)

  师:哦,我好像看到了花瓣正在微风中飘下来呢!老师也想读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一起再来把这美丽的画面读读。

  3生读,小组读,全班读“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教学古诗,就应该充分调用学生的想象,为教学服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想象更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想象是古诗诵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2.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读得这样好,老师要奖励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播放“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动画,随后出示这两句诗。)

  师:谁读读这两句诗?

  (1生读)

  师:老师想问问你们,捉过蝴蝶吗?当蝴蝶飞起来时,你是怎样跑的?

  生:快跑。

  师:对,诗句中的“急走”就是快跑的意思。可我没听出你在快跑呢!该怎样读这行诗?

  生:速度快一些。

  师:好,就你读读看。

  (3生读诗)

  师:捉蝴蝶是很快乐的事,我想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你的快乐。

  (3生读诗)

  师:大家一起读读这两句,读出你们的快乐。

  (生读诗)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很适合语文教学。

  师:可惜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说告诉我为什么蝴蝶飞入菜花看不见了?

  生:因为蝴蝶是黄的,菜花也是黄的,所以蝴蝶飞到菜花中,就看不见了。

  师:那你认为小朋友没捉到蝴蝶,会是什么心情?

  (生自由回答)

  预设1:快乐

  师:哦,我听出了你快乐的感受,那你读读这两行!

  (生读)

  预设2:难过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看出了你的一些无奈。没关系,待会就有一只更美丽的蝴蝶飞过来。你还难受吗?(不难受了)对了,等待也是一种乐趣,带着你的快乐,再读读?

  (生读)

  [设计意图]“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结果不是伤心,而是一份另样的快乐,这一切在诗人眼里是那样的真实,富有生命活力,是那样富有生活情趣,所以不能把这句的感情基调定在伤心、失望上。要通过教师引导没让学生体会出其中的情趣。

  师:同学们,这一幅美妙的捕蝶图正好被诗人看到了,杨万里看到美丽的油菜花,看到这追蝶的孩子,看到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无奈,诗人有感而发,写下——(生接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这是一幅多么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怎么读才能读好?

  (师指导读出趣味)

  师: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幽静的`小路伸向远方,看见了吗?

  生:看见了!

  师:你想到了哪句诗?

  生:“篱落疏疏一径深。”

  师:树上的花落了,叶子还没长大,还没形成树阴呢!

  生:“树头花落未成荫。”

  师:小朋友们急忙跑过来抓蝴蝶啦!

  生:“儿童急走追黄蝶。”

  师:抓到没有?

  生:“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小结:这是一幅多么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呀!看,幽远的小径,追黄蝶的儿童,稀疏的篱笆,长着嫩嫩树叶的大树,一切都这样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虽然小朋友们没捉到蝴蝶,可他们也体会到了捉蝴蝶的快乐。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全诗,生有感情地读)

  师:大家读得不错,你能看着图把这首诗吟诵给大家听吗?

  (课件至首页,生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描述性语言和课件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含义,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五、教师小结,深化理解

  师:诗人杨万里用非常精炼的语句,仅仅28个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趣味横生的儿童捕蝶图,看着插图,想着古诗,你能把它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能)我们就把这个故事作为今天的作业,明天课堂上我们交流,好吗?

  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古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像杨万里、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教学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宿在新市徐公店所看到的暮春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的美丽景色,在教完本课后,回顾学生上课情况及同事们的评价,我感触颇多。

  我在教学中有如下两点侧重:

  一、教给方法,学会学习

  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渗透了学习古诗的四步法:解诗题,知题意;抓字眼,明大意;读诗境,悟诗情;诵诗文,勤积累。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为学生日后自学古诗作铺垫。有了这四步法,学生很快能进入本课的学习活动中,这样设计目的使学生最终学会自学古诗。

  二、合作学习,品位意境

  这首古诗采用白描的方法,语言自然无华,个别字词突破了,诗意就容易弄懂了。在小组合作中,我让他们通过反复诵读,互相商讨,共同理解诗意,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在反馈时说得很生动。但要他们品位其中的意境,这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合作学习中,我旨在让每位同学有发言、有质疑、有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只要他们能说出诗中描写了美丽的春光,悠闲的农村生活,儿童天真可爱,诗人喜爱大自然或喜爱孩子等等有关诗句感悟的内容,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去理解、背诵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五步品诗法”教学,不但让学生理解古诗而且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课余时间是如何度过的?看来同学们的课余时间真是丰富多彩,但是这些古代儿童的课余师生活一定会让你们羡慕的,想不想看看这些宋朝的孩子是怎么度过同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强调“宿sù”的读音,“店”的写法。(ppt出示课题、出示拼音加强记忆)

  二、讲授新课

  1、初读正音。(课件出示古诗词、红色字体强调读音)

  ①、指名读古诗,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篱(lí)落、径(jìng)、未(wèi)

  ②、全班齐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读顺。

  2、再读,划节奏。(在PPT中用粗体斜线强调节奏)

  古诗的朗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应该注意节奏,要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③、学生自己读古诗,找节奏(注意:不能将词语拆开)。

  ④学生展示,教师指导后全班带着节奏再来读古诗。

  ⑤古诗的节奏不但能读出来,我们还可以用手拍出来,教师示范,学生试读。

  ⑥打节奏、齐读。

  3、读古诗、想画面。(PPT出示范图、用箭头强调诗文中描写景物的词)

  ①、同学们,古诗不但有韵律美,它蕴含的画面也很美。人们常说:“古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你们能把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找出来吗?

  ②、学生展示,教师相机简笔画、贴图、板书。

  前两句的景物:篱落、径、树头、----静态

  后两句的景物:儿童、黄蝶、菜花----动态

  ③、写法:动静结合、白描手法

  4、抓重点词,理解诗意。(PPT出示诗文,由黑色字体转变为红色字体,强调重点词)

  ①、深:创设情景理解深远和深坑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深是深远的意思。

  ②、未成阴:出示组图让学生选择符合诗意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明确此诗描写的季节,引出“菜花”。

  ③、急走:快跑。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走”的意思。

  拓展:(想像说话)

  当孩子们在追黄蝶的时候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动作,嘴巴会不会闲着,心里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④、诗中还有一个字写出了孩子们好胜、不服输的`性格,你们能找出来吗?——“追”与前问照应,将儿童天真烂漫、不服输的性格跃然纸上,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5、检测:熟读成诵。(ppt出示范图,箭头指示提醒孩子背诵古诗)

  ①、看画面,读古诗。

  ②、看画面,背古诗。

  三、总结本课学习古诗的方法——“五步品诗法”。(PPT逐条展示总结的背诵方法。)

  1、初读正音。

  2、再读,找节奏。

  3、读古诗、想画面。

  4、抓重点词,理解诗意。

  5、看画面,背古诗。

  同学们,你会用“五步品诗法”来学习古诗了吗?

  四、拓展训练:(课件出示古诗)

  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江雪》。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五、作业:(课件出示)

  古诗词是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同学们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背诵更多的诗词。

  六、板书:(简笔画)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 一径树头——静

  儿童 黄蝶 菜花——动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

  重点字音:

  荣

  宿

  篱

  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

  味——未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

  烧

  荣;*舌音:菜

  宿

  。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去理解、背诵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五步品诗法”教学,不但让学生理解古诗而且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课余时间是如何度过的?看来同学们的课余时间真是丰富多彩,但是这些古代儿童的课余师生活一定会让你们羡慕的,想不想看看这些宋朝的孩子是怎么度过同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强调“宿sù”的读音,“店”的写法。(ppt出示课题、出示拼音加强记忆)

  二、讲授新课

  1、初读正音。(课件出示古诗词、红色字体强调读音)

  ①、指名读古诗,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篱(lí)落、径(jìng)、未(wèi)

  ②、全班齐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读顺。

  2、再读,划节奏。(在PPT中用粗体斜线强调节奏)

  古诗的朗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应该注意节奏,要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③、学生自己读古诗,找节奏(注意:不能将词语拆开)。

  ④学生展示,教师指导后全班带着节奏再来读古诗。

  ⑤古诗的节奏不但能读出来,我们还可以用手拍出来,教师示范,学生试读。

  ⑥打节奏、齐读。

  3、读古诗、想画面。(PPT出示范图、用箭头强调诗文中描写景物的词)

  ①、同学们,古诗不但有韵律美,它蕴含的画面也很美。人们常说:“古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你们能把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找出来吗?

  ②、学生展示,教师相机简笔画、贴图、板书。

  前两句的景物:篱落、径、树头、----静态

  后两句的景物:儿童、黄蝶、菜花----动态

  ③、写法:动静结合、白描手法

  4、抓重点词,理解诗意。(PPT出示诗文,由黑色字体转变为红色字体,强调重点词)

  ①、深:创设情景理解深远和深坑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深是深远的意思。

  ②、未成阴:出示组图让学生选择符合诗意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明确此诗描写的季节,引出“菜花”。

  ③、急走:快跑。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走”的意思。

  拓展:(想像说话)

  当孩子们在追黄蝶的时候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动作,嘴巴会不会闲着,心里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④、诗中还有一个字写出了孩子们好胜、不服输的性格,你们能找出来吗?——“追”与前问照应,将儿童天真烂漫、不服输的性格跃然纸上,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5、检测:熟读成诵。(ppt出示范图,箭头指示提醒孩子背诵古诗)

  ①、看画面,读古诗。

  ②、看画面,背古诗。

  三、总结本课学习古诗的方法——“五步品诗法”。(PPT逐条展示总结的背诵方法。)

  1、初读正音。

  2、再读,找节奏。

  3、读古诗、想画面。

  4、抓重点词,理解诗意。

  5、看画面,背古诗。

  同学们,你会用“五步品诗法”来学习古诗了吗?

  四、拓展训练:(课件出示古诗)

  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江雪》。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五、作业:(课件出示)

  古诗词是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同学们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背诵更多的诗词。

  六、板书:(简笔画)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 一径树头——静

  儿童 黄蝶 菜花——动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以图引文

  1、出示幻灯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小男孩、黄蝶、花、小路。)

  2、大家来到这里,你认为这里的景色怎样?人呢?

  (美丽、可爱)

  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是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店的地方,唐代诗人杨万里就住在这里。

  (教师随手板书课题和作者)

  3、让生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二、自由读诗,扫除生字障碍

  师语:杨万里看到美丽的景色,他写了一首美丽的小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1、圈出生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请小老师上讲台进行生字教学,班内交流识字方法,筛出难字进行教学。

  3、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

  三、学习古诗

  1、出示全诗画出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唐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教师范读古诗。

  3、学生自由以组学习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诗句。

  4、班内交流学习情况。

  (重点理解前两句古诗)

  四、指导朗读

  1、师:这么美的春天,我们读诗时应该怎样读?

  2、录音范读,学生模仿朗读。

  五、背诵古诗

  六、指导书写

  七、布置作业

  1、背会古诗。

  2、积累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 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说故事。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先不要坐下,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百忙之中也来和我们一起上课,我们也应该向他们问个好!(学生和家长问好)现在就让我们轻松地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先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找别扭”,(点击课件:“轻松一刻”)老师要请一位同学在10秒钟之内找到两幅画的区别,谁来?(指名上台操作主机)

  师:好!这两幅图当中篱笆是不一样的!你马上就找出来了,真棒!同学们还想玩吗?

  生:想!

  师:那好,老师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试试。(指名上台操作主机)同学们觉得哪两幅画比较难找?

  生:第二次的两幅画比较难找。

  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比较难找?

  生:因为第二次的画里的那只蝴蝶是黄色的,而且,它所停的花也是黄色的!

  师:观察得真仔细!表扬!蝴蝶飞进花丛中就不见了,有一首诗里也有一句类似的话“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宿新市徐公店》里的一句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进行导入,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压力,同时通过图片中篱笆和黄蝶的特点,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解诗题

  师:大家看看,老师写的有什么错误吗?

