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3《合作学习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3篇(完整)

时间:2023-05-13 10:20:05  来源:网友投稿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1  语文合作学习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建立*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合作学习以宽容的心态尊重、爱护每一位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合作学习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合作学习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3篇(完整)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1

  语文合作学习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建立*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合作学习以宽容的心态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身心愉悦,主动、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语文合作学习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语文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互相激励,集思广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当前语文合作学习的现状?

  在当前语文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教师缺乏有效引导,学生盲目合作。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表面的热闹,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无所事事”,或忙看教案,思考下一环节,或踱来踱去,等待评判学生的学习结果,存在着缺位现象。学生缺乏合作意识,教师没有进行有效引导,导致部分学生个人英雄主义作崇,只顾自己表达意见,讨论内容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脱离了教学主题;或围绕教学内容争论不休,谁也不服谁,你一言我一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或置身事外,即使有不同的见解也不加辩驳。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设计合作学习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应把合作学习用在适当之时、恰当之处,不可一味的滥用合作学习。当遇到问题争议时、难于完成时,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论语八则”教学中,教者利用合作讨论解决学生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论语八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你最喜欢哪一则,结合生活谈谈它给你的启示。”

  2、培养合作学习技能。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

  (1)提高团队意识。当前中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很高,他们大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不懂得谦让。教师要营造信任、友爱的团队氛围,让学生懂得欣赏别人,学会赞美别人;要关心、爱护他人,不歧视后进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培养良好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学时独立思考、善于提问、勇于质疑;在交流时互相协作、积极发言;在倾听时全神贯注,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

  (3)学会讨论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组织有效的讨论,解决问题的分歧之处,不做无休止的争论,通过分析、交流,力求达成共识。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为了合作而合作,要遵循宁少勿滥的原则,要精心安排,善于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从而培养知识、发展能力、促进情感的交流。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3篇(扩展1)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3篇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不仅要看个人更是要看集体,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措施的得利,小组“代言人”要轮换真是恰到好处。自主合作学习理论是依据主动发展和动机理论,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师生交流活动过程。采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正是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学习的使命感。

  其次,一堂课结束后,教师需要组织小组自评,给学生流出时间,让小组成员就他们与他人一起工作的经历进行反思;学生在一起评价他们的工作,描述成员在达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什么行为是有帮助的或没有帮助的,什么行为需要继续或改变。小组合作学习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从而达到改善班级学习氛围、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成绩和技能为根本目标。而我们的评价活动也仅仅是个实践和尝试,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总结和摸索更为完善和科学的方法和经验,以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

  再次,小组“代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学优生担任),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感受学习的乐。如果各个小组的学困生都能起来做“代言人”了,那么我们的小组学习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了。大家说是吗?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2

  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分享。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演唱、合奏、创作、游戏等。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及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中。音乐学科也在积极努力做着这方面的尝试,我们音乐教师也应对这一“课堂模式”做更深入的研究与反思。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呢?

  我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发现“热闹”的场面背后,只有41%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效果,51%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只是流于形式,8%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在浪费时间,毫无功效。例如,在教学中有下面一个片断:

  在听赏美妙的人声《闲聊波尔卡》(七年级上册)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对作品的感受,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把作品表达出来,例如,画画、一首小诗、图式等等。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我身边的一个小组在认真地研究着,讨论着,由于意见不一,争得面红耳赤;离我视线较远的地方的一组,四个女同学在认真地讨论着,两个男生在嬉闹,还有一个女同学坐着闷声不响;其他的小组表面看来很认真,但不知合作的结果如何。

  十分钟后,小组学习结束。各小组开始交流展示,但效果不理想。有的小组有形式但无内容,有的有内容但形式单一,由此可见,刚才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失败的。那么,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即合作内容、合作态度、合作时间等。如何提高和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合作价值

  形式为内容服务。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使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首先,必须有合作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和作业或是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是令人兴奋的刺激,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或是可以预见的成就。其次,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该注意内容含量不宜过小,如果单*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内容难度要大众化,过难容易冷场,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的真正参与,而且,创作活动不宜出效果,过易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入的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合作,没有什么意义。

  2、合作学习的态度要诚恳,要有集体协作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悦纳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虽然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无法交流,不会合作,小组学习如同虚设。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其主体性受其身心尚未成熟的状态制约,认识水*、交往水*、自律水*是逐渐发展提高的过程,学习行为需要监护、引导和规范。比如前面提到的《闲聊波尔卡》中的小组合作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合作。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制定选择小组活动规则,探索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白聆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指导小组长的工作方法,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等。譬如,我在给其他班学生欣赏《闲聊波尔卡》时,改变以往的小组合作方式,在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乐曲的感受时,让学生采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的方式,做到人人参与。有的可以从情绪上谈,有的可以从速度、力度上谈,有的可以从节奏、旋律上谈,指派一名学生记录大家的发言,然后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协同作战、共同成功。

  另外,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评价小组合作的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不是聪明的人能成功,往往是能吸取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的人能成功,进而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3、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

  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大家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用得当,在教学中确实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决不是万灵丹,一服马上见效,它通常需要花长时间苦练才能成功。除了要有良好的学科知识之外,要设计良好的合作学习教案或教学活动,还需要有很好的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整合成良好的教学专业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3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如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观摩了汇景、昌乐、陶育路、骏景四间小学的课堂教学之后,我的`心中有了更为明确的答案。

  一、小组学习的组合形式。

  在小组学习的初始阶段,各小组的成员经过比较合理的组合后,在一个时期内各组的成员就相对固定,哪怕是调座位,也要考虑小组固定不变这个原则。组内的分工很明确,谁发起讨论,谁维持纪律,谁代表发言等,在一个时期内都相对不变,只有全体同学对合作学习这一方式能够适应了,才考虑重新组合各小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需要用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时,要求是不需要老师提的,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找到自己的小组,很自然地投入到讨论交流中,很少有多余的动作。发言时,不是个别同学的发言,而是整个小组的发言——发言时,全体小组成员起立,可以想互启发相互补充,发言完毕后才全体坐下。这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是群言堂,教师只主导,学生是主角,可以自由的发挥,大胆的创造,这是一个个小团队在学习,所以极少有我们所苦恼的个别学生开小差的现象发生,这是多么高效的课堂。这是老师们长期培养学生长期训练的结果,看得出,学生们也很喜欢这种方式。因为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每个小组都可以展现自己的(广州的学校对班额的控制是说一不二的,都不超过46人,人数不多,所以小组数也不是很多),能够时常表现自己,获得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当然乐此不疲。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常态化。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不但语文数学英语科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音乐等课,也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各年级都是如此。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学生在合作中与人交往、合作探究、共同应对等方面素质都比较高,有着非常强的团队意识。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3篇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

  叶澜先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感于此,又借小课题研究的东风,我对上学期以来小组合作的情况作了许多的反思,现汇报如下。

  的确,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点多多,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不再跪着听课,教师不再一言堂。更可喜的是,它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一、试卷讲评中小组合作的应用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两个班的成绩还可以。这让我越来越有自信,和孩子们的关系也更加融洽。看着即将讲评的试卷,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组长的主持下,化整为零,效果应该不错吧。于是我把所有的题尽量*均分到十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气氛出奇的活跃。学生能充分发言,每个组完成几个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多大的负担,完成组内的任务后,还可以讨论其它题。我注意到连*时不爱发言的秦世臻在我的鼓励下,也下位去请教组长该如何讲。最不合群的秦凡森也在给两个弱的组员讲题。更让我吃惊的是,组长的能力远在我的意料之外,他们能够根据小组成员的情况,恰当选取发言的同学,既不过分偏爱成绩好的同学,也不冷落学困生,真正照顾到了大多数。从这节课,我尝到了甜头,今后会在课堂上分别布置不同层次的讨论交流问题,让他们活跃下去。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李炳亭语)。要说不足应当是重点不是很突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处理不细致。

  二、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石拱桥》时,我初步让学生小组活动解决,看能否提高课堂效率。首先生读10分钟课文,找一生解释作者及生字,又出示几个问题小组讨论。

  1、石拱桥的特征。

  2、*石拱桥的特征。

  这两个问题比较简单,我让5、10两个小组来完成。剩下的三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难,我决定以正副组长为中心来讨论。17班完成度较高,18班由于学生水*差距大,课堂进展磕磕碰碰。总结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够洪亮,影响全班同学的收获,另一个是组长的带头示范作用不强。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如何及时检测,发现问题,是下一步我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读《故宫博物院》,我继续分层教学,我出示六个问题,前三个简单的问题由大组中较弱的四人小组来讨论解决,这个组有一个总负责人,是这个组的副组长,后三个问题由正组长组织讨论。在展示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新鲜度,每个小组由正组长主持,他负责选择组员展示讨论结果。17班的学生表现棒极了,组长们很知道调动组员的积极性,简单的问题由成绩稍差一点的同学来回答,有难度的问题由程度稍好的来答。崔雨这一组,竟然让课堂很少发言的司亚龙来说,这次他说得很完整,声音洪亮,博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我初步尝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教师课堂上讲得少了,学生说得反而多了,并且学习积极性也在一步步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附六个问题:

  1、文章介绍了故宫哪些内容?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其特征。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用是什么?

  3、跳读课文,说出文章写了故宫哪两部分。

  4、精读第6段,说出说明顺序及方位词。

  5、文章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有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6、找到文中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

  三、语文活动课合作之风正育人

  两个班的课代表观看完“古诗词知识比赛”后,恰好我们正进行《水浒传》的阅读,我安排学生组织了一次“《水浒》知识大比拼”活动。由于前期准备比较充分,课堂节奏进行地有条不紊,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17班结束后,都文通抱着队友哭起来,原因是他们小组的分数太低,觉得自尊受不了,她也反映了扣分的不合理情况。我就此教育他们,活动的目的不只是分数,一切活动都是育人,通过此活动也告诉大家,凡事要讲规则,没有规则这个活动就不会成功进行下去。18班马方旭活动结束后找我:“老师,我和邵光哲商量队长(谁当队长)的问题,结果纪律委员就给记下来了,我控诉,这不公*!”我问他:“你们是在什么时候商量的?”“主持人在上面安排的时候。”“那不就结了,时间不对,这个工作应该是在课前完成的。”王璐琦跟我说:“老师,我们组成员都着急了,昨天晚上背到十点,今天上课前,组员都在那里背,我以为我们组要倒数了,没想到成绩会这么好,他们都很努力了。”

  看到每名学生在此次活动中,仿佛都有话说,我真高兴,相信下一步《水浒传》的阅读工作就好开展了。多给学生发言表现的机会吧,他们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之所以从前上课老师累,学生困,是因为老师不放手,学生不说话,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不是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而是现在的课堂需要改。今天的收获很丰富,我受益了,相信学生更是。这个冬天不冷,我收藏着快乐和果实,真幸福啊!

  另附诗一首

  偶得

  无声东风邀万物,多情杨柳展新条。

  冰河淙淙把歌唱,学子莘莘读书忙。

  园丁欣然此中行,个中辛劳暮将晓。

  待到满园蜂蝶舞,犹自千里梦逍遥。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粗浅看法与体会,希望能对我们各位教师有所启迪与帮助。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2

  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演唱、合奏、创作、游戏等。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及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中。音乐学科也在积极努力做着这方面的尝试,我们音乐教师也应对这一“课堂模式”做更深入的研究与反思。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呢?

  我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发现“热闹”的场面背后,只有41%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效果,51%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只是流于形式,8%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在浪费时间,毫无功效。例如,在教学中有下面一个片断:

  在听赏美妙的人声《闲聊波尔卡》(七年级上册)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对作品的感受,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把作品表达出来,例如,画画、一首小诗、图式等等。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我身边的一个小组在认真地研究着,讨论着,由于意见不一,争得面红耳赤;离我视线较远的地方的一组,四个女同学在认真地讨论着,两个男生在嬉闹,还有一个女同学坐着闷声不响;其他的小组表面看来很认真,但不知合作的结果如何。

  十分钟后,小组学习结束。各小组开始交流展示,但效果不理想。有的小组有形式但无内容,有的有内容但形式单一,由此可见,刚才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失败的。那么,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即合作内容、合作态度、合作时间等。如何提高和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合作价值

  形式为内容服务。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使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首先,必须有合作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和作业或是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是令人兴奋的刺激,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或是可以预见的成就。其次,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该注意内容含量不宜过小,如果单*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内容难度要大众化,过难容易冷场,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的真正参与,而且,创作活动不宜出效果,过易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入的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合作,没有什么意义。

  2、合作学习的态度要诚恳,要有集体协作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悦纳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虽然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无法交流,不会合作,小组学习如同虚设。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其主体性受其身心尚未成熟的状态制约,认识水*、交往水*、自律水*是逐渐发展提高的过程,学习行为需要监护、引导和规范。比如前面提到的《闲聊波尔卡》中的小组合作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合作。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制定选择小组活动规则,探索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白聆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指导小组长的工作方法,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等。譬如,我在给其他班学生欣赏《闲聊波尔卡》时,改变以往的小组合作方式,在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乐曲的感受时,让学生采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的方式,做到人人参与。有的可以从情绪上谈,有的可以从速度、力度上谈,有的可以从节奏、旋律上谈,指派一名学生记录大家的发言,然后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协同作战、共同成功。

  另外,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评价小组合作的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不是聪明的人能成功,往往是能吸取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的人能成功,进而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3、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

  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大家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用得当,在教学中确实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决不是万灵丹,一服马上见效,它通常需要花长时间苦练才能成功。除了要有良好的学科知识之外,要设计良好的合作学习教案或教学活动,还需要有很好的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整合成良好的教学专业知识。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3

