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发改规划】宝清县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精选推荐】

时间:2023-09-05 10: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规划】宝清县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发改规划】宝清县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精选推荐】



宝清县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期间农村经济发展成就

(一)农村经济总量显著增加,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2005年,全县农业增加值预计实现9.6亿元,五年平均递增22%,其中牧业增加值实现16,000万元。全县农产品总量迅速提高。200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由2000年的36.8万吨提高到56.2万吨。全县肉、奶、蛋总产量分别达到2.9万吨、1.0万吨、0.64万吨,渔业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2005年,全县养鱼水面达到0.35万公顷,水产品总量达到2,630吨,渔业产值实现2,400万元。

(二)农村基础建设逐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农机装备程度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十五”期间,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05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7.1万千瓦,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9%。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有较大的提高。“十五”期间,投资6亿元的龙头桥水库胜利建成并投入正常使用。完成节水灌溉2处。农村人饮水工程全面展开,共投资698万元,新打农村人饮解困井42眼,受益人口2.83万人。“十五”期间,全县共完成水利土石方860万立万米,新打井3,800眼,新建维修构造物810座,农民投工400万工日,全县水利投入(不含龙头桥水库)9,110万元,其中国投5310万元,农民自筹3800万元,改善水田面积8.5万亩,新增改善防洪面积86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15万亩,新增水保面积12万亩。

(三)农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农村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加

一是粮食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5.73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3.3万公顷,建立了9大作物生产基地。即:大豆生产基地9.3万公顷,水稻生产基地1.3万公顷,玉米生产基地2.7万公顷。红小豆生产基地0.67万公顷,白瓜生产基地1.0万公顷,甜菜生产基地0.53万公顷,蔬菜生产基地0.4万公顷(棚室600万平方米),烤烟生产基地0.2万公顷,饲料饲草基地0.4万公顷,粮、经、饲种植比例由68.8:30.8:0.4调整为86:13:1。

二是绿色食品普不断壮大。全县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67万公顷,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9.7%,5年间扩大了3.5倍。全县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3家,已有7种产品获得绿色标志使用权。

三是畜牧业迅猛发展。“十五”期间,我县以牛、猪、鹅产业为重点,通过采取政策推动、龙头带动、科技牵动、服务促动、园区启动等一系列措施,使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畜禽生产总量迅速增加,2005年,全县奶牛存栏0.6万头,肉牛存栏10万头,生猪存栏24万头,山绵羊存栏24万只,大鹅存栏30万只,新建牧业园区122个。牧业增加值实现1.6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9.3%。

(四)劳动力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十五”期间,我县劳动力转移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已有8.9万名农村劳动力档案全部输入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库。2005年,全县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5万人,转移5.86万人,可实现劳务收入1.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82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5%。

(五)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我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以粮、油、乳、烟、糖等多种主导产业为支柱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基本形成。通胜制糖公司、品格乳业、烟叶公司、博大米业、北大荒米业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8户,企业年销售收入实现2.3亿元,实缴税金345万元,利润2063万元。带动基地5万户。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农村各类专业协会的发展,截止2005年,我县兰花奶牛协会、宝石河毛葱协会、宝亨蔬菜协会、万金山神鱼米业等协会已发展到61个,农村经济人队伍已达到1,832多人。

(六)先进适用技术得以迅速推广普及,农业生产向标准化方向迈进

全县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玉米、大豆、水稻均按标准化进行生产,全县实施农业标准化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一些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被广泛推广和使用,重点推广了大豆行间覆膜、窄行密植、垄三栽培、水稻钵体旱育超稀植、玉米通透、甜菜纸筒育苗等现代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22项,累计推广面积220万亩。“优质高效良种”工程效果显著,粮食优质品种覆盖率由2000年的65%提高到99%。

(七)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一是启动实施了乡镇机构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目前三项改革已基本结束。全县行政村由原来的206个撤并为145个,乡镇17个撤并为10个。二是农民负担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健全了农民负担监督卡、涉农收费公示、村级管理费用支出和涉农收费登记四项制度,实行了农民负担目标责任制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2005年,全县共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16.7万元,实现了全省提出的减负工作目标。三是村级不良债务逐步化解。到2005年,全县共化解村级不良债务1,650万元。四是有效地开展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2005年,全县共有78个村成功地开展了一事一议筹资工作,金额达80多万元。