  生:少了一个字,“宿”。

  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把这个字写上去好吗?

  (教师板书,指导书写:宝盖不宜过宽。学生书空)

  师:谁来告诉我,这个字什么意思?

  生:住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师表扬)

  师:有人知道“新市”是什么意思吗?

  (生自由回答,如果不知道,师过渡:看来,还是于老师知道的多一些。“新市”,是一个地名,在今天的浙江省,大家记住了吗?)

  师:还有最后一个词了,“徐公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自由回答,如果不知道,师过渡:还得我来告诉大家,“徐公店”,就是姓徐的人家开的店。)

  师:咱班有姓徐的同学吗?

  生:有,徐木子。

  师:那我们能不能称呼徐木子“徐公”呢?

  (引导学生理解“公”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师:所以,我们不能称呼徐木子为“徐公”,但大家往下面看看,我们敬爱的徐校长,我们就可以称呼徐校长为——(“徐公”)那如果用古代的习惯,你们怎么称呼于老师?(“于公”)

  师:现在大家都理解这首诗的题目了,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引导学生断词:宿/新市/徐公店)

  师:学到这里,通过题目,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了吗?

  (杨万里住在姓徐的人开的店里看到的事物)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题目,让学生了解本首诗歌所描写的主要内容,在知识储备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所学的内容。

  三、自主读文,纠正字音

  师:理解的不错,那杨万里住在姓徐的人开的这家店里,看见了什么呢?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个一个地读读这首诗,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读错了马上纠正。声音不要太大,能听清楚就好。

  (学生分组读诗,教师巡查,指导)

  师:(学生充分朗读后)好,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有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让学生将错误诗句重读)

  师:我整理了一下,这些字大家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我们把他们再读一读。(课件出示生字:篱 疏 未 追 店 徐 菜 宿,纠正学生的字音)

  师:这里面有几个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和老师一起写,好吗?

  (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师:生字会读了,诗中的生词会读吗?(课件出示生词:疏疏 菜花 急走 一径深 未成阴 追黄蝶 无处寻)

  (学生读词)

  师: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我还注意到,有些同学读得不是很流利,另一个同学就让他反复读,让他多读几遍,这非常好!这就是合作学习的精神!现在,敢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吗?(课件出示古诗)

  (3生读诗,师指导)

  [设计意图]把字音读准、词语读连贯、句子读通顺,这是朗读的最起码要求。这个环节中,按照“字——词——句”的顺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书写能力,为后面感情朗读古诗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研读诗文,理解诗意

  师:很好,语音准确。但仅仅读通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能够理解。现在,我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大家再把这首诗读几遍,并思考,诗中都写到了什么?他们什么样子?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和你的同桌商量了商量。开始吧!

  (学生按要求学习,老师巡查,指导)

  师:一共28个字,难不难?不难!认为自己读得懂的举手。我来看看!不一定要读得很准确,大致读懂的就举手。好的,有些同学还是没把握,老师提两个问题好不好?如果你都能回答出来,证明你真的读懂了。

  师:(问第一个问题)诗的题目叫“宿新市徐公店”——住在姓徐的人家开的店里,懂吗?(生:懂)那我问你,杨万里在那里都看到什么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篱 径 树 花 童 蝶 菜花)

  师:非常好,第二个问题:这些事物什么样子?一行一行地读,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依据?每个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生自由回答,师纠正)

  师:看看,这两个问题大家都能回答,你们真的读懂了。

  1.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师:在那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是那样安静,这就是——(课件出示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生读)

  师:老师还没感觉到这条路的深远,教你们一个办法:读得慢一些。

  (师范读:篱落/疏疏/一——径——深——生跟读)

  师:好,这次我听出来了,好安静,路好长好长!谁还来读?

  (3生读诗)

  师:“树头花落未成阴”,读着读着,我感觉到春天正悄悄地离开我们,初夏正向我们走来,树上的花已经纷纷落下来,可枝头的嫩叶才长出来,还没形成浓密的树阴。谁读读这一句?(课件出示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3生读诗)

  师:哦,我好像看到了花瓣正在微风中飘下来呢!老师也想读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一起再来把这美丽的画面读读。

  3生读,小组读,全班读“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教学古诗,就应该充分调用学生的想象,为教学服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想象更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想象是古诗诵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2.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读得这样好,老师要奖励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播放“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动画,随后出示这两句诗。)

  师:谁读读这两句诗?

  (1生读)

  师:老师想问问你们,捉过蝴蝶吗?当蝴蝶飞起来时,你是怎样跑的?

  生:快跑。

  师:对,诗句中的“急走”就是快跑的意思。可我没听出你在快跑呢!该怎样读这行诗?

  生:速度快一些。

  师:好,就你读读看。

  (3生读诗)

  师:捉蝴蝶是很快乐的事,我想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你的快乐。

  (3生读诗)

  师:大家一起读读这两句,读出你们的快乐。

  (生读诗)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很适合语文教学。

  师:可惜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说告诉我为什么蝴蝶飞入菜花看不见了?

  生:因为蝴蝶是黄的,菜花也是黄的,所以蝴蝶飞到菜花中,就看不见了。

  师:那你认为小朋友没捉到蝴蝶,会是什么心情?

  (生自由回答)

  预设1:快乐

  师:哦,我听出了你快乐的感受,那你读读这两行!

  (生读)

  预设2:难过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看出了你的一些无奈。没关系,待会就有一只更美丽的蝴蝶飞过来。你还难受吗?(不难受了)对了,等待也是一种乐趣,带着你的快乐,再读读?

  (生读)

  [设计意图]“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结果不是伤心,而是一份另样的快乐,这一切在诗人眼里是那样的真实,富有生命活力,是那样富有生活情趣,所以不能把这句的感情基调定在伤心、失望上。要通过教师引导没让学生体会出其中的情趣。

  师:同学们,这一幅美妙的捕蝶图正好被诗人看到了,杨万里看到美丽的油菜花,看到这追蝶的孩子,看到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无奈,诗人有感而发,写下——(生接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这是一幅多么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怎么读才能读好?

  (师指导读出趣味)

  师: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幽静的小路伸向远方,看见了吗?

  生:看见了!

  师:你想到了哪句诗?

  生:“篱落疏疏一径深。”

  师:树上的花落了,叶子还没长大,还没形成树阴呢!

  生:“树头花落未成荫。”

  师:小朋友们急忙跑过来抓蝴蝶啦!

  生:“儿童急走追黄蝶。”

  师:抓到没有?

  生:“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小结:这是一幅多么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呀!看,幽远的小径,追黄蝶的儿童,稀疏的篱笆,长着嫩嫩树叶的大树,一切都这样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虽然小朋友们没捉到蝴蝶,可他们也体会到了捉蝴蝶的快乐。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全诗,生有感情地读)

  师:大家读得不错,你能看着图把这首诗吟诵给大家听吗?

  (课件至首页,生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描述性语言和课件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含义,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五、教师小结,深化理解

  师:诗人杨万里用非常精炼的语句,仅仅28个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趣味横生的儿童捕蝶图,看着插图,想着古诗,你能把它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能)我们就把这个故事作为今天的作业,明天课堂上我们交流,好吗?

  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古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像杨万里、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教学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宿在新市徐公店所看到的暮春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的美丽景色,在教完本课后,回顾学生上课情况及同事们的评价,我感触颇多。

  我在教学中有如下两点侧重:

  一、教给方法,学会学习

  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渗透了学习古诗的四步法:解诗题,知题意;抓字眼,明大意;读诗境,悟诗情;诵诗文,勤积累。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为学生日后自学古诗作铺垫。有了这四步法,学生很快能进入本课的学习活动中,这样设计目的使学生最终学会自学古诗。

  二、合作学习,品位意境

  这首古诗采用白描的方法,语言自然无华,个别字词突破了,诗意就容易弄懂了。在小组合作中,我让他们通过反复诵读,互相商讨,共同理解诗意,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在反馈时说得很生动。但要他们品位其中的意境,这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合作学习中,我旨在让每位同学有发言、有质疑、有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只要他们能说出诗中描写了美丽的春光,悠闲的农村生活,儿童天真可爱,诗人喜爱大自然或喜爱孩子等等有关诗句感悟的内容,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默写这首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

  3、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2月4日立春过后,春天来了,它是那么美丽,引起许多诗人的赞美。你知道有哪些诗是赞美春天的吗?

  2、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宋代诗人杨万里一起走进新市徐公店,领略那儿暮春时节的美丽的风光。

  3、齐读课题。

  二、知诗人,明题意

  1、读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吗?你是怎么想的,你会换一种说法吗?

  小结:同一意思有不同的说法,祖国的语言文字真丰富,让我们把诗题再读一遍。

  2、学习这首诗,你想知道什么?

  3、想知道诗中写了什么,那有什么办法?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实呀,我们只要去多读、多思,就能解决刚才提出的所有问题。

  三、解字词,明诗意

  1、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读这首诗,注意听准发音、节奏。

  2、请同学们自已读一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

  3、同桌互读,如果他读得好就给他打“☆”,读得不好就打“△”。

  4、请得“☆”的同学举手,看来你们读得很认真。xxx你没有得“☆”,请站起来,老师想再给你一次机会(指读),打“☆”。没有得到“☆”的同学都站起来,老师给你们一次机会(齐读) ,打“☆”。

  5、同学们都读得很好了,愿意读的站起来,齐读。

  6、你觉得这首诗大概写出了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认真学习,以对这首诗了解得更清楚:

  ⑴ 自由轻声读诗,边读边划出不懂的词或句。

  ⑵ 有哪些地方你不懂?

  ⑶ 同学们问得真好,这说明你们真正已做到边读边思考了,不懂的地方请别的同学帮帮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⑷ 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那么对刚才的问题,你弄懂了哪些呢?我们先来学习前二句:

  (齐读)

  ① 你弄懂了什么?

  ② 我们把这两句话再读一遍。读完之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你能把这些画下来吗?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纸和水彩笔,简单地画一画。(指一学生的投影出示)问:你为什么这样画?

  ⑸ 导:有一位画家,也把它画出来了。

  (出示画)

  你觉得这画面怎么样?篱笆立在那儿,枝头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这画面又是多美啊 !你能读出它的美、它的静吗?

  自读;

  指读;

  赛读;

  范读;

  齐读。

  7、导:忽然间,那种宁静被打破了,画面动了起来,请看:

  (出示课件)

  ⑴ 你看到了什么?

  (指说)

  ⑵ 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再去读读后两句诗,根据你刚才看到的画面完成这个填空题:

  ( )的儿童,( )的蝴蝶,( )的菜花。

  ⑶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吗?

  (重点指导理解“急走”)

  ⑷ 你会说说这两句的意思了吗?

  (指说。)

  ⑸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有趣的景象。

  (出示课件)

  说→读。

  ⑹ 你能通过朗读来读出它的有趣吗?

  自读→指读(评价)→齐读。

  小结:诗人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新市徐公店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让我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四、入诗境,悟诗情

  1、这么美、这么有趣的画面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下面请同学们微微闭上眼,静静听老师读,在脑海申浮现画面,跟老师进入这如诗如画的新市徐公店。

  (配乐范读)

  2、你看到了什么呢?

