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商务方案】潍坊市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时间:2023-11-01 15: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潍坊市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纺织服装产业是把纺织纤维原料加工成纱线、服装等纺织成品的总称,包括纺纱、织造、印染、家纺、服装以及化学纤维生产等各环节。为了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务方案】潍坊市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商务方案】潍坊市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潍坊市推进纺织服装产

业发展实施方案


纺织服装产业是把纺织纤维原料加工成纱线、服装等纺织成品的总称,包括纺纱、织造、印染、家纺、服装以及化学纤维生产等各环节。为了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专业咨询公司的研究成果,立足潍坊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是山东省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市六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诸城市、高密市、昌邑市分别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男装名城”“中国家纺名城”“中国印染名城”。2014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66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4亿元,实现利税128亿元,实现利润83亿元。

(一)产业文化悠久,规模优势明显。我市自明清时代起就是传统手工业发达城市之一,自古便以“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的美誉而远近闻名。近年来,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和档次都有了大幅提升,总量占全省七分之一,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产品产能居全省的前三位。

(二)产业链条完整,格局特色鲜明。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从纤维、纺纱、织造、印染到下游服装、家纺以及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终端产品的产业链,具备了各类纺织服装产品的生产能力,形成了诸城的服装成衣加工,高密的家纺,昌邑的纺织染整,滨海的新型纺织纤维高档涤纶为主要集群的产业格局。

(三)龙头带动突出,品牌效应显著。在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三大领域,涌现出了希努尔集团、山东桑莎制衣集团、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培育出了孚日、耶莉娅、坦博尔、希努尔、昊宝、仙霞、博莱特等30多个知名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广泛影响。

(四)出口占比较大,市场覆盖面广。我市纺织服装产品的外销高达50%以上,外向度高。出口产品主要包括纱线、坯布、服装、家纺,出口市场涵盖了欧盟、美国、日本、南美、非洲、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在柬埔寨、尼日利亚等国家建立了生产基地。

(五)产业基础完备,支撑配套有力。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积淀了雄厚的基础,优越的区位、发达的交通、便捷的物流,为纺织服装产业原材料、产成品购销提供了有利条件。快捷的行政服务、优良的政策环境、充足的专业技术人才,保障了企业快速发展。

二、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尽管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拥有了一些知名企业和品牌,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

(一)产业上下游环节关联度差。本地上下游企业间协同性差,企业在分工合作、信息共享、产品衔接等方面缺少关联配套,企业间的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制约了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可持续发展。

(二)上游纤维原料供应缺乏。本地纤维原料产量不足,缺口较大。棉花等天然纤维主要依赖新疆等外地供应和进口;化学纤维虽有一定生产优势,但与下游纺纱织造企业衔接不够,购销脱节,使用外地纤维较多,增加了生产成本,削弱了纺织服装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纺纱、织布能力大而不强,印染配套能力不足。纺纱、织造等中间环节是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的主体,规模以上企业年生产纱线高达82.2万吨,布高达39.1亿米,企业个数占到了全部纺织服装企业的70%以上,部分企业技术落后,产品同质化严重。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年印染能力11.4亿米,仅占布生产量的29%,高档面料印染技术缺乏,印染能力滞后,众多服装企业所用生产面料需从外地购进。

(四)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种类相对单一。本地服装企业以生产团体标志服为主,时装、休闲装以及户外服装生产较少,时尚化产品起步晚、缺乏知名品牌。产业用纺织品品种,仅有用于医疗卫生和汽车领域的无纺布和帘帆布,更多更广的应用领域亟待拓展。

(五)企业招工难度加大。纺织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一线生产工人。因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许多劳动力不愿就业纺织服装行业,导致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用工贵”。另外,高端研发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引进难,人才缺乏。

(六)盈利能力下降。受棉花进口配额影响,国内棉价居高不下,用工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但产品销售价格变化不大,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前景

