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规划规划】中山市城乡规划局2015年工作规划

时间:2023-10-12 10:36:03  来源:网友投稿

2015年工作规划一、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局上下要把握我市成为“争创法治广东建设示范市”、“依法治省”唯一试点市和“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试点市”的契机,将“法治”观念贯彻在城乡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规划规划】中山市城乡规划局2015年工作规划,供大家参考。

【规划规划】中山市城乡规划局2015年工作规划



2015年工作规划


一、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全局上下要把握我市成为“争创法治广东建设示范市”、“依法治省”唯一试点市和“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试点市”的契机,将“法治”观念贯彻在城乡规划工作的始终,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一要及时上报总规最终成果实现规划管理有法可依。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要在市总规充实完善成果基础上抓紧做好进一步深化编制工作,做到在半年内完成最终成果并上报住建部,确保落地项目的合法性和建设项目管理的科学性。

二要以“三规合一”实现规划管理科学化。全面推开“三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增强政府对空间的管控能力,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分析和统筹协调“三规”主要内容、规划目标和规划重点等,构建 “一张图”+“一张表”信息联动平台、一个信息中心、一个行政服务中心、一套协调机制。同时结合“三规合一”工作的成果,同步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编,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有效配置城乡空间资源,释放土地潜能。

三要以严格控规管理推动规划管理规范化。要探索和完善控规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控规编制的审批,特别要严格控规修编和调整中对容积率和用地性质调整的管理,严肃认真对待各层次规划的编制、审查工作,确保控规编制和调整的论证科学、依据充分。规划科、村镇科要加大工作力度,督促相关区办事处、镇政府尽快启动控规调整程序,并通过定期开展控规实施评估,实现控规的编制与城市发展变化的协同统一,切实改变以往“项目牵着规划走”的被动局面;综合业务科要抓紧推进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认定工作,制定城乡规划局编制单位资质认定的管理办法,对编制单位进行备案,统一管理。

四要以建章立制推动规划管理法治化。要认真梳理我市城乡规划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进行制度的“废、改、立”,进一步建立与法律法规和我市工作实际相符的城乡规划法治管理体系。办公室、监督科要充分发挥推动、督促、检查职责,及时有效推动工作落实;人事纪检部门对出现的问题要依法依纪作出处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各业务审批部门要抓紧对违反地块控规核发规划许可的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发现情况,须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做到杜绝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发生。进一步完善规委会各项工作制度,出台上会工作指引,规范会议申请、会议材料提交、汇报主要内容、会后审议意见签批等要求,明确会议意见拟定时效,规范会议组织和审议项目安排,提升规委会的运作效能,充分发挥规委会在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决策与参谋作用。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基层依法服务水平。在当前总规充实完善、图斑督察工作形势下,对于暂时不能开展规划报建的项目,各分局一定要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引导他们完善规划报建前期程序,不能简单粗暴一句“办不了、不能办”应付了事。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信访工作,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引导和保障群众合法表达诉求。

二、大力提升“阳光”力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积极配合市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主动积极性,推进并联审批和技术审查市场化改革,实现项目审批大提速目标。加快完善技术标准化建设工作,理顺审批分工及审批流程,直属分局要抓紧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有关方案报建若干问题的标准要求》以及设置技术咨询审查业务的实施到位,加快审批效率;综合业务科要加快推进我局“建设工程规划电子报批文件技术审查”和“建设工程规划验收电子文件技术审查”两个项目,2015年以我市中心城区六区四镇(即:火炬开发区、东区、西区、石岐区、南区、五桂山、港口镇、沙溪镇、大涌镇、南朗镇)为试点,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具资质单位承担规划验线业务技术服务,实现技术性审查和行政性审批业务分离。同时继续完善规划电子报批系统建设工作,20156月份完成系统建设,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电子报批工作规范、制度及培训和推广方案,切实做好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各科室要加强对事权下放后的监管力度,确保基层管理与审批水平高质量;各分局要做好充分准备,尽快与行政审批中心全市范围收件办理的新要求实现无缝对接;法制科要尽快制定《中山市城乡规划实施公示公布听证办法》,对批前批后的公示内容及程序作出规范要求;综合业务科要根据新需求提早做好相关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

