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科技方案】景德镇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范文精选】

时间:2023-11-09 16:27:01  来源:网友投稿

景德镇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3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3年)的通知》(国发〔2006〕7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方案】景德镇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科技方案】景德镇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范文精选】



景德镇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67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10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赣府厅字〔2016114号)精神,为实现我市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工作主题,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潜力,为实施“三个五”战略行动目标,实现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江西的景德镇样本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2020年,形成更加完善的科普工作机制,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公众获取科学技术知识渠道,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公众运用科学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等方面有大幅提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与全省同步达到10%以上。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突出工作主题,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广泛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防灾减灾等知识和观念,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生活能力快速提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民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增强。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进展,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普产业快速发展,公民提升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共建共享、社会动员等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各方面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加强高等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就业创业的能力。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学校科技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有效衔接。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质量,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多接受科技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

措施: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指导。增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横向配合,加强传统陶艺知识的教育。重视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继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技教育。完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鼓励普通高中探索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的跨学科探究活动。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校科学营、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等工作,鼓励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应用人才的培养方式,加强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进教材,系统提升学生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

——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推进高校科学基础课建设,加强科学史等科学素质类视频公开课建设。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推动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和创业就业基地,积极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等活动。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支持高校及大学生履行科普职责,积极开展科普创作和科学传播工作。

——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促进作用,推动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科技教育体系。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防灾减灾日、红领巾科技小社团、青年专家服务团等活动,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充分利用各类科技场馆、科研院所和高校实验室、企业、社区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深入开展探究性、启发性、创新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开展科技专家进校园、组织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和青少年科学调查、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积极推动校内科学教育与校外科普活动相结合,努力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均衡配置科技教育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推进优质科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面向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和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开展各类科技类亲子体验活动,搭建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新平台,提高家长特别是母亲的科学素质。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妇联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等,贯彻党和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普及高效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乡村文明等知识和观念。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服务现代化。加强农民科学素质培养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培育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和生活水平。加大对贫困村科普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妇女和农村留守人群的科学素质。

措施: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农业综合服务站(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面向农民开展科技教育培训。深入实施“万名农村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大培训”、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强化专家和导师辅导、举办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回乡、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新创业。深入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着力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女农民队伍。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引导群众树立绿色殡葬意识,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经常性的农村科普活动。积极开展“三建二进一培育”活动,建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立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立农村科普示范带头人队伍,科普进村、科技进户、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完善农村科普“站、栏、员、网”建设,建立以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为主体的专家咨询服务团和志愿者队伍。总结推广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

——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将科普设施纳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等建设中,提升农村社区科普服务能力。精心组织科普示范县(区)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拓展科普惠农工作领域。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入户工程等,强化科普(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和科普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养。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创业项目开发、银会合作、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服务,帮助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面活跃农村科普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科普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加大对生态农业、创意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建设科普中国乡村e站,大力开展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新农民微视频展播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发挥中国智慧农民云、科普中国服务云、省农函大“掌上农技”微信平台等作用,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质。

——加强对贫困村的科普精准帮扶。实施科普扶贫培训,加强贫困村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科普服务力度,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干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本领。组织开展劳务和技能培训,加强农民特别是贫困青壮年劳动力技能培训,让在家务农的劳动者都能掌握1-2门农村实用致富技术。开展巾帼科技特派员、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组织开展“智爱妈妈”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引导更多劳动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以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的培养培训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有培训愿望的劳动者都有机会参加一次相应的职业培训。推动科学知识、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等知识和观念的广泛普及,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生产和健康生活能力,促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提升。

措施: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继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开展报告、讲座、培训、交流会、研讨会等活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成长提高。

——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体系。围绕构建具有景德镇特色的“3+1”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把科技培训与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突出从业技能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技师工作站、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创新联盟、企业科协等组织作用,积极开展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和评价工作。深入开展妇女巾帼建功活动,加大妇女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她们的科学素质和就业能力,激励妇女在岗建功成才。

——推进进城务工人员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大力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春潮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家政培训、城乡妇女岗位建功评选等活动。将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心理疏导、防灾减灾等作为主要内容,发挥企业、科普机构、妇女之家等作用,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广泛组织开展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助力实现城市宜居和可持续发展。

——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深入推进企业、高等院校、院所、园区等企事业科协组织建设,开展“创新、创业、讲理想、比贡献”“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科技服务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开展“景德镇市中青年科技奖”表彰等创新争先活动,倡导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最大程度释放职工创新潜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计委、市文广新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治理能力、科学生活素质,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科学理论的教育,开展科技革命、产业升级等前沿科技知识的专题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的培训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措施:

——加强规划,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关部署要求,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在研究制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规划时,突出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技知识的学习培训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重点加强对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教育培训。

——创新学习渠道和载体,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的学习。把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质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和班次,引导、帮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断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网络培训、自学等方式强化科学素质的学习。积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教育培训手段,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以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在领导干部考核和公务员录用中,体现科学素质的要求。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选拔任用、年度考核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内容。制订并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

——广泛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围绕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特别是适应陶瓷、航空、汽车和旅游“3+1”特色产业体系需要,举办高端科技报告会、现代科技知识讲座等各类科技知识宣讲活动,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开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视野,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使领导干部成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行家里手和带头人。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文广新局、市委党校、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五)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构建科学教师培训体系,建成一支优秀科学教师队伍。加强科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满足不同对象的科技教育和培训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推动科技教育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的利用效率。

措施:

——加强科技教育师资培训和研修。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科技教育等专业或相关课程,培养更多科技教育师资。加强对幼儿园、农村和科学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中小学骨干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到2020年实现对全市一线科学教师和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全覆盖。完善科技辅导员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科技辅导员评价、激励机制。

——加强各类人群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结合不同人群特点和需求,不断更新丰富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内容,开设专业课程与科技前沿讲座等。将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防灾减灾、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科学测量等相关科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科技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技教育的教材建设。

——加强科技教育与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现有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中小学科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社区学校等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

——加大科技教育与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的利用效率,保障科技教育与培训有效实施。加强中小学尤其是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大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建设力度,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多媒体等科普资源,并提供社会化服务。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青少年宫、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社区科普大学等各类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科学教育培训基地。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六)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

任务:普及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科学生活、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等知识和观念,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促进社区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大力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层社区科普服务设施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常住人口科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措施:

——广泛开展社区科技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围绕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防灾减灾日等主题科普活动平台,突出民生科普、热点科普、前沿科普内容,开展社区用气用电安全、电梯安全以及社区居民安全技能、老年人急救技能等各类应急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开展和谐社区、科普示范社区、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规范,着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能力。面向城镇新居民开展适应城市生活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帮助新居民融入城市生产生活。推动城镇常住人口科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居民科学素质,助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建设完善社区科普基础设施。推动基层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在新建及现有的基层服务中心拓展科普功能。建设科普中国社区e站、社区科普大学,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持续推进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和队伍建设。配合国家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建设社区电子科普显示屏、社区科普体验馆、社区科技馆等,将科普与文艺、体育、文化等有机结合,把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与娱乐活动融为一体,丰富科普活动,营造科普氛围。充分发挥科普基础设施作用,面向基层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文化宣传、卫生健康、食品药品、防灾减灾等各类科普活动。

——着力构建社区科普新格局。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切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推动科普示范社区蓬勃发展。倡导和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合力。发挥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岗、巾帼文明岗以及在社区有影响和号召力人士的带动作用,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助力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建设。

牵头单位: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卫计委、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七)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任务: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推动实现科普理念和科普内容、表达方式、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行和运营机制等服务模式的全面创新。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供给能力,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科普与艺术、人文有机结合,推出更多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精品,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提升科技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实现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大幅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水平。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落地应用,提升科技传播精准服务水平,满足公众个性化获取科普信息的需求,定向、精准推送科普信息。

措施:

——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计划。建好“科普瓷都”微信、微博和景德镇市科协网站,与科普中国导航建立链接,以科普中国服务云为依托,区别科普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推送针对性、权威性较强的科普内容,建立实时发布、精准推送、供需对接和反馈评价的网络科普体系。

——推进科普内容资源建设。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科普与艺术、人文有机结合,推出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精品,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生活理念、掌握体育健身方法等,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支持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及从事科普编创、科技传播等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共同策划、制作、出版科普挂图、科普图书等出版物,重点围绕陶瓷、航空、汽车、旅游四大产业制作编印一批适合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的优秀科普图书和音像制品。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产品和创新科普作品的自助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科普作品创作。举办各种科普作品与产品的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促进科普展教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教学、综合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衔接,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优质科普资源向社会开放。

——融合拓宽科技传播渠道。开展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计划,引导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推动科普宣传报道做精做深。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和传播,促进各成员单位科普资源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应用。电视台、广播电台要制作更多喜闻乐见的适合在网上和电视、广播电台同步传播的科普作品,增加播放时间和传播频率,报刊、网站、微信、微博等增加科普内容或增设科普专栏。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上深度融合,实现包括纸质出版、网络传播、移动终端传播在内的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强化科普信息的落地应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洞察和感知公众科普需求,创新科普的精准化服务模式,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送达目标人群。推动科普中国服务云、科普中国e站在社区、学校、农村等落地应用。强化移动端科普推送,支持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鼓励科研机构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和运行有影响力的科普公众号,强化科普新闻推送,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加大对农村及偏远地区群众及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科普信息服务定制化推送力度。