(一)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同世界纺织服装产业紧密结合、同步发展,已成为世界分工体系的一部分,产业比较成熟,国际化进程加快。伴随着国际纺织服装产业新的转移趋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又面临着产业转移和升级发展的良好契机。

随着一系列政策出台,纺织服装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看好。国家和山东省出台了提高出口退税率、棉花直补、取消棉花储备等有利于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新政策,内外棉花差价缩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需求多元化,为纺织服装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市场,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改变了纺织服装企业商业模式和人们的消费方式,拓展了纺织服装的市场空间。2014年我国纺织服装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到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5.66万亿)的24.91%。碳纤维、聚苯硫醚、芳纶和聚酰亚胺等高新技术纤维的突破,为纺织服装产业广泛应用功能性高档纤维奠定了基础,可研发高品质、时尚化纺织服装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我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指导思想。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环境,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扶持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企业间的协作配套,重点突破上游纤维原料和下游三大终端产品等领域,培育发展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提高品牌效应,不断提高纺织服装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三)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目标。在巩固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完善产业配套,提高产业聚集度,形成更多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规模目标: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0亿元、利税140亿元、利润90亿元;到201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实现利税175亿元、利润120亿元;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0亿元,实现利税200亿元、利润140亿元。

企业发展目标:到2018年,龙头企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20家企业进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到2020年,至少有1家企业进入全国前10强,30家企业进入中国纺织服装500强。产业链配套齐全,均衡发展。

产品发展目标:到2018年,开发20个具有差别化竞争优势的产品,打造10个特色品牌,做强服装、家纺传统品牌,做大产业用纺织品;到2020年,服装、家纺产品迈向高档化,传统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产业用纺织品的比例大幅提高,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推进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为培强做大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在龙头企业培育、创新驱动、产业联盟、品牌建设、人才保障、两化融合、资金支持、三招三引、产业环境优化等方面,奋力开拓,确保实现既定目标。

(一)培强做大龙头企业。根据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实际,集中资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到2020年,实现龙头企业进入所在行业竞争力的全国50强,引领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1. 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创建国际知名品牌为突破口,做大做强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围绕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技术装备、产品质量、市场信誉等多重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家纺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开发,强化内部管理,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优化市场和产品结构。与东华大学、青岛大学、江南大学、瑞士克莱恩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方面进行合作,持续扩大和保持全球领先优势,全力打造世界知名品牌,使集团成为全球领先的国际化、品牌化、现代化的家纺企业。(牵头单位:高密市政府。配合部门:市经信委)

2.以拓展高端定制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希努尔集团公司。引入国际知名设计师,提升高端定制产品的技术水平,实施希努尔保暖系列西装、希努尔成衣染色休闲服装、希努尔驾车外套等研发项目,拓宽高端定制个性化的客户群体,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引领中国男装潮流。(牵头单位:诸城市政府。配合单位:市经信委)

3.在巩固传统优势产品基础上,开发高端产品,做大做强山东仙霞服装有限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在提高部队、公安、税务等传统标志服科技含量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洛东仙霞服装基地项目、人体美学女裤项目和西装领子制作工艺项目,加强高端时尚化服装、服饰类产品的研发、生产、零售经营,提升高端服装产品的市场份额,争创国内一流服装企业。(牵头单位:寿光市政府。配合单位:市经信委)

4.以填补我市高端服装面料空白为发展方向,研发高档服装面料,做大做强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北京服装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施服装革、仿头层皮革、水性超真皮服装革、绿色生态干式超纤革等项目,以高仿真型超纤人工革、环保与生态型超纤人工革、高附加值与多功能超纤人工革为研发方向,重点研发高仿真超纤服装革,提高面料悬垂度、高环保性,填补国内空白,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牵头单位:昌邑市政府。配合单位:市经信委)

5.以开拓国际市场为抓手,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大做强山东桑莎制衣集团公司。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续建山东桑莎柬埔寨柴桢工业园,与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合作,重点提升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和加工制作水平,生产高档针织内衣,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牵头单位:诸城市政府。配合单位:市商务局)