  (先把你看到的景象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哪位同学愿意做小诗人,把看到的景象告诉大家。)

  3、多美啊,看到这番景象,你想干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如:

  ⑴ 想读(指导读),想读的同学跟他一齐读。

  ⑵ 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⑶ 想背……

  现在,老师就把这个机会给你们,想读的读,想演的演,想画的画,想背的背,尽情的表现自己。

  4、多么美的一首诗呀,老师也陶醉了,其实大自然中像诗人写的这么美的景色随处可见,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就一定会找到。最后让我们以满载美的心和诗人满载美的心相连,做一个现代诗人,加上恰当的想象,在练笔本上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板书设计】

  略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配乐)

  五、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3、自由动手绘画。(配乐)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六、课外延伸,引导练笔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

  四、板书:

  诗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静)

  画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动)

  意色:黄(绿)(黄)

  共4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

  教学要求: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能教学课本P40~41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内容意思。

  教学要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指出背诵《绝句》

  2、指名说说绝句的意思。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继续运用“四步法”学懂古诗。)

  (1)题。板书后,“宿”,住。“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自学6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完成《作业本》第1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2〉检查

  〈3〉指名读古诗,交流自己哪地方读懂了。

  3、指导学习古诗

  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

  “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

  回答后。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这诗句的意思:

  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

  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

  (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

  〈2〉讨论后,教师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读,背诵诗歌。

  〈3〉、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布置课堂作业

  共4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

  许多老师对古诗教学感到棘手。如把字、词、句的意思嚼碎了喂给学生,“填鸭式”地教学,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如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教师不讲或少讲,又怕煮“夹生饭”。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不“填鸭”,又能把“饭”煮熟呢下面这位教师的古诗教法给了我们很好启发。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理解文字,再理解词语意思,最后连接句意,理解诗意。

  2、从诗意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领悟诗中的意境。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理解字、词、句意

  板书课题。教师一边背诵,一边在黑板的左侧板书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正音:“疏”读Shu不读Su。

  2、利用工具书自学古诗(分四人组),理解诗的字、词、句意。

  3、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对字、词、句理解的情况。

  (2)分句解释诗意(同学们相互补充)。

  (3)教师小结后解题,介绍作用。

  三、诗文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根据诗意学生画简笔画(指名两位学生分别在黑板和幻灯片画,其他学生在草稿上画)。

  2、师生评画。

  (l)评黑板上的画。同学们认为画得很美,但画中枝繁叶茂的树木固然好看,但不符合“未成阴”的诗义。

  (2)评幻灯片上的画。同学们感觉通过抽出的新芽、延伸的小路、茂盛的菜花、翻飞的蝴蝶、儿童的形态,充分展示了春天的气息。

  (3)修改自己的画。

  四、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1、师:古人咏诗有什么习惯动作

  生:摇头晃脑。

  师:为什么会摇头晃脑呢

  生:读出节奏,抒发感情。

  请一位学生用“/”“||”“…”画出这首诗的节奏。(幻灯出示:“…”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短,“/”表示断开拖韵时间长,“||”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更长。)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哪位学生表演一下(一名学生上台摇头晃脑地背起来,其他同学也随之自由背诵,气氛活跃。)

  2、讨论: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你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抒发浓浓的春意的呢

  小结:你的这种情感就是当时作者的情感。

  五、练习

  1、在自己的作品右侧附上这首诗(要求默写)。

  2、在自己的作品下方用一段话解释诗的意思。

  3、将你的作品加工,添上颜色送给家长或朋友。

  [评:这位老师的古诗教学方法新颖,根据学生对诗的理解来作画,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能力、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为学生架设了从直观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课堂上充分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教学效果好。]

  共4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

  以游戏法为主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简介作者,请学生根据已知进行介绍。反复读题,理解题意。

  2、铺垫性练习,为学习诗句打下基础。

  (1)照样子填词。例:了(停)宿()篱()未()追()寻()

  (2)交流所填的结果,并指出“同义复指”的作用。

  3、出示游戏题,自学理解诗的内容。

  (1)围绕“诗人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宣布游戏规则:讨论分两组进行,自愿组合。一组经过讨论后使诗的内容“胖”(扩句)起来;一组讨论后使诗的内容“瘦”(缩句)下去。

  (3)开始计时,10分钟后,小组分别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可以补充。

  (“瘦”的结果:篱疏径深,花落未阴。儿童追蝶,入花无寻。“胖”的结果:农家菜园边有一道稀稀疏疏的竹篱笆,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路边树上的"花朵已经凋谢,但是树叶长得还不茂密。只见小路上奔跑着一个小男孩,咦!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在追逐黄色的蝴蝶。呀!蝴蝶不见了,原来它飞入了黄色的菜花丛中。)

  (4)交换各自的学习体会,并将不同的理解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4、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

  5、拓展性练习,运用上述的方法学习新诗。

  出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评点]

  古诗教学的难度无疑会比教学用现代汉语写成的诗文要大得多。然而,这则设计由于教师的慧心独运,不仅使古诗易于理解,而且使课堂充满了参与的乐趣。如以多种多样的趣味练习教学《绝句》,让学生找到了一条进入诗情的通道。用游戏法将诗句变“胖”(扩句)变“瘦”(缩句)。用对抗赛学《宿新市徐公店》,更使古诗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教学模式,而成为愉悦的自学自悟活动。“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在这里得多了印证。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默写这首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

  3、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2月4日立春过后,春天来了,它是那么美丽,引起许多诗人的赞美。你知道有哪些诗是赞美春天的吗?

  2、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宋代诗人杨万里一起走进新市徐公店,领略那儿暮春时节的美丽的风光。

  3、齐读课题。

  二、知诗人,明题意

  1、读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吗?你是怎么想的,你会换一种说法吗?

  小结:同一意思有不同的说法,祖国的语言文字真丰富,让我们把诗题再读一遍。

  2、学习这首诗,你想知道什么?

  3、想知道诗中写了什么,那有什么办法?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实呀,我们只要去多读、多思,就能解决刚才提出的所有问题。

  三、解字词,明诗意

  1、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读这首诗,注意听准发音、节奏。

  2、请同学们自已读一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

  3、同桌互读,如果他读得好就给他打“☆”,读得不好就打“△”。

  4、请得“☆”的同学举手,看来你们读得很认真。xxx你没有得“☆”,请站起来,老师想再给你一次机会(指读),打“☆”。没有得到“☆”的同学都站起来,老师给你们一次机会(齐读) ,打“☆”。

  5、同学们都读得很好了,愿意读的站起来,齐读。

  6、你觉得这首诗大概写出了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认真学习,以对这首诗了解得更清楚:

  ⑴ 自由轻声读诗,边读边划出不懂的词或句。

  ⑵ 有哪些地方你不懂?

  ⑶ 同学们问得真好,这说明你们真正已做到边读边思考了,不懂的地方请别的同学帮帮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⑷ 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那么对刚才的问题,你弄懂了哪些呢?我们先来学习前二句:

  (齐读)

  ① 你弄懂了什么?

  ② 我们把这两句话再读一遍。读完之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你能把这些画下来吗?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纸和水彩笔,简单地画一画。(指一学生的投影出示)问:你为什么这样画?

  ⑸ 导:有一位画家,也把它画出来了。

  (出示画)

  你觉得这画面怎么样?篱笆立在那儿,枝头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这画面又是多美啊 !你能读出它的美、它的静吗?

  自读;

  指读;

  赛读;

  范读;

  齐读。

  7、导:忽然间,那种宁静被打破了,画面动了起来,请看:

  (出示课件)

  ⑴ 你看到了什么?

  (指说)

  ⑵ 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再去读读后两句诗,根据你刚才看到的画面完成这个填空题:

  ( )的儿童,( )的蝴蝶,( )的菜花。

  ⑶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吗?

  (重点指导理解“急走”)

  ⑷ 你会说说这两句的意思了吗?

  (指说。)

  ⑸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有趣的景象。

  (出示课件)

  说→读。

  ⑹ 你能通过朗读来读出它的有趣吗?

  自读→指读(评价)→齐读。

  小结:诗人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新市徐公店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让我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四、入诗境,悟诗情

  1、这么美、这么有趣的画面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下面请同学们微微闭上眼,静静听老师读,在脑海申浮现画面,跟老师进入这如诗如画的新市徐公店。

  (配乐范读)

  2、你看到了什么呢?

  (先把你看到的景象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哪位同学愿意做小诗人,把看到的景象告诉大家。)

  3、多美啊,看到这番景象,你想干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如:

  ⑴ 想读(指导读),想读的同学跟他一齐读。

  ⑵ 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⑶ 想背……

  现在,老师就把这个机会给你们,想读的读,想演的演,想画的画,想背的背,尽情的表现自己。

  4、多么美的一首诗呀,老师也陶醉了,其实大自然中像诗人写的这么美的景色随处可见,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就一定会找到。最后让我们以满载美的心和诗人满载美的心相连,做一个现代诗人,加上恰当的想象,在练笔本上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板书设计】

  略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3、初步体味创作诗文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语境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春天的乡村是一幅什么景象?春光明媚、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欣欣向荣,真是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图画。

  2、释题:

  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现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那么“宿”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同学回答:住宿。

  二、学习古诗

  1、介绍作者

  杨万里是南宋文学家,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以写自然景物为主,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作“诚斋体”,他的作品也叫做《诚斋集》,并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宿新市徐公店》,是诗人途经新市,住宿在这里,见景生情,有感而发所写的一首诗。那么同学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宿:是指住宿,留宿。新市:是一个地名,就在现在的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指的就是徐家客店。因此,诗题的意思就是:留宿在新市徐家客店。

  2、理解诗意

  ①读诗的前两句

  ②想想画面,理解诗意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从第一句开始,“篱落疏疏一径深”,在这句诗中描写的有“篱落”和“径”,你们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吗?篱落,指的是篱笆,一般在农家小院的周边都有一圈用竹子等围成的围栏,叫作篱笆,那么杨万里见到的是什么样子的篱笆?诗人说了,是稀疏的篱笆,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呢?对,疏疏一词。课文中也有注释,疏疏的意思就是稀疏,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径,径,我们可以给它组个词:路径。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路?“一径深”,说明这是一条很长,很深远的路。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稀疏的篱笆傍,有一条深远的小路。接下来我们再读诗歌的第二句“树头新绿未成阴”。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因为是春天,树上的枝叶刚刚萌芽,所以诗人说是新绿,还不是很茂盛,还没有形成树荫。未成阴,就是还没有形成树荫。所以连起来解释就是:树上萌发的新绿,还没有形成绿荫。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这样的景象吗?虽不是郁郁葱葱,但也能让人感到生机勃勃,春天的景象已然尽在眼前。现在大家就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下这两句诗。.....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诗中稀疏的篱笆,悠长的小路,树上萌发的新绿。

  ③读诗的后两句,理解后面的意思

  刚刚我们想到的、感受到的是一幅乡村静谧清新、质朴的春天景象,那些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又看到了一副怎样的景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谁能说说这两句诗写是抓住什么来写的?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有“儿童”、“黄蝶”、“菜花”。儿童在干什么?儿童在田间地头跑来跑去,追赶着黄色的蝴蝶,而蝴蝶却飞进一片黄色的油菜花中,和油菜花混成一色,找不到了。在这两句诗中,大家除了能够感受到儿童追赶蝴蝶,而蝴蝶却飞入一片菜花中的景象,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感受到在田间地头,蝴蝶在花草间翩翩飞舞,小孩子在“急走”,也就是奔跑,追赶蝴蝶的样子,似乎还能听到他们在追赶蝴蝶时的嬉笑声,欢呼声,还有蝴蝶飞入菜花中后的失望的叹息声。原本静谧的、花黄树绿的乡村,因为孩子们的嬉闹,变得热闹了,构成一幅和谐而生动的画卷。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看到这幅景象,心里一定也是欣欣然,脸上带着笑意。

  三、诵读古诗

  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一遍。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赏析古诗

  大家看,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静与动”、“声与色”,把春天的乡村春天描写的清新、质朴、情意盎然,诗的前两句是静态描写,以写景为主,后两句主要是动态描写。通过描写儿童追赶蝴蝶,把人融于景。整首诗情谊盎然,充满了欢乐,课后就请同学们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来读诗歌,背诗歌。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10篇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3、能把握剧本中公仪休、子明、管家这三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比,了解戏剧。

  同学们,你们看过戏剧吗?老师给大家看一段戏剧,想想看,要演好一场戏,要做那些准备工作呢?(化妆、服装、道具、布景、演员、灯光……)

  同学们说得非常对,其实刚才大家说的都放在一起,就是一场戏的剧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剧本。(出示课题)

  播放课文分角色朗读的录音。让学生听一听,再和课文比较一下缺少了什么?(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交代布景及人物活动。括号交代说话时的语气、动作等。)

  师述:我们把刚才没有读到的部分的内容叫做舞台说明,读的部分就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出示)剧本包括舞台说明和台词。朗读时,只需读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不要读出来,但朗读时要注意把它表现出来。

  根据剧本长短和情节的繁简,戏剧分独幕剧和多幕剧,只有一幕的戏叫独幕剧,一幕以上叫多幕剧。本剧是独幕剧。

  二、感知课文,学习字词。

  1、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思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

  拒收鲁国宰相幕起麻烦务必腥味呕吐违犯

  法纪哇无可奈何恍然大悟日夜操劳心满意足

  (2)讨论理解词语。

  (3)写字指导。

  (4)描红。

  做课间操

  (5)再读课文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创设情境,感悟人物。

  1、自学讨论。

  在询问台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

  归纳出示:

  a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b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c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呢?