(八)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

全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全县农业信息网进村入户率达到90%以上。筹建了农业“110”信息服务咨询热线。积极开展对农村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工程,贫困户和贫困人口逐年减少,截止目前,全县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由2001年的3811户13341人减少到3416户8908人。在效地解决了看病就医难、行路难的问题。人畜饮水难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近两年共投入扶贫资金494.9万元,打人畜饮水井6眼,修路1.8公里,建立畜牧服务站10个,购买扶贫牛842头,羊2,038只。贫困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农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1,991元提高到3,655.80元,手机、摩托车、电脑等高档消费品开始进入农民家庭。农村科学、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农民文化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二、“十五”期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农村经济虽得到长足发展,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目前由于我县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而种植业受自然条件及国内外市场行情影响较大,收入渠道的单一,使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二是产业化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目前,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企业多数规模不大,生产的产品多为初级加工产品,档次不高,缺少知名品牌。没有省级标准的龙头企业,且龙头企业与基地、基地与农户间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较低,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三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功能不完备,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自身素质较差,进入市场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弱,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低。一些水利工程、田间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农机具更新速度缓慢,配套机具严重不足,动力机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有效控制能力弱,现有防洪标准偏低,不能抗御较大的降雨造成的涝灾。

五是农村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如村级不良债务得不到化解,债务化解困难较大,影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三、“十一五”规划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着力点,以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继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中心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二)总体战略目标

“十一五”期间,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过程,努力实现农业结构合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有长足发展,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有市场竞争力,综合效益好的现代化农业雏形,农民生活水平由小康型迈向富裕型。

(三)主要发展目标

1、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农业增加值实现17.68亿元,年均递增9%;牧业增加值实现3.2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18.1%;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2%,劳务创收3亿元。

2、农产品总量目标。粮食总产量达到70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6万吨,奶类总产量2万吨,蛋类总产量1.28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0.3万吨。

3、结构调整目标。种植业产值和林牧渔产值的比例由2004年的0.745:1调整为0.6:1;农作物无公害化种植面积达到5.3万公顷,占农作物总面积的1/3;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达到8家,有机食品标志10个。

4、农业科技发展目标。多种经营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主要作物、主要作业环节实现机械化;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9%,良种覆盖率达到98%;农产品综合商品率达到45%以上。

5、农民生活目标。“十一五”期间,农村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城镇化率达到45%,乡镇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工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提高到5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年均递增6%,农民消费恩格尔系数降到35%左右。

6、农业基础建设目标。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水田面积达到55万亩,蔬菜生产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5%以上。棚室全部实现滴灌化。农业机械装备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6.5万千瓦,比2005年末增加9.4千瓦。全县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以92%,比2005年末提高3%。

7、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累计造林5万亩,退耕还林5万亩,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8%。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万公顷,除涝面积达到5.2万公顷,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为适应可持续发展创造综合配套,良性生态环境基础和条件。

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全县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农村20个,新型农村人均纯收入要保持年递增8%以上,砖瓦房率达到70%以上,通过公路达到硬质化,村屯建设达到市级文明村标准,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村公益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40%以上,经常性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全面普及农业科技,社会治安环境优良。

四、发展任务及重点建设项目

“十五”期间,把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突出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继续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壮大农业和农村经济主导产业,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步伐,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农村社会保持稳定。

(一)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到2010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要达到15.9万公顷,其中绿色有机食品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3万公顷。建立9大作物生产基地,即大豆生产基地5万公顷,水稻生产基地面积3.3万公顷,玉米生产基地面积3万公顷,红小豆生产基地面积1万公顷,白瓜生产基地面积1万公顷,甜菜生产基地面积0.5万公顷,蔬菜生产基地面积0.6万公顷(棚室达到1,200万平方米),烤烟生产基地面积0.2万公顷,饲料饲草基地面积1万公顷。

(二)继续搞好绿化造林工作

到2010年,全县要完成采伐迹地更新造林0.6万公顷,封山育林2万公顷,退耕还林0.1万公顷。

(三)大力发展畜牧业

2010年,全县奶牛存栏要达到12,000头,肉牛存栏20万头,出栏6.6万头,生猪存栏50万头,出栏100万头,出绵羊存栏50万只,出栏15万只,大鹅存栏60万只,出栏180万只。建立各类畜牧园区150个。