6.以提高研发水平为发展重点,建立设计中心,做大做强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公司。建立工业设计中心建设项目,在研发生产航空、商检等团体服装基础上,继续扩大在天津户外装备分厂的生产规模,提高韩国分公司量身定做的业务量,突出户外服装的研发生产能力,提升企业的影响力。(牵头单位:潍城区政府。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质监局)

(二)实施产业链项目。通过建设产业链项目,完善产业链条的协同配套能力,实现产业集聚效应,有利于企业间的合作研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1.棉纺织类项目。潍坊兰天纺织有限公司高档服装面料生产项目。投资6亿元,2015年年底建成后,年增加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6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增加就业人数500人。(牵头单位:高新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经信委)高密市诚信工贸有限公司3万纱锭项目。投资7600万元,2015年完成投资,建成后新增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0.2亿元、利润0.15亿元,新增就业200人。(牵头单位:高密市政府。配合单位:市经信委)

2.服装类项目。山东天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绿色牛仔服装生产技改项目。投资3亿元,2015年投资1亿元,建成后年增销售收入5.8亿元、利税0.47亿元、利润0.35亿元,增加就业150人。(牵头单位:诸城市政府。配合部门:市经信委)高密金利针织有限公司高档服装项目。投资2.66亿元,2015年投资0.6亿元,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0.27亿元、利润0.16亿元,新增就业260人。(牵头单位:高密市政府。配合部门:市经信委)

3.高档家纺类项目。潍坊天昊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万件浴袍项目。投资6.09亿元,2015年投资2亿元,建成后年增加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2.56亿元、利润0.56亿元,增加就业人数200人。(牵头单位:滨海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经信委)潍坊大地纺织有限公司高档纺织品及床上用品项目。投资2亿元,2015年投资1亿元,建成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0.75亿元、利润0.5亿元,新增就业人数60人。(牵头单位:保税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经信委)潍坊正润纺织有限公司高档毛巾项目。投资2.5亿元, 2015年投资0.9亿元。建成后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0.6亿元、利润0.4亿元,新增就业人数160人。(牵头单位:昌邑市政府。配合单位:市经信委)

4.化学纤维类项目。山东英利实业有限公司生物基绿色纤维一体化及应用示范项目,投资34.6亿元,2015年投资5亿元,建成后年新增销售收入44亿元,利税2.06亿元,利润1.4亿元,增加就业500人;山东英利实业有限公司实施年产3万吨溶剂法纤维素纤维项目,投资10.2亿元,2015年投资3亿元,建成后年增加销售收入10.5亿元、利税0.44亿元、利润0.3亿元,新增就业360人。(牵头单位:寿光市政府。配合单位:市经信委)

5、高档面料项目。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型超纤仿鹿皮人工皮革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1.8亿元,201512月开工,201710月完工。项目完成后年产新型超纤仿鹿皮人工革300万平方米,利税0.2亿元,利润0.15亿元,新增就业100人。(牵头单位:昌邑市政府。配合单位:市经信委)

6.普宁凯蒂诗贸易有限公司高密(国际)轻纺交易中心项目。依托孚日集团、山东银鹰化纤、高密利华纺织、高密大昌等重点企业,高起点建设高密(国际)轻纺交易中心。交易中心总投资5亿元,2015年投资2亿元,建成后年增加销售收入9亿元、利税2.3亿元、利润1.5亿元,增加就业400人。交易中心在展现我市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市场、产业、企业之间的对接与合作,增强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的影响力和纺织专业市场的辐射力,助推纺织服装产业的提升与飞跃。(牵头单位:高密市政府。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委)