  我今年带七年级新生,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得从0开始,因为现在是小组合作学习建设初期,大多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还没完全养成好,时常会出现合作学习不合作、合作费时的状况:如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心甘情愿当听众;小组长组织协调作用发挥不好,学生参与活动时各顾各,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等的培养无法构建起来。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和“126”精神,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好合作学习的建设:

  1、合理分组,培养小组长。

  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遵循小组成员的组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分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长的选取和培养至关重要。小组长不仅应是学优生,还应具备组织、协调、沟通能力。组长选出来后一定要跟上培训,让他们明确怎样发挥好组长的作用。

  2、明确任务,给足时间。

  合作学习应该是适时的,必须有明确的任务,英语新课标提倡任务型教学,大部分任务都需要通过合作(如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来完成。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教材,设计好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任务,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任务,让学生明白合作的目的,给足合作的时间,注重个体的独立思考,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能和谐。

  3、营造环境,学会合作。

  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有序展开、明确分工,避免出现学生各行其是,看似热闹却无实效的场面。师生要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共同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合作氛围。让学生在质疑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

  4、突出互动,指导帮助。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合作时若发现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要及时加以引导,确保合作学习顺利开展,且不流于形式;如果学生在交流中存在单词不懂、课文不熟的思维障碍,立即给予帮助。必要时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一些探究、发现等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发现,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展示环节如果经常采用竞答、抢答方式来让学生展示,势必会让“弱势学生”边缘化,加剧两极分化。我们应统筹调配,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有同等的展示机会。

  5、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追求基于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个人进步基础上的团体进步。

  因此,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3篇(扩展3)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3篇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

  (一)教师有必要学习理论,加深对小组合作学习本质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我们仍能发现,小组合作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教学,一堂课下来学习方式是新的,教学理念却还脱离不了旧的一套。所以我们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要有必要的准备与培养

  小组有必要的组建基础,开展合作前必须有一定的心里准备和必要的训练。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怎样在小组中发言,怎样倾听别人的发言、评价同学的见解。要学会尊重小组各成员,理解对方,要遵守小组纪律,有不同见解等同学说完再说,有困难之处要心*气和地帮助。小组合作之前要有时间与自学、独立思考等学习方式相结合,小组合作出现困难时,教师采用干预的手段,也可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

  (三)教师作为小组合作者,要处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成为合作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关心和鼓励,建立积极的期望,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认同感,互相帮助的意识。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不骄傲不自满,表扬对同学的关心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的关系,具有集体的意识。

  (四)建立完善的课堂评价机制

  在课堂上主要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实施记分,具体方法是: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各小组举手抢答。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即便回答错了也要加1分;回答正确的,加2分;有难度的问题,而且回答精彩,就加3分。个人奖励和小组奖励分别粘贴在奖励阵地上。每节课中,小组长要组织本组组员。经过长期的实践。这种发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2

  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演唱、合奏、创作、游戏等。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及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中。音乐学科也在积极努力做着这方面的尝试,我们音乐教师也应对这一“课堂模式”做更深入的研究与反思。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呢?

  我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发现“热闹”的场面背后,只有41%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效果,51%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只是流于形式,8%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在浪费时间,毫无功效。例如,在教学中有下面一个片断:

  在听赏美妙的人声《闲聊波尔卡》(七年级上册)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对作品的感受,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把作品表达出来,例如,画画、一首小诗、图式等等。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我身边的一个小组在认真地研究着,讨论着,由于意见不一,争得面红耳赤;离我视线较远的地方的一组,四个女同学在认真地讨论着,两个男生在嬉闹,还有一个女同学坐着闷声不响;其他的小组表面看来很认真,但不知合作的结果如何。

  十分钟后,小组学习结束。各小组开始交流展示,但效果不理想。有的小组有形式但无内容,有的有内容但形式单一,由此可见,刚才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失败的。那么,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即合作内容、合作态度、合作时间等。如何提高和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合作价值

  形式为内容服务。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使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首先,必须有合作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和作业或是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是令人兴奋的刺激,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或是可以预见的成就。其次,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该注意内容含量不宜过小,如果单*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内容难度要大众化,过难容易冷场,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的真正参与,而且,创作活动不宜出效果,过易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入的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合作,没有什么意义。

  2、合作学习的态度要诚恳,要有集体协作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悦纳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虽然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无法交流,不会合作,小组学习如同虚设。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其主体性受其身心尚未成熟的状态制约,认识水*、交往水*、自律水*是逐渐发展提高的过程,学习行为需要监护、引导和规范。比如前面提到的《闲聊波尔卡》中的小组合作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合作。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制定选择小组活动规则,探索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白聆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指导小组长的工作方法,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等。譬如,我在给其他班学生欣赏《闲聊波尔卡》时,改变以往的小组合作方式,在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乐曲的感受时,让学生采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的方式,做到人人参与。有的可以从情绪上谈,有的可以从速度、力度上谈,有的可以从节奏、旋律上谈,指派一名学生记录大家的发言,然后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协同作战、共同成功。

  另外,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评价小组合作的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不是聪明的人能成功,往往是能吸取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的人能成功,进而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3、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

  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大家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用得当,在教学中确实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决不是万灵丹,一服马上见效,它通常需要花长时间苦练才能成功。除了要有良好的学科知识之外,要设计良好的合作学习教案或教学活动,还需要有很好的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整合成良好的教学专业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3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是走进新课改后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我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考虑是否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节课(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把握恰当时机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让学生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就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同时,倾听别人发言能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以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0篇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合理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课堂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来有效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在教学过程中,有如下一些思考和反思。

  1、要选好组长,发挥组长的积极性。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迟疑不动,或盲目行动,不能进行较好的合作。因此,选拔一个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起到组织和督促的作用。

  2、教师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针对性,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要考虑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务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才设置这个环节。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①学习新知识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许多语文问题的答案是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信息交流量大,渠道多,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师生之间互启互发,人人参与,人人得到思维练习,发展智力的目标。

  ②课堂表演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需要学生展示时,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表演,培养了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做人品质的培养。

  3、要关注全体学生。

  针对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巧妙的安排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的不同阶段都有所参与,从而体会参与乐趣,分享成功。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水*,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不同的任务,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在合作学习之前,先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对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此时教师可以有意与“学困生”说些“静静话”,了解他们思考和讨论的情况,启发他们进行思考,以免在合作学习时茫然无措。有了独立的思维过程,合作学习中学习目标才能有明确的指向性,才能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争辩、共鸣。这一过程中,要十分关注,不能让这一活动成为某些学生的“一言堂”。此时,可以由组长安排,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先说出较为简单的观点,再由成绩好的学生予以肯定,加以补充。这样激发起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位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从而激起思维的碰撞,实现共同发展。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要肯定全组学员尤其是“学困生”的成绩,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对成功的渴望会激发他进一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其沉睡的潜能。

  4、教师要适当引导,不断培养学生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听、被动吸收向主动探索、合作互动方式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情境创设,激励学生强烈的探索爱好和欲望。同时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我们组织教学时,讨论的目的之一是让同学们的思想得到交流,那么在别人回答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答案,不管别人回答的如何。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学会去尊重他人。

  第二是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讨论要在本组内进行,不要影响到其他组,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在理解别人发言内容的基础上再表明观点。

  第三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应鼓励学生敢向“权威”说不。在肯定别人观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疑。假如有疑问,立即追问为什么,不要因害羞而默不作声;有不同见解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要勇于补充,与他人共享。

  第四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的学生有时不善于表达,他们的发言总是片言只语;有的说话不够简洁,偏离主题;有的学生语言罗嗦,表达不明;有的学生比较胆怯,声音不够洪亮。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对学生表达的内容启发点拨,多作正面评价并且鼓励学生用手势、体态结合语言来表达。

  同一组成员中,个性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合作交流、大胆质疑、尊重他人、悦纳自我的品质,使每位学生都能体现在合作中探索,在合作中提高,从而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为学习取得成功提供保证。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才能逐步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锻炼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从不同的思想交流中,吸取更多的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2

  叶澜先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感于此,又借小课题研究的东风,我对上学期以来小组合作的情况作了许多的反思,现汇报如下。

  的确,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点多多,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不再跪着听课,教师不再一言堂。更可喜的是,它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一、试卷讲评中小组合作的应用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两个班的成绩还可以。这让我越来越有自信,和孩子们的关系也更加融洽。看着即将讲评的试卷,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组长的主持下,化整为零,效果应该不错吧。于是我把所有的题尽量*均分到十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气氛出奇的活跃。学生能充分发言,每个组完成几个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多大的负担,完成组内的任务后,还可以讨论其它题。我注意到连*时不爱发言的秦世臻在我的.鼓励下,也下位去请教组长该如何讲。最不合群的秦凡森也在给两个弱的组员讲题。更让我吃惊的是,组长的能力远在我的意料之外,他们能够根据小组成员的情况,恰当选取发言的同学,既不过分偏爱成绩好的同学,也不冷落学困生,真正照顾到了大多数。从这节课,我尝到了甜头,今后会在课堂上分别布置不同层次的讨论交流问题,让他们活跃下去。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李炳亭语)。要说不足应当是重点不是很突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处理不细致。

  二、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石拱桥》时,我初步让学生小组活动解决,看能否提高课堂效率。首先生读10分钟课文,找一生解释作者及生字,又出示几个问题小组讨论。

  1、石拱桥的特征。

  2、*石拱桥的特征。

  这两个问题比较简单,我让5、10两个小组来完成。剩下的三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难,我决定以正副组长为中心来讨论。17班完成度较高,18班由于学生水*差距大,课堂进展磕磕碰碰。总结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够洪亮,影响全班同学的收获,另一个是组长的带头示范作用不强。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如何及时检测,发现问题,是下一步我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读《故宫博物院》,我继续分层教学,我出示六个问题,前三个简单的问题由大组中较弱的四人小组来讨论解决,这个组有一个总负责人,是这个组的副组长,后三个问题由正组长组织讨论。在展示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新鲜度,每个小组由正组长主持,他负责选择组员展示讨论结果。17班的学生表现棒极了,组长们很知道调动组员的积极性,简单的问题由成绩稍差一点的同学来回答,有难度的问题由程度稍好的来答。崔雨这一组,竟然让课堂很少发言的司亚龙来说,这次他说得很完整,声音洪亮,博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我初步尝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教师课堂上讲得少了,学生说得反而多了,并且学习积极性也在一步步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附六个问题:

  1、文章介绍了故宫哪些内容?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其特征。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用是什么?

  3、跳读课文,说出文章写了故宫哪两部分。

  4、精读第6段,说出说明顺序及方位词。

  5、文章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有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6、找到文中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

  三、语文活动课合作之风正育人

  两个班的课代表观看完“古诗词知识比赛”后,恰好我们正进行《水浒传》的阅读,我安排学生组织了一次“《水浒》知识大比拼”活动。由于前期准备比较充分,课堂节奏进行地有条不紊,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17班结束后,都文通抱着队友哭起来,原因是他们小组的分数太低,觉得自尊受不了,她也反映了扣分的不合理情况。我就此教育他们,活动的目的不只是分数,一切活动都是育人,通过此活动也告诉大家,凡事要讲规则,没有规则这个活动就不会成功进行下去。18班马方旭活动结束后找我:“老师,我和邵光哲商量队长(谁当队长)的问题,结果纪律委员就给记下来了,我控诉,这不公*!”我问他:“你们是在什么时候商量的?”“主持人在上面安排的时候。”“那不就结了,时间不对,这个工作应该是在课前完成的。”王璐琦跟我说:“老师,我们组成员都着急了,昨天晚上背到十点,今天上课前,组员都在那里背,我以为我们组要倒数了,没想到成绩会这么好,他们都很努力了。”

  看到每名学生在此次活动中,仿佛都有话说,我真高兴,相信下一步《水浒传》的阅读工作就好开展了。多给学生发言表现的机会吧,他们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之所以从前上课老师累,学生困,是因为老师不放手,学生不说话,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不是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而是现在的课堂需要改。今天的收获很丰富,我受益了,相信学生更是。这个冬天不冷,我收藏着快乐和果实,真幸福啊!

  另附诗一首

  偶得

  无声东风邀万物,多情杨柳展新条。

  冰河淙淙把歌唱,学子莘莘读书忙。

  园丁欣然此中行,个中辛劳暮将晓。

  待到满园蜂蝶舞,犹自千里梦逍遥。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粗浅看法与体会,希望能对我们各位教师有所启迪与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3

  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演唱、合奏、创作、游戏等。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及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中。音乐学科也在积极努力做着这方面的尝试,我们音乐教师也应对这一“课堂模式”做更深入的研究与反思。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呢?