  (1)、放古乐,学生自学。

  (2)同学们学习非常认真,但一些同学也碰到一些难题,让我们在小组中来交流、补充。小组学习交流。

  2、精读感悟。

  (1)、学生找出写公仪休喜欢吃鱼的语句“(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对这些词句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

  (过渡:公仪休喜爱吃鱼,这就有人送鱼来了。)

  (2)、(看动画,听读。)分别请学生读管家的话和公仪休拒收的话。公仪休真的是“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吗?他为样说?这里可以从送鱼人的目的和公仪休与管家主人之间的关系两方面去理解。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管家的话与公仪休的话,管家是满脸堆笑,而公仪休是虚与周旋,机回绝。然后想象出三个人当时的不同神情:公仪休的睿智,子明的不解,管家的无奈。

  练读。

  (过渡:为什么公仪休喜爱吃鱼,却不收呢?)

  (3)、学生读出,出示一段话。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学生反复朗读,理解公仪休拒收鲜鲤鱼的原因,让学生抓住关联词语来理解这段话,“因为……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还能……”。这里公仪休作了两步假设:第一步,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而难免会违犯国家法纪;第二步,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鱼了。由此得出结论:“不能收人家的鱼”。公仪休承认自己爱吃鱼,但想吃鱼就必须自己去买,这样才会一直吃到鲜鱼。为了表达自己的主张,公仪休运用了反问句加强语气,朗读时要注意指导,体会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小结课文,提出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独幕剧表演。

  课前准备:帽子、鱼等道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略)

  2、我们今天要演的一部戏是——《公仪休拒收礼物》,想想怎样才能把这本独幕剧给演好了?

  3、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戏要演得好,不仅要做到形似,还要做到神似。

  剧本中的故事是由人物对话展开的,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等都隐藏在对话之中。所以,为了演得逼真,要请你:(板书)认真去读人物对话,仔细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反复朗读体验他的内心活动。

  学生自由读书。

  二、交流感受,表演评议。

  1、你对谁感兴趣?为什么?(同桌互说)

  2、四人小组演剧本。

  3、一小组上台演。

  4、评议(让学生充分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指导朗读。)

  5、在评议的基础上小组再演。

  6、安排记者采访活动。分别采访公仪休、管家和子明,在采访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人物情感,领悟人物形象。

  三、通过刚才这样读、演、评、采访等活动。

  我想大家对剧本的理解更近了一步,现在有没有兴趣和信心演得更好。

  1、指名四位同学再次上台表演。激励性评价。

  2、课后你想做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3、能把握剧本中公仪休、子明、管家这三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比,了解戏剧。

  同学们,你们看过戏剧吗?老师给大家看一段戏剧,想想看,要演好一场戏,要做那些准备工作呢?(化妆、服装、道具、布景、演员、灯光……)

  同学们说得非常对,其实刚才大家说的都放在一起,就是一场戏的剧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剧本。(出示课题)

  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交代布景及人物活动。括号交代说话时的语气、动作等。)

  师述:我们把刚才没有读到的部分的内容叫做舞台说明,读的部分就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出示)剧本包括舞台说明和台词。朗读时,只需读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不要读出来,但朗读时要注意把它表现出来。

  根据剧本长短和情节的繁简,戏剧分独幕剧和多幕剧,只有一幕的戏叫独幕剧,一幕以上叫多幕剧。本剧是独幕剧。

  二、感知课文,学习字词。

  1、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思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指名读,领读。

  拒收 鲁国 宰相 幕起 麻烦 务必 腥味 呕吐 违犯

  法纪 哇 无可奈何 恍然大悟 日夜操劳 心满意足

  (2)讨论理解词语。

  (3)写字指导。

  (4)描红。

  (5)再读课文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创设情境,感悟人物。

  1、自学讨论。

  在询问台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

  归纳出示:

  a.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b.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c.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呢?

  (1)放古乐,学生自学。

  (2)同学们学习非常认真,但一些同学也碰到一些难题,让我们在小组中来交流、补充。小组学习交流。

  2、精读感悟。

  (1)、学生找出写公仪休喜欢吃鱼的语句“(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对这些词句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

  (过渡:公仪休喜爱吃鱼,这就有人送鱼来了。)

  (2)、(看动画,听读。)分别请学生读管家的话和公仪休拒收的话。公仪休真的是“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吗?他为样说?这里可以从送鱼人的目的和公仪休与管家主人之间的关系两方面去理解。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管家的话与公仪休的话,管家是满脸堆笑,而公仪休是虚与周旋,机回绝。然后想象出三个人当时的不同神情:公仪休的睿智,子明的不解,管家的无奈。

  练读。

  (过渡:为什么公仪休喜爱吃鱼,却不收呢?)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3

  教学重点:

  在表演过程中如何结合同学们的动作、神态、语言来进一步掌握剧本要求,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妙词佳句的蕴味。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引发思考

  1. 板书课题,指读

  你读了课题,会有哪些问题?

  2. 初步交代剧本常识:

  独幕剧是一种小型的戏剧,幕起开始、幕落结束。

  二.快速通读全文,主动探究剧本格式。

  1. 快速浏览全文,看看这篇课文与以往有何不同?

  2. 相对应学生的回答来理解:开头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内容是人物的对话,而方括号与圆括号里就是舞台说明。方括号里是交代布景、人物活动,圆括号里是人物说话时表情、动作。

  3.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一目了然。

  三.结合预习、自行阅读

  1. 结合预习作业、自读全文,边读边划出不解词语、读不通顺之处,做读*号

  2. 有觉得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吗?讨论指导,再让该生读通顺为止。

  有不解的词语吗?[或由同学回答、或直接答、或查字典]留在课文中解释

  宰相:古代官职名,旧时皇帝身边总管全国政务的官员。

  回味:(破字法)回忆刚才的味道。

  心满意足:十分满意。

  烦:麻烦。

  满脸堆笑:(下节课具体分析)

  盛情:深厚、真诚的情意。

  务必:(换词法)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难免:很难避免。(可组词法,可查字典)

  法纪:法律、纪律。

  恍然大悟:(查字典了解, 具体下节课分析)

  腥:形声字,[书空],结构分析。[怎么记?]

  违:形声字,[怎么记? 换部首法]

  3. 描红

  四.各小组分角色表演

  要求:1.迅速确定各自角色

  2.注意表演时应注意不仅要读得十分流利,还要有动作、神态!(可以自己添加!)

  3.边表演边注意遇到些什么问题?(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哪儿有困难?

  五.解释疑难,共同探究

  1.你们在表演过程中间,有没有感到比较难表演的地方?

  2.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该如何解决!为什么要这样演?

  这里要体现出层次性

  问题提的简单,也应给予解答,引导他自己找出答案。(耽误时间没关系)

  注意:边讨论,边在相应的地方记上关键提示。

  (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字。要简单!)

  六.登台亮相,欣赏评议

  1.抽一中等偏上小组登台表演剧本内容

  哪一小组愿意上台来表演?注意投入剧情

  要求:其他小组仔细观察,尤其是扮演与自己相同角色的,更应当看仔细了,哪儿演的好,哪儿有待改进的,看仔细了。欣赏之后,咱们再说说看,讨论讨论怎样能演得更棒。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老师当回报幕员。

  请仔细欣赏

  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

  2.欣赏

  3.评议、研究,并在相应位置做上记号。

  4.请优等生上台来表演(老师应当心中有数)

  5.再评议,再讨论

  6.小组内再分角色表演一次[来及便安排]

  七.作业:

  1.谈谈作为演员,你认为你所扮演角色有哪些特点?表演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你为什么这样觉得,从文中哪儿看出来的?

  2.你认为人物添加些什么动作、语句、神态更好?更能使表演精彩、好看?

  3.读抄课后“抄写”上的词语。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4、学习独幕剧表演。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

  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帽子、鱼等道具。

  一、 揭题

  1、板书课题:27、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所不同,它是一出独幕剧。

  2、介绍剧本常识。

  (1) 独幕剧是一种小型戏剧,顾名思义,只有一幕,幕起开始,幕落结束。本文是个剧本,也就是演出这个独幕剧的底稿。

  (2) 剧本一般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让学生看课文开头五行内容)

  (3)剧本的主要内容是人物对话。(指名试读开头两句对话,然后让学生浏览全文对话)

  (4)剧本中方括号交代舞台背景和人物活动等,圆括号交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让学生看课文括号里的内容)

  (5)剧本的朗读只需读人物对话。

  二、 自学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词。

  3、 指名分角色读课文,师生评议。

  4、 讨论: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 再读课文,理清剧情发展

  1、再读课文,并联系方括号的内容,思考剧情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2、讨论交流。

  第一部分(开头至“心满意足了”)

  第二部分(从“幕后”至“提着鲤鱼下场”)

  第三部分(从子明说“老师”至结束)

  四、 默读课文,进行质疑后讨论交流

  1、默读各部分,联系段意,主动质疑。

  (1) 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 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3) 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礼物?

  2、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相机完成课后第四题。

  4、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五、指导写字

  1、 讨论书写要点。

  2、 范写“幕、鲁、宰”。

  3、 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课后将课文读熟。

  板书设计: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爱吃鲤鱼

  清正廉洁 以身作则

  拒收鲤鱼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去品味人物语言进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独幕剧的特色。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剧本,研究剧中人物的性格;再根据剧本演好这部戏,演完后评选最佳演员和最佳导演。

  二、设疑入境,走进文本。

  (一)、师问:公仪休拒收的礼物是什么?(两条活鲤鱼)

  (二)、师:古时候的鲁国,水产品奇缺,这两条活鲤鱼可是很难得的礼物呀!可公仪休为什么不收呢?他的学生子明和我们同样感到很不理解,谁能找到子明的疑问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指名读子明的话,即“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师及时评价、鼓励,指导学生读好疑问的语气。

  三、自主解疑,品读文本。

  (一)、以疑设疑,学习“公仪休爱吃鱼”的环节。

  1、你认为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想,找到答案画下来,多读几遍,有想法可以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完成后先同位再集体交流。

  (1)指名读体现公仪休爱吃鱼的句子,即“嗯,刚吃过……心满意足了

  (2)师引导:读书要品味出文章内涵,读出感情来,应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即读到哪个句子,眼睛就要盯住重点词语,心里就要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

  (3)指导感情朗读,抓住“回味似的”、“实在是鲜美呀!”、“心满意足了!”等词语并辅以表情、动作等,读好人物对话。

  (二)、自主解疑,学习“公仪休拒收鱼”的环节。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刚才掌握的学习方法:“读――想--画,”和“读书三到”来自主学习,解决子明的疑问。

  1、学生自主学习“管家送鱼”和“公仪休拒收鱼并解释原因”部分的内容。

  2、学生解读疑问、品味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后进生。

  3、交流、反馈。

  (1)指名读“管家送鱼”的相关句子。

  a你认为管家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生答后,师板书:奉承讨好、别有用心。

  b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一步练读管家的话,抓住“满脸堆笑”等词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c讨论:你喜欢管家这样的人吗?指名口述,让生说出原因。

  (2)师引导:尽管管家阿谀奉承,说尽好话,但仍被公仪休巧妙回绝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公仪休是个____的人。生答后,师板书:聪明机智。

  (3)喜欢吃鱼,却要装作闻到鱼腥就要呕吐,这其中可是大有文章呀!下面谁来当一当公仪休,给子明做进一步的解释呢?

  a指名读该部分内容。(即“正因为……有鱼吃吗?”)

  b你能不看课文,把公仪休不收鱼的原因解释给同位听吗?说时,引导学生弄懂其中的关系:

  如果收鱼――违犯法纪

  如果犯法――吃不上鱼

  现在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c同位说后,指名练说。

  (4)公仪休的这番话,更说明他还具有怎样的品质?生答后,师板书:清正廉洁。

  (5)齐读这部分内容,强调读好反问句。

  四、积累内化,巩固文本。

  1、让生说说子明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2、指名回答后,师板书:谦逊有礼、勤学好问。

  3、结合板书上出现的三种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提示:要结合恰当的表情、神态及形体语言,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5、教师适时评价、鼓励,小结: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精彩,相信排演独幕小话剧时一定表现更棒!