(三)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的技术升级路径是突破两端、提升中间,实现产业链由“纺锤型”向“哑铃型”转变。充分发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研发平台的作用,做到研发经费、研发人员以及攻关课题“三落实”,努力在纺纱、制造、印染、服装加工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1.化纤业。推动化纤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升级传统工艺,重点开发新型纤维、高性能纤维、功能性、差别化新型纤维等产品,为棉纺企业纺纱生产新型纱线提供原料,支撑织造企业生产时尚面料。华鸿科技纤维有限公司与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公司合作涤纶短纤维,每年开发5个以上高科技含量功能性产品;恒天海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银鹰化纤有限公司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每年开发10个以上粘胶短纤维差别化高附加值产品和3个以上多功能产品。(牵头单位:高密市政府、寒亭区政府、滨海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科技局)

2.棉纺织业。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梭、无接头和精梳)比重为主要内容的升级改造,采用先进的纺纱、织造、整理等技术,生产高档纱线和特色面料。诸城中纺金维纺织公司、高密利华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东华大学合作,重点发展紧密纺、气流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提高整经浆纱、织造和后整理装备水平,生产实用性、功能性面料;昌邑华晨集团等企业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合作,加快发展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及印染特色面料。(牵头单位:高密市政府、昌邑市政府、诸城市政府。配合部门:市经信委)

3.印染业。印染行业实行集约化生产,加大无水少水印染技术及功能性后整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提升技术水平。昌邑、高密等县市加快印染企业落后设备淘汰,引进印染新技术、新设备,优化产品结构,实现达标生产,研发能耗低、污染少、价值高的绿色产品。采用高新技术使生产工艺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印花、染色、漂白智能化水平,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建设高端印染产品加工基地。与中国科学院环境研究中心合作,集中解决水污染问题,将印染企业的污水通过管网集中,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净化,达标排放。(牵头单位:昌邑市政府、高密市政府。配合部门:市经信委、市环保局)

4.服装业。采用个性化设计,推进服装企业从生产型向创意设计、品牌经营型转变,提高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和加工制作水平。希努尔集团、山东仙霞集团与江苏阳光集团合作开发高档服装面料,实施西服量身高端定制,向时尚化、功能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加快户外运动冲锋衣等休闲式时尚服装研发;山东桑莎制衣集团公司与北京服装学院合作,在提升高端针织内衣品质的基础上,加快时尚女裤的系列开发;诸城市昊宝服饰有限公司进行产品结构深度调整,深度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加大休闲服饰的开发力度,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以商务休闲与职业正装相互补充的产品格局。(牵头单位:诸城市政府、潍城区政府、寿光市政府。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工商局)

5.家用纺织品业。孚日家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千榕家纺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东华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合作,提高产品设计水平,以生态功能性家纺产品及节能环保生产技术为主要研发方向,开发系列配套产品,提高家纺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牵头单位:高密市政府、寿光市政府。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

6.产业用纺织品业。发展高新技术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扩大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应用。山东俊富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青岛大学合作,提升医疗卫生用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开发其它领域使用的无纺布;山东海龙博莱特化纤公司提高涤纶帘子布、EP帆布、高模低缩子午胎骨架材料的市场占有率,扩大芳纶帆布、双浴法浸胶涤纶帘子布的生产能力,开发子午胎用高强度浸胶涤纶帘子布项目。(牵头单位:高新开发区管委会、安丘市政府。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卫生局)

(四)组建产业联盟。围绕化纤和棉纺织产业、家纺产业、服装产业、印染产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和有关高等院校,新建4个产业联盟,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资源共享、公平竞争、互利合作、共赢发展。各产业联盟成立理事会,定期召开研讨会,加强信息、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交流协作,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化纤-棉纺织”产业联盟。由山东华鸿科技纤维有限公司、高密大昌纺织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发挥联盟的组织作用,重点开展下游用户的市场开拓,共同提升涤纶化纤产品质量和开发新型涤纶化纤产品;联手促进棉纺织技术进步,合作研发功能性纱线和高档面料。

家用纺织品产业联盟。由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千榕家纺有限公司、潍坊天昊纺织科技公司等企业牵头组建。在联盟推动下,重点打造家纺自主品牌,联手开拓国际市场,创建国际一线品牌。