  我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发现“热闹”的场面背后,只有41%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效果,51%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只是流于形式,8%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在浪费时间,毫无功效。例如,在教学中有下面一个片断:

  在听赏美妙的人声《闲聊波尔卡》(七年级上册)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对作品的感受,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把作品表达出来,例如,画画、一首小诗、图式等等。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我身边的一个小组在认真地研究着,讨论着,由于意见不一,争得面红耳赤;离我视线较远的地方的一组,四个女同学在认真地讨论着,两个男生在嬉闹,还有一个女同学坐着闷声不响;其他的小组表面看来很认真,但不知合作的结果如何。

  十分钟后,小组学习结束。各小组开始交流展示,但效果不理想。有的小组有形式但无内容,有的有内容但形式单一,由此可见,刚才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失败的。那么,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即合作内容、合作态度、合作时间等。如何提高和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合作价值

  形式为内容服务。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使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首先,必须有合作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和作业或是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是令人兴奋的刺激,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或是可以预见的成就。其次,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该注意内容含量不宜过小,如果单*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内容难度要大众化,过难容易冷场,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的真正参与,而且,创作活动不宜出效果,过易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入的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合作,没有什么意义。

  2、合作学习的态度要诚恳,要有集体协作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悦纳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虽然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无法交流,不会合作,小组学习如同虚设。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其主体性受其身心尚未成熟的状态制约,认识水*、交往水*、自律水*是逐渐发展提高的过程,学习行为需要监护、引导和规范。比如前面提到的《闲聊波尔卡》中的小组合作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合作。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制定选择小组活动规则,探索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白聆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指导小组长的工作方法,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等。譬如,我在给其他班学生欣赏《闲聊波尔卡》时,改变以往的小组合作方式,在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乐曲的感受时,让学生采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的方式,做到人人参与。有的可以从情绪上谈,有的可以从速度、力度上谈,有的可以从节奏、旋律上谈,指派一名学生记录大家的发言,然后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协同作战、共同成功。

  另外,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评价小组合作的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不是聪明的人能成功,往往是能吸取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的人能成功,进而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3、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

  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大家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用得当,在教学中确实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决不是万灵丹,一服马上见效,它通常需要花长时间苦练才能成功。除了要有良好的学科知识之外,要设计良好的合作学习教案或教学活动,还需要有很好的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整合成良好的教学专业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4

  说起合作学习刚开始我总是认为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自己还管不了自己,什么都不懂,根本不会合作。其实,专家研究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幼儿阶段,儿童对合作选择的认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其中超过一半的幼儿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可以通过与同伴合作解决,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合作本领。学习和游戏是相通的,在担任了学校小班化教学的任务后,我明确了任务,我也要教会孩子在学习中的合作,帮助孩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回顾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识字学习中的合作:

  1.找生字词:同桌对照一下找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一起读读生字所在的句子,商量一下该怎样组词正确。这是最简单的合作,孩子们都愿意去做,且都有能力做,可以说是简单的合作热身。

  2.学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以后,同桌你读一个,我读一个,如有不对的地方给对方纠正后再让对方读一读,读完后同桌交换读。这个过程即是认识的过程又是检查监督的过程,这是要求稍高一些的合作学习。

  3.去掉熟字读生字:请同桌两个人互相说说这些字是怎么记住的,然后互相读给对方听;或小组内说说科学记字的方法。

  二、写字中的合作:

  1、同桌一起空写田字格里的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字经验,如果写的一样就说明正确,如果不一样讨论一下错在哪里?)

  2、同桌把生字卡片上自己认识的词语读给对方听,即巩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词,又互相补充了对方认识。

  3、小组互相监督*时的读写姿势、纪律情况、发言情况等,周五班会上学习习惯互评打分。

  三、阅读学习中的合作:

  1.同桌对照一下自然段序号标注的一样吗?不一样的找一找问题在哪儿?

  2.同桌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不正确的地方马上给对方纠正,然后再读这个地方。

  3.小组内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不正确的地方纠正后再读。

  4.小组内分较色朗读,小组长分好工。(为今后真正的小组合作打基础,树立小组长威信)

  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合作学习,我把竞争也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快速记住汉字,在合作与竞争中正确阅读课文,在生生的互相帮助和提醒中不断进步,这样的上课效果甚佳,我发现所有学生合作学习的这一刻精力是高度集中的,思维得到最大发挥,记忆也特别牢固。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思维火花竞相绽放,创造潜能得以发掘,个性品质得到培养,真正达到教师授之以渔、学生收之以鱼的成效。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我的真正感受是:我要坚持下去,尽快让合作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低年级的学生不是不应该合作学习,而是合作学习的习惯应该从低年级抓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与同仁们一起用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5

  新学期刚开学,我们学校无论从校园文化建设,到班级管理都有了很大改变。有人说:英语老师是最注重评价的,最会评价的。确实,在我的课堂上,我一直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小组的评价。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具有学生优势互补,增加语言实践机会的优点,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是我通过实践观察及和一些英语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某些问题使我们英语教师感到困惑。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探讨。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没兴趣”、“没秩序”、“没声音”。

  、“没兴趣”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art A部分有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用来巩固操练“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 ”“He’s/She’s…… ”等句型。任务布置下去,学生觉得乏味。有的学生在完成任务似地填写,有个学生居然说:“老师,这样问来问去太没意思了。”这是一种典型的“没兴趣”现象,这堂失败的英语课让我回顾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纵观三到六年级的教材,像这种调查型的要求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的任务也不少,但并非每一次都不感兴趣啊!也许高段学生对这种方式产生心理疲劳感了吧?我通过反思与实践觉得真正的原因可能在于合作内容的问题。倒不是教材内容安排出了问题,而是看我们教师能否把内容处理好、处理妙的问题。我们何不花点心思把小组合作的内容“打点妆扮”一下,使它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富有创造性呢!就像一名顽皮的学生说的“来点儿新鲜的吧”。还是上述这篇合作任务,我在另一个班上课时偿试了小小的改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把赵丽颖、冯绍峰、鲁迅、周杰伦、徐悲鸿等学生课余经常讨论的明星、名人的照片一一展示给学生。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我通过微妙地调节合作的内容使学生觉得小组学习更有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我认为,微调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合作内容能增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兴趣的兴趣。

  二、“没秩序”

  我在*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时当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中途时,教室里出现学生大声喧哗乱糟糟一片的现象。我也曾见过在某些公开课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闹哄哄的无序场面,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但其教学效果值得怀疑,出现“没秩序”现象的原因值得深思。经过反思,我认为教师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没有了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没有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或者没有做好示范,或者中途缺乏引导,导致学生不清楚要干什么而相互讨论,所以出现了闹哄哄的“没秩序”现象。

  实际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方可组织好,计划好并管理好群体。我认为,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教师除了提高自身控制引导能力外,培养得力的小组长是应对“没秩序”现象的好策略。一班之长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样一个出色的小组长也是教师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好帮手。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有意识地培养学习成绩好、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同学当合作小组的组长。因为这些组长有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控制小组合作的局面,发挥特长显示其小组的优势,带动其他组员相互合作的氛围,以帮助教师通过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没声音”

  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有一个比较普遍问题就是“没声音”,当然这指的是少数学生。他们总是沉默不语,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些学生就是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我们知道,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应该更关注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通过实践,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可以帮助在合作学习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走出困境,重新获得成功的乐趣,使他们不再默默“无声”。1、创设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轻松和谐的氛围,对这些后进成员给予帮助而且不露痕迹,以维护他们的自尊,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关注他们的表现,对他们个别辅导,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2、了解他们的个性,发现其爱好,适时设计一些可以让他们发挥特长的合作活动。 3、进行多维评价,保护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力。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反思。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不仅仅要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也要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更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只有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目标的和谐发展,合作学习才是有血有肉的,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生命全面和谐的发展,才有利于培养人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情感,培养人的合作精神,并因此形成终身参与合作的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6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倡导构建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养成与同学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陈述自己意见的习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发现学习积极活跃,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为学生自主发展拓展了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但是,由于受学习习惯的局限,以及组织实施策略还不尽到位,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从学生的参与来看,部分小组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交往过程中,把自己作为个体。

  其次,从交流的结果来看,小组交流后进行班级交流,学生反馈的还不是小组学习的结果,往往展示的是个人的想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采取一些改变措施。

  1、教学中要尽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2、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比如,“说明白一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引导小组成员互相评价。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创设交往机会,加强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7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刮起的大潮流,“小组合作学习”具备课改要求的明显特征,在教学中更加凸显其优越性。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初中生正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许多文章的理解存在一定障碍,因此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交流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学习方式,在老师引导的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其独立思考与交流能力。

  一、如何组建学习小组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进行学习小组构建的主要思路,教师通过对各班学生的了解,将各组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进行均衡,不至于产生较大差别,否则对于小组竞争不公*。组内则选择能力不同的组员进行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互相提高。每组4~6人最为适宜,委任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学习与讨论;委任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内容;委任一名学习委员,督促并指导同学学习。每位组员都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与勉励,每次的合作对于他们都是充实并充满意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缓解了压力。但小组成员分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周小组成员的角色需要发生轮换,培养學生的综合能力。

  二、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背诵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木兰诗》是初一课本中很重要的一课,要求学生会翻译成,并且能背诵和默写。如果全班学生都在老师那儿背诵,那么时间就会拖得很长,不利于后期的上课进度。这时便可以组建小组,前后左右4个人一组或者是6个人一组,选定责任心较强的同学为合作小组的组长监督组内其他同学的背诵,小组长在老师那里背诵,由老师制定背诵的时间。比如说学完本课一周后组内的成员都要去小组长那里进行第一轮背诵,十天后进行二轮背诵,组长要及时地向老师反应小组成员的背诵情况,以便于老师对班上同学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2、情感朗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写的,这首诗以劝说的口吻和缓和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学习这首诗时体会作者的情感很重要,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由的朗诵,在朗诵时要表达出当生活遇到挫折时还依然相信未来的情感,小组内朗诵完后组内成员评选出一名朗诵较好的学生在班级进行朗诵,然后再由老师对这些同学的诵读情况做一个点评。这样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而不是以往的学生举手自荐或者是老师点名朗读,只有少数几个人能真正参加到课堂当中。小组合作的形式会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自主地学习其他同学的朗读方式,也对课文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3、加强学生互动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上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小组合作机会,在初一下册课本中有以“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会有自己的一段小故事。有的人的烦恼是家长总是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有的人的烦恼是寒暑假期间家长安排各种补习班;还有的人是因为和同学之间有点小矛盾。可以就每个人的烦恼为题,让学生自由发挥相互探讨。给予学生课堂思考与小组讨论的时间,并给予他们代表小组发言的机会。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互动的能力,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开导帮助,争取消除这些烦恼。既展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又总结小组讨论结果,培养自我思考的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同时又达到课堂互动的良好效果。

  4、合作与竞争

  老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上课内容适当的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文中有描述眼前的紫藤萝还有作者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可以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讨论之后由组长汇报,组长汇报之后,根据小组内的互动的情况和组长汇报的情况综合得出评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有组内的合作还要有组间的竞争,有竞争才能相应的促进合作。评分的目的就是要加强组间的竞争和组内的合作,合作与竞争互存,这样不仅能达到合作的目的还能加强合作的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造学生独立思考与内部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加强内部沟通的能力,建立学生课堂表现的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课堂不再是由老师主导,而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共同的交流互动。这不仅促进了师生关系,还加强了同学之间相互的了解。语文学习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它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学习,也是*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的交流互动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语言的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不合格的教学,但如果仅仅将“小组合作学习”转变为“小组合坐学习”那么真是课堂教育的遗憾,高效、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8

  小组合作学习非常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因为学生都有为小组争光的想法,所以帮者不遗余力,学者聚精会神。

  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利于宏扬正气形成良好的班风,因为老师会对违纪的学生给小组扣分,该同学在组内便遭到集体舆论的压力,学生便有了对错观念。

  同时班级管理的散漫对学习小组的建设也非常的不利,班级对小组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合理的评价激励措施,只有任课老师的一腔热情可能小组合作学习也会不尽如人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管理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让我们的班级更棒,学校更强,让有梦的学生都能美梦成真。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9

  面对新课改的施行,学校开展了小组学习模式。在教学的实践中,我觉得要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积极作用,让小组合作发挥其固有的作用,我们应该做到做到:

  1、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精选,要设计。

  首先: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其次: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同时,小组合作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课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每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最后:问题要精心设计,过于容易或难度过高的问题都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

  我们要按照学校提出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这一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留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二是教师要巡回指导。

  2、合作学习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8人左右,由于是一个小集体、小社会,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技能,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准备和必要的训练。最好建立长期的合作小组,让学生感到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是如何展开的,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认真倾听对方;对于不同的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气和,学会反思,最终解决问题.