  六、迁移拓展,走出文本。

  出示幻灯片,展示某些官员因为贪脏枉法而身败名裂的故事,从反面例证告诉同学们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六、全文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0 公仪休拒收礼物

  公仪休:聪明机智 清正廉洁

  子明: 谦逊有礼 勤学好问

  管家: 奉承讨好 别有用心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在阅读中感悟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格。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

  2. 上堂课我们已经读了剧本,还记得剧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吗?(公仪休,子明,管家)

  3. 这堂课我们要通过朗读,体会来演好这三个人物。

  二学习第一部

  1. 过渡: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liucue86.com前的一个下午,公仪休家的客厅内,子明正坐在席上读书,公仪休从内室走了出来。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

  2.听了他们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公仪休很爱吃鱼)是的。

  3.哪里看出来他很爱吃鱼?

  85你是从公仪休的话中体会到的。

  85你不仅找对了,而且读的很好,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到公仪休非常爱吃鱼。谁还想来试试?

  你找对了,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85从你的朗读中我有点感觉到公仪休爱吃鱼了,能让这种感觉再强烈点吗?谁再来试试?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公仪休很爱吃鱼?(回味似的)对,你是从公仪休的神态中体会到的。

  85回味(出示)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之间互相做一做回味的样子。

  同学们做得很投入,刚才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做得特别好,你来表演给大家看看。面向大家。真棒(鼓掌)

  4、下面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老师读子明的话,公仪休的话请同学们读,注意读好公仪休的语气,还要加上适当的动作。

  5. 谁能勇敢的到前面来与老师配合,演给大家看看?(鼓掌)

  三学习第二部分

  1. 你们知道吗?当时,公仪休是鲁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利可大呢!既然他这么爱吃鱼,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给他送鱼来了,你们瞧!老师范演管家。

  (自我介绍,创设情境:我是李大夫的管家,我家主人说,公仪休是宰相,官儿可大呢!他爱吃鱼,嘿嘿,咱就给他送两条,讨讨他欢心,以后.我这就去,你们可别说呀!)

  2、你看懂了什么?(管家来送鱼,管家来拍马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满脸堆笑)对,一起读这个词。如果换成满面笑容好不好?不好,为什么?(笑得不真实)对的,你做给大家看看。

  3. 是啊,这个笑是装出来的,多虚伪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好管家的话。

  4. 看着管家手中的两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 ,公仪休并没有收,他是怎么拒绝的呢?自己读读公仪休的话,并完成这个填空。

  [投影出示:公仪休地拒收礼物。]

  5. 巧妙的,机智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公仪休拒绝得多巧妙啊!还可以怎么填?再读读这段话,看谁又有新的发现?(出示:务必)务必是什么意思?

  6. 见公仪休这样坚决,管家没有办法,只好无可奈何的走了。

  7. 这一部分非常精彩,我们就一起来演一演。一二大排演管家,三四大排演公仪休,全体起立,别忘了加上动作。(引:大人)

  大家演得的很认真。

  四学习第三部分

  1. 公仪休爱吃鱼,却没有收别人送来的鱼,一旁的子明看见了,疑惑地问,

  (引)公仪休的话道了原因。听(录音)

  听懂了吗?真的吗?老师来考考你们,看,需要讨论吗?好,张口就来。

  [投影:考一考: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 );如果照别人不好的意思办了事,就();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就( );因此( )。 ]

  2. 看来同学们真的听懂了,你觉得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是个怎样的官?(清正廉洁)

  3.你们看,他说的话多实在,道理讲的多清楚啊,让我们一起读好他的话

  (齐读)

  4. 听了公仪休的话,子明也由原来的不界,变成了恍然大悟,你们能演一演子明神态变化的过程吗?老师读,你们演。5. 看来,公仪休不仅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也是一位循循善诱是老师,他为子明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也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

  6. 请男同学齐读子明的话,女同学读公仪休的话。把表情加上去。

  五 表演

  1. 刚才,我们通过朗读,交流已经读懂了这个独幕剧,现在我们该完整地来演一演了,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小组,排一排,演一演。

  2. 表演,评最佳演员。

  六 拓展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个真实的故事,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的时候,伟大的文学家司马迁就把这个故事写入了《 史记》这本书。想读一读故事的原文吗?

  投影出示:

  客有遗(wei)相(xiang)鱼者,相不受。客曰(yue):闻君嗜(shi)

  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

  (ji)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wu)故不受也。

  ————选自《史记》司马迁

  注释: 遗:赠送。相:宰相,公仪休

  曰:说。 闻:听说。

  嗜:喜欢 以:因为。

  自给:自己供应。 免:被革去官职。

  复:再,又。 吾:我。

  请同学们跟老师朗读一遍。

  3.发纸。课后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读一读这篇古文,有什么疑问,欢迎同学们课后来跟老师进行交流。

  六板书: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维果茨基)因此,仅仅注重学生个体的角色体验、感悟是不够的,还有赖于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多项合作、交流活动,来激活整个课堂。只有在课堂上联系课内课外,积极为每一个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给他们充分的自主空间,他们才能有所感、有所悟,直至有所创。所以为了让学生掌握剧本中公仪休、子明、管家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走进文本,真真切切地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去品味人物语言进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设疑入境,走进文本。

  1、生齐读课题后,师问:公仪休拒收的礼物是什么?(两条活鲤鱼)

  2、师:古时候的鲁国,水产品奇缺,这两条活鲤鱼可是很难得的礼物呀!可公仪休为什么不收呢?他的学生子明和我们同样感到很不理解,谁能找到子明的疑问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3、指名读子明的话,即“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师及时评价、鼓励,指导学生读好疑问的语气。

  [点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初始,教师就以疑入手,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并能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单刀直入“子明的话”。这样以“预设”引路,为后面学生自主解疑埋下伏笔,为课堂中的精彩生成留出更大空间]

  二、自主解疑,品读文本。

  (一)以疑设疑,学习“公仪休爱吃鱼”的环节。

  1、你认为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想,找到答案画下来,多读几遍,有想法可以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完成后先同位再集体交流。

  (1)指名读体现公仪休爱吃鱼的句子,即“嗯,刚吃过……心满意足了”。

  (2)师引导:读书要品味出文章内涵,读出感情来,应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即读到哪个句子,眼睛就要盯住重点词语,心里就要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

  (3)指导感情朗读,抓住“回味似的”、“实在是鲜美呀!”、“心满意足了!”等词语并辅以表情、动作等,读好人物对话。

  (二)自主解疑,学习“公仪休拒收鱼”的环节。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刚才掌握的学习方法:“读—想—画,”和“读书三到”来自主学习,解决子明的另一个疑问。

  1、学生自主学习“管家送鱼”和“公仪休拒收鱼并解释原因”部分的内容。

  2、学生解读疑问、品味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后进生。

  3、交流、反馈。

  (1)指名读“管家送鱼”的相关句子。

  a你认为管家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生答后,师板书:阿谀奉承、善于巴结。

  b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一步练读管家的话,抓住“满脸堆笑”等词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c讨论:你喜欢管家这样的人吗?指名口述,让生说出原因。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点评:语文来源于生活。当文本中的主人公和学生*时生活中曾见到过的人物形象有机结合起来时,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被唤醒了,这为体会人物性格,培养语感提供了有利时机。同时,又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体现了文道合一的理念。]

  (2)师引导:尽管管家阿谀奉承,说尽好话,但仍被公仪休巧妙回绝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公仪休是个____的人。

  生答后,师板书:聪明机智。

  (3)喜欢吃鱼,却要装作闻到鱼腥就要呕吐,这其中可是大有文章呀!下面谁来当一当公仪休,给子明做进一步的解释呢?

  a指名读该部分内容。(即“正因为……有鱼吃吗?”)b你能不看课文,把公仪休不收鱼的原因解释给同位听吗?说时,引导学生弄懂其中的关系:

  如果收鱼――违犯法纪

  如果犯法――吃不上鱼

  现在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c同位说后,指名练说。

  (4)公仪休的这番话,更说明他还具有怎样的品质?

  生答后,师板书:清正廉洁、有远见。

  (5)齐读这部分内容,强调读好反问句。

  [点评:这一板块的整体设计旨在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和学法的有效指导。“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而这种“授渔”在本课中呈现出了坡度性,由扶到放。当然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远胜于灌输给学生更多的语文知识。自主解疑,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与他人的交流、碰撞,又使得整个课堂闪耀智慧的火花,灵性飞扬!]

  三、积累内化,巩固文本。

  1、让生说说子明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2、指名回答后,师板书:谦逊有礼、勤学好问。

  3、结合板书上出现的三种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提示:要结合恰当的表情、神态及形体语言,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5、教师适时评价、鼓励,小结:

  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精彩,相信排演独幕小话剧时一定表现更棒!

  6、合作表演。表演,评价,再表演,再评价。

  [点评:读书感悟是语文课堂永恒的旋律,利用分角色朗读再次巩固文本,让生再次体悟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学生十分乐于接受。这种积累内化不着痕迹。]

  四、迁移拓展,走出文本。

  作业:如果子明也做了官,在公仪休的影响下,他会如何去做呢?想象一下写下来。

  [点评:语文教学得益于课内,发乎于课外。迁移练习让学生走出文本,在生活情境中去体验文本中的内涵,从有限走向无限。]

  教学反思:

  新课程注重鼓励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方式,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没有过多牵着学生走,而是让生以“子明的两句疑问”引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寻求答案,在读书、感悟、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方法,发展能力,并能将所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新课程也注重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所以我特地安排了让学生进行合作表演。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由于角色的转换,因新异感激起热烈的情绪,让儿童作为活生生的人,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全部地投入,全面地活动起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体验性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创设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情境。

  针对一节课,恰到好处的教学模式就是最好的教学模式。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具有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的是执着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8

  教学重点:

  在表演过程中如何结合同学们的动作、神态、语言来进一步掌握剧本要求,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妙词佳句的蕴味。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引发思考

  1. 板书课题,指读

  你读了课题,会有哪些问题?

  2. 初步交代剧本常识:

  独幕剧是一种小型的戏剧,幕起开始、幕落结束。

  二.快速通读全文,主动探究剧本格式。

  1. 快速浏览全文,看看这篇课文与以往有何不同?