服装产业联盟。由希努尔集团公司、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公司、山东桑莎制衣集团公司、山东仙霞服装有限公司等服装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依托产业联盟,重点发展高端定制、个性化设计,在开拓市场方面联合竞标,合作发展。

印染产业联盟。由昌邑华晨集团、昌邑荣源印染有限公司、昌邑大有印染有限公司等企业牵头组建。联盟重点组织会员单位研究和突破印染环节水污染问题,组织印染技术联合攻关,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产业,提质增效。(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有关县市区政府)

(五)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品牌创建,提升我市纺织服装企业的产品和企业形象,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1.推动企业自主品牌建设。以国家《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山东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为指导,骨干企业建立培育自主品牌办公室,在品牌设计、品牌营销、品牌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和实施细则,组织企业生产、技术、营销、策划等各方面力量,集中推动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增加产品的企业文化内涵和功能性,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

重点培育孚日家纺股份有限公司、希努尔集团创国际知名品牌;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诸城市昊宝服饰公司、山东仙霞服装、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创国内著名品牌。(牵头单位:市质监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工商局)

2.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品牌企业以展销活动为主体,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知名度。

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法兰克福国际家用及商用纺织品展览会等著名展销会,紧跟世界纺织发展潮流,引入国际纺织服装新技术,融入国际品牌建设体系,扩展我市品牌在世界纺织服装市场影响力。聘请世界一流的纺织服装机构和大师担当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顾问,指导和开发我市的纺织服装品牌,与国内贸促会纺织服装分会合作,借助贸促会的平台,将我市的纺织服装品牌和有实力的品牌企业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在米兰、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时尚之都开设产品研发中心和终端品牌形象店,提升自有品牌的设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

3.完善品牌建设推进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力量的品牌创建互动促进机制与工作体系。针对企业在自身品牌发展战略、品牌管理与运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邀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品牌办公室、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来我市开展培训,帮助企业建设品牌体系,提升服装、家纺品牌竞争力。组织企业参加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年度工作会议、纺织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中国纺织创新年会、全国纺织新产品开发研讨会等专业会议,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建设的视野和境界,提高品牌建设的能力。(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质监局)

4.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化建设。纺织服装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积极争取主持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孚日集团股份公司、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公司、希努尔集团公司、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公司等龙头企业在参与各级标准化建设中,高起点制定自主创新产品质量标准,争做行业乃至国家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者,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权,提升企业知名度。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承担国家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认真落实对参与标准制定工作企业的奖励政策,按照市政府〔20154号文件《关于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支持企业转型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确保奖励政策落实到位,调动企业参与标准化制定的积极性。

5.落实品牌建设激励政策。推动纺织服装企业搞好新产品开发,加快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自主品牌,强化品牌的价值和市场影响力,积累并形成我市纺织服装业品牌文化。根据潍政发〔20154号文件精神,同级财政对通过行政程序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一次性奖励100万元;通过司法程序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一次性奖励50万元;新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 “山东名牌产品” “山东省服务名牌”,一次性奖励10万元、10万元、5万元;新获得“中国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40万元、10万元。奖励资金在获得认定之日起2个月内拨付。(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六)培养引进专业人才。解决好困扰纺织服装企业用工难、高端人才匮乏的问题,建立人才培育中心,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1.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依托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集聚我市的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山东纺织服装人才培育中心,每年为我市纺织服装行业培养3000人以上熟练技术工人,满足企业生产需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所、东华大学等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引入师资,培养纺织材料、纺织品设计、非织造技术、染整技术、服装设计等各类专业人才。实施远程教育培训,为纺织服装企业答疑解惑,提升企业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每年培养5000人以上。(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