  3、实施有效的评价,以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首先,要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目标。其次,正确处理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所以,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通过一帮一扶助,实现差生到优生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教师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扬长避短,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0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特别是一年级的课程,经常要学生进行小组的讨论。但对于刚刚入学的小朋友而言又是那么的困难,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缺乏合作学习的足够培训,不知道怎样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管理好自己的合作学习。所以现在的合作学习还有很大的缺陷。

  (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还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

  (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所以造成了这种现象。

  (四)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我听过的合作学习课,大部分是6人一组,每个班8~9组(因受条件的限制即分组比不分组占的空间大),个别情况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来上课。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

  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是新课程里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有待于我们老师在实践中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不仅仅是要有理论的支持,更要有实际的操作。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心得3篇

“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心得1

  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一共十个教学班,规模不大,教学班人数不多,生源大部分来自周边的农村孩子,师资力量、生源素质均不如我校,而且教学条件也很落后,几乎没有什么多媒体设备。但就是这样一个学校,他们的小组建设,合作交流学习以及小组评价都执行的很好。我们听了一节初一的数学课,是一节试卷讲评课,老师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自己试卷上的问题,由小组长和副组长一对一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有难度大的共同的疑难就写在黑板上,老师引导,由学生们自行解决,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讨论激烈,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人人参与,一道题经过学生们讨论可以得出好几种方法,老师再评价出一种最捷径的方法,真是对这帮孩子们要另眼相看,人人都成了学习的主人。

  由此我们得出现有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小组建设,合作学习非常重要。作为老师我们现在要放开手脚要让学生们自己去学,自己去思索,在小组中可以发挥各自所能,积极展开讨论,利用老师编写的导学案,把课本上的新知识掌握透彻,疑难之处大家共同解决,好生帮差生,一带一,整个小组就可以共同进步了,老师只须点拨,做出评价,利用奖励机制去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由此可以看出,老师的功夫在课外了,在导学案的编写上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吃透教材、领悟教材的精髓,编写出合理、合乎各个层次要求的导学案,老师在课后还要认真辅导,查漏补缺。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中尝到了胜利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台,自信心也有了,自身的价值也提高了,那么他们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再也不会出现枯燥的课堂。“睡成一片,呆成一片,闹成一片”的现象将会得以根治。

  通过松山中学和我校近几个月的实践,这种模式的学习会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条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心得2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现结合*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比如:我在上《*结》这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结的资料,并且让学生主动向“手巧”的能人学习一些编结方法。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交流后,自主总结出了*结的特点、寓意、工具材料以及一些简单的编织方法。效果很好,学生也很有成就感。

  各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我们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各组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鼓励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发言。老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在《盘长结》的编织过程中,步骤相对复杂一些,学生合作编织完之后不能急于抽形。要由另一个同学再次检查过程是否完全正确,否则在抽形中会前功尽弃的。

  成果展示时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作学习汇报,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尤其要关注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来探究解决疑问。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目的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所以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3篇(扩展6)

——农村小学合作学习教学工作总结3篇

农村小学合作学习教学工作总结1

  在去年秋天我被分配至农村小学开始我的教学生涯。通过观察发现农村的孩子社会交往活动少,生活视野比较封闭,个性心理较内向、害羞,于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以*等的、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使学生有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由于二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他们的思维活跃,要求参与的愿望较高,但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为主,需要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与快乐的学习方式。我们知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要通过交往互动,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通过一个学年的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几条不算太成熟的经验供参考。

  一、气氛激趣

  创设轻松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采用巧妙的悬念,举一些贴切的事例,由易到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故事激趣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教学情景,结合课文内容讲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阐明一个道理,让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找准方向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适得其反。

  三、猜想激趣

  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让学生根据老师编的字谜猜一猜,如(1)、小丁头上一顶帽(宁)。(2)、一只小羊*在木头边(样)。(3)、大门里边是闹市(闹)。学生懂得一些编字谜的方法后,我就告诉学生可以根据字的"构造自己编,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字谜。通过学生自己动脑想,对生字的记忆加深了,这时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

  四、竞赛激趣

  针对学生年纪小,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上安排一些竞赛活动,如:读书比赛;朗读比赛;写字比赛;背诵比赛等等。“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有时是小组比赛;有时是男女生比赛,对比赛优胜者及时鼓励表扬,让同学来表扬表扬你的同学。这样学生学习的竞头更足了,学习的兴趣更浓。对于那些做得差的同学,首先肯定他们的优点和成绩,然后加以指正,指出他们不足的地方,表扬他们的胆识,然后让他们继续完成。让每个人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当学生的知识一点点增长的时候,自信心也一步步增强了。

  五、用途激趣

  学生对某门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渴求,来源于知道它的用途。常给学生讲知识的重要性,如学好生字对我们以后的阅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从学习的实用性来说,如农民在田间地里农药的使用、施肥对庄稼的作用,在大街上日常街头的买卖生意人离不开它,到各地去旅游观光也需要知道它。所以学好知识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很有用的,学生听了学习兴趣更浓了。

  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3篇(扩展7)

——如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3篇

如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1

  《公输》的教学过程进入到“朗读加深体味”阶段。由于本文是一篇已对话为主的文言文,老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有一句公输盘的对话“吾义固不*”学生断句老犯错误,读成“吾义固/不*”。情急之下,老师只好边读边用体势语示范:“吾义”──一个手拍自胸的动作,“固不*”──一个表示否定的摆手动作,终于纠正过来了。但同时产生了另一个效应,读其他对话也都辅以动作──大家都想模仿古装戏中的古人动作,这表演读还真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看着众多急于表现自己而又没有机会的面孔,我灵机一动:自由组合成三人或四人小组练习,公输盘、楚王各一人,墨子对话多,可分两人扮,然后全班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好。这一下,整个教室沸腾了。首先是寻合作伙伴,那些*时朗读水*较好的同学成宝贝了,几个小组争抢。“抢人”风波让人忍俊不禁。接下来的表演读竞赛将整个教学活动推向高潮,那富有个性化的动作一个比一个新鲜、有趣。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谈到学习的自主性时说;“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育就有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在这“表演读”的过程中,学生因一体势与而触发兴趣,强烈地要求表现自己的创造力,积极主动地与教材、与他人展开对话。对“会读”者产生羡慕了,对“读”感兴趣了,“读”的能力的提高也就功到自然成了。”

如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2

  为了让同学们尽快背诵《公输》,我决定趁热打铁,在活动课时提议同学们甩掉课本进行表演读──表演“背”了。这一提议得到大部分同学的积极响应。一位同学勉强表演完后,颇有点遗憾的说:“老师,如果用现代语表演,我能演得更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个火花在我脑际一闪:为什么不让学生改编成课本剧呢?很自然,一个提议──自成小组。编课本剧、演课本剧──得到积极响应。马上,教室里开了锅,那*时周记评讲中的皎皎者,同学们心目中的“文学家”成了“宠物”。瞧,那一小组有两个顶尖“笔杆字”,硬是被旁边一组拆开了要了一个去。而此时,“笔手”也是最忙的一次写作。刚写完一句楚王的台词,旁边准备扮楚王的同学不同意:“如果是我演应该这样说……”,还有争论是“三幕剧”还是“独幕剧”,道具的设计、动作的提示语等,吵得不可开交。争论是激烈的,语言,是发自内心的。

  学生的一句感叹,将语文学习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一个更高的层次。姑且不论这一环节中,老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对有关剧本知识的指导是否到位,那几位所谓的“笔手”的文字表达是否成功,仅就学生满怀信心地参与了这一点,就说明成功了。在这一综合性知识要求极广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既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话语,又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分工合作,根据剧情分扮角色,建立伙伴关系,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提出意见、交换意见,应对得体,容纳不同的意见等。这些,是在以往的所谓“常规”课堂的教学中是无法完成的。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3篇(扩展8)

——小组合作学*结 (菁选20篇)

小组合作学*结1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在上学期的教学工作中采取了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下面是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做法:

  一、科学分组,确保合作竞争的公*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在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时,遵守“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简单的把前后四个同学划定为一个小组,由老师指定组长,不论你是乐意还是不乐意,只能遵从老师的意愿,其实这样不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在教学《自己动手做小车》这一课时,我先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接着就选组长和成立合作探究小组。接着我要求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来个竞赛,看哪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快地完成任务。同学们在组长的组织下,探究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教学效果比预期要好。同时通过双向选择可以成立最佳搭配小组,组长的组织能力更易发挥,组员更能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同时小组间也能团结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探究的效果就会更理想。

  二、有效调控,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运行

  学生在小组中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会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股凝聚力,是小组合作学习能良性运行的核心所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调控,使之朝着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向前进,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明确共同探究的目标,明确动手前要先动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个组长主持,一个同学记录,一个同学负责器材与操作,在完成合作探究后还需要确定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这样在组长的组织下就可以开展有序的探究活动,一步一步地思考问题,一个一个地发表意见,最终完善计划并参与实践,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如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当小组共同研究确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时,小组成员就要思考怎样改变物体的轻重,不能改变的条件有哪些?特别是实验器材中的圆柱体,在操作时不一定保持不变,否则就会出现“不公正”的假数据,就会影响正确结论的得出。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小组里学生之间闹矛盾的现象,这是在所难免的。主要是小组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属于个别差异。

  三、及时评价,优化合作竞争的后续性

  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应该坚持以评集体为主,评个人为辅;以评全面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过程为主,评结果为辅。通过鉴别评定小组学生的参与行为与效果,给予价值肯定,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不断“碰撞、对接、融合”,就可以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因此用好这个评价调控机制,也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评价调控问题更要引起老师的重视。不要以为小组自己会合作探究了,老师就清闲了,其实此时的教师更忙了,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及时的评价与调控,或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又如何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做好评价调控呢?这就需要教师能把握好评价时机。当小组内发生意外的问题时,教师要以一个与学生*等参与者的身份及时给予帮助;当小组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时,教师就要对小组成员的这种敢于质疑的行为表示赞赏,然后再以一个公正人的身份参与小组的讨论与分析;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及操作程序。为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组织评价调控时,可以充分使用互动性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处理问题。这样的评价与调控,就可以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在曲折的探究中获得深刻的过程性体验。

  四、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困惑

  有些时候合作学习时,很多同学都是没有什么主见,尤其是后进生,基本上就不发表他自己的意见,感觉自己比别人学习差,根本就不需要发表意见,而且他们落后别人已然成为一种习惯,自己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进而忽略了什么才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无论你说什么他们也不改。而优等生又有表达自己的强烈欲望,所以小组讨论时后进生只是成为了这堂课的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个参与者;同时优等生又成为了小组讨论时的霸主。

  实践证明,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和运行,加上公*合理的评价,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学生各尽其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合作小组四位一体,体现素质教育的全员性,增强了探究活动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小组合作学*结2

  在唱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听赏录音或老师的范唱——学唱歌谱——学唱歌词——艺术处理,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心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敢于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将是受益无穷,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我将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于歌曲教学中,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还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最近,我校举办了各学科的高校课堂展示,发现无论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美术课,几乎都出现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组织形式,下面谈谈这学期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几点做法:

  一、提供有利合作的环境

  课堂教学的环境,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环境。传统的音乐课堂座位一般成“秧田形”或“火车形”排列,这样不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如果教室较为宽敞,可以采用“马蹄形”、“口字型”、“半圆型”等座位的排列形式。因为只有互相面对面的形式,才能激起有利讨论,对话交流的气氛,而且这样缩短了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

  二、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学习歌曲的首要条件,它关系到学生合作学习歌曲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要根据班内学生的音乐原有基础,心理素质,性别等将班级均分成若干个小组,也就是说每个学习小组中都含有各种层次的学生,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均等机会,合作学习小组要在实践中不调整,不断优化,教师要依据每一首歌曲学习和竞争中学生的成绩安排作调整,使之趋向公*。

  开始,我先是将学生按原有的座位分组,这样几次竞赛下来,音乐素质好一些的小组,每次他们都拿第一,其它小组将失去信心,每次在学习歌曲或表演歌曲时产生抵触情绪,严重打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这种现象我在我初一年级选了几个班级实施过,深有体会,后来我又放手由学生自由编组,结果又出现了有些组水*超常,有的组则一般,调皮的学生没有组愿意接纳。结合实践所以我采取以上这种,根据学生的音乐素质、性别等,再分组合作,效果很不错。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各个环节中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既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挥个性才能的机会,又培养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学生们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氛围十分浓厚。同时,扩大了学生们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面和训练量,且淡化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有效途径。

  (1)合作学唱歌曲

  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就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小组活动的目标,比如:学生初步熟悉歌曲的情况下,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召集下一起拍拍歌曲的节奏,找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哼唱旋律等多种学习方式来学唱歌曲,如果学习中有困难,小组成员都无法解决才可请求老师的帮助。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歌曲才算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表演歌曲

  歌曲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学会的基础,那是浅层次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创造性地深层地艺术加工,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歌曲进行自编,自导,自演,自制道具等,音乐实践活动。组长根据每位组员的特长爱好,分配表演角色,分工明确,人人都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俗语说:“三个臭皮匠胜于一个诸葛亮”。学生在小组表演中容易克服羞怯感,从而变得主动和活泼。

  四、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是不是放任自流的呢?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帮助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和指导。有的小组成员对自己的想法表示怀疑,不断向老师暗示,需要老师的肯定,这时教师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些小组的学生活动开展的较好,研究出了很多方法,有些方法很独特,这时作为教师,给他们再提出问题,设置困难帮助孩子拓宽思路,从而让学习活动开展的更好,使不同水*的孩子和学习小组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实现差异性发展,帮助学生合作学习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五、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价

  能否激发起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是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恰当的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评价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中,这样会限制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作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组间评价,整体评价,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我在初一年级里一首情感歌曲《友谊天长地久》,学生合作评价,组员各司其职,歌声优美,演唱形式多样且感情投入,但队形缺少变化,可以三五成群地走动或站或坐,打击乐器,运用不当,因为这首歌曲是后半拍起拍,学生伴奏起来有困难、有点乱,教师表扬该小组,能在表演中加入诗朗诵,富有创意,还有两位学生吹着肥皂泡为舞台营造气氛。这样师生共同评价,使该组学生明确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努力的方向,唤起了他们再次参与表演的强烈愿望。

  评价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还应该进行必要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如评价出编导奖,表演奖,伴奏奖等等。给学生颁发荣誉证书,赠送小礼品等。奖励形式不拘一格,它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在合作中竞争,从而树立学习歌曲的自信心和不断创新的进取心。

  总之,在歌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它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团体意识,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组织,尤其提倡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淡化教师的,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使音乐课堂体现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小组合作学*结3

  一.提出的背景

  我校自20xx年提倡高效课堂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体现得比较到位,师生之间*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已基本上建立起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人地位得到保障,主人作用得到发挥,学生民主、主动、互助、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高效课堂模式初步建立起来。课堂教学出现了热烈讨论、互动互助、竞争合作的良好局面,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及教学措施进一步落实,形成了以学定教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评价机制。新的科学教学观不断深入人心,课堂教学逐步走上了求实、求新、求创新的新的发展轨道。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能突出并着力落实“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良性互动局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一线的工作在课堂,把自己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才是抓住了教学研究的本质。

  二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角色,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只有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解决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避免有些教师在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后,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策略意识不足问题。

  三是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直面我校现状: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习惯差。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的模式,构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以“学”为主的“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促使师生间的课堂结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要你学”转为“我想学”,“我会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成了我校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个方面的原因促使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实践与思考”这一课题研究。

  三.研究与实验过程:

  20xx年12月开始,我校确定《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实践与思考”模式研究》课题。