(四)协调发展养渔业

2010年,全县养鱼水面要达到0.4 万公顷,河蟹基地新增产量1.2万公斤,红肚鲫鱼鱼种产量实现3,000万尾。

(五)加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国家实施农产品加工引动的机遇,围绕大豆、畜产品、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搞好制糖、稻米加工、大豆浸油、玉米深加工、黑蜂密加工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积极拓宽与省外大企业的联手和合作,努力搞好农产品的深加工,到2010年,全县达到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的10户,达到以省级标准的5户,国家级的1户。全县水稻加工量达到30万吨,玉米加工量达到20万吨,大豆加工量达到25万吨。

(六)加快推进劳动力转移步伐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立足县情,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积极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和空间,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秩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到2010年,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2%,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7.5万人,实现劳务收3亿元。

一是开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要抓住沿海发达地区经济高速增长而大量需求劳动力的机遇,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转移,抓住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向国家重大项目区输送劳动力,并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到2010年,转移到省会及大中城市的劳动力占转移劳动力总量的65%,每年新增出国劳务150人以上。

二是大力开展非农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培训。到2010年,实现通过培训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占转移劳动力总量的90%,转移的劳动力要从事体力型的为主向技术要求高的行业和服务业拓展。

三是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水平。今后五年,通过多渠道的中介服务,使我县的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达到60%以上。

四是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在“十一五”期间,将现有劳务输出特色,到2010年形成3个以上的劳务输出品牌,不断巩固和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五是努力优化政策环境。切实保障外出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进城居住,只要有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有合法固定依据的进城农民,均可办理城镇户口。积极为农民提供工资、医疗、工伤及各项劳动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支持,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七)搞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设施建设,完善产销地初级市场网络,搞好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和地方专业化集贸市场建设,积极推行委托销售、产销直接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型流通方式,并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积极培育金融、技术、信息、科技等要素市场,构建与国内国际市场相衔接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

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要加强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依托红小豆、白瓜籽、蔬菜、瓜果的资源优势,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红小豆、白瓜籽专业批发市场,完善亨利蔬菜批发市场,增加交易规模。要充分利用宝清镇劝农的水果资源优势,建立劝农水果专业批发市场。

2、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抓住全省农业联网的有利时机,以实施“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工程”项目为重点,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延伸,扩大信息服务功能。到2010年,把微机普及到偏远的经济条件较落后村屯,使农业信息网覆盖面达到90%以上,彻底解决农业信息网进村入户问题。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

(八)进一步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是农业生态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要以建立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封山育林,改善和保护我县的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工程,不断扩大有林面积,提高森林复盖率,努力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生态园林城市。

“十一五”期间要完成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升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鸟类环卫站一处,继续做好东升自然保护区晋级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争取东升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加强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通讯、交通运输、防治器械建设,进一步提高标准站建设,全面提升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到2010年,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85%,其中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占防治总面积的80%。

强化森林火预警系统,逐步完善火险天气、人险等级的预测预投和森林监测体系建设,使我县的森林了望覆盖率达到90%,重点森林火险区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

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并举,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继续加大城区绿化及全民义务植树等生态建设活动,实现重点公益林区的绿化、美化和香化。

到2010年,全县森林面积由目前的98,495公顷增加到 103,495公顷,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26.93%提高到28%,城市绿化覆盖率由14.2%增加到15.4%。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加速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积极推进我县农村能源利用的烯气化、清洁化、高效化进程,实现两年打基础,三年快发展,五年初步形成规模的良好局面。“十一五”期间,我县培育生态家园示范村15个,建“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的北方能源生态模式农户2000户,开发太阳能热水器18万平方米,兴建节能日光温室200公顷,“三坊”改造1300座,推广节能炉灶2万户。

(九)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

以兴水治旱为中心,坚持兴利除害相结合,防风抗旱并举,开发与保护同步,力争在改造中低产田,解决水资源不足,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和治理水污染上取得突破,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供水体系,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和节水高效灌溉体系。一是加强龙头桥水库配套工程建设,完成金沙河水库、梨树沟水库、四方顶水库建设,增加水田面积37.5万亩,使全县水田面积达到55万亩,除涝面积达到7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93万亩。