2.培训高层次管理人才。将纺织服装高层次人才培养纳入我市人才培养计划,每年组织3次以上高层管理人才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举办的高级研修班,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300人以上,提升我市纺织服装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3.引进国内外高科技人才。用足用好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相关政策,通过技术入股、项目合作等方式,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青岛大学以及国外高校引进高科技人才,每年引进10名以上国内博士、2名以上海归博士。根据鲁办发〔201436号文件精神,重点引进研发方向处于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前沿、拥有国际一流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发明专利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4.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落实国家、省、市现有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为高端人才在住房、薪酬待遇以及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优厚条件,让他们安心工作,集中精力搞科研。(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七)促进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纺织服装”带来的机遇,推进信息化要素向纺织服装产业的渗透与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

1.推进纺织服装企业管理信息化。与金蝶、用友、浪潮等知名ERP供应商合作,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在纺织服装企业中推广应用ERP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信息快速集成,优化资源配置。(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

2.推动纺织服装企业生产自动化。实施纺织服装产业智能装备提升工程,引进国内外先进纺织服装生产设备,提高智能化生产水平。在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的工作岗位,采用自动化生产控制,加快“机器换人”的步伐。(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安监局)

3.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企业中的应用。在服装、家纺等企业中,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提供快速检索选择最优设计方案,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设计水平。(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

4.发展电子商务,助推企业营销。重点支持孚日家纺股份公司、希努尔集团、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高密思美尔服饰公司、青州坦博尔服饰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整合供应链与市场营销,实现线上线下的立体营销模式,在创新营销模式上实现大的突破。(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

(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围绕军工产品和纺织服装产品互通互融,构建军民融合、军地互动、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1.推进军民技术融合。组织希努尔集团公司、山东仙霞服装有限公司、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俊富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参加军需品招标会议,了解军工集团及其所属科研院所投资方向、发展战略,找准定位、主动承接和融入军工生产,共建军民两用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完善市场为导向、龙头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骨干、产学研结合的军民两用科技创新体系。

2.合作研发高科军需纺织服装产品。在服装、家纺以及产业用纺织品方面,与军需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研发,进行军民联合攻关,重点突破新型军用功能性面料,开发防水、透气、灭菌、阻燃的野战服装,研发新型纤维,开发防弹服装、航天航空特殊服装,实现纺织服装生产与军工需求高端对接。

3.开拓军民两个市场。用好军品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和政策,主动参与军工协作配套项目竞标,组织龙头企业参与军用服装、家纺产品、产业用产品等军品市场竞争。通过参加军转民技术成果推介会、军转民项目合作洽谈会,与军工及其所属单位密切合作,共同研发高端军民共用产品,联手开拓军民市场。

(九)强化资金支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现代产业基金作用,积极对接山东蓝色半岛产业基金、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华夏基金等基金公司,协调华鸿科技纤维公司、山东银鹰化纤有限公司、山东仙霞服装公司等企业,多形式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纺织服装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国资委)

2.发挥金融机构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企业水平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意见》(潍政办发〔20158号),最大限度满足企业资金需要。强化银行对接,加大金融机构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力度,定期召开由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投资担保公司与纺织服装企业的银企洽谈会,解决企业资金紧缺问题。(牵头单位: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3.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制定企业上市中、短期计划,建立上市后备资源管理库。不断创新融资方式,举办纺织服装企业直接融资业务培训班,推动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山东桑莎制衣集团、山东银鹰化纤有限公司、山东仙霞服装有限公司、青州坦博尔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到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推进企业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租赁等直接融资方式,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吸引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私谋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金融组织来我市开展业务;引导有实力的纺织服装企业单独或者联合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在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牵头单位: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十)实施产业招商。

1. 重点企业招商。立足重点企业,围绕主导产业,瞄准中国100强、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和著名民营企业,着力引进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资金技术密集的大项目、好项目,推介我市纺织重点招商项目,搭建我市纺织服装企业招商引资合作平台。