二是进一步推进“阳光平台”建设。不断更新升级规划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规划一张图数据体系建设、规划一张图应用系统设计项目建设及规划电子报批系统建设,同时继续加大局长接待日、规划开放日、微信公众号等与市民沟通互动平台建设。继续推广“社区规划师”工作机制,主动送“规划服务”上门,加强与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沟通和互动,拓展规划公众参与的形式与内涵。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不断推进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

三是进一步加大政务服务资源整合力度。按照市政府工作要求,结合《中山市城建系统信息化建设整合方案设计》成果,综合科要在与市国土、住建、执法等部门研究、协商和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建立城建系统信息化协同共享平台工作,在2015年空间规划中申请立项,同时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前期建设工作。通过数据安全共享和互联,实现各有关部门审批过程中快捷有效沟通。

三、强化审批监管措施,有效规范权力运行

2014年,我局将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各分局,方便了基层简化了办事程序,但通过一年的运行,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必须切实加强我局行政审批的管理和批后监管工作。监督科要抓紧推进规划效能监察及批后监督工作方案的实施,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机制:一是实行审批报备制。由各分局按月将已批准的工程项目上报监督科备案;二是实行不定期巡查、抽查制度。由监督科牵头组织对备案项目进行随机抽检及巡查,保障批后跟踪管理常态化;三是实行违法案件上报机制。核实后的违法案件将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作出处理意见。四是建立“一书两证”的管理制度。针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空白证的登记、发放、使用、作废销毁等方面制定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一书两证的管理,杜绝空白证使用风险。

与此同时,局纪检部门要建立完善行政许可审批岗位责任制及问责制,继续开展“以案治本,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开展行政风险防控信息系统建设,以局纪检监察工作为基础,结合业务审批系统建立风险防控和监督一体化的风险防控信息管理平台,督促廉政风险防控责任制落实,及时堵塞漏洞。

四、更加注重城镇发展质量,扎实推进中山新型城镇化

一是主动作为推动全域中山创新升级。进一步强化全市一盘棋的理念,以经济区的概念谋划专业镇的发展,持续加大市内资源的统筹力度,加快推进新的四个市级平台建设与六个产业协作区规划的实施;全面对接珠三角全域规划,落实珠中江城市规划合作框架协议、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推进珠三角地区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产业合作、交通衔接、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一体化进程;主动参与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的优化开发,对接珠中江+阳江新型大都市圈城市空间协调发展,推进“九年大跨越”建设工作。

二是加快岐江新城规划编制进程提升主城区品质。结合我市"强心”发展战略,在完成岐江新城总部经济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岐江新城分区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岐江新城南片区控规及专项规划工作,通过扩容提质优化城市功能,扭转主城区被动的发展局面,提升其集聚功能和区域带动作用,打造总部经济和高端要素集聚区,实现城市功能高级化,引领全市转型升级发展。

三是创新思维力促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提质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是前沿阵地,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思维,加大新区规划编制的推进力度和协调力度,将项目落地问题解决在前期准备阶段。通过有序推进新区综合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消防规划、水利、低冲击开发、综合防灾规划以及开展经三路及周边地段城市设计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管理工作,确保时间节点,保证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新区在谋篇规划方面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效。

四是做优“三旧”提升城市承载力。按照省住建厅、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三旧”改造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我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修编工作,以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全面评估上一轮改造规划,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规划中“三旧”改造的指导思想、目标、策略和措施,调整优化“三旧”改造地块范围,优化改造地块的空间布局、完善功能,科学编制“三旧”改造规划,整合存量土地空间资源,挖潜城市存量空间资源,提升城市承载力水平,促进城市有机更新、保障公共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五是推行TOD”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按照公共交通导向(TOD)的发展模式创新城市空间组织方式,将交通、工作和居住等功能有机结合,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促进多功能土地用途开发。要抓紧协调省厅,推动古镇站、东升站及南头站核心区TOD综合开发规划尽快批复实施,同时尽快启动东升站、南头站核心区控规修编工作;抓紧完善中山北站综合枢纽方案详细设计及综合枢纽核心区交通详细规划、中山站核心区交通详细设计等项目方案,尽快提交专家评审。优先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进行适度集约、混合开发,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建设商业、办公、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一体化的轨道交通城镇综合体,立体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城市功能布局优化,打造紧凑立体城市。