  在课题确定后,经过讨论、选拔确定了课题组领导小组名单,(组长:白桦,组员:冯三占、樊鑫、乔世伟、薛黎晓、赵粉艳、呼红、鲍霞霞)并且对课题组的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并拟定了课题的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的研究方法、对象和实施步骤。

  20xx年12月我校召开了课题开题报告会,我校领导、全校教师参加了报告会,观摩、研讨了冯三占、樊鑫老师的课,两位教师的观摩课得到领导和学校教师的充分肯定。

  会上,课题组组长做了开题报告,报告对课题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针对当前形式进行现状分析,肯定了该课题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加强了理论学习,教研组组长组织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进行一次理论讲座和理论学习。课题组每周一次围绕高效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开课、评课。实验小组成员在实验班举办观摩课;结合课题的要求,安排实验小组成员就课题的内容每学期定期上交优秀教案、案例分析、论文和学期课题小结一篇。

  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全校英语组的其它教师也积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使课题研究进一步扩大。每次的期末考,实验班的成绩都要高于普通班的成绩,经过了一学期的探索、研究,实验班的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比以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绩有了较大的提升。

  本课题实施的时间为20xx年12月至20xx年6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性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

  1、确定课题组成员:

  组长:白桦

  课题组成员:冯三占、樊鑫、乔世伟、薛黎晓、赵粉艳、呼红、鲍霞霞

  2、制定该课题的研究方案;

  组织相关培训;

  组织课题组教师上研讨课,每节研讨课都由全组教师听课和评课; 课题组教师撰写教学反思;

  组织课题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摸索,逐步摸索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第二阶段:验证性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

  总结探索性阶段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完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共同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对学生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通报本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明确了每位教师承担的研究任务;

  把课题研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

  课题组内认真开展集体研讨活动;

  制作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课件;

  课题组教师撰写论文和教学反思。

  第三阶段:深化和展示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6月)

  课题组举办课题研讨会,开展课题公开观摩实验课,交流实验教师论文,展示在实验活动中涌现出的大量优秀作品,建立一套具有特色的课题管理规范,认真总结经验,课题组教师继续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课题方案; 课题组教师上研讨课,每堂课后都进行全员参与的评议交流;接受专家、领导的检查和指导;由几个试验班推广到全校。

  四、阶段成果

  (一)初步研究了农村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英语教学新理念。

  通过近期我校英语课题研究的进行和高效课堂模式的开展,在我校英语教师队伍中已逐渐形成了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互助合作,交流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表达能力。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年来,我校教师在课题实验中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实施新课改带来的一些变化使人感到耳目一新,整体上呈现出新的喜人局面。学生好学会学。实验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创新意识增强了,探究积极性提高了,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增多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了。当学生将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体会、解题方法、电脑作品、手工作品等成果展示在老师面前时,总让老师们感到惊喜和欣慰。语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倡导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文化意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创建高效课堂,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师加强了理论学习,成为新《英语课标》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1)教师积极探究。我校课题实验带来的最大变化要数教师的"变化。课题实验使每位教师都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使每位教师都焕发出极大的改革热情,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课堂教学目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操作、质疑和创新等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和技能,使结论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使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积极的人生体验过程。虽然目前实验教师尚难较好地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整合“三维”目标,但是他们的意识和追求是十分可贵的。

  (3)教育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被实验教师掌握,较突出的表现是教师的学生观发生改变。每位教师都知道“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最高教育宗旨和核心教育理念,努力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观念,努力把学生作为主体的正在成长发展的人确立起来。努力挖掘课程资源,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论教,正在化为大部分实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自觉行动。

  (二)教研组科研意识强烈,教学研讨气氛浓厚

  为了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学校领导要求全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我们还经常外出参加兄弟学校的教研活动,取长补短,吸取好的教学经验,促进我校的教学工作。

  五.实验成果:

  (一)、学生方面

  1、提高了实验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行班的学习热情。实验一年以来,实验班的成绩都要高于普通班的成绩,实验班的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绩有了更大的进步。

  2、基本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师方面

小组合作学*结4

  从去年开始,学校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组织老师们学习了杜郎口及洋思中学的教学经验,制定了“一、三、六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破了历来学生面向黑板,面向老师,桌凳整齐排列的形式,采用了四人或六人一个小组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现在就“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1、巧妙优化小组结构。

  小组合作学习是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所以我们班的学习小组由4人或6人组成。我采取的分组办法(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不尽相同,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带头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2、灵活安排发言人。

  在具体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经过一番热列的讨论之后,真正愿意或敢于站起来发言时,相对于讨论时代激烈,则更显冷清。一个学习小组中,发言人往往集中表现为某一两个人,剩余的两三名便渐渐的变为小组中的听众,一不小心,还有变为小组活动发言时的隐形人的可能。即使被老师强行要求发言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不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算作应付,便是站着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当然,这是有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本意的。对此,我觉得一旦出现这种情形,要提前尽快实施“首席”的权利,灵活发言人机制。所以我按时间划分(每周、次或者每天轮换发言人);按性别来划分(男女轮换);按学号划分(单双轮换)等等。总之,在灵活的变换中,督促指挥,养成学生发言的吸干,渐渐化被动为主动,使每个学生都保持一种学习上的适度紧张感:和学生身上的“惰性”因子斗争到底。

  3、精选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我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小村庄为什么变成什么都没有了”?我把该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我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参加讨论有兴趣,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两点,中下生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大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围绕重点内容的得出展开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们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不足

  1、分工不到位

  部分小组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合作不充分

  出现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各自作答,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实则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没有意见交融淌出的活水便草草收场。有的学生乘机开小差,说空话。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

  3、合作不主动

  我常常只关注小组活动的结果,并不在乎小组活动的过程。因此,只要有人能够代表小组给出正确的答案,整个小组就能顺利过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小组中只有一个人认真完成任务,其他组员都不参与也没有关系。对于一些不参与的学生来说,在独立完成任务时不认真更容易暴露,在小组的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倒是安全的。所以,合作小组成了不参与者的“避难所”。

  4、参与不均衡

  “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复制了这种不*等的,缺乏合作的师生交往方式,演变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交往模式。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差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在这种小组里,学生之间没有真正合作。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我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不能说全面,只是我漫长教学求索路上的一小步,前面的路途还很长,语文这门学科,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热情去诠释和丰富。

小组合作学*结5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活动。如何把教学活动由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改 造为在教师教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过程;把教学 活动由重视教师讲解课本知识,改造为更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好奇心,开发学生的学 习潜能的过程;把教学活动中教师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改造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 创造民主、*等、自由地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没有精神压力的气氛中接受知识的 过程。为此,笔者在近五年的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断探索,取得 了一些经验。

  1 科学合理的分组

  课堂教学的面授式是必要的。但往往不能给全体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学习 能力的形成,特别不利于后进生的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我把每5人编为1组,分组根据学习 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或混 合编组或自愿结合编组,每组学生围坐在一张课桌周围。这样,学生不再只面对教师,也可 以面视同伴。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中,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合作的群体,它为每位小组成员创设 了均等的发表见解的环境,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和 学习方法,而且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扩大了信息量,在学习交流中相互启发,拓展了思 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了学生广收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

  2 创建民主和谐的氛围

  面授式的课堂教学,学生面对授课的教师,往往自然而然地产生被动感,加之学生素质参差 不 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向于活泼开朗、擅长表达的学生,而忽示了性格内向、语言 表达能力不强的同学,从而限制和压抑了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3 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发表每个个体的主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间的交流,综合大家的意见,做出完整的 、较理想的结论,使同学们感到合作的力量大大超过个体的力量,自己与小组不可分割。在 这无任何心理负担的学习过程中,后进生在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形成自己的见解,也能 得到成功体验的机会。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教的生物学科没有出现其他科目特差生的现 象,即使有些学生其它科目成绩很差,但其仍对生物保持浓厚的兴趣,并在课堂、课外活动 、考试中积极表现自己。这正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帮助鼓励的结果。

  4 鼓励求异思维

  好奇心是初中生的天性,也是求异思维形成的基础。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在民主和谐的氛 围中时,当他们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学习时,他们的求异思维会异常活跃。例如,在"根的结 构 "实验教学中,在回答"根毛区细胞的特点是什么?"时,有的小组回答:"有根毛的表皮 细胞没有细胞核"。这说明这组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是认真的,提出问题是实际的,这时,不 要马上断然否定这一结论,应简要地补充介绍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指出细胞核所在的位置 ,然后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5 激发竞争意识

  合理的在小组间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小组间的表述发 言、实验效果、标本制作、课堂辨论的评分,生物知识的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的展评等活动 ,极大的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在《动物学 》的脊椎动物亚门5个纲的代表动物的教学中,我要求每个组对代表动物的心脏和血液循环 、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内容进行比较,不限制所采用的形式,看哪个组又快又好的得出结 论,学生们开动脑筋,采用的列表、图解、衍射、叙述等方法进行比较,采用的形式之多大 大出乎我的意料。但最后每个组均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即这些动物在结构上是逐渐趋向复杂 ,在功能上是不断地完善的。由于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的结论,所以同学们都很珍惜自己 的劳动成果,在我采用列表方式进行总结时,许多同学还把小组的比较过程记在书上。引入 竞争机制后,小组成员都把小组的荣誉看作自己的荣誉。为了小组的进步,在学习上,尖子 生帮助后进生。在课外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更拥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好人好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不但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把以往的面授 式教学活动,改造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 ,开启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学习潜能,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小组合作学*结6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尽管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走了许多的弯路,但通过我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学生发生较大变化,我收获颇多。现将自开学以来的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阶段性成果

  1、学生课堂上参与意识增强,参与面较实验前更广。原来的课堂,是班内“优秀生”的舞台,很多中下游学生缺乏自信心,面对优秀生的强势,他们不敢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时间一长,他们与优秀生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每个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很多学困生也鼓起学习的自信心。

  2、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在组织讨论时,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组成员发言,充分考虑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水*,对于不积极参与的同学还要进行引导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4、学生的胆量增大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原来内向的孩子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自信心增强,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

  二、具体的做法

  1、学生课上展风采。通过向其他老师取经,我走了许多弯路,实验一段时间后,针对有些同学准备不充分,我对组长提出了要求,要求组长在本组展示前对小组成员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起到督促作用,保证能顺利完成展示。同时,对各组的展示情况由同学们打分,通过此活动,同学们的自信心增强。

  3、抓好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同桌互学、四人小组交流、朋友间互教互评、全班集体讨论、师生间的讨论等。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更愿意向同学请教,也有当“小老师”的欲望。在这种合作中,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知识。在学生汇报发言的过程中,我也经常指导他们如何汇报,如何倾听别人发言,如何补充。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人员少、距离近,学生读书的机会更多,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机会更多、接受伙伴评价的机会也更多。这时,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就会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三、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1、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参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反思力,引导他们学会学习。评价以鼓励为主,但很多孩子的评价语及评价面还过于单一,还需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教会孩子如何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时,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有时偏离主题。有个别小组的个别同学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谈论其他话题,这方面还需进一步监督好,制定相应的措施制约他们。

  3、学生的知识水*不同,并且综合素质存在差异,导致课堂参与程度参差不齐。班内总有十几位同学特别活跃,展示自己的欲望特别强烈,给其他同学带来压力。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展示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4、由于时间较紧,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有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够细致。

小组合作学*结7

  在唱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听赏录音或老师的范唱——学唱歌谱——学唱歌词——艺术处理,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心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敢于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将是受益无穷,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我将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于歌曲教学中,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还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最近,我校举办了各学科的高校课堂展示,发现无论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美术课,几乎都出现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组织形式,下面谈谈这学期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几点做法:

  一、提供有利合作的环境

  课堂教学的环境,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环境。传统的音乐课堂座位一般成“秧田形”或“火车形”排列,这样不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如果教室较为宽敞,可以采用“马蹄形”、“口字型”、“半圆型”等座位的排列形式。因为只有互相面对面的形式,才能激起有利讨论,对话交流的气氛,而且这样缩短了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

  二、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学习歌曲的首要条件,它关系到学生合作学习歌曲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要根据班内学生的音乐原有基础,心理素质,性别等将班级均分成若干个小组,也就是说每个学习小组中都含有各种层次的学生,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均等机会,合作学习小组要在实践中不调整,不断优化,教师要依据每一首歌曲学习和竞争中学生的成绩安排作调整,使之趋向公*。

  开始,我先是将学生按原有的座位分组,这样几次竞赛下来,音乐素质好一些的小组,每次他们都拿第一,其它小组将失去信心,每次在学习歌曲或表演歌曲时产生抵触情绪,严重打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这种现象我在我初一年级选了几个班级实施过,深有体会,后来我又放手由学生自由编组,结果又出现了有些组水*超常,有的组则一般,调皮的学生没有组愿意接纳。结合实践所以我采取以上这种,根据学生的音乐素质、性别等,再分组合作,效果很不错。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各个环节中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既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挥个性才能的机会,又培养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学生们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氛围十分浓厚。同时,扩大了学生们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面和训练量,且淡化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有效途径。

  (1)合作学唱歌曲

  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就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小组活动的目标,比如:学生初步熟悉歌曲的情况下,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召集下一起拍拍歌曲的`节奏,找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哼唱旋律等多种学习方式来学唱歌曲,如果学习中有困难,小组成员都无法解决才可请求老师的帮助。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歌曲才算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表演歌曲

  歌曲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学会的基础,那是浅层次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创造性地深层地艺术加工,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歌曲进行自编,自导,自演,自制道具等,音乐实践活动。组长根据每位组员的特长爱好,分配表演角色,分工明确,人人都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俗语说:“三个臭皮匠胜于一个诸葛亮”。学生在小组表演中容易克服羞怯感,从而变得主动和活泼。