创新招商方式,组织孚日集团股份公司、希努尔集团、山东桑莎制衣集团、山东俊富非织造材料公司、潍坊兰天等企业,以项目推介会、专题招商会及拜访目标企业等形式,与中国科学院、中国贸促会纺织分会、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台湾纺拓会、东华大学、江苏阳光集团、山东如意科技集团、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知名企业进行对接,通过合资、控股、技术嫁接等方式,吸引它们来潍坊发展,合作投资项目,共同研发高科技产品,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牵头单位:市招商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

2.依托展会招商。组织我市纺织服装企业参加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Canton fair)、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法兰克福国际家用及商用纺织品展览会等展会活动,展示我市纺织服装产品发展水平,提高我市纺织服装企业美誉度。组织希努尔集团公司、山东桑莎制衣集团公司、山东业莉娅服装集团等我市著名服装企业,参加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四大著名时装周,紧跟国际服饰新潮流,聘请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著名设计师来潍指导,提高我市服装设计水平,打造世界一流的时尚服装产品,引进世界知名企业来潍发展。(牵头单位:市招商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

(十一)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纺织服装产业的基础,集中优势资源,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建立问题解决机制,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和生态环境,实现“筑巢引凤”。

1.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公共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通用实时数据管理系统,成立产品研发、产品质量检测和信息交流3个中心,提升纺织服装产业公共服务能力。

成立山东省纺织服装产品研发中心。争取省经信委的支持,依托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与青岛大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在我市建立山东省纺织服装产品研发中心。重点是研究和开发新型纤维、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推广产业急需、技术成熟、有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提供服务。与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浙江理工大学合作,吸引国内顶级服装设计力量进驻研发中心,启动设计师走廊建设,定期举办设计师沙龙、流行时尚研讨会等交流活动,为设计师配置打版室,共享设备资源,提升设计师的打版水平,为企业和设计师搭建一个创意作品对接平台。(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科技局)

建立潍坊市纺织服装产品检测中心。依托潍坊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天祥集团、SGS等权威检测机构合作,建立潍坊市纺织服装产品检测中心。不断完善质量认证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检测服务,提高产品质量与附加值。加强专业检测队伍软硬件建设,建立水洗、日晒、恒温、成分分析等测试实验室,为企业提供基于各类国际纺织服装、羽绒羽毛、生态和功能性标准的检测,实施国际纺织服装标准与检测培训,开展纺织品质量标准咨询以及实验室建设咨询服务。(牵头单位:市质监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建立纺织服装产业信息交流中心。依托我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我市纺织服装信息交流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纺织服装”,介绍企业情况、国内外市场供需信息以及产业发展概况,宣贯国家产业政策,宣传企业产品。(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

2.建立各具特色的纺织服装企业文化。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大力弘扬创新性企业文化,以企业共同价值观为全员追求目标,建立互融互信的劳资关系,实现人资融合、共存共生。营造全员创新、全环节创新的新机制,凝聚起促进企业发展、高效统一的动力。(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人社局)

3.用足用好产业政策。在技术创新方面,依照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的150%摊销。(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在技术改造方面,对企业实施省及以上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当年设备投入3000万元以上的,按照潍政发〔20154号文件规定,同级财政按设备(含自制和联合研发设备)投资额4%的比例予以补助。补助资金在设备安装完毕2个月内拨付。(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经信委)

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根据潍政发〔20154号文件,对列入国家、省年度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按该产能涉及的在岗职工人均2000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标准,同级财政给予扶持奖励。奖励资金在获得认定之日起2个月内拨付。(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财政局)

4.建立企业问题直报制度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对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通过直报制度及时与经信部门沟通衔接。建立问题解决机制,市县两级发改、经信、财政、国土、科技、人社、环保、金融等部门建立统一的会商制度,统一受理企业提出的问题,确保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为企业创造最优最佳的发展环境。(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金融办,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

5.强化组织实施。成立推进潍坊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统筹安排,通力合作,明确责任分工,齐心协力积极推进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等日常工作。(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等部门)

推荐访问: 潍坊市 产业发展 实施方案 【商务方案】潍坊市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