六是严守“底线”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严格划定生态控制线,科学界定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三区四线,保护不可建设区,严守城市发展底线,确保城市生态安全。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生态市、秀美村庄等各项建设任务,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开展《中山市中心城区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中山市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在“宜居城市”的基础上推行低冲击开发模式,建设“海绵城市”。 同时,全面启动村庄规划,在《秀美村庄规划编制指引》基础上,编制《中山市村庄规划编制指引》,出台《中山市村庄规划管理规定》,明确村庄规划的管理机构与职责、规划的制定、规划管理的内容、实施的监督检查等,打造更加富有魅力的乡村。

七是加强城市设计推动城镇化质量提升转变。目前,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已开始进入提速发展阶段,要切实重视与加强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作用,使城市设计能够真正在城市规划与单体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规划意图在建筑设计中得到贯彻,有效推动城镇化的质量提升转变,走出一条具有中山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要做好重点区域和地段的城市设计,加快推进长江路沿线城市设计、高速公路出入口(港口、南区段)城市设计的报审工作;继续推进中山市规划三维数字审批系统建设,将二、三期三维数据建模成果与一期成果对接融合,并启动四期建设项目,对各镇区确立的镇中心区进行三维建模,进一步推广系统应用,保证对我市大型公共建筑、城市重要景观节点项目、历史文化保护区域新建的建设工程等项目提供直观、生动、全面的辅助决策手段和科学审批依据,进一步加强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管理以及提升城市品质。

八是挖潜“文化”推动历史名城建设创新升级。加快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规定》,坚持发挥规划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城市文脉、培育城市特色方面的引导作用,通过适时推进孙文西路片区、南区良都片区、九曲河、南朗翠亨等彰显岭南文化内涵街道和区域进行活化改造,推进岭南文化特色街区复兴;建设一批民俗文化和重大节庆活动的空间载体,打造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与此同时,坚持“服务产业和保障生活并重、新区新建和旧区增优同步、基础均衡和高层创优并举”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方针,开展《中山市信息管线专项规划》修编、《中山市水系专项规划》、《中山市歧江公园北片区、兴中道片区、紫马岭片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等编制及研究工作,建构覆盖市域、层次合理、功能完善、布局科学、便捷高效、水平适度的现代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打造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享有、高层公共服务区域有效辐射、城市服务转型省内先行示范、特色精神文化全球华人共有的“三宜”幸福和美中山。

五、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党建工作

一是深化理论学习,增强践行城乡规划管理科学发展能力。要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打牢党员工作干事创业的思想根基,人事科要提前做好2015年学习全会精神的专项计划,指导局各支部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全局干部职工还要进一步抓好相关法律法规学习,着力提高推进各项规划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是以创先争优为载体,有效推进全局各项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创先争优的活动成果,通过创先争优活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持“存量”,鼓励“增量”,树立先进典型,形成正确导向,在全局营造阳光、向上、有为和充满希望的浓厚氛围,同时将局党委选拔任用考核干部与活动相挂钩,有效推进全局各项工作。

三是抓好作风建设,坚持和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要毫不松懈地把作风建设的要求贯穿到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全过程,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局党委要落实党建责任,围绕落实八项规定等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强化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局领导班子成员要继续敢于把自己摆进去,听意见、找问题、管自身、抓督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上率下,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队伍。

四是加快整改措施,健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局已制定整改台账并向局广大干部群众公示,要在认真查找分析问题和研究整改措施的基础上,加快落实整改出成效,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任务。要抓好中央、省市委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活动成果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始终保持整治“四风”高压态势,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为迎接市的专项检查打下坚实基础。

推荐访问: 中山市 规划 工作规划 【规划规划】中山市城乡规划局2015年工作规划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