  2. 相对应学生的回答来理解:开头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内容是人物的对话,而方括号与圆括号里就是舞台说明。方括号里是交代布景、人物活动,圆括号里是人物说话时表情、动作。

  3.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一目了然。

  三.结合预习、自行阅读

  1. 结合预习作业、自读全文,边读边划出不解词语、读不通顺之处,做读*号

  2. 有觉得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吗?讨论指导,再让该生读通顺为止。

  有不解的词语吗?[或由同学回答、或直接答、或查字典]留在课文中解释

  宰相:古代官职名,旧时皇帝身边总管全国政务的官员。

  回味:(破字法)回忆刚才的味道。

  心满意足:十分满意。

  烦:麻烦。

  满脸堆笑:(下节课具体分析)

  盛情:深厚、真诚的情意。

  务必:(换词法)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难免:很难避免。(可组词法,可查字典)

  法纪:法律、纪律。

  恍然大悟:(查字典了解, 具体下节课分析)

  腥:形声字,[书空],结构分析。[怎么记?]

  违:形声字,[怎么记? 换部首法]

  3. 描红

  四.各小组分角色表演

  要求:1.迅速确定各自角色

  2.注意表演时应注意不仅要读得十分流利,还要有动作、神态!(可以自己添加!)

  3.边表演边注意遇到些什么问题?(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哪儿有困难?

  五.解释疑难,共同探究

  1.你们在表演过程中间,有没有感到比较难表演的地方?

  2.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该如何解决!为什么要这样演?

  这里要体现出层次性

  问题提的简单,也应给予解答,引导他自己找出答案。(耽误时间没关系)

  注意:边讨论,边在相应的地方记上关键提示。

  (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字。要简单!)

  六.登台亮相,欣赏评议

  1.抽一中等偏上小组登台表演剧本内容

  哪一小组愿意上台来表演?注意投入剧情

  要求:其他小组仔细观察,尤其是扮演与自己相同角色的,更应当看仔细了,哪儿演的好,哪儿有待改进的,看仔细了。欣赏之后,咱们再说说看,讨论讨论怎样能演得更棒。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老师当回报幕员。

  请仔细欣赏

  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

  2.欣赏

  3.评议、研究,并在相应位置做上记号。

  4.请优等生上台来表演(老师应当心中有数)

  5.再评议,再讨论

  6.小组内再分角色表演一次[来及便安排]

  七.作业:

  1.谈谈作为演员,你认为你所扮演角色有哪些特点?表演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你为什么这样觉得,从文中哪儿看出来的?

  2.你认为人物添加些什么动作、语句、神态更好?更能使表演精彩、好看?

  3.读抄课后“抄写”上的词语。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9

  设计理念:

  “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维果茨基)因此,仅仅注重学生个体的角色体验、感悟是不够的,还有赖于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多项合作、交流活动,来激活整个课堂。只有在课堂上联系课内课外,积极为每一个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给他们充分的自主空间,他们才能有所感、有所悟,直至有所创。所以为了让学生掌握剧本中公仪休、子明、管家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走进文本,真真切切地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去品味人物语言进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设疑入境,走进文本。

  1、生齐读课题后,师问:公仪休拒收的礼物是什么?(两条活鲤鱼)

  2、师:古时候的鲁国,水产品奇缺,这两条活鲤鱼可是很难得的礼物呀!可公仪休为什么不收呢?他的学生子明和我们同样感到很不理解,谁能找到子明的疑问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3、指名读子明的话,即“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师及时评价、鼓励,指导学生读好疑问的语气。

  [点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初始,教师就以疑入手,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并能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单刀直入“子明的话”。这样以“预设”引路,为后面学生自主解疑埋下伏笔,为课堂中的精彩生成留出更大空间]

  二、自主解疑,品读文本。

  (一)以疑设疑,学习“公仪休爱吃鱼”的环节。

  1、你认为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想,找到答案画下来,多读几遍,有想法可以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完成后先同位再集体交流。

  (1)指名读体现公仪休爱吃鱼的句子,即“嗯,刚吃过……心满意足了”。

  (2)师引导:读书要品味出文章内涵,读出感情来,应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即读到哪个句子,眼睛就要盯住重点词语,心里就要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

  (3)指导感情朗读,抓住“回味似的”、“实在是鲜美呀!”、“心满意足了!”等词语并辅以表情、动作等,读好人物对话。

  (二)自主解疑,学习“公仪休拒收鱼”的环节。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刚才掌握的学习方法:“读—想—画,”和“读书三到”来自主学习,解决子明的另一个疑问。

  1、学生自主学习“管家送鱼”和“公仪休拒收鱼并解释原因”部分的内容。

  2、学生解读疑问、品味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后进生。

  3、交流、反馈。

  (1)指名读“管家送鱼”的相关句子。

  a你认为管家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生答后,师板书:阿谀奉承、善于巴结。

  b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一步练读管家的话,抓住“满脸堆笑”等词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c讨论:你喜欢管家这样的人吗?指名口述,让生说出原因。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点评:语文来源于生活。当文本中的主人公和学生*时生活中曾见到过的人物形象有机结合起来时,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被唤醒了,这为体会人物性格,培养语感提供了有利时机。同时,又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体现了文道合一的理念。]

  (2)师引导:尽管管家阿谀奉承,说尽好话,但仍被公仪休巧妙回绝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公仪休是个____的人。

  生答后,师板书:聪明机智。

  (3)喜欢吃鱼,却要装作闻到鱼腥就要呕吐,这其中可是大有文章呀!下面谁来当一当公仪休,给子明做进一步的解释呢?

  a指名读该部分内容。(即“正因为……有鱼吃吗?”)b你能不看课文,把公仪休不收鱼的原因解释给同位听吗?说时,引导学生弄懂其中的关系:

  如果收鱼――违犯法纪

  如果犯法――吃不上鱼

  现在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c同位说后,指名练说。

  (4)公仪休的这番话,更说明他还具有怎样的品质?

  生答后,师板书:清正廉洁、有远见。

  (5)齐读这部分内容,强调读好反问句。

  [点评:这一板块的整体设计旨在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和学法的有效指导。“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而这种“授渔”在本课中呈现出了坡度性,由扶到放。当然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远胜于灌输给学生更多的语文知识。自主解疑,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与他人的交流、碰撞,又使得整个课堂闪耀智慧的火花,灵性飞扬!]

  三、积累内化,巩固文本。

  1、让生说说子明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2、指名回答后,师板书:谦逊有礼、勤学好问。

  3、结合板书上出现的三种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提示:要结合恰当的表情、神态及形体语言,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5、教师适时评价、鼓励,小结:

  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精彩,相信排演独幕小话剧时一定表现更棒!

  6、合作表演。表演,评价,再表演,再评价。

  [点评:读书感悟是语文课堂永恒的旋律,利用分角色朗读再次巩固文本,让生再次体悟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学生十分乐于接受。这种积累内化不着痕迹。]

  四、迁移拓展,走出文本。

  作业:如果子明也做了官,在公仪休的影响下,他会如何去做呢?想象一下写下来。

  [点评:语文教学得益于课内,发乎于课外。迁移练习让学生走出文本,在生活情境中去体验文本中的内涵,从有限走向无限。]

  教学反思:

  新课程注重鼓励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方式,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没有过多牵着学生走,而是让生以“子明的两句疑问”引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寻求答案,在读书、感悟、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方法,发展能力,并能将所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新课程也注重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所以我特地安排了让学生进行合作表演。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由于角色的转换,因新异感激起热烈的情绪,让儿童作为活生生的人,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全部地投入,全面地活动起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体验性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创设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情境。

  针对一节课,恰到好处的教学模式就是最好的教学模式。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具有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的是执着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4、学习独幕剧表演。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

  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帽子、鱼等道具。

  一、 揭题

  1、板书课题:27、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所不同,它是一出独幕剧。

  2、介绍剧本常识。

  (1) 独幕剧是一种小型戏剧,顾名思义,只有一幕,幕起开始,幕落结束。本文是个剧本,也就是演出这个独幕剧的底稿。

  (2) 剧本一般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让学生看课文开头五行内容)

  (3)剧本的主要内容是人物对话。(指名试读开头两句对话,然后让学生浏览全文对话)

  (4)剧本中方括号交代舞台背景和人物活动等,圆括号交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让学生看课文括号里的内容)

  (5)剧本的朗读只需读人物对话。

  二、 自学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词。

  3、 指名分角色读课文,师生评议。

  4、 讨论: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 再读课文,理清剧情发展

  1、再读课文,并联系方括号的内容,思考剧情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2、讨论交流。

  第一部分(开头至“心满意足了”)

  第二部分(从“幕后”至“提着鲤鱼下场”)

  第三部分(从子明说“老师”至结束)

  四. 默读课文,进行质疑后讨论交流

  1、默读各部分,联系段意,主动质疑。

  (1) 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 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3) 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礼物?

  2、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相机完成课后第四题。

  4、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五、指导写字

  1、 讨论书写要点。

  2、 范写“幕、鲁、宰”。

  3、 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课后将课文读熟。

  板书设计: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爱吃鲤鱼

  清正廉洁 以身作则

  拒收鲤鱼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3篇(扩展6)

——游荆川公园作文3篇

游荆川公园作文1

  5月1日是我国的劳动节,在上午妈妈带着我和爸爸来到了荆川公园游玩。

  刚到荆川公园,我看到有许多的游乐设施,我和妈妈先去玩钓鱼游戏,不到十五分钟,我便钓了七条鱼,我本来想多钓几条的,可妈妈说:“鱼儿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我们不能再伤害他们了!”于是我便放下鱼竿,将这七条小鱼带回家。钓完小鱼,我和爸爸又乘坐了太空漫步,实在是太好玩了!

  我们接着往前走,来到一个喂鱼的地方,妈妈买了两包鱼食给我,于是我就开始喂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了,有的鱼很大,并且像是很饿了,你只要扔一粒鱼食下去,就会有好多的鱼游过来,争着抢着吃,还用那哀求的眼神望着我,好像在说:求求你了,再放点吧,我们都已经饿了一夜了。于是,我又放了好多,但很快被它们一扫而空,很快的鱼食就所剩无几了,可是它们好像还没吃饱,我没办法只好摇摇头走开。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唐荆川先生读书处,参观了一些唐荆川先生生前留下的遗物,走到那些遗物的跟前,仿佛唐荆川先生还在我们面前,让人感受到他的气息。

  风景总是看不完的,不一会便到了下午,于是我们乘着24路车回了家。

游荆川公园作文2

  荆川公园是以唐荆川的名字命名的,在西大门就有八个长方形的石碑,上面刻着唐荆川的故事,石碑上的人物栩栩如生,仿佛真的一样。每个石碑前都有二个景观灯,到了晚上,景观灯悠悠的光照在石碑,让人们在夜晚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石碑的文字和图画。

  公园里有一条贯穿东西的林间小道,两边是竹林、树林和花丛,我记得春天来的时候它们还是一棵棵的竹笋、树苗,如今它们已经长成了成片葱绿的竹林和高大的树木。一阵阵风吹过,树叶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好像在和人们说欢迎呢。

  沿着林间小道一直往前走,左边是唐荆川的雕像,我每次来,都会看到来游玩的人们在拍照留念。右边是一片广阔的绿草地,草地像一块绿色的毛毯,铺在大地之上,让我忍不住想在上面打个滚,睡个觉。可是我怕踩痛了嫩绿的小草,保护大自然是大家的责任啊!