2、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农项目开发的力度,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农机装备结构的调整、土壤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十一五”期间,引进保护性耕作机具8台,建立村级农机作业服务公司10个,每年重点扶持农机大户20个。使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6.5万千瓦,田间综合机械程度达到92%。

(十)加强境外农业开发工作

在“十一五”期间,要逐步加大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力度,在俄建立种植业生产基地、畜牧养殖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林业采伐基地。在县内建立对俄出口蔬菜生产基地,不断增加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额。

(十一)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

扶贫开发是我县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十一五”期间,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精神,紧紧围绕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和产业化扶贫三个重点工作,一是抓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重点做好全县尚未实施的32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投入扶持资金3000万元。二是抓好重点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在今后的五年里,实现培训劳动力培训并转移6750人。三是抓好产业化扶贫项目。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为切入点,努力调整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建立或形成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相互连接、相互贯通的农业产业化网络,增加农民收入。

五、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1、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法制化建设,长期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性,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妥善处理当前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有关农村土地的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确定土地产权范围、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土地承包期限。

深化免征农业税的各项配套改革,建立确保农村基层组织运转,教育经费支出和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继续积极稳妥地处理乡村债务,坚决防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

完善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和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制度。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趋势。进一步调整政府支出结构,政府投入要重点向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倾斜,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合理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完善村级“一事一议”内容、制度和方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2、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畜牧业服务化体系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现有涉农服务组织单一僵滞的运行机制,鼓励和扶持以行业或产品为纽带的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社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在保护农民利益,沟通市场信息,组织产品运销等方面的作用。到2010年,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20个,其中新型农业合作社20个,各类协会和各种专业合作社100个,农村经纪人发展到3600人,其中80%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规范化标准。

3、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农业和农村投资体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对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农业科研及推广、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农投资,确保财政年度支农支出的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强化和振兴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推行农村“一事一议”,引导鼓励农民在国家的支持下,积极投资中小型农业水利及公用设施。鼓励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工商企业、城乡个人投资开发农业,加强与其他省市的联合与协作,增加我县的农业投资。积极探索和推进以政府政策性保险为导向,以农民合作保险为主体,以商业性保险为补充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4、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树立研究市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按照“引导、支持、保护、调控”的职能体系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尊重市场经济法律,实行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节,强化政策引导和服务,注重抓好有关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粮食收购等农村政策的落实到位,为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和财税、金融杠杆的调控引导作用,不断增加财政支农投资,实行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补贴制度,以财政贴息方式间接帮助农户,支持农民引进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完善农业金融体制,调整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实行差别利率和优惠政策,支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加强防灾减灾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水平,搞好森林火灾、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防治,提高重大农业项目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服务。

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种苗、种畜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行为。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强化农村工作的领导力量,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1、建立挠力河红肚鲫鱼原种繁育基地。总投资额为1,403.9万元,可新增增加值119万元。

2、农机作业合作社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042万元,年新增生产能力384,000标亩作业量,可新增增加值1,120万元。

3、水土保持项目。“十一五”期间,全县要投资306.90万元,治理面积9,333公顷,侵蚀沟80.5公里。

4、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计划投资2,730万元,新打饮水井56眼,解决饮水困难人口5.6万人。

5、境外对俄农业开发项目。(1)“十一五”期间,在俄罗斯乌苏里斯科市米哈任尔区建立种植基地10,000公顷,其中大豆种植基地8,000公顷,蔬菜基地2,000公顷。(2)在俄哈巴罗布斯克市建立养殖基地和饲料加工基地,养殖生猪20万头、肉牛6万头,建立大型饲料加工厂3个。

6、10万亩蔬菜深加工项目。建设绿色蔬菜种植基地10万亩,年产脱水蔬菜2,000吨。计划总投资34,93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1,544万元,流动资金3,387万元。

7、宝清县5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0,934万元,固定资产7,743万元,流动资金3,191万元,回收期为3.49年。生产期内平均实现利润4,374万元,投资利润40%,利税率20%,平均实现利税2,154万元。



推荐访问: 宝清县 规划 十一五 【发改规划】宝清县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