牵头单位: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卫计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广播电视台、景德镇日报社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实现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推进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

措施:

——加大各类科技场馆建设力度。建设景德镇市科技馆,鼓励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建设以科普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或产业科普场馆。建立完善以实体科技馆为龙头和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虚拟现实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

——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有科普教育、培训和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继续培育发展社区益民服务站和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结合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等项目,增加科普图书、挂图、声像资料以及有关展示设备的数量和比例,丰富科普教育内容。落实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加强科普场馆(基地)等与青少年宫、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联动,拓展科普活动阵地。充分利用线上科普信息,强化现有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

——加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大力发展建设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健全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制度,加强工作考核和动态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各行业部门、各地优势,挖掘行业科普资源,推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和文化场所等增加科技教育内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的科普教育基地。鼓励和支持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对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

——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实验室)、科技社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充分发挥气象台站、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高端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车间)或展览馆等,推动建设专门科普场所。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牵头单位:市科协、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卫计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九)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任务:促进科普产业创新发展,培育科普产业市场,激发社会公众科普创业热情,形成科普产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资源的转化。

措施:

——科学制定科普产业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鼓励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自主开展科普活动,依法兴办科普事业。开展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展相关政策研究,推动制定科普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将科普产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范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科普社会资源的功能。

——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支持引导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科普场馆、科普企业从事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应用研究、研发推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产业,增强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原始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大学生的科普设计创意资源,推动科技类赛事成果集成和转化。

——加强科普产业市场培育。利用科普活动、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科普机构等条件,通过竞赛、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搭建科普创客空间,支持创客参与科普产品的创新、创造、创业。加大政府购买科普产品(服务)的力度,推动科普展教品产业、科普图书出版业、科普影视业、科普动漫业、科普玩具业、科普游戏业、科普旅游业、数字科普业、科普创意业、网络科普业等业态发展和消费。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卫计委、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选拔一批高水平科普人才,壮大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推动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优化科普人才结构。建立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推动科普人才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增强适应现代科普发展的能力。

措施:

——完善科普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组织、企业与相关机构建立完善科普人才继续教育基地,以科普组织管理、科技教育、科技传播、科普活动组织、科普经营管理等从业者为重点,加强科普人才培训工作。完善科普人才使用和评价等相关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普人员积极性。

——加强科普专业队伍建设。重点在义务制学校及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宫等建立专(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基层各类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气象信息员、中小学教师和科普志愿者等担任科普宣传骨干,实现乡村社区科普宣传全覆盖。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的作用,结合职工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各类科普活动,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推动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社团组织,开展科普志愿者交流、培训、经验推广等工作。搭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各类科普活动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调动在职及离退休科技、教育、卫生、环保、传媒界等人员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发挥科技社团、高校科协人才资源优势,动员职业高校、高等院校大学生参与科普志愿服务,推动科技传播专家团队建设。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

牵头单位:市科协、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卫计委、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四、组织实施和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市政府负责领导市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按照《关于深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通知》(纲要办发〔20163号)精神,将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纳入全市各单位、部门的绩效考核范围,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深入有效开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全民科学素质实施纲要》的要求和本实施方案的分工安排,将有关任务纳入本地、本部门的相关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市科协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日常沟通联络工作,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县(市、区)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方案。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列支专项经费,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全面推进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落实。

(二)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共建机制。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县(市、区)政府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建立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落实国家、省有关在科技计划项目中增加科普任务的措施与办法,将科普工作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科普示范社区、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按照有关规定,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三)保障条件

——政策法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相关文件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中国科协关于深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通知》(纲要办发〔20163号)精神,“十三五”期间,市、县两级科普专项经费要达到人均不少于1元,县(市、区)年度科普专项经费参照市本级人均标准执行。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市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意见》任务,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加强对科普经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通过众筹众包、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四)进度安排

——启动实施。2016年,推动和指导县(市、区)制定本地“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工作。做好“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和动员工作。

——深入实施。2017-2020年,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完善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

——总结评估。2020年,组织开展督查,对“十三五”期间和《市全民科学素质实施纲要》颁布以来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全面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表彰奖励。

推荐访问: 景德镇市 实施方案 纲要 【科技方案】景德镇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