  四、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是不是放任自流的呢?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帮助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和指导。有的小组成员对自己的想法表示怀疑,不断向老师暗示,需要老师的肯定,这时教师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些小组的学生活动开展的较好,研究出了很多方法,有些方法很独特,这时作为教师,给他们再提出问题,设置困难帮助孩子拓宽思路,从而让学习活动开展的更好,使不同水*的孩子和学习小组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实现差异性发展,帮助学生合作学习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五、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价

  能否激发起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是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恰当的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评价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中,这样会限制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作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组间评价,整体评价,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我在初一年级里一首情感歌曲《友谊天长地久》,学生合作评价,组员各司其职,歌声优美,演唱形式多样且感情投入,但队形缺少变化,可以三五成群地走动或站或坐,打击乐器,运用不当,因为这首歌曲是后半拍起拍,学生伴奏起来有困难、有点乱,教师表扬该小组,能在表演中加入诗朗诵,富有创意,还有两位学生吹着肥皂泡为舞台营造气氛。这样师生共同评价,使该组学生明确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努力的方向,唤起了他们再次参与表演的强烈愿望。

  评价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还应该进行必要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如评价出编导奖,表演奖,伴奏奖等等。给学生颁发荣誉证书,赠送小礼品等。奖励形式不拘一格,它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在合作中竞争,从而树立学习歌曲的自信心和不断创新的进取心。

  总之,在歌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它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团体意识,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组织,尤其提倡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淡化教师的,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使音乐课堂体现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小组合作学*结8

  随着新学年的到来,我们课改组的教学工作也进入了第二学期。经过课改组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与努力,上学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将课改更好地深入贯彻下去,现在将上学期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总结,以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存在的几个问题

  1、小组内不能有效互动。可能是一开始,学生比较害羞,有些不能主动的表达。

  2、学优生和学困生的表现不均衡。结合小组实际,小组内同学之间的表现很不一致。

  3、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要强调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在交流时,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4、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5、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

  二、方法指导

  1、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需要教育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阐述数学教学活动时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确立了“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教师指导课堂教学重要思想。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做为一种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必然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2、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技能,需要培养训练。

  小组合作学习即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技能。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学习与训练。上述的片断也反映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未经较好的训练,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何训练学生这种学习技能呢?我作如下探索:1、示范作用。2、反馈调控。

  3、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习惯,需要强化养成。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当作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学习技能,还要把它纳入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来训练养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教就会,具有长期性。需要教师要有耐心与恒心,同时还具有渐进性,待别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更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培养、训练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小组合作学*结9

  学校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摸索与探究,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认识,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下面对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下总结: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合作学习必须以个人学习为基础。没有个人学习,合作学习就无法开展进行。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二、 小组合作学习便于教师检查教学效果

  当老师讲完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某一阶段后,要想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由每组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在组内检查,然后把检查结果随时汇报到教师那里。

  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中的成员是“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小组才能获得成功,这样,小组成员都树立了“荣辱与共”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了每个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例如:我所教英语学科,对于自己小组内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由组长牵头,随时、随地、及时地给予帮助与辅导。再加上自己努力学习,慢慢地,这部分同学的成绩也就提升了。这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功劳。

  四、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其他成员,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加工,客观上也提高了他本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比如:讨论某些英语练习题时,每个同学都要求讲解,这样,他们就把老师讲解的语法或知识点重复说一遍,加深了印象。

  五、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训练一直是学生认为最难完成的任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写作训练的学习。每小组共同商讨完成一篇作文,作文的完成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相对来说错误率要比一个人独立完成低的多。经过直观的分析、讨论后,教师再让学生重新写。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作文正确表达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我觉得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努力了以下几点:

  一、确定适宜小组合作学习的、有价值的教学任务

  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性。在课堂讨论中,应该考虑每个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教师首先应该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创设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水*上进一步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另外,教师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二、合理安排,明确分工

  一个小组内的成员素质必然有高低、参差不齐。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一般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同时,教师应注意小组成员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协调,确保每个小组发言机会相当。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

  三、教师主导,及时合理评价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当地组织、指导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当小组成员不足以完成目标时,教师应给予点拨,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

  教师应及时评价小组学习,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上几点,是我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中的一点收获。 小组合作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

  然而,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也有一些弊端。

  1.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课堂乱;

  2.有时存在着学生不能人人参与;

  3.优等生在小组合作中总是处于主宰地位,抢占了多数的表现机会,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处于被忽略的地位。

  4.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停于表层,实效不足。小组合作学习趋于盲目性与形式化。

  所以,在以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做好宏观调控,使之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以达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结10

  一、提出的背景

  我校自20xx年提倡高效课堂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体现得比较到位,师生之间*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已基本上建立起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人地位得到保障,主人作用得到发挥,学生民主、主动、互助、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高效课堂模式初步建立起来。课堂教学出现了热烈讨论、互动互助、竞争合作的良好局面,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及教学措施进一步落实,形成了以学定教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评价机制。新的科学教学观不断深入人心,课堂教学逐步走上了求实、求新、求创新的新的发展轨道。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能突出并着力落实“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良性互动局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一线的工作在课堂,把自己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才是抓住了教学研究的本质。

  二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角色,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只有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解决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避免有些教师在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后,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策略意识不足问题。

  三是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直面我校现状: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习惯差。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的模式,构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以“学”为主的“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促使师生间的课堂结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要你学”转为“我想学”,“我会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成了我校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个方面的原因促使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实践与思考”这一课题研究。

  三、研究与实验过程:

  20xx年12月开始,我校确定《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实践与思考”模式研究》课题。

  在课题确定后,经过讨论、选拔确定了课题组领导小组名单,(组长:白桦,组员:冯三占、樊鑫、乔世伟、薛黎晓、赵粉艳、呼红、鲍霞霞)并且对课题组的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并拟定了课题的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的研究方法、对象和实施步骤。

  20xx年12月我校召开了课题开题报告会,我校领导、全校教师参加了报告会,观摩、研讨了冯三占、樊鑫老师的课,两位教师的观摩课得到领导和学校教师的充分肯定。

  会上,课题组组长做了开题报告,报告对课题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针对当前形式进行现状分析,肯定了该课题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加强了理论学习,教研组组长组织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进行一次理论讲座和理论学习。课题组每周一次围绕高效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开课、评课。实验小组成员在实验班举办观摩课;结合课题的要求,安排实验小组成员就课题的内容每学期定期上交优秀教案、案例分析、论文和学期课题小结一篇。

  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全校英语组的其它教师也积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使课题研究进一步扩大。每次的期末考,实验班的成绩都要高于普通班的成绩,经过了一学期的探索、研究,实验班的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比以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绩有了较大的提升。

  本课题实施的时间为20xx年12月至20xx年6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性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

  1、确定课题组成员:

  组长:白桦

  课题组成员:冯三占、樊鑫、乔世伟、薛黎晓、赵粉艳、呼红、鲍霞霞

  2、制定该课题的研究方案;

  组织相关培训;

  组织课题组教师上研讨课,每节研讨课都由全组教师听课和评课; 课题组教师撰写教学反思;

  组织课题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摸索,逐步摸索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第二阶段:验证性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

  总结探索性阶段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完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共同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对学生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通报本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明确了每位教师承担的研究任务;

  把课题研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

  课题组内认真开展集体研讨活动;

  制作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课件;

  课题组教师撰写论文和教学反思。

  第三阶段:深化和展示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6月)

  课题组举办课题研讨会,开展课题公开观摩实验课,交流实验教师论文,展示在实验活动中涌现出的大量优秀作品,建立一套具有特色的课题管理规范,认真总结经验,课题组教师继续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课题方案; 课题组教师上研讨课,每堂课后都进行全员参与的评议交流;接受专家、领导的检查和指导;由几个试验班推广到全校。

  四、阶段成果

  (一)初步研究了农村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英语教学新理念。

  通过近期我校英语课题研究的进行和高效课堂模式的开展,在我校英语教师队伍中已逐渐形成了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互助合作,交流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表达能力。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年来,我校教师在课题实验中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实施新课改带来的一些变化使人感到耳目一新,整体上呈现出新的喜人局面。学生好学会学。实验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创新意识增强了,探究积极性提高了,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增多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了。当学生将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体会、解题方法、电脑作品、手工作品等成果展示在老师面前时,总让老师们感到惊喜和欣慰。语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倡导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文化意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创建高效课堂,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师加强了理论学习,成为新《英语课标》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1)教师积极探究。我校课题实验带来的最大变化要数教师的变化。课题实验使每位教师都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使每位教师都焕发出极大的改革热情,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课堂教学目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操作、质疑和创新等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和技能,使结论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使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积极的人生体验过程。虽然目前实验教师尚难较好地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整合“三维”目标,但是他们的意识和追求是十分可贵的。

  (3)教育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被实验教师掌握,较突出的表现是教师的学生观发生改变。每位教师都知道“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最高教育宗旨和核心教育理念,努力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观念,努力把学生作为主体的正在成长发展的人确立起来。努力挖掘课程资源,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论教,正在化为大部分实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自觉行动。

  (二)教研组科研意识强烈,教学研讨气氛浓厚

  为了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学校领导要求全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我们还经常外出参加兄弟学校的教研活动,取长补短,吸取好的教学经验,促进我校的教学工作。

  五、实验成果:

  学生方面

  1、提高了实验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行班的学习热情。实验一年以来,实验班的成绩都要高于普通班的成绩,实验班的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绩有了更大的进步。

  2、基本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结11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再阅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将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教学尝试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提出本次阅读训练的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明确的目标导向,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清晰的方向。

  2、明确任务。在教师提出学习目标之后,小组就可以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分配好每个成员的任务,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思考解疑的机会,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师这时可作适当点拨指导。

  二、独立思考,提出疑问。

  1、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各自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有这样一种理解,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从头到尾在一起讨论学习。殊不知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凭借。因此,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的独立思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提出自己的疑问。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

  三、组内讨论,形成共识。

  在独立思考之后,学生既有了对所讨论问题的理解,更有了自己理解之后提出的问题。这时的学生已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地,而小组讨论正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组内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过程,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保证。当然,除了时间上保证之外,还要注意要让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意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讨论完之后,也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组内在讨论什么,达成了怎样的共识,如何代表小组去发表意见,作小组代表的机会也应尽量公*些,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四、全班交流,总结评价。

  1、全班交流,也可称为组际交流,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表意见,作为全班评议的对象,同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对某个小组的意见提出赞成或反对的看法,讨论迸出了思维的火花,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达到了高潮。

  2、总结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环节,这主要由教师来完成,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来完成,好多总结评价可以收到积极的激励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结12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是改革的重要途径。新课改将学生推上课堂主人的位置,还学生以充分的自*,是一种创新变革。但教师并不能退居一旁,正如于漪老师说的教师应是“*等中的首席”,那现在我们有义务好好的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形式中获得更多乐趣。以下是我们需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做的:

  课堂活动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过程。组别的划分,组员的搭配也是一个需要精心设计的步骤。当然我们可以说一句,让学生自由组合,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以往,或许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知道他们谁更喜欢和谁玩,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却不一定理想。所以小组应该是全班学生学习时效果最佳的一个最优化整合。针对每个学生之间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素质的差异,课采用“好+中+差”的搭配模式。这样做到优势互补,三类学生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与反作用。当然老师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具体的情况,灵活的安排。这种编排法定主旨就是:将学生的优势最大化,劣势最小化。

  1、灵活安排发言人。

  在具体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经过一番热列的讨论之后,真正愿意或敢于站起来发言时,相对于讨论时代激烈,则更显冷清。一个学习小组中,发言人往往集中表现为某一个人或某两三个,剩余的两三名便渐渐的变为小组中的听众,一不小心,还有变为小组活动发言时的隐形人的可能。即使被老师强行要求发言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不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算作应付,便是站着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当然,这是有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本意的。学生不愿发言,除了前面提到的社会地区观念差异,更多的是学习习惯的强化不够。对此,我觉得一旦出现这种情形,教师要提前尽快实施“首席”的权利,灵活发言人机制。按时间划分(每周、次或者每天轮换发言人);按性别来划分(男女轮换);按学号划分(单双轮换)等等。总之,在灵活的变换中,督促指挥,养成学生发言的吸干,渐渐化被动为主动,使每个学生都保持一种学习上的适度紧张感:说不定下一个发言人就是我!老师们,充分发挥你们精彩的点子,和学生身上的“惰性”因子斗争到底,努力使“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在你的课堂上大放光彩。

  2、创设场景,变*板为生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利用好语文学科本身的特色,想办法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逐渐浓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问文字语言的魅力,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引,那引导之后,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呼吸。,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略谈一二,苏教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内容和主题对学生而言不难把握,对于整个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我尝试着让学生们按小组分配分角色演绎的方法。毕竟想要把人物演好,首先必须要去了解人物的行为,然后还要揣摩这个人物形象当时的内心以及神情,动作等等。任务布置下去后,各个小组都忙的热火朝天,连*时被提问到后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也全力以赴,结果当然出人意料到精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演绎,对人物的理解更加的具体深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增,组员之间增进了友情。当然,通过这次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小组的形式也进一步的巩固了。爱玩是每个学生,或者说每个孩子的天性,“小组合作学习”使玩有趣的同时又有了意义,做到了两全其美。