  到了晚上,荆川公园又别有一番风景,公园里到处回响着不同的音乐,一些婆婆公公随着音乐跳起了舞,打起了太极拳,舞起了剑,成了荆川公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荆川公园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园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鸟语花香、到处洋溢着大自然的气息。

游荆川公园作文3

  就在这个星期天的下午,阳光非常的明媚,天蓝色的天空之中漂浮着几朵非常美丽的像似绒毛一样的白云,它们也好像是大海里面的一朵朵的浪花一样,我和我的哥哥扁哥两个人三步并作两步的"开开心心兴致勃勃的朝着我们最喜欢的至诚公园走了过去。很快我们就来到了至诚公园。

  到了这个大公园里,首先映入我们的眼球的就是那些个五彩缤纷的紫薯叶,我们都不由得感叹道这些树叶真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迷人,如此的令我们感到陶醉呀。突然我们看到了那些火红色一般的爬山虎,它们好像是编制成了一个巨大的凉棚一样,在这灿烂的阳光的照射之下,显得尤其格外的美丽动人。

  这些树叶可真是太美丽了,有的红里面泛着紫色,有的远远的望去就像是天边的一朵朵云彩一样的美丽,有的则是像着一团团的火焰一般,正在我们的注视之下熊熊的汹涌燃烧着。这样的美景真是实在太让人感到开心了,我们下一次一定还要来到这个公园里面游玩。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3篇(扩展7)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3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教材说明】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篇幅较长,语言生动,其中不乏细节描写,历来是研究孔子思想以及孔门弟子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先秦诸子选读》及《*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均将此篇选入其中。本教学设计是以高一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所选的《侍坐章》为教材进行设计和规划教学的。

  【学习目标】

  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进度,高一学生已经学完必修的四册教材,阅读过十几篇文言作品,掌握了一定的文言词句知识。为此,本课学习目标拟定如下:

  1、介绍语言文化常识,例如古代名与字、“晳”字的写法等。

  2、落实文言基础知识,读懂篇章大意,过好语言难关。

  3、理解四子之志,以及孔子“吾与点也”的思想内涵。

  “吾与点也”也是理解孔子思想的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

  布置课前预习

  1、对照注解阅读课文,初通文意,完成语言基础练习。

  2、朗读课文3遍,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3、阅读研讨练习的“相关链接”资料,了解孔子对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的评价,以及孔子的志向。

  【教学安排】

  1-2课时

  【教学内容】

  一、了解孔子及《论语》的地位和影响

  1、结合学生实际简单介绍孔子思想及《论语》对*人生活与思想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课文出处

  今天我们所学的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课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3次印刷),文章选自何晏等人《论语集解》,中华书局1990年。

  二、了解语言文化常识

  朗读标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这个标题就是课文的第一句话。《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取首章前面二三个字作篇名,没有实际意义。本文题目是编者加的。侍坐,即陪长者聊天。

  首先,看看这四个人的排列顺序。朱熹说:“四子侍坐,以齿为序,各言其志”。“以齿为序”,即按照年龄从大到小排列。*古代很强调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观念。所谓孝悌,孝即孝敬父母长辈,悌即尊重兄长。

  其次,看这里的名字,与孔子对他们的称呼不同。这里称字,而孔子称呼其名。对一个人直呼其名和称呼其字,包含了古代人的文化观。

  *古代做官的人,以及知识分子,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名与字在意义上有着某些联系。有的名与字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字原,“原”是宽阔*坦的意思;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由,所走的路;周瑜,字公瑾,瑜、瑾都是美玉。有的名与字意义相对,例如:曾点,字晳,点,小黑点也,皙,肤色洁白之意;韩愈,字退之。有的名与字的意义有文化上或事理上的联系,例如:孔子,固其母曾去尼丘山向神祈祷,才怀了孕生下孔子,又因他排行老二,所以给他取名丘,字仲尼;孔子弟子冉求,字子有,须先“求”才能“有”;公西赤,字子华,赤,红色,华,花也。

  长辈或上级对晚辈或下级,可以直呼其名,而晚辈或下级对长辈或上级,则只能称其字,这就是为尊者讳。课文里,孔子分别称呼他的四位弟子为“由”、“求”、“赤”、“点”,即直呼其名,而本文的笔者在写作时却称其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即称其字。这是一种文化自觉行为。

  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再次,看曾晳的“晳”字是怎么写的。

  晳,从析从日。人教版2006年的版本写作“皙”(从析从白),2008年的版本改成了“晳(从析从日)”。是印刷错误吗?这两个字究竟哪个是正确的?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从深圳大学图书馆查找了许多资料,结果发现:现行图书中有关曾晳的“晳”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从析从白的“皙”,例如于丹的《论语心得》等一般通俗读物中都写作“皙”;一种是从析从日的“晳”,例如杨树达、南怀瑾、李泽厚等人的著作,王力的《古代汉语》,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等出版社的图书,以及台湾的《国学基本教材》都写作“晳”。其实,“晳”与“皙”这两个字不是异体字,意义上也没有相通之处(皙,是皮肤白的意思;晳,是“晰”的异体字,是明晰的意思),可是为什么却出现二字混用的情况呢?最后,《康熙字典》给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拼音:xī,部首:日

  【辰集上】【日字部】晳【正韵】思积切,音析。【五经文字】晳从白。相承多从日,非。【正韵】曾点,字晳,本从白,《论》《孟》《史记》皆讹从日。今不可改,故收入。【正字通】按从白者为白色之皙。从日者为明辨之晳。二字义各异也。

  可见,“皙”是其本字,而“晳”是因为《论》《孟》《史记》皆讹从日,“今不可改”,所以,后世治《论语》的学问家大都沿用“皙(从析从日)”字。这些大方之家都遵从了语言发展中“约定俗成”的原则。我们学语文,也要学会对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负责任。

  三、落实文言基础,初通篇章大意

  1、检查预习情况。

  2、流利朗读课文。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四、理解并探讨四子之志,理解“吾与点也”的思想内涵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大意,是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二,目标之三是理解四子之志及孔子“吾与点也”的思想内涵。

  孔子的志向是什么?可以引用孔子自己的话语。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下面探讨四子之志。

  (一)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把问题的答案简要的写在教材相应的地方):

  1、这四子的志向各是什么?用简洁完整的语句概括。

  2、他们能够胜任吗?

  3、你认为他们之中谁的志向最值得赞赏?为什么?(共同讨论)

  子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曾晳:“异乎三子者之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二)深入探究

  读孔子对四子之志的评点语段,讨论如下问题:

  1、从对子路之志的评价中,你觉得孔子作为一个老师怎么样?

  (了解学生,严格要求,因材施教,对弟子的评价恰如其分。《三字经》说“教不严,师之惰”,看来,孔子是个出色的老师。)

  2、孔子对冉有、公西华之志的沉默不语,以及后来回答曾点问题时孔子的评价,能够给我们哪些启示?

  (孔子认为,冉有多才多艺,知礼乐,可以礼治国,但他却没有发挥自己的长处;公西华擅长外交辞令,有外交家的才干,可是,他却说自己“愿为小相”,他们都没有使自己做到“人尽其材。

  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志向太过远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不行;志向太小,不能使自己人尽其材,大材小用,也不行。就像我们中考高考选择学校,将来大学毕业选择工作岗位一样,不一定是学校越好,职位薪水越高就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在自己的上司和同行面前应该做好我自己,不亢不卑,不谄媚讨好,不卑躬屈膝,用实力说话。)

  3、曾晳是个什么样的人?曾晳说的是志向吗?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

  (性情宁静淡泊之人,“鲁之狂士”;胆大而心细,当他们每人各言其志之后,他能追问孔子为何哂由,又为什么对冉有、公西华的志向不着评价。曾晳与一群人到曲阜城南的沂水边去春游。这种“与人乐乐”的和谐欢乐的生活图景,正是推行礼乐教化的结果,是以礼治国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说“吾与点也”,即我赞同曾点的观点啊。)

  4、根据文意回答,孔子说“吾与点也”时为什么“喟然”而叹?

  (“喟然”是长叹惋惜的样子。可能的解释有两种:一是结合课文来理解,前面三位弟子所说的志向,孔子都不太满意,觉得美中不足,所以孔子为他们叹惋;而当曾晳说出自己的志向时,孔子立即表示赞同。二是结合曾晳的身世来理解,钱穆先生持这种看法。钱穆在他的《论语新解》这样解释道:

  “盖三人皆以仕进为心,而道消世乱,所志未必能遂。曾晳乃狂门之士,无意用世,孔子骤闻其言,有契于其*日饮水曲肱之乐,重有感于浮海居夷之思,故不觉慨然兴叹也。然孔子固抱行道救世之志者,岂以忘世自乐,真欲与巢许伍哉?然则孔子之叹,所感深矣,诚学者所当细玩。”

  结合孔子“喟然”“与点”和曾点身世综合分析,当不应排除这种可能,尤其是曾晳终生不仕,久居故乡,又是孔门狂士,因此,当他在“侍坐”中说出一番务实可行的志向时,孔子眼见弟子的长进也会由衷地予以赞叹。这正是孔子善于因材施教的体现。)

  五、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短短的“侍坐”一章,廖廖315字,却为我们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四子侍坐、与夫子共言其志的故事。这个故事究竟是生活实录还是艺术再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到孔子对其弟子的才能、性格的真实了解,从而给他们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指导,孔子对弟子们严格要求,从而让他们做到人尽其材,同时,故事还深刻地表现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核心——礼与仁。本篇语言的简练、精辟、含义深刻,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细致品味的。

  《论语》的确是一部了不起的书,其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修齐治*”之精髓,表现了儒家思想积极奋斗、努力进取而又顺应自然的思想,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的东方智慧。作为一个*人,我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论语》的伟大价值,而美国作家威尔·杜兰特却非常羡慕我们,他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一书中这样写道:

  “我很羡慕*的儒生——他们被要求记住孔子的每一句话,因为我发现他的每一句话都深刻而精当。有时我认为如果这些格言在我记忆中沉淀20年,我或许会变得心态*和、举止庄重、思绪沉稳、个性深沉、彬彬有礼,这些我能在*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身上找到。”

  今天这堂课只是学习《论语》的开始。希望同学们回去之后,继续阅读《论语》,真正地去领会《论语》的精神实质,用《论语》的智慧丰富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智慧之人。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3篇(扩展8)

——《左公柳》教学反思 (菁选3篇)

《左公柳》教学反思1

  《左公柳》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故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选词用语的奥妙。围绕这一中心,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这节课我安排的内容过多,以至于整堂课紧绷绷的,最后教学第一和第三部分时匆匆而过,没有很好地品读。其次,老师牵引和主导的比重较大。左宗棠时代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而学生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学生对左宗棠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甚少,这就造成学生课文理解上的难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时代背景我只作简单的介绍,因此学生的感受也是很肤浅的,学生又怎能读出左宗棠当时的慷慨激昂、坚毅呢?另外,由于整堂课的容量大。我最后忽略了一个问题:左公柳与左宗棠什么联系?一方面,柳是本文的一条线索,看到左公柳才会引出左宗棠的故事;另一方面,借物喻人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色;还有柳是纪念左宗棠巨大贡献的标志。这些我都未来得及引导学生去思考,使得我这堂课有了广度缺乏了深度。这节课,虽然体现了以读代讲的特点,但读的面还不够广,练读还不够到位,以至于读的质量不够高。这些都是我值得去深思的。课后我一直在想,如果课前我能好好地让学生交流当时的时代背景,那么学生的感悟就会深一些;如果这节课,我主攻第二部分,学生的品读就会更到位一些,也许我的课将会是另一番风采。

  教学总是在不断反思中进步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使我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左公柳》教学反思2

  《左公柳》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将课文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首先从故事部分入手。这一部分结构分明,以导游讲故事过程中的停顿可将故事划分为三个部分:主动请缨——身先士卒——建设新疆;接着,我引导学生学习故事。在学习第一个爱国故事时,抓住“力排众议”“主动请缨”体会左宗棠决心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豪情。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左宗棠的慷慨激昂;第二个故事,引导学生抓住抬棺出征的场面描写,通过词语“视死如归”“置之度外”体会左宗棠誓死保卫新疆的决心;第三个故事则抓住边指挥打仗边让士兵栽树的行为通过“不仅……而且……”“不但……而且……”感悟。