  3、为小组合作学习引入竞争机制。

  将时尚的因素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更体现了教学的创新意识。在这里,不妨将这种理念二次利用,将PK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赋予“小组合作学习”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力争上游的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课堂问答氛围。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诵读欣赏,我一直坚持用小组PK的形式去教学。诵读欣赏旨在锻炼学生朗读欣赏的本领,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诗歌主题的体会。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每组组内互相诵读,选出一名代表和其他小组两两PK,得分记为A、B、两等级。然后相同等级的再比赛,最终得A的组别获胜,组内成员都有奖品。由于带有竞争,奖励等因素,所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一人诵读,其他人都聚精会神的默默关注,内心打分,这种适度的竞赛紧张也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形式更加立体丰满。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形式,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但结合具体地区、学校,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班级之后,这种已经渐渐普及的新教学方法,依然闪耀着它独特而璀璨的光芒。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使它灿烂永久。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我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不能说全面,只是我漫长教学求索路上的一小步,前面的路途还很长,语文这门学科,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热情去诠释和丰富,我们一起努力吧,为了*人的语文,为了可爱的学生们,还有让人期待的明天。

小组合作学*结13

  我校全面推开了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本年级各班也建立了自己的班级小组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是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小组长在这一学习模式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班级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和小组管理方式确定下来后,要让这个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不流于形式,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小组长在其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何才能选好小组长呢?从这一学年的实践中,我找出了一些步骤。

  首先,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班主任在选用小组长之前先要“知己”,自己想怎样管理小组长?需要什么样的小组长?自己的性格是否会影响到小组长的发挥?这些问题都要首先考虑。然后才是“知彼”即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分析,分别从家庭背景、过去任职经历、学*情况、在班上与同学相处情况以及个人性格等方面入手,尽量做到有的放矢。

  在这一方面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小组长的选择当作班干部的选择。在以往经验中,不管是班干部还是小组长的选择,都过分注重了学习成绩,甚至将其作为唯一的标准。当然,我们都无法否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相对来说绝大部分行为习惯也比较好,他们在小组模式中对良好学习风气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可能会把一些有组织管理能力、热心为集体服务的学生排除在外,也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不公*的印象。事实上,有的学生成绩虽然不拔尖,但却具备较强的管理、组织能力。如我班的XX同学,成绩虽然一般,但她就是学生心中的理想小组长人选。因为她同时在班上担任了纪律委员,和以前的纪律委员不同,她在处理班上的德育目标考核时就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她做到了一视同仁,不偏袒同时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对同学的考核,做到了公*、公正,

  同时也照顾到同学的情感,让我班在本学年的考核中每一个学生都心服口服。这样的学生在小组中就是鞭策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的动力。事实证明,像这样的小组整体发展都比较好,不但成绩上来了,连*时的一些小错误也得到了纠正。可见,成绩并不是小组长选择的唯一标准,小组长的选择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过程。

  其次,有进有退,竞争上岗。

  小组长是小组管理模式中的核心,也为这一模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一个成功的小组长在班上是可以享受一些特权的,除了在德育目标考核中加分外,还可以享受比如优先评优评干等资格,甚至可以“将功赎罪”抵消一些错误。

  当然,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当上小组长,只要班委讨论通过的都可以试用小组长,然后一展自己的才华。在每一个学月的考核中,小组的考核也就是小组长“政绩”的表现,只有小组内一半以上同学同意的小组长才能连任并且加分,如果有一半同学不同意或是小组考核不合格,这一小组的组长就应该“退位让贤”,但他们可以帮助新的小组长一起管理小组,作为下次小组长的后备人选。这样的目的,一是避免有的学生因为被撤换下来而失去信心,产生自暴自弃心理;二是有了这些后备组长的监督,可给新的小组长一些危机感,促使他们做好工作,带领全组共同进步。

  竞争是一个团队进步的源泉,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进步。在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中不但小组之间要竞争,小组之中小组长也在竞争,如果一个小组中没有合适的人选作为小组长,其他组还可以派人担当这一组的小组长。只有竞争才能促使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第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经验之谈,至今仍然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在中学生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中,这句话依然适用。班主任对所选择的小组长要充分信任,大胆地让他们工作,使他们独立地负起责任。对班级中的小组长用而不疑,会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对班级,对其工作的集体、小组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加强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产生期待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力量。自然而然就会对班主任产生向心力,成为班主任小组管理模式中的得力助手。

  班主任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小组长就能一展才华,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最后,鼓励和信任是最美丽的花朵。

  班主任在小组管理模式中是小组长放开手脚大干的坚强后盾。学生年龄尚小,班主任给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小组长的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鼓励小组长。

  小组长人选确定后,班主任应先与科任老师交流,请他们一起做工作,支持小组长,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一有机会各科老师就可以向小组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比较具有领导才能”,“这个问题你处理得非常好”,“你是我最得力的助手”,“因为有你,你们小组的纪律和成绩都有进步了”等等,让小组长在不知不觉逐步树立自信,为小组的进步尽心尽力。

  在这中间,老师的鼓励和信任就是小组长眼中最美丽的花朵,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得到了认可,那么,他们将不会让你失望。

  总之,选择是一个需要充满智慧的决定,班主任对小组长的选择决定了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成功与否。但我坚信,只要你选择了,你一定会风雨兼程地去促使他成长,直到成功。

小组合作学*结14

  新学期开始后,我校进行了有声有色的小组合作学习,本人有幸也参与其中,体会如下

  一、优点:

  它能给学生合作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它一改过去教师“独*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二、不足,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班上学生能集组织能力、责任心、学习好于一体的孩子较少,因为这种组织能力与爱表现自己的人太少,使得小组无法均衡。有的小组长也总是忘记自己的职责,只顾自己,不顾组员,老师提醒了才做,不提醒不做,非常被动。

  (二)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茫然,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

  (三)在小组中有的个人总是为小组争光加分,有的个人总是为组扣分,这样经常扣分的人也麻木了,

  (四)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优秀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五)有些小组课堂上显得不积极,有的组员存在普遍不爱表现自己的现象。

  (六)在课堂活动中,涉及到小组间竞争的环节,往往会导致学生间相互争执,拖延了时间,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且在评价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有时会对别的学生的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改正措施:

  1、对小组长要经常找其谈话,及时了解小组成员的思想动向,从而因材施教

  2、对于表现积极的小组长和个人要及时表扬,对于不积极的要找其谈话,鼓励其积极参与。

  3、上课提问问题要根据问题的难度找相应水*的组员回答,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4、课堂评价语言要艺术,幽默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

  四、困惑与建议:

  小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有时控制不住讨论的时间,以至于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堂清测验有时无时间进行,因此,小组教学对教师的素质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摸清摸透,对教学节奏的把握要张弛有度,进行小组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追求热闹的形式,形式不重要,其结果才是我们探索的最终目的。

小组合作学*结15

  我校全面推开了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本年级各班也建立了自己的班级小组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是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小组长在这一学习模式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班级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和小组管理方式确定下来后,要让这个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不流于形式,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小组长在其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何才能选好小组长呢?从这一学年的实践中,我找出了一些步骤。首先,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班主任在选用小组长之前先要“知己”,自己想怎样管理小组长?需要什么样的小组长?自己的性格是否会影响到小组长的发挥?这些问题都要首先考虑。然后才是“知彼”即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分析,分别从家庭背景、过去任职经历、学*情况、在班上与同学相处情况以及个人性格等方面入手,尽量做到有的放矢。

  在这一方面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小组长的选择当作班干部的选择。在以往经验中,不管是班干部还是小组长的选择,都过分注重了学习成绩,甚至将其作为唯一的标准。当然,我们都无法否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相对来说绝大部分行为习惯也比较好,他们在小组模式中对良好学习风气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可能会把一些有组织管理能力、热心为集体服务的学生排除在外,也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不公*的印象。事实上,有的学生成绩虽然不拔尖,但却具备较强的管理、组织能力。如我班的XX同学,成绩虽然一般,但她就是学生心中的理想小组长人选。因为她同时在班上担任了纪律委员,和以前的纪律委员不同,她在处理班上的德育目标考核时就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她做到了一视同仁,不偏袒同时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对同学的考核,做到了公*、公正,

  同时也照顾到同学的情感,让我班在本学年的考核中每一个学生都心服口服。这样的学生在小组中就是鞭策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的动力。事实证明,像这样的小组整体发展都比较好,不但成绩上来了,连*时的一些小错误也得到了纠正。可见,成绩并不是小组长选择的唯一标准,小组长的选择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过程。

  其次,有进有退,竞争上岗。

  小组长是小组管理模式中的核心,也为这一模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一个成功的小组长在班上是可以享受一些特权的,除了在德育目标考核中加分外,还可以享受比如优先评优评干等资格,甚至可以“将功赎罪”抵消一些错误。

  当然,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当上小组长,只要班委讨论通过的都可以试用小组长,然后一展自己的才华。在每一个学月的考核中,小组的考核也就是小组长“政绩”的表现,只有小组内一半以上同学同意的小组长才能连任并且加分,如果有一半同学不同意或是小组考核不合格,这一小组的组长就应该“退位让贤”,但他们可以帮助新的小组长一起管理小组,作为下次小组长的后备人选。这样的目的,一是避免有的学生因为被撤换下来而失去信心,产生自暴自弃心理;二是有了这些后备组长的监督,可给新的小组长一些危机感,促使他们做好工作,带领全组共同进步。

  竞争是一个团队进步的源泉,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进步。在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中不但小组之间要竞争,小组之中小组长也在竞争,如果一个小组中没有合适的人选作为小组长,其他组还可以派人担当这一组的小组长。只有竞争才能促使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第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经验之谈,至今仍然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在中学生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中,这句话依然适用。班主任对所选择的小组长要充分信任,大胆地让他们工作,使他们独立地负起责任。对班级中的小组长用而不疑,会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对班级,对其工作

  的集体、小组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加强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产生期待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力量。自然而然就会对班主任产生向心力,成为班主任小组管理模式中的得力助手。

  班主任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小组长就能一展才华,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最后,鼓励和信任是最美丽的花朵。

  班主任在小组管理模式中是小组长放开手脚大干的坚强后盾。学生年龄尚小,班主任给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小组长的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鼓励小组长。

  小组长人选确定后,班主任应先与科任老师交流,请他们一起做工作,支持小组长,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一有机会各科老师就可以向小组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比较具有领导才能”,“这个问题你处理得非常好”,“你是我最得力的助手”,“因为有你,你们小组的纪律和成绩都有进步了”等等,让小组长在不知不觉逐步树立自信,为小组的进步尽心尽力。

  在这中间,老师的鼓励和信任就是小组长眼中最美丽的花朵,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得到了认可,那么,他们将不会让你失望。

  总之,选择是一个需要充满智慧的决定,班主任对小组长的选择决定了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成功与否。但我坚信,只要你选择了,你一定会风雨兼程地去促使他成长,直到成功。

小组合作学*结16

  这学期,我根据总课题组研究方案,积极开展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立项研究,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现将课题实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实验方法

   1.学习理论 确定目标

  一开始,我们根据子课题实验要求,精心编写了实验方案,保证实验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通过学习《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以及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确定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分组方法、学习内容选定、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合作方式、学生积极性提高方法以及合作学习中评价体制等的研究。

  2.定期研讨 促进提高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就把课堂研究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实验期间课题组每位老师始终坚持两周开展一次公开研讨的课堂教学活动,再进行集中研讨,利用集中研讨的时间,针对实验目标,开展评课、教学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

  二、实验过程

  1.确定分组方法。

  分组时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人一小组。通过分组活动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混合编组的形式比较好,小组成员能够互补。

  (1)小组中好、中、差的学生,不同特长的学生混合编组。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学习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使这些同学有相互学习的机会,而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男生、女生混合编组。因为男女生生理特点不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利于互补。

  2.选定学习内容

  选择好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习得合作学习的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以下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有新旧知识衔接的内容。

  (2)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3)复习课的内容;

  (4)“开放性”问题;

  (5)需要学生操作实践的知识内容。

  3.探索合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轮流发表自己想法,形成统一观点;合作分工进行实践操作、探求结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这些合作方式都能从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正确进行评价

  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激励促进作用,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我们在课堂评价中通过比较发现以下几点结论: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存在问题:

  1.理论水*不够。实验老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2.学生已有学习习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短时间难以克服;

  3.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

  4.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

  5.小组合作讨论内容是否有价值;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等。

  数学小组合作学*结5篇工作总结

  6.学生个体差异体永远是合作的障碍。安排组长组织合作学习,但少数后进生他们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不在乎别的同学在说什么,不愿意思考问题,对小组内别的成员产生依赖性,影响自主性的培养。

  7.有的教师思想尚未*,课堂教学未能大胆放手,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在教学中时有发生。

  8.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努力方向:

  1.今后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借鉴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加大教研力度,钻研新教材,探索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2. 要树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扬每个学生之所长,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

  3.要继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使合作与交流发挥它的优势。

  4.继续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研究。由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有关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经验材料,提高自己驾驭这种新课堂的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我们课题组将继续注重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合作中的每一细小环节入手,去探索出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新方法、新模式。

小组合作学*结17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仅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才最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引起自我的改善。所以,评价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而是促进"转变性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基本用于区别胜利者和失败者,而不是作为一种转变性的协调发展过程。为了区分,人们自然依靠于一种具体的划一标准,而这种整齐划一的标准无法应因个体多样化的发展。学习的目的不单纯是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所以,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应对不一样的问题情境与学习个体,不存在简单划一的评价标准。学习者应对未知的领域,目标是方向性的,但没有已知的答案。

  所以,学习者需要的更应是一种新起点下的"挑战性"驱动,而不是应对已知标准的受"欠缺"驱动。评价不是区分,而是为了调节学习者的行为。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仍能够采用"区分",但这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本质上讲,这种"区分"仍应成为研究性学习中转变性发展过程。

  二、评价主要经过学习者的自我反思而最终实现

  在学习中,评价的主体不是一元而是多元的。学习者、导师、学习伙伴等都能够成为评价的主体,主动的探索者本身是最重要的评价者。当然,教师能够成为"*等者中的首席",他是一个促进有效评价的进取参与者和组织者。另外,合作小组中的互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在学习中,亲身体验贯穿探索的始终,评价致力于促进经验的转变,但任何人的评价都必须建立在学习者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最终才能实现自我意义的建构。

  三、有效性的评价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仅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才最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引起自我的改善。所以学生必须是评价的中心对象、主要的评价者。协作者或者同学、教师等重要参与者也应当在评价的主要实施者。评价中的首先应当是研究的是自我评价;然后是协作者或者同学的评价;最终是教师或者家长、社会对学习者的评价。

  所以,使用量表对学习的评价将应当是以学生自身为评价的重要主体,以学习过程为评价的主要资料。根据每项研究活动的不一样实施情景,在评价中还会出现对研究计划的评价、对研究过程实施的评价、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对协作者的评价等等不一样专项评价量规表。

小组合作学*结18

  一、提出的背景

  我县自20xx年提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体现得比较到位,师生之间*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已基本上建立起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人地位得到保障,主人作用得到发挥,学生民主、主动、互助、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探索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出现了热烈讨论、互动互助、竞争合作的良好局面,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异常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及教学措施进一步落实,构成了以学定教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评价机制。新的科学教学观不断深入人心,课堂教学逐步走上了求实、求新、求创新的新的发展轨道。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能突出并着力落实“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良性互动局面。

  而《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构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本事和合作精神。针对课堂教学而言,合作学习能够理解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旨在促进学生的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到达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全体学生,包括有学习障碍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各方面技能,使他们具有处处为他人着想,尊重不一样观点,能与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意识。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本课题主要指研究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化分配指导,结合实际研究教师驾驭英语课堂的艺术和课堂组织形式,展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探讨,到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本事。经过课题的研究,同时也能够提高了实验教师个人的业务水*,给我县英语教学供给一些借鉴。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本事,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一线的工作在课堂,把自我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才是抓住了教学研究的根本。

  二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要的是改变教师的主角,教师由“教”转变为“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仅有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解决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避免有些教师在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后,自我做起来并不有效。经过该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经过理论学习,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策略意识不足问题。

  三是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直面我县各中学现状: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习惯差。所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的"模式,构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以“学”为主的“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促使师生间的课堂结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要你学”转为“我想学”,“我会学”,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成了我校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个方面的原因促使我们开展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

  三、运用的教育科学理论

  “高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20世纪60年代以前,“高效教学”这一概念并没有引起明确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人们不看重学校教学的效率。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个成功的教师教师如何教得简便而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在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现代教学论能够说就是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

  从夸美纽斯开始,“高效教学”的梦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大教学论》的梦想寄托在“班级教学”中,它是“有效教学”的初始状态(可视为“有效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在这种初始状态的“有效教学”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扩大教学的“规模”,减少教师教学的重复性劳动,“一个教师能够同时教很多学生”。

  “大规模”的班级教学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对具有某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的依靠,否则“大规模”的“班级教学”就很难长久地维持。这正是自从“班级教学”产生以来,人们不懈地寻找“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的缘由。

  夸美纽斯以及赫尔巴特学派所倡导的“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之后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

  一是人们对“普遍有效”的、定型化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怀疑,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提高主义教育”开始突破“教学模式”的思路而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研究有效教学的出路。这标志着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二个阶段的出现。

  高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开始转向“教学设计”。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无论“大”的(夸美纽斯)、“普通”的(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还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完整地实现有效教学的梦想。于是,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道路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四、研究目标及资料

  小组合作学习:针对课堂教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理解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旨在促进学生的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到达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全体学生,包括有学习障碍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各方面技能,使他们具有处处为他人着想,尊重不一样观点,能与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意识。[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就是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经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进取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经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提高。具体表此刻: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1.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核心,重点研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为“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有价值的依据及经验。

  2.课题研究资料

  (1)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听说课(对话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3)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写作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具体资料:

  1.研究英语课堂教学中在何种情景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所有的英语课堂教学都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景,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一节课的教学资料为核心。

  2.研究适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形式。在小组活动时,学生处于相对自由,教师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很快进入状态,在这其中不乏一些“滥竽充数”的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还要注重其多样性。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如果长期反复使用,其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异常是应对“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学生。同样,我们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要根据资料适时变换其形式,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本事。所以我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十分注重活动资料、形式的变换。这样能够使学生常有新鲜感,让学生心里总是惦记着下堂英语课。

  3.研究合作学习中如何分工。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要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我的任务和职责,因而每一个学生也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真倾听,进取发言,客观评价,使得这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组内分工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4.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后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必须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团体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们倾听、交流、协作情景,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趣味的奖励。经常性的最佳小组的评比,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职责,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2.调查分析法: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供给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研究、提高、再实践、再发现,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构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5.案例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在各学科实施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炼出实效明显的个性化经验。

小组合作学*结19

  学生越是具有合作的`态度和经验,他们就越是能进取主动、持之以恒地追求明确的学习目标,越是相信学业成败是靠自我的努力,越是期望成为优秀的学生和获得优异的成绩,越是认为学习新知识是有重要意义的……与仅有班团体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经验的学生相比,有合作学习经验的学生更加下自我的教师,更容易把教师当作激励者而接纳教师,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私人感情上都是如此。

  一、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功用的探索及成果:

  1、让每个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

  《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说道: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要保证让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个中学数学教师,我在自我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应对着眼前四十多人一个班的学生们,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课堂中游戏的欢乐体验和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很难困难的。很多情景下出现的结果往往是仅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的各项资料,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的局面。过去一年中,我经过到外校听课观摩以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发现这是一个中学数学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

  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起初,我试用同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同桌进行操练。但不久我发现以两人为一组全班仍然有三十组左右的学生,并且虽然同桌学习比单人学习好,可是成对学习的对象始终是同一人,形式单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我最终试用了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全班变成了四人为一组。无形中,一个原本看起来规模很大的班级,演变成为了有十五个小学习小组组成的小班级了。四人小组中,每个学生在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自我,发表自我观点的机会。在四人一组的小团体中,同学们进取思考,操练所学的知识技能,充分展示自我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每个成员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我。这样一来,从数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展示自我,发表自我的概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2、让每一个学生发扬自我的个性,并得到合理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我,始终处于进取主动参与而使自我的数学学习本事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疑问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我的观点。只是等到教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经过实践,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着仪现象是有帮忙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忙意见。经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忙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我和自我的想法树立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谁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本事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发人工智能的有效方式。组内成员都有职责保证组内成员都掌握教学资料,仅有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掌握了,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了。所以,每位成员的进取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好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坚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一样的主角,如组长,记录员等。并且不定期的互换主角,保证每个学生的进取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进取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可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等合作,欢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到达最好的学习效率。

  4、合理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取性

  评价应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查探究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到达共同学习目标。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构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进取性为主要目的。经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进取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组经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教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景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景,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等。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坚持小组合作的进取性,同时使他们看到自我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班在做纪录时,采用星星累积法,到必须数量能够升级,采用节节课累积,周周统计法,还采用“小组连坐制”(即一人犯错连累全组),并把卫生、纪律工作加进去,不仅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性,还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合作不进取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有时会出现“冷场”。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气氛沉闷,不配合,不主动。要么自我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由于学生不一样的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有时程度好的学生能进取参与,很好活动;而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学生合作学习参与度不均衡

  虽然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可是活动中语言表达本事强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外向的学生进取踊跃,基础好的学生举手多。另外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于一切语言活动都漠不关心。学习参与度不均衡长期下去会造成沉默不语者学习失去信心,上课走神,教学的裂痕。

  3.学生合作学习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够深入,在讨论时无话可说。或者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思想交流,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能深入开展,失去了小组合作的初衷。

  四、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产生的低效现象现给予必须应对策略:

  1.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小组成员的构成往往具有必须的随意性和临时性,教师对成员组成缺乏统筹研究,应在小组内再分组,根据学生基础差异给与不一样难度活动资料。研究小组成员的水*差异,使小组间构成横向比较的公正性。

  2.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

  小组活动应当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职责,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但在实际情景中却容易出现了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情景。所以,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合作学习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首先教师要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让学生明晰自我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力量;让他们明晰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设置合作学习小组长和异质分组是为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在主角分配中,每个小组能够民主推选组织本事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可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定为每组的副组长,以利于调动他们的进取性,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小组合作学*结20

  新学期开始后,我校进行了有声有色的小组合作学习,本人有幸也参与其中,体会如下

  一、优点:

  它能给学生合作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它一改过去教师“独*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二、不足,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班上学生能集组织能力、责任心、学习好于一体的孩子较少,因为这种组织能力与爱表现自己的人太少,使得小组无法均衡。有的小组长也总是忘记自己的职责,只顾自己,不顾组员,老师提醒了才做,不提醒不做,非常被动。

  (二)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茫然,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

  (三)在小组中有的个人总是为小组争光加分,有的个人总是为组扣分,这样经常扣分的人也麻木了,

  (四)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优秀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五)有些小组课堂上显得不积极,有的组员存在普遍不爱表现自己的现象。

  (六)在课堂活动中,涉及到小组间竞争的环节,往往会导致学生间相互争执,拖延了时间,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且在评价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有时会对别的学生的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改正措施:

  1、对小组长要经常找其谈话,及时了解小组成员的思想动向,从而因材施教

  2、对于表现积极的小组长和个人要及时表扬,对于不积极的要找其谈话,鼓励其积极参与。

  3、上课提问问题要根据问题的难度找相应水*的组员回答,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4、课堂评价语言要艺术,幽默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

  四、困惑与建议:

  小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有时控制不住讨论的时间,以至于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堂清测验有时无时间进行,因此,小组教学对教师的素质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摸清摸透,对教学节奏的把握要张弛有度,进行小组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追求热闹的形式,形式不重要,其结果才是我们探索的最终目的。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3篇(扩展9)

——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菁选3篇)

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1

  转变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这样一来,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就抹杀了。

  怎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呢?我认为,只有在学生有合作需要时,让学生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物体分类》时可以这样做的:教师提出要求:想一想,把你带来的物体分一分,你打算怎样分,为什么?教师刚说完,学生们马上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带来的东西太少了,根本不用分,也没有相同的物体。“要是几个同学一起分就好了。”一个学生提出来,其他学生也一起附和。教师同意了。于是坐在一起的几个同学马上围在一起,把各自带来的物体堆在一起,看着那么多的物体,他们高兴极了,积极发表意见,有的说,可以形状的不同来分;有的说,可以按颜色的不同来分;有的说可以按大小的不同来分;还有的说,可以按新旧不同来分;……。商量好了分的方法,学生们分工,立即动手。当教师再把要求重说一遍时,孩子们都兴奋的举起了小手。

  在这里,教师顺应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体会到合作的益处,又掌握了一些合作的方法。在组内交流中,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方法转化为共有的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2

  通过本周的新课学习,很明显的.感到,经过了长时间的假期修养,学生们的状态非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相反,很多学生似乎越发的失去的对理想目标的拼搏和进取精神。他们不管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差生,都无一例外的不在状态。他们这些表现让我很是费解和头疼。也许真的到了需要开一个主题班会的时候了。

  从学生的现有状态来看,下一步,我需要在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更好的将学生的在校学习意识加强。

  任何事情都有高潮和低谷,纵然是简单的单纯的课堂教学也无一例外的呈现这种特点。本周的公开课的效果在我的预料之中,课堂氛围并没有出现领导们想那样的情况。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小组磨合,学生相互熟悉了每个人的学习特点,知道了各自的优缺点,甚至于出现了厌烦的情绪。我不否认,在班级管理中,我依然存在漏洞,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疲劳期的到来。学习,本身就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事情,如果学生出现了大面积的厌学情绪,我想所谓的小组合作就成了一纸空文。

  自从新学期开学以来,学生的学习状态很不好,更多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学习的动力。组长的积极主动引起了小组的逆反情绪。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主动,浓厚的学习氛围,远远要高于所谓的模式。所以,我接下来的任务,将一如既往的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调整班级学习氛围上下文章,只要这些做好了,任何老师到我的班里上课,都会组织起一节高质高效的成功的课。

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3

  为了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这学期,我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今天,我进行了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的实施。首先我给学生们讲解了小组合作的意义及对我们学习的巨大的作用,学生都很兴奋,也很乐于参与这种自主式的学习方式。看到学生的反应,我心中暗喜,看来自己的努力没白费,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很买单。然后我按照小组合作方案,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我班共48人,每组六人,共分了八组。

  让后我在每组中选出了组长、副组长、声控员、记录员、监督员等。并下发了预习提纲,请学生晚上按照预习提纲回家预习,第二天早自习由组长检查预习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汇报。根据各组的表现对各组进行评价,完成情况好的组奖励星星。一切布置完毕,我认为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但是,第二天的情况简直就是给我当头一棒啊,经过组长汇报班里竟然60%的学生没有预习,按照提纲提的问题也是敷衍了事。当时我真是火冒三丈,对几名没有完成预习的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在接下来的课堂上由于学生没能按我的预期预习好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效果是可想而知。

  下班后回到家里,我*息了自己的怒气,心*气和的反思这节课,反思这次课前预*的原因。究其原因也不能全怪孩子们,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自己预习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何况5月正是农村农忙季节,家长们都忙着春耕没有时间照看孩子写作业,三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差,加上这是第一次进行自主学习,可谓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自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反思自己还是心太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以后在小组合作的研究中我一定要静下心来,用自己的耐心,细心,恒心来战胜所有的困难,让学生慢慢的掌握小组合作中的各项技能,让他们不断的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授之以渔”。

推荐访问: 教学设计 反思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3篇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1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反思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