  那么,明明是写树的文章,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人呢?学生由此明白,原来作者是在借物喻人。既然是借物喻人,那么人与树之间就一定有共同之处。那么,人与树之间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左公柳外形美:抓住“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宛如帷幄”这些词语来感悟;左公柳的神态美:抓住“刚强、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这些词语来领悟;左公柳的精神美:抓住“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这些词语来体味。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将人与树的描写一一对应比较,从中,学生不仅感受到左公柳是刚强之树,更是象征着爱国将士的精神之树。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这是本文的升华。课文用了四个“那……”组成排比句再次写到了左公柳的形象,描述之中饱含赞美之情。接着作者用反问及设问的修辞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贯穿全文的“大柳树”形象:他不是普普通通的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左宗棠那样的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忱。

《左公柳》教学反思3

  《左公柳》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故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选词用语的奥妙。围绕这一中心,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这节课我安排的.内容过多,以至于整堂课紧绷绷的,最后教学第一和第三部分时匆匆而过,没有很好地品读。其次,老师牵引和主导的比重较大。左宗棠时代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而学生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学生对左宗棠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甚少,这就造成学生课文理解上的难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时代背景我只作简单的介绍,因此学生的感受也是很肤浅的,学生又怎能读出左宗棠当时的慷慨激昂、坚毅呢?另外,由于整堂课的容量大。我最后忽略了一个问题:左公柳与左宗棠什么联系?一方面,柳是本文的一条线索,看到左公柳才会引出左宗棠的故事;另一方面,借物喻人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色;还有柳是纪念左宗棠巨大贡献的标志。这些我都未来得及引导学生去思考,使得我这堂课有了广度缺乏了深度。这节课,虽然体现了以读代讲的特点,但读的面还不够广,练读还不够到位,以至于读的质量不够高。这些都是我值得去深思的。课后我一直在想,如果课前我能好好地让学生交流当时的时代背景,那么学生的感悟就会深一些;如果这节课,我主攻第二部分,学生的品读就会更到位一些,也许我的课将会是另一番风采。

  教学总是在不断反思中进步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使我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3篇(扩展9)

——荆刺鸟读后感 (菁选3篇)

荆刺鸟读后感1

  初次读这本书时,是高中的时候。当时并不能看的太懂。记忆里有一种颜色叫做玫瑰灰,一直琢磨不透那是什么样的色彩。

  近期又看了一遍,觉得那是一种发灰的粉色,是少女梅吉粉玫瑰般纯洁的爱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罪恶感,所以发了灰。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情,需要很强的意志力来坚守。又象故纸堆里的爱情故事。那个时代的女人根本无法选择。

  当10岁的梅吉在火车站看见了身着黑色法衣的神父拉尔夫时,她这一生爱情序幕开始缓缓开启,仿若谁也逃不掉的宿命。拉尔夫是一个英俊优雅,富有贵族气息的神父,有一双温暖的蓝色眼睛,看到了瘦小被忽略的梅吉,由怜惜到爱情。黑色的长袍下跳动着怎样的一颗热烈的心。卢克,一个热衷金钱粗俗的人。为了梅吉的嫁妆娶了她,又嘲讽的冷落她。在他眼里梅吉只是一个达到目的的工具,谈不上感情。通常迷恋是美好的,所以梅吉会沉溺于拉尔夫蓝色温柔的目光里。如果爱情是女人的生命,可对于男人来说,事业才是终极目标。是谁更自私,是梅吉的爱情牵绊了拉尔夫的红衣主教的事业,还是拉尔夫的主教形象阻碍了梅吉的爱情。孰对孰错很难分清。

  传说中的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荆棘鸟,为了名誉、爱情、金钱、地位,把带刺的荆棘插入自己的胸膛,依然无怨无悔。我们不过是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也许这世间大部分感情都是阿修罗花园里的玫瑰,无论怎样的爱恨嗔痴,只是玫瑰园里的一瞬间罢了。

荆刺鸟读后感2

  传说中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灵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歌声胜过百灵和夜莺。一次绝唱,以生命为代价。

  拉尔夫,他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将成为红衣主教作为自己人生追求,他早已失去的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权利,包括爱情。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岁月中,他确是这样度过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一切都悄然改变。随着梅吉的长大,这份禁忌之爱带来的痛苦和矛盾与日俱增。最终,他选择了他的上帝,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来和幸福。有谁能想到,梅吉选择丈夫,居然只是因为他酷似拉尔夫呢?拉尔夫在临终的一刹那,心里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将要面对的是往后更加孤独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个坚强的人。

  小时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不太领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无论是帕迪的`含蓄温雅,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还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直至现在,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脑海里深深记住的,只有梅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

  曾经有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对比。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精彩都演绎在最后的绝唱中,虽然短暂却是绚烂万分;枯叶蝶,在单调宁静中渡过它的一生,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而我,愿做一只荆棘鸟,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当一切浮华逝去,剩下的只有泪水,而那些泪水终会随着时间而蒸发,化作一缕无声的水汽,我们所能握住的也不过坚强二字而已吧。

  传说中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以生命为代价……

荆刺鸟读后感3

  细细口味了澳大利亚着名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悲歌,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动了我。但是读后感触最深的还是那种痛,那种无奈,那种由于自己造成的无奈,正如荆棘鸟,之所以会痛就是因为自己找的荆棘。

  其实这种痛我们从作者的开卷语中就能深深体会,“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问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每每回味这段话,总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小说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经典,也许是因为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悲剧。拉尔夫,一个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一个以成为红衣主教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的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权利,他不能谈爱情,他也以为自己可以做到。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岁月中,他就是这样度过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那时的梅吉只是一个9岁的女孩,却照亮了拉尔夫的内心。在梅吉长大*之前,两人有过一段温馨美好的时光,因为那时可以不必避嫌。但是随着梅吉的长大,痛苦和矛盾也就与日俱增。最终,拉尔夫选择了他的事业,他的上帝,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来和幸福。但是,谁能想到,梅吉选择的丈夫,居然也只是因为他酷似拉尔夫呢?婚姻自然是不幸的。在这样的境况之下重逢,终于情感战胜了理智,拉尔夫屈从于梅吉的愿望,梅吉也如愿地从上帝那儿偷来了拉尔夫――一个属于他们的儿子。因为她知道拉尔夫永远也不属于他,那么得到他的儿子,就已经是上帝的恩赐了。从此,梅吉离开了她的丈夫,守着一双儿女回到了家乡。结局,偷来的东西自然要还回去的,当他们唯一的儿子也永远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觉得也卸下了心头的包袱。拉尔夫在临终的一刹那,他的心里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将要面对的是往后更加孤独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个坚强的人。

  在我看来,《荆棘鸟》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鲜活的人物描写。从菲到梅吉,再到朱丝婷,作者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女人们或悲惨或坎坷的命运,以及内心痛苦的挣扎;从帕迪到拉尔夫,再到雷恩,展现了三代男人对爱不同的诠释;从弗兰克到戴恩,最受宠的孩子被母亲极力挽留却被上帝愚弄……感人的爱情从门第间展开,延伸到宗教,爆发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构思刻画方面所下的工夫。可能是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熟练的写作技巧,非常传神的眼神和心理描写,和很多不经意间说出的经典的有哲理的话,使我不时的产生共鸣,所以会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看,同时又说不出它哪里好看。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3篇(扩展10)

——高效课堂课改教学反思 (菁选2篇)

高效课堂课改教学反思1

  先进的教学理论可以有效的指导教学工作,促进教育的改革,推动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样,任何先进的教育理论都要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其理论的可行性,促进教育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索。

  回顾一年来,在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很多教师在教学方面,还是比较认真的积极参与高效课堂的改革,从先前的迷茫到现在流畅的操作流程和清晰的教学思路,其间为高校课堂的认真贯彻执行,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如小组建设与优化小组,导学案的设计与优化,学科的集智备课,导学案的批改和教师的个备与补备情况,课改示范教学与公开课教学以及校际的教研活动,无不渗透着全体教师的心血,是高效课堂唤醒了教师的精神,激起了教师的斗志,凝聚了教师的向心力,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任何形式的课堂,其根本出发点都应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效课堂做到了这一点,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要做到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在导学案的编制方面还要做得更细致,把握更准确,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要融进教师自己的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体现问题化、情境化、层次化。自研课上要体现出教师的方法指导,不能放羊式,也不能圈养式,教师应分层次指导,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应导学案发下去之后,学生无目的的做或者干脆就是抄。对于展示课,教师也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展示题目,这些题目不能只为了所谓的课堂的“活”,而应在“活”的课堂形式下,学生真正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甚至教师也要写出详细的展示课的教案或者说是预案。

  在课改初期,教师这样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反馈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作简单的梳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回顾,再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题目,明确哪些内容自己真正掌握,哪些内容掌握的还不够熟练,真正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由于导学案上的达标测评题目一般量都比较少,教师在课外也要精心筛选一些补充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训练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除此之外,要结合每次月考大作文章,做好文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斗志。抓“考”,更要抓“评”、抓“奖”;“考”的目的是了解学生过去一阶段学的情况,“评”、“奖”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下一阶段的斗志,就像烧锅做饭一样,要不停地加柴火,火势才能猛,饭才做的快、做的熟,因此,我认为抓住“评”与“奖”比抓“考”更重要。

  课改任重道远,需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我们相信,在领导的重视和执着的"追求与正确的引导下,教师课改的激情一定会汇成波涛汹涌的改革浪潮,共同推进课改这只大船搏浪远航。

高效课堂课改教学反思2

  先进的教学理论可以有效的指导教学工作,促进教育的改革,推动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样,任何先进的教育理论都要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其理论的可行性,促进教育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索。

  回顾一年来,在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很多教师在教学方面,还是比较认真的积极参与高效课堂的改革,从先前的迷茫到现在流畅的操作流程和清晰的教学思路,其间为高校课堂的认真贯彻执行,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如小组建设与优化小组,导学案的设计与优化,学科的集智备课,导学案的批改和教师的个备与补备情况,课改示范教学与公开课教学以及校际的教研活动,无不渗透着全体教师的心血,是高效课堂唤醒了教师的精神,激起了教师的斗志,凝聚了教师的向心力,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任何形式的课堂,其根本出发点都应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效课堂做到了这一点,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要做到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在导学案的编制方面还要做得更细致,把握更准确,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要融进教师自己的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体现问题化、情境化、层次化。自研课上要体现出教师的方法指导,不能放羊式,也不能圈养式,教师应分层次指导,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应导学案发下去之后,学生无目的的做或者干脆就是抄。对于展示课,教师也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展示题目,这些题目不能只为了所谓的课堂的“活”,而应在“活”的课堂形式下,学生真正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甚至教师也要写出详细的`展示课的教案或者说是预案。

  在课改初期,教师这样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反馈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作简单的梳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回顾,再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题目,明确哪些内容自己真正掌握,哪些内容掌握的还不够熟练,真正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由于导学案上的达标测评题目一般量都比较少,教师在课外也要精心筛选一些补充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训练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除此之外,要结合每次月考大作文章,做好文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斗志。抓“考”,更要抓“评”、抓“奖”;“考”的目的是了解学生过去一阶段学的情况,“评”、“奖”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下一阶段的斗志,就像烧锅做饭一样,要不停地加柴火,火势才能猛,饭才做的快、做的熟,因此,我认为抓住“评”与“奖”比抓“考”更重要。

  课改任重道远,需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我们相信,在领导的重视和执着的追求与正确的引导下,教师课改的激情一定会汇成波涛汹涌的改革浪潮,共同推进课改这只大船搏浪远航。

推荐访问: 教学设计 荆公改字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3篇 《荆公改字》教学设计1 荆公改字主要内容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